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電網退出房地產業務,魯能集團由誰接手
國家電網退出房地產業務:魯能集團由中國綠發接手
魯能集團表示,公司劃入中國綠發,有利於繼續發揮公司發展積累的管理、人才和市場等優勢,在保持職工隊伍穩定基礎上,通過改革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對於更好地發揮國有資本作用,推進綠色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將產生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競爭力、影響力,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助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此前,中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在3月22日發布的《中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關於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曾提及:“國家電網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魯能集團也在逐步淡化房地產業務,向清潔能源逐步轉型。魯能集團官網稱,魯能清潔能源布局國內12個資源富集省份,總建成、投產容量255萬千瓦,累計發電157億千瓦時。產業聚焦“生態、健康、運動、娛樂、科技”五大維度,創新打造商業、文旅、體育、健康、科技、美麗鄉村、民生七大產品線。
『貳』 開啟新階段:非地產主業央企漫漫「退房」路
8月12日,廣州南沙區一宗地塊通過搖號轉讓,最終被魯能以12.9億元總價、7400平方米配建面積摘得,樓面地價接近2萬元/平方米。首入廣州並通過搖號拿地的魯能非常幸運,但最近幾天業界對魯能的關注,更多集中在其股權轉讓一事上,如果中國綠發順利接手,則魯能母公司國家電網將正式退出房地產業務。
國資委今年年初在一份通知中明確指出,央企要規范參股投資,嚴把主業投資方向,不得為規避主業監管要求,通過參股等方式開展中央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規定的商業性房地產等禁止類業務。這給持續多年的非地產主業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再度打了一劑強心針。不過,央企「退房」遠比想像中復雜得多。
央企「退房」開啟新階段
國家電網退出房地產業務早有端倪。
今年3月22日,國家電網通報巡視整改進展時表示,將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並按照國資委意見進一步完善退出和轉型方案,加快推動整改工作。
隨後,對於國家電網全資控股的地產平台,魯能集團將去向何處曾引起媒體關注,此次整體劃轉後,也說明一切塵埃落定。盡管國家電網持有中國綠發30%的股份,仍對魯能間接持股,但其對於魯能的運營已無話語權。
公開數據顯示,魯能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別取得646.7億元和893.7億元的銷售額,並連續兩年在克而瑞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中排名20位左右,但從2018年開始,魯能開始將旗下部分地產業務注入廣宇發展,成為後者的控股股東,此後魯能未再公布過銷售數據。
對於此次股權劃轉,魯能透過聲明稱,劃入中國綠發有利於繼續發揮公司發展積累的管理、人才和市場等優勢,通過改革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競爭力、影響力,增強國有經濟活力。
而以「過江龍」身份在廣州高調拿地,也表明魯能正在繼續發力房地產業。
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在當前提倡脫虛向實的過程中,魯能股權轉讓是央企「退房」的代表性案例,或對後續各類央企加快剝離房地產業務形成促進。
對於一眾央企而言,退出房地產業務是任務,但更是漫長的過程。
「退房」十年仍不徹底
早在2010年3月,國資委就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加快調整重組,在完成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後要退出房地產業務,只留下中建、保利、華僑城等16家以房地產為主的央企,後來又擴充至21家。
當時的解讀多認為,要求央企「退房」的原因在於房價居高不下和央企頻頻高價拿地炒「地王」。國資委發話後,78家非房地產主業央企均在15日內上交退出方案,有人認為,央企「退房」難以在短期內完成。
歷史報道顯示,國資委出台規定當年有14家非地產主業央企退出,到2012年共有27家非地產主業央企公開掛牌轉讓40宗房地產企業。但此後幾年,有關央企「退房」的聲音漸漸變弱,且出現非地產主業央企繼續拿地的現象。
2015年魯能開啟大規模擴張拿地,盡管魯能在國資委劃定的21家企業名單中,但對魯能100%控股的國家電網並不在名單內。
最大的聲浪來自航天科工,2015年10月,中央第三巡視組向航天科工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時用嚴厲措辭指出,航天科工多家單位對中央房地產調控政策置若罔聞,項目開發禁而不止。
到了2016年1月,航天科工反饋整改情況時表示,針對「尚有9家三級企業從事房地產開發,有的在禁令出台後仍在拿地,甚至違規建設高檔酒店」的問題,已進行清理整頓和排查,將於2016年9月30日完成退出或轉型。
