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電行業的競爭狀況
2007年,國內白色家電市場呈現城鎮更新、鄉村普及。中心城市保有量相對較高,
開拓中小城鎮與鄉村市場成為內銷增長動力。冰箱進入城鎮較早,面臨更新換代,
且鄉村普及令需求潛力得以釋放,加之科龍與美菱恢復性增長,令冰箱內銷增長顯
著。空調進入城鎮較晚且未向鄉村普及,處於城鎮飽和與鄉村需求難釋的境況,令
內銷增幅驟降甚至負增長。獨具的價格優勢令白色家電出口持續高幅增長,退稅是
出口獲利重要來源。出口擴大產銷可提高產能利用率,凸顯規模效應,利於攤薄單
位成本。降低家電出口退稅率令企業原材料成本增加,擠壓了盈利空間。人民幣升
值對家電企業影響負面,產能過剩致使出口成為企業生存的倚仗,低價低成本是主
要優勢,匯率變動難以實現出口價格提升。非關稅壁壘作用凸顯,主要出口地區提
高節能指標和徵收回收費;換用新冷媒製冷劑令空調單位成本增加,削弱了出口成
本優勢。一些國家和地區已對我國家電產品實行反傾銷措施,倘若遭受全面反傾銷
,必定對家電行業和企業造成致命打擊。
第一章 2006年全球白色家電產業發展概述
第一節 發展現狀
一、整體狀況
二、空調
三、電冰箱
四、洗衣機
第二節 基本特點
一、行業進入壁壘低,競爭者眾多,市場逐漸呈現飽和狀況。
二、廠家差異化道路
三、市場細分更加明顯
四、產品走向
五、行業加速整合
第三節 主要國家與地區
一、美國:市場成熟、需求增長平穩,品牌眾多,市場競爭激烈
二、歐洲: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新的環保政策加大外來品牌進入的難度
三、日韓:消費市場保持平穩,產量逐漸外移
四、印度:市場潛力巨大,未來戰略要地
第二章 2006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發展概況
第一節 發展現狀
一、產業規模
二、產業結構
三、產業競爭
第二節 基本特點
一、國內廠商的市場地位優勢依舊明顯
二、各廠商上紛紛將注意力瞄向三四級消費市場
三、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制約行業發展
四、中國白色家電產業正處於整合關鍵期
五、宏觀政策利於行業整體發展
第三節 重點地區發展概要
一、長三角
二、珠三角
三、其他重點區域
第三章 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發展預測
第一節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趨勢分析
一、空調市場發展趨勢
二、電冰箱市場發展趨勢
三、洗衣機市場發展趨勢
第二節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規模預測
一、空調市場預測
二、電冰箱市場預測
三、洗衣機市場預測
第三節2007-2011年中國白色家電產業結構預測
一、產品市場結構
二、區域市場結構
三、營銷渠道結構
第四章 006年中國白色家電細分產業研究
第一節 空調產業
一、發展狀況與特點
二、驅動力
三、阻礙因素
第二節 電冰箱產業
一、發展狀況與特點
二、驅動力
三、阻礙因素
第三節 洗衣機產業
一、發展狀況與特點
二、驅動力:技術創新成為產業熱點
三、阻礙因素
第五章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競爭分析
第一節 國內廠商
一、競爭策略
二、各廠商比較分析
第二節 國外廠商
一、競爭策略
二、各廠商比較分析
第三節 渠道廠商
一、競爭策略
二、白電市場的渠道結構
三、細分市場的渠道結構
四、渠道發展特點
五、各廠商比較分析
第六章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鏈分析
第一節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鏈發展研究
一、特徵
二、趨勢
第二節 中國白色家電產業鏈模式演進
一、產業生命周期
二、傳統模式與新型模式
三、演進路徑與挑戰
第七章 我們的建議
第一節 對政府的建議
一、宏觀調控
二、更加發揮家電行業協會的幫助企業經營的作用
三、指導家電行業發展方向,增強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第二節對 廠商的建議
一、產品策略
二、價格策略
三、渠道策略
四、品牌策略
五、服務策略
第三節對 渠道商的建議
一、改進運作模式達到與廠家的雙贏
二、避免盲目投資,減少渠道成本擴大銷售利潤
三、品牌店、超市和大型百貨商場惟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保存自己的份額
Ⅱ 請問家電行業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強度是怎樣的
近年來,我國家電行業的發展可謂悲喜交加,身在其中的企業既經歷了成長初期快速發展的快感,也面臨著供大於求矛盾下的市場惡戰利潤不斷下滑傷痛。無論是海爾、TCL等已初步實施全球化的國內家電巨頭,還是長虹、科龍遭遇發展挫折的探路者,或是美的、格蘭仕、志高為代表的一批新勢力,或者數不勝數的不知名中小企業。他們都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才是家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家電企業有喜有憂.
