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春秋戰國時期的傢具主要有哪些類型,分別叫什麼名字。
我國古代傢具主要有席、床、屏風、鏡台、桌、椅、櫃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傢具,最早由樹葉編織而成,後來大都由蘆葦、竹篾編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見席子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床,是席子以後最早出現的傢具。一開始,床極矮,古人讀書、寫字、飲食、睡覺幾乎都在床上進行。《孔雀東南飛》:「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詩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這種矮床配合用的傢具有幾、案、屏風等。還有一種矮榻常與床並用,故有「床榻」之稱。魏晉南北朝以後,床的高度與今天的床差不多,成為專供睡覺的傢具。唐宋以來,高型傢具廣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幾、長案、櫃、衣架、巾架、屏風、盆架、鏡台等,種類繁多,品種齊全。各個朝代的傢具,都講究工藝手法,力求圖案豐富、雕刻精美,表現出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派,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獨特風格與樣式,對世界不少國家產生過深遠影響。
椅子,胡床或馬扎。桌子,幾和案。案分為書案和食案。「幾「在古代不是供人坐的,而是供人依靠用的。床,胡床。被子:被裘。燈:瓦豆。鏡子:鏡鑒。
② 盤點古代先進的日常生活用品
如果給你回去古代生活一天,我想大家都不願意,在對於一些沒有WiFi沒有電視機沒有手機和電腦的生活,想想都不想要體驗那種生活吧。不過,在古代也是有著一些比較先進的日常生活用品哦,那麼盤點古代先進的日常生活用品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盤點古代先進的日常生活用品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人們會漱口和叩齒,
洗衣服用皂角.
在古時男子是蓄須蓄發的,所以不存在"刮",只是會修剪而已.
煙草是外來作物.
中國古代生活用品的稱謂
一、古代傢具
我國古代傢具主要有席、床、屏風、鏡台、桌、椅、櫃等。
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傢具,最早由樹葉編織而成,後來大都由蘆葦、竹篾編成。
床,是席子以後最早出現的傢具。一開始,床極矮,古人讀書、寫字、飲食、睡覺幾乎都在床上進行。和這種矮床配合用的傢具有幾、案、屏風等。還有一種矮榻常與床並用,故有「床榻」之稱。
魏晉南北朝以後,床的高度與今天的床差不多,成為專供睡覺的傢具。唐宋以來,高型傢具廣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幾、長案、櫃、衣架、巾架、屏風、盆架、鏡台等,種類繁多,品種齊全。
各個朝代的傢具,都講究工藝手法,力求圖案豐富、雕刻精美,表現出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派,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獨特風格與樣式,對世界不少國家產生過深遠影響。
二、古代炊具
我國古代炊具有鼎、鑊(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後開始用青銅製作。鼎腹一般呈圓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說;鼎的上沿有兩耳,可穿進棍棒抬舉。可在鼎腹下面燒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別較大。古代常將整個動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見其容積較大。夏禹時的九鼎,經殷代傳至周朝,象徵國家最高權力,被作為傳國之寶,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為天子。
鑊是無足的鼎,與現在的大鍋相仿,主要用來烹煮魚肉之類的食物;後來它又發展成對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將人投入鑊中活活煮死。
甑,是蒸飯的用具,與今之蒸籠、籠屜相似,最早用陶製成,後用青銅製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許多孔眼,置於鬲或釜上,甑里裝上要蒸的食物,水煮開後,蒸氣透過孔眼將食物蒸熟。
鬲與鼎相近,但足空,且與腹相通,這是為了更大范圍地接受傳熱,使食物眷爛熟。鬲與甑合成一套使用稱為「甗」。鬲只用作炊具,體積比鼎小。炊具可分為陶制、青銅制兩大類。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銅炊具為貴族所用。
