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明清紅木傢具收藏要怎麼判定年代
明代傢具來:明代傢具造型簡潔,結自構合理,工藝精密,風格典雅,為傢具的最高境界,明代傢具一般不髹漆,只在外表施以透明的蠟,工藝簡潔而活潑,質朴,不但富有流暢,雋永的線條美,還給人以含蓄,高雅的意蘊美。
清代傢具:清代傢具結構復雜,造型曲折,雕刻細膩,給人豪華尊貴,富麗堂皇,氣派的感覺。清代傢具的發展有4個階段,分別為清初,乾隆,嘉慶,晚清。創造了繁華穩重富麗堂皇的家格式,其風格造型與明代傢具截然不同,用材厚重,尺寸也較寬大,與明式傢具的樸素大方,舒適形成鮮明的對比。
可見,明式傢具注重於實用,舒適,色澤協調沉靜,園順的體質經過打磨髹飾以後,不僅鋥瑩明亮,而且手感特別柔美。清代傢具則較多注重陳設效果,整體造型厚重體形龐大,色彩強烈,並且採用多種工藝手法,強調形體的裝飾美,各種材料的鑲嵌,精細繁縟的雕刻,過度的堆砌和人為的雕琢,使許多傢具顯得特別繁瑣,財力不濟而粗製濫造,華而不實。 清代傢具以廣州(廣式),蘇州(蘇式),北京(京式)製作的最出名,各代表一方的風格,被稱為清代傢具三大名作,其中以廣州產品最為突出。
『貳』 明清紅木傢具收藏如何判定年代求解
近年來,隨著傢具收藏熱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收藏古典傢具。然而如今的紅木傢具市場上魚龍混雜,存在很多仿冒品,這讓喜歡收購明清紅木傢具的朋友們很是苦惱,特別是對於傢具的年代鑒定總是拿不準,為此,專家教授大家一些鑒別明清紅木傢具年代的技巧。
木材選用不同
明清家私的判定,最重要的即是差異時代。由於政治、經濟以及日子風俗和審美興趣的不一樣,常會選用不一樣種類的木材製造家私,因而一些古家私的用材會直接反映出該家私的產地和時代,這是差異古家私文物價值的重要依據。傳世的明清家私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梨木、烏木等木材製造。因在清代中期今後,這幾種木材日漸缺乏,變成稀有珍材。所以,凡是以這幾種硬木製成的家私,大都是傳世已久的明代或清代前期遺物。
如有用紅木、新黃花梨、或新雞翅木製造的明式家私,因其資料的時代與構成的時代不相符合,大多是近代的拷貝品。當然,這也不能徹底混為一談,由於眾文獻記載來看,紅木和花梨木能夠最遲在清代前期就已開端被選用作家私之材,而在江南一帶也的確也發現了不少明式紅木家私,不是近代拷貝的,而是清代早期的遺物,但從全體上說,紅木家私的很多呈現是清代中期後的事。
種類與外型的差別
明清家私的種類,也與時代有著很大的聯系。明代椅子常見有四齣面式和官帽式,還有圓椅、玫瑰椅等。四齣面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發現。因而,在判定中能夠判別,凡與這類出土椅凳個性類似的傳世扶手椅種類,應思考為明式製品。有些較早出現的家私種類,往往到了清代後就不再盛行。也有一些家私種類,呈現的時刻較晚,早期不能夠製造。
家私的外型,是斷時代的重要依據。許多明清家私的時代遲早,都能夠從外型及外型的改變來判別。比方搭腦兩頭出面、扶手兩頭不出面的扶手椅,或搭腦兩頭不出面、扶手兩頭出面的扶手椅,多為明式家私扶手椅的早期外形款式,其製造時代通常還會晚於清代中期。再如櫃子,明式櫃子以圓角櫃居多,側腳收分顯著,以各種流通的線條裝修為主,不重雕琢。入清今後,這類圓角櫃逐步削減,代之而起的方角櫃,下方正平直,側腳收分漸小,至清代中期今後根本無側腳,並且裝修雕琢亦由簡練變繁瑣。乃至家私的腿足外形的改變,也可作為斷代的依據。如桌椅的腿足,即閱歷了一個由細瘦到粗大健壯的改變進程,凡具有前者特徵的桌椅,其時代通常要早於後者。
拼裝布局不同
判定明清家私的遲早,有時也可依據某些構件來判別。如明代官帽的靠背,根本光亮無紋。清代官帽椅的靠背,絕大多數是雕花板,素板稀有。又如明式家私的管腳棖都用直棖,而清中期今後管腳棖常用羅鍋棖,這是差異明式和清式家私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首要調查古代家私的聯系處是用榫卯、釘子還是膠粘。中國家私工匠的三條根本規律:非肯定必要,不必木梢釘;在能防止處盡可能不必膠粘;任何地方者不必鏇制。其實這也是中國古典家私榫卯布局特徵的總結。古式家私具有精巧的榫卯布局,構件之間,不必金屬釘固定,而是全憑榫卯即可做到上下左右,粗細斜直連接合理,八面玲瓏。並且技術精確,扣合緊密。
其次,知道歷代榫卯布局。由於不一樣的時代家私榫卯布局遭到必定生產力的制約,所以也不盡一樣。例如,先秦楚墓和漢墓出土的家私通常只需暗榫、透榫、半榫、等幾種辦法。夾頭榫大約在晚唐、五代時呈現,匠師遭到大木樑架柱頭開、中夾綽幕的啟示而運用到桌案上來,插肩榫則是明清家私常用榫卯特徵。
最後,注重榫卯運用東西。作偽高手通常懂得古代家私都是用榫卯而很少用釘子和膠粘的,並且假造得也很類似。可是無論作偽者如何高超,究竟不一樣時代家私榫卯所運用的東西和資料總會有所不一樣。細心調查就會看出漏洞。如明式圓角櫃它的透榫兩邊呈圓弧形,就必定是偽作的。由於圓弧榫眼出自近代的打眼機,所以說差異榫卯運用的東西和有無近代技術的辦法也是判定家私的重要方面。
裝修個性的差異
知道不一樣時代裝修個性是斷代家私的重要依據。以鑲嵌技術來說,明代與清代家私差異一個顯著象徵就在於此。明代家私很少用鑲嵌技術,而清代鑲嵌技術則較興旺。
明清家私上的斑紋,是判定家私製造時代的最重要依據。家私上的裝修斑紋與其他技術品的斑紋一樣,具有顯著的時代性。因而,在判定家私時,有切當時代的其他技術品上的斑紋,是極好的比照參照物。如明清家私上常見的龍紋、鳳紋、螭紋、葡萄紋、牡丹紋、滿意紋、卷草紋及各式吉利圖畫等,也是明清時期各類技術品上常見的裝修紋樣。清代家私的圖畫裝修也是如此,許多圖畫的組合,都必富含吉利、富有的涵義,常見的有"五蝠捧壽"、"鵲上梅梢"、"方案麒麟送子"、"吉慶有餘"、"龍鳳呈祥"、"海屋添籌"等,特別到了清代晚期的家私,舉目皆是。
