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何明代傢具尚黃,清代卻喜黑
金陵初雪
南京正大古典
傢具
藝術館
2018.01.04
在明清傢具中,明代傢具以黃花梨為主,而清代傢具以紫檀為主。史料證明,在明朝時期,就有紫檀和黃花梨從國外進口,故宮也有大量的囤積,但是紫檀傢具為什麼在明朝時期,沒有大行其道,反而在清朝卻倍受宮廷的喜歡。
為什麼明代尚黃,而清代喜黑?
研習君今天匯集了幾種流行的說法,您來看看哪種更加合理呢?
五行說
按道家的學說,明朝的朱氏皇族認為自己在陰陽五行中屬土德,居中央,尚黃色。因而,質堅而色澤及紋理秀美的海南黃花梨木材,適應了統治者的需要,受到寵愛。
清代喜黑不喜黃,因為按五行學說的原理,八旗是北方的部落,屬水,宜黑色,所以清代的傢具多是以黑色為主。因為清代皇帝喜黑,故宮里一些草花梨傢具還被染成了黑色,冒充紫檀。
坤寧宮里有一個大黑櫃,史料上記載是草花梨的,但現在人們隔著玻璃看還以為是紫檀的,它就是給染上了紫檀色兒。
花梨木雕雲龍紋立櫃
現在也有廠家把草花梨染黑冒充紫檀,草花梨和紫檀是同科同屬不同類,堪稱「親兄弟」。草花梨的紋理粗,紫檀紋理細,顏色深淺也有明顯的區別,如果染色,就很難分辨了。
擇近原則
黃花梨產在海南島,這是中國的領土,明朝的政府官員去那裡採伐,可以節省大量的開支,去印度是跨國的,得從雲南、廣西過,必須坐船繞過馬六甲海峽,路途遙遠,交通極不方便,所以明代傢具以黃花梨傢具為主。
乾隆年間黃花梨已近絕跡,這時候就開始使用紫檀傢具。清宮里使用的紫檀木都是明代採的,康熙登基以後也派官員去印度采過紫檀木,官員到了印度後發現,好採的紫檀木已經都沒了,懸崖峭壁上的又夠不著,所以把紫檀樹苗像柴禾一樣用繩子捆起來,運回宮里。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采過紫檀木。
清宮的紫檀木康熙沒捨得用,雍正也用得不多,但乾隆用得就比較多了,幾乎把皇宮里的傢具給配齊了;慈禧太後六十大壽用了一批,同治大婚用了一批,幾乎沒有多少了,袁世凱時期就真的沒有了。
紫檀木大概是明萬曆時期運進來的,這時期開了一段口岸,到明末又關了,清朝只有在康熙時期開了二十年口岸,就又封關了。當然小規模走私的現象還是有的。
採光環境的改變
現在人們公認的說法,當然這也是推測,採光條件的改變也是傢具用材改變的原因。
康熙年前,建築上的窗戶都是糊窗戶紙,沒有玻璃,裡面光線本來很暗,如果擺紫檀大櫃,屋裡更黑,所以在康熙年以前顏色深沉的紫檀傢具沒有形成時尚,人們都喜歡顏色淺的。後來康熙年間建築的採光條件改變了,再加上黃花梨料的短缺,紫檀傢具就成為了時尚。
故宮三希堂玻璃窗
玻璃是康熙年間從西方傳過來的,剛進來的玻璃非常薄,是畫畫用的;到了康熙晚期,平板玻璃製造技術引進來了;乾隆中期在廣州設有專門生產玻璃的工廠。
皇宮大量使用的玻璃是中國廣州製造的。乾隆年間玻璃正式取代了窗戶紙,玻璃的使用改善了採光條件,紫檀傢具在乾隆年間製作得最多。
- END -
往期精彩回顧
Ⅱ 紅木傢具上有黑色木紋是怎麼回事
在一些紅木傢具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些黑色的條紋,最為明顯的是在大紅酸枝和小葉紫檀這類木材上,這紅木傢具中黑色的木紋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會對傢具本身有什麼樣的影響么?
