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國家電網授予張黎明什麼稱號

國家電網授予張黎明什麼稱號

發布時間:2022-07-26 04:01:57

A. 六老漢三代人時代楷模頒獎詞

寫作思路:言之有序,條理要清楚。根據所述時間選擇合理的順序來安排材料。一般敘事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 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體現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這部分要詳寫,次要內容 可略寫或不寫,主次分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中央宣傳部2019年3月29日向全社會發布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的感人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中宣部的表彰決定是對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 「六老漢」三代人38年來紮根荒漠、矢志不渝、接續奮斗,通過科學治沙、綠色發展,創造荒漠變林海人間奇跡的充分肯定,是對他們甘於奉獻、頑強拼搏的治沙造林精神的大力弘揚,為我們守護綠色生態、建設美好家園樹立了光輝榜樣,值得我們學習和致敬。

向「六老漢」三代人致敬,就要學習他們積極投身治沙造林、守護家園的精神。他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忠實踐行者。上世紀80年代初,為保護家園,他們義無反顧挺進八步沙,以聯產承包形式組建集體林場,積極投身治沙造林、守護家園的偉大事業。

38年來,以「六老漢」為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職工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面積37。6萬畝,為構築西部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積極貢獻。

向「六老漢」三代人致敬,就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的愚公移山精神。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六老漢」治沙。當初,「六老漢」約定,無論多苦多累,每家都得有一個孩子接著幹下去。為了父輩的囑托,「六老漢」各有一個兒子或女婿接過治沙接力棒。

就這樣,「六老漢」及其後代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三代人苦幹38年,終於讓從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漠,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向「六老漢」三代人致敬,就要學習他們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以苦為樂、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實干精神和黃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的治沙精神。

他們常年紮根沙漠,與乾旱和風沙艱苦抗爭,吃炒麵、喝冷水,睡地窩鋪、住土坯房,長年累月頂風冒雪、壓沙植樹,用辛勤汗水建成現在南北長達10公里的防風固沙綠色屏障,生動書寫從「沙逼人退」「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的綠色篇章。

向「六老漢」三代人致敬,就要學習他們敢為人先、唯實創新的精神。他們牢記「築牢屏障、永保綠洲」的使命,堅持從實際出發,科學治沙造林管護,著眼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創新應用「網格狀雙眉式」沙障結構,實行造林管護網格化管理,堅持全天候步行巡護,積極承擔和精心實施重點交通干線生態恢復、移民開發區農田林網建設、國家能源管線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使八步沙兩萬畝沙漠變成了樹草相間的綠洲,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B. 2012年6月,張黎明獲得了國家電網公司頒發的()榮譽獎項。

2016年張黎明獲得國家電網頒發現什麼榮譽獎項

C. 政府張黎明時代楷模原因政治生活

「時代楷模」張黎明是產業工人傑出代表,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先進典型。
是黨的十九大之後,第一位獲得「時代楷模」稱號的產業工人的優秀代表,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產業工人的傑出代表。
要向張黎明同志學習,從他的身上汲取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於創新、淡泊名利、敢於奉獻的勞模精神力量。

D. 2016年張黎明獲得了由國家電網頒發榮譽獎項

「最美國網人」之敬業楷模


(4)國家電網授予張黎明什麼稱號擴展閱讀

他以「工匠精神」自勉,不忘本來,堅守回「初心」,30年紮根一線,是配答電搶修一線的「活地圖」和「急先鋒」;作為 「藍領創客」,他精益求精,執著創新,帶領團隊累計為公司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10億元,是天津市電力系統唯一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一線工人。他注重發揮黨支部的組織引導功能,創造「六化」工作法把做職工思想工作與日常管理相融合。

