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榫接的幾種方式
1、直角榫接合:榫肩面與榫頰面互相垂直或基本垂直的都屬於直角榫。接合牢固可靠、加工難度相對較低,是應用最廣的榫接合形式。
2、燕尾榫接合:其榫頭呈梯形或半圓錐形,端部大而根部小,接合牢固緊密、但加工及裝配難度較大。用於實木傢具中箱框類零件的角接合(如櫃體角接合、抽屜角接合等)。
3、圓棒榫接合:系一類插入榫,其形狀為圓柱形。具有簡化加工工藝、易裝配、節約材料、適合大批量生產等優點。
但接合強度及穩定性相對較差。在框式結構中圓榫可用於框架的聯接接合,而板式結構中用於板件間的固定接合和定位。
4、梳齒榫接合:又叫指形榫,其形狀類似於梳齒(或指形)。主要用於短料接長,如方材及板件接長、曲線零件的拼接等。
5、燕尾榫接合:在眾多榫卯結構之中,燕尾榫是公認最牢固的榫接方式,也是最結實一種連接木板末端的結合方式。
這種榫接方式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優點,比如可以在木材膨脹或收縮時確保傢具的完整性。傳統的燕尾榫採用寬燕尾頭和窄插接頭的組合,且燕尾頭做在水平部件上。
2. 紅木傢具圓包圓的怎麼做
紅木傢具製作工藝圓包圓,從字面上理解為,圓形的腿足被圓混面的裹腿棖、垛邊所包裹,當然邊抹也要倒棱做成混面。從側面看,圓形的腿足被圓弧形外輪廓的邊抹、垛邊、裹腿棖一層層包裹。更講究一點的,在垛邊、裹腿棖上還有劈料的造法,即一根料做出雙混面甚至更多的混面,從視覺上增加厚度更增加包裹的層次,再做雙圈形的卡子花,令人贊嘆不已。
一、圓包圓的結構講究。圓方圓並非皆用圓材。垛邊、裹腿棖採用方材做出混面,你看不到的內面還是方材,還有圓形腿足與裹腿棖交接的一小段須削圓成方,以便嵌納棖子。
二,圓包圓的榫卯結構講究。棖子盡端外皮切成45度角,與相鄰的一根格角相交;裹皮留榫,納入腿足上的榫眼;榫子有的格角相抵,有的一長一短。每根垛邊兩端均格角並鑿透眼,腿足頂端長短榫須先貫穿垛邊上的榫眼,然後再與面子四角的榫眼拍合。因此,有裹腿做的腿足頂端的長短榫要長一些。
3. 傢具的結構影響堅固度,你知道哪種結構最為結實嗎
我們都知道一個家的裝修,不僅費錢還費人的時間和精力。家是人長久居住這個地方,傢具的磨損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哪一個傢具出現損壞,修復和更換,也是非常麻煩的,想要裝修長久的保持完整很美觀我們就應該在選擇傢具的時候,選擇結構最結實的傢具,提高整個家的性價比也不讓在裝修的時候耗費的精力而浪費。
4、指形榫接合,這是類似於手指形狀的結合方式主要用於短料接長,指形榫接合的強度可以達到怎料強度的80%左右,主要用於曲線形零件的拼接、方材和板件的接長。
以上只是最常見的結合方式還有很多種,都是源於中國古人的智慧,也來自於世人積累的經驗,現在家居的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製造出來的傢具質量也很好,可以感嘆人類智慧的強大。每種結構用於傢具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我們在選擇傢具結構的時候,應該根據傢具的形式來選擇。
4. 實木傢具怎麼拼接在一起
分幾種情況一是實木板,板兩側平刨光滑後合在一起以不見光不見縫為准,結合面塗內拼板容膠上拼板機加壓拼接。
二是傢具的部件與部件的連接,這個是使用榫卯結構再加上膠水(硬木類一般不用膠水,榫卯結構結合力就夠了,軟木類則需要加膠水。
三是組件與組件之間,一般使用五金連接件,如三合一等。
5. 實木傢具圓形弧邊是怎樣做出來的
這個,具體不知道。不過小時候見過木工。一般圓弧有兩種辦法,第一種。用低溫的火版烘烤熱變形,權這是以前農村比較常用的。第二種。用木材拼接成比較大的一個版塊,然後再加工成圓弧。你去看看酷漫居的文章,里邊有寫這些東西的、
6. 傢具邊緣的圓角怎麼製作的
圓弧的地方時這樣做的 (做法之一)
