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來的廚電行業發展狀況如何
2019年上半年廚電市場下滑明顯
在經歷了幾年的高速增長後,廚房電器市場增速開始放緩。2019年上半年,廚電市場零售額同比下滑9.5%,油煙機、燃氣灶、消毒櫃等品類下滑明顯。實際上,自去年開始廚電市場已進入增速「換擋期」,傳統廚電企業紛紛調整經營策略,通過多品類、多品牌、渠道下沉等手段迎接多元化市場競爭。
廚電市場整體低迷
從上半年的表現來看,整體家電市場陷入下行通道,廚電行業的境況也不佳。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度廚電零售額為281.4億元,同比下滑了9.5%。
1)其中,油煙機是廚衛市場的重點品類,2019年上半年規模同比下滑明顯,零售額為167.2億元,同比下降10.7個百分點;零售量為1161.6萬台,同比下降9.3%。分渠道來看,線下市場零售額為123億元,同比下滑13.7%;零售量為851.5萬台,同比下滑12.9%。線上市場的零售額為44.2億元,同比下滑1.3%;零售量為310.1萬台,同比微增2.4%。
2017-2019年H1中國油煙機線上線下零售額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廚電市場整體表現較差的情況下,品牌競爭愈發激烈,價格戰加劇,線上市場頭部品牌借結構性下沉和平台市場下沉發力,搶食低端市場以取得增量。眾多新興和中高端品牌也在對中低端不斷試探,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頭部品牌的份額遭到進一步稀釋。線下不斷發力下沉市場,從價格段來看,農村市場下沉點集中在2000元以下價格段,其中999元以下價格段零售量佔比增長4.5%,1000元-1999元價格段增長了2.3%。
對於廚電市場的整體下滑,奧維雲網總裁郭梅德認為,上半年房產交易有價無市,新增需求和安裝類家電(廚衛)持續低迷。除此之外,渠道分化、獲客成本激增、供應鏈成本上升不斷擠壓企業利潤,導致市場費用投入不足,影響消費釋放。產業觀察人士洪仕斌表示,房地產市場降溫是廚電市場表現低迷的原因之一。如果非新房裝修,廚電產品的替代消費並不普遍。
廚電企業如何破局?——多功能集成、智能化新品類需求將成為新藍海
自去年開始,廚電市場就漸行漸難。去年,廚電品類因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出現下滑,國內市場零售額為640億元,同比下滑6.4%。
隨著廚電市場進入增速「換擋期」,傳統廚電頭部企業也受到了行業低迷的影響。以老闆電器為例,其全年實現營收74.25億元,同比增長5.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74億元,同比增長0.8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3.28億元,同比下降5.56%。老闆電器的主營業務吸油煙機2018年的營業成本增加了6.5%,營業收入僅增加5%,毛利率隨之下滑1.05%。
方太集團副總裁孫利明公開表示,國內廚電市場步入「換擋期」,跨界創新不斷涌現,多功能集成、智能化的新品類需求將成為廚電行業的新藍海。面對市場增速放緩的困境,主流廚電品牌正在積極蓄勢,不遺餘力地升級產品、創意研發,如方太創新推出了智能風魔方油煙機、水槽洗碗機Q8、概念灶具TCCA等,而老闆電器則推出第四代大吸力油煙機新品。
面對新興廚電市場,在堅守煙灶產品研發的同時,廚電巨頭們也加大了對洗碗機、蒸箱、烤箱等新品類廚電的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力度。老闆電器子商務CEO、蒸箱事業部CEO蔣凌偉曾表示,去年中式蒸箱已被確立為公司第二品類,今年將是蒸箱品類加速年。未來老闆電器要實現蒸箱品類占公司營收的1/3,使蒸箱成為企業的第二增長點。
除此之外,整個廚電行業的渠道進一步下沉。中國廚房電器市場還存在著大量空白。廚房電器產品在二三級市場的佔有率很低,這些市場的開拓必然會極大推動廚房電器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自建渠道,將重心轉向鄉鎮和農村市場。
數據顯示,去年帥康已新增專賣店1500餘家,KA渠道進駐增加500餘家。老闆電器也在三四線新增城市公司68家,新建專賣店535家,截至2018年底,共有城市公司155家、專賣店3258家。老闆旗下廚電品牌「名氣」以「做強縣域、試點城市、深挖鄉鎮」為渠道推廣核心思路,以「聚焦煙灶,穩步拓展新品類」作為產品推廣模式。
