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家電的發展情況
從市場需求來看,中國具備小家電快速普及的條件:一是大家電的普及基本完成;二是居民消費支出快速提升;三是中國具備強大的小家電生產能力。按照消費習慣,居民通常會先購買作為生活必需品的大家電,然後再去增臵品類繁多的小家電。與傳統的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相比,大部分小家電都具有一定的享受性需求,因此,其消費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收入水平基礎上的,中國城鎮居民的大家電保有率基本超過了100%,已經基本具備了購置小家電的條件。
中國小家電行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從簡單裝配向由生產、經營、研發、檢測等環節組成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轉變,形成了具備相當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的生產體系。由於小家電行業進入的技術、資本壁壘不高,有一定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多企業涉足該領域。中型小家電企業為了突破自身規模發展的瓶頸,擴大延伸相關的產品線,大家電企業也利用自身既有的品牌優勢進軍小家電行業,因此國內小家電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行業經營效益下滑。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規模以上小家電製造生產企業有1330家。其中,民營企業數量最多,有909家,佔比達到68.35%;民營企業中又以私營企業為主,私營企業有652家,比重為49.02%。三資企業數量也較多,有412家,比重為30.98%。
中國的小家電行業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市場潛力巨大。跨國小家電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小家電市場,以美的、海爾為代表的大家電企業進軍小家電領域,原有小家電企業不斷擴大規模,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在城市居民中,小家電的消費初具一定的規模,在部分常見的小家電品類中,居民保有率通常都超過或接近50%。然而,在小家電的品類上還是很匱乏的,這也將是未來城鎮小家電市場拓展的重要方向。相較於城市市場,農村市場大家電的普及還沒有實現。但是除了空調以外,其他產品的普及率也基本超過50%。小家電在農村市場的發展開始進入萌芽階段。由於中國經濟的區域差異,預計東部地區農村也將進入小家電的快速成長期。
從競爭來看,全國小家電生產企業約有5000家,但全行業真正有影響力的品牌不足100家。小家電品牌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好壞不一,電磁爐、電飯鍋、飲水機等各種小家電都有「山寨版」,極大的影響了品牌廠商和消費者的利益。由於行業競爭激烈,一些中小型家電廠家正在另闢蹊徑,轉向以足浴器、掛燙機、空調扇為主的享受型小家電領域,以滿足人們逐步提升的消費需求。
隨著小家電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的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小家電製造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產業發展環境和產品消費者的深入研究。也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小家電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小家電行業中的翹楚!
小家電從無到有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時至今日,中國小家電業邁入了茁壯成長期,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市場」。
2006年全年中國全部家用電力器具製造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479,755,766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0.07%;全年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454,272,552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8.84%;2006年全年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1,394,07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22%;截至2006年12月底,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單位數達2001家。
2006年1-12月全國微波爐累計產量55,701,655台,比2005年同期增長9.55%;2006年1-12月全國電飯煲累計產量88,798,178個,比2005年同期增長42.11%;2006年1-12月全國吸油煙機累計產量10,898,703台,比2005年同期增長45.74%;全國電熱水器累計產量8,396,052台,比2005年同期增長23.03%。
2007年中國小家電產品產量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達到14.4億台,同比增長12.7%,2003~2007年復合增長率為12.5%。而中國小家電市場銷售額則達到了971.9億元。在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小家電卻在整體增速下滑的國內家電業中獨樹一幟。2008年國內從事小家電的企業前三季度銷售額均出現大幅增長。
『貳』 中國家電行業競爭力分析
全球家電銷售額起底回升,亞太地區市場份額較大
國際著名咨詢機構Statista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主要家電(包括九類:洗衣機、滾筒式烘乾機、洗碗碟機、冰箱、冰櫃、炊具/烤爐、爐灶、抽油煙機、微波爐)的銷售規模達到1830億歐元(按照歐元兌美元比例為1.11),約合2031億美元,同比增長3.4%。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家電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叄』 這幾年中國零售業的銷售總額是多少