一直以來,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始終把先進典型選樹作為重點工作,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努力營造「用身邊的事影響身邊的人,用身邊的榜樣激勵身邊的人」的氛圍,其中以全國勞模、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個人、天津市道德模範張黎明最為突出,他堅持電力搶修一線二十九載,為百姓守護光明,被稱為點亮萬家燈火的光明使者;他依託創新工作室申請國家專利150多項,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千萬,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被稱為「藍領工匠」;他立足本崗,帶領共產黨員開展志願服務,被稱為「客戶情人」。

E. 2016年張黎明獲得國家電網公司頒發的()榮譽獎勵

「為民務實清廉先進典型」榮譽獎勵。

張黎明和他所帶領的國家電網天津電力心連心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負責濱海新區60餘萬用戶及10千伏高壓供電故障搶修工作。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始於客戶所需,終於客戶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精益管理夯實基礎,以貼心服務塑造品牌,以創新驅動提升質效,在「8•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搶險救援中,沖鋒在前,主動擔當,受到各級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贊譽。以實際行動架起了國家電網和百姓的「連心橋」,成為服務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靚麗名片,被譽為「心連心電力衛士」。

服務隊曾榮獲「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國家電網公司「十佳共產黨員服務隊」、「為民務實清廉先進典型」等稱號,隊長張黎明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道德模範,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範、「十佳服務之星」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5)國家電網授予張黎明什麼稱號擴展閱讀

人物榮譽

2016年初,天津市委將他作為天津重大典型進行宣傳。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天津市道德模範、「為民務實清廉先進典型」等榮譽。

2016年5月,入選中央組織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擬表彰對象名單。

2016年7月1日,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2018年5月28日,中宣部在天津市向全社會發布張黎明的先進事跡,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張黎明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創新型一線勞動者的優秀代表。

2019年1月,當選為天津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19年6月26日,入選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名單。

F. 《脊樑》雜志2018第幾期發表張黎明電網員工張黎明的故事

2018年第期發表的,文章名稱是《電網員工張黎明的故事》。

張黎明,男,漢回族,1969年8月出生,2001年5月入黨。

張黎明是國答家電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配電搶修一班班長、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他愛崗敬業,工作30多年來始終奮戰在電力搶修一線,累計巡線8萬多公里,完成故障搶修作業近2萬次,被譽為電力搶修的「活地圖」。他勇於創新,先後實現技術革新400餘項,20多項填補電力行業空白,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的傑出代表。

(6)國家電網授予張黎明什麼稱號擴展閱讀

張黎明

人物榮譽

2016年初,天津市委將他作為天津重大典型進行宣傳。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天津市道德模範、「為民務實清廉先進典型」等榮譽。

2016年5月,入選中央組織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擬表彰對象名單。

2016年7月1日,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2018年5月28日,中宣部在天津市向全社會發布張黎明的先進事跡,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參考資料

網路-張黎明

G. 2015年,張黎明班組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共同頒發的什麼

中國科學獎。

張黎明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時代楷模」等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黎明出發,點亮萬家——「藍領創客」張黎明的電力搶修人生。

踏上工作崗位至今,張黎明紮根電力搶修一線31年,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行業里響當當的電力「藍領創客」。經他手開展的技術革新多達400餘項。他還投入滿腔熱情,常年義務幫扶身邊群眾,點亮萬家燈火。作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典型代表,張黎明在看似平凡中彰顯出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

「藍領創客」張黎明:用十九大精神照亮創新路

問及參會感受,張黎明感慨地說,「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電力工人,必須把工作場所變成創新陣地,用創新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

新時代的「紅色工匠」

在單位中,他是「看旗爭優」的先進典型;在同事間,他是紮根一線的技能工匠和「藍領創客」;在百姓中,他是初心為民的「光明使者」,擔當起民族復興的大任。

(7)國家電網授予張黎明什麼稱號擴展閱讀:

張黎明是國家電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配電搶修一班班長、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

他愛崗敬業,工作30多年來始終奮戰在電力搶修一線,累計巡線8萬多公里,完成故障搶修作業近2萬次,被譽為電力搶修的「活地圖」。

他勇於創新,先後實現技術革新400餘項,20多項填補電力行業空白,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的傑出代表。