在參照比照時,宜選用體裁一樣,或挨近的加以比照,這樣判別也較精確。參照物則可選用玉器、瓷器、剔紅雕漆等技術品上的斑紋,特別是明清修建的裝修紋樣,往往與家私裝修斑紋在原料、內容和方式上更有共同之處。
此外,在撒播至今的明清繪畫及書本插圖中,亦有不少日子場景和家私圖形,有較客觀的寫實性,也可用來進行對照比擬,作為判定的依據。
『叄』 紅木傢具與年代有很大關系,如何才能正確識別紅木的真實年代
紅木古典傢具作為古典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不僅是藝術的傳達者,更是歷史的見證者。眾所周知,木材的真實年齡對傢具的價值有著重大的影響,那麼,如何才能正確識別紅木的真實年代昵?
預訂的大紅酸枝5福沙發材料
從裝飾花紋方面看
由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裝飾風格,故不同時代的裝飾風格更能顯示不同傢具的年代,比如,清代傢具就比較多鑲嵌裝飾,而明代傢具相對就比較少用鑲嵌裝飾。
從工藝手法方面看
在不同的年代中,尤其明清傢具的製作中,做工手法有一個清晰的演變過程。明清傢具多以手工製作,工具沒有現代先進,難免會留下手工製作的痕跡。如果一張黃花梨畫桌,摸起來有高低不平之感,明顯就是現代機械所不會有的觸感。
『肆』 急需1600-1930年的各種傢具的情況和分類
相關資料如果需要可以留下郵箱,我發給你哦!
一、文藝復興傢具(15世紀至17世紀)
從15世紀後期開始,文藝復興式建築取代了哥特式建築,由此產生的文藝復興式傢具便在整個歐洲大陸盛行。直至17世紀初,又在此基礎上逐漸演變出一種新的巴洛克式傢具。與此同時,亞洲和非洲一些地區的傢具也已形成各自獨特的風格,如中國的明代傢具。
(1)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400~1650年),為了適應社會交往和接待增多的需要,傢具靠牆布置,並沿牆布置了半身雕像、繪畫、裝飾品等,強調水平線,使牆面形成構圖的中心。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的特徵是:普遍採用直線式,以古典浮雕圖案為特徵,許多傢具放在矮台座上,椅子上加裝墊子,傢具部件多樣化,除用少量橡木、衫木,絲柏木外,核桃木是唯一所用的,節約使用木材,大型圖案的絲織品用作椅座等的裝飾。
(2)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1400~1600年)的傢具許多是原始的,特徵是:厚重的比例和矩形形式,結構簡單,缺乏運用建築細部的裝飾,有鐵支撐和支架,釘頭處顯露,傢具體形大,富有男性的陽剛氣,色彩鮮明(經常掩飾低級工藝),用壓印圖案或簡單的皮革裝飾(座椅),採用核桃木比松木更多,圖案包括短的鑿紋、幾何形圖案,腿腳是「八」字形式傾斜的,採用鐵和銀的玫瑰花飾、星狀裝飾以及貝殼作為裝飾。
(3)法國文藝復興時期(1485~1643年)的傢具的特徵:厚重。輪廓鮮明的浮雕,由擦亮的橡木或核桃木製成,在後期出現烏木飾面板,椅子有象御座的靠背,直扶手,以及有旋成球狀、螺旋形或欄桿柱形的腿,帶有小圓麵包形或荷蘭式漩渦飾的腳,使用上色木的鑲嵌細工、玳瑁殼、鍍金金屬、珍珠母、象牙,傢具的部分部件用西班牙產的科爾多瓦皮革、天鵝絨、針綉花邊、錦緞及流蘇等裝飾物裝飾,裝飾圖案有橄欖樹枝葉、月桂樹葉、打成漩渦葉箔、阿拉伯式圖案、玫瑰花飾、漩渦花飾、圓雕飾,貝殼,怪物。鷹頭獅身帶翅膀的怪物、棱形物、奇形怪狀的人物圖案,女人像柱,傢具連接處被隱蔽起來。
文藝復興傢具風格:義大利最早將希臘、羅馬古典建築上的檐板、半柱、台座以及其他細部形式移植為傢具的裝飾,而建築的外形也同時影響到傢具造型。
文藝復興式傢具的主要特徵為:外形厚重端莊,線條簡潔嚴謹,立面比例和諧,採用古典建築裝飾等。文藝復興式傢具在歐洲流行了近兩個世紀。總的說來,早期裝飾比較簡練單純,後期漸趨華麗優美。此外,不同的國家也都有各自的特點。如法國採用繁復的雕刻裝飾,顯得富麗豪華(圖6);英國把文藝復興風格與自己傳統的單純剛勁的風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樸素嚴謹的風格;北歐的文藝復興式傢具發展緩慢,實際上是將哥特式後期的結構方式與文藝復興式裝飾融為一體。
二、巴洛克傢具(17世紀至18世紀初)
(1)法國巴洛克風格亦稱法國路易十四風格,其傢具特徵為:雄偉、帶有誇張的、厚重的古典形式,雅緻優美重於舒適,雖然用了墊子,採用直線和一些圓弧形曲線相結合和矩形、對稱結構的特徵,採用橡木、核桃木及某些歐鍛和梨木,嵌用斑木、鵝掌鍬木等,傢具下部有斜撐,結構牢固,直到後期才取消橫檔;既有雕刻和鑲嵌細工,又有鍍金或部分鍍金或銀、鑲嵌、塗漆、繪畫,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原為直腿變為曲線腿,桌面為大理石和嵌石細工,高靠背椅,靠牆布置的帶有精心雕刻的下部斜撐的蝸形腿狹台;裝飾圖案包括嵌有寶石的旭日形飾針,圍繞頭部有射線,在卵形內雙重「L」形,森林之神的假面,「C」「S」形曲線,海豚、人面獅身、獅頭和爪,公羊頭或龜、橄欖葉、菱形花、水果、蝴蝶、矮棕櫚和睡蓮葉不規則分散布置及人類寓言、古代武器等。
(2)英國安尼皇後式(1702~1714年):傢具輕巧優美,做工優良,無強勁線條,並考慮人體尺度,形狀適合人體。椅背、腿、座面邊緣均為曲線,裝有舒適的軟墊,用法國、義大利有著美麗木紋的胡桃木作飾面,常用木材有榆、山毛櫸、紫杉、果木等。
巴洛克風格傢具: 17~18 世紀流行於歐美的一種傢具。巴洛克風格脫胎於文藝復興風格,但與文藝復興式的理智的古典主義相反,而是一種熱情奔放的浪漫主義風格。經歷了文藝復興運動之後,17世紀的義大利建築處於復雜的矛盾之中,一批中小型教堂、城市廣場和花園別墅設計追求新奇復雜的造型,以曲線、弧面為特點,如華麗的破山牆、渦卷飾、人像柱、深深的石膏線,還有扭曲的旋製件、翻轉的雕塑,突出噴泉、水池等動感因素,打破了古典建築與文藝復興建築的「常規」,被稱之為「巴洛克」式的建築裝飾風格。「巴洛克」原是葡萄牙語「Baroque」,意為珠寶商人用來描述珍珠表面光滑、圓潤、凹凸不平、扭曲的特徵。追求動感,誇張尺度,形成了一種極富強烈、奇特的男性化裝飾風格。而與隨後的「洛可可」的女性化的細膩嬌艷風格相對應。
