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國家電投內網怎麼設置

國家電投內網怎麼設置

發布時間:2022-01-18 21:51:28

⑴ 如何連接區域網啊。。。誰能告訴我啊`

構建小型區域網主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申請域名;(2)申請接入網際網路的線路;(3)區域網布線;(4)伺服器的安裝及設置。
下面我們就針對這四個方面分別進行較詳細的說明:
一、申請域名:
首先替自己的單位想幾個好的域名,並且按常規申請域名後綴,例如:公司可以申請com後綴或com.cn後綴,政府部門可以申請gov.cn後綴,科研機構可以申請ac.cn後綴,教育部門可以申請e.cn後綴等等。
你可以到http://www.cnnic.cn(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去申請.cn域名,同時他也代理國際域名申請。
CNNIC的主要任務有:
注冊服務:域名注冊、IP地址分配、自治系統號分配等。
目錄資料庫服務:建立全國最高層次的網路目錄資料庫;提供對聯網用戶、網路地址、域名、自治系統號等方面信息的查詢服務。
信息服務:進行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調查;提供有關中國互聯網路的政策、法規以及其它Internet相關資料的查詢服務等。
網站訪客流量認證:為了促進我國Internet信息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倡導網站流量認證的標准,向各站點提供網站訪客流量統計認證工作。
認證培訓:為了促進中國Internet的普及與發展,通過設立適應不同層次用戶需要的多種課程,來向社會進行多種層次的Internet技術及應用培訓。
此外,CNNIC還承擔與Internet有關的國家科研項目以及向社會提供Internet技術咨詢和服務工作。
CNNIC作為國家級的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代表我國各互聯網路單位與國際互聯網路信息中心(InterNIC)、亞太互聯網路信息中心(APNIC),及其它的互聯網路信息中心進行業務聯系。
另外,注冊國際域名或.cn域名,還有一個很好的地方,那就是中國萬網(http://www.net.cn)。(創聯萬網國際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當然你也可以到一些較大的ICP或ISP那兒去進行域名的注冊,總之,當你進行了必要的表格填寫(在線或正常填寫),就可以等著域名注冊機構給你的迴音,等域名注冊機構給你確切的消息後,你的域名申請就成功了。以後可別忘了按年度交納域名注冊費(現在的域名管理費一般為:.cn每年300元,國際域名每年200元)。
如果你發現你的比較有名的注冊商標已被別人搶注了,你可以向域名注冊機構提出申請,要求他返還與你的注冊商標同名的域名。因為在《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中有一條為:"不得使用他人已在中國注冊過的企業名稱或者商標名稱"。因此,在注冊之前,最好仔細閱讀CNNIC的《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和《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實施細則》,以免給自己和別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二、申請接入網際網路的線路:
國家目前已批準的網際網路接入單位有9家: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吉通、中國教育網、中國科技網、中國網通、中國長城互聯網、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互聯網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互聯網。而目前只有前5家有國際出口帶寬,其中有兩個(中國教育網、中國科技網)不能夠進行商業運營。
現階段中國教育網的二級主幹網結點和三級主幹網結點都是通過DDN方式接入網際網路,而中國科技網的二級主幹網結點大部分是通過衛星天線接入網際網路,吉通公司的金橋網也多是通過衛星天線接入網際網路。因此在申請接入網際網路的線路時,最好將各大網路在本地的聯接情況先調查一番,對比價格及網路帶寬,選擇一個較合適的接入方式。
對於小型單位,可以申請電信部門的ISDN、X.25、DDN等入網方式,主要視網路用戶的多少及單位經濟實力而定。
對於大型單位,中國科技網的衛星入網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建一個衛星天線接收站的總投資約為20萬元,衛星天線接收站建成以後,可以實行包月制,對於64K的帶寬,每月費用為1.3萬元(128K的,每月費用為2.1萬元),這樣就可以無限制地使用網路資源。
如果需要了解電信部門的有關信息,可以先到北京信息港(http://www.bta.net.cn)看一看,也可到各地的信息港進行查詢,例如果你在湖南,不妨先到湖南信息港(http://www.hn.cninfo.net)和長沙信息港(http://www.cs.hn.cninfo.net)去逛一逛,裡面就有信息業務資費大全,不妨仔細研究對比一番。
如果需要了解中國科技網的有關信息,請到中國科技網網路運行中心(http://noc.cstnet.net.cn)查閱。
如果需要了解中國教育網的有關信息,請到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http://www.e.cn)查閱。
如果需要了解中國金橋網的有關信息,請到中國金橋網路信息中心(http://gbnic.gb.com.cn)查閱。
確定好接入線路後,向相關部門申請,並購置必備的接入設備後,此步即告完成。此步完成後,你可獲得相應的網路參數,例IP地址段、掩碼等。
三、區域網布線:
我們假設這里只有一棟樓,共有五層,每層20個房間,現在要在這里建一個區域網,我們怎樣進行這一棟樓里的區域網布線呢?
首先考慮網路拓撲結構:
區域網拓撲結構主要有星型、環型及混合型。拓撲結構的選擇與網路用途、傳輸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緊密相關。星型拓撲由中央節點和通過點對點鏈路接到中央節點的各分節點組成,中央節點執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減輕各分節點之間的處理負擔。星型網路與其他幾種結構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中央節點、集線器集中一處,方便提供服務和網路重新配置;
·網路中連接點往往容易產生故障,在星型拓撲中,單點失敗隻影響一個設備,不會導致全網崩潰;
·由於每個分節點直接到達中央節點,容易檢測和隔離故障,可方便地將故障點從系統中刪除;
·星型網中任何連接只涉及中央節點和分節點,因此控制介質訪問的方法很簡單。
星型拓撲結構廣泛應用於網路管理集中於中央節點的場合,由於分布式計算環境的流行,以集線器/交換機為中心的星型拓撲結構被大量採用。
鑒於星型網路的這些優點,在這里我們採用星型網路拓撲結構進行區域網的布線。採取交換機-集線器-客戶機的星型網路結構,中間的連線採用非屏蔽超五類雙絞線。
考慮到現在網路發展已經有比較成熟的千兆網,我們可以選用10/100M自適應的12口小型交換機作為中央節點放置在中央機房中。每層樓放置一個(或兩個)24口的集線器,從主機房交換機處布10條線出來,每層樓兩根線(如果每層樓只放置一個HUB,則剩下一根線備用)接至HUB上,每個房間設置一個(或二個)網路介面模塊,再將每個房間的網線布到各個對應的HUB處即可。
區域網布線是當然請網路公司去做了,你只須提出大體設計方案即可。等網線布好後,通過測試,畫好圖紙,區域網布線就算完成了。
四、伺服器的安裝及設置:
接下來的就是區域網建設中最為關鍵的一步了。那就是伺服器操作系統的選擇和安裝、DNS配置、郵件伺服器的安裝和配置等。
(一)伺服器操作系統的選擇:
可以作為網路伺服器的操作系統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基於SUN工作站平台的 Solaris操作系統,一種是基於微機的Linux免費操作系統,一種是基於微機的Windows NT操作系統。
Solaris操作系統需要SUN工作站的支持,對於沒有SUN工作站的小型企業而言,這種方式不太合適(它適合於大型企業,並且穩定性好);免費的Linux操作系統,雖說是免費的,由於版本太多,技術資料過少,不易操作,也不太適合;因此我們選擇微軟的Windows NT Server 4.0中文版作為我們的伺服器操作系統,它的缺點是不夠穩定,資源消耗快,因此,只適合於小型企業,而不適合於大型企業。
(二)Windows NT Server 4.0中文版操作系統的安裝准備工作:
首先需要創建Windows NT Server安裝盤(3張3寸軟盤)。具體方法如下:
1. 將Windows NT Server光碟插入CD-ROM驅動器。如果出現Windows NT CD-ROM窗口,則關掉它。
2. 進入MS-DOS狀態,假設F盤為光碟機盤符:
(1)F: 回車 (2)cd i386 回車 (3)winnt /ox 回車
3. 按屏幕提示,將空磁碟標號為"Windows NT Server 安裝盤#3",插入A驅動器,單擊"確定",安裝程序准備#3號盤。
4. 按屏幕提示,將空磁碟標號為"Windows NT Server 安裝盤#2",插入A驅動器,單擊"確定",安裝程序准備#2號盤。
5. 按屏幕提示:將空磁碟標號為"Windows NT Server 安裝引導盤",插入A驅動器,單擊"確定",安裝程序准備引號盤。
6. 當完成了磁碟准備時,出現命令提示,關閉"命令提示"窗口,取出光碟和軟盤。
(三)安裝Windows NT Server 4.0中文版:
1. 將Windows NT Server 引導盤插入A驅,啟動計算機,出現"Windows NT安裝程序"畫面,下面是安裝程序正在裝載文件(…)。
2. 提示插入Windows NT Server 安裝盤#2,准備好後按回車。
3. 出現Windows NT Server安裝程序的"歡迎使用安裝程序":
想多了解Windows NT 的安裝過程,按F1, 開始安裝Windows NT,按Enter, 修復上次安裝時損壞的4.0中文版Windows NT Server,按R, 停止安裝Windows NT並退出安裝程序,按F3。 按回車。
4. 提示大容量存儲設備檢測: 按Enter繼續,試圖檢測計算機中的大容呈存儲設備, 跳過大容量存儲設備檢測,按S。 按回車。
5. 提示插入Windows NT Server #3號盤,准備好後按回車。
6. 安裝程序檢測到下列大容量存儲設備:IDE CD-ROM (ATAPI 1.2)/PCI IDE Controller 如果有大容量存儲設備的驅動軟盤,按S, 沒有大容量存儲設備的驅動軟盤,按Enter。 按回車。
7. Windows NT許可協議,按Page Down多次閱讀許可協議的內容,最後按F8,表示同意協議。
8. 安裝程序檢測出計算機內含有下列硬體和軟體組合,不更改,則按回車。
9. 顯示磁碟分區: 在突出顯示所指的磁碟分區或未分區空間上安裝Windows NT,按Enter, 在未分區空間上創建一新的磁碟分區,按C, 刪除突出顯示所指的磁碟分區,按D。 初次安裝時可以將游標移到第一個未分區空間上,按C,回車以確認。如果是再次安裝,可以先選取D刪除原先的分區(此時提示按D則刪除分區,按Esc則不刪除此分區),再將游標移到D:新的(未格式化)上,按回車。
10. 選擇NTFS或FAT文件系統: 使用FAT文件系統格式化此磁碟分區, 使用NTFS文件系統格式化此磁碟分區。 作為伺服器,從安全及管理方面考慮,我們應該選擇NTFS文件系統格式化磁碟。
11. 安裝目錄為\winnt,按回車確認。
12. 安裝程序檢測硬碟: 允許安裝程序在硬碟上執行這種檢測,按Enter, 跳過此檢測,按Esc。 按回車。
13. 拷貝文件,顯示進度百分比。
14. 提示取出軟盤,按回車,重新啟動計算機。
15. Windows NT安裝程序1)收集有關計算機的信息;2)安裝Windows NT網路;3)完成安裝。按下一步。
16. 在名稱和組織處分別輸入"名稱"和"組織", 按下一步。
17. 注冊,在CD碼處輸入注冊碼,按下一步。
18. 許可協議,有"每伺服器"和"每客戶"兩種方式,如果選擇前一種,還必須設置有多少個同時連接。安裝以後可以單向地將"每伺服器"方式改為"每客戶"。按下一步。
19. 在計算機名稱處輸入該計算機的名稱(在區域網中應該是唯一的), 按下一步。
20. 伺服器類型:主域控制器、備份域控制器、獨立的伺服器。一般安裝第一個Windows NT,可以設為主域控制器,按下一步。
21. 管理員帳號:(管理員用戶名為administrator)密碼處輸入管理員的密碼,在確認密碼處再次輸入管理員的密碼。按下一步。
22. 緊急修復磁碟: 是,創建一張緊急修復盤, 否,不創建緊急修復磁碟。 先可以不創建,等安裝完後再創建,按下一步。
23. 選取配件,按下一步,按下一步。
24. 網路連接方式:用線路連接到網路、遠程訪問網路。按實際選擇(一般為線路),按下一步。
25. 選擇"安裝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按下一步。
26. 網路適配器:按"查找",顯示"3com Etherlink III ISA/PCMCIA卡",按下一步。
27. 網路協議:TCP/IP協議、NWLink IPX/SPX兼容傳輸、NetBEUI通訊協議,可以都選上,按下一步。
28. 網路服務: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2.0、RPC配置、NetBIOS介面、工作站、伺服器。可以都選上,按下一步。
29. 網卡I/O端地址、中斷編號、收發器類型(0x300, 10, 10 Base T),選中預設值即可,按下一步。
30. 安裝TCP/IP:詢問是否使用DHCP伺服器(可以自動分配IP地址),選否。
