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古董木製傢具有什麼清洗辦法,那位高手知道告訴我下
傢具的清洗和修補
1、醋洗新木器
木製傢具在油漆之前,先用醋擦一遍,漆後光澤鮮艷無比。
2、茶水洗新木器
在剛漆過油漆的傢具上,用茶葉水或淘米水輕輕擦拭一遍,傢具會變得更光亮,且不易脫漆。
3、牛奶消除油漆味
把煮開的牛奶倒在盤子里,然後將盤子放在新油漆過的櫥櫃內,關緊傢具的門,過5個小時左右,油漆味
便可消除。
4、傢具變新三法
①用一塊蘸了牛奶的布擦拭桌椅等傢具,不僅可清除其污垢,還可使傢具光亮如新。
②用半杯清水加入水量1/4的醋,用軟布蘸此溶液擦拭兩三次即可使傢具重現光澤。
③木製傢具用久了漆面會失去原有的光澤,對此,可泡一大杯濃茶,晾涼後,將一塊軟布放入浸透,
用其擦洗傢具,一般擦拭兩三次即可使傢具恢復砂有的面貌。
5、鹽水洗藤竹器
藤器或竹器製品用久了會積垢,可用食鹽水擦洗,既去污,又能使其柔松有韌性。
6、毛頭刷除塵
藤製傢具用久了會積污聚塵,可用毛頭柔和的刷子自網眼裡由內向外指拂去灰塵。若污跡嚴重,可用家用
洗滌劑洗去,最後再乾擦一遍即可。
7、錫箔紙除茶跡
在貼防火板的茶具上泡茶後,日久會在茶具桌上留下片片污跡。對此,可在茶具桌上灑點水,用香煙盒裡
的錫箔紙來回擦拭,再用水洗刷,就能把茶跡洗掉。用此法洗擦茶具(茶杯、茶壺、茶盤),也有同效。
8、傢具燙痕消除三法
①裝有熱水、熱湯的杯盤等器皿,直接放在傢具漆面上,有時會留下一圈白色燙痕,一般只要用煤
油、酒精、花露水或濃茶水蘸濕的抹布擦拭即可。
②若燙痕過深,可將毛巾浸過溫水擰干,滴上水許氨水,再用手掌摩擦毛巾,使氨水布滿手掌,然後
用手掌輕輕而迅速地拍打燙痕,最後再塗上一層蠟。這樣,便可消除燙痕。
③用碘酒在燙痕上輕輕擦抹,或塗上一層凡士林油,隔兩天再用抹布擦拭,燙痕可消除。
9、白色傢具變黃的處理
漂亮的潔白的傢具一旦泛黃,便顯得難看。如果用牙粉(或外膏)來擦拭,便可改觀。但是要注意,操作
時不要用力太大,否則,會損傷漆膜而適得其反。
10、傢具燒痕消除法
煙頭、煙灰或未熄滅的火柴等燃燒物,有時會在傢具漆面留下焦痕。如果只是漆面燒灼,可在牙簽上包一
層細紋硬布,輕輕擦抹痕跡,然後塗上一層薄蠟,焦痕即可除去。若是燒焦漆下木質,此法則無能為力
了。
11、傢具擦傷消除法
如果傢具漆面擦傷,未觸及漆下木質,可用同傢具顏色一致的蠟筆或顏料,在傢具的創面塗抹,覆蓋處露
的底色,然後用透明的指甲油薄薄地塗一層即可。
12、傢具蠟痕消除法
蠟油滴在傢具漆面上,千萬不要用利刃或指甲刮剔,應等到白天光線良好時,用一塑料薄片雙手緊握,向
前傾斜,將蠟油從身體前方向後慢慢刮除,然後用細布擦凈。
13、裝飾貼面鼓泡消除法
在處理時,可先用鋒利刀片在「泡」的中部順木紋方向割一刀。然後用注射器將膠水注入縫中,用手指輕
輕地按壓「泡」的上部,將溢也的膠水用濕布揩凈。再用一個底面平滑並大於鼓泡麵積的重物壓在上面。
為防止加壓後有少量膠水溢出面粘壞鼓泡周邊表面,可在「泡」上覆蓋塑料膜隔開。這樣,裝飾貼面就平
整了。
14、傢具水漬痕消除法
水滴在傢具上,若不立即抹乾,會泛起水漬痕印。對此,可用濕布蓋在痕印上,然後用電熨斗小心地