巴洛克風格傢具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沙發華麗的布面與精緻的雕刻互相配合,把高貴的造型與地面鋪飾融為一體,氣質雍容。強調建築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環境等的綜合性,突出誇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平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原則。
巴洛克風格的住宅和傢具設計具有真實的生活且富有情感,更加適合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巴洛克傢具的最大特色是將富於表現力的裝飾細部相對集中,簡化不必要的部分而強調整體結構,在傢具的總體造型與裝飾風格上與巴洛克建築、室內的陳設、牆壁、門窗嚴格統一,創造了一種建築與傢具和諧一致的總體效果。巴洛克風格傢具造型華麗 渲染奔放熱烈的生活。
巴洛克式傢具,以浪漫主義精神為設計出發點,賦予親切柔和的抒情情調,追求躍動型裝飾樣式,以烘托宏偉、生動、熱情、奔放的藝術效果。巴洛克傢具利用多變的曲面,採用花樣繁多的裝飾,做大面積的雕刻、金箔貼面、描金塗漆處理,並在坐卧類傢具上大量應用面料包覆。繁復的空間組合,與濃重的布局色調,把每一件傢具的抒情色彩表達得十分強烈強烈的舒適感與細膩溫馨的色調處理,把熱情浪漫的藝術效果表達得十分成功。
三、洛可可傢具(18世紀至18世紀中期)
(1)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傢具特徵:傢具是嬌柔和雅緻的,符合人體尺度,重點放在曲線上,特別是傢具的腿,無橫檔,傢具比較輕巧,因此容易移動;核桃木、紅木、果木均使用,以及藤料。蒲製品和麥桿;華麗裝飾包括雕刻、鑲嵌、鍍金物、油漆、彩飾、鍍金。初期有許多新傢具引進或大量製造,採用色彩柔和的織物裝飾傢具,圖案包括不對稱的斷開的曲線、花,扭曲的漩渦飾、貝殼、中國裝飾藝術風格、樂器(小提琴、角制號角、鼓)、愛的標志(持弓劍的丘比特)、花環、牧羊人的場面、戰利品飾(戰役象徵的裝飾布置)、花和動物。
(2)英國喬治早期(1714~1750年): 1730年前均為濃厚的巴洛克風格, 1730年後洛可可風格開始大眾化,主要裝飾有細雕刻,鑲嵌裝飾品、鍍金石膏。裝飾圖案有獅頭、假面、鷹頭和展開的翅膀、貝殼、希臘神面具、建築柱頭、裂開的山牆等。
(3)喬治後期及溫莎椅。直到1750年油漆傢具才普及,傢具開始廣泛使用直線和直線形傢具,小尺度,優美的裝飾線條,逐漸變細的直腿,不用橫檔,有些傢具構件過於纖細。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在英國的溫莎地區流行的一種椅子,後經由美國改良推廣得以風靡世界,成為英美鄉村傢具的代表之一。
洛可可風格傢具:洛可可(Rococo)時期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一開始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而興起的。
洛可可Rococo這個字是從法文rocaille 演變而來,原意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
洛可可風格宛如中國的明式傢具,以流暢的線條和唯美的造型著稱。相比之下,路易十四時期巴洛克風格的法國古典傢具的特點是雕刻,和當時路易十四國王的英勇善戰有關,在傢具中是通過雕刻體現出力量。
而洛可可風格更加帶有女性的柔美,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以芭蕾舞為原型的椅子腿,你可以看到那種秀氣和高雅,那種融於傢具當中的韻律美。而路易十六時期歷經了歷史的變革,所以摒棄了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時期的繁雜,把傢具的曲線變成了直線,只留下了凹槽的設計。
而到了新古典時期,則連凹槽也省去了,留下的就是直線條。歷經了時代的變遷,法國古典傢具受到了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影響,然而洛可可風格仍然是最能代表法國古典傢具的一種風格,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認可和推崇,也是體現人身份和品位的一種象徵。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曾風靡歐洲。
四、新古典傢具(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
這個時期的傢具稱為新古典主義傢具,這和我們現代裝修風格中所說的新古典傢具的定義是不同的。新古典主義時期的傢具泛指這一百年裡,對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的改良,去除太多無用的奢華虛飾,重新回歸古典的一種歷史傢具風格。
(1)法國路易十六時期的傢具特徵:古典影響占統治地位,傢具更輕、更女性化和細軟,考慮人體舒適的尺度,對稱設計,帶有直線和幾何形式,大多為噴漆的傢具,櫥櫃和五斗櫃是矩形的,在箱盒上的五金吊環飾有四周框架圖案,座椅上裝座墊,直線腿,向下部逐漸變細,箭袋形或細長形,有凹槽,椅靠背是矩形、卵形或圓雕飾,頂點用青銅制,金屬鑲嵌是有節制的,鑲嵌細工及鍍金等裝潢都很精美雅緻,裝飾圖案源於希臘。