近年來,在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大潮中,家電行業的發展與增長也隨之水漲船高:一方面行業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產能呈現大規模化發展,上千萬套的生產基地層出不窮;產業鏈不斷完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三大產業基地不斷發力,武漢、蕪湖等新興產業基地正在崛起;企業競爭日趨成熟,價格惡戰趨緩,品牌、服務、產品、技術等諸多因素輪番上陣,短期內中國迅速成長為全球家電業的製造中心。另一方面,國內涌現出來了一大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家電巨頭,包括海爾、TCL、海信、格力、春蘭等企業除了在國內市場樹立了較強有力的競爭優勢,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分別在歐美等地開拓銷售網路,並建立生產製造工廠,實現了「走出去」發展。.
就在我們為國內家電企業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內獲得了迅猛發展而欣喜的同時,一些存在於行業內部的問題開始頻頻出現:盲目擴張規模化,圈地建廠造成產能過剩,一些家電領域的產能足以支撐全球的需求量,但市場范圍卻囤於國內,最突出的就是空調和彩電;產能過剩後造成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價格戰火持續不斷,企業利潤持續走低、企業競爭力薄弱。通過近年來部分上市家電企業的年報,我們清晰地看到企業利潤呈持續下滑的趨勢,這種走勢令人吃驚;市場環境不成熟,相關的法規和准則的缺失,企業的市場競爭行為得不到正確引導和有力約束,發展一度步入死胡同。.
此時,人們找到病根並開出了葯方:企業核心競爭力缺乏,要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特別是一些家電企業要迅速掌握並擁有產品的技術創新能力,引領國內以至全球家電產品的發展方向。.
但問題隨後出現。我國家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又應該如何在短期內迅速實現對技術創新能力的有效突圍?筆者認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一方面,國內家電企業面臨著來自全球市場一體化下的國際家電企業的挑戰和壓力。國際巨頭們在資本運作、內部管理、產品工藝、技術創新等多方面擁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他們在進入國內市場後迅速地將這種優勢進行輻射和擴張。眼下,以LG、三星、西門子為代表的國外家電企業,紛紛轉戰中高端市場,盡管只佔據了少量的市場份額卻獲得了高額的利潤回報,就是充分看清了國內家電企業在這些方面所存在的劣勢和弊端。.
另一方面,眾多中小企業還要面臨國內家電巨頭的擠壓和重組。隨著國內家電市場競爭從快速發展轉向穩步增長,整個市場在經歷了淘汰和洗牌之後,也呈現出了「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發展格局。在這種背景下,占市場總量80%以上的中小企業今後的發展空間和時間成了一大難題。如何做強做大,獲得市場空間。對於技術創新這一需要時間積累和足夠資金投入的途徑,顯然短期內並不適合於許多國內家電企業的發展和成長。.
學會尋找比較優勢.
短期內,國內家電企業加強並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可行性並不大。同時,每個企業都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重重壓力,既要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和正常流轉,特別是資金流不能出現問題,還要面對著來自戰略轉型和流程再造過程中的巨大的風險和競爭壓力,真是左右為難。.
因此,筆者認為,國內家電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優勢的可能性和空間比較小,但可以在競爭中尋找比較優勢,擴大對市場的控制權和話語權。目前,國內家電企業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體現在規模化競爭、價格利器、中低端市場三方面。.
一直以來,我國家電企業都將發展的重點投向於產能的擴張,力主做大規模的發展方向。包括TCL、海爾、海信、美的等諸多家電巨頭,都建立起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生產基地。在這種思路指導下,家電企業的產能全面擴張,並快速成為全球家電業製造基地。其實,我們在為企業的產能過剩的問題而擔憂之際,還應當看到跨國企業在進入國內市場之後,面臨著對國內環境不熟悉、市場操作風險大等問題,不可能在國內市場投入重力進行規模化建設。這一點正好襯托出我國家電企業的規模化競爭優勢。國內的企業只要能夠引入先進的管理體系和流程,控制好生產環節的成本優勢,那麼這一點將會為企業的市場競爭贏得先機。
Ⅲ 家電行業前景如何
根據抄前瞻產業研究指出:襲近幾年家電市場每年以10%~14%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從市場需求量上看,歐洲平均每家有30多種小家電,而在中國平均每家僅有3種~4種小家電。而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要求也隨之提高,小家電快速進入消費者家庭。受人民幣升值以及經濟發展帶來的財富增長、國家鼓勵消費政策的出台等環境下,業內人士指出,今後2年仍將是我國家電發展的黃金時期,年需求量增幅在30%以上。更多資訊你可以產參照前瞻網2013-2018年家電行業發展趨勢報告,希望能給你幫助!