三、古代食器
古代食器種類很多,主要的有:簋(gui)、簠(fu)、豆、皿、盂、盆盂、案、匕、俎、箸
簋形似大碗,人們從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是一種長方形的盛裝食物的器具,用途與簋相同,故有「簠簋對舉」的說法。
豆,像高腳盤,本用來盛黍稷,供祭祀用,後漸漸用來盛肉醬與肉羹了。
皿,盛飯食的用具,兩邊有耳。盂,盛飲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圓形之足。
盆盂,均為盛物之器。
案,又稱食案,是進食用的托盤,形體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進食時常「舉案齊眉」,以示敬意。
匕,是長柄湯匙;俎,是長方形砧板,兩端有足支地。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於俎上,然後用刀割著吃。古人常以刀匕、刀俎並舉,並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箸,夾食的用具,與「住」諧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諱故取反義為「快」,又因以竹製成,故加個「竹」字頭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質料均可選用竹、木、陶、青銅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製成,貴族的食器則以青銅居多。古代統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銀或象牙製成。
四、古代酒器
古代酒器主要有:尊、壺、爵、角、觥、杯、卮
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稱,作為專名是一種盛酒器,敞口,高頸,圈足。尊上常飾有動物形象。
壺,是一種長頸、大腹、圓足的盛酒器,不僅裝酒,還能裝水,故後代用「簞食壺漿」指犒勞軍旅。彝、卣(you)、累(lei)、缶(fou),都是形狀不一的盛酒器。
爵,古代飲酒器的總稱,作為專名是用來溫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溫酒。
角,口呈兩尖角形的飲酒器。
觥(gong),是一種盛酒、飲酒兼用的器具,像一隻橫放的牛角,長方圈足,有蓋,多作獸形,觥常被用作罰酒。
杯,橢圓形,是用來盛羹湯、酒、水的器物。杯的質料有玉、銅、銀、瓷器,小杯為盞、盅。
卮,也是一種盛酒器,《鴻門宴》中有「卮酒安足辭」之句。
五、飲食稱謂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種味道。烹調上講究「五味調和」。
五穀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五牲五種動物,具體所指說法不一:一種指牛、羊、豬、犬、雞;一種指麋、鹿、磨、狼、兔;還有一種指磨、鹿、熊、狼、野豬。第一種說法流傳較廣。
六畜指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八珍指古代八種珍貴的食品。其具體所指隨時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九雲:「所謂八珍,則醍醐、麝沆、野駝蹄、鹿唇、駝乳麋、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也。」後世以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為八珍。
羹即肉汁。有兩種:一種是純肉汁,供食飲;另一種是肉羹,製成五味調和的濃肉湯,後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狀、糊狀、凍狀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貧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為羹,這就是所謂的菜羹。
膾炙膾,切細的魚、肉;炙,烤肉。古代鮮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則用火烤。「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可見古代膾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膾炙,是人們所共同喜好的,後來把詩文為人所稱頌叫做「膾炙人口」。
中國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
由於古代大多是父母指婚,新郎新娘在洞房前一般都沒有見過對方,所以第一次見面時就要 *** 衣服實在有些尷尬。
女方父母以此開襠褲作為嫁妝,讓女兒在第一次房事時可以減少心理障礙。
這也讓男方在第一次時不會因為女方 *** 衣服了感到太興奮而早xie,或者因為害羞而難以正常發揮。
③ 中國古代傢具種類有哪些
中國古典傢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則上可分成「五大類」:床榻類、桌案類、椅凳類、櫃架類、雜項類。