(2)法國帝政時期(1804~1815年):傢具帶有剛健曲線和雄偉的比例,體量厚重,裝飾包括厚重的平木板、青銅支座,鑲嵌寶石、銀、淺浮雕、鍍金,廣泛使用漩渦式曲線以及少量的裝飾線條,傢具外觀對稱統一,採用暗銷的膠粘結構。1810年前一直使用紅木,後採用橡木、山毛櫸、楓木、檸檬木等。
(3)英國攝政時期(18ll~1830年):設計的舒適為主要標准,形式、線條、結構、表面裝飾都很簡單,許多部件是矩形的,以紅木、黑、黃檀為主要木材。裝飾包括小雕刻、小凸線、雕鏤合金、黃銅嵌帶、獅足,採用小腳輪,櫃門上採用金屬線格。
(4)維多利亞時期(1830~1901年)是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傢具形式。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設計趨於退化。1880年後,傢具由機器製作,採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採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構件厚重,傢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
新古典主義傢具風格: 法國的新古典風格傢具成熟於路易十六時期,因此又稱為路易十六式傢具。它很快被傳播到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等國。新古典式傢具的特徵是以削瘦的直線為造型的基調,追求整體比例的諧調,不作過分的細部雕飾,表現出了注重理性、講究節制、結構清晰和脈絡嚴謹的古典主義精神。傢具多採用由上而下、逐漸收縮的方形或圓形的腳,櫃體的邊框部分則多用桃花心木等名貴木材作菱形或錐形的鑲嵌貼面裝飾。
維多利亞傢具風格: 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傢具形式。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設計趨於退化。1880年後,傢具由機器製作,採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採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構件厚重,傢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也許正是各種風格的混雜借鑒,才得以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一種高靠背舒適的椅子,帶有維多利亞時期的生活印記,稱之為維多利亞椅,而沿用至今。
五、現代風格傢具
(1)新藝術運動風格
時間:流行於19世紀末和20 世紀初的一種建築、美術及實用藝術的風格。
地點:以比利時為中心,風靡歐洲大陸。
特點:體現了現代建築室內設計中簡化與凈化的傾向。
代表人物:霍爾塔和維爾德。
新藝術是與先前的歷史風格的決裂,這種風格體現了一種懷舊的趨勢和折中主義的混亂局面。新藝術又拒絕了西方藝術的另一種趨勢——自然主義。新藝術的擁護者熱衷於表現華美、精緻的裝飾。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家們實際上又是崇拜自然的,只是他們崇拜的是熱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這種活力是難以用復制其表面形式來傳達的。
新藝術最典型的紋樣都是從自然草木中抽象出來的,多是流動的形態和蜿蜒交織的線條,充滿了內在活力。
霍爾塔在室內設計中喜歡用葡萄蔓般相互纏繞和螺旋扭曲的線條,這種起伏有力的線條成了比利時新藝術的代表性特徵,被稱為「比利時線條」或「鞭線」,霍爾塔設計的布魯塞爾都靈路12號住宅是新藝術風格的經典作品。
另一位法國新藝術代表人物是吉馬德,吉馬德最有影響的作品是為巴黎地鐵所作的設計,被稱為地鐵風格。「地鐵風格」與「比利時線條」頗為相似,所有地鐵入口的欄桿、燈柱等全部採用了起伏捲曲的植物紋樣。 吉馬德設計的咖啡幾是典型的新藝術設計作品與新藝術相關的一個流派是維也納分離派,它的代表人物是麥金托什,麥金托什是英國格拉斯哥的一位建築師和設計師,他和妻子以及妻妹、妹夫形成著名的「格拉斯哥四人」的設計小組,從事傢具及室內裝修設計。
如果說霍爾塔和吉馬德的主旋律是捲曲起伏的「鞭線」,則麥金托什的主調是一種高直、清瘦的莖狀垂直線條,能體現植物生長垂直向上的活力。麥金托什一生設計了大量的傢具、餐具和其他家用產品,它們都具有高直式的風格,是哥特式和新藝術的一種交融。維也納分離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霍夫曼,霍夫曼深受麥金托什的影響,喜歡規整的垂直構圖,並逐漸演變成了方網格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由此獲得了「棋盤霍夫曼」的雅稱。
新藝術運動十分強調整體藝術環境,即人類視覺環境中的任何人為因素都應精心設計,以獲得和諧一致的效果。新藝術在本質上仍是一場裝飾運動,但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紋與曲線,脫掉了守舊、折衷的外衣,是現代設計簡化和凈化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之一。特別是維也納分離派的直線和方格預示著機器美學的出現,為設計走向現代主義創造了十分重要的條件。
(2)現代主義