31. 拷貝文件後,輸入TCP/IP屬性:選IP地址卡,選"指定IP地址",在IP在址處輸入該機的IP地址,在子網掩碼處輸入:255.255.255.0,在默認網關處輸入路由器的IP地址。選DNS卡,在主機名處輸入機器名,在域處輸入"域名"(此處為網際網路的域名,與Windows NT中的域不同),在DNS伺服器搜索順序處添加域名伺服器的IP地址,在域後綴搜索順序添加域名伺服器的域名。按確定。
32. 顯示綁定屬於:所有的服務:NetBIOS介面、伺服器、工作站。
33. 創建一個主域控制器:在主機名處輸入"主機名",在域處輸入域的名字,按下一步,按完成。
34. 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2.0安裝,全選中,安裝目錄e:\winnt\system32\inetsrv,創建目錄。
35. 發行目錄: WWW發行目錄:C:\InetPub\wwwroot FTP發行目錄:C:\InetPub\ftproot Gopher發行目錄:C:\InetPub\gophroot 創建目錄。
36. 安裝ODBC驅動程序,點SQL Server,確定。
37. 日期/時間屬性,關閉。
38. 顯示器屬性,確定。
39. 重新啟動計算機。
注意:如果你的計算機中已經安裝了Win95,還有另外一種安裝方式,它不需要安裝軟盤,方法如下:
啟動WIN 95,將NT光碟插入光碟機,自動運行,出現安裝窗,點"Windows NT安裝程序"按鈕,則出現提示畫面(例G:\i386),按回車確認,出現Windows NT Server Setup安裝畫面,下面有一個進度條表示拷貝程序的進度。當拷貝完之後,出現提示:移去軟盤,按回車重新啟動計算機(如果按回車後計算機沒有重啟,可從開始處重新啟動計算機)。當計算機重新啟動後,出現Windows NT Server安裝窗,參見第3步,以後的安裝步驟同上,只是沒有提示要插入軟盤了。)這種安裝方法是將安裝程序先拷貝到硬碟的某一個臨時目錄,等Windows NT全部安裝完後,再刪除該臨時目錄。
(四)DNS伺服器的設置:
1、概念:
(1)DNS:
即Domain name server(域名伺服器),我們知道,聯入Internet的每台主機都有一個IP地址,但IP地址是純數字的,使用起來太枯燥難記,人們於是創建了域名的概念--用形象的單詞來代替IP地址,域名伺服器的作用就是將域名翻譯為計算機能夠認識的IP地址,因此,DNS也可稱為域名解釋伺服器。
(2)Forwarder server:
每個DNS伺服器上都存放著一張域名與IP地址的對照表,當工作站提出域名解釋的請求時,本地DNS伺服器就去搜尋對照表,查看是否有相匹配的記錄,如有,返回對應的IP地址;如無,則應將此查詢提交上一級DNS伺服器,這就是Forwarder server, 如果最終的DNS服務仍解釋不了該域名,則返回一個錯誤信息。Forwarder server的產生是因為Internet上的域名和IP地址是如此之多,我們沒必要也不可能在某一台計算機上建立完整的對照表。
(3)反向查詢:
DNS伺服器通常接受的是將域名解釋為IP地址的請求,但有時我們也需要知道與某個IP地址對應的域名是什麼,這就是反向查詢。
以下我們將用一個實例來說明如何建立DNS伺服器:
假設DNS伺服器是一台已安裝好了TCP/IP協議的NT 4.0 server伺服器,它有一個固定的IP地址:159.226.171.1,負責解釋在域hn.ac.cn內的工作站提交的查詢,它的上一級DNS伺服器的IP地址是159.226.1.1。
2、安裝DNS伺服器:
在預設安裝NT 4.0時,DNS服務是沒有被安裝的,我們必須在安裝完NT 4.0後手動安裝,步驟如下:
(1) 點"開始--設置--控制面板--網路",在聘的"網路"窗中選擇"TCP/IP協議"。
(2)點"屬性--DNS設置",在出現的頁框在輸入相關內容,如:主機名:ns;域:hn.ac.cn;DNS伺服器IP地址:159.226.171.1;點"添加"按鈕。該IP地址即出現在DNS伺服器的搜索列表。
(3)點"確定",返回"網路"窗,點"服務--添加"。
(4)在"選定網路服務"窗口中,選"Microsoft DNS伺服器",點"確定"。
(5)這時將提示你插入NT安裝盤,插盤並給出NT安裝文件的正確路徑後,點"繼續"按鈕,開始復制文件。
(6)文件復制結束後,回到"網路"窗,這時你可以看到在網路欄中多了一項:"Microsoft DNS伺服器",點"關閉"。
(7)重新啟動計算機 這時在"管理工具"程序組里將出現一個"DNS管理器"的圖標,我們餘下的工作將利用這個DNS管理器來完成。
3、添加DNS伺服器:
(1) 點"開始--程序--管理工具(公用)--DNS管理器",啟動DNS管理器。
(2)點菜單項"DNS",在出現的子菜單里選擇"新建伺服器",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159.226.171.1",點"確定"。
(3)左邊"伺服器清單"窗口即出現"159.226.171.1"這個伺服器。
4、添加DNS伺服器管理的域:
(1) 選中"159.226.171.1",單擊滑鼠右鍵,在出現的菜單項里選"新建區域"。
(2)"區域類型"選"主要",點"下一步"。
(3)"區域名:"鍵入"hn.ac.cn",按Tab鍵,"區域文件"處自動出現"hn.ac.cn.dns",取此默認值,點"下一步"。
(4) 點"完成"按鈕。 這時,在DNS管理器右窗出現域hn.ac.cn,左窗則出現hn.ac.cn的所有記錄,類型有NS,SOA,A等,其含義可從NT的幫助中查看到,但你大可不必去理會它們的含義,換了UNIX就不行,你必須了解它們,否則你就如同看天書,這也是NT的優點之一。
5、添加反向查詢域:
(1)選中"159.226.171.1",單擊滑鼠右鍵,在出現的菜單項里選"新建區域"。
(2)"區域類型"選"主要",點"下一步"。
(3)"區域名:"鍵入"171.226.159.in.addr.arpa"(注意:域名稱必須以反向方式輸入),按Tab鍵,"區域文件"處自動出現"171.226.159.in.addr.arpa.dns",取此默認值,點"下一步"。
(4)點"完成"按鈕。 這時,在DNS管理器右窗出現域171.226.159.in.addr.arpa,左窗則出現171.226.159.in.addr.arpa的所有記錄。
6、Forwarder server伺服器設置:
(1)選中"159.226.171.1",單擊滑鼠右鍵,選"屬性"。
(2)單擊"轉發器"鈕,點"使用轉發器",輸入上一級DNS伺服器的IP地址:159.226.1.1,點"添加"。
(3)點"確定"。
7、建立主機域名與IP地址對照表:
到現在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DNS伺服器,但它目前並不起什麼作用,因為它的對照表是空的,我們必須添加主機數據來滿足DNS工作站的查詢要求。
(1)選中一個域,如hn.ac.cn,單擊滑鼠右鍵,選"新建主機"。
(2)輸入"主機名:www1","IP地址:159.226.171.2",選中"創建關聯的PTR記錄",建立此主機的反查詢記錄。
(3)點"添加主機"按鈕,此主機名與IP地址的對照信息即加入到表中。
(4)同理,依次填入hn.ac.cn這個域內的各個主機的主機名和IP地址,注意別忘了選"創建關聯的PTR記錄"。
(5)最後點"確定"退出。 當域中新增主機時,可再用此步驟添加其域名與IP地址的對照信息。
8、給主機設置別名:
一個IP地址可對應多個域名嗎?答案是肯定的,以如某台計算機即是WWW伺服器,以是一個E-MAIL伺服器,那麼我們可以給它取兩個域名:www1.hn.ac.cn和mail.hn.ac.cn,這就涉及到別名問題,設置別名的步驟如下:
(1)選中一個域,如hn.ac.cn,單擊右鍵,選"新建記錄"。
(2)出現"新建資源記錄"窗口,在"記錄類型"中選"CNAME記錄","別名"處輸入別名,如mail,"為宿主的DNS名稱"處,輸入"www1.hn.ac.cn."(注意最後的句點,千萬不能省略)
(3)點"確定"退出。 這樣,IP地址159.226.171.2就有兩個域名www1.hn.ac.cn和mail.hn.ac.cn,同理可再設置別的域名和設置其它主機的別名。
9、測試:
做完以上步驟,重新啟動計算機,表面上看似乎沒什麼變化,但你的NT已經是一台DNS伺服器了,你可以測試一下。
(1)ping命令:用於校驗與遠程計算機或本地計算機的連接。
簡單步驟如下:先進入MS-DOS方式(即命令提示符),在>狀態下鍵入"ping mail.hn.ac.cn",如果出現以下信息,則說明連接成功,否則你要檢查一下哪個環節出錯。 c:\> ping mail.hn.ac.cn Pinging www1.hn.ac.cn[159.226.171.2]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59.226.171.2:bytes=32 time=101s TTL=243 Reply from 159.226.171.2:bytes=32 time=102s TTL=243 … 關於ping的詳細用法可查詢NT幫助系統。
(2)nslookup命令:這是一個診斷工具,它從域名系統(DNS)名稱伺服器中顯示信息,nslookup有兩種工作方式:互動式和非互動式,這里僅介紹交互方式,大家可在NT幫助系統里找到nslookup的詳細用法。
首先進入MS-DOS方式,鍵入nslookup,出現">"號,如下所示:
c:\>nslookup
Default Server: ns
Address: 159.226.171.1
>mail.hn.ac.cn
Server: ns
Address: 159.226.171.1
Name: www1.hn.ac.cn
Address: 159.226.171.2
Aliases: mail.hn.ac.cn
>159.226.171.2
Server: ns
Address: 159.226.171.1
Name: www1.hn.ac.cn
Address: 159.226.171.2
至此,DNS伺服器的設置完成。
(五)E-mail郵件伺服器軟體的安裝和配置:
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是Microsoft BackOffice套件中的一個重要組件,它集E-mail、News等服務於一身,是一個功能強大的伺服器軟體。你如果沒有BackOffice,也可以從網上下載Exchange Server 5.5的評估版,文件名是exch55i.exe,大小23M,不過,你只能使用三個月。在此我們選用Exchange Server 5.5作為郵件伺服器軟體,當然你可以選擇別的郵件伺服器軟體,例Netscape Mail Server等。
1、Exchange Server 5.5的安裝:
(1)進入Exchange Server 5.5的安裝目錄(\exchangeserver55\server\setup\i386),雙擊setup程序,出現許可協議,點"Accept"按鈕。
(2)出現"安裝類型"窗,取默認路徑D:\exchsrvr,點"Complete/Custom"大按鈕。
(3)進入"選取組件"窗,選取所有組件,點"Continue"。
(4)如果IIS正在運行,將會詢問你是否要停IIS服務以便讓Exchange能繼續安裝,點"確定"。
(5)輸入產品序列號,此序列號在BackOffice光碟包裝盒的背面。
(6)出現"許可協議",點"我同意",點"確定"。
(7)出現"組織及站點",選"Create a new site"(如果你的網路上已有一個存在的站點,請選擇"Join an existing site",並輸入相應的伺服器名)。輸入組織名和站點名後,點"OK"繼續。
(8)詢問是否建立一個新的站點,點"是(Y)"。
(9)出現"站點服務帳號"窗,帳號名默認為Administrator,輸入口令,點"OK"。
(10)開始復制文件。
(11)復制結束後將詢問是否進行優化,建議進行,點"Run Optimize"按鈕。
(12)出現"歡迎"窗,點"下一步"繼續。
(13)選擇用戶數,伺服器類型等選項,點"下一步"繼續。
(14)顯示"Disk analysis has completed"信息,點"下一步"繼續。
(15)顯示Exchange的系統文件目錄,此處取默認值,點"下一步"。
(16)點"完成"按鈕。 至此,安裝結束。
2、Exchange Server 5.5的設置:
Exchange Server所提供的各種服務主要由Exchange Administrator設置完成。
點"開始"-"程序"-"Microsoft Exchange"-"Microsoft Exchange Administrator"。當首次運行時,將出現連接到伺服器的對話框,輸入伺服器名或點"Browse"按鈕選擇合適的伺服器,選定後,點"OK"。 接著出現Exchange管理器的主菜單。
Internet mail的設置:
(1)此項設置主要通過Internet mail向導來完成。點主菜單"File"-"Newother"-"Internet mail Service",由於有向導的幫助,此項設置甚為簡單,除了在E-mail地址生成格式處輸入E-mail地址格式,以及輸入管理員口令外,其餘均點"下一步"即可。
(2)增加用戶信箱:Internet mail設置完成後,就可以為用戶設置信箱了,其操作步驟如下:
1)在管理器左窗口下選中收件人"Recipients"。
2)點"File"-"New mail box"。
3)出現信箱屬性窗口,你只需要填入First name即可,其餘為此信箱用戶的信息,屬可選項。填 入First name,如Tom,點"Primary windows NT Account"按鈕。
4)出現兩個選項,一是"Select an existing windows NT account"(選擇一個已存在的帳號),如果該用戶已在域用戶管理器中擁有帳號,可選此項。二是"create a new windows NY account"(建立一個新帳號),當用戶在域用戶管理器中無帳號時選此項。
5)選擇其一後,按屏幕提示建立或選擇一個帳號,返回屬性窗,點"確定"完成此用戶信箱的建立。
重復以下步驟,可為其他用戶建立信箱。
至此,E-mail伺服器設置完成,用戶可以使用電子郵件軟體如Outlook, Foxmail等進行E-mail收發。

