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產家電和進口家電銷售、使用比例
國產佔百分之三十五,進口則佔百分之六十五左右。
㈡ 為什麼進口家電(電視機,空調,冰箱等等)普遍比國產品牌貴很多
因為進口的需要交關稅,不管什麼商品,進口和出口,海關都需要稅收,這些錢是肯定是要加到電器價格裡面的
㈢ 進口電器品牌和國內家電品牌比較起來有什麼不同之處
進口電器品牌中我比較看好德國家電,比如德國AEG進口電器品牌,它是純德國製造,產版品質量權有保障。AEG就是德國工業的先驅者。百年以來,創造出無數超越時代的卓越
設計,並以精準控制加以精湛工藝,引領時代大勢。「Perfekt in Form und Funktion-設計美學與卓越性能的充分融合」,是AEG一直堅持的設計哲學。130年來,這偉大理念始終激發鼓舞著AEG不斷地創新,推動著家電業的發展。
㈣ 國外進口的東西為什麼會比國產的貴那麼多
來扯扯蛋,不外乎幾點
1.消費水平:大多歐美產品價格真的非常普通,比如700刀的愛瘋8(合約機要不要,首付0元哦),三四十刀的科顏氏美滋滋的,人家幾千刀月薪還差這點小錢?再瞧瞧國內這邊,徐福記,百雀羚算物美價廉吧,5千工資不夠你稱個幾斤?
2.品牌與成本:先說知名度,人家為啥是國際知名老牌?(還真不是差99年那種)不想想人家每年瘋狂輸出多少廣告費,不信的去查肯德基吧!何況人工工資,研發,福利巴拉巴拉。而你卻是國內二三線,大多國內品牌在國外可能連山寨都比不上呢。
3.標准法規:歐美畢竟是發達國家,有一套套高要求標准,環保等級呀,用料標准呀,使用壽命呀,法律法規等(你去明目張膽偷漏稅看看)。國內很多產品--你買的能用對吧(對,就是這么低,體驗啥的很扯,左轉某寶某些爆款),還想怎麼著,乾死愛瘋?
4.國家層面:進口和出口的稅收問題,進口產品需要交納進口稅,普通商品稅可能10%,而奢侈品稅高達30%+,至於為啥這么高問國家去,保護本土產業?創收?反傾銷?反正有錢的主買單,越高越顯得尊貴,他們真的不差錢。。。出口,有反稅補貼嘛。
5.資本力量:歐美--我是全球百年老店,榮幸的中國人才能用上我產品,我就多加點利潤怎麼了,不要養你們中國員官商呀,有意見不要用嘛,一堆土豪等著呢,咯咯。對了我不差錢,你厲害是吧,收購你,不讓收?我入股你,不讓?和明天的太陽說再見吧。
國內--哎呀好不容易活下來,同行死99家了,我離百年只差90年,革命未成功 同志需努力,賺點小錢得繼續擴大市場,品牌啥的是他們的事,等我再有點錢再說嘛,活不下去的美佬人民等著我去拯救呢,不說了,明天把價格再降價,產能不能降,馬去上市。
6.賤商剝削:百年老店---我是最偉大(老美慣用偉大一詞)哦,招了那麼多養家糊口的小娃娃,花了那麼多錢,我不得把背後大佬們的腰包都鼓起來?不多存點現金,怎麼乾死同行,收繳同行,怎麼成為千年老店嘛。
經銷商---老美丫的真壞 500刀的玩意居然賣我們600,加上關稅就660刀了,我不也就多漲了666刀嘛(心想產品好,土豪多不差錢),算算上宣傳呀,人工呀,上下打點呀,我哪賺錢了,良心買賣,還不是都怪那麼高的進口稅嘛。
花為---你看現在我多牛逼嘛,這個全球第一,那個全球第二,還沒上市呢,世界500強哦,我每年投入那麼大,專利那麼多,創造那麼多崗位,憑啥爛蘋果那麼貴,我咋就不能比他高。方台---對對對,我們掌握核心技術,他們家的油煙機一定不吸煙。
7.以上觀點純屬扯淡。其實我也不知道為啥這么貴,那麼便宜,我是這么想的一等價錢一等貨嘛 哈哈。。。
㈤ 國產的東西就不如進口的嗎為什麼總有人看不起國貨
首先國產的東西只是在最近才出現了一些比較硬氣的品牌和過硬的品質。但是你說的那個是從開放以來一直形成的一種概念,在當時甚至10年前,大部分國產的東西質量還是不如外來的質量,國產的唯一好處就是便宜。但是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這個會得到明顯的改善。而這個認知也會隨著慢慢的轉變,這個需要一個過程。甚至就現在而言,雖然國產的東西明顯的好了很多,但是從根本上的質量來講,很多還是有差距的。你用的只是國產品質中過硬的幾個代表。
具體如下:
1、簡介
國產就是指本國生產的東西。以中國為例,印有「中國製造」或「made in China」字樣的就叫國產。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產的概念發生了變化,在手機業和汽車業,國產是指中國自主研發生產製造,或者零部件半數以上國產化的產品。
2、國產汽車
國產這個詞有兩種解釋,第一是國外汽車品牌在中國建廠(或和國內的汽車廠商進行合資、合作)進行生產汽車、第二是純國內自主產權、自主研發的車型。
3、定義
國產可理解為本國生產的貨品的簡稱,既然是生產,就是商品,因此自產自銷的東西不能稱為國產。國產不等於正版,而正版也未必是國產。現今所說國產與國貨定義范圍有所不同,國產一般多指電器行業,電影文化產業。如:國產電器,國產電影,國產動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