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故事有哪些
3.姚桐斌 (1922-1968)
江蘇省無錫市人,1922年生,男,中共黨員,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194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7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工業冶金系留學,1951年獲博士學位,1954年赴聯邦德國亞亨工業大學冶金系鑄造研究室任研究員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國後,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員、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長。1968年逝世。
作為我國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藝專家和技術領路人,對現代冶金學有關金屬和合金粘性、流動性的研究卓有成績。1962年組織制定了國防部五院材料工藝的研究方向,並按「材料要先行」的要求,安排組織材料工藝的預先研究。在此前後的4年中,他除向國內各兄弟單位提出大量研究課題外,在所內開展的研究課題500多項。領導和指導錳基釺料合金的研製和釺焊工藝研究課題,研製成國產一號及二號錳基釺料,並以釺焊結構取代了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老式焊接結構。主持了液體火箭發動機材料的振動疲勞破壞問題和液體火箭焊接結構的振動疲勞破壞問題的研究,並應用到型號的研製工作上,對火箭部件的設計、選材和製造起了指導性的作用。他治學嚴謹,以身作則,為科研人員培養和作風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B. 與兩彈一星有關的電影
橫空出世》
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
導演:陳國星
主演:李雪健、李幼斌、陳瑾、高明
本片講述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誕生內幕。
建國初期,國際敵對勢力對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極力封鎖和擠壓。為了祖國的崛起,一批優秀的中華兒女聚集在大西北人跡罕至的戈壁灘上,憑借著高度的愛國熱情,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克服了種種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終於奇跡般地試驗成功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令全世界為之震驚不已。
本片對身處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從領袖到百姓、從將軍到士兵、從大科學家到普通科技工作者、一直到默默奉獻的無名工人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給予了全景式的展現,氣勢恢宏,感人肺腑。
C. 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有誰
獲得「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有23位,他們分別是:
1、截至2019年4月,仍在世的元勛有3人,分別是: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
2、在世前授勛的元勛有13人,分別是:程開甲、於敏、錢學森、吳自良、陳芳允、楊嘉墀、彭桓武、朱光亞、黃緯祿、王大珩、屠守鍔、陳能寬、任新民。
3、去世後授勛的元勛有7人,分別是: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3)兩彈一星科學家電視劇有哪些擴展閱讀
23位元勛中只有於敏和錢驥沒有留學經歷。從21位元勛的留學國來看,美、英、法、德、蘇是他們的主要留學地。其中去美國者最多,達11人,居半數以上。其次是英國,有5人。
從「兩彈一星」元勛們的留學或在國外居留時間來考察,21位有留學經歷的元勛們平均在國外時間為7年,其中時間最久的是錢學森,1935年出國,1955年歸國,在美國整整20年。
「兩彈一星」元勛們的外語水平普遍較高。除了較長的國外留學經歷外,他們中的一些人在中學和大學讀書時,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
D. 有關製造、保衛兩彈一星的內地電視劇有哪些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首次記錄也是唯一一次講述這個的電視劇望採納
E. 以科學家為主角的電視劇有哪些
以科學家為主角的電視劇有: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講述了我國研製「兩彈一星」前後的曲折歷程,再現了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科學家的傳奇人生,
電視劇《國家命運》全景式地展現了我國「兩彈一星」設計研製和試驗成功的全過程,
電視劇《我親愛的祖國》描寫了以錢學森為原型的早期留學海外的中國科學家歷盡艱辛,學有所成,並回歸報效祖國的故事。
F. 關於兩彈一星的電視劇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G. 反應科學家錢學森回國製造兩彈一星的電視劇
反應科學家錢學森回國製造兩彈一星的電視劇是《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是廣東南方電視台立項、長城影視傳媒集團和廣東南方電視台聯合投資出品的革命題材電視劇,由王曉明執導,唐國強,陳建斌 ,鄭國霖,孫維民主演。
該劇講述了我國研製「兩彈一星」前後的曲折歷程,再現了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科學家的傳奇人生。