隨著新藝術運動、立體主義、風格派、構成派等現代流派的產生和發展,導致了機器美學的產生,所謂「機器美學」,就是用凈化了的幾何形來象徵機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業時代的本質特點。其中,風格派的蒙特里安和里特維爾德的設計對現代設計影響較大。
蒙特里安的油畫典型地體現了風格派的視覺語言,他認為,繪畫是由線條和顏色構成的,所以,線條和顏色是繪畫的本質,應該允許獨立存在。只有最簡單的幾何形式和最純粹的色彩組成的構圖才是最普遍的永恆繪畫。在他的作品裡僅用三原色色塊以及非彩色的黑、白、灰色。
而里特維爾德的貢獻在於:他把風格派藝術由平面推廣到了三度空間,通過使用簡潔的基本形和三原色創造出了優美而功能性的建築與傢具。他的作品有紅/藍椅和烏德勒支住宅。機器美學的產生為設計走向現代主義提供了理論條件。而現代主義是在德國的格羅皮烏斯、密斯和法國的柯布西耶的積極推動下發展起來的。
1919 年4月,格羅皮烏斯在德國魏瑪籌建國立建築學校,簡稱「包豪斯」。「包豪斯」一詞是格羅皮烏斯生造出來的,由德語的「建造」和「房屋」兩詞的詞根構成。包豪斯學校由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合並而成,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
密斯是包豪斯第三任校長,他的名言是「少就是多」。1929年他設計了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會館,同時設計了巴塞羅那椅,它們成了現代建築和設計的里程碑。1932年德國納粹關閉了包豪斯,包豪斯的學生和老師離開了德國,把包豪斯的思想帶到了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德國,包豪斯的產品並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包豪斯的影響不在於它的實際成就,而在於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時間內被奉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但是,包豪斯的局限性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到,如:為了追求新的、工業時代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圖形。
「立方體就是上帝」,無論什麼產品,什麼材料都採用幾何造型,從而走向形式主義的道路,有時甚至破壞了產品的使用功能。嚴格的幾何形體和對工業材料的追求使產品具有一種冷漠感,缺少應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積極倡導為普通大眾的設計,但是由於包豪斯的設計美學抽象而深奧,因而曲高和寡,只能為少數知識分子和富有階層所欣賞。對包豪斯批評最多的是所謂「國際式」風格。各國、各民族的歷史文脈被忽視了,加之一些設計師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襲代替創造,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國際式」風格。以平屋頂、白牆面、統長窗為特徵的方盒子式建築風行世界各地,對於各國的建築文化傳統產生了巨大沖擊,因而受到廣泛的批評。
包豪斯很注重功能,先後提出了「形式追隨功能」、「功能第一、形式第二」、「房子是住人的機器」和「那裡功能不變,那裡形式不變」等口號,從而走向極端功能主義的道路,並忽視了人們對美感的需求,這也是人們批判包豪斯的一個原因。
無論對包豪斯有多少保留意見,它的巨大影響是無可爭議的。集合在格羅皮烏斯旗下的精英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但又發展了一種強烈的共性。他們懷著堅定的信念,在各自工作或任教的地方傳播包豪斯思想,並使其發揚光大。
(3)高技術風格
時間:1960年至1980年。
地點:歐美各國。
特點:高技術風格不僅在設計中採用高新技術,而且在美學上鼓吹表現新技術。
高技術風格源於20—30年代的機器美學,這種美學直接反映了當時以機械為代表的技術特徵。不少電子產品模仿軍用通訊機器風格,即所謂的「游擊隊」風格。高技術風格的發展與50年代末以來以電子工業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發展分不開的。
高技術派的代表作是巴黎的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由英國的皮阿諾和羅傑斯設計。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不僅直率地表現了結構,而且連設備也全部暴露。在它的東立面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各種「管道」,紅色的為交通通道,綠色的為供水系統,蘭色的為空調系統,黃色的為供電系統。在西立面上是幾條有機玻璃的巨龍。一條由地層蜿蜒向上的是自動扶梯,幾條水平方向的是走廊。
高技術風格在室內設計、傢具設計上主要特徵是直接利用那些為工廠、實驗室生產的產品或材料來象徵高度發達的工業技術。如:外科醫生用的手推車、倉庫用的金屬支架、礦井用的安全燈等都紛紛進入居家環境。
高技術風格由於過度重視技術和時代的體現,把裝飾壓到最低限度,因而顯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所以常常遭到非議。
(4)後現代主義
時間:1965年以後。
地點:歐美各國。