他甘於奉獻,模範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帶領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十年如一日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用愛心搭起了企業與群眾的「連心橋」。

張黎明曾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多項榮譽,是黨的十九大代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時代楷模」張黎明先進事跡

H. 2012年6月張黎明獲得國家電網頒發的哪些榮譽

2012年10月24日,張黎明獲得2012年度全國電力改革創新成果一等獎

I. 身邊的自強不息的事例

主播君的話
2019年是國內家喻戶曉的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而他,是全國罕見的為了此項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人。

「幫助一個窮孩子走出農村,就是幫助了一個家庭。一所希望小學的建立,能促進當地教育發展,讓孩子不再因貧困輟學,也能幫助和服務青少年成長成才。」

這是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以下簡稱「安徽省希望辦」)原副主任張黎明生前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都在踐行的事業。
張黎明年輕時的照片
安徽是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的誕生地,也是希望工程事業的發源地。2019年是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多年來,無數希望工程事業工作者無私奉獻、默默付出,架起了一座座愛心互助和傳遞的橋梁,幫助貧困家庭青少年圓夢、成長,張黎明就是其中一員。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還在團金寨縣委工作時,他就為希望工程事業的試點而四處奔走。2001年調任安徽省希望辦後,他創新工作思路,採取社會化運營模式,在全國率先試點「希望工程找零捐贈」公益活動,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他也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希望功臣」和「希望工程建設者」榮譽稱號。
然而,不幸的是,2002年7月19日,張黎明在為希望工程籌措資金的路上遭遇車禍,因公殉職,38歲的生命就此定格。
「他在短暫的一生中,深愛著希望工程事業,和他放不下的貧困孩子們。」這是張黎明妻兒對他最深刻的印象,也是生前同事對他最中肯的評價。
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之際,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重訪張黎明的家人、生前同事以及資助、救助過的學生,緬懷他短暫一生中為安徽希望工程事業所作的重要貢獻,展現一代代希望工程工作者的初心與情懷。
一個工作起來不要命的人
張黎明的妻子江芹介紹,張黎明1982年7月走上工作崗位。經歷過團金寨縣委副書記、書記,縣委辦副主任,縣交通局長,雙河鎮黨委書記,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等崗位,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走來。
在她看來,張黎明是一個工作起來不知疲倦、奮不顧身的人。加班加點是常事,雙休日、節假日也很少休息。「有時忙起來飯都顧不上吃,啃塊燒餅填一下肚子繼續幹活。」