不明之處還請追問,還望採納!謝謝
Ⅳ 珠三角有多發達
廣義的珠三角地區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珠海、中山、肇慶、江門等9個市和香港、澳門等2個特別行政區,也就是今天粵港澳大灣區范圍。
大疆無人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無人機生產研發企業,目前占據了全球60%的市場份額。
2015年開始,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已經上升為我國國家戰略。國家將在政策層面予以大力扶持,同時隨著基礎設施的互通,信息的互聯,粵港澳的融合度將進一步推升。未來粵港澳灣區將成長為和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一樣的世界級灣區。
Ⅳ 家電行業主要品牌有哪些
國產:長虹(電視、空調),TCL(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海信(電專視、空調、冰箱、屬洗衣機),海爾(幾乎所有的家電)、美菱(冰箱、洗衣機、廚房電器),格力(空調、空氣能熱水器),美的(除了電腦、電視和數碼產品之外的所有家電),科龍(空調),康佳(電視、冰箱)容聲(冰箱、小家電)等
進口品牌,索尼,夏普,西門子,博世,三菱,日立,東芝,通用,等……
Ⅵ 控制板開發這個行業怎樣長三角好還是珠三角好,感覺珠三角電子行業太雜太多了。
您想開發控制板?什麼類型的控制板呢?工業自動化控制?家電控制還是電機驅動控制板(步進、BLDC等)?
控制板開發這個行業現在幾乎是不分區域了,如今科技這么的發達,交通便利,中國這只雞體積雖說算大的,兩角之間飛行也就2小時,更別說電話、郵件的溝通了!
現在隨著交通的便利和市場的發展,以及更方便快捷的服務客戶;早期電子行業相對頂級的珠三角市場很多都延伸到長三角來了,他們的到來,引來的是珠三角的前端技術的先進的生產管理系統;總公司和分公司之間技術相互溝通,統一的管理發展戰略;
我們公司(無錫日晞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從市場電子前端深圳發展到無錫的一家專業電子產品設計,控制板開發,以及PCB設計和電子產品OEM/ODM一條龍服務;我們是由深圳總公司帶領過來的專業研發團隊,有著多年的各類控制板開發經驗。
Ⅶ 家電行業到底怎麼樣呢
2019年家電市場新政落地
1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聯合下發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後簡稱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巡視員劉宇南在1月29日的相關新聞發布會中稱,拉動家電消費是促進商品消費的一個重要抓手。
但需要看到的是,同為擴大內需的救市政策,這輪家電市場新政絕不是十年前「家電下鄉」政策的卷土重來。而對於家電企業來說,靠政策吃飯顯然也並非長久之計。
節能、智能和超高清成為這輪家電市場刺激政策的關鍵詞。
方案指出,支持綠色、智能家電銷售。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產業鏈條長、帶動系數大、節能減排協同效應明顯的新型綠色、智能化家電產品銷售,給予消費者適當補貼。此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消費者交售舊家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機、抽油煙機、熱水器、灶具、計算機)並購買新家電產品給予適當補貼,推動高質量新產品銷售。
行業人士分析,據測算若該政策在全國推廣,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預計就可以增加1.5億台高效節能智能家電的銷售,拉動消費約7000億元,全生命周期節電大概是800億千瓦時。
而在提到要加快推出5G商用牌照外的同時,上述方案還提到要加快推進超高清視頻產品消費。加大對中央和地方電視台4K超高清電視頻道開播支持力度,豐富超高清視頻內容供給。支持廣電網路和電信網路升級改造,提升超高清視頻傳輸保障能力。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超高清電視、機頂盒、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設備等產品推廣應用予以補貼,擴大超高清視頻終端消費。
事實上,節能、智能以及超高清也正是家電行業目前的發力方向,國美方面表示,目前彩電品類中智能彩電佔比可達到95%。冰箱和洗衣機高能效商品佔比也達到95%。而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消費電子處處長曲曉傑此前在中國智能顯示與創新應用產業大會上的發言中也稱,2019年將推進用5G技術傳播4K內容的工作,4K超高清視頻用戶預期到2022年能夠達到2億戶。
