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為什麼要設立國家電影局

為什麼要設立國家電影局

發布時間:2021-02-18 16:04:12

㈠ 國家的局與總局有什麼區別

國務院直屬機構里,稱為總局或總署的都是正部級,稱為局的是副部級。
例如:國家稅務總局 是正部級 (其他的如: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海關總署)
國家旅遊局 是副部級 (其他的如:國家林業局,國家統計局,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務院直屬機構和國務院各部位屬於平行單位。你像說的,國家旅遊局屬於國務院直屬機構,局長的行政級別是副部級。而國家文物局是國務院下邊的一個國家局,由文化部來管理。也屬於副部級別。所以他倆的行政級別都是一樣的,但是國務院直屬局比部委局牛逼。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機構改革不斷推行,一些部門的名稱也隨著地位的不斷變化而變化。升格的部門名稱要變,降格的部門名稱也要變。
在國務院部門中,「司」和「局」雖然行政級別一樣,但職能有所區別。
2012年4月,事業單位改革指導意見正式公布後,不少人發現,像中國氣象局、中國證監會這些從名稱上看似行政機構,實際也承擔行政職能的單位,竟然也被歸為事業單位。不過,他們或許能借這次改革,被劃入行政序列。
其實,如果對中國的機構編制常識有所了解,就能從名稱上大致判斷他們的機構屬性是事業單位。在中國,一個機構的名稱實際是機構基本屬性、內在規律以及特殊性的綜合反映,能反映出這個機構的行政區劃、所屬關系、工作性質、規格級別以及管理范圍等。
各級機構中,尤以國務院所屬機構的名稱特徵更加明顯,包括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機構、辦事機構,都能從名稱上識別。

㈡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的機構設置

根據上述職責,電影管理局 設7個內設處(室):
辦公室
藝術處
製片處
市場管理處
國際交流處
規劃統計處
技術處 局 長:童剛
副局長:張宏森、毛羽、喇培康、谷國慶
副巡視員:欒國志

㈢ 國家廣電總局建立於什麼時候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1998年月建立。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簡稱廣電總局,負責廣播電影電視和信息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的法律法規草案、宣傳創作的方針政策、輿論導向和創作導向的把握、事業產業發展規劃、節目的進口和收錄管理、活動宣傳交流監管等一系列與影視娛樂相關的業務。2013年國務院將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的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參考資料:http://www.sarft.gov.cn/art/2015/6/2/art_7_711.html
http://ke..com/link?url=FcK2G0vkItWQy--9tUwGWZjHyVpPQ-ccLhpR2eFAeBEa3up_k33nI4EeL_nTHqdnDwbHDkCk8Q_4EL6CL6-2HvVCZgBK

㈣ 廣電總局在哪,全稱是什麼,職能是什麼

廣電總局的全稱是「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地址是中國北京復興門外大街2號。

廣電總局的職能:

1.研究並擬訂廣播電視宣傳和影視創作的方針政策,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創作導向;指導廣播電視宣傳和廣播影視創作並協調其題材規劃;指導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體制改革。

2.研究並起草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管理和信息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的法律、法規草案;制訂廣播電影電視管理規章和事業的發展規劃;監督管理廣播電視節目、衛星電視節目收錄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的視聽節目;負責用於廣播電台、電視台播出的廣播電視節目的進口管理並負責內容審核。

3.組織推進廣播電影電視領域的公共服務,組織實施廣播電影電視重大工程,扶助老少邊貧地區廣播電影電視建設和發展,指導、監管廣播電影電視重點基礎設施建設。

4.制訂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協調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產業發展,管理全國性重大廣播電影電視活動。

5.審批縣級以上(含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和電影、廣播電視節目、電視劇製作單位的建立和撤銷;組織審查在廣播電視中播出的電影、電視劇及其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發放和吊銷電影攝制、公映許可證和電視劇製作、發行許可證。

6.管理廣播電影電視科技工作,制訂有關技術政策和標准,指導廣播電影電視系統適用高新技術的科學研究和開發應用;研究廣播電影電視方面的經濟政策,推進廣播電影電視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

