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收老油再銷售給客人吃,老闆也沒有見過,只有廚師長、經理,我只是普通員工,是切菜的,我舉報犯法嗎
多出幾個象你這樣的膽大員工就好了,值得稱贊。
2. 收舊衣服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收舊衣服的每個城市,每個縣城都不一樣,電話號碼是隱私無法提供。
不同的城市地區,有不同的回收舊衣服的電話。像小區裡面,有的會有專門回收舊衣服的投放箱,如果自己不方便投放的話,可以看一下箱體上面一般都有電話號碼的。或者也可以問小區物業。
再一個獲得回收舊衣服的電話號碼途徑就是看本地城市論壇網,分類信息網上找一找本地區域的商家電話,這里基本上也會有很多回收舊衣物的人發布的電話號碼信息。如果是找人上門收舊衣服的話,還要記得注意安全。
舊衣服不要亂丟亂扔:
如果將舊衣服直接扔進垃圾桶,它們將被視為普通垃圾並被焚化。 如果扔在曠野使其自然腐爛和分解,某些衣服中的纖維成分將比塑料花費更長的時間降解,這也對環境有害。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丟棄的衣物有2600萬噸至2800萬噸,造成了巨大的浪費。製造纖維織物衣服的重要原料是石油原油。如果將它們全部丟棄,這相當於我國每年損失2400萬噸原油。
3. 舉報回收老油打什麼電話,我在成都
可以向當地工商局舉報,舉報後注意保護個人隱私,避免被報復
4. 我朋友是一家火鍋店的小股東店裡回收老油如果他舉報了對他自己有什麼不利
被舉報了,肯定工商部門過來調查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就要責令封店禁止營業而且還要罰款。
5. 收舊抽油煙機電話號碼
就抽油煙機,建議直接拉到廢品站就可以了。其實這個東西賣不了多少錢的。
6. 舊老闆油煙機收購電話告訴我一下
舊的老闆油煙機,好像沒有專門回收的吧,有收破爛的收這個的
祝你好運!
7. 火鍋店回收底油作為老油你們怎麼看
不管你們喜歡還是不喜歡,火鍋裡面或多或少都會有回收油!
現在網上很多人對於回收油非常反感,認為回收的油不衛生、不安全!
但事實是回收的油,我們都會加姜蔥、高度白酒,經過高溫煉制。煉制時油溫最高8成,基本都在200度以上,什麼樣的細菌殺不死?你們以為的不衛生基本上不存在的!
如果要在「味道差利潤低」和「味道好利潤高」兩個之中做選擇,相信大家都知道怎麼選,何況這種選擇本身對人體並沒有害處!
8. 請問一個火鍋店員工受領導指示的,在做回收老油的工作舉報火鍋店回收老油我犯法嗎,如舉報者犯法那誰舉報
回收老油不犯法,回收老油再次用於餐飲則是違法行為,如果舉報這樣的行為不但不犯法,而且值得提倡褒揚。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9. 火鍋「老油」是什麼油啊是不是回收再利用啊
紅亮亮的火鍋油料端上桌,看上去誘人,吃起來美味。店家通常說這種油是多少年的老油,味道好。央視《消費主張》記者在成都知名火鍋店調查發現,這鍋神秘的老油實則是再提煉回收的「回收油」,經過過濾、提煉、燒油、包裝等程序,口水油搖身一變重新上桌,商家口中所謂的「商業秘密」竟成了擋箭牌!前廳:火鍋油料不打包「重慶老堂客火鍋」在成都是一家擁有幾十家店面的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僅鍋底就有五種,價錢全部是15元,清油紅鍋通常是客人的首選。服務員會當著客人的面,把包裝的火鍋油打開倒入火鍋。記者注意到,包裝上印著「重慶老堂客火鍋專用」字樣和QS標志。服務員表示,他們家的火鍋獨特的味道就是來源於秘制的火鍋底料,這些底料全部是一次性的。既然花了錢,能否把這些底料打包帶走呢?記者的這個問題得到了否定的回答,服務員稱「那個味道是公司里秘制的」。