1、椅凳類
漢代之前,人們是沒有坐具,通常採用的以茅草、樹葉、獸皮等製成的席子,席地而坐。直到一種被稱為胡床的坐具從域外傳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椅凳。後進唐朝的全力發展,椅子才從胡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直呼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為三大種類:凳、椅子、寶座,並又細分成多種名稱和造型:
(1)凳:方凳、圓凳、條凳、馬札、腳凳、坐墩、杌凳、交杌、長凳。
(2)椅:交椅、太師椅、四齣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燈掛椅、皇宮椅等。
(3)寶座。
2、桌案類
桌案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較高,是中國禮儀文化之邦傳承的產物,也是禮儀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中國的古代,對桌案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制度。比如,供桌供案主要應用於敬念仙逝長輩和敬供先人;八仙方桌主要應用於接待重要賓客,例如「請上坐」指的是八仙方桌朝南的左邊位子;圓桌主要應用於家人共餐,一家團圓之意。
按生活習慣和用途,中式桌案類傢具大致分為供桌、方/圓/月牙桌、幾案、其他等。
3、床榻類
床榻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按材質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珍貴硬質木材所制,如黃花梨、紫檀;另一類為白木材質,此類床榻或髹漆、或貼金、或鑲嵌。
床榻的歷史可追溯至神農氏時代,那時還只是專供休息與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後才出現高足坐卧具。「床」與「榻」在席地而坐的時代,是有分工的。床體較大,可為坐具,也為卧具;榻體較小,只用於坐具。
魏晉南北朝以後,榻體增大,床與榻同樣擔負著坐卧兩種功能,因而也就難以截然分清了。習慣上認為:床不僅長,而且寬,主要為卧具。榻身窄而長,可坐可卧。
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古典傢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羅漢床、貴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國時期的遺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羅漢榻、羅漢床、貴妃榻。
4、櫃架類
櫃子的使用大約始於夏商時期,古時的「櫃」,並非我們今天所見之櫃,倒很像我們現在所見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則是專指室內存放東西的地方。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櫃子,應該是河南信陽長台關戰國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我們這里說它是箱子,是按現代人的說法,如果按戰國時的稱呼,則應稱為「櫃」。
到了漢代,才有了區別於現今所謂「箱」的小櫃子,櫃呈長方形,下有四足,櫃頂中部有可以開啟的櫃蓋,並裝有暗鎖,櫃身以乳釘作裝飾。到了唐代,就有了較大的櫃,能放置多件物品。宋代開始,已有專用的書櫃,櫃身呈方形,正面對開兩門,內裝兩屜分為三格物。一直到明代之後,才創造出許多櫃架類的新品種來。
從功能上區分,中國古典櫃架傢具大致可分為四類:
(1)卧室類:頂箱櫃、官帽櫃等;
(2)書房類:萬曆櫃、網背書架、門書櫃、千秋書架等;
(3) 珍玩類:多寶格、珍寶櫃、博古櫃等;
(4) 廚房類:亮格櫃、碗櫥等。
5、雜項類
按照雜項類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類別」:
(1)置物類:書箱、衣箱、官皮箱、百寶箱、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盤、提盒等;
(2)屏風類:地屏、床屏、梳頭屏、燈屏、掛屏、曲屏風等;
(3)架具類:衣架、面盆架、鏡台、燭台、承足(腳踏)等;
(4)擺件類:筆筒、墨盒、棋罐、瓶座、碟架、煙具、雕件等。
④ 從古至今傢具的定義有哪些呢
傢具是指人類維持正常生活、從事生產實踐和開展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器具設施大類。傢具也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發展創新,到如今門類繁多,用料各異,品種齊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間的重要基礎。
