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中國什麼時間開始進口家電

中國什麼時間開始進口家電

發布時間:2022-02-04 04:58:06

❶ 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有了進出口加工企業

目前,在全球一般消費類產品中,從小工藝品到冰箱、電視等家電產品,大量中國製造的商品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超市國商品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 5000 億美元,世界排名第 6 位,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468 億美元,在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排名升至第中國家和地區首位。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世界著名跨國零售集團近年來在中國的采購數量和金額不斷上升。這么多看得績,令一些外國新聞人士驚嘆:中國成了「世界工廠」!國內不少媒體、專家和一些政府官員也表現「激動」,隨聲附和地產小熊維尼玩具和喬丹氣墊運動鞋,到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的加工廠,已經是世界製造業基地,中國將作為高利潤的先進而崛起,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中國的製造業格局。似乎一夜之間中國已成了「世界工廠」。面對「中國是世界工廠」的喧靜、理智的思考,為此不妨分析一二。 一「世界工廠」的內涵 人們對「世界工廠」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 這一稱謂並不陌生。 19 世紀後半期,以機器大工業為標志的近代產業為機器工業的發源地,以堅船利炮開路,用廉價商品摧毀了一個又一個不發達國家的關卡,把許多國家網羅進英國的原料勞動力供應地。許多大宗製造品在英國能更為有效地生產出來,比其它任何國傢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同時具有商業、金融和政治上的國外的競爭對手。英國的產品一度主導了世界貿易格局,壟斷了世界工業生產和銷售市場,引領了近代工業發展的潮流。僅佔世界人口 2% 左右的英國,一直把世界工業生產的 1/3-1/2 和世界貿易的 1/5-1/4 掌握在自己手中,沒有其它國家能與英了舉世公認的「世界工廠」的稱號。到了 20 世紀,大英帝國日漸衰落,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後來居上,取代了英國成英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工業發展歷史經驗,我們可以感受到,所謂「世界工廠」,就是一個國家的製造業,已成為世界市場基地。其主要特點是:有一批企業群和一系列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這些企業和產業的生產能力、新產品開發經營管理水平、市場份額已成為世界同類企業和同類產業的排頭兵,注冊專利數相對較多,並在世界市場結構中處於相對壟的存在和發展,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世界市場的供求關系、價格走向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工業製成品為主體的出口貿成為貿易大國之一;在科技研發上始終站在世界前沿,掌握著各項製造業新技術,領導世界經濟和科技走向。 「世界工廠」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在一段時期內,該國的製造業生產相對其它國傢具有比較優勢,而不一定需要具有絕對優勢,生產規模和進出口國家。第二,它與工業化不同,是特殊國家的特殊現象。大多數發達國家都經歷有工業化的過程,但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成先於其他國家開始工業化的進程,這種時間上的優先使其在世界工業革命初期扮演了早期 「世界工廠」的角色。第三,它的創新產品,或者創新的生產組織管理。總之,成為「世界工廠」的國家應該能夠帶動該國製造業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下降和國際競爭力的上升。 從歷史經驗看,成為「世界工廠」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工廠離不開勞動力和資本,相對廉價而且富裕的勞動力,先進技術及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所需的原材料,其中充足的資本對成為「世界工廠」至關重要。二是對外開放的市場環境。一國經濟融於世界經濟,並參開放,開放帶來資本、技術的自由流動,只有開放的原材料、工業品甚至技術市場才能保證 「世界工廠」的正常運行。三是金融撐。金融是「世界工廠」得以發展的重要推進器。有了強大的金融力量,「世界工廠」才有雄厚的基礎,同時也更有可能引新的能力。「世界工廠」必須能夠有效地推動技術創新,將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五是政府有效的支持政策。鼓勵生產產業扶助等政策有助於確立「世界工廠」地位。二中國製造業整體還不是「世界工廠」 不能否認,過去 20 多年的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於製造業的成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維持在四成以上;財政收入的一半來自製造業;製造業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口;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製造業的出口一直維持在近 3/4 的外匯收入。無論是從製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比重,還是擴大就業、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來看,製造業的主體和支柱。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中國經濟還得靠製造業牽引。盡管中國已成為製造業大國,但問題是中國生產的產品,品種少、檔次低、附加價值和技術含量低。我們認為,雖然發表的白皮書第一次提到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國內也有認同的聲音,但目前中國還不是「世界工廠」。 說「中國是世界工廠」還為時過早,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幾個方面。 —— 中國的 GDP 突破了萬億美元大關,經濟總量躍進世界第 6 位,但是在世界經濟總量中所佔的比重僅有 3% 略多一點。了 5000 億美元,躍居世界第 6 貿易大國,但是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僅有 3.2% 。 2001 年進入世界 500 強排名的中國企企業中沒有一家是真正的製造業。