⑵ 區域網怎麼建立呀

家庭或小型辦公室,如果有兩台或更多的計算機,很自然地希望將他們組成一個網路。為方便敘述,以下約定將其稱為區域網。在家庭環境下,可用這個網路來共享資源、玩那些需要多人參與的游戲、共用一個數據機享用Internet連接等等。辦公室中,利用這樣的網路,主要解決共享外設如列印機等,此外,辦公室區域網也是多人協作工作的基礎設施。

別看這樣小的網路工程,在過去也是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組網配置的。那時,大部分操作的都是手工的,一般的用戶都不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正好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自然限制了它的發展。Windows XP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這依賴它內建有強大的網路支持功能和方便的向導。用戶完成物理連接後,運行連接向導,可以自己探測出網路硬體、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或協議,並指導用戶,完成所有的配置步驟。

本文介紹兩種在Windows XP操作系統下的組網方案,並介紹Windows XP用於區域網中的各種很有特色的功能。

一. 目標:

組成家庭區域網:對外,可以連接Internet,允許區域網內的各個計算機共享連接。對內,可以共享網路資源和設備。

二. 採用什麼網路形式?

家庭網中的計算機可能有桌面機或便攜機,例如掌上電腦或筆記本機等,也可能出現各種傳輸介質的介面,所以網路形式上,不宜都採用有線網路,無線介面是必須考慮的。但如果可以明確定位在純粹的有線網上,也可不設無線介面。所以,這里提供兩種方案:

1. 有線與無線混合。
2. 有線。

三. 網路硬體選擇

網路適配器(網卡)可採用PCI、PC或PCMCIA介面的卡(後兩者多用在攜帶型機或筆記本機上),Windows XP也支持用USB介面的網路適配器。究竟採用那種適配器,取決於接入網路中的計算機。無論那種適配器,都需要注意與現有計算機的介面以及HUB的協調一致,USB介面的適配器可能適應性更強一些,但對於較舊的計算機,又需要注意它是否支持USB介面。

網路連接線,常用的有同軸電纜和雙絞線,這都是大家熟悉的東西,不多解釋。究竟採用哪一種,就看你怎麼想了。
四. 可採用的網路結構和介質

以太結構:這種結構在辦公室或商業用戶中最為流行,熟悉的人也很多,技術資料和維護人員也容易找到,所以不多贅述。

電話線連接:這種形式主要的特色是成本很低,物理連接也很簡單,適用於大部分的家庭用戶。

無線電波:利用電磁波信號來傳輸信號,可以不用任何連線來進行通訊,並可以在移動中使用。但需要在每台計算機上加裝無線適配器,成本高是肯定了。在我國,無線形式用在計算機網路通訊的還較少。在美國,用於無線網路的是一個稱為IEEE 802.11b的標准協議,用於計算機近距離網路通訊。在該協議支持下,可達到的網速是11 Mbps。

五. 方案之一

這是一個有線、無線混合方案,具體結構可以參看圖1。這個例子中,用4台計算機組成了一個混合網路,PC1是主機,它與外部連接有3個通路:

1. 與Internet接連的數據機:用於整個網路的各個計算機共享上網之用。
2. 無線適配器:用於和本網路內的無線設備之間的通訊。
3. HUB:用於"帶動"本網路內的下游計算機。

該方案中的PC1、PC2機,必須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有線部分採用的是乙太網結構連接。圖中的HPNA是home phoneline network adaptor的縮寫,表示家庭電話線網路適配器。圖中的PC3和移動計算機,並不要求非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不可,別的windows版本也行。移動計算機和主機之間的網路連接利用的是無線形式。
如果希望建立混合網路,這種方案已經具備典型的功能,並且不需要花費很大就可以擴充網路規模。
關於連通操作:

圖1顯示的結構只能表示物理連接關系,物理連接完成後,還需要進行連通操作,網路才可真正投入使用。連通操作包括區域網內部各個計算機之間的連通,和區域網與Internet之間的連通。前者連通建立的步驟如下:

1. 滑鼠點擊 開始,進入控制面板,點擊"Network and Internet Connections網路和Internet連接",選擇網路連接( Network Connections),進行下一步。
2. 選擇進行"兩個或多個LAN的連接"
3. 右鍵點擊一個連接.
4. 確定完成連接任務.

區域網之內的連通操作就完成了。

再說區域網與Internet之間的連通,這種情況主要考慮速度與成本兩方面的兼顧。多機上網,最省事的辦法是每個機器占據一條獨立的電話線,但這不是一般用戶能承受起的,資源的浪費也太大。另一個辦法,可以使用住宅網關,但這樣成本需要增加,不是最佳途徑。比較好的方法是使用一個計算機作為主機伺服器。這不僅技術上可行,還有很多別的優點,如:

①:由於Windows XP有內建的防火牆,主機介於Internet和終端機之間,可以利用主機的防火牆保護區域網中的分機免受來自Internet的攻擊。
②:主機是"隱匿在" Internet和區域網之間的,充當了網關的腳色,在分機上,用戶感覺好像自己是直接連在Interne上一樣,察覺不到中間還有主機存在。特別是可以使區域網中的每台計算機同時上網。大大減少了設備投資。
③:除主機必須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之外,區域網內的計算機可使用早期的windows版本。
④:如果區域網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例如有線和無線混合),可以利用Windows XP作為過渡的網橋。
⑤:雖然有網路資源和設備的共享功能,但也可以限制別人對私有文件和數據的訪問,特別是將文件存放在主機上的時候,更具有這種優勢可用。
⑥:利用"萬能即插即用"功能,可以隨時擴充區域網的規模。

六. 方案之二

下面是這種方案的結構示意圖。該方案適用於小型辦公室。與上一個方案比較,主要是去掉了無線部分,主機與分機之間不採用電話線連接,而是採用了電纜或雙絞線連接。所有分機都通過一個HUB與主機連接到Internet上,並可以支持列印機共享。這其實就是最常見的那種區域網的結構。
該方案完成物理連接之後,還需要進行下列操作:

1. 打開網路連接文件夾或找到網路連接的圖標.
2. 右鍵點擊"connection to the Internet you want to share(共享Internet連接)"然後再右鍵點擊"Properties(屬性)"
3. 選擇"Advanced(高級)"任務條。
4. 選擇"Allow other network users to connect through this computer′s Internet connection(允許另外用戶通過這個計算機連接到Internet)"檢查框,並選定。
5. 點擊 OK.結束操作。

啟用Windows XP的防火牆,必須進行設置,不設置是不起作用的。設置過程:

1.打開網路連接文件夾或找到網路連接的圖標.
2.右鍵點擊"connection to the Internet you want to share(共享Internet連接)"然後再右鍵點擊"Properties(屬性)"
3.選擇"Advanced(高級)"任務條。
4. 選擇"Protect my computer and network by limiting or preventing access to this computer from the Internet(利用這個計算機限制從Internet進入的訪問並保護我的計算機和網路" ,在其下面有一個Internet連接防火牆的檢查框,滑鼠點擊選定。
5. 點擊 OK.結束操作。

七. 幾點說明

A.主機必須採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區域網內的計算機可以使用早一些的windows版本,如:windows98、windows ME、windows2000等等。
B.這里提供的是典型的情況,想擴充網路規模基本上可以照此疊加。
C.本文是依據英文測試版本進行的試驗,不能保證將來的正式版本。特別是中文正式版本的性能與此完全一致。
參考資料:http://www.yesky.com/339/218839.shtml

⑶ 請問一下!!怎麼建區域網啊

第一節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和分類
一.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對「計算機網路」這個概念的理解和定義,隨著計算機網路本身的發展,人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早期的計算機系統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設備安裝在單獨的大房間中,後來出現了批處理和分時系統,分時系統所連接的多個終端必須緊接著主計算機。50年代中後期,許多系統都將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這樣就出觀了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
終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CRT控制器和鍵盤,無GPU內存。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近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己具備了通信的雛形。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
兩個主機間通信時對傳送信息內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種情況下的應答信號都必須遵守一個共同的約定,稱為協議。
在ARPA網中,將協議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層次,如何分層,以及各層中具體採用的協議的總和,稱為網路體系結構,體系結構是個抽象的概念,其具體實現是通過特定的硬體和軟體來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網路得到迅猛的發展。
第二代網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
IS0在1984年頒布了0SI/RM,該模型分為七個層次,也稱為0SI七層模型,公認為新一代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基礎。為普及區域網奠定了基礎。

