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佛跳牆是什麼東西啊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建福州的當地名菜,屬閩菜系。相傳,它是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製出來的。佛跳牆富含營養,可促進發育,美容,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乃進補佳品。
製作佛跳牆工序十分繁瑣。佛跳牆的原料有十幾種之多,鮑魚、海參、魚唇、氂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要充分體現每一種食材的口味和特點,需要先將這十幾種食材分別獨立製作成一道菜,再匯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紹興酒,文火煨制十幾個小時以上,這種味道才能真正達到醇厚的特點。
Ⅱ 佛跳牆是什麼意思啊
閩菜著名菜品,相傳源於清道光年間,距今有兩百多年歷史。此菜以十八種主料、十多種輔料互為融合。
佛跳牆富含營養,可促進發育,美容,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乃進補佳品。
製作這道美食,工序十分繁瑣。佛跳牆的原料有十幾種之多,鮑魚、海參、魚唇、氂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
要充分體現每一種食材的口味和特點需要先將這十幾種食材分別獨立製作成一道菜,再匯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紹興酒,文火煨制十幾個小時以上,這種味道才能真正達到醇厚的特點。
(2)安家電視里說的佛跳牆是什麼擴展閱讀:
佛跳牆來歷:
說法一
佛跳牆名「福壽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錢局一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他為巴結周蓮,令內眷親自主廚,用紹興酒壇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20多種原、輔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壽全。
後來,衙廚鄭春發學成烹制此菜方法後加以改進,口味勝於先者。到鄭春發開設「聚春園」菜館時,即以此菜轟動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來嘗此菜,當福壽全上席啟壇時,葷香四溢 ,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觸發詩興,當即漫聲吟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同時,在福州話中,「福壽全」與「佛跳牆」發音亦雷同。從此,引用詩句之意:「佛跳牆」便成了此菜的正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說法二
福建風俗,新媳婦出嫁後的第三天,要親自下廚露一手茶飯手藝,侍奉公婆,博取賞識。傳說一位富家女,嬌生慣養,不習廚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她母親便把家裡的山珍海味都拿出來做成各式菜餚,一一用荷葉包好,告訴她如何烹煮 。
誰知這位小姐竟把燒制方法忘光,情急之間就把所有的菜一股腦兒倒進一個紹酒壇子里,蓋上荷葉,撂在灶頭。第二天濃香飄出,合家連贊好菜,這就是「十八個菜一鍋煮」的「佛跳牆」的來頭了。
說法三
一群乞丐每天提著陶缽瓦罐四處討飯,把討來的各種殘羹剩菜倒在一起燒煮,熱氣騰騰,香味四溢。和尚聞了,禁不住香味引 誘,跳牆而出,大快朵頤。有詩為證:「醞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簡單做法要點:
1、先把薑片鋪在罐底。 然後鋪上冬筍片。依次鋪上香菇。再放入熟雞肉。同時放入蝦肉。放入瑤柱。再放入鵪鶉蛋。然後放入廣肚。鋪上魚翅,並把魚翅鋪平。最上面放上一隻小鮑魚。
2、把一半花雕酒舀入罐內。炒勺上火注入上湯。倒入另一半花雕酒煮開。用少許鹽調味。再撒入少許胡椒粉。把湯舀入罐內。蓋好罐的蓋子。用保鮮膜把罐子包上。
3、要把罐子密封的嚴謹一些。把密封好的罐子放入籠中。蓋好鍋蓋,用中火蒸兩小時。蒸好後取出,用剪刀剪開保鮮膜。在罐子下墊上墊盤便可上桌食用。
Ⅲ 有個人做佛跳牆的電視劇叫什麼名來的
庖丁奇談 即 佛跳牆 (2001年大陸版夏雨、李湘主演電視劇) 。
國產電視劇,由導演陳樹凱執導,演員夏雨、李湘等主演,劇中主人公陳寶廚與奸臣曹達在廚藝上鬥志斗勇,最後終於以「佛跳牆「勝出,成為名傳千古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