在重慶老堂客火鍋店的點菜單上有這樣一句話,「防止技術泄密,禁止老油出堂」。什麼是「老油」呢?服務員解釋說,開鍋之後再用的油就是老油。後廚:臟桶裝滿過濾油在重慶老堂客火鍋店的廚房,記者發現了三個高約50厘米、直徑30厘米的不銹鋼大桶,桶的四周滿是污垢。一個服務員從前廳端著一鍋客人吃剩下的火鍋底料走進廚房,他們並沒有將鍋底直接倒入下水道,而是倒進了大桶中。在隔壁,一個廚師正在用鐵勺來回過濾端回來的火鍋油,幾分鍾時間內不銹鋼桶里就裝滿了經過簡單過濾的火鍋油,接下來這些火鍋油還要再經過一遍仔細的過濾。當確認火鍋油里不會再有客人吃剩下的殘羹剩飯之後,這些火鍋油才能被抬上灶台,用大火熬制。記者留意到,這家店可謂是「絕不浪費每一滴油」。在廚房的一角,一個個使用過的、裝過火鍋油的塑料袋,懸掛在不銹鋼桶的上方,這樣一來,袋子里剩餘的油幾乎一滴不少地被收進大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熬制,火鍋油基本處理完成了。油晾涼後,工作人員用封塑機進行重新包裝。這些重新包裝後的「口水油」,衛生狀況怎麼樣呢?店裡的員工也說不清楚。但他們似乎並不擔心會被客人發現,「自己都吃不出來,客人還能吃得出來?」辯解:「不成文的行規」在重慶老堂客火鍋的網站上,赫然羅列著他們獲得的榮譽,包括「四川名火鍋」、「綠色餐飲企業」、「成都火鍋總評榜『最佳味道獎』」等,還宣稱「為了將綠色健康、崇尚自然的飲食理念發揮到極致,公司引進了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實施了火鍋底料袋裝化,並取得了國家食品安全QS認證」。但實際上,該公司對回收使用火鍋油的情況心知肚明。負責招商加盟的李部長表示,「這是一個不成文的行規」。他告訴記者,不用老油的話成本太高,一鍋底料成本起碼達到80元,而售價僅為15元,兩個人吃五六十元,以毛利50%算,賺了30元,加上15元的鍋底一共才45元,所以「必須要把油收回來,節約成本」。李部長甚至告訴記者如果被執法部門查出來該如何應對。他很有經驗地說,媒體來了要說「那個老油我們不用」,老油是被回收做肥皂、燃油等,風聲一過,「你就用你的」。新聞觀察誰給無良企業戴上炫目的光環?「最佳味道」是從回收利用、再回收、再利用火鍋油而來的,「綠色健康、發揮到極致的飲食理念」是不浪費一滴哪怕是已經被吃過好多遍的火鍋油,「火鍋底料袋裝化」裝的卻是顧客吃過、撇去殘羹剩菜的回收油。哪位顧客在見到一鍋誘人的火鍋油時能聯想到這么多背後的故事?但就是這么一家不靠譜的企業,卻有那麼多看上去很靠譜的榮譽。
盡管火鍋企業被要求公示原料,但這家用「口水油」當底料的火鍋店似乎完全沒有受到影響。不難猜出,除了企業,還有其他人從中受益。他們是誰?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清楚地知道,他們有能力給這樣一家無良企業戴上炫目的光環,有能力保護這刺眼的光芒一直在那裡閃耀。而普通消費者遠遠看不到背後的貓兒膩。於是,沒有了安全感的消費者只能被迫學會各種辨別方法來自保。想買不含瘦肉精的豬肉?好吧,先去學學什麼是瘦肉精。但自保絕不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途徑,相反,它只能讓問題更嚴重。還是那句老話,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應是監管部門的職責所在「為民」還是「為利」?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否則,到了不遠的將來,化學難道竟會成為最普及的學科?我們嚮往簡單而純凈的生活,肉就是肉,奶就是奶,瓜就是瓜。對老百姓來說,這難道是奢求嗎?對商家來說,這難道是障礙嗎?對監管部門來說,這難道是盲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