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睡覺的地方,古代的床的結構是怎樣的
在中國古代的傢具中,卧具的形式多樣,其中羅漢床、架子床和拔步床是三種具有代表性的卧具。
1. 羅漢床
羅漢床在古代傢具中兼具坐卧兩用的功能,而其裝飾風格獨特。例如,三屏風式羅漢床,其框架內嵌入黑白大理石,保持了明代傢具的基本特徵,如通長的平式圍子。這與清代傢具中間高兩頭低的裝飾風格有所不同。清代的羅漢床,尤其是五屏風式和七屏風式,正面圍子較高,而明代的羅漢床圍子則相對較低,這成為判斷年代的一個依據。
2. 架子床
架子床因其床上設有頂架而得名。這種床的四角立柱支撐著床面,兩側和後面裝有圍欄。頂端四面裝有橫楣板,床屜由棕繩和藤皮編織而成,分為兩層。下層為棕屜,起到保護上層藤席和輔助承重的作用。架子床的圍欄常用小木塊拼接成各種幾何圖案,有的還在正面床沿上多裝兩根立柱,名為「門圍子」。
3. 拔步床
拔步床出現於明代晚期,主要分為廊柱式和圍廊式兩種。廊柱式拔步床是早期的形式,而圍廊式則更為典型。拔步床的結構復雜,體積龐大,外形類似小屋。它由架子床和床前的圍廊兩部分組成,床圍較矮,便於室內寬敞明亮。拔步床又稱為踏板床,因為床鋪在地板之上。這種床在明代晚期出現,反映了當時士大夫階層的生活習慣。
明式架子床
明式架子床是大型傢具,製作精美,如使用黃花梨木材質,更顯珍貴。黃花梨木帶門圍子的架子床,明代作品,高231厘米,長218.5厘米,寬147.5厘米。床體由黃花梨木製成,正面有門柱和門圍子,圍欄用短木料拼接成「卍」字圖案。床頂掛檐由鏤空的絛環板組成,整體設計典雅別致。
清式架子床
清式架子床在材料上使用紅木,造型高大,圍欄、床柱、牙板等部件均雕刻精細花紋。有的還在正面設置垂花門,裝飾華麗。現代架子床融合現代文化元素,展現出當代特色。
以上介紹了古代三種卧具的結構特點,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傢具設計和製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