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古包蒙古包的由來 蒙古包的由來
1、蒙古包的形成經過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猿人住天然山洞,古人改造利用現成山洞居住。到了今人時代,才會自己製造「洞室」,在地面挖一個地洞,沿洞壁用木頭、石頭之類謅甃起來,甃得快齊至洞沿,再在洞中栽一排木桿,上面搭一些橫木封頂,就成了洞室--烏爾斡。
2、洞頂要留一口子,靠口子斜支一根粗木通到洞底,上面刻一些簡單的壕作為梯子,供人出入用。同時兼有走煙出氣採光通風等多種功能,後來就發展為蒙古包的門和天窗。
3、隨著原始人類由採集向狩獵過渡,活動范圍越來越大,同時也把一部分食草動物逐漸馴成家畜,出現了畜牧業的雛形。這要求一種便於遷徙的居室,於是窩棚之類的建築應運而生。窩棚再向前一步,支架變成哈那,並跟前面提到的洞頂結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雛形。
1、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2、蒙古包就是這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徵物。正如丹麥著名探險家亨寧·哈士倫所說:「蒙古包神聖的火焰是家庭與部落生活的中心。傳統就是在這里產生的。
3、那些圍繞在蒙古包周圍的,有著部落最古老和基本特徵的語言和氛圍被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成為溝通古與今的橋梁。
2. 波羅木是什麼
波羅木即柞樹,亦稱「橡子樹」。以下是關於波羅木的詳細解釋:
名稱由來:
植物學特徵:
歷史與文化意義:
經濟價值:
綜上所述,波羅木是一種具有深厚歷史文化背景和經濟價值的樹種,在滿人先祖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