—— 中國工業產值在全球比重還不夠大,工業產品產量大,但是品種少,檔次低。美國排第一,製造業佔世界的比重超的比重為 15% ,中國世界排名第四,也就占 5% 左右。以鋼鐵產量為例,中國鋼產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是其中大量是低檔次的建築種比較少,鋼材貿易逆差較大,進口產品主要是 IT 業用的、汽車業用的高檔板材。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貿易逆差高達 100 多雖然生產出口大量的電子產品,但是它們的核心部件、高附加值的集成電路卻主要依靠進口。造成工業品檔次低的原因主要是中能力還較差,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近 20 年來,中國經濟有較大發展,但真正由中國企業原創的產品相對還不夠。 —— 勞動密集型產品是中國出口的大宗產品,我國已成為世界服裝出口大國,但是我國服裝業至今還缺少國際市場上公世界上許多名牌服裝由我國企業生產,在國際市場銷售時用的卻是外國商標、外國品牌。這些出口產品雖然都打上了中國種、設計、銷售市場甚至原材料不少是國外客戶的。 —— 我國傳統產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如果正視中國的現狀,從國情出發,抓住西方國家產業結構變革的機遇,傳統產業近幾年在發展高新技術浪潮的沖擊下,一些有市場優勢的傳統產業的發展和改造卻遭到冷落,而高新技術的發展面臨重商而輕科研,輕自主開發、輕製造的誤區。 ——2001 年中國外貿 200 強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廣東省三家外貿代理公司,出口額分別達到 62 億美元、 61 億美元和 37 億 60 億美元,占出口額前 200 家企業出口總值的 1/5 強,出口值最大的生產型企業剛過 20 億美元。尤其不容忽視的是,外貿 200 4% 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實現的。外貿 200 強企業的名單中,更多的還是著名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分支機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了。由於我國的生產製造企業往往處於跨國公司生產鏈的最後一個環節,生產附加值低下的現狀有待改變。按照「世界工廠」的條件來衡量,最樂觀地說,目前我國只是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服裝、日用品等輕紡工業領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組裝加工業領域,如家用電器、電腦零部件等領域,已成為世界的製造大國之一,但核心技術還掌握在跨前還不具備成為「世界工廠」的規模和水平。三對外貿易的特徵反映出中國還不是「世界工廠」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道路屬於漸進式的,並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它具有縱向推進,增量改革,試點推廣等特點。的改革及市場化進程類似,我國對外貿易部門改革的最初動機是鼓勵出口,以便支持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並提高外經貿企行的減少指令性外貿計劃的范圍,擴大地方外貿自主權,以及企業外匯留成,給予地方從事外貿的機會等。擁有生產要素配置獨立的經濟利益,為了在與其他地方的競爭中吸引更多的資源,根據生產要素比較優勢原則使產業結構「輕型化」。這表具有「短平快」、「兩頭在外」特點的加工貿易迅速發展。中國不少製造業都以加工貿易形式進行,真正賺取的加工費很微薄。實際上在龐大的出口額中,仍然集中於勞動密集型高端產品和自然資源的大進口國,並沒有壟斷高增值的製造業。在區域「生產鏈」的最後一環上,中國進口產品部件,而出口最後費者。結果中國在發達市場的份額出現爆發性的增長,這其實是重復統計。由於中國從其貿易夥伴那裡的進口額和中國向以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和貿易夥伴實現了「共贏」,消費者受益於更低的中國商品價格,而世界其他國家受益於中國市場貿易的上述特點與「世界工廠」的條件相距甚遠。 盡管我國出口貿易中工業製成品已取代初級產品,占據 80% 以上的比重,但是在工業製成品出口中,依靠進口零部件和術,從事組裝或進料加工的,占很大比重。我國現在幾種主要的家用電器產量已世界領先,但是家電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部件我們還要意識到,不能僅僅著眼於中國生產了什麼,而要看它對外貿易的產品是什麼,資本密集型產品並不意味著資是一個中度開放的龐大經濟實體,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各約 20% ,這意味著 80% 的國內市場的需求要靠國內生產來支持重視發展對外貿易關系,但是絕大多數的汽車、機械、電腦和電子配件將仍然是國內生產的,這就體現不出「世界工廠」 中國對外貿易目前還有兩個缺陷:其一是總量不足。據統計,去年進入世界 500 強的跨國零售集團的全球銷售額超過了品所佔比重還不到 2% ,中國產品在世界市場所佔比重與曾經作過所謂「世界工廠」的國家相比差距甚遠。其二是技術水平不足鏈中多處於低端,約一半的出口值是通過加工貿易實現的。在許多采購會上,不少跨國集團采購商是一手拿著技術圖紙、單尋找生產商。去年全球 DVD 產量大約 3000 萬台,中國生產了其中的 1400 多萬台,然而 DVD 的關鍵技術並不在中國手中,因而就有了中和國外技術開發商的知識產權糾紛。中國堅定不移地執行對外開放的基本政策,對外貿易總量不斷上升,卻是少數進口與出口同時有雙位數增長的國家。