後現代主義是旨在反抗現代主義的一場運動,它廣泛地體現於文學、哲學、批評領域、建築及設計領域中。文丘里出版了《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一書,這本書成了後現代主義最早的宣言。針對現代主義「少就是多」的信條,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號,鼓吹一種雜亂的、復雜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徵主義和歷史主義的建築。
他把賭城中光怪陸離、五光十色的世俗建築與設計奉為流行文化的傑出代表。
後現代主義的主要特徵有三點:文脈主義、引喻主義和裝飾主義。後現代主義在設計界最有影響的組織是義大利的「孟菲斯」設計師集團。「孟菲斯」反對一切固有觀念,反對將生活鑄成固定模式。「孟菲斯」對功能有自己的全新解釋。他們認為功能的含義不只是物質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產品不僅要有使用價值,更要有一種文化內涵,使設計成為某一文化系統的隱喻或符號。「孟菲斯」的設計都盡力去表現各種富於個性化的文化內涵,從天真滑稽直到怪誕、離奇等不同情趣。在色彩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規律,喜歡用一些明快、風趣、彩度高的明亮色調,特別是粉紅、粉綠等艷俗的色彩。
『伍』 明清傢具特點的比較
明式傢具是獨具特色的傳統傢具。指自明代中葉以來,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製作的硬木傢具。雖然明式硬木傢具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生產,但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能工巧匠製作的傢具最得大家認可。因此,人們公認蘇式傢具是明式傢具的正宗,也稱它為"蘇州明式傢具",簡稱"蘇式"。造型優美,選材考究,製作精細是明式傢具的三大特點。中國傢具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發展到明代開始形成獨特格式,因而被後人稱為明式傢具。明式傢具是傢具文化風格的代表,裝飾精微,雕飾精美,散發出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明式傢具,特徵鮮明,魅力無窮,體現在以下幾點:
1、文人參與設計,極具意匠美。明式傢具的設計者大多是文化氣息甚濃的文人雅士,由他們設計出傢具圖樣後,再交由出色的木工製作而成。在傢具設計之時,設計者往往會將自己的奇思妙想融於設計之中,使傢具的造型優美、穩重、簡朴,各組件的比例講求實用與審美的一致,裝飾講究少而精,淡而雅。明式傢具,乍看之下,一般感覺毫不起眼,但細品之下,卻散發出獨特的魅力,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欣賞、推敲。明式傢具好比一杯好茶,入口味淡,再三品嘗則回味無窮。所以,有設計師甚至認為,明式傢具是用來觀賞而不是用來使用的。
2、選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明式傢具在造型上,講求物盡其用沒有多餘的東西,簡潔到不能再簡潔了,強調傢具形體線條優美、明快、清新。通體輪廓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整體線條一氣呵成,在細微處有適宜的曲折變化。明式傢具注重委婉含蓄,干凈簡朴之曲線,若有若無、若虛若實,給人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體現了虛無空靈的禪意。明式傢具在選材時追求天然美,凡紋理清晰、美觀的「美材」,總是被放在傢具的顯著部位,並常呈對稱狀,巧妙地運用木材天生的色澤和紋理之美,而不做過多的雕琢,在不影響整體效果的前提下,只在局部作小面積的雕飾,這與現代人返璞歸真的審美時尚是完全契合的。
3、結構簡單、合理,連接牢固,極具工巧美。明式傢具的結構源於建築學的梁架結構,橫者為梁,豎者為架,結構嚴謹,用材合理,絕無多餘與浪費,各部件間採用榫卯連接,膠粘輔助牢固,顯示出高超的製作工藝。
清式傢具指清朝的雍正、乾隆時期形成的帶有當時時代氣息的傢具。這種傢具在形式和格調上與傳統傢具的樸素大方、典雅內斂的風格大相徑庭甚至格格不入,形成強烈對照,故在我國傢具史上稱之為「清式」傢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期,在我國工藝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味追求富麗華貴、繁縟雕琢的風氣。這時正值「廣式傢具」盛行,加上清官內院的追隨和提倡,清代中葉以後,傢具以造型厚重、形體龐大、裝飾繁瑣而風靡一時。
具體而言,清式傢具具有以下特點:
其一、品種及造型上追求創新。清式傢具的品種可謂繁多,許多傢具都具有前代所沒有的風格和特點。比如,清代的李漁就主張幾案多設抽屜,櫥櫃多加擱板,從而開清式書案、多寶格之先河。據史載,生炭火避寒的暖椅,貯冷水祛暑的涼炕,都是李漁的創造。清式宮廷傢具更喜標新立異。比如有一種木床,床上不僅有帽架、衣架、瓶托、燈台、懸余架,甚至還有可以升降的痰桶架。此外,清式傢具的造型也變化多端。多年來,海內外的博物館及收藏家雖搜集了難以計數的清式傢具,但至今仍不時發現前所未見的清式傢具的奇特品種,有些傢具竟難猜測其為何物。
其二、用材上視野廣闊。在用料選材上,清式傢具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尤以紫檀為首選。