「我每次都勸他注意休息。他總是說,現在年輕,多干點沒事,累不壞,晚上睡一覺就好了。他經常通宵達旦寫材料,即使感冒在醫院『吊水』,他也把材料帶到病房,一隻手掛著『吊水』,一隻手批改。」
由於長期勞累,張黎明腰椎受損,有時疼痛難忍。江芹給他聯系好醫院,他一直堅持不去,說住院既耽誤時間,又不能徹底治好。
後來,張黎明「發明」了一個土辦法,讓妻子女兒客串「家庭醫生」。每當腰椎疼得受不了,張黎明就趴在床上,讓女兒扶著凳子爬到他背上,用腳慢慢踩壓他的背部。有時,女兒力度不夠,就讓江芹扶著牆,雙腳站在他的背上慢慢踩壓。張黎明覺得,這樣疼痛就減輕了,比去醫院治療「見效快」,同時也省時省錢。
一年冬天,張黎明到村裡檢查,爬山路時不小心把腳崴了,當時就不能動了。隨行的鎮幹部趕緊把他背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韌帶嚴重扭傷,需要靜養3個月,不能下地。
江芹接到消息,趕忙把丈夫接回家裡,要求他一定遵照醫囑,養好傷後再上班。
回家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雪。看到鋪天蓋地的雪,張黎明待不住了,他急著去鎮里察看災情,看村裡貧困戶是否有過冬的衣被和糧食。「我勸他,腿傷沒好不能去,否則後果更嚴重。但黎明執意要去。我拗不過他,只好讓他走。看到他拄著棍子在雪地里一瘸一拐的背影和一深一淺的足印,我真的好難過,淚水忍不住嘩嘩流了下來。」江芹回憶說。
一個把省下的錢都捐給貧困孩子的人
江芹與張黎明戀愛時,張黎明就時不時和她說一些希望工程的事情。1990年年初,兩人結婚。一次散步聊天時,張黎明興奮地告訴江芹,團中央來到金寨調研,希望工程要在金寨縣試點,籌建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
從那時起,江芹對「希望工程」便有了初步認識。後來,張黎明陸續向妻子講述了陪同《中國青年報》記者解海龍拍攝「大眼睛」蘇明娟的故事、冒著大雪去看望張宗友(希望工程資助的第一個獲得碩士學位的學生)的經歷……漸漸地,江芹理解了「希望工程」的真正含義,也明白了丈夫所從事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1990年5月19日,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金寨縣希望小學正式落成。江芹回憶,那時,希望工程工作剛起步,丈夫全身心投入其中,從早到晚,很多外地的電話打到家裡,想請張黎明在當地幫忙找貧困家庭孩子,進行結對幫扶。
1991年聯合國慈善機構米莎小姐來金寨希望學校進行捐款,張黎明陪同
「結婚後,黎明全身心撲在希望工程事業上,我們全家節衣縮食,把省下來的錢用來幫助失學的貧困孩子。那時縣城的年輕人結婚,一般都能買上席夢思床墊,但我們卻買不起,只能用一張木板床代替。」
江芹感慨,「我從來沒見過黎明的工資,基本全捐給希望工程了。每個月剛過一半,家裡就沒有生活費了。但我理解他,也支持他。」
她回憶說,每個月的下半月,夫妻倆都要帶著孩子去母親家「蹭飯」,母親常買好生活用品,送給夫妻倆。「女兒出生後,穿的衣服大多是弟弟和弟媳從北京寄來的,黎明唯一的皮夾克還是他弟弟送的。」
「日子雖然清苦,但為資助貧困孩子上學,我們沒有怨言。」江芹回憶說,「黎明的同事告訴我,黎明只要看到上不起學的貧困孩子,總是把身上的錢都掏出來給孩子父母,並囑咐他們,一定讓孩子重返校園,不能耽誤了學業。」
一次,張黎明在下鄉路上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女孩在打豬草,就主動問她,為什麼不上學?得知女孩因貧困而輟學時,張黎明立刻掏出身上所有的錢送給孩子。後來得知,這個女孩叫劉芳,張黎明多次去她家裡看望。在他多次幫助下,這個小女孩終於復學,後來考入了職業高中。
江芹還記得,有一年,女兒將外公、外婆、舅舅給的壓歲錢放到抽屜里。開學時,女兒將抽屜打開,發現一分錢都沒有了,於是大哭起來,問是不是媽媽拿走了。
「我沒拿那筆錢,黎明下班回家說是他拿的,捐給貧困的孩子了。女兒聽到以後,就不哭不鬧了,她很懂事,似乎理解他爸爸的良苦用心。」江芹說。
