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十大軟裝定製品牌 有哪些定製軟裝的品牌
隨著軟裝行業的興起,各種各樣的軟裝公司就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但是每家的軟裝設計水平卻是參差不齊,有些知名的設計公司,每一件設計作品都如同巧奪天工的雕刻品一般,精雕細琢,經得起考驗,不過也有的軟裝公司,設計水平就不敢恭維了。不過今天,還是把較好的軟裝設計公司做了一個排行,一起來了解下吧。一、尚品宅配 專業的整體家居定製機構,以全屋定製為主,更是專注於壁櫃,衣櫃門的制定為主的一家公司,軟裝水平也值得稱贊。
二、潤柏家軟裝設計
潤柏家是一家新興公司,主做私宅別墅、樣板間售樓處、酒店會所的軟裝設計。如今已經成立八年,八年來潤柏家的進步非常迅速,軟裝設計能力提升的速度也是非常迅猛,從潤柏家近兩年的軟裝案例來看,把潤柏家放在第三的位置上,當之無愧。
三、米墅家居
米墅是一家以產品為主的軟裝設計公司,米墅的窗簾家居等布藝製品,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而且米墅的設計水平也是值得信賴的,總而言之,把米墅排在第二位還是可以的。
四、標美
標美也是一家很年輕的軟裝公司,成立於2003年,到如今也僅有十幾年的歷史,不止軟裝設計,標美還承接傢具飾品的設計,很符合大家的選擇。
五、歐意軟裝
歐意是一家集硬裝與軟裝兼顧的設計公司,公司位於廣州,涵蓋國內外的軟裝設計,可以說是軟裝設計行業的領頭的那一部分了。
六、索菲亞
索菲亞公司,專註定製衣櫃及配套傢具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主,源自於法國的上市公司,是一家非常大型的家居軟裝企業。
七、七號公館
七號公館號稱是軟裝行業第一品牌,設計水平自然是拿的出手的,公司總部位於深圳,力求為客戶帶來個性化十足的軟裝設計。
八、歐派家居
歐派家居,整體櫥櫃的十大品牌之一,成立於1994年,以整體櫥櫃為旗艦,國內綜合性的現代整體家居一體化服務供應商。
九、佳納軟裝
佳納軟裝成立於2005年,同樣年輕的一家軟裝企業,可以說是上海最出名的軟裝公司了,軟裝水平自然不必多說。
十、顧家家居
顧家家居公司,沙發-軟床十大品牌之一,一家知名軟體家居運營商,專業從事客廳及卧室傢具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
軟裝是一門新興的行業,投身於此的公司設計水平還是有所區別的,所以大家在選擇軟裝公司的時候,還是要好好區分的。
Ⅱ 有朋友說成都匠坊藝家七號公館實木傢具表面是實木,中間夾有碎木,是真的嗎
市面上很多都是這樣的 你可以寫合同啊 寫上全實木的 如果可以看到木頭的話看紋理 是不是壓的 注意一點 還是可以看出來的
Ⅲ 誰能幫推薦幾個成都有意思的博物館最好不是歷史類的。
成都海洋館是由新加坡最大的私人財團之一的虎豹集團投資1億人民幣興建的具有一流國際水準的海洋館。虎豹集團具有開發、經營及管理大型海洋館的豐富經驗,旗下擁有新加坡海底世界及泰國的芭堤雅海底世界,亦曾是西班牙的巴塞羅那水族館的重要股東之一。身高1.2米以下兒童免費(身高超過1.2米的小學生——60元/人)
教師、現役軍人、殘疾人士——80元/人
60歲以上老年人或持政府頒發的《老年優待證》的遊客——80元/人
70歲以上老人免費
公共交通可乘坐45,42,6,61,75,65路公交車在游樂園或石油路口站下均可
自駕路線:由於成都海洋館只有在游樂園濱河路有出入口,游樂園濱河路又是由西向東的單行道,所以自駕車遊客只能由南向北沿紅星路過1號橋立即右拐進入游樂園濱河路前行300米達到海洋館。
