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代廣式傢具的風格特點有哪些
一、廣式傢具的形成
明末清初時期,由於西方傳教士大量來華,傳播了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當時對外貿易和文化藝術交流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經濟和文化藝術的繁榮。廣州由於它特定的地理位置,便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門戶。自明季葡萄牙人來華以後,其聚居地澳門,高棟飛甍,櫛比相望。至清初,隨著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廣州的商館、十三洋行等先後建立,這些商業機構的建築大都摹仿西洋形式,一時官府、民居也多相率效仿,於是形成一股空前的「西洋熱」。其它如象牙雕刻、瓷器燒造以及景泰藍等各種工藝也都隨之有了相應的變化和發展,這些變化和發展必然影響廣州傳統的傢具製作業。傢具和建築緊密相關,西式宮殿堂館的興建,必然要求配置成套的與西方建築藝術風格相協調的室內裝修和傢具。加以廣東又是貴重木料的主要產地,南洋各國的優質木料多經由廣州進口,製作傢具的原料也較充裕。這些都是乾隆時期廣式傢具形成和發展的有利條件。
二、廣式傢具的風格和特點
(一)用料粗大充裕
以清宮所藏廣作紫檀雕花長桌為例(圖1),此桌長 165.5、寬 38.7、高 89.2 厘米。桌面邊框寬 10 厘米,厚 3 厘米。下為托腮,厚 1.3 厘米,它與桌面系一木做成。實際上用於做桌面四框的木料厚度為4.3厘米。桌面板心用一塊寬18.7厘米的整板鑲成,下面輔以穿帶四條。面下是束腰,高 4 厘米,厚 1.1 厘米,中間鏤雕出串枝西洋卷草花紋。束腰下托腮與上托腮對稱。再下是牙板,厚 2.2 厘米,寬 9 厘米,浮雕西洋卷草花紋。牙板下沿隨花紋形態作成曲邊。四角立四腿,由於上下托腮的作用,桌沿噴出較多,因而四腿的拱肩也較大。四條腿通體飾西洋花紋。四腿與牙板結合的拐角處,作出與牙板曲線相呼應的翅式牙。翅式牙也是與腿一木做成的。腿方 5.5 厘米,下端為軟彎內翻馬蹄形,8 厘米見方。且不說桌面四框以及束腰、牙板用料寬厚,單就腿足來說,它是用一塊 8 厘米見方的粗料加工而成。除上端靠里側部分留作榫頭,下端里側削出馬蹄以及中間預留腿柱、翅式牙外,腿柱里側兩面和拱肩以上部分的木料全部削掉,可見用料之費。此桌由於用料粗大,馬蹄向內兜轉較大,所以看上去似顯笨拙,不如明式傢具俊美。廣式傢具的特點之一,是不管腿足的彎曲度有多大,一般不使用拼接作法,而喜用一木挖成。再以清宮所藏紫檀雕花嵌琺琅扶手椅(圖 2)為例,椅橫 64.3 厘米、縱 51.4 厘米、通高114.8厘米,面高53厘米。椅背搭腦用一塊長51、寬18、厚6厘米的板材刮削成3.5厘米厚的弧形板,然後在板上鏤雕出大麴率的勾卷雲紋。微向外彎曲的扶手,亦採用厚板鏤雕的同樣做法。這種做法必須要有一定厚度的材料才行。椅背的背板用一塊厚 5 厘米、長 46 厘米、寬 25 厘米的木板削刮成 2 厘米厚的「S」形曲線板。在板的前後兩面雕勾卷雲紋。正面上部嵌一黃楊木雕磬紋及流蘇圖案,正中起槽,鑲嵌銅胎掐絲西洋花紋琺琅片。背面正中浮雕西式珠花一枚。此椅椅面厚 3.2 厘米,採用低束腰形式,束腰高 2 厘米。牙板上安托腮,足間安管腳棖,四條橫棖的高度相同,寬度也與腿的寬度相同,為 3.5 厘米,厚 2.5 厘米。四面腿內鑲壼門牙條,管腳棖下面也飾有牙條。此外,在椅背搭腦鏤空透孔中和扶手內框亦均滿嵌西洋紋花牙和牙條。此椅構件裝飾繁瑣。從器身各部比例看,坐面橫度大於高度,坐面縱向尺寸幾乎與高度相等,給人以穩重大方之感。至於用料方面,與平常的椅子相比,材料耗費要多用許多。
清宮舊藏還有一件紫檀雕花櫃格(圖3),從外形看不顯笨重而頗為俊秀,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是靠在邊角處的巧妙修飾緩和並彌補了因邊框材料過大而出現的呆板。從而收到優美、俊秀的藝術效果。其方法是在四框里口邊緣雕一道寬約一厘米的繩紋,繩紋外再作一道約 0.2 厘米寬的陽線,再外為 3 厘米寬的素混面。這樣一來,便造成一種彷彿繩紋邊是在邊框上另加的視覺效果,從而避免了因材料過大而產生的笨重呆板感。中間的橫梁亦採取同樣做法,上下兩邊做成繩紋,中間做成混面雙邊線。實際橫梁厚度為 3.4 厘米,這在同類櫃格的橫棖構件中,已是大比例了。至於門板和兩山鑲板,板面裝飾的花紋圖案,均用陽刻手法,雕刻的花紋高出襯地平面達 0.5厘米,加上鑲入邊槽的厚度,實際厚度要超過 1 厘米。
