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家電競爭怎麼辦

家電競爭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1-01-15 18:41:05

A. 家電行業內企業之間的競爭強度是怎樣的

在家電業蓬勃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和世紀90年代前期,家電企業幾乎都在巨額利潤的推動下迅速實現了規模擴張。
但事實上,家電業從1998年開始就出現了行業萎縮的現象。而到了2000年,則更有廈華、廈新等一大批虧損企業浮出水面。

在家電行業大舉擴張的時期,國產品牌以價格和營銷為武器,曾經一度把洋品牌逼到了市場一隅,彩電、冰箱、洗衣機等主要家電產品國產品牌市場份額長期保持在85%以上的較高水平,國內家電企業一度幾乎可以不用考慮來自國際品牌的威脅。

然而從1999年末開始,這一趨勢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伴隨著家電產品升級換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憑借其技術優勢,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對國內市場的反撲。2000年中,在價格戰此起彼伏的彩電市場上,平均零售價格幾乎是國產同型彩電一倍的索尼彩電其零售額份額連續數月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其中索尼純平彩電在最初上市的幾個月中市場份額一度佔了純平彩電全部市場份額的80%以上,難怪業內人士急呼狼來了。

彩電在10月的爆發性銷售中,索尼、三星、夏普、LG更是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國有品牌面臨著更加緊急和嚴峻的場面。銷售是每個企業的重中之重,創維的銷售是業界值得稱道的,從營銷策略到競爭組合,創維給彩電行業樹立了一個營銷制勝的模式。而海信的技術立企讓企業多了些競爭的噱頭。各有個的粉絲,競爭依然慘烈。

競爭是市場存在和發展的機制,要生存必須有所依仗,營銷是制勝之寶!

B. 請問家電行業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強度是怎樣的

近年來,我國家電行業的發展可謂悲喜交加,身在其中的企業既經歷了成長初期快速發展的快感,也面臨著供大於求矛盾下的市場惡戰利潤不斷下滑傷痛。無論是海爾、TCL等已初步實施全球化的國內家電巨頭,還是長虹、科龍遭遇發展挫折的探路者,或是美的、格蘭仕、志高為代表的一批新勢力,或者數不勝數的不知名中小企業。他們都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才是家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家電企業有喜有憂.
近年來,在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大潮中,家電行業的發展與增長也隨之水漲船高:一方面行業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產能呈現大規模化發展,上千萬套的生產基地層出不窮;產業鏈不斷完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三大產業基地不斷發力,武漢、蕪湖等新興產業基地正在崛起;企業競爭日趨成熟,價格惡戰趨緩,品牌、服務、產品、技術等諸多因素輪番上陣,短期內中國迅速成長為全球家電業的製造中心。另一方面,國內涌現出來了一大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家電巨頭,包括海爾、TCL、海信、格力、春蘭等企業除了在國內市場樹立了較強有力的競爭優勢,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分別在歐美等地開拓銷售網路,並建立生產製造工廠,實現了「走出去」發展。.
就在我們為國內家電企業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內獲得了迅猛發展而欣喜的同時,一些存在於行業內部的問題開始頻頻出現:盲目擴張規模化,圈地建廠造成產能過剩,一些家電領域的產能足以支撐全球的需求量,但市場范圍卻囤於國內,最突出的就是空調和彩電;產能過剩後造成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價格戰火持續不斷,企業利潤持續走低、企業競爭力薄弱。通過近年來部分上市家電企業的年報,我們清晰地看到企業利潤呈持續下滑的趨勢,這種走勢令人吃驚;市場環境不成熟,相關的法規和准則的缺失,企業的市場競爭行為得不到正確引導和有力約束,發展一度步入死胡同。.
此時,人們找到病根並開出了葯方:企業核心競爭力缺乏,要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特別是一些家電企業要迅速掌握並擁有產品的技術創新能力,引領國內以至全球家電產品的發展方向。.
但問題隨後出現。我國家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又應該如何在短期內迅速實現對技術創新能力的有效突圍?筆者認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一方面,國內家電企業面臨著來自全球市場一體化下的國際家電企業的挑戰和壓力。國際巨頭們在資本運作、內部管理、產品工藝、技術創新等多方面擁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他們在進入國內市場後迅速地將這種優勢進行輻射和擴張。眼下,以LG、三星、西門子為代表的國外家電企業,紛紛轉戰中高端市場,盡管只佔據了少量的市場份額卻獲得了高額的利潤回報,就是充分看清了國內家電企業在這些方面所存在的劣勢和弊端。.
另一方面,眾多中小企業還要面臨國內家電巨頭的擠壓和重組。隨著國內家電市場競爭從快速發展轉向穩步增長,整個市場在經歷了淘汰和洗牌之後,也呈現出了「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發展格局。在這種背景下,占市場總量80%以上的中小企業今後的發展空間和時間成了一大難題。如何做強做大,獲得市場空間。對於技術創新這一需要時間積累和足夠資金投入的途徑,顯然短期內並不適合於許多國內家電企業的發展和成長。.
學會尋找比較優勢.
短期內,國內家電企業加強並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可行性並不大。同時,每個企業都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重重壓力,既要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和正常流轉,特別是資金流不能出現問題,還要面對著來自戰略轉型和流程再造過程中的巨大的風險和競爭壓力,真是左右為難。.
因此,筆者認為,國內家電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優勢的可能性和空間比較小,但可以在競爭中尋找比較優勢,擴大對市場的控制權和話語權。目前,國內家電企業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體現在規模化競爭、價格利器、中低端市場三方面。.
一直以來,我國家電企業都將發展的重點投向於產能的擴張,力主做大規模的發展方向。包括TCL、海爾、海信、美的等諸多家電巨頭,都建立起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生產基地。在這種思路指導下,家電企業的產能全面擴張,並快速成為全球家電業製造基地。其實,我們在為企業的產能過剩的問題而擔憂之際,還應當看到跨國企業在進入國內市場之後,面臨著對國內環境不熟悉、市場操作風險大等問題,不可能在國內市場投入重力進行規模化建設。這一點正好襯托出我國家電企業的規模化競爭優勢。國內的企業只要能夠引入先進的管理體系和流程,控制好生產環節的成本優勢,那麼這一點將會為企業的市場競爭贏得先機。