盡管廚電市場隨著基數的攀升而增速放緩,並且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負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廚電仍被視為最具投資前景與增長潛力的行業,這也可以從跨界巨頭不斷進軍廚電領域的舉動中看出來。今年3月,創維集團宣布成立大廚電公司,打造廚電全品類板塊;2019年AWE期間,海信攜帶廚電新品參展,康佳推出了AI90°煙機,長虹展示智慧廚房,TCL也宣布在廚電領域加快布局。
不過,在洪仕斌看來,雖然企業「跨界」廚電看似來勢洶洶,但廚電品類的專業屬性較強,且已經具有較為清晰的品牌認知,未來廚電市場的主角還是專業廚電品牌。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廚房電器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㈡ 房地產波動是否對老闆電器產生影響
老闆電器主導產品吸油煙機、燃氣灶和消毒櫃的需求有別於傳統家電、小家電產品,大部分需求產生於房屋購置後的廚房裝修環節,具備一定的「傢具」屬性,因此其需求受房地產市場波動影響較大。
㈢ 網上有一個房地產快銷模式,交一萬送十萬家裝建材傢具家電的,大家覺得夠吸引人嗎給我講一下利弊
這就是一種銷售手段而已,提前交誠意金,加快銷售進度。對外的10萬傢具電器,肯定不會有這么高的成本的。
㈣ 智能家居十分方便,為何市場卻依然遇冷
深圳一家名為「RICI」的智能家居整體方案解決商,對行業的火爆程度有著切身體會。從2012年團隊成立到現在的三年間,不斷有投資機構找上門來商談投資事宜,而不具備智能家居系統整體解決方案能力的家電廠商也頻頻拋出合作的綉球,至於善於玩「互聯網思維」打造極致單品的互聯網企業則通過不斷整合產業鏈資源以期打造未來智能家居「生態」。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整體規模將達1240億元,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上升至3500億元。市場向好,資本追捧,讓智能家居市場迅速升溫,但在從概念到落地的過程中,智能家居市場的表現似乎並不那麼樂觀。那麼,智能家居落地難究竟難在哪兒呢?
為什麼智能家居概念熱落地難?
如今,智能家居領域的參與者眾多,若想從中分一杯羹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既自己在這條產業鏈中該扮演何種角色。RICI這樣的以產品核心的企業如果跟資本運作的互聯網企業展開競爭,難免會陷入價格戰的陷阱,完全沒有勝出機會。而隨著智能家居市場的升溫,以軟體服務和數據為優勢的互聯網巨頭們也相繼加快布局。那麼,目前智能家居市場都有哪些玩家?
都有誰盯上了智能家居這個市場?
首先以家電製造為主的傳統家電企業是這個市場的最大玩家,它們的玩法是以生產銷售白電獲取硬體利潤為主,他們的優勢在於家電製造技術和成熟的供應鏈,抓住傳統家電向智能家電轉型這個契機對它們而言十分重要。他們的劣勢在於缺少白電之外的智能家居模塊支撐,包括燈光、環境、安防、應用系統,因為僅靠相互獨立的家電無法支撐起一個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
所以對於傳統家電企業而言,比產品的智能化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家電通過系統化的模塊設置整合到智能家居互通互聯的生態中。方案有二:一、自主研發生產。海爾在推U+計劃的同時也推出過一套名為Smartcare的智能家居套裝,包括紅外感測器、門窗磁感器,配合其家電使用。二、收購或者與RICI這樣的智能家居方案解決商合作。兩種方案各有利弊,但是個二選一的必選題。
其次,以大數據和軟體服務能力為優勢的互聯網企業,包括網路、騰訊、阿里,當然也包括小米。它們的優勢在於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用戶背後的大數據,以及雲服務能力。其劣勢在於缺乏研發生產硬體的能力,比如小米,它自己不可能去獨立研發一台空調,而是也只能是與美的合作的方式。
互聯網企業玩的是生態,想做的是標准。包括微信提出的智慧生活平台,它本身沒有任何服務能力,只提供一個介面和平台,用戶基數在那兒,標准制定好了,具備服務能力的商家自然會被吸引進來,之後在服務和交易中產生的數據,又可以被用在精準信息推送等增值服務上。比如它監測到用戶的燈泡亮度有問題,可以提醒用戶更換並推送相關產品信息。但在智能家居領域,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傢具備制定標準的能力,由於缺乏硬體支撐,互聯網企業的所謂智能家居布局也還停留在構想上。
㈤ 為什麼海爾,海信都去搞房地產了
美的、格力也做地產啊,發展壯大後,產業多元化,很正常。