70年代後,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區域網由於投資少,方便靈活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迅猛的發展,與廣域網相比有共性,如分層的體系結構,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區域網為節省費用而不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而是由單個的廣播信道來連結網上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從80年代末開始,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計算機網路:將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系統。
從定義中看出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問題:
(1)至少兩台計算機互聯。
(2)通信設備與線路介質。
(3)網路軟體,通信協議和NOS
二.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用於計算機網路分類的標准很多,如拓撲結構,應用協議等。但是這些標准只能反映網路某方面的特徵,最能反映網路技術本質特徵的分類標準是分布距離,按分布距離分為LAN,MAN,WAN,INTERNET。
1.區域網:
幾米——10公里 小型機,微機大量推廣後發展起來的,配置容易,速率高,4Mbps—2GbpS。 位於一個建築物或一個單位內,不存在尋徑問題,不包括網路層。
2.都市網:
10公里——100公里 對一個城市的LAN互聯,採用IEEE802.6標准,50Kbps——l00Kbps,位於一座城市中。
3.廣域網:
也稱為遠程網,幾百公里——幾千公里。 發展較早,租用專線,通過IMP和線路連接起來,構成網狀結構,解決循徑問題,速率為9.6Kbps——45Mbps 如:郵電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網。
4.互聯網:
並不是一種具體的網路技術,它是將不同的物理網路技術按某種協議統一起來的一種高層技術第二節 網路互聯設備
如果說由於微型計算機的普及,導致了若乾颱微機相互連接,從而產生了區域網的話,那麼由於網路的普遍應用,為了滿足在更大范圍內實現相互通信和資源共享,因而,導致了網路之間的互聯。本節將介紹一般網路互聯的硬體設備。
網路互聯時,必須解決如下問題:在物理上如何把兩種網路連接起來。一種網路如何與另一種網路實現互訪與通信,如何解決它們之間協議方面的差別,如何處理速率與帶寬的差別,解決這些問題,協調,轉換機制的部件就是中繼器,網橋,路由器和網關等。
用硬體的方法解決網路之間的差異:
l.中繼器:
傳輸介質超過了網段長度後,可用中繼器延伸網路的距離,對弱信號予以再生放大,IEEE802標准規定最多允許四個中繼器接五個網段。中繼器工作在物理層,不提供網段隔離功能。
2.特殊的中繼器:
集線器與交換器(多埠中繼器):
(1)集線器:
是一種以星型拓並結構將通信線路集中在一起的設備,相當於匯流排, 工作在物理層,是區域網中應用最廣的連接設備,按配置形式分為獨立型hub,模塊化hub和堆疊式hub三種。
智能型hub改進了一般hub的缺點,增加了橋接能力,可濾掉不屬於自己網段的幀,增大網段的頻寬,且具有網管能力和自動檢測埠所連接的PC網卡速度的能力。
市場上常見有10M,100M等速率的hub。
(2)交換器(switch):
交換式乙太網數據包的目的地址將以太包從原埠送至目的端,向不同 的目的埠發送以太包時,就可以同時傳送這些以太包,達到提高網路實際吞吐量的效果。交換器可以同時建立多個傳輸路徑,所以在應用聯結多台伺服器的網段上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主要用於聯hub,server或分散式主幹網。
按採用技術對交換器進行分類:
直通交換.(cut—through):一旦收到信息包中的目標地址,在收到全幀之前便開始轉發。適用於同速率埠和碰撞誤碼率低的環境。
存儲轉發:(store—and—forward):確認收到的幀,過濾處理壞幀。適用於不同速率埠和碰撞,誤碼串高的環境。
應用注意:
(1)選10/100M適應交換機。
(2)選兩種以上技術的交換機。
3、網橋:
(1)過濾和轉發。
(2)學習功能。
(3)連接不同的傳輸介質,無路徑選擇能力。
4、路由器:在多個網路和介質之間實現網路互聯的一種設備,是一種比網橋更復雜的網路互聯設備。
主要功能:
(1)分組轉發,提供最佳路徑,將不同硬體技術的網路互聯起來。必要時進行分組格式和分組長度的轉換。
(2)提供隔離,劃分子網,路由器的每一埠都是一個單獨的子網。
(3)提供經濟合理的WAN接入。
(4)支持備用網路路徑,支持網狀網路拓撲,交換機,網橋要求,無環路拓撲。互聯各種區域網和廣域網。適用於大型交換網路。 可以認為使用Route後,形形色色的通信子網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更大范圍的網路,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可以認為通信子網實際上是由路由器組成的網路,路由器之間的通信則通過各種通信子網的通信能力予以實現。
4.網關:用來互聯完全不同的網路。
主要功能:把一種協議變成另一種協議,把一種數據格式變成另一種數據格式,把一種速率變成另一種速率,以求兩者的統一。提供中轉中間介面。在Internet中,網關是一台計算機設備,它能根據用戶通信用的計算機的IP地址,界定是否將用戶發出的信息送出本地網路,同時,它還將外界發送給本地網路計算機的信息接收.
第三節Internet網的基本知識
一、Internet網的發展:
Internet網起源於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4個節點組成的ARPA網。
1987年,NSF(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採用招標的形式,由IBM等三家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個新的廣域網,美國其它部門的計算機網路相繼並入此網,形成了目前的Internet主幹網ANSnet。
1994年4月,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CNIC,Cas)正式接入Internet網,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四個骨幹廣域網,即郵電部的CHINANET,教委的CERNET,科學院的CSTNET,電子部的CHINAGBN,這四個網均與Internet直接相連。
1997年4月,CHINAGBN、CERNET、CSTNET網之間己實現了互聯。
二、Internet與Intranet:
l、Internet網:
把世界各地的計算機網、數據通信網以及公用電話網,通過路由 器和各種通信線路在物理上連接起來,再利用TCP/IP協議實現不同類型的網路之間相互通信,是一個「網路的網路」,Internet網的基礎是現存的各種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網路。
Internet網要解決的問題:
(1)、兩個網路之間要通過中間設備實現物理連接,這台設備屬於兩個網路,解決低層物理的硬體『互連』,即路由器或IP網關。
(2)、中間設備要實現網路之間的分組交換及尋徑、協議轉換等,解決高層的邏輯的軟體「互連」,即TCP/IP協議。 Internet網可抽象為應用TCP/IP技術由路由器連接起來的網路。
2:TCP/IP:一組協議集(或協議棧)的總稱,TCP/IP是這組協議的核心。 這組協議的功能是利用已有的物理網路互連起來,屏蔽或隔離具體網路技術的硬體差異,建立為一個虛擬的邏輯網路,實現不同物理網路的主機之間的通信。
3、Intranet:在一個單位或企業內為實現(TCP/IP協議)建立的網路。它可以是一個區域網也可以是一個廣域網。
三、IP地址與子網掩碼:
1、IP地址:
Internet網是由不同物理網路互連而成,不同網路之間實現計算機的相互通信必須有相應的地址標識,這個地址標識稱為IP地址。IP地址提供統一的地址格式即由32Bit位組成,由於二進制使用起來不方便,用戶使用「點分十進制」方式表示。IP地址唯一的標識出主機所在的網路和網路中位置的編號,按照網路規模的大小,常用IP地址分為以下三類:
A:這類地址的特點是以0開頭,第一位元組表示網路號,第二、三、四位元組表示網路中的主機號,網路數量少,最多可以表示126個網路號,每一網路中最多可以有16777214個主機號。
0******* ******** ******** ********
l—126 0—255 0—255 1—254
B:這類地址的特點是以l0開頭,第一、二位元組表示網路號,第二、三位元組表示網路中的主機號,最多可以表示16384個網路號,每一網路中最多可以有66534個主機號。
10****** ******** ******** ********
128一191 0—255 0—255 1—254
C:這類地址的特點是以110開頭,第一、二、三位元組表示網路號,第四位元組表示網路中的主機號,網路數量比較多,可以有2097152個網路號,每一網路中最多可以有254個主機號。
110***** ******** ******** ********
192—233 0—255 0—255 1—254
IP地址規定:
網路號不能以127開頭,第一位元組不能全為0,也不能全為l。
主機號不能全為0,也不能全為l。
2、為了快速確定IP地址的哪部分代表網路號,哪部分代表主機號,判斷兩個IP地址是否屬於同一網路,就產生的子網掩碼的概念,子網掩碼按IP地址的格式給出。 A、B、C類IP地址的默認子網掩碼如下:
A: 255.O.O.0
B: 255.255.0.O
C: 255.255.255.0
用子網掩碼判斷IP地址的網路號與主機號的方法是用IP地址與相應的子網掩碼 進行與運算,可以區分出網路號部分和主機號部分。
如10.68.89.1是A類IP地址,所以默認子網掩碼為255.0.0,O,分別轉化為二進制進行與運算後,得出網路號為10。再如202.30.152.3和202.30.152.80為C類 IP地址,默認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進行與運算後得出二者網路號相同,說明兩主機位於同一網路。
子網掩碼的另一功能是用來劃分子網。在實際應用中,經常遇到網路號不夠的問題,需要把某類網路劃分出多個子網,採用的方法就是將主機號標識部分的一些二進制位劃分出來用來標識子網。
3、網關地址:在Internet網中,網關是一種連接內部網與Internet上其它網的中間設備,也稱「路由器」。網關地址是可以理解為內部網與Internet網信息傳輸的通道地址。
四、域名系統及DNS伺服器:
1、域名系統:
與IP地址相比,人們更喜歡使用具有一定含義的字元串來標識Internet網上的計 算機,因此,在Internet中,用戶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命名自己的計算機, 這樣就可能在Internet網上出現重名的機會,如提供WWW服務的主機都命名為WWW,提供E—MAIL服務的主機都命名為MAIL等,這樣就不能唯一的標識Internet網的主機位置。為了避免重Internet網協會採取了在主機名後加上後綴名的方法,這個後綴名稱為域名,用來標識主機的區域位置,域名是通過申請合法得到的。這樣,在Internet網上的主機就可以用「主機名.域名」的方式唯一的標識。如:WWW.TONGJI.EDIJ.CN名字中WWW為主機名,由伺服器管理員命名,TONGJI.EDU.CN 為域名,由伺服器管理員申請合法可以使用。域名具有一定的區域層次隸屬關系,一般結構形式為「區域層次名.機構名.國別名」,TONGJI表示同濟大學,EDU表示國家教育機構部門,CN表示中國。WWW.TONGJI.EDU.CN就表示中國教育機構同濟大學的WWW主機。
Internet協會規定機構性域名有七類,分別為:
COM:商業機構組織。
EDU:教育機構組織。
INT:國際機構組織。
GOV:政府機構組織。
MIL:軍事機構組織。
NET:網路機構組織。
0RG:非贏利機構組織。
地理性國別域名,對於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名稱:
CN 中國 US 美國 JP 日本 FR 法國 AU 澳大利亞 CA 加拿大 UK 英國
2、DNS伺服器:
提供主機域名與IP地址之間相互轉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域名解析方法有兩種:反復轉寄查詢解析和遞歸解析。
五、WEB伺服器:
WEB伺服器也稱為WWW(WORLD WIDE WEB)伺服器,主要功能是提供網上信息瀏覽服 務。如下圖:

(1)應用層使用HTTP協議。
(2)HTML文檔格式。
(3)瀏覽器統一資源定位器(URL)。
六、E—MAIL伺服器:
E—MAIL伺服器主要提供電子郵件信箱服務。
使用電子郵件的方法:
(1)申請E-MAIL信箱。
(2)設置E-MAIL伺服器:Ⅰ. 郵箱名(帳號名);
Ⅱ. 發送、接收電子郵件的伺服器地址;
Ⅲ. 輸入自己的電子郵件地址。
第四節 Windows 98中的網路設置及網上鄰居
一.進行網路設置,必須打開網路對話框,方法如下:
1.桌面上無「網上鄰居」圖標時:
方法1:開始/設置/控制面板/網路
方法2:我的電腦/控制面板/網路
2.桌面上有「網上鄰居」時:
右擊桌面上「網上鄰居」圖標,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屬性」
二.Windows 98對等網路設置:
(1)添加網卡:
添加/適配器/添加/廠商(如Novell/Anthem)/網路適配器(型號)(如NE2000Compatible)/確定。
(2)修改中斷號和I/0地址:選定「NE2000Compatile」/屬性/資源/修改中斷號和I/0地址(如修改中斷號為3,I/0地址為300—31F)/確定。
(3)添加服務:添加/服務/添加/Microsoft網路的文件和列印機共享/確定。
(4)標識: 計算機名:(JX+計算機號,如「JX02」…) 工作組:(如「jxdomain」,) 計算機描述(如「教學網2號機」)
(5)訪問控制:取默認值。
(6)最後擊網路窗口中的「確定」按鈕,開始從Windows 98源程序中復制相應的驅動程序,完成後根據提示重新啟動後網路配置生效。
三.資源共享設置:
1.磁碟共享:
我的電腦/右擊磁碟圖標/選擇「共享」:(1)共享為 (2)訪問類型 (3)口令
2.隱藏共享資源:
設置共享資源時,在共享資源名稱後加『$』符號。
3.列印機共享:
(1)在伺服器上安裝本地列印機:
我的電腦/列印機/添加列印機/下一步/本地列印機/廠商/列印機型號下一步/下一步/輸入列印機名稱後選下一步/選擇是否測試後擊完成,完成後開始從Windows 98源程序中復制相應的驅動程序。
(2)在伺服器上設置本地列印機共享: 我的電腦/列印機/右擊共享列印機/選擇共享/共享為/確定。
(3)在其他工作站計算機上設置網路: 我的電腦/列印機/添加列印機/下一步/網路列印機/下一步/輸入或瀏覽選擇共享列印機/輸入共享列印機名稱後擊下一步/選擇是否測試後擊完成/完成後開始從Windows 98源程序中復制相應的驅動程序。
4.取消共享。
四、網上資源的使用:
1、直接使用網上資源:
網上鄰居/打開目標計算機/打開共享資源。
2、通過映射網路驅動器共享網上資源:
網上鄰居/打開目標計算機/右擊文件夾圖標/選「映射網路驅動器」/選驅動器盤符/確定/我的電腦/打開網路驅動器 例:復制文件。
3、瀏覽共享資源命令: NET VIEW\\計算機名。
4、斷開網路驅動器: 我的電腦/右擊網路驅動器圖標/選「斷開」。
5、使用命令映射、斷開網路驅動器和列印機:
(1)映射、斷開網路驅動器 NET USE盤符:\\計算機名\共享資源名 NET USE盤符:/DELETE
(2)映射、斷開網路列印機 NET USE列印機埠\\計算機名\共享列印機名 NET USE列印機埠/DELETE
五.TCP/IP協議設置:
(1)打開網路配置窗口
(2)添加TCP/IP協議:添加/協議/添加/Microsoft TCP/IP/確定
(3)設置TCP/IP屬性:
選擇「TCP/IP」/屬性
指定IP地址: 10.68.90.40+計算機號。
如2號機:10.68.90.42
子網掩碼:輸入255.255.255.128
指定網關:輸入10.68.90.125/添加(A)
指定DNS: 選擇啟用DNS
主機名:要與網路配置中的計算機名—致(如JX02)
域:(如FDC.SLOF.COM)
DNS搜索順序:(輸入10.68.89.1/添加(A)),單擊確定按鈕,完成TCP/IP屬性設置。
最後擊網路窗口中的「確定」按鈕,開始從Windows 98源程序中復制相應的驅動程序,復制完後根據提示重新啟動後網路配置生效。
六.測試:
1.ping 10.68.89.1
ping 10.68.90.125
ping 127.0.0.1
2.IPCONFIG
3.WINIPCFG
七、文件傳輸命令FTP
使用方法: c:\>FTP IP地址或域名
在提示輸入用戶名稱時輸入:ANONYMOUS
在提示輸入用戶密碼時輸入:ANONYMOUS或E-MAIL地址。
幾個命令:
? :幫助命令
DIR:列文件目錄
CD :翻閱目錄
GET:下載文件
PUT:上載文件
BYE:退出PTP方式