還有一年冬天,張黎明下鄉帶著希望小學的學生一起開會。細心的他發現,有一個小男孩年紀不大,沒穿鞋,光著腳站在地上,腳趾頭凍得通紅,躲在大哥哥姐姐們後面,很不好意思露頭出來。回家以後,張黎明立馬和妻子說了這件事,讓她給孩子准備幾雙鞋子。
「聽說孩子冬天沒鞋穿,我們都很心疼。剛好我母親會做鞋,我們找了兩雙單鞋,讓黎明專門帶給了那個孩子。」江芹回憶。
有次在山裡,張黎明遇到一位帶孩子乞討的母親,他當即就把身上所有錢都掏給了她。他還向這位母親保證,孩子讀到高中他就資助到高中,讀到大學就資助到大學。
據了解,張黎明結對幫扶的貧困孩子有20多名,他自己都記不清具體有哪些人,但孩子們沒有忘記他。一次,一個年輕人從外地趕來,見面就向他表示感謝。他自己都不知怎麼回事,後來年輕人回憶起當年被張黎明資助的經過,他才想起確有此事。
江芹說,黎明常念叨,他出身農家,是從貧苦中走過來的,深知貧困家庭孩子的不易和疾苦,懂得讀書對於寒門學子的意義。
一個帶希望工程工作走上新台階的人
2001年,張黎明調任安徽省希望辦擔任副主任,分管宣傳工作,他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思路帶到新的崗位。他經常帶著當時的宣傳科科長曹多兵一起籌措資金,拓展宣傳渠道。
「黎明主任有豐富的基層共青團工作經驗,為人熱情、思想敏銳、做事干練。他來之後,又花了大量時間,了解省希望辦相關工作。」曹多兵回憶,21世紀初,剛好是安徽希望工程工作發展的瓶頸期,張黎明和領導、同事們一起,謀劃希望工程的社會化創新。
對於如何突破、創新,張黎明等人進行了很多思考。2001年底,他和同事將思路付諸實踐,在全國創新開展了「希望工程找零捐贈」活動。安徽省希望辦聯合當地媒體安徽商報社,在大型商場、超市、書店等場所收銀台的桌子上,放置捐贈箱,顧客可以隨手將購物找的零錢放進箱里,完成捐贈,為希望工程籌集資金。
2001年底,張黎明等人在安徽創新開展「希望工程找零捐贈」公益活動。(右四為張黎明,右五為希望工程「大眼睛」蘇明娟)
曹多兵回憶,當時自己跟著張黎明一家一家跑超市、談合作,一開始很多商家表示質疑,覺得這種捐贈方式沒用,經過努力溝通,有的企業開始同意放置捐贈箱,再到後期,有很多企業主動要求合作。
「通過這種形式,把捐贈意願送到顧客身邊,為社會大眾提供了一個獻愛心、做公益的窗口。」曹多兵回憶,在張黎明等人努力下,合肥較大的超市、商場等都放置了找零捐贈箱,工作人員每次去收錢時,均能發現有50元、100元面額的紙幣。
「如果讓人專門帶錢來捐,可能大家沒時間,或者懷疑自己捐的錢是不是少了。但這個新的捐贈渠道,讓捐贈人隨手即能捐贈,可以很方便地獻出愛心。尤其家長帶孩子買東西時,把零錢放進捐贈箱,對孩子也是一種耳濡目染的教育。」曹多兵介紹,後來,這項特色工作輻射到了全省各市甚至全國。
張黎明殉職的那一天,曹多兵剛好在外地出差,回來的路上,得知了張黎明出事的消息。「面對面一起工作的同事就這么沒了,我的眼淚控制不住,立馬流了下來。」
周一到單位時,曹多兵看到,周五下班時,張黎明泡的茶水還在桌上放著,但座位上的人卻永遠不會再出現了。
「那段時間,很多認識黎明主任的記者和朋友都打電話到希望辦來,很多人在電話里就哭了,表示惋惜和悼念。」張黎明殉職後,曹多兵流著眼淚寫了一篇文章,發在當年的《安徽青年報》上,紀念這位希望工程的戰友。
曹多兵還記得,張黎明去世後,很多學生寫信悼念。他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封學生的來信,裡面寫道:「本想趁暑假回去看看張叔叔,沒想到,從此再也見不到幫助過自己的人了。」
那段時間,曹多兵專門跑去金寨采訪和張黎明共事過的幾位團幹部。「張黎明同志敬業、熱心、很有愛心,尤其對希望工程事業十分熱愛」是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
曹多兵介紹,後來,安徽希望工程很多工作受到張黎明影響,延續了他的工作思路,整合媒體資源,引導更多人關注、參與希望工程。2005年起,團安徽省委、省文明辦、省青基會等單位聯合安徽廣播電視台開展「愛心圓夢大學」助學行動,宣傳貧困學生自強不息的事例,喚起社會各界的愛心。