中國零售業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流通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推動下,中國零售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到2003年,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達到37693億元,比1991年增長5.5倍,年平均增長15%;到2003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5842億元,比1991年增長了近5倍。在行業規模迅速提升的同時,中國零售業的業態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單一的百貨商店為主導的業態結構,發展為百貨商店、超級市場、倉儲商店、專業商店並存的多元化業態結構。自2004年12月11日開始,我國零售業市場全面開放,這也使得外資零售企業大量進入我國,這直接影響著中國零售企業積極引進、吸收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營理念,使中國零售業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具體看來,中國零售業的特點表現為:
零售業規模迅速提升
200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5842億元,比1991年增長了近5倍。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9777億元,年均增長17%;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6065億元,增長1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7693億元,增長15%;餐飲業零售額6066億元,增長123%;其他行業零售額2083億元,增長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步增長,部分商品的零售額增長十分迅猛,成為零售市場上的一些亮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銷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68.5%,通信器材類增長70.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8.3%,傢具類增長28.2%。
從零售百強企業來看,商品銷售額和商品銷售的平均規模快速增長。與2001年的相比,2002年百強零售企業的商品銷售總額增長23.6%,商品零售額增長26.8%,零售增長速度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16.3%。2002年零售企業百強平均每家企業商品銷售總額為28.95元人民幣,零售額為24.13億元,比2001年分別高5.53億元和5.1億元。
新舊業態並存發展
對外開放以前,中國零售市場長期保持著百貨商店一統天下的單一格局,百貨商店的市場份額達到60%以上。對外開放以來,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零售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型綜合超市、超級市場、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家居中心、倉儲商店等新型零售業態得到快速發展,成為中國零售業規模擴大的主要動力。在2003年零售企業百強中,以超級市場、專業商店等新型零售業態為主的零售企業已佔47%,其商品銷售總額同比增長42.2%,比以百貨店業態為主的零售企業的增速高24.4%。
盡管受到新型零售業態的巨大沖擊,百貨商店並沒有消失,而是進入了一個調整和轉型期,並繼續保持著中國零售市場的主要業態地位。百貨店將原有的中低檔商品和五金家電等商品會分流出去,專注做精品化、品牌化、高毛利、低周轉的百貨,體現百貨公司的層次感、時尚感,引領時尚變化的潮流。百貨零售企業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仍在穩步增加,其發展的絕對速度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在2003年中國零售百強企業中,百貨類企業仍佔53%,百貨商店仍然是中國零售業的重要力量。
市場集中度提高
對外開放以來,中國零售百強企業迅速成長,市場份額逐步向優勢企業集中。2001年,零售百強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5.06%,2002年提高了0.87個百分點,達到5.93%。2003年中國零售百強企業實現銷售額達4129.8億元,比2002年提高56.2%,占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比2002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2002年排名前十位零售企業商品銷售總額佔零售企業百強商品銷售總額的比重為38.8%,比2001年提高了4.7個百分點。零售行業市場集中度的提高,不僅發揮了穩定市場的作用,還將帶來工業、商業、消費者三者關系的調整。
零售業現代化水平提高
近年來,中國零售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除了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零售業態發展較快外,更重要的是先進流通經營與管理技術得到快速推廣。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推廣先進流通經營與管理技術,發展現代流通,大中型商場90%以上都建立了銷售時點管理系統(POS),50%以上大中型商場應用了條形碼技術,一大批零售企業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MIS),積極應用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和互聯網(INTERNET)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流通費用。一批現代化水平較高的零售企業應運而生。
外資大舉進入
據統計,從1992年開始,截至2003年9月,全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約30億美元,批准設立外資商業企業264家,分店2200多個,分布在國內20多個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世界前50名大型零售商大多數已在中國佔領了一席之地,知名的零售業巨頭如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德國的麥德龍、日本的伊藤洋華堂等,已經逐步在我國形成了一定的網路規模。1998年,外資零售企業的零售額佔全國零售總額的比重大約為1.5%,2000年增長至3%左右。