小型區域網方案與預算

目前很多小型企業信息系統是由大約30幾台計算機構成的,可能會分散在幾個樓層、若干間辦公室里,對於這樣的辦公環境,創建一個「物美價廉」的區域網是當然之選。

適合你的組網方案

首先,需要應用Ethernet星形匯流排拓撲,因為它比使用Token Ring等其他網路更經濟,升級更方便,維護復雜度也比較低;其次,作為一般的辦公應用,入網計算機又不是很多,所以沒必要建設昂貴的100Mbps乙太網,以10Mbps為主,兼顧將來升級到100Mbps的具有投資保護性的方案是比較切實可行的。以覆蓋三層樓面的辦公環境為例,每一層都由一台16口的集線器組成星形匯流排,將七、八間辦公室里的十幾台計算機連接起來,然後將三台集線器「級連」起來。考慮到更好的電磁特性和將來的可升級性,所有的連線均採用UTP 5類或超5類線,並且嚴格按照EIA/TIA 568規范進行綜合布線。綜合布線的優點不僅僅是使辦公環境整潔劃一,更重要的是規范、可靠和安全。
集線器可以說是該網路結構中的核心設備,筆者推薦Kingmax公司的10/100Mbps乙太網/快速乙太網自適應雙速集線器。該集線器的每個埠都內建自適應模塊,自動感應並調整接入速率,任意一個埠都能以即插即用的方式工作在10Mbps或100Mbps速率下,透明地在標准乙太網和快速乙太網之間進行通訊,不需要特殊的軟體配置。這一功能和10/100Mbps自適應交換機並無不同,但由於交換機十分強調埠交換能力,內置交換模塊,因而造成每埠價格高於雙速集線器數倍。值得注意的是,這款先進的雙速集線器其埠自適應能力完全是自動的,不需要人工干預,這和早期的雙速集線器需要手工設置每個埠的接入速率截然不同。因而,按實際需要分別工作在10Mbps和100Mbps速率上的計算機可以隨意在集線器的埠間漫遊,對於整個網路的維護和將來的升級是十分有裨益的。
以雙速集線器為骨幹建立起來的小型辦公環境,當個人通訊量不大時,各PC機可以配置較便宜的10Mbps乙太網卡,而伺服器為了更好地響應多用戶的請求,宜配置高性能的100Mbps乙太網卡。將來使整個網路升級為100M快速乙太網時,只需要更換各PC機上的網卡即可。可見,這樣的網路解決方案靈活、有彈性、效率高、可升級。

精打細算,物美也要價廉
接下來我們仔細規劃本方案的預算。核心設備Kingmax KH-316a雙速16埠集線器單台價格5150元,共需要三台,並為每台配置一個6U(0.35米)的防塵機櫃,帶風扇的單價650元。每層還需要一套24口配線架,排線整齊,維護方便,目前AMP的單價為780元。按照常規樓層面積計算,大約需要三箱線,萬泰UTP 5類線每箱580元。假設有30台計算機和一台列印伺服器聯網,那麼大約需要AMP RJ45插頭100個,單價1.40元,DINTEK單孔5類信息插座31套,單價50元。按照最經濟的方式,29台個人PC全部安裝10M乙太網卡,EN2000PXT型號的單價53元,一台伺服器使用Kingmax KC-301a 10M/100M乙太網卡,價格200元。列印伺服器選用EP-1000A單口多協議列印伺服器,價格500元,可以連接各種列印機,在多種協議的網路中工作。伺服器如果使用Windows NT4.0作為操作系統,硬體要求會比較高,需要PII350以上級別的,並且建議使用128M內存,最好選用質量穩定,售後服務好的品牌機。網路施工費按照每個信息點200元,共31個點計算。最後,系統的詳細開支大約如表所示。
對於一家小型公司,使用4000元左右的賽揚級組裝兼容計算機做普通文檔應用是綽綽有餘的,29台個人機總計116000元。也就是說,總共花費167607.00元就可以在一間擁有30台計算機、一台列印伺服器,並且分散在三個樓層十幾間辦公室的小型辦公環境中,建立起一座全新的、高性能價格比的、可以最低代價升級至100M快速乙太網的現代辦公區域網。(註:以上價格僅為參考)
項目名稱 單價(元) 數量 價格(元)
kh-316a集線器 5150.00 3(台) 15450.00
機櫃 650.00 3(個) 1950.00
amp 24埠配線架 780.00 3(個) 2340.00
萬泰utp 5580.00 3(箱) 1740.00
amp rj 451.40 100(個) 140.00
dintek單孔5類信息插座 50.00 31(套) 1550.00
en2000pxt10m網卡 53.00 29(塊) 1537.00
kc-301a網卡 200.00 1(塊) 200.00
ep-1000a單口多協議列印伺服器 500.00 1(台) 500.00
pii 400伺服器 20000.00 1(台) 20000.00
網路施工 200.00 31(信息點) 6200.00
總計 51607.00

幾種常見的區域網拓撲結構
如今,許多單位都建成了自己的區域網。隨著發展的需要,區域網的延伸和連接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主要就區域網間的連接設備、介質展開討論來說明區域網的互連。

中繼器、網橋、路由器、網關等產品可以延伸網路和進行分段。中繼器可以連接兩區域網的電纜,重新定時並再生電纜上的數字信號,然後發送出去,這些功能是ISO模型中第一層——物理層的典型功能。中繼器的作用是增加區域網的覆蓋區域,例如,乙太網標准規定單段信號傳輸電纜的最大長度為500米,但利用中繼器連接4段電纜後,乙太網中信號傳輸電纜最長可達2000米。有些品牌的中繼器可以連接不同物理介質的電纜段,如細同軸電纜和光纜。中繼器只將任何電纜段上的數據發送到另一段電纜上,並不管數據中是否有錯誤數據或不適於網段的數據。如同中繼器一樣,網橋可以在不同類型的介質電纜間發送數據,但不同於中繼器的是網橋能將數據從一個電纜系統轉發到另一個電纜系統上的指定地址。網橋的工作是讀網路數據包的目的地址,確定該地址是否在源站同一網路電纜段上,如果不存在,網橋就要順序地將數據包發送給另一段電纜。網橋功能是與數據鏈路層內第二層介質訪問控制子層相關,例如網橋可以讀令牌環網數據幀的站地址,以確定信息目的地址,但是網橋不能讀數據幀內的TCP/IP地址。當多段電纜通過網橋連接時可以通過三種結構連接:級連網橋拓撲結構、主幹網橋拓撲結構、星型拓撲結構。星型拓撲結構使用一個多埠網橋去連接多條電纜,一般用於通信負載較小的場合,其優勢是有很強工作生命力,即使有一個站與集線器之間的一根電纜斷開或形成一個不良的連接,網路其它部分仍能工作。級連網橋拓撲與主幹網橋拓撲結構相比,前者需要的網橋和連接設備少,但當C段區域網要連到A段區域網中時,必須經過B段區域網;後者可減少總的信息傳送負載,因為它可以鑒別送向不同段的信息傳輸類型。

網橋和中繼器對相連區域網要求不同。中繼器要求相連兩網的介質控制協

⑷ 國家電網edpedisk驅動版本不符,無法登入交換區

系統紊亂,重新讓信通部門給你做一下。

⑸ 電力公司oa系統的個人OA郵箱地址是什麼如何在《國網電力報》《國網雜志》及《XX省電力報》投稿

這個還是要根據公司的規模大小、行業性質等來決定哪款辦公軟體好。不過對比市面上那些成熟的OA軟體生產公司,感覺還是致遠軟體做的相對人性化、易操作一些。 如果只是用一些通用的功能小規模的公司,致遠協同A3就比較合適,其精緻、易用、低成本、易實施,讓企業以極少的揉入,快速提升效率,給企業帶來長遠的投資回報。並且操作簡單,適合各層次人員使用,10分鍾就能輕輕鬆鬆掌握常用功能。 如果是中型企業,部門偏多,這時致遠A6就能給您幫大忙。致遠A6協同管理軟體全面覆蓋了傳統辦公軟體的公文、行政審批、業務審批、綜合辦公和公告、新聞、調查、討論等公共信息,包含郵件、日程事件、計劃管理和通訊錄等應用功能,並創造性地抽象和提升了人員關聯、協同關聯、項目關聯和業務系統整合等諸多應用,實現了消息、任務、知識和人的互聯,實現了以人為中心的信息整合和利用,是全面、完整的協同應用解決方案和組織基於互聯網的工作平台。使用A6軟體,公司經理人每天只用花一個小時就能做完一整天的工作,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企業以後發展的方向。各部門只要輕點滑鼠就能銜接好各項工作。 協同A8主要面向高端企業,涉外組織,主要有以下功能:支持集團內跨單位跨部門協作和集團運營管控的審批中心、支持移動協同與審批,有嚴謹規范的集團多層級組織之間公文流轉,支持集中管控型、分散投資型多分支機構集中部署的管理實現 ,支持跨組織、單位、部門的動態虛擬組織協同模型,支持大型組織內外管理、跨產業鏈的泛組織協作模型,全面支撐集團多模式交叉業務管控,兩種部署方式:集中部署和分布式部署相結合,系統集成多應用整合,首創的多維信息空間(門戶),一體化的集團知識管理應用,支持國際化多語言、支持跨平台多資料庫,支持高性能多並發、產品化交付的長期服務。

⑹ 國家電網公司網址

http://www.sgcc.com.cn/

⑺ 機關內部建立區域網,求如何操作。

第一章 總則

本方案為某大型區域網網路安全解決方案,包括原有網路系統分析、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目標的確立、安全體系結構的設計、等。本安全解決方案的目標是在不影響某大型企業區域網當前業務的前提下,實現對他們區域網全面的安全管理。

1.將安全策略、硬體及軟體等方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統一的防禦系統,有效阻止非法用戶進入網路,減少網路的安全風險。
2.定期進行漏洞掃描,審計跟蹤,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通過入侵檢測等方式實現實時安全監控,提供快速響應故障的手段,同時具備很好的安全取證措施。
4.使網路管理者能夠很快重新組織被破壞了的文件或應用。使系統重新恢復到破壞前的狀態,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5.在工作站、伺服器上安裝相應的防病毒軟體,由中央控制台統一控制和管理,實現全網統一防病毒。

第二章 網路系統概況

2.1 網路概況

這個企業的區域網是一個信息點較為密集的千兆區域網絡系統,它所聯接的現有上千個信息點為在整個企業內辦公的各部門提供了一個快速、方便的信息交流平台。不僅如此,通過專線與Internet的連接,打通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窗戶,各個部門可以直接與互聯網用戶進行交流、查詢資料等。通過公開伺服器,企業可以直接對外發布信息或者發送電子郵件。高速交換技術的採用、靈活的網路互連方案設計為用戶提供快速、方便、靈活通信平台的同時,也為網路的安全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因此,在原有網路上實施一套完整、可操作的安全解決方案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

2.1.1 網路概述

這個企業的區域網,物理跨度不大,通過千兆交換機在主幹網路上提供1000M的獨享帶寬,通過下級交換機與各部門的工作站和伺服器連結,並為之提供100M的獨享帶寬。利用與中心交換機連結的Cisco 路由器,所有用戶可直接訪問Internet。

2.1.2 網路結構

這個企業的區域網按訪問區域可以劃分為三個主要的區域:Internet區域、內部網路、公開伺服器區域。內部網路又可按照所屬的部門、職能、安全重要程度分為許多子網,包括:財務子網、領導子網、辦公子網、市場部子網、中心伺服器子網等。在安全方案設計中,我們基於安全的重要程度和要保護的對象,可以在 Catalyst 型交換機上直接劃分四個虛擬區域網(VLAN),即:中心伺服器子網、財務子網、領導子網、其他子網。不同的區域網分屬不同的廣播域,由於財務子網、領導子網、中心伺服器子網屬於重要網段,因此在中心交換機上將這些網段各自劃分為一個獨立的廣播域,而將其他的工作站劃分在一個相同的網段。(圖省略)

2.2 網路應用

這個企業的區域網可以為用戶提供如下主要應用:
1.文件共享、辦公自動化、WWW服務、電子郵件服務;
2.文件數據的統一存儲;
3.針對特定的應用在資料庫伺服器上進行二次開發(比如財務系統);
4.提供與Internet的訪問;
5.通過公開伺服器對外發布企業信息、發送電子郵件等;