他感慨,那幾年,在領導、同事們的努力下,安徽希望工程工作邁上了新台階,那是讓人永生難忘的一段歲月。「黎明主任是分管我的領導,工作上以身作則。同時也像一位大哥,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懷我。他知道我和愛人兩地分居,有時候都不讓我加班,他留下來加班。其實,他也和家人兩地分居啊。」
「我在省希望辦工作了11年,應當說,黎明同志的精神時刻激勵著我,那一年多,很多事情都是他帶著我乾的,在一起工作、奔波的一年零三天,更讓我難以忘懷!」曹多兵感慨。
一個像明燈一樣給貧困孩子光和熱的人
采訪過程中,記者聯繫上了張黎明曾資助的貧困學生張家雲。
她回憶,1998年,自己家住金寨縣雙河鎮大畈村,家裡六口人,爺爺奶奶70多歲,基本做不動農活。父母在家務農,農閑時就打點柴、挖點葯賣,家裡種的水稻雜糧也只夠自家吃。
那年,她弟弟以金寨縣第二名的中考成績考入六安一中,自己也即將步入高三。這本是一件喜事,父母卻犯了愁。家裡省吃儉用、東挪西借,仍湊不夠姐弟倆的學費。
「他對我爸爸說,如果有什麼困難,盡管說出來。」張家雲回憶,父親一看到訪的張黎明是如此親民,也就打開了話匣子說,「娃都快上不起學了!」
張黎明聽後當即表示:「困難再大,娃上學也是頭等大事,一定要繼續上!」
「我砸鍋賣鐵也只夠供一個娃上學,姐姐就算把高三讀完,考上大學也是白考,不如早點出門打工,還可以幫襯一把家裡。」張家雲父親說。
張黎明連忙說:「要不得,一定要想辦法供孩子繼續讀下去。」
「那年暑假開學前,張叔叔就捐助了我800元,並堅持每學期捐助500元。1999年,我考上大學後,他又給了我1000元,並幫我爭取了3000元低息貸款,這才解決了學費問題,幫我圓了大學夢。」張家雲介紹,張叔叔的愛人江芹還專門准備了一大包衣服和生活用品,送給自己。
她至今還記得,1998年到1999年左右,張黎明幾次下鄉時的場景。「他一點也不端架子,不打官腔,總是笑呵呵地同鄉親們握手,親切地拉家常,能幫的他都會幫一把。我見到他就喊他『張叔』。」
2002年,張家雲在安慶做暑假工時,突然接到母親電話,說張黎明遭遇車禍去世。「張叔那麼好的一個人,當時真的不敢也不願意相信。」
當天晚上,她就趕到了殯儀館,「看到張叔遺體,以及守在一旁悲痛欲絕的芹姨,我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眼前一黑,一下就癱在地上。」張家雲的母親朱理清從家徒步走了幾十里路,也來到現場,送恩人最後一程。
現在,張家雲定居廣東東莞。2004年至今,張家雲專程抽空回合肥看望了江芹三次。她經常對自己的孩子說,咱家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要學會感恩。
多年來,作為全國希望工程事業重要組成部分,安徽希望工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教育發展、服務青少年成長、引領社會風尚,累計募集資金7.39億余元,資助貧困學生22.8萬余名,援建希望學校863所。
在張家雲看來,張黎明和希望工程事業,就像窮苦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座燈塔,讓他們始終堅信希望的存在。
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
江芹說,工作之餘,張黎明是一個勤勞而細心的人。在家中,他只要有空,總是跟自己搶著做家務。洗衣、拖地、燒飯等,樣樣都干。每次出差前,他總是多做些家務,以減輕妻子的負擔。
有一次,出差走得急,張黎明留下字條:「水已給你沖好。我臨時出差,你要照顧好自己。」像這樣的字條,家中至今還留存有幾十張。
張黎明特別疼愛女兒,視她為掌上明珠。每天早上上班時,女兒還未起床,他要親親女兒的小臉蛋後再走;晚上下班回家,女兒睡了,他就去摸摸女兒的小手後再休息。每次出差,他晚上都要打電話回來問問女兒的情況。
但女兒出生後,張黎明沒有抽出過完整的一天陪過她。女兒也因常見不到他,就氣呼呼地問江芹:「爸爸怎麼老不回家?」張黎明因此感到愧疚,他常跟妻子說:「我虧欠女兒太多,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