他們做地產有很多理由:
1、本來就是品牌,投身房地產也算品牌開發商,有先天優勢條件;
2、產業多元化,加強集團品牌競爭力
3、增加利潤收入,減少單一產業的風險
㈥ 房企銷售有點冷 多地為樓市吹暖風
今年2月份樓市整體低迷,房企銷售成交持續轉冷。為了引導市場恢復信心,多個二、三線城市近期推出「降首付」等政策以刺激購房需求。
2月,百強房企銷售同環比雙降,且降幅大於往年同期。據克而瑞研究統計,2月行業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4015.8億元,環比1月降低23.5%,同比降低47.2%,較1月降幅擴大逾10個百分點,較2021年月均水平則降低56.5%。
具體來看,今年1~2月房企十強分別為碧桂園、萬科、融創、保利、中海、招商蛇口、華潤置地、金地、綠城、龍湖。與去年同期相比,恆大、金茂在十強中出局,綠城、龍湖進入榜單。
目前十強房企中僅有碧桂園和萬科公告了2月銷售數據。碧桂園實現合同銷售額約327.6億元,同比下降29.62%,環比下降9.9%;合同銷售建築面積約44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82%,環比下降3%。萬科實現合同銷售金額293.7億元,同環比分別下降34.96%和17.5%;合同銷售面積185.2萬平方米,同環比分別下降32.95%和12%。
不同規模的房企銷售情況都不容樂觀,直接導致各陣營銷售門檻值腰斬。據中指研究院數據,今年1~2月TOP10房企銷售門檻為200.4億元,而去年同期為403億元;TOP30、TOP50和TOP100房企的銷售門檻分別為100.5億元、62.6億元、20.9億元,同比均有40%~55%的下降。
此外,市場趨冷導致2月成交也創近年來單月新低。克而瑞28個重點監測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降32%,同比下降35%。其中4個一線城市供應再陷低迷,成交全線回落,同、環比分別下降25%和42%。但北上廣深情況有所分化,由於房企大幅調降供貨力度,深圳近乎斷供,而上海市場熱度慣性延續,核心地段限價盤仍能實現「日光」。
24個二、三線城市市場持續轉冷,成交同、環比分別下降37%和29%。具體而言,受困於疫情出現反復,蘇州、杭州等房地產市場近乎停擺,成交皆創新低;南寧、東莞等市場下行壓力加劇,成交同比跌幅超70%;西安、南京等部分二線城市市場則有所轉暖。
綜合多家研究機構觀點,2月市場低迷的原因在於行業信心不足、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返鄉置業不及預期、局部地區疫情以及春節假期等多重因素。其中克而瑞研究指出,雖然目前政策面有緩和、好轉的趨勢,但短期內市場下行壓力仍然較大,3~4月份市場能否回暖尚有待觀望。
近期,多地為樓市松綁。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1月中旬至今,全國共有15個省市或區域針對當地剛需或改善型需求下調購房首付比例。
綜合來看,此輪「松綁」信號出現在二、三線城市,例如鄭州放鬆限購、限貸,重慶、山東菏澤、江西贛州部分銀行下調首套房商貸首付比例至20%,廣西南寧、山西晉中分別將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下調至30%和20%。
實際上,這輪調控政策延續自去年底,彼時便有多座城市出現「救市」信號,具體措施包括提供購房補貼、契稅補貼以及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等。近期也有吉林延吉對農民進城買房全額補貼契稅,且發放家電、裝修消費券;雲南、江蘇紹興則推出人才引進計劃,雲南給予人才最高100萬元生活補貼,紹興對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
對於此輪調控政策,克而瑞研究認為,其主要目的在於穩定並引導恢復市場信心,以進一步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短期內行業政策調控的主基調不會改變,房地產市場依舊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行業整體銷售規模仍將保持穩中有降的態勢。
㈦ 房地產與家用家電產業之間的關系
房地產與家用家電產業之間關系應該,房地產可以促進家電的需求。反過來不明顯。不可能為了某家電考慮買房。只可能為了新房買新家電。最多算是形式競爭吧。
㈧ 為什麼很多做家電的企業都在做房地產
有了原始積累就去做房地產,很正常,暴利
你看看國美,就是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