總體的貿易順差很小,在最近幾年還持續波動。目前中國的貿易順差只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 1% 至 2.5% 。從中國對外貿易口規模的擴大和外匯儲備的增加,將由過於注重出口創匯逐步轉向外貿進出口平衡,中國不僅僅是千方百計擴大出口,也同市場向全世界開放,所以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基本特徵反映在中國距離「世界工廠」還有很遠。 四微觀主體的差距反映出中國還不是「世界工廠」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需要互相依賴,中國經濟確實在飛速發展,但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也未停據著主動地位。外資轉移的只是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當跨國公司將工廠乃至研發中心遷移到中國大陸的時候,跨國公司其的應對戰略,那就是通過核心技術的掌握進而掌握規則的制定,再通過規則的制定牢牢掌握住競爭的主動。在技術方面,中國製造業與外資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就彩電來說,純平玻璃、電子槍等關鍵零部件還要依賴進口國家電巨頭並不是在一個檔次上,沒有一個企業能做到日本索尼的水平。加入 WTO 後,在技術、知識密集程度高、品牌價值及經營組織復雜要求高的產業、領域、環節、市場,我國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差距更大,如在高檔紡織面料領域,由於對技了解不夠,我國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弱;在計算機和家用電器業,我國企業競爭力強的主要是組裝環節及國內銷售市場,在基重要的應用領域國內企業並不強。在融資方面,國內企業與外國企業相比有以下特點:一是融資方式少,國內企業的兼並、重組、收購很少,而這種方式在使用已非常普遍。二是融資渠道少,國內非國有經濟和私人手中的資本數量很大,但都沒有進入企業的融資,市場的開放程度不金的進入,無形中使融資渠道變窄。在投資方面,現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對製造業增長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投資的風險性加大。目前我國的製造業全實現市場化,國內市場的成熟程度和宏觀政策、經濟體制都處於調整變革中,企業的投資收益不確定性大,資金投向的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研發和管理方面,我國研究和開發投入總體水平包括研究開發投資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遠遠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業的競爭力,這種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加大。管理是我國企業經營中最薄弱的環節,國內企業的管理體制和模式仍然或多或少地留有的痕跡,這對於企業發展是非常致命的,如果這種局面不改變,企業競爭力將大打折扣。 有人把 IT 業的崛起作為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基本依據,我們最後不妨再加以分析。隨著國際新技術產業的升級轉經蔚為大觀,各種數據頗為喜人。但是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甚至是真正的 IT 服務,主要的市場還是由國外廠商構成。中全是國外廠商,前 10 位只有兩家國內軟體商;硬體市場,英特爾、新惠普、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等都已經早早跨越 10 億美元的大業屈指可數。即使是個人電腦業,國產品牌份額很高,但是每一台國產機器的銷售額與利潤一大部分由國外公司分享。 業內人士一般都知道, IT 製造業先後出現了 OEM 、 ODM 、 DMS 、 EMS 等 4 種模式,它們層層遞進,技術含量逐步提高。 OEM 的一種,就是依樣畫葫蘆給品牌廠商做代工,一切設計都是別人的,製造中如果出現問題還得回到委託廠商那裡去解決,心價值。 ODM (委託設計製造)進了一步,除了製造加工外,增加了設計環節,即接受品牌廠商的委託,按其技術要求承擔(設計、製造、售後服務)又進了一步,它集設計、製造、服務於一體,相當於品牌廠商把基本系統要求給代工廠商,由維護。 EMS (工程、製造、服務)是新近出現的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品牌廠商只定義產品規格和開拓市場,餘下的事做。這是真正具有自己核心價值意義的「製造中心」 的概念,與早期那種簡單的 OEM 加工已是天壤之別。而我們不少製造企而真正的「世界工廠」決不是簡單的代工。 另外,我們的 IT 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也沒有足夠的融資支持,一直沒有餘力去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企業形勢變化時,國外公司早有雄厚的資金基礎,而中國的 IT 企業,將如何挺過同樣惡劣的形勢?質優價廉是國產品牌生存的第
法實現積累、無法持續發展,那麼企業過去所有的努力不就僅僅是前期的市場培育和推廣而已。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結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的提法還為時尚早。