張黎明和妻子、女兒出遊的照片。(資料圖片)
「黎明調往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後,工作更忙,常常是隔三四周才能回家一次,回到家裡也還在聯系工作的事情。」江芹回憶。
2002年7月13日本是周末,張黎明終於擠出時間回到金寨老家,打算好好陪家人一天。他到家不久後,單位打來電話,有一個事情要處理,他決定立刻趕回合肥。女兒一下拉著黎明的手哭喊道:「爸爸不要走,爸爸不要走。」
張黎明抱起女兒,撫摸著她的頭,對女兒說:「爸爸過幾天一定回來好好陪你。」乖巧的女兒點點頭,趴在窗檯上目送爸爸出門。望著張黎明漸漸遠去的背影,她揮動著小手,喊爸爸的聲音也漸漸嘶啞。
然而,江芹和女兒再也沒有等到張黎明回來。她們做夢也沒想到,這竟是母女倆和他最後一別。
2002年7月19日下午,為了籌措資金資助貧困孩子,張黎明帶著相關工作人員,去六安聯系公益拍賣相關事宜。途中,他遭遇車禍,因公殉職,年僅38歲。
在張黎明去世後一段時間,每天都有幾位張黎明曾資助過的孩子打電話安慰江芹,孩子們在電話里都泣不成聲。江芹清楚地記得,有兩個年輕人竟走了60多公里山路趕來家裡看望自己。
「後來,我和女兒約定,用努力幫助貧困孩子的方式,表達對黎明的深切懷念。」江芹介紹,汶川地震時,女兒在高中帶頭捐款,自己則向黨組織交了500元「特殊黨費」,用來資助災區孩子上學。「我家經濟雖不寬裕,但每做一次善事,心中就多一分安慰。」
一個把愛分給更多孩子的英雄
「希望工程事業中有無數建設者和貢獻者,爸爸就是其中一位,在希望工程事業還在萌芽時,他就為這項事業澆水培土,看著它成長。」在張黎明女兒張牧原的心裡,一直牢記著這樣一句話。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張黎明同志」希望功臣「稱號
「從小,我就羨慕別的孩子有精緻的玩具和洋娃娃,而我除了書,什麼都沒有。不僅如此,甚至有時,我的壓歲錢都會『失蹤』,後來才知道是被爸爸『偷』走了。那時我不明白,他的日子為什麼一直過得捉襟見肘,西裝只有一套,到開會時才捨得穿,裡面還有媽媽精心綴過的補丁。」張牧原回憶。
「父親調到省希望辦後,更忙碌了。他總是有忙不完的工作、接不完的電話,總是在深夜我熟睡後才到家。他經常在假期答應陪我玩,但緊接著被一個電話叫走,留給我愧疚的眼神和永遠填不滿的承諾。」女兒回憶,父親經常解釋:「你其實是很幸福的孩子,從小衣食無憂,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還有很多和你同齡的孩子,他們上不起學,甚至失去父母。」
每當說到這些,張黎明總把女兒抱在懷里,用胡茬扎她的臉蛋,邊笑著邊說:「小氣鬼,你說爸爸是不是應該分給他們一些關心呀?」
那時張牧原年紀尚小,只能「委屈」地聽著這些道理,勉強接受了「爸爸不只是我一個人的爸爸,他的愛不只屬於我一個人」的事實。
「我當時懂得不多,只知道我爸爸是個英雄,雖然他沒有超人的翅膀,但是他會飛,他會飛到那些需要他的孩子身邊。後來,我不再埋怨,我整理出自己的文具和書籍,托他帶給那些比我更需要的小朋友。」
她還記得,9歲那年夏天,她來合肥找父親。張黎明帶她去百貨大樓逛街,買了一碗10元的面,看著女兒吃完。女兒很疑惑,爸爸怎麼不買兩碗?張黎明只是笑著說自己不餓,在回去路上,他還給女兒買了本書。
回家以後,剛好江芹做了炒飯,張黎明風卷殘雲般吃了3碗,女兒那時才知道,原來父親身上只有25元,10元買了面,13元買了書,兩個硬幣只夠回家坐公交車用。
「父親常說,雖然我們家沒錢,但還有更寶貴的東西。我很小的時候,他就希望我成為一名記者,這個理想我堅持至今,哪怕中途吃了很多苦,哪怕他已經離開,我也沒有動搖過。」張牧原感慨,原先自己不懂事,直到長大偶然看到那句「鐵肩擔道義」,她才明白,父親想讓自己成長為像他一樣的人——堅守正義,為別人帶來希望和光明。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張黎明同志」希望工程建設者「榮譽紀念牌。