中國零售業存在的問題
在零售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中國零售業存在的問題也不斷顯現,表現為:
企業規模偏小
從零售結構整體來看,中國的零售結構以小規模的商店居多,特別是個體商店的比重高達92%,每個個體商店的平均從業人員只有1.75人。即使是大型零售企業,其組織規模仍然偏小。2001年限額以上零售企業的平均規模為94人,而同期國內外資企業的平均規模超過了220人。將中國的零售企業上海華聯與沃爾瑪相比,其經營規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與之有相當的差距。從連鎖經營看,以連鎖經營發展最快的美國來說,其連鎖經營已佔全國零售額的80%以上,而我國這一比重僅為25%左右。這種零售企業的小規模經營,嚴重阻礙了零售業規模經營優勢的發揮。
出現快速膨脹式擴張
中國零售企業在發展中出現的快速膨脹式擴張,主要表現為在擴張布點的同時,輕視了單個店鋪和單位面積經營的效益增長。比較家樂福和聯華近幾年的擴張業績,可以看出:家樂福銷售額1998年至2000年年均增速高達77%,新店開張速度僅為年均24%,每店銷售收入年均增速高達28%左右;聯華在1995年至2000年期間,銷售收入增長盡管也高達年均69%,但其開店的平均速度卻高達89%,這也意味著每家新店平均銷售額年均減少10%以上。這表明在一個總的高速增長市場環境中,單店收入潛在的同步增長效應似乎已經完全被新開店潛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在對外開放條件下,這樣的盲目擴張將制約零售企業的成長。
經濟效益欠佳
在中國零售業市場規模快速膨脹的同時,零售企業的經濟效益並沒有保持同步增長。從限額以上零售企業的盈利情況來看,1998年實現利潤總額達到谷底,全行業凈虧損0.3億元,2002年利潤總額有所回升,達到54.3億元,但企業的盈利仍沒有恢復到90年代中期以前的水平。縱觀企業的盈利水平,差距更為明顯。2002年限額以上零售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僅為0.84%,尚低於1996年0.9%的水平,而企業效益較好的1994年則為2.25%。效益欠佳的問題成為制約零售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
區域差距擴大
受政策、自然條件、經濟基礎和勞動力素質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目前,中國零售業發展的區域差距仍在擴大。2002年,東部地區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為17481.6億元,比1995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率為11.3%,佔全國的比重為61.8%,比重比1995年上升了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為7487.6億元,比1995年增長1倍,年均增長率為10.6%,佔全國的比重為26.5%,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0.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為3329.1億元,比1995年增長79.3%,年均增長率為8.7%,佔全國的比重為11.8%,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7個百分點。
從不同經濟地帶零售企業的效益情況看,2002年東部地區限額以上零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億元,佔全國限額以上零售企業的92.1%,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13.6個百分點;而中部地區則為凈虧損;西部地區實現利潤總額4.7億元,佔全國的6.7%,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3個百分點。可見東部地區零售企業的盈利能力仍強於其他兩個地區。
中國零售業發展趨勢
走規模化經營道路
目前,中國零售企業的規模與發達國家零售企業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業實現「低成本、高利潤」運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實施規模化經營。世界零售百強企業都是規模化發展的典範,位居前10位的企業店鋪數都超過1000家。世界上最大的商業連鎖企業沃爾瑪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擁有4150間門店,2001年以銷售收入2178億美元的成績榮登《財富》500強冠軍寶座。
縱觀世界零售百強企業,通過兼並重組,走聯合經營、連鎖經營的道路,是實現企業規模化的一條捷徑。由於中國政府正在醞釀出台《城市商業網點條例》,加上中國很多大型城市零售店鋪已經處於飽和狀態,新增店鋪必然激化區域競爭,因此,兼並收購將成為中國零售市場重要的擴張方式。同時,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業幾乎全部採取連鎖經營方式。由於大多數零售業態都可以以連鎖經營的形式存在,因此連鎖經營將成為零售業新的發展趨勢。
新型零售業態將進一步發展
大型綜合超市、以食品為主的超市、專業店等新型零售業態將進一步發展,折扣店、無店鋪銷售等將悄然興起。雖然大型綜合超市業態在中國一二類城市的發展受到了限制,但今後幾年大型綜合超市在中西部經濟較發達、地方產品較豐富的城市,將呈快速增長趨勢。以銷售生鮮商品、加工食品為主的超市,今後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鋪有增加發展的趨勢。在專業店中,除家電專業店、建材專業店、醫葯專業店、眼鏡專業店外,辦公用品專業店、家居飾品專業店、體育用品專業店等都將有大發展。折扣店業態,對一些有實力的連鎖企業或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企業、食品批發企業等,是一種極有吸引的新型業態,尤其在新型零售業態不太發達的地方或中小城市更具發展潛力。無店鋪銷售業態將隨著市場需求變化和中國營銷技術的提高出現發展態勢。
科學管理和先進技術成為核心
世界零售百強大多採用先進的技術,實現商業管理自動化。零售企業廣泛使用電子商務系統,如商業電子數據處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形成以信息處理為手段的商業自動化管理模式。商業管理自動化滲透到企業的購銷、存儲業務的各個環節,進而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世界零售百強企業的經驗表明,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學管理技術代表了現代零售業發展的方向。中國零售企業的發展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在未來幾年內,科學管理將成為中國零售企業發展的主要手段。