按壓濕布數次,痕印因遇熱蒸發水分而消失。
15、桐木傢具碰傷的處理
桐木傢具質地較軟,碰撞後易留下凹痕。處理辦法,可先用濕毛巾放在凹陷部,再用熨斗加熱熨壓,即可
恢復原狀。如果凹陷較深,則須粘合充填物。
16、木製傢具除漆法
將用過的顯影液,刷塗在傢具的漆面上,可除去舊漆,洗凈晾乾後,用細砂紙燈光,就可重刷新漆了。
17、木器修補法
新買的木製傢具如桌板、檯面、木桶、洗腳盆等,一旦開裂,可採用下列方法補救:將舊棉布或破麻袋燒
成灰,然後與生桐油攪拌成糊狀,嵌補木器的裂縫中,陰干後即可牢固。或者,將報紙撕成碎片,加些明
礬和清水,煮成稠糊狀,冷卻後塗於木器的裂縫中,干後也十分牢固,但不能作水桶、水盆用,盛放干東
西可以。
18、鍍鉻傢具生銹的處理
鍍鉻傢具生了銹,千萬不要用砂紙打磨。小鍍件可放入盛有機油的盆里浸泡8~10小時,用布揩擦。
大鍍件,可先用刷子或棉紗蘸機油塗於銹處,稍候片刻,再用布揩擦,即可去除銹跡。
2. 高檔傢具如何擦塗大漆
大漆多用於比較珍貴的木材,如紅木、水曲柳等製作的傢具 的塗裝。其方法和工序如下:
1、在高檔木器傢具表面,用0#木砂紙進行砂磨,並將其棱 邊、尖角打磨得較為圓滑,手摸無鋒利感覺,並注意輪廓線條的 平正直挺。
2、用黑煤、品紅等顏料混合調成所需顏色的水溶液,用漆刷塗刷在傢具表面,要求均勻一致,不要流掛。用生漆、石膏粉及少量水和顏料,配製成生漆膩子,用牛角刮刀批刮一道,干後用0#木砂紙砂磨光滑。如表面仍有缺陷,可再復批一次,再仔細地打磨一次。
3、 用舊棉花(棉毛絨壓實成團)或絲綿團,蘸大漆均勻用 力地來回搓揩,將漆液薄而均勻地塗布在物面上。待塗層乾燥後, 用最細的水砂紙輕而均勻地打磨光滑。
4、揩漆、打磨、再揩漆,如此反復4〜5次,直至平滑光亮。 習慣上,都是下午擦上生漆,次日上午打磨,使間隔在12小時以 上。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每次須等上一道漆膜完全乾燥後,才 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物件在塗裝完最後一道漆後,宜放置在清潔 無灰塵並且不通風的室內乾燥。如室內過於乾燥時,可將地面及 四周牆面用水灑濕。室溫應控制在10〜35°C之間。
希望答案能對您有幫助
3. 說說如何保養明清老傢具
外觀要光潔,平滑細膩,要經常除塵、上光、保持傢具的整潔。濕布是傢具的天敵,因為濕布中的水分和灰砂混合後會形成粒狀顆粒,對傢具的表面損害不容忽視。因此,平時清除古傢具的灰塵、油膩,最好用毛刷輕拂後,再以干凈、柔軟溫度適宜的棉麻類布料的干布擦試。或沾取水性或油性清潔劑清洗。
傢具搬動應小心輕放,使用中,忌利器硬物撞擊。傢具的腳部應釘以膠墊,避免來回移動時受損。
冰涼或過熱的東西絕不能直接置於桌面。過冷或過熱的器皿會在古傢具上烙下無法擦去的痕跡,應特別注意。在傢具上放物品應墊一層軟膜,垂直方向輕拿輕放,以免破壞漆膜。若出現漆膜滑損碰損應及時找專業人員修補,使之對傢具的材質結構真正起到保護作用。
木製傢具因為材質的原因,過度的陽光照射或潮濕,都會損壞材質,造成木材龜裂,或乾脆易折。濕度對木傢具影響很大,必須存放條件好。