嚴躍進認為,央企退出房地產面臨阻力,一方面是央企地產板塊本身不想退,很多地產業務收益明顯超過其他實體產業,多少存在惰性。另一方面在於改革本身有難度,很多地產項目歷史關系錯綜復雜,尤其是本身企業也經過改制,很難真正剝離出來。
接盤者的風險
從2016年起,航天科工經歷了漫長的退出過程。2019年9月,航天科工下屬企業中國航天建設集團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以2.17億元底價,公開掛牌轉讓陝西航天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及2.41億元債券。
這筆轉讓是航天科工完成「退房」的最後一步。但南方日報記者注意到,時至今日該公司仍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披露結束日已延遲至今年8月19日,尚未有企業接盤的消息。
類似的「退房」難也發生在中航工業身上。從2016年10月明確提出剝離房地產業務後,中航工業的「賣房」之路走了三年多。成都中航城2018年6月15日掛牌,直到2019年4月才被藍光發展買走。中航里城(香港)去年計劃出售蘇州蘇航置業全部股權,卻因無人問津最終停止掛牌。
而接下中航項目的房企,有的卻在後續開發運營中遇到麻煩。廣州增城朱村的中航城花園在保利接盤後更名為保利中航城,但去年首期房源交付後卻曝出大量房屋存在滲水、發霉、牆體開裂等問題,眾多業主拒絕收樓。當時南方都市報曾報道稱,增城住建局統計顯示,截至去年6月20日,保利中航城業主首次報修的問題共計26913條,完成17576條,完成率65.31%。
有項目相關人士曾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保利中航城大量質量問題源自樓盤「底子太差」,由於首期幾棟是在保利接盤前就已基本蓋完,保利接手後已著手整改,包括重新鋪設地板、粉刷外立面等,但仍有大量問題未能及時在正式交付前解決,這件事上保利反而顯得有些「躺槍」。
嚴躍進認為,房企接手央企的「退房」,能夠獲得較好的土地資產項目,這一點值得肯定。從風險角度看,確實要注意防範收購以後因項目操盤不得當導致項目運營更加困難。廣州中航城樓盤質量問題對接手的保利造成非常大的壓力,這反映出收購項目時要對此類問題有充足認識和把握,才能真正防範風險。
『叄』 如果房地產商陸續退出房地產會產生什麼後果
第一、人人都擠破頭皮進入該領域,已經在該領域生根的國企有保利、中海、中糧、魯商、內中鐵、魯能。容正在往裡擠的有中石化、中石油等等。
第二、房地產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高投入高回報,利潤十分可觀。
以上兩點註定了房地產行業是進入門檻很高,競爭激烈,資金不充足的企業自然地被淘汰。而能在這一行業生根的企業不會離開,所以你不必擔心。
『肆』 國家電網退出製造業和房地產對學電汽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有影響嗎
退出製造業可能會減少一些對電氣工程人員的招聘數量。製造業主要就是電氣專設備製造廠家,這屬也是很多本科生選擇就業的地方。
退出房地產業對電氣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基本沒有影響,因為房地產也基本不招電氣工程專業的畢業生。
『伍』 央企退出房地產,那持有的股票會受到什麼影響
中糧會把自己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權賣給其他大企業,對上市公司影響不大
『陸』 發生了什麼國家電網為何會退出房地產業務
因為國家電網身為國有企業龍頭,有義務將自己的主要資源放在國家重大核心領域。
『柒』 為什麼國企要退出房地產
老百姓的偏激揣測……國企退出對房價有沒有直接影響呢?1 國企的錢是母親的,花的痛內快,用的舒心,「容地王」生出來管他屁事,他只管花。估計也就是前兩天北京的新「地王」被生出來了,祖國母親一怒,就把部分孩子給結扎了.2 有15家國企是以房地產為生的,不退出房產市場,國家的錢左手倒到右手,不是自己人和自己人斗,地價抬高了不是還是苦了弱勢群體,罵了祖國母親嗎,這不是有病嗎,反正中國就這么大,就這么多塊地皮,在自己家窮折騰什麼呢?3 能不能實施呢??還是只在討論階段呢? 過去爹媽時代——分房子,領導家的子孫都能分到,為了分房子打的頭破血流的到處都是,有權利就有腐敗了。現在爹媽孩子一塊買房子,買完房子大家集體蹲著喝稀飯,連家裡的小板凳都賣了。租房子誰和你結婚啊???真是有病!我們怎麼辦呢?要是房子不那麼貴,戶型再小點,住宅周圍的生活交通設施都能跟上,那麼大家都能買的起了,而且是一家二口就能買得起,就不用買了爹媽的房子跟自己一塊擠了。
『捌』 國有企業全部退出房地產業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可以秀一秀,可以喜一喜,然後FJ升一升。
『玖』 國資委稱78家央企將退出房地產業務對未來房地產有什麼影響嗎
78家央企來退出房地產業務,只留16家。源是這樣吧!
78家的央企在房地產份額總的收益當中占的比例很小的,78家總的收益都加起來還沒有那16家一半多呢。
部隊越精簡戰鬥力越強。
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講,三萬元一平米買不起的房子,以後漲到四萬跟我們也沒什麼關系了。
『拾』 國家電網退出房地產業務,你怎麼看
早在2020年3月2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就通過網站發布了《中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關於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通報表示國家電網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
這次就是國企的改革,最主要還是聚焦電網主業,回歸主業可以做得更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