外資份額繼續擴大
自1992年中國實施零售業的對外開放以來,外資零售企業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在中國的戰略部署,並奪取了一定的市場份額。2004年12月11日中國將取消對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地域、股權和數量等方面的限制,進一步擴大商業領域的對外開放。屆時外資大舉進入,憑借其戰略管理優勢、流程管理優勢、零售業態優勢,將繼續擴大在中國的零售市場份額。
2004年消費品零售市場總量穩定增長,全年的零售總額達到53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3.3%,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0.2%。城鄉間和區域間的結構差距繼續擴大。2004年城市消費品零售額35573億元,增長14.7%;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8377億元,增長10.7%。
2005年上半年,中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勢頭,完成商品銷售總額879.8億元,同比增長17.5%,完成零售額736億元,同比增長18.3%。在所統計的二十八大類商品中,共有二十四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加,且二十一類商品零售額增長幅度都在百分之十以上。
『肆』 海爾主營業務是什麼其他業務有那些銷售額分別是多少
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旗下擁有240多家法人單位,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製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五萬人,重點發展科技、工業、貿易、金融四大支柱產業,已發展成全球營業額超過1000億元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
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2005年底,海爾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海爾品牌在世界范圍的美譽度大幅提升。1993年,海爾品牌成為首批中國馳名商標;2006年,海爾品牌價值高達749億元,自2002年以來,海爾品牌價值連續四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品牌旗下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電腦、手機、家居集成等18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其中海爾冰箱、洗衣機還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首批中國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爾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之首。2006年,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組織評選的「亞洲企業200強」中,海爾集團連續第四年榮登「中國內地企業綜合領導力」排行榜榜首。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
據中國最權威市場咨詢機構中怡康統計:2006年,海爾在中國家電市場的整體份額已經達到25.5%,依然保持份額第一。其中,海爾在白色家電市場上仍然遙遙領先,且優勢更加突出;在小家電市場上海爾表現穩健,以16%的市場份額蟬聯小家電市場冠軍。在智能家居集成、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創新驅動」型的海爾集團致力於向全球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目前,海爾累計申請專利突破7000項(其中發明專利1234項)。在自主知識產權基礎上,海爾主持或參與了115項國家標準的編制修定,制定行業及其它標准397項。海爾「防電牆」技術正式成為電熱水器新國家標准,海爾空調牽頭制定「家用和類似用途空調安裝規范」。在國際上,海爾熱水器「防電牆」技術、海爾洗衣機雙動力技術等六項技術還被納入IEC國際標准提案,這證明海爾的創新能力已達世界級水平。
在創新實踐中,海爾探索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均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海爾「人單合一」發展模式為解決全球商業的庫存和逾期應收提供創新思維,被國際管理界譽為「號准全球商業脈搏」的管理模式。
面對新的全球化競爭條件,海爾確立全球化品牌戰略、啟動「創造資源、美譽全球」的企業精神和「人單合一、速決速勝」的工作作風,挑戰自我、挑戰明天,為創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續創新!
http://www.haier.com/cn/haier/about/index.asp
『伍』 海信電視一年能賣多少電視
2017國內年彩電銷售額1636億元,也是中怡康的數據海信銷售額佔比為16.8%,按照這組數據推算海信2017年國內銷售金額274億元,2016年海信國內銷售189.14億元;2016年海信國外銷售97.08億元。2017年國外銷售額增長30%完全可能,關聯交易的數據可以得到佐證,國內銷售額增長30%以上則完全沒有可能
『陸』 海爾集團從創業到2004年的國內銷售額
從1984年到1996年底,年銷售額從348萬元發展到62億元;利稅總額從虧損147萬元發展到實現9.77億元。企業剛起步時,單一產品冰箱在全國40個定點廠中占最後一位。今天,已發展到具有冰箱、空調、冷櫃、洗衣機、微波爐、熱水器、展示櫃、保健葯品、小家電、潔具、廚具等13個門類,47個系列,5000餘規格品種的巨大的產品群體,集團獨立核算企業101個,1.3萬餘人。1988年,冰箱獲得全國第一塊國優金牌。1996年,集團獲美國優質科學協會頒發的「五星鑽石獎」,這是亞洲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家電企業,總裁張瑞敏獲「五星鑽石個人終身榮譽獎」。1996年,青島電冰箱總廠獲全國企業管理優秀(金馬)獎。1994年,總裁張瑞敏被授予全國優秀企業家稱號,獲金球獎。1996年,中國家電協會公告:當年海爾各類家電產品總銷售額為全國第一位,海爾品牌價值由權威部門評估為77.36億元。
『柒』 國美電器全國有多少家 全年銷售額總值多少
問這幹嘛!