2.3 網路結構的特點

在分析這個企業區域網的安全風險時,應考慮到網路的如下幾個特點:

1.網路與Internet直接連結,因此在進行安全方案設計時要考慮與Internet連結的有關風險,包括可能通過Internet傳播進來病毒,黑客攻擊,來自Internet的非授權訪問等。

2.網路中存在公開伺服器,由於公開伺服器對外必須開放部分業務,因此在進行安全方案設計時應該考慮採用安全伺服器網路,避免公開伺服器的安全風險擴散到內部。
3.內部網路中存在許多不同的子網,不同的子網有不同的安全性,因此在進行安全方案設計時,應考慮將不同功能和安全級別的網路分割開,這可以通過交換機劃分VLAN來實現。
4.網路中有二台應用伺服器,在應用程序開發時就應考慮加強用戶登錄驗證,防止非授權的訪問。
總而言之,在進行網路方案設計時,應綜合考慮到這個企業區域網的特點,根據產品的性能、價格、潛在的安全風險進行綜合考慮。

第三章 網路系統安全風險分析

隨著Internet網路急劇擴大和上網用戶迅速增加,風險變得更加嚴重和復雜。原來由單個計算機安全事故引起的損害可能傳播到其他系統,引起大范圍的癱瘓和損失;另外加上缺乏安全控制機制和對Internet安全政策的認識不足,這些風險正日益嚴重。

針對這個企業區域網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在進行安全方案設計時,下述安全風險我們必須要認真考慮,並且要針對面臨的風險,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下述風險由多種因素引起,與這個企業區域網結構和系統的應用、區域網內網路伺服器的可靠性等因素密切相關。下面列出部分這類風險因素:

網路安全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1 網路物理是否安全;2 網路平台是否安全;3 系統是否安全;4 應用是否安全;5 管理是否安全。針對每一類安全風險,結合這個企業區域網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具體的分析網路的安全風險。

3.1物理安全風險分析

網路的物理安全的風險是多種多樣的。
網路的物理安全主要是指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電源故障;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設備被盜、被毀;電磁干擾;線路截獲。以及高可用性的硬體、雙機多冗餘的設計、機房環境及報警系統、安全意識等。它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在這個企業區區域網內,由於網路的物理跨度不大,,只要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備份,並且加強網路設備和機房的管理,這些風險是可以避免的。

3.2網路平台的安全風險分析

網路結構的安全涉及到網路拓撲結構、網路路由狀況及網路的環境等。

公開伺服器面臨的威脅

這個企業區域網內公開伺服器區(WWW、EMAIL等伺服器)作為公司的信息發布平台,一旦不能運行後者受到攻擊,對企業的聲譽影響巨大。同時公開伺服器本身要為外界服務,必須開放相應的服務;每天,黑客都在試圖闖入Internet節點,這些節點如果不保持警惕,可能連黑客怎麼闖入的都不知道,甚至會成為黑客入侵其他站點的跳板。因此,規模比較大網路的管理人員對Internet安全事故做出有效反應變得十分重要。我們有必要將公開伺服器、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進行隔離,避免網路結構信息外泄;同時還要對外網的服務請求加以過濾,只允許正常通信的數據包到達相應主機,其他的請求服務在到達主機之前就應該遭到拒絕。

整個網路結構和路由狀況

安全的應用往往是建立在網路系統之上的。網路系統的成熟與否直接影響安全系統成功的建設。在這個企業區域網絡系統中,只使用了一台路由器,用作與Internet連結的邊界路由器,網路結構相對簡單,具體配置時可以考慮使用靜態路由,這就大大減少了因網路結構和網路路由造成的安全風險。

3.3系統的安全風險分析

所謂系統的安全顯而易見是指整個區域網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硬體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

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硬體平台的可靠性:對於中國來說,恐怕沒有絕對安全的操作系統可以選擇,無論是Microsoft的Windows NT 或者其他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統,其開發廠商必然有其Back-Door。我們可以這樣講:沒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統。但是,我們可以對現有的操作平台進行安全配置、對操作和訪問許可權進行嚴格控制,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因此,不但要選用盡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統和硬體平台。而且,必須加強登錄過程的認證(特別是在到達伺服器主機之前的認證),確保用戶的合法性;其次應該嚴格限制登錄者的操作許可權,將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3.4應用的安全風險分析

應用系統的安全跟具體的應用有關,它涉及很多方面。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應用系統的安全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涉及面很廣,以目前Internet上應用最為廣泛的E-mail系統來說,其解決方案有幾十種,但其系統內部的編碼甚至編譯器導致的BUG是很少有人能夠發現的,因此一套詳盡的測試軟體是相當必須的。但是應用系統是不斷發展且應用類型是不斷增加的,其結果是安全漏洞也是不斷增加且隱藏越來越深。因此,保證應用系統的安全也是一個隨網路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
應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數據的安全性: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機密信息泄露、未經授權的訪問、破壞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壞系統的可用性等。由於這個企業區域網跨度不大,絕大部分重要信息都在內部傳遞,因此信息的機密性和完整性是可以保證的。對於有些特別重要的信息需要對內部進行保密的(比如領導子網、財務系統傳遞的重要信息)可以考慮在應用級進行加密,針對具體的應用直接在應用系統開發時進行加密。
3.5管理的安全風險分析

管理是網路安全中最重要的部分
管理是網路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責權不明,管理混亂、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風險。責權不明,管理混亂,使得一些員工或管理員隨便讓一些非本地員工甚至外來人員進入機房重地,或者員工有意無意泄漏他們所知道的一些重要信息,而管理上卻沒有相應制度來約束。
當網路出現攻擊行為或網路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脅時(如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等),無法進行實時的檢測、監控、報告與預警。同時,當事故發生後,也無法提供黑客攻擊行為的追蹤線索及破案依據,即缺乏對網路的可控性與可審查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站點的訪問活動進行多層次的記錄,及時發現非法入侵行為。
建立全新網路安全機制,必須深刻理解網路並能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管理制度和管理解決方案的結合。

3.6黑客攻擊

黑客們的攻擊行動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而且會利用系統和管理上的一切可能利用的漏洞。公開伺服器存在漏洞的一個典型例證,是黑客可以輕易地騙過公開伺服器軟體,得到Unix的口令文件並將之送回。黑客侵入UNIX伺服器後,有可能修改特權,從普通用戶變為高級用戶,一旦成功,黑客可以直接進入口令文件。黑客還能開發欺騙程序,將其裝入UNIX伺服器中,用以監聽登錄會話。當它發現有用戶登錄時,便開始存儲一個文件,這樣黑客就擁有了他人的帳戶和口令。這時為了防止黑客,需要設置公開伺服器,使得它不離開自己的空間而進入另外的目錄。另外,還應設置組特權,不允許任何使用公開伺服器的人訪問WWW頁面文件以外的東西。在這個企業的區域網內我們可以綜合採用防火牆技術、Web頁面保護技術、入侵檢測技術、安全評估技術來保護網路內的信息資源,防止黑客攻擊。

3.7通用網關介面(CGI)漏洞

有一類風險涉及通用網關介面(CGI)腳本。許多頁面文件和指向其他頁面或站點的超連接。然而有些站點用到這些超連接所指站點尋找特定信息。搜索引擎是通過 CGI腳本執行的方式實現的。黑客可以修改這些CGI腳本以執行他們的非法任務。通常,這些CGI腳本只能在這些所指WWW伺服器中尋找,但如果進行一些修改,他們就可以在WWW伺服器之外進行尋找。要防止這類問題發生,應將這些CGI腳本設置為較低級用戶特權。提高系統的抗破壞能力,提高伺服器備份與恢復能力,提高站點內容的防篡改與自動修復能力。

3.8惡意代碼

惡意代碼不限於病毒,還包括蠕蟲、特洛伊木馬、邏輯炸彈、和其他未經同意的軟體。應該加強對惡意代碼的檢測。

3.9病毒的攻擊

計算機病毒一直是計算機安全的主要威脅。能在Internet上傳播的新型病毒,例如通過E-Mail傳播的病毒,增加了這種威脅的程度。病毒的種類和傳染方式也在增加,國際空間的病毒總數已達上萬甚至更多。當然,查看文檔、瀏覽圖像或在Web上填表都不用擔心病毒感染,然而,下載可執行文件和接收來歷不明的E-Mail文件需要特別警惕,否則很容易使系統導致嚴重的破壞。典型的「CIH」病毒就是一可怕的例子。

3.10不滿的內部員工

不滿的內部員工可能在WWW站點上開些小玩笑,甚至破壞。不論如何,他們最熟悉伺服器、小程序、腳本和系統的弱點。對於已經離職的不滿員工,可以通過定期改變口令和刪除系統記錄以減少這類風險。但還有心懷不滿的在職員工,這些員工比已經離開的員工能造成更大的損失,例如他們可以傳出至關重要的信息、泄露安全重要信息、錯誤地進入資料庫、刪除數據等等。

3.11網路的攻擊手段

一般認為,目前對網路的攻擊手段主要表現在:
非授權訪問:沒有預先經過同意,就使用網路或計算機資源被看作非授權訪問,如有意避開系統訪問控制機制,對網路設備及資源進行非正常使用,或擅自擴大許可權,越權訪問信息。它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假冒、身份攻擊、非法用戶進入網路系統進行違法操作、合法用戶以未授權方式進行操作等。
信息泄漏或丟失:指敏感數據在有意或無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丟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傳輸中丟失或泄漏(如"黑客"們利用電磁泄漏或搭線竊聽等方式可截獲機密信息,或通過對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頻度和長度等參數的分析,推出有用信息,如用戶口令、帳號等重要信息。),信息在存儲介質中丟失或泄漏,通過建立隱蔽隧道等竊取敏感信息等。
破壞數據完整性:以非法手段竊得對數據的使用權,刪除、修改、插入或重發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於攻擊者的響應;惡意添加,修改數據,以干擾用戶的正常使用。
拒絕服務攻擊:它不斷對網路服務系統進行干擾,改變其正常的作業流程,執行無關程序使系統響應減慢甚至癱瘓,影響正常用戶的使用,甚至使合法用戶被排斥而不能進入計算機網路系統或不能得到相應的服務。
利用網路傳播病毒:通過網路傳播計算機病毒,其破壞性大大高於單機系統,而且用戶很難防範。

第四章 安全需求與安全目標

4.1安全需求分析

通過前面我們對這個企業區域網絡結構、應用及安全威脅分析,可以看出其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對伺服器的安全保護、防黑客和病毒、重要網段的保護以及管理安全上。因此,我們必須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杜絕安全隱患,其中應該做到:

公開伺服器的安全保護
防止黑客從外部攻擊
入侵檢測與監控
信息審計與記錄
病毒防護
數據安全保護
數據備份與恢復
網路的安全管理

針對這個企業區域網絡系統的實際情況,在系統考慮如何解決上述安全問題的設計時應滿足如下要求:

1.大幅度地提高系統的安全性(重點是可用性和可控性);

2.保持網路原有的能特點,即對網路的協議和傳輸具有很好的透明性,能透明接入,無需更改網路設置;
3.易於操作、維護,並便於自動化管理,而不增加或少增加附加操作;
4.盡量不影響原網路拓撲結構,同時便於系統及系統功能的擴展;
5.安全保密系統具有較好的性能價格比,一次性投資,可以長期使用;
6.安全產品具有合法性,及經過國家有關管理部門的認可或認證;
7.分布實施。

4.2網路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指在一個特定的環境里,為保證提供一定級別的安全保護所必須遵守的規則。該安全策略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環境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
威嚴的法律:安全的基石是社會法律、法規、與手段,這部分用於建立一套安全管理標准和方法。即通過建立與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使非法分子懾於法律,不敢輕舉妄動。
先進的技術:先進的安全技術是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用戶對自身面臨的威脅進行風險評估,決定其需要的安全服務種類,選擇相應的安全機制,然後集成先進的安全技術。
嚴格的管理:各網路使用機構、企業和單位應建立相宜的信息安全管理辦法,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審計和跟蹤體系,提高整體信息安全意識。

4.3系統安全目標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這個區域網網路系統安全應該實現以下目標:
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網路安全與網路管理策略
將內部網路、公開伺服器網路和外網進行有效隔離,避免與外部網路的直接通信
建立網站各主機和伺服器的安全保護措施,保證他們的系統安全
對網上服務請求內容進行控制,使非法訪問在到達主機前被拒絕
加強合法用戶的訪問認證,同時將用戶的訪問許可權控制在最低限度
全面監視對公開伺服器的訪問,及時發現和拒絕不安全的操作和黑客攻擊行為
加強對各種訪問的審計工作,詳細記錄對網路、公開伺服器的訪問行為,形成完 整的系統日誌
備份與災難恢復——強化系統備份,實現系統快速恢復
加強網路安全管理,提高系統全體人員的網路安全意識和防範技術