清中期以前的宮中傢具,選料最為講究。如用料講究清一色,或紫檀或紅木,各種木料互不摻用,有的傢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製成;選材時要求無癤無疤,無標皮,色澤均勻,稍不中意,就棄之不用,絕不將就。在製作上,為了保證外觀的色澤和紋理的一致,也為了堅固牢靠,往往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如有的床榻為鼓腿澎牙結構,盡管腿足曲率極大,也多採用一木挖成而不是拼接。不少宮廷紫檀傢具透雕的花牙,往往與腿足和牙條一木連做。這樣一來,用料很大,浪費極多。
其三、工藝上裝飾豐富。注意裝飾性,是清式傢具最顯著的特徵。為了達到瑰麗多姿、千變萬化的裝飾效果,清式傢具的設計者和製作者幾乎使用了當時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了一切可以採用的裝飾手法。在傢具製作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上更是殫精竭智,力求新奇。其中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當屬雕飾和鑲嵌。
其四、藝術風格上融會中西。從傳世的清式傢具中,人們很容易感受到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藝術的濃濃氣息。清式傢具不僅繼承了明式的優點,而且,對西方文明也進行了大膽借用。從現存的清式傢具來看,採用西洋裝飾圖案或裝飾手法者佔有相當的比重。
『陸』 紅木傢具的源頭竟然是唐朝,那時的傢具有何特點
學術界關於紅木傢具的起源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但從出土文物、墓葬壁畫和文獻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 中國最早出現紅木傢具的朝代是唐朝,也就是說紅木傢具的源頭是唐朝。唐朝傢具的造型特點為整個傢具寬大厚重,傢具的每個的桌腳比較圓潤,具有博大恢宏的氣勢,穩定的感覺。高元珪的座椅,四腳粗大,牢牢地釘在地上,安定牢固;六尊者的禪椅,經桌,更是寬大莊重,周身雕以花飾,極為精美。另外如箱式床榻,高大的立屏,板式腿的大案等,都體現出盛唐時代那種宏偉氣勢。
紅木傢具是指用酸枝、紅木等古典桃花心木製作的傢具,如檀香紫檀、海南黃花梨、金絲楠木等等都屬於紅木的范疇,紅木傢具原材料非常稀有,製作工藝也十分復雜,所以在古代社會中,只有貴族皇親貴族用的起紅木傢具,直到經濟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紅木傢具依然價值不菲。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206號墓的螺鈿雙陸木棋盤桌是唐代出土的傢具文物中保存較好的傢具之一,當時唐朝的傢具不流行漆器,所以保存下來十分困難。之所以能保存的那麼好,主要是由於新疆的氣候乾燥,紅木傢具不容易被蟲蟻侵蝕,也不容易被潮濕空氣腐蝕。
『柒』 中國傢具是以什麼時代為代表
中國傢具是以明清時期的明式傢具為代表。
明清兩代是中國傳統傢俱的黃金時版期,不僅千紋萬權華的漆飾傢俱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峰,而且產生了中國古代傢俱史上成熟顯赫的明式傢具。
定義:明式傢具是我國明代形成的一項藝術成就,被世人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在世界傢具體系中享有盛名。主要指那種以硬木製作與明代和清代前期,設計精巧,製作精良,風格簡約的優質傢具。明式傢具在工藝製作和造型藝術的成就已達到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水平。是中國智慧的傑出代表。
特色:明式傢具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特別講究線條美。它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於傢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因物而異,各呈其姿,給人以強烈的曲線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體的生理特點,又別具一格。線腳的變化和運用是明式傢具線條造型的另一特色。線腳是指傢具邊框邊緣的造型線條。通過各種線與面之間不同比例的搭配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形斷面,從而產生出鮮明的裝飾效果,極富藝術情趣。
『捌』 如果判斷一套紅木傢具是不是明清時期的
如果判斷明清傢具
明清傢具鑒定方法一:用材
明清傢具在用材方面,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因此,辨別木材是鑒定傢具年代首先要注意的問題。傳世的明清傢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黃花梨、鸂鶒木、鐵力木等製作。然而上述四種木材在清中期以後日見匱乏,成為罕見珍材。所以,凡是這四種硬木製成而又看不出改制痕跡的傢具,大都是傳世已久的明式傢具原件。雖說此類名貴傢具近代仿製的也有,終究因材料難得及價格昂貴,為數極少。今天的傳世硬木傢具中,也有不少是使用紅木、新花梨和新鸂鶒梨木製作的。由於這幾種硬木,是在紫檀、黃花梨等名貴木材日益難覓的情況下方被大量使用,所以,用這些木材製作的傢具,多為清代中期以後直至晚清、民國時期產品。如有用紅木、新花梨或新鸂鶒木做的明式傢具,因其材料的年代與形式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製品,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傳世的櫸木傢具,不能以材種來判斷年代。因為它在明清兩代均被廣泛用於製作傢具,並在形式也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許多清代中期乃至更晚的櫸木製品,依然沿襲著明代的手法。所以,對於櫸木傢具的斷代,應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鑒定。