成都川菜博物館位於郫縣古城鎮,佔地約四十畝,投資近億元、藏品數千件,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為陳列內容的主題博物館。博物館內分典藏館、互動演示館、品茗休閑館、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區等。 博物館面積12000平方米,展出了從戰國至現代的3000多件川菜飲食器皿,這些藏品在使用功能上可分為煮食器、盛食器、酒器、用餐器、茶具,從材質上可分為青銅、牙骨、陶、瓷、鐵器、木、竹等。另外,藏品中還包括了與川菜有關的文字介紹和書籍、圖稿等。
成都金沙車站:乘305路公交車(或乘成都到的縣際班車)- 郫縣北門-轉乘363公交車直達在古城鎮
成都茶店子車站:轉乘成都至都江堰的班車-郫縣北門-轉乘363公交車直達古城鎮
成都九里堤:乘365路公交車直達古城鎮
地址:四川省郫縣古城鎮榮華北巷8號
泰迪熊博物館
為了把愛與夢想的文化深入到中國,韓國泰迪熊博物館在中國開辦了泰迪熊博物館,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泰迪熊博物館。從此,中國人民不用再去國外便能感受到泰迪之愛了。中國泰迪熊博物館面積約1萬㎡,由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中鐵二局和韓國JS&F公司聯袂打造,館內共有三層,集場館展示、娛樂休閑、產品銷售三種體驗式情景於一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館內共陳列並展示了一千餘只泰迪熊,各以不同形象出現在遊客面前,一定能讓喜愛泰迪熊的你大呼過癮。
自駕
沿二環路向西行駛,經由光華村路口進入光華大道,行駛到光華大道三段(8號公館路口處)左轉,進入騎士大道(清泉南街)行駛7公里,即抵達泰迪熊博物館。
地鐵
乘坐地鐵2號線至蜀漢路東站出口;乘坐37路至萬家灣公交站,在萬家灣公交站換乘761路直達金馬國際體育城。
公交
乘坐37路、58路、175路、197路、334路至萬家灣公交站,在萬家灣公交站換乘761路直達金馬國際體育城。
成都工業文明博物館
位於東郊建設南路,佔地74畝,面積8700平方米,是西南首座集工業文明歷史展示和文化產業為一體的利用舊廠房改造的主題公園式新型博物館。
位於東郊建設南路,佔地74畝,面積8700平方米,是西南首座集工業文明歷史展示和文化產業為一體的利用舊廠房改造的主題公園式新型博物館。博物館展示了成都古代、近代的手工業、工業文明史,重點展示上世紀50—80年代以電子工業為代表的東郊工業輝煌。博物館分為室內展區、室外展區和創意產業園區。室外展區設置航吊吊裝等雕塑和工業機器陣容,反映當年東郊工業的生產場面;室內展區由《前言》、《東郊工業巡禮》、東郊企業展示等場景展示和活動展演區構成,收藏了反映東郊企業及工人生活、生產的圖片及實物。此外,原置於一環路水碾河的著名雕塑《建設者》已搬遷至博物館展區供人們參觀。
東郊是成都工業的發源地,東郊工業企業的發展,奠定了成都現代工業的基礎,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東郊工業文明博物館,正是對東郊工業昔日輝煌的延續。據介紹,位於東郊建設南路的該博物館佔地120畝,是我市首座利用舊廠房改造而成的主題式公園博物館,它以場景圖片、文字、實物等手段重點展示了上世紀50―80年代成都東郊工業企業走過的歷程。市民們所熟悉的《建設者》雕塑、蒸汽機火車頭、機床車間等,都能在這里見到。
四川客家博物館
四川客家博物館位於龍泉驛洛帶鎮老街湖廣會館,2003年3月,經成都市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了「四川客家博物館」,並首次舉辦了《成都東山客家文化專題展》;2005年10月在世客會期間,舉辦了《中國西部客家民俗文物展》,館內現有文物591件。
該館通過一件件實物、圖片、雕塑、音像、文字等,重新展現了清初客家先民大規模入川艱苦創業的歷程。據悉,這是中國惟一一個完整反映客家人在川民風民俗、生產生活的博物館。博物館內,能看到今年已80歲高齡的謝瓊芳老婆婆坐在已有上百年歷史的織布機前,手握梭子,手法熟練地忙碌著織布。而四川客家博物館里的一件件製作精細的手工工藝品及實物,則將客家人的勤勞與智慧充分展現出來了。一輛輛風格不同的雞公車是當年客家先人運貨載人的主要交通工具,那台巧奪天工的織布機是當年客家人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的縮影,一件件極具閩、粵風味的飾物,將歲月拉回到客家先人艱難遷徙的年代。