7.按照國家的統籌規劃、宏觀政策和法律法規,對廣播電視專用網進行具體規劃並管理;制訂廣播電視專用網的具體政策、規章和技術標准,指導分級建設和開發工作,保證廣播電視節目的安全播出;受信息產業部委託,編制廣播電視專用頻段規劃,指配廣播電視頻率(頻道)和功率等技術參數;參與制訂國家信息網路的總體規劃。

8.領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以下簡稱「中央三台」),對其重大宣傳進行協調和檢查,統一組織和管理其節目的傳輸覆蓋。

9.研究制訂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外事工作的有關規定;管理並指導廣播電影電視對外和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台灣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10.承辦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4)為什麼要設立國家電影局擴展閱讀:

廣電總局的歷史沿革:

為加強新聞輿論工作,加強對重要宣傳陣地的管理,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媒體的作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電視管理職責的基礎上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不再保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2018年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式揭牌。

㈤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是個什麼部門

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13〕14號),設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部級),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一、職能轉變
(一)取消的職責。
1.取消舉辦全國性出版物訂貨、展銷活動審批。
2.取消在境外展示、展銷國內出版物審批。
3.取消設立出版物全國連鎖經營單位審批。
4.取消從事出版物全國連鎖經營業務的單位變更《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登記事項,或者兼並、合並、分立審批。
5.取消只讀類光碟生產設備引進、增加與更新審批。
6.取消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章程修改審批。
7.取消出版物總發行單位設立從事發行業務的分支機構審批。
8.取消期刊變更登記地審批。
9.取消影視互濟專項資金使用審批。
10.取消軍隊協助拍攝電影片軍事預算審批。
11.取消廣播電視傳輸網路公司股權性融資審批。
12.取消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所需進口設備、器材、膠片、道具審批。
13.取消電影洗印單位接受委託洗印加工境外電影底片、樣片和電影片拷貝審批,同時強化政策導向和管理措施。
14.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實行梗概公示。
15.取消出版物發行員職業技能鑒定職責,工作由相關協會、學會承擔。
16.取消圖書出版單位等級評估職責,工作由中國出版協會承擔。
17.取消報紙、期刊綜合質量評估職責,工作分別由中國報業協會和中國期刊協會承擔。
18.取消涉外著作權登記服務職責,工作由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承擔。
19.取消調控書號總量的職責。創新書號管理方式,規范書號使用,遏制違規行為。
20.取消管理廣播劇的職責。
21.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需要取消的其他職責。
(二)下放的職責。
1.將音像復制單位、電子出版物復制單位設立審批職責下放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
2.將音像復制單位、電子出版物復制單位變更業務范圍或兼並、合並、分立審批職責下放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
3.將地方對等交流互辦單一國家電影展映活動審批職責下放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
4.將國外人員參與製作的國產電視劇審查職責下放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
5.將地市級、縣級廣播電台、電視台變更台標審批職責下放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
6.將設置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審批職責下放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
7.將只讀類光碟設備投產驗收工作職責下放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
8.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需要下放的其他職責。
(三)加強的職責。
1.加強組織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公共服務,大力促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促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繁榮發展。
2.加強指導、協調、推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優化配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資源,加強業態整合,促進綜合集成發展。
3.加強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體制機制改革。
4.加強對數字出版以及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公共視聽載體播放廣播影視節目的規劃指導和監督管理,推動協調其健康發展。
5.加強著作權保護管理、公共服務和國際應對,加大反侵權盜版工作力度。
6.加強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協調推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走出去」工作。
7.加強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創新轉變,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作用。
二、主要職責
(一)負責擬訂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宣傳的方針政策,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創作導向。
(二)負責起草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著作權管理的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政策、行業標准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三)負責制定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事業發展政策和規劃,組織實施重大公益工程和公益活動,扶助老少邊窮地區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建設和發展。負責制定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並組織實施。
(四)負責統籌規劃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制定發展規劃、產業政策並組織實施,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依法負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統計工作。
(五)負責監督管理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機構和業務以及出版物、廣播影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實施依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並承擔相應責任,指導對市場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查處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指導監管廣播電視廣告播放。負責全國新聞記者證的監制管理。
(六)負責對互聯網出版和開辦手機書刊、手機文學業務等數字出版內容和活動進行監管。負責對網路視聽節目、公共視聽載體播放的廣播影視節目進行監管,審查其內容和質量。
(七)負責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與科技融合,依法擬訂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科技發展規劃、政策和行業技術標准,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負責對廣播電視節目傳輸覆蓋、監測和安全播出進行監管,推進廣電網與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推進應急廣播建設。負責指導、協調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安全保衛工作。
(八)負責印刷業的監督管理。
(九)負責出版物的進口管理和廣播影視節目的進口、收錄管理,協調推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走出去」工作。負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著作權管理領域對外及對港澳台的交流與合作。