不過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至少在以往的傢具中遠萌小編看到的開裂比例非常少。我們還是那句話,三分使用七分保養,即便是一點沒有黑筋的紅木傢具如果使用和保養不當也會對傢具照成損壞,所以只要我們正確的使用傢具那麼黑筋造成的影響便可忽略不計,而且紅木傢具中的黑色木紋並非一無是處,至少會令人感覺到另類的美感。
Ⅲ 清代傢具大多是黑色,這是為何
這個考慮的因素非常多,但是主要的原因就是考慮當時的風水、地理和居住的環境這幾個因素。經常看影視劇的朋友就會發現清代的大多數傢具都是黑色的,而我們現代大多數傢具都是黑色的,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只需要考慮當時的地理環境和社會背景就可以大概推斷出,但是具體原因是無法考證的,我只能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參考,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何清代大多數傢具都是黑色的。
一、由於清代的採光條件較好,擺放黑色的傢具能夠讓家庭氛圍更加端莊。清代時期大多數房屋的窗戶都採用了玻璃,玻璃是康熙年間從西方傳過來的,剛進來的玻璃非常薄,是畫畫用的,到了康熙晚期,平板玻璃製造技術引進來了,所以清代時期使用玻璃窗戶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了,所以清代的房屋光線會相對更加充足,採用黑色的傢具才能夠讓家裡的氛圍顯得更加端莊嚴肅。
你認為清代傢具都是黑色的還有什麼原因呢?歡迎來評論區與我交流。
Ⅳ 傢具反面上黑漆與布是什麼年代開始
明代
漆,古代凡漆不言色即皆黑,黑色是漆的本色。通體髹黑漆屬素漆傢具,以正黑光澤為佳,正是明代製作和使用最為廣泛的傢具品種,分為揩光黑漆和退光黑漆兩種做法。黑漆簡素但光亮,深沉又雅緻,往往使器物呈現出大方高雅的氣質。
Ⅳ 明,清,民國時,黑色傢具的木頭是什麼木
可能是黃花梨木
Ⅵ 明清黃花梨傢具為什麼上黑漆
如果確定是來明帶傢具,可以自判斷為明早期傢具,因為當時傢具流行刷漆傢具。至明中期後,紅木傢具逐步為社會儒雅所認同,硬木傢具均不再上漆,以突出木紋的美麗。 至清朝以後,如果黃花梨傢具上漆的話,不外乎就是避嫌,是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財富。
作為製作傢具最為優良的木材,黃花梨有著非凡的特性。這種特性表現為不易開裂、不易變形、易於加工、易於雕刻、紋理清晰而有香味等,再加上工匠們精湛的技藝,黃花梨傢具也就成為古典傢具中美的典範了。時至今日,海內外收藏家無不以收藏到黃花梨傢具絕品而自豪。黃花梨傢具也成為了「古典傢具之美」的代名詞
作為製作傢具最為優良的木材,黃花梨有著非凡的特性。這種特性表現為不易開裂、不易變形、易於加工、易於雕
黃花梨傢具
刻、紋理清晰而有香味等,再加上工匠們精湛的技藝,黃花梨傢具也就成為古典傢具中美的典範了。時至今日,海內外收藏家無不以收藏到黃花梨傢具絕品而自豪。黃花梨傢具也成為了「古典傢具之美」的代名詞。
Ⅶ 古代油漆有什麼顏色
古代油漆的顏色很豐富,用漆調和的有紅、黑、黃、藍、綠。
古代的油漆是桐油做的。桐油漆的主要原料是桐油---一種優良的帶乾性植物油,主要成分是桐(油)酸的甘油酯,並含有少量的油酸和亞油酸的甘油酯。
(7)古代傢具黑色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油漆是用有機或無機材料來以裝飾和保護物品的一種混合物。油漆的起源尚無定論。公元前6000 年,中國已用無機化合物和有機顏料混合焙燒對油漆加以改進。公元前1500 年,在法國和西班牙的山洞裡,油漆已用於繪畫和裝飾。公元前1500 年,埃及人用染料如靛藍和茜草製造藍色和紅色顏料,但這種油漆還很不完善。
20 世紀,油漆工藝有了重大發展,出現了粘著力更大、光澤度更高、阻燃、抗腐蝕與熱穩定性高的各種顏色的油漆油漆早期大多以植物油為主要原料,故被叫做「油漆」,如健康環保原生態的熟桐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桐油漆
Ⅷ 明代老傢具為啥上黑漆
老百姓只能用黑色
紅色是三品以上官員和勛爵才能用的。
明朝的服色,用具的顏色都有嚴格要求,使用超過你身份的顏色輕則流放,重則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