C. 家電產業內部的競爭結構和格局是什麼

展望2001年,有關專家預計國內需求還不會在短期內復甦,因而今年實際上將成為家電企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的關鍵年。
據美蘭德信息公司與全國21家調查機構最近對上海、北京等22個城市居民生活進行調查,在2001年有相當部分家庭仍有意向購買家用電器,意向購買支出達440億元左右,這個數字比2000年增長了37.3%。據該公司調查,去年上海、北京等22個大城市家庭購買家電支出總額高達320億元,按實際購買家庭戶數平均計算,每戶支出約4800元。調查結果表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新一輪家用電器的更新換代速度將加快,家用電器市場的銷售仍具有廣闊的前景。

簡單重組並非萬能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中國家電行業面臨大調整。不絕於耳的價格大戰,電子商務,多元發展,黑白交融,網路家電,聯合結盟,家電行業新聞不斷。種種跡象表明,國內家電業已經揭開了新一輪產業結構大調整的序幕。在硝煙彌漫的價格大戰和尋找新技術新產品的突破口面前,中國家電業的發展和前景便成為引起人們深層思考的重要現實問題。
根據以往的模式,不外乎是沒有競爭力處於劣勢的小企業倒閉,實力強的大企業進行兼並組合跨區域並購,以重整河山。然而,今天與過去所不同的是,家電業面臨著多重問題:隨著我國加入WTO的臨近,我國企業在管理、質量、技術和科技含量諸方面必須積蓄足夠的力量,迎接國際市場的挑戰;在國內,城市家電市場已經飽和,農村市場的開發難以到位,在時間差和空間差的夾縫中怎樣作為等,來自國際和國內的雙重壓力,遠非一個簡單的重新組合所能釋放。

家電廠商將加大科技和新產品開發力度

從目前各公司對科研的重視程度來看,估計明年國內將在核心技術會有所突破,康佳可能會推出技術上更為先進的彩電晶元,而在製冷電器的無氟壓縮機、影碟機的解碼晶元等領域,都可能會出現突破。有消息透露,粵美的集團在上市後,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去年僅空調投入新產品就達60多款,於是占總銷量60%的新產品迅速成為公司利潤和收入增長的保證,成為中國家電業中為數不多的連續幾年保持業績高速增長的企業。