明清傢具的附屬用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傢具的製作年代。如傢具上使用的大理石與岩山石和廣石有些相似,但前者的開采使用,遠比後兩者早。此外,白銅飾件一般要早於黃銅飾件。凡有原配的白銅飾件,形制古樸,且銹花班駁自然的傢具,其製作年代一定較早。
明清傢具鑒定方法二:品種
明清傢具的品種,往往與年代有密切的關系。有些較早出現的傢具品種,常在清代後就不再流行。所以,除了極少數後世有意仿製外,其製作年代不應晚於他們的流行年代。也有一些傢具品種,出現的時間較晚,器物的本身,就很好地說明了它們的年代。如圓靠背交椅,基本都是明式傢具。又如茶幾,本身就是為適應清代傢具布置方法而產生的品種。它是由明代的長方形香幾演變來的,傳世的大量實物中,多為紅木、新花梨製品,未見有年代較早的。顯然,茶幾是一種清式傢具。
明清傢具鑒定方法三:形式
傢具的形式是斷代的重要依據。許多明清傢具的年代早晚,都可以從形式上的變化來判斷。如坐墩的形式,即經歷了一個由矮胖到瘦高的變化過程。凡具有前者特徵的坐墩,年代一般要早於後者。但也有一種四足呈如意柄狀的常見清式坐墩形體兼有矮胖、瘦高兩種。它們多為清中期以後的廣式傢具,蘇制傢具中也有仿製。在扶手椅中,凡靠背和扶手三面平直方正的,其製作年代大多較早。從羅漢床的床圍子形式變化來看,三塊獨圍板的羅漢床,要比三塊攢框裝板圍子的早;圍子尺寸矮的,早於尺寸高的;圍子由三扇組成的要早。反之,則較晚。對於架格來說,區別它是明式還是清式,主要看它的橫板是通長一塊,還有立牆分隔。至於架格被分隔成有高低大小許多格子的多寶格,決非明式。它是清乾隆時期開始流行的形式。
明清傢具鑒定方法四:花紋和裝飾風格
在古器物鑒定學上,以裝飾風格和紋飾來斷代是一條重要的標准,傢具亦不例外。明清傢具上的花紋,是鑒定傢具製作年代的最好依據。傢具花紋與其他工藝品的花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因此,在鑒定傢具時,有確切年代的其他工藝品上的花紋,是很好的對比參照物。但在參照時,宜採用題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對比。這樣就較容易判斷年代。明清傢具在裝飾手法及紋飾上存在著時代的差別。一般說來,明式傢具以精緻但不淫巧,質朴而不粗俗,厚實卻不沉滯見長,它特有的美學個性和藝術範式也鮮明地體現在紋飾圖案上。
中國紋飾圖案具有繼承性和趨同性特點,每個時代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含有前代的因素,某個品類的裝飾風格也可能在其他品類中出現。明式傢具的紋飾題材許多都是承傳的,如祥雲龍鳳、纏枝花草、人物傳說等,這些題材在織綉、陶瓷、漆器等品類中常能看到。不過明式傢具的紋飾題材仍有自己的傾向性和選擇性,如松、竹、梅,蘭、石榴、靈芝、蓮花等植物題材,山石、流水、村居、樓閣等風景題材,魚藻、祥麟、瑞獅、喜鵲等動物題材較多見。明式傢具紋飾題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與清式傢具相比,明式傢具紋飾題材的寓意大都比較雅逸,頗有「明月清泉」、「陽春白雪」之類的文儒高士意趣,顯示了明式傢具的高雅氣質。
明清傢具鑒定方法五:構件造法
鑒定明清傢具的年代早晚,有時也可根據某些構件的造法來判斷。但這種方法必須結合整體造型和其他構件造法的鑒定。現將明清傢具中某些構件的造法介紹如下:
A.搭腦凡靠背椅和木梳背椅的搭腦(靠背頂端的橫料)中部,有一斷高起的,要比用直搭腦的晚;靠背椅的搭腦和後腿上端格角相交,是一統碑椅的特點,為廣式傢具的傳統造法。蘇州地區造的明式椅子(燈掛椅),此處多用挖煙袋煙袋鍋榫卯,時代較早。
B.屜盤明清傢具的椅凳和床榻的屜盤(墊子),有軟硬兩種。軟屜用棕、藤皮或其他動物纖維編成。硬屜則用木板造成,一般採用打槽裝法。考究的明及清前期傢具,大都是16至18世紀初蘇州地區的產品,屜盤多為軟屜,少有硬屜。今存完好的傳世軟屜傢具,大多可視為蘇州地區製造,而硬屜傢具則很可能是廣州或其他地區所造。
C.牙條桌幾牙條與束腰一木連坐的,要早於兩木分做的;椅子正面的牙條僅為一直條,或帶極小的牙頭,為廣式傢具的造法,時代較晚。蘇州地區製造的明式傢具,其牙條下的牙頭較長,或直落到腳踏杖(橫檔),成為券口牙子。夾頭榫條案的牙頭造得格外寬大,形狀顯得臃腫笨拙的,大多是清代中後期的造法。
D.杖子凡羅鍋杖的彎度較小且無圓婉自然之勢,顯得生硬的傢具,製作年代較晚;明式傢具的管腳杖都用直杖,而清中期後管腳杖常用羅鍋杖。晚期的蘇式傢具更是流行此做法。這是區別明式和清式傢具十分重要的特點。
E.卡子花明式傢具上常用雙套環、吉祥草、雲枝、壽字、方勝、扁圓等式樣。清中期以後的卡子花漸增大且趨於繁瑣,有些做出花朵果實,有些造成扁方的雕花板塊或鏤空的如意頭。根據卡子花的式樣,可能有效地判別明式或清式傢具,並確定其大致年代。
F.腿足明式傢具除直足外,還有鼓腿膨牙、三彎腿等向內或向外兜轉的腿足,其線條自然流暢,寓遒勁於柔婉中。清中期的傢具腿足矯揉造作,常作無意義的彎曲,在清晚期的蘇式傢具中,這種做法尤為突出。其造法通常是先用大料做成直足,然後在中部以下削去一段,並向內驟然彎曲,至馬蹄之上又向外彎出。這種做法大至大椅,小至案頭幾座,無不如此。
G.馬蹄明式傢具與清式傢具的馬蹄,區別顯著。前者是向內或向外兜轉,輪廓優美勁峭;而後者則呈長方或正方,並常有迴文雕飾,顯得呆板落俗。
本文來自: 中國紅木傢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