❷ 中國第一台進口電視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我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誕生在1958年3月17日。在大躍進熱潮中,天津712廠彩國產電子管心臟一部分當時蘇聯的元器件生產出了北京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當時我國電視機研製技術與日本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台彩色電視機在同一地點誕生,從此拉開了中國彩電生產。但由於受當時經濟條件的限制,心臟政治形勢的影響,70年代我國彩電定的發展緩慢,降彩電顯像管等關鍵部件仍需要進口外,生產規模,產量,性能,質量等方面與同期已進入高速發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顯拉大。

❸ 目前國內的進口家電品牌都有那些

嵌入式家電的話,就還有丹麥品牌GRAM,他們家的嵌入式冰箱真的不錯!

❹ 進口品牌家電有哪些

  1. 進口家用電器品牌很多啊,每個品牌都有他的優勢產品。

  2. 小家電類如電剃須刀這類產品,荷蘭的飛利浦就是數一數二的。

  3. 液晶電視日本的夏普就有很高的技術含量。

  4. 一些常用的家電,比較好的進口品牌:飛利浦、夏普、LG 、三菱、索尼、松下、西門子、佳能、先鋒、三星。

❺ 中國進口的家電有哪些品牌

進口家用電器品牌很多啊,每個品牌都有他的優勢產品,
小家電類如電剃須刀這類產品,專荷蘭的飛利浦屬就是數一數二的,
液晶電視日本的夏普就有很高的技術含量。
一些常用的家電,比較好的進口品牌:飛利浦、夏普、LG 、三菱、索尼、松下、西門子、佳能、先鋒、三星

❻ 家用電器進口品牌有哪些

近些年進口電器品牌數量非常之多,但是要說值得信賴的品牌,肯定得是自己用回過之後才能答知道,我當初選用家電時選的是進口的德系品牌AEG,當時買了洗碗機和洗衣機,現在用了已經一年多了,感受到了產品的智能化與人性化,用起來非常便利,已經安利給身邊許多朋友了。