家用器具。《晉書·王述傳》:「初,述家貧,求試宛陵令,頗受贈遺,而修傢具,為州司所檢,有一千三百條。」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槐柳楸梓梧柞》:「凡為傢具者,前件木皆所宜種。」 宋 梅堯臣 《江鄰幾遷居》詩:「聞君遷新居,應比舊居好。復此假布囊,傢具何草草。」《恨海》第六回:「﹝ 棣華 ﹞覓了一處房子,置備了一切動用傢具。」 巴金 《滅亡》第二章:「這小小的房間底牆壁,以及房中的傢具都不見了。」專指生產工具。 康濯 《買牛記》:「偏偏他們組里姓李的老漢,有個倔巴脾氣,一見他們要鬧,就傢具一撂,不幹了!」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太陽接近了西邊的地平線,男人們和女人們收拾完傢具,向中間的大場聚攏起來。」借指所憑借的手段。《朱子全書》卷十五:「 居父 問:『立於禮,猶可用力;詩樂既廢,不知今何由興成之?』曰:『既無此傢具,也只得以義理養其心。』謂詩文技藝等的風格、流派、藝術表現手法等。 宋 葉適 《答劉子至書》:「自風雅騷人之後,佔得大家數者不過六七, 蘇 李 至 庾信 通作一大家,而 韋蘇州 皆兼有之, 陶元亮 則又盡棄眾人傢具而獨作一大家者也。」
⑤ 古代傢具的名稱有哪些
中國古典傢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則上可分成「五大類」:床榻類、桌案類、椅凳類、櫃架類、雜項類。
一、床榻類: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羅漢榻、羅漢床、貴妃榻。具體名稱有:流蘇寒玉床、珊瑚床、紫玉珊瑚屏榻、弦絲雕花架子床、雕花細木貴妃榻、紅木雕雲紋嵌理石羅漢床、櫸木雕花架床、枸木雕圍子床、黃花梨雕龍紋羅漢床、紫檀貼皮雕瑞獸花卉床
二、桌案類:主要有:供桌、供案、方桌、圓桌、月牙桌、書桌、、書案、畫桌、畫案、琴桌。具體名稱有:酸枝木鏤雕鑲理石八角幾、紫檀平角條桌、烏木邊花梨心條案、鐵梨象紋翹頭案、紫漆描金山水紋海棠式香幾、海青石琴桌
三、椅凳類:
(1)凳主要有:方凳、圓凳、條凳、馬札、腳凳、坐墩、杌凳、交杌、長凳。
(2)椅子主要有:交椅、太師椅、四齣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燈掛椅、皇宮椅等。
(3)寶座
具體名稱有:紫檀鑲理石靠背椅、清紅漆金龍頭出手圈椅、烏木七屏卷書式扶手椅
四、櫃架類
從功能上區分,中國古典櫃架傢具大致可分為四類:
(1)卧室類:頂箱櫃、官帽櫃等;
(2)書房類:萬曆櫃、網背書架、門書櫃、千秋書架等;
(3)珍玩類:多寶格、珍寶櫃、博古櫃等;
(4)廚房類:亮格櫃、碗櫥等。
五、雜項類
除了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櫃架類的傢具之外,還有很多種類名目,如:書箱、印匣、提盒、屏風、盆架、鏡台、筆筒、雕件等,在此全部歸納為「雜項類」。
按照雜項類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類別」:
置物類:書箱、衣箱、官皮箱、百寶箱、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盤、提盒等;
屏風類:地屏、床屏、梳頭屏、燈屏、掛屏、曲屏風等;
架具類:衣架、面盆架、鏡台、燭台、承足(腳踏)等;
擺件類:筆筒、墨盒、棋罐、瓶座、碟架、煙具、雕件等。
⑥ 中國古代的傢具的種類有哪些急!!!!!!!
方桌、炕桌、香幾、炕幾、炕案、案桌(如書案、畫案)、酒桌。
椅凳類:寶座、交椅、圈椅、官帽椅、玫瑰椅、靠背椅、長凳、圓凳、馬扎、綉墩
⑦ 清朝或之前的都行,古代的傢具都分別叫什麼名稱
古代的分類很詳盡。。
案的種類有食案、書案、奏案、氈案、欹案。幾的種類有宴幾、憑幾、炕幾、香幾、蝶幾、花幾、茶幾、案頭幾。寶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悶戶櫥。形體與桌案相仿,面下安抽屜,兩屜稱連二櫥,三屜稱連三櫥,交椅又名「太師椅」.
還有這些。博古架,踏,安,凳,椅,墩,席等 ,包括屏風
中國古代卧具分為四種,它們是榻、羅漢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________-------------------------------------------
漢代「床」這個名稱使用范圍更廣,不僅卧具,連坐具也稱床。如梳洗床、火爐床、居床、冊床等。
西漢後期又出現了「榻」的名稱,專指坐具。如今人們習慣上以「床榻」並稱
漢代少數民族的「胡床」,是一種高足坐具;隋朝「胡床」變稱「交床」,唐朝又變稱「繩床」,宋代又變稱「交椅」或「太師椅」。宋代真正的卧具稱「四面床」,大多四面無圍子。遼、金、元時期,床發展成三、四面有圍欄的床榻。
到了明代:1、出現了「架子床」,因為床上有頂架;2、出現了「拔步床」,外形像獨立的小屋子,又稱「八步床」;3、出現了「羅漢床」,是原來漢榻的演變。「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榻,如現代的「沙發」。
清代前期床榻基本保持了明代的風格和特點。變化的是用料和工藝,如用材越來越厚實,裝飾越來越華麗。清代的床榻大多採用雕花鑲嵌,金漆彩油等手法。鑲嵌的多以玉石、瑪瑙、瓷片、大理石、螺鈿、琺琅、竹木、牙雕等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