上蠟保養時要注意在灰塵清除後再進行,否則將生成蠟斑,並造成磨損,產生刮痕。一般的噴蠟、水蠟、亮光蠟均可,但切忌使用汽車車蠟。上蠟時,要由淺入深,由點及面,慢慢深入。
4. 紅木傢具用什麼擦最好
對於紅木傢具的清潔,建議使用濕布或柔軟的棉布輕輕擦拭表面,不要使用硬物或刮擦。可以使用中性清潔劑或溫水加少量的洗滌劑進行清潔,然後用干凈的濕布擦拭乾凈即可。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或醋類成分的清潔劑,以免損害紅木表面的質地和色澤。
此外,為了防止紅木傢具因潮濕而變形或腐爛,建議使用吸水性較強的抽水除濕器維護室內空氣乾燥,並定期對紅木傢具進行保養,使用專業的紅木蠟或油膜來保護表面。
5. 如何擦拭保養老傢具
1、經常除塵
空氣中有有很多顆粒,積累在桌子上變成了灰塵,它們會摩擦實木傢具表面,因此要經常性地對實木傢具進行除塵。盡量使用干凈的軟棉布,如舊的白T恤或嬰兒用棉布等。切記不要用海綿或餐具清潔用具擦您的傢具。
除塵時請使用浸濕後擰乾的棉布,因為濕棉布能減少摩擦,避免劃傷傢具,同時還有助於減少靜電對灰塵的吸附,利於清除傢具表面的灰塵。但應避免水氣殘留在傢具表面,建議最好用干棉布再擦一遍。
2、定期打蠟
打蠟就像是給傢具穿上一層防護服,能夠有效保護實木傢具的「健康」。實木傢具保養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打蠟,最好每隔3個月打一次蠟。
傢具在使用上光蠟前,要檢查一下漆層表面是否完好無損。對較新的實木傢具,要先用細棉布將表麵灰塵擦凈,對存留過久或難以去除的污點,可用棉布蘸少量汽油或酒精揩擦。然後用一小塊棉布沾適量上光蠟大面積塗開,再用一塊大些的干布按圓周形分塊將蠟擦均勻。如果之前打過蠟的,在上蠟之前應先用較溫和的非鹼性肥皂水將舊蠟抹除。
3、防止暴曬
避免把傢具放在朝南的大玻璃窗前,陽光長期直接照射會使傢具過於乾燥,也會褪色。熱水杯等不能直接放置在傢具表面上,會留下痕跡。有顏色液體,如墨水等要絕對避免灑在桌面上。
4、注意溫度
溫度18攝氏度至24度,相對溫度35%-40%,是木材傢具最理想的安放環境,請避免將傢具放置在接近熱源或空調風口的地方,溫度的變化可以導致任何傢具外露部分的損壞,同時,加濕器、壁爐或小暖爐的使用也可能會引起傢具的過早老化。
6. 古典傢具的保養方法 古典傢具怎麼保養
一、灰塵
灰塵基本全天都會積落實木傢具的表層,因此請務必清除灰塵。盡量用整潔的棉布,或者柔軟的棉織物。請勿使用海綿或洗碗設備清潔傢具。清除灰塵時,可以使用擰干後的濕布,因為這樣可以降低擦劃並防止用濕布刮擦傢具。它還有助於減少靜電對灰塵的吸附,這對於清理傢具表層的塵土非常有用。但是最好用干布再次擦拭,因為最好不要讓傢具表面出現水蒸氣。清潔傢具時,請取下裝飾品,並在移動時將其輕拿輕放
二、清潔
盡量使用特殊的家用清潔劑。該溶劑也可以幫助去除多餘的蠟。他們接觸在一起,沒有引起任何其他副作用。
三、水痕
水痕水痕一般要通過一定的時間後才能消退。假如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還是很明顯可以用抹有些許色拉油或蛋黃醬的軟布沿木紋方向擦拭水印。或者,用濕布覆蓋標記,然後用電熨斗小心地將濕布壓幾次,標記可能會褪色。