該片為建黨90周年獻禮片,2011年1月26日於央視一套播出。
H. 請問李雪健主演的一部有關兩彈一星,國防科技的電視劇的名字,不是《橫空出世》,好像演員還有高明等..
不是電視劇是電影,名字是《橫空出世》,李雪健在影片中飾演:馮石,高明飾演:陳志忠將軍。
《橫空出世》是由陳國星執導,李雪健、李幼斌、陳瑾等人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將軍馮石和科學家陸光達帶著科研部隊在在西北荒漠克服一個個困難,最終完成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的故事。
劇情介紹: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雖然人民當家做主人,但是新政權還隨時面臨被海外敵對勢力所顛覆的嚴峻現狀。慘烈的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馮石將軍(李雪健 飾)接到中央委派的重要使命,那就是主持原子彈的研發工作。
雖然對原子彈一竅不通,但是軍人出身的馮石只有服從上級的命令,帶著一支經過烈火淬煉的英雄部隊挺近荒涼的戈壁灘。在此之後,以美國留學歸來的陸光達(李幼斌 飾)等科學界的精英人才從四面八方調到了西北荒漠。
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在內無經驗外斷支援的艱苦條件下,一群懷著崇高理想的無名男兒朝著共同的目標奮勇前行。
(8)兩彈一星科學家電視劇有哪些擴展閱讀
《橫空出世》角色介紹:
1,馮石
剛剛從抗美援朝戰場歸來的將軍。在對原子彈一竅不通的情況下接受任務,成為我國原子彈試驗基地的負責人。否決了蘇聯專家在敦煌進行核試驗的方案,帶領部隊確定了羅布泊作為我國的原子彈試驗基地地點,指揮建設基地。後與陸光達成為好友。
2,陸光達
建國後從美國歸來的核物理專家,接受了隱姓埋名的條件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究。為此告別妻子,來到羅布泊參與建設核試驗基地。後與馮石成為好友,與妻子在戈壁灘上團聚。
3,王茹慧
歸國核物理專家,陸光達的妻子。最初因為家庭出身而沒有參與原子彈研究,與丈夫分離。後加入,在羅布泊一家團聚。
I. 獲得「兩彈一星」的有哪幾位科學家
獲得「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有23位,他們分別是:
1、仍在世的元勛有5人,分別是:程開甲、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於敏。
2、在世前授勛的元勛有11人,分別是:錢學森、吳自良、陳芳允、楊嘉墀、彭桓武、朱光亞、黃緯祿、王大珩、屠守鍔、陳能寬、任新民。
3、去世後授勛的元勛有7人,分別是: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9)兩彈一星科學家電視劇有哪些擴展閱讀:
1、23位「兩彈一星」元勛全部完成了大學本科學業。其中7人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比例最高,充分說明清華大學貢獻的「兩彈一星」元勛最多。
2、23位元勛中只有於敏和錢驥沒有留學經歷。從21位元勛的留學國來看,美、英、法、德、蘇是他們的主要留學地。其中去美國者最多,達11人,居半數以上。
3、「兩彈一星」最初指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兩彈」中的原子彈和氫彈後來合稱核彈,另一彈指早期研發的導彈。後來「兩彈一星」指導彈、核彈、人造衛星。
4、"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活生生體現,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J.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都有誰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錢三強、鄧稼先、何新民、趙九章、陳芳允、郭永懷、楊嘉樨、周光召、王淦昌、彭桓武、程開甲、姚桐斌、朱光亞、錢驥、陳能寬、吳自良、黃緯祿、屠守鍔、王希季、王大珩、於敏、錢學森、孫家棟。
(10)兩彈一星科學家電視劇有哪些擴展閱讀:
我們要學習「兩彈一星」功臣們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
在「兩彈一星」的研製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高水平的技術跨越。
從原子彈到氫彈,我們僅用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比美國、前蘇聯、法國所用的時間要短得多。在導彈和衛星的研製中所採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案,在許多方面跨越了傳統的技術階段。
「兩彈一星」是中國人民創造活力的產物。
"兩彈一星"精神表述: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於攀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兩彈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