(十)負責著作權管理和公共服務,組織查處有重大影響和涉外的著作權侵權盜版案件,負責處理涉外著作權關系和有關著作權國際條約應對事務。
(十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全國「掃黃打非」工作,組織查處大案要案,承擔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日常工作。
(十二)領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對其宣傳、發展、傳輸覆蓋等重大事項進行指導、協調和管理。
(十三)承辦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設22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廳。
負責文電、會務、應急值班、機要、檔案、督查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政務公開、新聞發布、安全保密、信訪、建議提案辦理和機關財務等工作,指導機關後勤服務管理和政務信息化工作。
(二)政策法制司。
研究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管理重大政策。組織起草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著作權管理法律法規草案和規章,承擔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重大行政處罰聽證、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涉外法律事務等工作。
(三)規劃發展司(改革辦公室)。
擬訂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產業發展規劃、政策和調控目標並組織實施,協調推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產業發展。研究擬訂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重大改革措施,指導、協調推進有關體制機制改革工作。依法承擔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統計工作。
(四)公共服務司。
擬訂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基本公共服務政策和保障標准,協調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組織實施重大公益工程,對老少邊窮地區進行扶助,指導監督相關重點基礎設施建設。
(五)綜合業務司。
指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組織、協調行政審批工作。擬訂行政許可的實施辦法,承辦相關行政許可事項。
(六)宣傳司。
承擔廣播電視宣傳和播出的指導、監管工作。指導、協調全國性重大廣播電視活動。指導、監管理論文獻片、紀錄片、電視動畫片的製作和播出。具體指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的重大宣傳工作。
(七)新聞報刊司。
承擔報紙(報社)和期刊(刊社)出版活動,國內報刊社、通訊社分支機構和記者站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對報紙、期刊內容的審讀和輿情分析工作。承擔全國新聞單位記者證的監制審核、發放、備案和管理工作。組織查處重大新聞違法活動。
(八)電影局。
承擔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單位和業務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對電影內容進行審查。指導、協調全國性重大電影活動。指導電影檔案管理、技術研發和電影專項資金管理。承辦對外合作製片、輸入輸出影片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事項。
(九)出版管理司(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
承擔圖書、音像、電子出版單位和出版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對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內容和質量進行監管。組織指導涉及黨和國家重要文件文獻、教科書的出版工作,組織實施全民閱讀推廣活動。承擔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的組織協調工作。承擔書號、版號管理工作。
(十)電視劇司。
承擔電視劇製作的指導、監管工作,組織對國產電視劇、引進電視劇和對外合拍電視劇(含動畫片)的內容進行審查。指導、調控電視劇的播出。
(十一)印刷發行司。
承擔印刷、復制、出版物發行單位和業務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查處、糾正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組織指導黨和國家重要文件文獻、教科書的印製發行工作。指導內部資料性出版物的印刷管理工作。推動印刷業轉型升級及新興印刷業發展。
(十二)傳媒機構管理司。
承擔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和業務、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機構、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有線電視付費頻道、移動電視業務的監督管理工作。指導和監督管理廣播電視廣告播放。
(十三)數字出版司。
承擔數字出版內容和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對網路文學、網路書刊和開辦手機書刊、手機文學業務進行監督管理。
(十四)網路視聽節目管理司。
承擔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廣播電視視頻點播、公共視聽載體播放廣播影視節目內容和業務的監督管理工作。指導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的發展和宣傳。
(十五)反非法和違禁出版物司(全國「掃黃打非」工作辦公室)。
擬訂「掃黃打非」方針政策和行動方案並組織實施,組織、指導、協調全國「掃黃打非」工作,組織查處非法和違禁出版傳播活動的大案要案。承擔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日常工作。
(十六)版權管理司。
擬訂國家版權戰略綱要和著作權保護管理使用的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承擔國家享有著作權作品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對作品的著作權登記和法定許可使用進行管理。承擔著作權涉外條約有關事宜,處理涉外及港澳台的著作權關系。組織查處著作權領域重大及涉外違法違規行為。組織推進軟體正版化工作。
(十七)進口管理司。
承擔出版物、廣播電視節目的進口管理。依法管理境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機構在華設立辦事機構。對境外廣播電視節目的引進、播出和中外廣播電視節目合作的製作、播出,以及衛星電視接收設施、境外衛星電視節目的落地和接收進行監督管理。
(十八)科技司。
擬訂新聞出版及印刷業、廣播影視及視聽類新媒體科技發展規劃、政策、行業標准並組織實施。擬訂廣播影視傳輸覆蓋網和監測監管網的規劃,推進三網融合。承擔廣播影視安全播出的監督管理和技術保障工作,承擔廣播影視質量技術監督、監測和計量檢測工作。
(十九)財務司。
承擔機關和直屬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負責預決算、國有資產管理、基本建設項目、政府采購及內部審計工作。
(二十)國際合作司(港澳台辦公室)。
組織開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著作權的對外及港澳台交流與合作。協調推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走出去」工作。承擔國際文化協定中有關項目的執行工作。
(二十一)人事司。
承擔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行業隊伍建設和教育培訓工作。承擔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勞動工資等工作。
(二十二)保衛司。
擬訂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有關安全制度和處置重大突發事件預案並組織實施,指導、協調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安全保衛工作。指導、管理機關、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重點單位和核心機密、要害部位的安全保衛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和在京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離退休幹部局。負責機關離退休幹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
四、人員編制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機關行政編制為508名(含兩委人員編制11名、援派機動編制5名、離退休幹部工作人員編制39名)。其中:局長(兼國家版權局局長)1名、副局長4名、國家版權局專職副局長1名(副部長級);司局領導職數77名(含總工程師1名、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1名、離退休幹部局領導職數3名)。
五、其他事項
(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加掛國家版權局牌子,在著作權管理上,以國家版權局名義行使職權。
(二)關於動漫和網路游戲管理,與文化部的職責分工維持不變。
(三)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六、附則
本規定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其調整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按規定程序辦理。