四、燒痕
使用一片乾燥且較細的傢具擦拭專用的特殊鋼絲墊於燙痕處墊朝著木紋方向上塗擦。可以使用色拉油或蛋黃醬作為抹在其面層,並使用軟布朝木紋方向抹擦。最終上光即可。煙頭或未完成的火柴劃傷充電傢具漆。如果漆燒掉了,在火柴棍或牙簽上塗一塊細的硬布,輕輕擦拭痕跡,然後塗上一層薄薄的蠟。即可淡化。
7. 古傢具的保養方法
傢具如人,人需要養生才能活得長久滋潤,傢具也需要「養生」——保養,才能歷經歲月滄桑而風采依舊。那麼古傢具的保養方法有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保養方法一:如何防止案面塌腰
有一種條案叫擱板條案,也叫架幾案,案面很長,很厚,也很重。它的案面與案腿不是一體的,而是可拆卸的。北方俗稱「一塊玉」,南方叫「梗板」,流行於清末,人們一般用它來放笨重的自鳴鍾或山石盆景等。
因為案面上的物品很笨重,所以案面承受的壓力非常大。案面兩端因有案腿支撐,所以不算吃力,但案面中間卻是懸空的,時間長了會有塌腰的危險。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應該每隔一年或半年把案面翻個個兒,那樣略微彎曲的案面會因為換了受力方向而還原。
保養方法二:上漆
因為南方氣候濕潤,為了防潮,蘇作傢具的表面基本上都擦上一層薄薄的生漆。漆刷得薄,就顯得很透明,這樣不但能防止水分的侵入,還不會掩蓋木質自身的美觀。蘇作傢具的特點是內外都上漆,里里外外都受到保護。廣作傢具也擦一層漆。上漆對一般人來說難度較大,可以請專業人士來做。京作硬木傢具是不上漆的,只在表面燙一層蠟。因為北方氣候乾燥,無須上漆,而且燙蠟之後,傢具在使用過程中經過長期反復的摩挲,表面的蠟會滲進木材中,發生氧化,產生包漿。包漿又稱「木銹」,「木銹」是借用青銅器中的術語,它在古傢具中是很寶貴的,既美觀大方,又能保護傢具。已形成包漿的傢具表面不能受開水燙,也不能沾可溶性很強的液體,如汽油等,否則會損壞包漿。
保養方法三:順應木性
人的養生講究順應人性,傢具的保養也要順應木性,也就是傢具的「脾氣」:
冬天的北方家家戶戶都生暖氣,人離暖氣近些很舒服,但傢具得離暖氣遠一些,以免因溫度過高而引起木材過分收縮,導致開裂。
夏天來了,經常下雨,傢具應避免臨窗擺放,以免在陰雨天氣中受潮,漲壞表面,損壞榫卯。
很多傢具還怕風,尤其是帶面的傢具如桌、箱櫃類等傢具,受「干縮濕脹」的影響,在風口處吹久了容易開裂、翹曲。
傢具不比行軍床,可以使勁折騰。所以傢具的搬動不能劇烈,必須輕拿輕放,也不能太勤,否則容易散架。
傢具也不能老撂在一個地方,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隨著季節的變化,傢具在擺放位置上要做適當調整。如果讓它總是待在一個地方,就很容易腐朽。我常看到這樣的古傢具:正面和側面精美絕倫,靠牆的那一面慘不忍睹,就好像一個絕色美人被火燒傷了半邊臉,讓人看了心中充滿無限遺憾……
總之,對人來說,傢具的脾氣是「勤動易散,久靜易朽」;對天氣來說,傢具的脾氣是「只可漸變,不可突變」。收藏者必須投其所好,順應木性,才能讓精美的古傢具流傳久遠。