在將刺激家電市場做為拉動內需增長抓手的背後,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在去年11月16日在一次發言中稱,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國與貿易國。劉宇南也在發布會中援引數據稱,根據統計來看2018年家電消費占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位列第五位。總量上看,我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電生產和銷售的大國,2017年,空調、冰箱、洗衣機、平板電視的內銷量大概是2.3億台,銷售額接近8000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家電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四大家電產量除了洗衣機出現同比下降0.4%外,其他三類電器均同比增長,截止至2018年底,全國彩電產量為20381.5萬台,同比增長14.6%。空調產量為20486萬台,同比增長10%。全國家用洗衣機產量為7150.7萬台,同比下降0.4%。全國家用電冰箱產量為7876.7萬台,同比增長2.5%。
2018年全年全國四大家電產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十年輪回 2019年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全國試點推廣
十年一個輪回。同樣採取補貼模式的家電下鄉政策也正是於2009年前後從試點推向全國。
2007年12月,家電下鄉政策在山東、河南、四川以及青島展開試點工作。按照相關規定,非城鎮戶口居民購買手機、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將按售價給予13%的財政補貼。2008年12月家電下鄉政策在14個省區市落地。2009年2月,家電下鄉政策推廣到全國。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各地家電下鄉政策均以四年為期。2013年1月31日,「家電下鄉」政策正式結束。
而作為家電下鄉的後續刺激政策,2012年6月期一年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開始實施。政策規定對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等家電產品,給予消費者不同金額的節能補貼。
相隔十年的新舊家電補貼政策,擴大內需救市的意味同樣明顯。據記者了解,家電下鄉政策是為了緩解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消費電子企業面臨的外銷急速下滑危機。而眼下據國家統計局1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增速創2003年來新低。其中,作為以往的消費旺季,2018年11月、12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分別為8.1%和8.2%,位於全年低點。
但與上一輪家電補貼政策的普惠性以及固定補貼比例相比,這輪新政更具彈性,強調「有條件的地方」與「適當」。而與家電下鄉聚焦農村市場不同,這輪新政提到的「著力引導企業順應居民消費升級大趨勢」則意味著更大市場。
從家電下鄉政策的歷史統計數據來看,補貼政策對家電市場的刺激作用巨大。根據上述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底,全國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93億台,實現銷售額7071億元。但家電下鄉政策的相關後遺症也很快凸顯。失去政策刺激的家電市場,陷入長期疲軟狀態。
家電業內人士表示,家電下鄉等補貼政策在激發出農村市場巨大消費潛力的同時,也提前透支了市場的購買力。而空冰洗等家電產品的更換周期一般都長達十年。同時,電商近幾年的輪番大促也已經讓家電市場的購買力充分釋放。同時,作為拉動家電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房地產行業目前也增長乏力。
而對家電企業來說,補貼也並不好拿。僅2015年10-12月就有康佳等四家彩電廠商相繼發布公告稱宣布公司將退回高效節能家電推廣財政補貼資金。
1月16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2019年第一次股東大會上回應家電新政相關問題時則稱,有人聽到新政很高興,但我並沒有很高興,過去的家電下鄉補貼,讓很多企業弄虛作假,推動這個補貼政策時,反而格力電器比較吃虧的。對於家電企業來說,尋找到政策刺激之外的增長動力顯然更為重要。
Ⅷ 珠三角發展前景如何
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創新能力在不斷加強,與此同時,對創新要素的集聚能力也同樣水漲船高。那麼,究竟珠三角九市之間的創新要素集聚能力如何呢?我們下面就來分析一下。根
1 珠三角九市形成梯度較為明顯的創新要素集聚能力格局
2017年珠三角九市創新要素集聚能力排名依次是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門、肇慶,根據自然間斷點分級法,珠三角九市可劃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為深圳、廣州,創新要素集聚能力綜合指數分別達到1887、1344,遠高於其他城市;第二層級為佛山、東莞,創新要素集聚能力綜合指數分別達到430、383;第三層級為珠海、中山、惠州、江門、肇慶,創新要素集聚能力綜合指數分別達到277、276、212、207、100。
總而言之,珠三角九市形成梯度較為明顯的創新要素集聚能力格局,深圳、廣州屬第一層級,佛山、東莞屬第二層級,珠海、中山、惠州、江門、肇慶屬第三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