第五章 網路安全方案總體設計

5.1安全方案設計原則

在對這個企業區域網網路系統安全方案設計、規劃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綜合性、整體性原則:應用系統工程的觀點、方法,分析網路的安全及具體措施。安全措施主要包括:行政法律手段、各種管理制度(人員審查、工作流程、維護保障制度等)以及專業措施(識別技術、存取控制、密碼、低輻射、容錯、防病毒、採用高安全產品等)。一個較好的安全措施往往是多種方法適當綜合的應用結果。一個計算機網路,包括個人、設備、軟體、數據等。這些環節在網路中的地位和影響作用,也只有從系統綜合整體的角度去看待、分析,才能取得有效、可行的措施。即計算機網路安全應遵循整體安全性原則,根據規定的安全策略制定出合理的網路安全體系結構。

需求、風險、代價平衡的原則:對任一網路,絕對安全難以達到,也不一定是必要的。對一個網路進行實際額研究(包括任務、性能、結構、可靠性、可維護性等),並對網路面臨的威脅及可能承擔的風險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然後制定規范和措施,確定本系統的安全策略。

一致性原則:一致性原則主要是指網路安全問題應與整個網路的工作周期(或生命周期)同時存在,制定的安全體系結構必須與網路的安全需求相一致。安全的網路系統設計(包括初步或詳細設計)及實施計劃、網路驗證、驗收、運行等,都要有安全的內容光煥發及措施,實際上,在網路建設的開始就考慮網路安全對策,比在網路建設好後再考慮安全措施,不但容易,且花費也小得多。

易操作性原則:安全措施需要人為去完成,如果措施過於復雜,對人的要求過高,本身就降低了安全性。其次,措施的採用不能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分步實施原則:由於網路系統及其應用擴展范圍廣闊,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及應用的增加,網路脆弱性也會不斷增加。一勞永逸地解決網路安全問題是不現實的。同時由於實施信息安全措施需相當的費用支出。因此分步實施,即可滿足網路系統及信息安全的基本需求,亦可節省費用開支。

多重保護原則:任何安全措施都不是絕對安全的,都可能被攻破。但是建立一個多重保護系統,各層保護相互補充,當一層保護被攻破時,其它層保護仍可保護信息的安全。

可評價性原則:如何預先評價一個安全設計並驗證其網路的安全性,這需要通過國家有關網路信息安全測評認證機構的評估來實現。
5.2安全服務、機制與技術

安全服務:安全服務主要有:控制服務、對象認證服務、可靠性服務等;

安全機制:訪問控制機制、認證機制等;

安全技術:防火牆技術、鑒別技術、審計監控技術、病毒防治技術等;在安全的開放環境中,用戶可以使用各種安全應用。安全應用由一些安全服務來實現;而安全服務又是由各種安全機制或安全技術來實現的。應當指出,同一安全機制有時也可以用於實現不同的安全服務。

第六章 網路安全體系結構

通過對網路的全面了解,按照安全策略的要求、風險分析的結果及整個網路的安全目標,整個網路措施應按系統體系建立。具體的安全控制系統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物理安全、網路安全、系統安全、信息安全、應用安全和安全管理

6.1物理安全

保證計算機信息系統各種設備的物理安全是整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護計算機網路設備、設施以及其它媒體免遭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以及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及各種計算機犯罪行為導致的破壞過程。 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環境安全:對系統所在環境的安全保護,如區域保護和災難保護;(參見國家標准GB50173-93《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國標GB2887-89《計算站場地技術條件》、GB9361-88《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
設備安全:主要包括設備的防盜、防毀、防電磁信息輻射泄漏、防止線路截獲、抗電磁干擾及電源保護等;
媒體安全:包括媒體數據的安全及媒體本身的安全。

在網路的安全方面,主要考慮兩個大的層次,一是整個網路結構成熟化,主要是優化網路結構,二是整個網路系統的安全。

6.2.1網路結構

安全系統是建立在網路系統之上的,網路結構的安全是安全系統成功建立的基礎。在整個網路結構的安全方面,主要考慮網路結構、系統和路由的優化。
網路結構的建立要考慮環境、設備配置與應用情況、遠程聯網方式、通信量的估算、網路維護管理、網路應用與業務定位等因素。成熟的網路結構應具有開放性、標准化、可靠性、先進性和實用性,並且應該有結構化的設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具有運營管理的簡便性,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網路結構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利於維護管理,利於更高的安全控制和業務發展。
網路結構的優化,在網路拓撲上主要考慮到冗餘鏈路;防火牆的設置和入侵檢測的實時監控等。

6.2.2網路系統安全

6.2.2.1 訪問控制及內外網的隔離

訪問控制
訪問控制可以通過如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制訂嚴格的管理制度:可制定的相應:《用戶授權實施細則》、《口令字及帳戶管理規范》、《許可權管理制度》。
2.配備相應的安全設備:在內部網與外部網之間,設置防火牆實現內外網的隔離與訪問控制是保護內部網安全的最主要、同時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之一。防火牆設置在不同網路或網路安全域之間信息的唯一出入口。

防火牆主要的種類是包過濾型,包過濾防火牆一般利用IP和TCP包的頭信息對進出被保護網路的IP包信息進行過濾,能根據企業的安全政策來控制(允許、拒絕、監測)出入網路的信息流。同時可實現網路地址轉換(NAT)、審記與實時告警等功能。由於這種防火牆安裝在被保護網路與路由器之間的通道上,因此也對被保護網路和外部網路起到隔離作用。