『捌』 中國家居業的十大排名,他們的年銷售額分別是多少
2015年十大傢具排名:
1
百安居B&Q:年銷售額104億
百安居(B&Q)隸屬於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英國翠豐集團(Kingfisher Group),是世界領先的大型國際裝飾建材零售集團。翠豐集團是英國倫敦交易所上市公司,《金融時報》百強指數股,為歐洲最大的非食品專業零售投資集團。
1969年,理查德布洛克(Richard Block)和大衛奎爾(David Quayle)在英國南安普敦市港林路創建了第一家商店,商店的名字以兩個人姓氏的頭一個字母組成,B&Q從此就誕生了。
翠豐集團旗下擁有眾多著名零售品牌,如B&Q, Screwfix, Castorama, Brico Depot, 並在英國、法國、波蘭、中國、土耳其、俄羅斯、西班牙都有商店。翠豐集團還以21%的股份參股德國領先的DIY倉儲零售商Hornbach,並與其結成戰略聯盟,在歐洲開設了120多家門店。翠豐集團在全球8個國家擁有超過820家連鎖店、近7萬名員工,形成了一個完善的裝飾建材營銷體系。
1969年,B&Q在英國的南安普敦市(Southampton)成立。經過40年的成功發展,B&Q在英國本土擁有超過300家的裝飾建材連鎖店,是英國家喻戶曉的裝飾建材第一品牌。
2
東方家園:銷售額突破100億
東方家園是中國最大的家居建材連鎖企業之一。1999年8月,東方家園首家門店麗澤店在北京開業,經過9年的發展,已經在北京、沈陽、成都、西安等16個城市擁有25家直營店鋪,營業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位列中國連鎖企業百強前茅, 成為中國本土最為出色的裝飾建材家居零售企業。
3
宜家IKEA:宜家中國2014財年的銷售額是88億人民幣
宜家歷史始於1943年瑞典,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當時只有17歲。自那時起宜家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個在全世界40個國家/地區擁有127,800個員工,年銷售額212億歐元的大型零售企業。
宜家提供種類繁多、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居用品。這是宜家所做的一切事情——從產品開發和采購,到我們在全世界的宜家商場如何銷售我們的產品——的中心思想。
以高價格製造優質產品,或者,以低價格製造劣質產品,任何人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以低價格製造好產品,你必須找到既節約成本又富有創新的方法。這是宜家自其在瑞典斯莫蘭起步之日起始終不渝的追求。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材料和與人們的需要和品位相符的生產方式,這意味著我們的成本低廉。
我們的理想和商業理念:在宜家,我們的理想是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我們的商業理念是提供種類繁多、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居用品。
4
紅星美凱龍:2013年紅星美凱龍的商戶銷售總額或將突破600億
紅星美凱龍自1986年創業以來,始終以建設溫馨、和諧的家園,提升消費者的居家生活品味為己任,至2010年7月,紅星美凱龍已在北京、上海、常州、天津、南京、無錫、揚州、徐州、連雲港、長沙、重慶、成都、南昌、西安、杭州、桐鄉、鄭州、蚌埠、合肥、石家莊、洛陽、鹽城、沈陽、包頭、淄博、崑山、深圳、衢州、貴陽、銀川、佛山、泰興、秦皇島、鄂爾多斯、南通、常熟、南陽、青島、柳州、泉州等城市開辦了66家商場。2009年銷售總額突破313億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家居流通業第一品牌。
創業24年來,紅星美凱龍始終秉承「一絲不苟,食信譽為生命;勤奮務實,視今天為落後」的企業精神,積極實施「品牌市場全國連鎖化經營」,篩選品牌、質量和服務均讓顧客滿意的廠商進駐,追求廠商品牌與紅星美凱龍一同提升。紅星美凱龍在中國家居業首創了「所有售出商品由紅星美凱龍負全責」的誠信創舉,為中國傢具建材市場的發展與繁榮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
5
居然之家:銷售額超過300億元
北京居然之家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3月份,是由全國華聯商廈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中天基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33位股東共同投資設立的大型國有控股股份制企業,注冊資本8100萬元人民幣。公司主要經營范圍是投資開辦以"居然之家"為統一字型大小,為顧客提供裝修設計、裝飾材料、傢具、家居用品及飾品等"一站式"服務,融家裝設計中心、傢具建材品牌專賣店、建材超市、家居商場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大型家居建材主題購物中心。
6
集美家居:2014年收入41億元