跨行業投資及合作將加速

家電類上市公司內部其他行業產品所佔比例將有所增長。從最近幾年來看,家電行業由於競爭太過激烈,許多企業已經實施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戰略,因此今年許多家電企業內部產品的結構將發生較大的變化,如康佳的最終目標是家電產品佔30%,移動通信產品佔30%,而剩下的全部將是網路產品,其他的如廈華、海信、長虹、粵美的、萬家樂等大部分家電類上市公司均將在明年增加家電以外行業的投入。
幾年前便開始涉足摩托車和汽車行業實行多元化發展的春蘭集團,最近又在董事局增加了比例超過1/4的經濟研究、自然科學領域中的專家學者為外聘董事,公司近期的投資項目開始向高科技領域邁進。
長虹集團的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取得重大進展,產品結構開始向信息產業進軍,已先後和東芝、松下、飛利浦等國際著名企業建立技術聯盟。海信集團建立的信息產業園也標志著它們將從傳統家電製造業轉型升級為以信息服務業為主的企業。
從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變動到公司投資方面的轉移,從戰略性的聯盟到國際化的拓展,從產品結構的調整到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轉型升級,人們看到的是中國家電企業正在發生的深層變化,一個重新構築的新產業格局已經初見端倪。
今年國內家電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由於外資企業、鄉鎮企業和私人企業不斷加入家用電器製造領域,家電業將繼續演繹更加激烈的產業重組和行業調整。

家電業傳統營銷模式受到挑戰

一項來自權威調研機構的最新調查表明,以廣告拉動銷量的中國家電業傳統的營銷模式正在受到嚴峻挑戰。
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在廣告投入方面,國產品牌仍是主力。在由北京經略智成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提供的2000年1至7月廣告費用排行榜上,新飛以3962.97萬元的廣告支出高居榜首,其後依次排名為海爾3801.79萬元、容聲2683.87萬元、美菱2489.63萬元,顯示出國產冰箱巨頭對廣告的重視。而外資品牌在廣告投入上顯然沒有國內品牌那麼大方,在此排行榜上,伊萊克斯列第五,西門子列第八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國產品牌巨額的廣告投入並沒有帶來相應的銷售回報。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對全國35個城市106家商場的調查表明,截至2000年8月,以伊萊克斯、三星、西門子為代表的國外品牌市場份額已達28.1%。其中,進入中國市場僅3年的伊萊克斯的零售量及佔有率高達12.9%,在全部20個品牌中名列第二,成為國產品牌最強勁的競爭對手。而國產品牌中,海爾、容聲、新飛雖然在全國綜合市場佔有率仍高居前三位,但在城市市場上,除海爾外,其他均不太理想。
洋品牌雖然在廣告投入上採取了低姿態,但卻在影響長期購買力的品牌、技術、服務上不斷優化組合。以上升勢頭最猛的伊萊克斯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家電製造商,進入中國市場後,根據中國國情不斷進行品牌推廣,其平易務實、充滿親情的營銷策略極其適合現代年輕人的品牌消費的心理需求。同時,依靠強大的資金與技術實力,國外品牌在推出新品上,已呈加快趨勢。伊萊克斯中國區總裁就曾表示:在歐洲家電市場已日趨成熟,家電很少做廣告,伊萊克斯花大量資金都是用於技術研發,這樣對消費者更實惠。廣告投入與銷售提升並沒有直接必然聯系。這組反差強烈的數據,除了顯示中國消費者日趨走向成熟外,也給國產品牌提出嚴峻課題

D. 我是做家電維修的 家電維修行業冬夏淡旺季很令人惱火 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該怎樣來改變這種局面呢

這個不好搞,還不如多接點品牌電器保修業務

E. 為什麼說家電是完全競爭行業

完全競爭就是沒有任何「壟斷因素」的競爭.和符合一下四點.
第一,市場上有無數回的買者和賣者。
第二,同答一行業中的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是完全無差別的
第三,廠商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是完全自由的。
第四,市場中每一個買者和賣者都掌握與自己的經濟決策有關的商品和市場的全部信息