❼ 國美電器在中國在什麼時候進入中國

國美電器(英語:GOME)是中國的一家連鎖型家電銷售企業,也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成立於1987年1月1日。現任董事長為陳曉。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長沙、香港等城市設立了28個分公司,及數百家直營店面。
國美電器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0493)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綜合企業公司。公司在百慕大注冊,主席為陳曉。企業發展史編輯本段 1987年元月一日,國美電器由創始人黃光裕在北京創立了第一家以經營各類家用電器為主不足一百平米的小店。
目前,國美電器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並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位居全球商業連鎖22位。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重慶、西安、廣州、深圳等國內160多個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地區擁有直營店560餘家,10多萬名員工,成為國內外眾多知名家電廠家在中國最大的經銷商。在國家商務部公布的2004年中國連鎖經營前30強中,國美電器以238.8億元位列第二,並再次蟬聯家電連鎖第一名;在國家商務部公布的2005年中國連鎖經營前30強中,國美電器以498.4億元位列第二,並再次蟬聯家電連鎖第一名,繼續領跑中國家電零售業。2004年底,國美電器基本完成在中國大陸地區的一級市場的網路建設,同時擴展到較為富裕的二、三級市場,並制定了2008年實現銷售額1200億元的目標。
2003年11月國美電器在香港設立分部,目前已成功發展到七家分店,邁出了開拓海外市場探索性的第一步,同時預示國美電器最終將進入國際市場。2004年6月國美電器在香港成功上市。在「2004百富人氣榜暨品牌影響力」評選中,國美電器位居品牌影響力企業第二名。
在18年的發展過程中,國美電器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了「商者無域,相融共生」的經營理念;塑造了「謙虛的行業領袖」、「成本控制專家」、「消費行家和服務專家」、「供應鏈管理專家」的品牌形象;形成了「選、用、育、留並重」的人才戰略。
企業現狀編輯本段 如今的國美電器,在連鎖化程度、管理水平、經營業績和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已在同行業中遙遙領先,成為中國家電零售業的第一品牌,正向著「成為全球頂尖家電連鎖零售企業」的長遠戰略目標持續快速前進。
國美電器集團在全國280多個城市擁有直營門店1200多家,旗下擁有國美、永樂、大中、黑天鵝等全國性和區域性家電零售品牌,年銷售能力1000億元。2004年國美電器在香港成功上市;2007年,國美電器與中國第三大電器零售企業永樂電器合並,全面託管大中電器;2008年控股三聯商社,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連鎖零售企業。目前,集團擁有員工(含門店促銷員)20萬人,每年為國家上繳稅收超過20億元。2008年統計營業收入為10230000萬元。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五十三,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七。

❽ 進口電器在中國需要什麼認證

要看具體什麼電器,3C強制范圍內要做CCC認證,不在強制范圍內可以做CQC認證,節能認證除要到政府機關招標才有這種認證要求,其它像MII,SRRC都不需要

嘿嘿,如有任何疑問,可加我詳聊

❾ 為何國外家電企業關注中國經濟形勢

因為我們中國的家電企業非常發達,比如說像長虹,海爾,康佳等等,所以國外的家電企業關注中國的形勢。

❿ 電器如何從國外進口到國內,進口的流程是怎樣的

具體看是哪種進口方式,如是一般貿易進口,就是國外廠商發貨到國內指定港口版,收貨人收到通知後權憑報關單證自行向海關作進口貨物報關或委託報關公司來作貨物進口報關,申報完畢無誤後,海關通知繳納相關費用,繳費完畢後海關放行,然後提取貨物.如果做的快件報關進口,那流程就是:國外廠商備好貨,把相關貨物情況(貨物重量,尺寸,包裝,詳細品名,貨值),國外提貨地址郵編聯系人名電話告之國內進口商,國內進口商再把資料告之貨代,貨代安排快遞公司上門取貨,先運香港,然後從香港再採用快件報關方式進到國內.快件報關進口因為採用的一份報關單申報一車貨物,所以無法提從單獨一票貨的海關繳費證明,對產品的上架銷售有影響,如果不需要上架銷售的可以考慮快件報關進口,費用便宜.

閱讀全文

與中國什麼時間開始進口家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沒有物業的怎麼使用維修基金 瀏覽:95
5s進水花屏維修多少錢 瀏覽:770
其他機動車維修是什麼 瀏覽:596
家電音響維修怎麼樣 瀏覽:585
邯鄲招家電維修工嗎 瀏覽:872
成都海爾電視機維修電話 瀏覽:305
佳能2580s如何進入維修模式 瀏覽:578
馬氏汽車維修行電話 瀏覽:861
沙集傢具網 瀏覽:944
矩陣和電路 瀏覽:767
女式家居服裁剪 瀏覽:196
怎麼查看自己家電腦別人鏈接 瀏覽:14
圖解電冰箱維修快速入門視頻版 瀏覽:811
蘋果官方維修報價哪裡看 瀏覽:775
國家電網什麼時候加班 瀏覽:781
上海雙開熱水器維修中心 瀏覽:130
防水泵頭怎麼做 瀏覽:345
長虹電視錦卅維修電話 瀏覽:744
大同家電維修廣告語 瀏覽:166
亞度傢具板材哪個工廠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