創建於1984年的北京集美家居市場集團有限公司是京城最大的家居企業集團之一,總營業面積50萬平方米,囊括了傢具的製造、經營、傢具的市場展銷、建材、裝飾品展銷及家裝設計施工、字畫藝術品交流和窗簾布藝展銷等,形成了「一站式購物」的「泛家居」產業集團。公司旗下,擁有定慧橋集美傢具建材城、大紅門集美家居大世界、集美家居廊坊店、集美家居北苑店、大興榆垡集美傢具公司、集美建築工程裝飾公司、迅雷建築材料公司、美晶廣告公司、建築隊以及佔地30000餘平方米的榆垡集美傢具生產基地等企業,超大的規模,優質的服務已經將集美打造成了北京最大的家居建材流通基地。目前,集美正在進行一些列的擴張發展行動。2008年6月,集美與天津津蘭集團達成合作進駐天津津蘭國際商貿中心,獨資開發集美天津項目,15萬平米高檔家居賣場將於2009年底完成主體工程,2010年正式營業,建成之後的集美天津店將構建天津市場單體最大的高檔家居賣場。2009年十.一集美家居北苑店正式開業,從籌備到到開業45天的時間創造了又一個集美速度的神話。此外,集美利用經濟危機的機遇,已然把發展的觸角伸到了國外,位於法國巴黎大區的「集美家居法國項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
多年來,集美集團已經形成了清晰而正確的發展戰略思路,企業擁有成熟而富有經驗的領導團隊,有一整套完整嚴密的運行機制,以及嚴格的管理制度,通過了ISO9001和ISO14001國際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7
樂華梅蘭LM:不詳
來自法國的樂華梅蘭集團始創於1923年,由阿爾道夫·樂華先生和蘿絲·梅蘭女士在法國北方的里爾市開辦了一家倉儲店,銷售一戰後美軍留下的剩餘物資,「樂華梅蘭」由此誕生。樂華梅蘭與先其一步在京開店的法國歐尚超市集團同屬穆里葉家族,繫世界500強企業,該集團旗下擁有15個大型國際零售集團,除樂華梅蘭、歐尚之外,還有迪卡儂體育用品連鎖店、連鎖餐廳、連鎖服裝店等等。
目前,樂華梅蘭已發展成為世界第四、歐洲第二大跨國裝飾建材零售集團,現已在全球近十個國家開設700餘家連鎖店,在法國、西班牙、波蘭、義大利、巴西、葡萄牙、俄羅斯、中國、希臘等十多個國家的家居建材市場佔有領先地位。集團現擁有36000多名員工,集團營業額在過去的五年裡翻了一番,營業額每年遞增15%。
樂華梅蘭集團旗下現有7個品牌店,分別是「樂華梅蘭」(大型裝飾建材超市)、「裝修城」、「OBI」、「AKI」(中型裝飾建材超市)、 「Weldom」、「Dom Pro」(小型裝飾建材便利超市)以及「裝修人」(裝飾建材連鎖折扣店)。完整的業態組合及成熟的經營理念使其所到之處始終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法國第一、西班牙第一、義大利第一、葡萄牙第一、巴西第一、波蘭第一……
8
家得寶:2014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的194.7億美元增長5.4%至205億美元
HomeDepot於1978年創立,全球最大的建材家居零售企業,是排在沃爾瑪、家樂福之後的全球第三大零售集團。它遍布全美1800p多家連鎖店、2004年750多億美元左右的銷售額。目前「家得寶」在國內共有50多名工作人員,主要任務是在中國采購家居建材用品,並從事該行業的市場調查工作。這些工作是否為「家居貨棧」全面進入中國並開設連鎖店做准備公司業績:1999年營業收入38,434.0百萬美元.
美國家得寶公司為全球領先的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家得寶遍布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等地區,連鎖商店數量達2234家。家得寶連續9年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最受歡迎的專業零售商」。並在2007年美國財富500強中排名第17位,2006年全球財富500強排名第43位,同年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最受仰慕的專業零售商」第1位及「最受仰慕的公司」第13位。從1978年亞特蘭大的第一家店到今天足跡遍布全球。在美國49個州擁有1200多家店鋪,海外有133家。
9
華美樂:2011兩億,目前不詳
華美樂建材超市有限公司為華美樂建材企業集團旗下公司,成立於2002年8月,是東莞本土最大的建材超市,也是廣東省最具規模的建材零售企業。華美樂擁有南城、常平、塘廈、廣州新塘4家自營超市和4家裝飾公司,致力為您提供選材、設計、施工等一站式家居服務,旨在為你締造舒適、健康的家居生活。
華美樂建材超市主要經營瓷磚地板、衛浴潔具、櫥櫃電器、門窗燈飾、窗簾園藝、油漆五金、電工電料等十大類58000種裝飾建材商品,完全滿足家居及工程裝飾的材料需求。華美樂一直以來都對本土建材超市的發展進行了積極探索,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建材商品、專業高效的全程無憂服務。並以強大的規模、價格及服務優勢,連續六年雄居同業態銷售榜首,成為東莞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家居裝飾建材流通企業,同時奠定了企業在珠三角建材超市的航母地位。
客戶惠遍東莞及周邊地區萬戶家庭。關注顧客的需要,努力經營家的夢想。選擇華美樂,您將成功踏出夢想家居的第一步。在穩步發展的路上,華美樂將繼續秉承「誠信-合作-創新-執著」的企業核心理念,緊跟珠三角經濟發展步伐,為躍居中國頂尖品牌而不懈奮斗。