⑻ 這樣可以連區域網嗎

一、區域網
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簡稱LAN,是指在某一區域內由多台計算機互聯成的計算機組。「某一區域」指的是同一辦公室、同一建築物、同一公司和同一學校等,一般是方圓幾千米以內。區域網可以實現文件管理、應用軟體共享、列印機共享、掃描儀共享、工作組內的日程安排、電子郵件和傳真通信服務等功能。區域網是封閉型的,可以由辦公室內的兩台計算機組成,也可以由一個公司內的上千台計算機組成。
二、廣域網
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簡稱WAN,是一種跨越大的、地域性的計算機網路的集合。通常跨越省、市,甚至一個國家。廣域網包括大大小小不同的子網,子網可以是區域網,也可以是小型的廣域網。
三、區域網和廣域網的區別
區域網是在某一區域內的,而廣域網要跨越較大的地域,那麼如何來界定這個區域呢?例如,一家大型公司的總公司位於北京,而分公司遍布全國各地,如果該公司將所有的分公司都通過網路聯接在一起,那麼一個分公司就是一個區域網,而整個總公司網路就是一個廣域網。
什麼是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AN, WLAN)
計算機區域網是把分布在數公里范圍內的不同物理位置的計算機設備連在一起,在網路軟體的支持下可以相互通訊和資源共享的網路系統。通常計算機組網的傳輸媒介主要依賴銅纜或光纜,構成有線區域網。但有線網路在某些場合要受到布線的限制:布線、改線工程量大;線路容易損壞;網中的各節點不可移動。特別是當要把相離較遠的節點聯結起來時,敷設專用通訊線路布線施工難度之大,費用、耗時之多,實是令人生畏。這些問題都對正在迅速擴大的聯網需求形成了嚴重的瓶頸阻塞,限制了用戶聯網。
WLAN就是解決有線網路以上問題而出現的。WLAN利用電磁波在空氣中發送和接受數據,而無需線纜介質。WLAN的數據傳輸速率現在已經能夠達到11Mbps,傳輸距離可遠至20km以上。無線聯網方式是對有線聯網方式的一種補充和擴展,使網上的計算機具有可移動性,能快速、方便的解決以有線方式不易實現的網路聯通問題。
與有線網路相比,WLAN具有以下優點:
安裝便捷:一般在網路建設當中,施工周期最長、對周邊環境影響最大的就是網路布線的施工了。在施工過程時,往往需要破牆掘地、穿線架管。而WLAN最大的優勢就是免去或減少了這部分繁雜的網路布線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在安放一個或多個接入點(Access Point)設備就可建立覆蓋整個建築或地區的區域網絡。
使用靈活:在有線網路中,網路設備的安放位置受網路信息點位置的限制。而一旦WLAN建成後,在無線網的信號覆蓋區域內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接入網路,進行通訊。
經濟節約:由於有線網路中缺少靈活性,這就要求網路的規劃者盡可能地考慮未來的發展的需要,這就往往導致需要預設大量利用率較低的信息點。而一旦網路的發展超出了設計規劃時的預期,又要花費較多費用進行網路改造。而WLAN可以避免或減少以上情況的發生。
易於擴展:WLAN又多種配置方式,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選擇。這樣,WLAN能夠勝任只有幾個用戶的小型區域網到上千用戶的大型網路,並且能夠提供像「漫遊(Roaming)」等有線網路無法提供的特性。
由於WLAN具有多方面的優點,其發展十分迅速。在最近幾年裡,WLAN已經在醫院、商店、工廠和學校等不適合網路布線的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據權威調研機構Cahners In-Stat Group預計,全球無線區域網市場將在2000年至2004年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每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5%。無線區域網市場的網卡、接入點設備及其他相關設備的總銷售額也將在2000年輕松突破10億美元大關,在2004年達到21.97億美元。打開路由器自動撥號就行了
一般路由器的後面的銘牌上會註明它的ip地址和用戶名密碼,如果沒有就是在說明書中有,如果說明書中也沒有,就上網找找~~
進去之後,就是配置界面了,其中有一欄就是自動撥號的設置,把你的寬頻的用戶名和密碼寫上,選中自動連接.保存,退出就可以了.
這時,只要你的路由器一開就會自動撥號連接了.你電腦的ip地址設成自動獲取就ok了,不在需要什麼撥號軟體了~~
如果你的是國產的路由器,那麼裡面的配置界面是中文的,很好理解的.如果不是中文界面,看看language里有沒有中文,要是沒有,那你就得懂點英文了.
寬頻Modem+路由器+集線器或交換機
可以多台機器共享上網
路由器與adsl及集線器或交換機的連接方式:把adsl
modem連接到寬頻路由器上,然後通過寬頻路由器的10m
/100m自適應乙太網介面和交換機或hub相連,這樣我們就實現了共享
上網的硬體安裝工作。最後,只要在連接到交換機的主機上安裝相應
的adsl撥號軟體,設置相關的用戶名和口令,我們就可以通過寬頻路
由器共享上網了。
2、設置pc共享上網:
好了,能過上面這些對寬頻路由器的設置,寬頻路由器已經能為需要共享的pc提供nat轉換功能了,但這時我們的pc還不能上網,因為還需要在客戶機器上進行一些tcp/ip選項的設置以後才能實現上網。其實用戶也可以開啟寬頻路由器的dhcp功能,這樣就不需要在pc機上進行設置便可以自動獲得ip地址及默認網關、dns等信息。但由於dchp開啟以後對於寬頻路由器的性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里我們建議大家使用這種靜態分配ip地址的方法,來獲得更高的性能。
首先,和剛才配置寬頻路由器的機器一樣,我們右鍵點擊網上鄰居的本地連接屬性,打開對話框,選擇tcp/ip選項,在tcp/ip選項中選擇「internet協議(tcp/ip)選項」在彈出的對話框中依次輸入ip地址、默認網關、dns這幾個選項,在區域網中,我們的ip址一般使用的是私有c類ip地址,這里我們鍵入192.168.0.x,這里的x每台機器都應該是不同的,如192.168.0.2、192.168.0.3…子網掩碼xp操作系統會根據你所輸入的ip地址自動生成,建議用戶不要隨便修改。
這里還需要切記一點,一般我們的寬頻路由器都被設置為192.168.0.1這個地址,所以我們的客戶機就不能使用這個ip地址了,否則會因為ip地址沖突而造成所有的機器都不能共享上網的問題。
設置完pc的ip地址後,我們將默認網關設置為寬頻路由器的ip地址192.168.0.1,我們的pc在進行上網的時候就會向寬頻路由器發送連接請求了。
最後我們設置dns伺服器,這個選項根據地區的不同和線路供應商的不同,都會不同,這里我們輸入202.100.96.68,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申請的寬頻線路,來具體進行設置。好了,通過這樣的設置以後,區域網中的pc就可以通過寬頻路由器進行共享上網了。1.註:計算機網路也可以根據用途、范圍等條件進行分類。
2.先介紹2000及特性
3.1.2 Windows Server 2003 Family
4.1.windows server 2003 包括四個主流的32位版本:
5.·Windows Server 2003 Web 版
6.·Windows Server 2003 標准版
7.·Windows Server 2003 企業版
8.·Windows Server 2003 Datacenter版
9.2.windows server 2003 包括兩個主流的64位版本:
10.·Windows Server 2003 企業版64位版本
11.·Windows Server 2003 Datacenter版64位版本
12.Windows Server 2003 的特性:
13.-------------------------------------------------------------------
14.Server 2003 版本 與2000 Server 對應版本 SMP Memory
15.Web 2路 2GB
16.標准版 Server 4路 4GB
17.企業版 Advanced Server 8路 32GB
18.Datacenter版 Datacenter Server 32路/64路 64GB
19.1.3 區域網的基本組成
20.區域網一般由伺服器、用戶工作站、網卡、傳輸介質四部分組成。
21.1.伺服器
22.運行網路操作系統並提供硬碟、文件、數據、列印及共享等服務功能,是網路控制的核心。
23.目前常用網路操作系統(NOS)主要有:NetWare;Unix ;Linux ;Windows 2000及Windows Server 2003 。
24.2.工作站
25.可以有自己的操作系統(OS)獨立工作,通過運行工作站網路軟體訪問Server共享資源。
26.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統(OS)主要有:Windows 95 、Windows 98、Windows 2000 、Windows XP 以及Windows Vista。
27.3.網卡
28.定義:將工作站或伺服器連接到網路上,實現資源共享和相互通信;數據轉換和電信號匹配。
29.分類:按傳輸速度可分為:10 Mbps ;100 Mbps ;1000 Mbps 網卡
30.按匯流排介面可分為:ISA/PCI 網卡
31.按傳輸介質介面可分為:BNC/RJ45 網卡
四、城域網
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簡稱MAN,基本上一種大型的LAN,通常使用與LAN相似的技術。只所以將MAN單獨的列出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已經有了一個標准:分布式隊列雙匯流排DQDB(Distributed Queue Dual Bus),即IEEE802.6。DQDB是由雙匯流排構成,所有的計算機都連結在上面。
所謂寬頻城域網,就是在城市范圍內,以IP和ATM電信技術為基礎,以光纖作為傳輸媒介,集數據、語音、視頻服務於一體的高帶寬、多功能、多業務接入的的多媒體通信網路。
它能夠滿足政府機構、金融保險、大中小學校、公司企業等單位對高速率、高質量數據通信業務日益旺盛的需求,特別是快速發展起來的互聯網用戶群對寬頻高速上網的需求。
一、業務特點:
傳輸速率高——寬頻城域網採用大容量的Packet Over SDH傳輸技術,為高速路由和交換提供傳輸保障。千兆乙太網技術在寬頻城域網中的廣泛應用,使骨幹路由器的埠能高速有效地擴展到分布層交換機上。光纖、網線到用戶桌面,使數據傳輸速度達到100M、1000M。
用戶投入少,接入簡單——寬頻城域網用戶端設備便宜而且普及,可以使用路由器、HUB甚至普通的網卡。用戶只需將光纖、網線進行適當連接,並簡單配置用戶網卡或路由器的相關參數即可接入寬頻城域網。個人用戶只要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一塊乙太網卡,將寬頻城域網的介面插入網卡就聯網了。安裝過程和以前的電話一樣,只不過網線代替了電話線,電腦代替了電話機。
技術先進、安全——技術上為用戶提供了高度安全的服務保障。寬頻城域網在網路中提供了第二層的VLAN隔離,使安全性得到保障。由於VLAN的安全性,只有在用戶區域網內的計算機才能互相訪問,非用戶區域網內的計算機都無法通過非正常途徑訪問用戶的計算機。如果要從網外訪問,則必須通過正常的路由和安全體系。因此黑客若想利用底層的漏洞進行破壞是不可能的。虛擬撥號的普通用戶通過寬頻接入伺服器上網,經過賬號和密碼的驗證才可以上網,用戶可以非常方便地自行控制上網時間和地點。
二、 主要用途及適用范圍:
高速上網——利用寬頻IP網頻帶寬、速度快的特點,用戶可以快速訪問Internet及享受一切相關的互聯網服務(包括WWW、電子郵件、新聞組、BBS、互聯網導航、信息搜索、遠程文件傳送等),埠速度達到10M以上。
互動游戲——「互動游戲網」可以讓您享受到Internet網上游戲和區域網游戲相結合的全新游戲體驗。通過寬頻網,即使是相隔一百公里的同城網友,也可以不計流量地相約玩三維聯網游戲。
VOD視頻點播——讓你坐在家裡利用WEB瀏覽器隨心所欲地點播自己愛看的節目,包括電影精品、流行的電視劇集,還有視頻新聞、體育節目、戲曲歌舞、MTV、卡拉OK等。
網路電視(NETTV)——突破傳統的電視模式,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在網上實現無限頻道的電視收視。 通過WEB瀏覽器的方式直接從網上收看電視節目,克服了現有電視頻道受地區及氣候等多種因素約束的弊病,而且有利於進行一種新型互動式電視劇棗「網路電視劇」的製作和播放。
遠程醫療——採用先進的數字處理技術和寬頻通信技術,醫務人員為遠在幾百公里或幾千公里之外的病人進行診斷和治療,遠程醫療是隨著寬頻多媒體通信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醫療手段。
遠程會議——異地開會不用出差,也不用出門,在高速信息網路上的視頻會議系統中,「天涯若比鄰」的感覺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
遠程教育----從根本上克服了基於電視技術的單向廣播式、基於WEB網頁的文本查詢式和基於昂貴得無法進入家庭的會議電視等三種方式的缺陷,運用寬頻網最新產品和技術,將圖、文、聲等多媒體信息,以交互的方式進入普通家庭、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學生可通過寬頻網在家收看教學節目並可與老師實時交互;可上Internet查資料,以Email電子郵件等方式布置作業、交作業,解答提問等;缺課可檢索課程資料庫以VOD方式播放老師講課錄象等。
遠程監控(WEBCAM)----棗對遠程的系統或其他東西進行監控,授權用戶通過WEB自由進行鏡頭的轉動、調焦等操作,實現實時的監控管理功能。監控系統採用數字監控方式。數字監控方式很好地與計算機網路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寬頻城域網的帶寬優勢。這是未來監控系統發展的流行趨勢。
家庭證券交易系統----可在家裡互動式地進行證券大戶室形式的網上炒股,不但可以實時查閱深、滬股市行情,獲取全面及時的金融信息,還可以通過多種分析工具進行即時分析,並可進行網上實時下單交易,參考專家股評。
寬頻業務還可為廣大用戶提供Internet信息瀏覽、信息查詢、收發電子郵件、網上游戲、多媒體網上教育、視音頻點播等多項服務。
區域網就是將單獨的微機或終端,利用網路相互連接起來,遵循一定的協議,進行信息交換,實現資源共享。網線常用的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雙絞線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屬網絲套的屏蔽層而區分為屏蔽雙絞線(STP)和非屏蔽雙絞線(UTP)。從性價比和可維護性出發,大多數區域網使用非屏蔽雙絞線(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作為布線的傳輸介質來組網。

⑼ 怎麼建區域網

網吧組建秘籍

網吧已經成了時下新潮青年的一個代名詞,從鄉村、縣城,當然更不必說城市了,言談之間,炫耀滿足之情溢於舉止。網吧,在一些人眼裡,也算是"高科技"了,對這玩意就象電腦才開始出現時,既驚又畏,以為高深莫測。面對那些有資金與興趣開網吧的朋友,做這個專題實在有必要了,我們也盡量少些技術性的詞彙吧。不過,有不懂的地方,還得耐著性子看完咯!另外,這方面硬體的知識在企業中心多有講述,我們主要來講講軟的東西吧。

網吧規劃幾步曲
網吧,實際上就是幾台或幾十台機器連成一個網路與網際網路相連,除了上網,與其它電腦機房別無二致,不要看得神神秘秘的,網路高手許多都不是學計算機的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規劃一個網吧大致有以下幾步曲:
一、 網吧所需設施和花費
二、 網路基礎設備
三、 網路實施方案
四、 辦證:手續可要齊備呀
五、 購設備、裝軟體、連網、測試
我們准備了一篇文章:網吧組建秘籍,可以讓你有一些比較清淅的了解。
說起來是比較輕松,其中還涉及到網吧選址,網吧計費等,具體的咱們下邊談。

網吧組建幾大件:
人說結婚三大件(現在好象更多了),那網吧有幾大件呢?
總的說來,有硬、軟兩方面
硬的有:
電腦:必不可少;
伺服器:實際上也是電腦,不過配置要高些;
電話線或到電信申請專門的上網線路(ISDN、HDSL、DDN):這個不用費太多的心,只是價格與速度有差異,要量力而行;
區域網組建設備:網吧之所稱"網",不僅是因為外連著"網",而且內部也要建個"區域網",當然就要涉及到網路介面卡(BNC口),同軸電纜(50歐姆),搭線器(T型頭),BNC接頭,端子(50歐姆無感電阻)等了;

軟的則有:
操作系統與瀏覽器軟體:自不待多言;
代理伺服器軟體:不可能每台上網機器都作伺服器吧,一個網吧只要一兩台機器作伺服器就行了,其餘的通過這個軟體實現伺服器代理上網,豈不節省?
網吧計費管理:就象電話計費一樣以時間收費吧

這網吧? 所需幾大件的輪廓差不多也凸現出來了,這里有一篇文章對此有較深入而細致的傾談,不妨看看:
網吧的組建及相關技術

網吧開張幾大證
秋實經常在網上收到網友的一些咨詢,說什麼現在網吧究竟要辦哪些手續呀?聽說,現在國家對網吧的管理日趨嚴格,文化稽查時不時來"打一槍",稅收也比較高,開網吧劃不劃算呀…….,很多人都持著猶豫的態度,今天的這個專題我們就這方面簡單地給大家提個醒吧:
網吧開設相關手續辦理

網吧管理幾個好助手
價格合理,服務周到,是吸引回頭客最樸素最有效的辦法,如果在收費上抱著狠宰一把撈回投錢,或象一些電話攤幹些"偷雞摸狗"在計費上做些手腳,相信這網吧來日必將"苦短"。有沒有既賺錢又讓網友感到公道的兩其美的辦法呢?今天給你介紹幾個網吧管理好助手,不是我們一般所說的計費器啦,看看:
網吧管理套餐

網吧經營個中道
開網吧的朋友大都有經濟頭腦,技術的事嘛,有哥們擔待,這經營就可得自己琢磨了,現在網吧多,競爭也比較激烈,如果你想好了,可得看一下我們給你參考的幾個網吧開設之道中道呀:
網吧經營道中道

全面認識代理伺服器
代理伺服器在這里可就需要濃墨重彩了,為啥,網吧離不開這!網吧連接Internet的線只有一條,並且是通過伺服器相連的,那麼其它機器只有通過砑�謎饊ǚ�衿魃賢�耍�蚨�災��餼褪譴�懟T勖竅壤慈鮮度鮮兌幌麓�矸�衿靼桑?br> 全面認識代理伺服器之基本概念
全面認識代理伺服器之使用特點
全面認識代理伺服器之工作原理
全面認識代理伺服器之具體配置

⑽ 國家電網新安裝變壓器,需要在內網填寫申請表,叫做新投異動,這個表格大概格式怎麼填呢,異動是指什麼

申請安裝變壓器的表格沒有什麼統一格式。安裝表格內容填寫就是了,拿表格的時候問問有什麼具體要求。異動---是電力系統規范用語,意思接近於變動和改動。例如:設備異動報告。

閱讀全文

與國家電投內網怎麼設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用電器空氣開關 瀏覽:728
新浪家居百度百科 瀏覽:780
老傢具怎麼知道什麼木頭 瀏覽:66
傢具廠普工是做什麼 瀏覽:66
汽車維修售後回訪話術 瀏覽:179
贛州市文具店有幾家電話多少 瀏覽:8
南充佳藝美庭家居 瀏覽:238
在北京國家電網管理層工作怎麼樣 瀏覽:681
瑞安傢具店 瀏覽:324
廣州物聯智能家居 瀏覽:255
120平方要多少桶防水漆 瀏覽:726
錨桿防水卷材多少錢一噸 瀏覽:470
自己買家電清洗機自己做選什麼牌的 瀏覽:289
消防水帶為什麼會滲水 瀏覽:735
北京蘇寧維修空調的電話是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308
選中式傢具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598
電腦維修視頻硬碟 瀏覽:718
經適房保修期從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513
生活中哪些家電有電磁輻射 瀏覽:137
雅馬哈400維修視頻教程 瀏覽: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