「順應木性」是傢具保養的宗旨和理念,下面介紹一些具體的保養技巧。
保養方法四:如何保養桌面
有句俗話說得好:「冷桌子不能沏熱茶。」這句話可謂順應了木性,因為存放傢具的環境溫度不能驟冷驟熱。比如,帶石頭面的傢具(如桌子、屏風等)冬天不能放在室外,夏天也不能放在陽光下曬,以免開裂。
古代人用的餐桌往往保護得非常好,為什麼?因為古人吃飯、喝茶不像現在的人,殘羹剩飯全往桌上堆,弄得臟兮兮的。他們吃飯、喝茶都用托盤,對桌面加以保護,要是哪個丫鬟、小廝把茶水或飯羹不小心灑在了桌子上,少不了一頓訓斥。
桌面上的油污,可用酒精擦拭,如果沒有酒精,用高度白酒擦抹也可以,這是舊時北京大戶人家常用的方法。
保養方法五:配桌套
古時候,貴重的傢具都會配桌套,桌套大多用布製成。如清代皇宮統一用藍布做桌套,而不是緞子(一些清官戲中常用緞子做桌布,是錯誤的),這主要是因為布吸水性能比緞子要好。藍布不僅吸水,還吸塵,當時叫「陰丹士林布」。
藍布桌套一般是深藍的邊,淺藍的芯,或者是黑邊藍芯,用來配黑紅的名貴傢具,暖色調與冷色調形成鮮明對比,很有層次感。
保養方法六:保持乾燥,應對換季
在四季變換明顯的地區,傢具的保養極為講究。比如伏天過後、春秋兩季等,氣候由潮變干或由干變潮,應適時打開櫃門、拉開抽屜,使傢具內外同步過風,以免因一面過於乾燥或過於潮濕而翹曲。
但是,在過風的時候,不能讓傢具暴露在陽光下或風口處,應置於陰涼、乾燥之處。因為過度的陽光照射會損害木製傢具的材質,造成木材開裂或翹曲,所以要盡量保證古傢具不遭受陽光照射,同時又保持其適度乾燥。
保養方法七:上蠟
傢具如果使用得上了年頭,光澤就會逐漸散失,影響其美觀。
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將地板蠟、蜂蠟等在日光下或爐邊烤軟,用使舊的皮鞋刷子反復劃蹭,這樣刷子上就布滿了很多微小的化開的蠟粒。然後用這把沾滿蠟粒的刷子在傢具上反復地刷,這種方法叫「干抖蠟」。經過「干抖蠟」的處理,失去光澤的'傢具立刻「紅光滿面」,比女性化妝品還要有效。還可以用買來的碧麗珠或地板蠟直接上蠟。
上蠟要注意的是,要在完全清除灰塵之後進行,否則會形成蠟斑,或造成磨損產生刮痕。上蠟時,要掌握由淺入深、由點及面的原則,循序漸進,均勻上蠟。當然,最理想的還是到專業廠家去上蠟。
傳世的方法中有一種是用核桃油來刷傢具的,山西地區還有用棕櫚油、花生油等。實際上這些方法都是錯誤的,因為木材上面刷上油脂,油脂密度大,會往裡面滲,從而改變木材對光線的折射,使其潤澤度變差。這種上油風氣的始作俑者是傢具作假者,他們用上油的方法來給傢具作舊。但作為一個傢具收藏者,應該堅決拒絕這種做法,上了油的傢具特別容易沾染灰塵,而且常彌漫著一種「油脂捻子」味,一下子就將古傢具數百年凝聚的色、香、味全給破壞了。
還有一種方法是燙蠟,將蠟干抹在傢具的表面,再用熱吹風機將蠟干吹化成液體狀,用棕刷刷勻後,待其冷卻凝固,然後用木片或竹片將表面的浮蠟除去,最後用棕刷和布「抖凈」、擦亮。這是比較專業也較有難度的方法,弄不好會將包漿搞「新」,不提倡業余者和新手貿然採用。
保養方法八:應對傢具部件的鬆散與脫落