10
好美家:具體不詳
好美家裝潢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國性專業連鎖超市公司,在上海和武漢共有14家好美家建材大賣場。
好美家隸屬於中國最大的商業集團——百聯集團,也是中國第一家引進歐式風格的本土品牌裝潢建材連鎖超市。
好美家正以日益穩健的快速發展的腳步為中國的老百姓提供50000多種優質的建材商品,打造完美新家的設計方案。
50000餘種優質商品,一站購齊
在好美家任何一家商場都有50000餘種裝潢建材,每類商品都有我們精選的幾種品牌可供選擇,包括磁磚、地毯、廚房設備、電工電料、園藝、居家用品、五金工具、門窗型材、地板、油漆塗料、衛生潔具龍頭等。所有商品完全由顧客自己在貨架中自由選購。
好美家的運作模式以大型超市為依託,14家門店、每年幾十億的裝修的材料規模采購量,使好美家能夠以最低的價格從供應商處采購到優質的產品,並以最低的價格提供給顧客。
128道質檢流程,層層把關商品質量。嚴格的產品質量認證體系保證了好美家的商品在低價的同時具有可靠的品質。從采購到銷售,嚴守每道質量關,任何有瑕疵的商品都不會進入流通渠道。大到衛浴材料、廚房材料,小到五金配件、螺絲釘,都以完美的品質作保障。
『玖』 中國家電銷量排行榜介紹(最新)
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提高,對家庭用具的要求需求特別的大,家電產品就是很好的一個證明,每家每戶都需要吃飯,都需要清洗衣物,如今家電產業市場需求非常大,每家每戶都需要家電產品來滿足日常的生活需要,那麼大家知道在國內市場上哪些品牌的家電銷量好呢?小編正好對家電產品有一定的研究,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下銷量最好的十大家電品牌吧!
中國十大家電銷量排行
NO.1海爾集團(Haier)
海爾家電一直在市場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尤其是白色家電、小家電市場。目前,海爾已在智能家居、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上有長足的積累;在專利、自主知識產權上更有著堅實的沉澱;同時,還參與了諸多國家家電標準的制定。
NO.2格力電器(Gree)
10多年前,格力與中國大多數家電企業一樣,產能雖大,卻以組裝、貼牌加工為主,處於全球產業鏈的末端,殘酷的事實告訴格力人,貼牌「打零工」或是「肉搏」打價格戰,雖能搶得一定市場份額,但只是短期行為,一個沒有核心科技的企業是走不長遠的,更是沒有脊樑的。
NO.3美的集團(Midea)
美的集團是一家綜合製作為主的綜合性企業,旗下擁有小天鵝、威靈、華凌、安得、美芝等十餘個品牌。而在互聯網的浪潮下,美的攜手小米,將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合作。
NO.4樂視(Letv)
樂視是乘著互聯網而起的,賈躍亭提出「平台+終端+內容+應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樂視生態模式,推出超級電視和盒子、收購花兒影視等策略都不斷推動樂視前進,而智能手機也補齊了終端布局的關鍵一環。
NO.5三星(SAMSUNG)
如今的三星家電開始優化產品組合,向高端化發展,憑借曲面、超薄、超高清等高附加值產品成功引爆了新一輪增長熱潮,充分釋放新的消費需求。
NO.6海信集團(Hisense)
海信集團持有海信、科龍和容聲三個中國著名商標,並且海信還接管了夏普在北美和南美的電視機業務,讓自己的家電業務更具實力、更國際化。同時海信一直致力於打造最佳用戶體驗,並將產品向年輕人靠攏。
NO.7索尼(SONY)
索尼稱得上是日本家電的「神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家電風靡世界各地。家電產業作為拉動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造就了「日本製造」在世界市場的良好口碑。然而進入21世紀之後,日本家電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逐步被韓國、中國等後起之秀趕超,但仍是家電行業不朽的傳奇。
NO.8創維集團(Skyworth)
2010年創維正式跨界進入家電領域,從第一台冰箱下線到第100萬台冰箱下線,創維僅用了兩年時間。2013年以來,創維電器又相繼推出了洗衣機產品、冷櫃、空氣凈化器,開啟了多品類的發展之路。
NO.9飛利浦(PHILIPS)
飛利浦可以說是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品牌,從彩色電視、照明、電動剃須刀的等等產品。從2008年1月1日起飛利浦成立了三大事業部:醫療保健、照明和優質生活,進一步將飛利浦定位為一家以市場為導向、以人為本的公司,其業務結構和發展策略充分反映客戶的需要。基於這樣的業務組合,飛利浦打造了「健康舒適、優質生活」領域品牌。
NO.10西門子(SIEMENS)