成都陝西會館
編輯
最具盛名的陝西會館位於陝西街(現在的蓉城飯店內)。它始建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是寓川的陝西人祭祀先賢、議事營商、拜親宴友、科學借宿的地方。嘉慶二年(1797年)經過擴建和修葺。現存建築乃光緒十一年(1885年)由陝籍四川布政司預首倡,成都「慶益」「益泰」等33家陝人商號集資重建。整個建築凝重端莊,古樸而有氣勢,在造型和裝飾方面較好地繼承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優秀傳統,體現出清代較高的建築水平。其主體建築為重檐歇山頂式,覆以黛色簡瓦;底樓擎柱皆為石質,木製門窗雕鏤精細,斗枋紋飾彩繪飄逸。會館門匾「陝西會館」四個字,為於右任所書。
清代成都在經濟恢復後,各地來往的商賈、旅客絡繹不絕,城市工商業繁華。旅居成都或省內其他州縣的外省人日漸增多,會館便成為這些同鄉人往來、聚集的理想地方。根《成都通覽》記載,清代先後在成都市區設立的會館,可考的就有16家之多。如陝西街的陝西會館,原在卧龍橋街、現遷至龍泉洛帶鎮的川北會館。此外,城內還有公所(具備會館性質、各行業幫會處理事務的場所)19處。
陝西人在成都建「陝西會館」,還有段頗令人驚嘆的神奇故事。據傳在三百多年前,那時一些成都人還不具有現在這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懷,不願意賣地皮給「老陝」(川人以前稱陝西人為老陝)修會館。後來陝西人不知經歷了多少波折,好不容易才高價買下了一個爛泥塘及其周邊堆垃圾的荒地,作為會館的修建用地。要修會館,首先得用土石將爛泥塘填平,可當時有人竟不許他們在當地取土。萬般無奈之下,他們竟做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驚人決定:由同鄉會發起倡議,凡從陝西到成都來的,每人都必須至少攜一麻袋本鄉的泥土,到陝西同鄉會地基倒入爛泥塘。就這樣,兩年後,從陝西運來一袋袋黃土高坡的泥土,才把近一畝的爛泥塘填平,之後籌資建起了一座氣勢雄偉的陝西會館。對於「不遠千里運泥土來成都填爛泥塘」一說,曾有人表示這是不可理喻的神話,甚至連連搖頭不以為然。其實這事大可不必較真,有一點是肯定的,陝西人那種「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確實不得不讓人贊嘆和敬佩!
到了嘉慶二年(1797年),陝西會館擴修了正殿,且在大殿後築有以祭祀陝籍名醫孫思邈的「葯王廟」,可後來毀於戰火。到了光緒十一年(1885年),陝籍川省布政使程預首倡,在成都的「慶益」、「益泰」等33家商號出資,又在原址重建了一座比康熙年間的陝西會館更為氣派的「陝西會館」。
清末保路運動風涌之時,曾在此會館內建保路同志會的分支機構。新中國成立後,會館曾一度改作招待所。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許多會議都曾在此召開。現在的陝西會館仍在原址,位於蓉城飯店內,僅存大殿,已修葺一新。大殿坐北向南,建築面積805平方米,通高18餘米,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屋頂,覆黛色筒瓦,兩層翹檐。正脊兩端各有1.5米高的龍形獸物。底樓擎柱為石柱,四角石柱到頂。大殿木質窗欞,雕鏤精細,斗方雲飾,彩繪飄逸。整個大殿體現了北方建築的渾厚風格。1981年4月4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陝西會館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