如果遇到傢具的部件發生松動現象,千萬別緊張,其實,越是優質木材做成的傢具,越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嘗試用牙簽、白膠或紙板把它塞緊、加固,千萬別用502去粘。
如果傢具的部件脫落了(比如掉了一個抽屜環等),最應該注意的一點就是:保護好這個脫落的部件,行話叫作「死屍不離寸地」。可以將這個脫落的部件用同顏色的毛線與傢具拴在一起,如果是櫃子或抽屜上的部件,也可以放在櫃子或抽屜中。切不可隨意亂放,以免日久丟失或因其他原因而將其遺棄。否則,一旦可以修復的時候,若找不到脫落的部件,再要想找一個原樣的部件是幾乎不可能的。如果傢具過分鬆散,可用繩子捆牢或裝進麻袋捆好,然後找行家修理,千萬不要用膠帶等化學產品來粘合,以免處理失當。
保養方法九:如何搬傢具
有不少人的傢具在家保護得很好,但搬一次家就完蛋,我見過的很多傢具就是在搬家過程中搬壞了的。對傢具收藏者來說,搬家是一門大學問,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除非你認定一輩子也不搬它。收藏品多的藏家尤其應該補好這一課,因為傢具多了,為了節省空間必然得碼放,而如果碼放不當,塌腰、折腿等現象就會隨之而來。
碼放的第一步是搞清碼放的次序,先要用堅實且厚重的傢具放在最下層來墊底。不能用床,因為床雖厚重但不堅實。笨重的帶石面的椅凳類,最好採用四腳朝天法放置,這樣重心降低,不易損壞。在裝車運輸時也最好用四腳朝天式,即使劇烈晃動也不致損壞榫卯。
床的碼放非常復雜,需要先去掉圍屏和架子,然後小床腳對大床面逐層疊放,這時床腿間就有了不少的空擋,圍子、架子、雕花板就可以捆好後放在這些空擋中。
椅類的碼放也很有講究,如果庫房的面積較小,最好椅面貼椅面如鴛鴦打對般(即一個四腳朝天,一個四腳著地)地碼放,然後打包,捆好,以節省空間。這么碼還有個好處是不落塵土,既保護椅面,又省地、又安全、又衛生。
保養方法十:除塵
由於環境的污染,空氣中的灰塵越來越多,城市中尤甚,於是保護傢具又增加了關鍵的一課一除塵。很多傢具都有雕花部位或繁復的鏤空部位,特別容易積累灰塵,可用軟棉布來擦拭,但是切記兩點:
一、不能用毛巾。因為毛巾的毛是線組成的小環結構,會剮傷傢具的雕花、轉角及木紋的細小劈裂部位;
二、不能用濕布。濕布是古傢具的天敵,它會帶來傢具表面的干濕的劇烈變化,與「順應木性」這一原則相悖。當濕布中的水分和灰塵混合後,會形成顆粒狀,一經摩擦就會損害傢具的表面,輕則損害傢具原有的包漿成色,重則導致傢具表面日後開裂。人們普遍意識不到其危害性,習慣用濕布擦拭傢具,以為那樣擦的更干凈。如果塵垢過多,可用晾乾水分的潮布反復擦拭。
當然,藏友們還可以採用吸塵器,對傢具復雜部位(如雕花部位、鏤空部位等)的一些人力無法祛除的灰塵,可以借借現代機器的神威。經常給傢具除塵主要有兩個好處,一是有利於保護傢具的包漿,甚至補充包漿,而包漿又直接影響傢具的美觀和壽命;二是不會造成「塵土搬家」,導致二次污染,給傢具的存放和欣賞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於傢具、於人都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