由於西門子家電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早,而且品類眾多,包括冰箱、洗衣機、乾衣機、廚房電器、洗碗機、電熱水器和小家電。因其品質和功能受到消費者青睞,其冰箱的零度保鮮功能非常實用。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關於中國十大家電銷量的排行介紹,希望大家對此了解一下,如今家電產品是人們的必備品,所以對它們多一些了解對我們並沒有壞處,如果大家能夠對家電品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的話,可以方便大家在以後的家電購買中起到很好的作用,讓大家選到最優惠的家電品牌。如今市場上家電品牌繁多,小編希望家電廠商能夠生產出優質的產品面向消費者群體。
『拾』 家電行業的競爭狀況
2007年,國內白色家電市場呈現城鎮更新、鄉村普及。中心城市保有量相對較高,
開拓中小城鎮與鄉村市場成為內銷增長動力。冰箱進入城鎮較早,面臨更新換代,
且鄉村普及令需求潛力得以釋放,加之科龍與美菱恢復性增長,令冰箱內銷增長顯
著。空調進入城鎮較晚且未向鄉村普及,處於城鎮飽和與鄉村需求難釋的境況,令
內銷增幅驟降甚至負增長。獨具的價格優勢令白色家電出口持續高幅增長,退稅是
出口獲利重要來源。出口擴大產銷可提高產能利用率,凸顯規模效應,利於攤薄單
位成本。降低家電出口退稅率令企業原材料成本增加,擠壓了盈利空間。人民幣升
值對家電企業影響負面,產能過剩致使出口成為企業生存的倚仗,低價低成本是主
要優勢,匯率變動難以實現出口價格提升。非關稅壁壘作用凸顯,主要出口地區提
高節能指標和徵收回收費;換用新冷媒製冷劑令空調單位成本增加,削弱了出口成
本優勢。一些國家和地區已對我國家電產品實行反傾銷措施,倘若遭受全面反傾銷
,必定對家電行業和企業造成致命打擊。
第一章 2006年全球白色家電產業發展概述
第一節 發展現狀
一、整體狀況
二、空調
三、電冰箱
四、洗衣機
第二節 基本特點
一、行業進入壁壘低,競爭者眾多,市場逐漸呈現飽和狀況。
二、廠家差異化道路
三、市場細分更加明顯
四、產品走向
五、行業加速整合
第三節 主要國家與地區
一、美國:市場成熟、需求增長平穩,品牌眾多,市場競爭激烈
二、歐洲: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新的環保政策加大外來品牌進入的難度
三、日韓:消費市場保持平穩,產量逐漸外移
四、印度:市場潛力巨大,未來戰略要地
第二章 2006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發展概況
第一節 發展現狀
一、產業規模
二、產業結構
三、產業競爭
第二節 基本特點
一、國內廠商的市場地位優勢依舊明顯
二、各廠商上紛紛將注意力瞄向三四級消費市場
三、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制約行業發展
四、中國白色家電產業正處於整合關鍵期
五、宏觀政策利於行業整體發展
第三節 重點地區發展概要
一、長三角
二、珠三角
三、其他重點區域
第三章 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發展預測
第一節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趨勢分析
一、空調市場發展趨勢
二、電冰箱市場發展趨勢
三、洗衣機市場發展趨勢
第二節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規模預測
一、空調市場預測
二、電冰箱市場預測
三、洗衣機市場預測
第三節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結構預測
一、產品市場結構
二、區域市場結構
三、營銷渠道結構
第四章 006年中國白色家電細分產業研究
第一節 空調產業
一、發展狀況與特點
二、驅動力
三、阻礙因素
第二節 電冰箱產業
一、發展狀況與特點
二、驅動力
三、阻礙因素
第三節 洗衣機產業
一、發展狀況與特點
二、驅動力:技術創新成為產業熱點
三、阻礙因素
第五章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競爭分析
第一節 國內廠商
一、競爭策略
二、各廠商比較分析
第二節 國外廠商
一、競爭策略
二、各廠商比較分析
第三節 渠道廠商
一、競爭策略
二、白電市場的渠道結構
三、細分市場的渠道結構
四、渠道發展特點
五、各廠商比較分析
第六章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鏈分析
第一節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鏈發展研究
一、特徵
二、趨勢
第二節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鏈模式演進
一、產業生命周期
二、傳統模式與新型模式
三、演進路徑與挑戰
第七章 我們的建議
第一節 對政府的建議
一、宏觀調控
二、更加發揮家電行業協會的幫助企業經營的作用
三、指導家電行業發展方向,增強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第二節對 廠商的建議
一、產品策略
二、價格策略
三、渠道策略
四、品牌策略
五、服務策略
第三節對 渠道商的建議
一、改進運作模式達到與廠家的雙贏
二、避免盲目投資,減少渠道成本擴大銷售利潤
三、品牌店、超市和大型百貨商場惟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保存自己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