「他深愛著希望工程事業,在他身上,我學到了一生受益的東西。」

學習和工作之餘,張牧原努力幫助弱者,她攢下零用錢,定期資助失學兒童,還在課余專門學習了手語,去特教學校當志願者。
畢業後,張牧原成為一名電視台記者,正式入職的那一刻,她覺得,自己踐行了父親的遺願。「我想,他要是知道了,一定會為我感到驕傲。」
長大後,她常感慨,自己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第一所希望小學建在自己的家鄉金寨縣,多年後,希望小學走出了很多優秀學子,他們回報社會,希望的種子已逐漸長成參天大樹。
「不幸的是,父親壯志未酬身先死。但是,這些年來,無數人沿著他曾經走過的道路,為希望工程事業奉獻。對父親來說,這就足夠了吧,他應該很欣慰,也很開心。」張牧原說。

J. 中宣部為何授予張黎明「時代楷模」稱號

因為他的「工匠精神」,因為他不忘本來,堅守「初心」。

張黎明是國家電網專天津濱海供電公司屬運維檢修部配電搶修一班班長、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他愛崗敬業,工作30多年來始終奮戰在電力搶修一線,累計巡線8萬多公里,完成故障搶修作業近2萬次,被譽為電力搶修的「活地圖」。

(10)國家電網授予張黎明什麼稱號擴展閱讀:

張黎明勇於創新,先後實現技術革新400餘項,20多項填補電力行業空白,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的傑出代表。他甘於奉獻,模範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帶領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十年如一日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用愛心搭起了企業與群眾的「連心橋」。

張黎明曾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多項榮譽,是黨的十九大代表。

閱讀全文

與國家電網授予張黎明什麼稱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固鎮水電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945
京東維修服務多久自動取消 瀏覽:705
全自動模板機維修視頻 瀏覽:545
紙藝電路 瀏覽:969
電路布局中 瀏覽:868
疫情買家居 瀏覽:654
電路從A到B 瀏覽:308
機械革命上海售後維修 瀏覽:732
示波器怎麼連接電路 瀏覽:65
家電清洗大概要多少錢 瀏覽:967
換下來的舊房子如何翻新 瀏覽:220
別墅智能家居解決方案 瀏覽:833
長安cs55維修多少錢 瀏覽:779
上門維修家電要具備什麼資格證書 瀏覽:635
牆里電路 瀏覽:238
北京華譽傢具 瀏覽:14
東莞圖邁傢具官網 瀏覽:826
錦州修家電上門維修 瀏覽:958
顧家家居年銷售額 瀏覽:23
千萬間傢具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