1,基層:木龍骨用鋸子挨著挨著的版鋸 比較密集的鋸 鋸的權間距一定要均勻 這關系著圓弧的圓滑度 但是不鋸斷 留一點點 鋸好後慢慢用力彎起 固定好 四個角的弧度要做得一樣 最後用相同厚度的龍骨將所有圓弧連起來 骨架久做好了
2,面層:用面板包 排釘釘好(裡面和外面的做法一樣 都是用面板包)
3,油漆: 常見的是做白瓷漆
這種用木做的造價比較低 很經濟 其次還有其他的方法 主要是基層的做法不一樣 面層都一樣的
7. 卯榫結構的傢具中的榫卯結構
龍鳳榫加穿帶
將不夠寬的薄板加寬時,就用到了「龍鳳榫加穿帶」。將薄板的一段刨出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長榫,再將其相鄰的薄板開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方法將兩板拼合,可不使其從橫的方向拉開。拼合粘牢之後,在其上開一個上小下大的槽口(帶口),裡面穿嵌的是一個一面是梯形長榫的木條(穿帶),穿帶的梯形長榫一面稍寬一面稍窄,為了使其穿緊,長榫都是從寬的一邊推向窄的一邊。穿帶兩邊出頭,留做榫子。
攢邊打槽裝板
(一)中的「龍鳳榫加穿帶」拼成的板可用「攢邊打槽裝板」的方法裝入攢邊的木框。
其具體做法:木框四根,兩根長而出榫的叫「大邊」,兩根短而鑿眼的叫「抹頭」。在木框的里口打好槽,以便容納木板的邊簧(在拼板的四周刨出的榫舌)穿帶出頭部分則插入大邊上的卯眼內。這樣即可以用「攢邊打槽裝板」的方法把木板裝入木框。
楔釘榫
兩種不同的楔釘榫
抱肩榫
抱肩榫是有束腰傢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榫卯。
具體做法:以有束腰的方桌為例,腿足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度斜肩,並鑿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條的45度斜肩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還留做上小下大、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掛套。
霸王棖
桌子上常常用到這種方法。
霸王棖的上端托著桌面的穿帶,用銷釘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中部靠上的地位。棖子下端的榫頭向上勾,並且做成半個銀錠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頭從榫眼下部口大處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掛住
了。空隙墊塞木楔,使之固定。
用來連接弧形彎材,例如:圈椅的扶手。
基本做法:兩片榫頭交搭,同時榫頭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動。然後在搭口中部剔鑿方孔,將一枚斷面為方形,一邊稍粗,一邊稍細的楔釘插貫穿過去,使其也不能左右移動即可。
夾頭榫
案形傢具中最常見的榫卯結構。
如圖可見,腿足上端開口,嵌夾牙條與牙頭;頂端出榫,與桌案案面的卯眼結合,結構穩固,桌案和腿足角度不易變動,又可將桌面的重量分擔到腿足上來。
插肩榫
除夾頭榫之外,插肩榫也是案形傢具的一種榫卯結構。
其結構和夾頭榫的結構相似,也是腿足上端開口,嵌夾牙條;頂端出榫,與桌案案面的卯眼結合,不同的是在插肩榫中,腿足的上端外側被削出斜肩,牙條與腿足相交處剔出槽口。當腿足與牙條相結合時,槽口便與斜肩正好契合。當腿足承受桌案壓力的同時,牙條便和斜肩咬合的更緊。這樣,桌案的結構便愈發牢固起來。
走馬銷
羅漢床圍子與圍子之間或圍子與床身之間常用到走馬銷。
是「栽銷」的一種,指用一塊獨立的木塊做成榫頭栽到構件上去,來代替構件本身做成的榫頭。一般按在可裝卸的兩個構件之間。獨立的木塊做成的榫頭形狀是下大上小,榫眼的開口是半邊大,半邊小。榫頭由大的一端插入,推向小的一邊,就可扣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