F. 壟斷競爭的家電行業的競爭策略在線等!!!

壟斷競爭,由於家電企業每家都會有一些區別,
那麼短期內他會有一些專壟斷特點,
短期屬內壟斷競爭能獲得超額利潤,
利潤最大值為 邊際收益=邊際成本 時的產量,
也就是多生產一件商品的成本與收益相等。
長期來說,
由於壟斷競爭有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
長期的話超額利潤會吸引其他企業進入這個行業,
那麼商品需求降低,利潤會逐漸降低直到0,
這個時候不會有企業進入市場的激勵,
市場達到平衡。
如果做廣告的話,
對企業來講,
廣告的劣勢是增加競爭,
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選擇餘地。
優勢的話主要是培養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
企業的廣告能培養客戶對品牌的特殊偏好,
那麼你的產品與其他產品在嗜好方面會有更大差距,
那麼競爭會減少,利潤會增長。
企業喜歡找大明星代言廣告,
雖然廣告本身沒有什麼意思,
但是他也能給客戶一些信息概念,
比如,企業的實力,企業的產品足夠好,
因為很多企業做的都是回頭客,
只有產品夠好回頭客才會多才肯花大錢做廣告。
如果企業產品不太好,
那麼企業知道使用其產品的人不太可能再次購買,
無法帶來長期利益,
所以他們不會花大錢做廣告。
這也是為什麼春晚的那幾秒廣告費都是上y的原因了。
大概就這些吧。。。

G. 我家是在鄉鎮上做家電生意的。哎,生意不好做啊。有七八家,競爭比較大。那麼請問,如何提高我們家的競爭力

有沒有顧客在別家商店問了的,再到你家購買的情況。
現在家電競爭很大,找你的上層批發商要資源,例如人員培訓,贈品等等。

H. 家電行業之間的競爭是怎樣的

首先是市場需求的形成,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內人們的生容活水平對於家電的需求,主要分為黑色家電(娛樂和消費電子)白色家電(解放人的雙手及更高級的生活享受)和米色家電(一般指廚電),以及精品小家電。目前黑電從改革之初的天南海北加長黃(即天津的「北京」南京的「熊貓」綿陽的「長虹」和陝西的「黃河」)後來還有如意、海燕、西湖等,現在主要是新四軍(海信、海爾、廈華、夏新)和老四家(長虹、康佳、創維、TCL)在競爭,外資的東芝、松下、日立、索尼、三星、LG、和飛利浦。白電主要是海爾和格力、美的(收購榮事達和小天鵝及華凌)海信(收購科龍和容聲)長虹(收購華意壓縮)、格蘭仕、TCl.外資有博士——西門子、伊萊克斯、惠而浦、LG\ 三星、通用電氣。
米色家電也有不少,海爾、西門子、華帝、老闆等
精品小家電:美的、格蘭仕、九陽、蘇泊爾、尚朋堂、海爾、格力、龍的、外資的飛利浦、伊萊克斯等

I. 家電行業的競爭狀況

2007年,國內白色家電市場呈現城鎮更新、鄉村普及。中心城市保有量相對較高,
開拓中小城鎮與鄉村市場成為內銷增長動力。冰箱進入城鎮較早,面臨更新換代,
且鄉村普及令需求潛力得以釋放,加之科龍與美菱恢復性增長,令冰箱內銷增長顯
著。空調進入城鎮較晚且未向鄉村普及,處於城鎮飽和與鄉村需求難釋的境況,令
內銷增幅驟降甚至負增長。獨具的價格優勢令白色家電出口持續高幅增長,退稅是
出口獲利重要來源。出口擴大產銷可提高產能利用率,凸顯規模效應,利於攤薄單
位成本。降低家電出口退稅率令企業原材料成本增加,擠壓了盈利空間。人民幣升
值對家電企業影響負面,產能過剩致使出口成為企業生存的倚仗,低價低成本是主
要優勢,匯率變動難以實現出口價格提升。非關稅壁壘作用凸顯,主要出口地區提
高節能指標和徵收回收費;換用新冷媒製冷劑令空調單位成本增加,削弱了出口成
本優勢。一些國家和地區已對我國家電產品實行反傾銷措施,倘若遭受全面反傾銷
,必定對家電行業和企業造成致命打擊。