㈥ 國家機關中有的叫部有的叫署有的叫委員會為什麼 甚至什麼局啊,司啊,辦啊什麼的!都有什麼不同

國務院機構包括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直屬特色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和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屬於國務院組成部門,海關總署屬於國務院直屬機構。

拓展資料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

  2. 部門設置:2018年3月22日 《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規定部門設置如下:國務院設置辦公廳、國務院組成部門(26個)、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1個)、國務院直屬機構(16個)、國務院辦事機構(2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9個)、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16個)。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是協助國務院領導同志處理國務院日常工作的機構, 是為協助國務院領導同志處理國務院日常工作的機構。

  4. 強化服務職責,加強應急、督查工作,進一步發揮參謀助手和運轉樞紐作用。增加指導、監督全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職責。

  5. 除了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還有其他25個組成部門,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自然資源部、教育部、司法部、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工業與信息化部、商務部、審計署、退役軍人事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安全部、發改委等25個部委。

  6. 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根國務院直屬正部級特設機構,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根據黨中央決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黨委,履行黨中央規定的職責。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管范圍是中央所屬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的國有資產。

  7. 國務院直屬機構:海關總署、體育總局、市場管理總局、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國務院參事室、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保留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牌子。

  8. 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新華通訊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氣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9. 國家行政學院與中央黨校,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作為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

  10. 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國家信訪局(由國務院辦公廳管理)、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國家煙草專賣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中國民用航空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國家文物局(由文化和旅遊部管理)、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由應急管理部管理)。

  11. 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是國務院行政機構根據職能劃分的一個部門。承擔跨國務院行政機構的重要業務工作的組織協調任務。