第一章 2006年全球白色家電產業發展概述
第一節 發展現狀
一、整體狀況
二、空調
三、電冰箱
四、洗衣機
第二節 基本特點
一、行業進入壁壘低,競爭者眾多,市場逐漸呈現飽和狀況。
二、廠家差異化道路
三、市場細分更加明顯
四、產品走向
五、行業加速整合
第三節 主要國家與地區
一、美國:市場成熟、需求增長平穩,品牌眾多,市場競爭激烈
二、歐洲: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新的環保政策加大外來品牌進入的難度
三、日韓:消費市場保持平穩,產量逐漸外移
四、印度:市場潛力巨大,未來戰略要地

第二章 2006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發展概況
第一節 發展現狀
一、產業規模
二、產業結構
三、產業競爭
第二節 基本特點
一、國內廠商的市場地位優勢依舊明顯
二、各廠商上紛紛將注意力瞄向三四級消費市場
三、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制約行業發展
四、中國白色家電產業正處於整合關鍵期
五、宏觀政策利於行業整體發展
第三節 重點地區發展概要
一、長三角
二、珠三角
三、其他重點區域

第三章 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發展預測
第一節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趨勢分析
一、空調市場發展趨勢
二、電冰箱市場發展趨勢
三、洗衣機市場發展趨勢
第二節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規模預測
一、空調市場預測
二、電冰箱市場預測
三、洗衣機市場預測
第三節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結構預測
一、產品市場結構
二、區域市場結構
三、營銷渠道結構

第四章 006年中國白色家電細分產業研究
第一節 空調產業
一、發展狀況與特點
二、驅動力
三、阻礙因素
第二節 電冰箱產業
一、發展狀況與特點
二、驅動力
三、阻礙因素
第三節 洗衣機產業
一、發展狀況與特點
二、驅動力:技術創新成為產業熱點
三、阻礙因素

第五章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競爭分析
第一節 國內廠商
一、競爭策略
二、各廠商比較分析
第二節 國外廠商
一、競爭策略
二、各廠商比較分析
第三節 渠道廠商
一、競爭策略
二、白電市場的渠道結構
三、細分市場的渠道結構
四、渠道發展特點
五、各廠商比較分析

第六章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鏈分析
第一節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鏈發展研究
一、特徵
二、趨勢
第二節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鏈模式演進
一、產業生命周期
二、傳統模式與新型模式
三、演進路徑與挑戰

第七章 我們的建議
第一節 對政府的建議
一、宏觀調控
二、更加發揮家電行業協會的幫助企業經營的作用
三、指導家電行業發展方向,增強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第二節對 廠商的建議
一、產品策略
二、價格策略
三、渠道策略
四、品牌策略
五、服務策略
第三節對 渠道商的建議
一、改進運作模式達到與廠家的雙贏
二、避免盲目投資,減少渠道成本擴大銷售利潤
三、品牌店、超市和大型百貨商場惟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保存自己的份額

J. 面對國外家電的競爭,國內家電企業應該採取那些營銷策略

面對國外家電的競爭,國外企業應該打價格戰,降低產品價格

閱讀全文

與家電競爭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樓怎麼加蓋防水 瀏覽:899
尚品宅配與瑪格定製傢具哪個好 瀏覽:30
樓宇可視電話維修 瀏覽:471
多聯機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970
老兵手機維修怎麼樣 瀏覽:959
內蒙古電力和國家電網什麼關系 瀏覽:137
房子內室翻新刷漆多少錢 瀏覽:425
淘淘傢具 瀏覽:521
電腦新買來怎麼辨別是不是翻新機呀 瀏覽:909
金屬舊翻新怎麼翻新 瀏覽:897
傢具占房價多少 瀏覽:638
地板防水層是怎麼做的 瀏覽:203
什麼樣的櫃子門板防水 瀏覽:559
薄膜集成電路 瀏覽:643
影馳內存返廠維修要多久 瀏覽:798
廢舊化妝櫃子翻新怎麼刷漆 瀏覽:751
北京迪信通維修電話 瀏覽:166
檀木和金木傢具哪個貴 瀏覽:401
麻將機色盤維修視頻 瀏覽:463
舒樂傢具 瀏覽: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