㈦ 是什麼國情導致了我國沒有像美國那樣實行電影分級制度,而是設立了廣電總局進行管理

按我的理解和復推斷來說,主要是制因為我國人口過多,而且民族多、宗教信仰多、社會習俗復雜等這些原因都會影響電影分級制度在我國的實行。電影分級制度是不具有法律效應的,只是通過國民的自主約束,而我國社會、民情比較復雜,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電影來煽動不良風氣,甚至犯罪。

㈧ 為什麼部委內設機構 有的叫司,有的叫局

每個中央機關,都有諸多內設機構,每個部門都有一個辦公廳(室)。除此之外,黨委部門如中組部、中宣部、統戰部的其他內設機構一般都叫「局」。

國務院下屬行政機構的內設機構一般叫「司」,但也還有少量的「局」,如廣電總局下設十多個「司」,還有一個電影局,鐵道部下設多個司,還有一個運輸局。

在國務院部門中,「司」和「局」雖然在行政級別上是一樣的,但在職能上有所區別。原來的文化部藝術局,除了下設業務處室之外,還有黨委、人事處、計劃財務處。

統籌文化部在京直屬單位如國家京劇院、國家話劇院、國家美術館等的人、財、物。但變成藝術司之後,就成了一個純業務部門,對人、財、物的統籌工作,就上交由文化部相關部門負責。

另外一個區別是,文化部藝術局是可以直接對「外」的,可以直接向各省市的文化廳(局)直接發文。但改成藝術司以後,就不能直接發文了,如需要發文,只能是起草好之後,以文化部或文化部辦公廳的名義對外發。

目前國務院部門中,唯有公安部所有內設機構都叫「局」,如公安部刑偵局、治安局、宣傳局等。其他國務院部門的內設機構,大多叫「司」。

約有20個國務院部門,內設少量的局。其中有14個國務院組成部門里,設置了「局」,如司法部的監獄局,民政部的民間組織局,農業部的獸醫局、種子局,商務部的反壟斷局,央行的國庫局,衛生部的疾控局等。

在國務院直屬機構和國家部委管理的局中,也有少數幾個部門設了「局」,如廣電總局的電影局,海關總署的緝私局,工商總局的商標局等,國家葯監局下設了稽查局。

這些「局」,管理的業務一般都是部委里相對重要的業務。有些「局」與「司」一樣,只設純業務處室,但有的局還設有行政部門。如水利部的移民局,就有人事處、計財處、政策法規處,民政部的民間組織局下有9個處,包括政策法規處。

需要指出的是,國務院部門一般都有離退休幹部局、紀檢監察局。雖然叫「局」,但並不是業務部門。此外有些局雖然叫「局」,但卻是事業單位,如交通部的打撈局、海事局等。他們與業務性的「司」、「局」,並沒有可比性。

(8)為什麼要設立國家電影局擴展閱讀:

廳局級主要組成:

中央組成部門內設處室正、副職,國務院內設處室正、副職,國家各部委的內設局局長。

省政府組成部門的主要領導,廳長,委員會主任,省局局長。

地級市(自治州、地區行署)的書記、市長(州長、專員),人大主任,政協主席以及黨委常委。

各鐵路局的局長、黨委書記。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設立國家電影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南紫檀紅木傢具多少錢 瀏覽:266
寶璣廣州售後維修都來萬菱匯A塔7層專業 瀏覽:681
電器維修幾點下班 瀏覽:966
什麼樣的玻璃膠防水 瀏覽:79
翻新皮鞋大概多少錢 瀏覽:855
傢具環保稅 瀏覽:27
金牌家電維修教程 瀏覽:545
京品家電為什麼這么便宜 瀏覽:373
電動車維修怎麼賺錢 瀏覽:381
福濤家居 瀏覽:661
二手車如何鑒別內飾翻新 瀏覽:951
新買的泡腳盆怎麼防水 瀏覽:450
led燈電路原理 瀏覽:227
老房子翻新改造得花多少錢 瀏覽:662
汽車空調工作原理維修視頻 瀏覽:626
傢具家私保養 瀏覽:648
家電哪些帶射頻 瀏覽:173
通州區供電局維修電話 瀏覽:339
2015年法國巴黎家居裝飾展 瀏覽:525
多功能定製家居品牌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