總之,廣作傢具在用料方面是比較寬裕大方的。在這方面,和蘇作傢具風格截然不同。蘇式傢具以俊秀著稱,用料較廣式傢具要少。由於硬質木料來之不易,蘇作工匠往往惜木如金。他們在製作每一件傢具前,先對每一塊木料反復觀察、衡量,精細打算,盡可能把木質紋理整潔美觀的部位用在表面上。不經過深思熟慮,決不輕易下手。為了節省材料,製作暗處構件還常用其它雜木。筆者所見宮中收藏的一些蘇式傢具,十之八九都有這種情況。而明清兩代的蘇作傢具都是如此。撙節木料的情況多表現在面內穿帶的用料上。蘇作傢具大多掛油漆里,目的在於使穿帶避免受潮,保持木料不致變形,同時也有遮醜的作用。
廣作傢具就不同,為講求木性一致,大多用一種木料做成。通常所見的廣作傢具,或紫檀、或紅木,皆為清一色的同一木質,決不摻雜別種木材。而且廣作傢具不加漆飾,木質完全裸露,使人一看便有實實在在、一目瞭然之感。
(二)裝飾花紋雕刻較深,刀法圓熟,
磨工精細廣式傢具裝飾花紋的雕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建築雕刻的影響,浮雕隆起較高。一組線條,往往由不同層次表現,雕刻花紋大都隆起,個別部位近乎圓雕。如宮中收藏的乾隆時期的紫檀雕雲龍大櫃,櫃門板心滿施雕刻,浮雕的雲朵緊密相連,龍紋的雕刻隆起更高,龍身在雲朵中穿騰、扭曲翻滾,張牙舞爪,姿態雄勁有力。加之磨工精細,使紋飾表面瑩滑如玉,絲毫不露刀鑿的痕跡。
再以前述紫檀雕花櫃格為例,櫃格正面兩門板心都飾以陽刻花紋,四角及正中心雕折技花卉。花朵及枝葉叉芽四齣,由於雕刻較深而富於立體感。所飾西洋巴洛克花紋,翻卷迴旋,線條流暢。圖案間隙留出襯地,在雕刻時,除圖案紋飾外,餘地則用刀鏟平,再經打磨平整。雖有紋脈相隔,但從整個地子看,決無高低不平的情形,與用刨子刨平的木板完全一樣。可見在花紋圖案雕好以後,磨光亦需花費很大的功夫。櫃格兩山的板心也同樣如此。每塊板心在離邊框3至4厘米處,雕一道約0.3厘米寬的絛子線,正中浮雕折枝花卉。雖然雕刻較深,手模時,卻有圓滑柔和之感。襯地表面,亦平滑如鏡。在板面圖案紋理復雜、鏟刀處處受阻的情況下,能把地子平面處理到這種程度,在當時是很不容易的。
三、廣式傢具的裝飾題材
廣式傢具的裝飾紋樣,也受西方文化藝術的影響。明末清初之際,西方的建築、雕刻、繪畫等技藝逐漸為中國所應用。自清代雍正至乾、嘉時期,模仿西式建築的風氣大盛。除廣州外,其它地區也有這種情況。如在北京西苑一帶興建的圓明園,其中就有不少建築從形式到室內裝修無一不是西洋風格。為裝飾這些殿堂,清廷每年從廣州定作或采辦大批與之相諧調的中西結合式傢具,即以中國傳統作法做成器物後,再用雕刻、鑲嵌等工藝手法飾以西式紋樣。這種西式紋樣,通常是一種形似牡丹的花紋,也有人稱之為「西蕃蓮」。這種花紋線條流暢,變化多端,可根據不同的器形而隨意發生延伸。它的特點是多以一朵或幾朵花為中心向四周伸展枝葉,且大都上下左右對稱。如果裝飾在圓凳上,則枝葉多作循環式,各面紋飾銜接巧妙,很難分辨它們的首尾。
?廣式傢具除裝飾西式紋樣以外,亦有相當數量的飾以傳統紋樣。如各種形式的海水雲龍、海水江崖、雲紋、鳳紋、夔紋、蝠、磬、纏枝或折枝花卉,以及各種花邊裝飾等。有的廣式傢具則中西兩種紋飾兼而有之;也有些廣式傢具乍看都是中式花紋,但細看起來,仍或多或少地帶有西式痕跡。再以前述紫檀椅為例 :椅背搭腦做成中式如意雲頭狀,而在透孔處另鑲以薄板雕刻的西式卷草花紋。背板為曲線形,飾以中式勾卷紋,正中鑲嵌西式花紋琺琅片一塊,琺琅片邊沿木板嵌口又飾以西式卷葉邊。椅背正中嵌黃楊木雕磬紋和流蘇,然緊靠磬紋上部又雕一朵西式瓣珠花。再以前述紫檀櫃格為例:兩山雕刻的是中式折枝牡丹,都是傳統裝飾紋樣,但在四角與正中花紋之間,又雕一組西洋「巴洛克」風格的圖案。上部架格部分四框飾繩紋,中間裝抽屜兩層,每層四個,面板用影木做成,而在抽屜面外,又以紫檀薄板雕刻西洋花瓣飾邊。這種裝飾手法,在廣式傢具上是屢見不鮮的。在眾多的廣式傢具中,帶有洋式花紋或西洋紋飾痕跡的約佔十之六七。
四、廣式傢具的結構
廣式傢具的裝飾紋樣和雕刻手法上受西方文化藝術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而在結構上卻基本保持著我國明代傢具的傳統形式,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略有變化而已。
先說桌子,桌子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四個桌腿在四角,大多帶束腰,另一種是桌腿裝在桌面兩端縮進一些位置上。前者稱「桌形結體」後者稱「案形結體」。明代案形結體的長桌多用夾頭榫結構,也有用托角榫的,但數量不多。清代則用托角榫的較多,偶爾也有用夾頭榫。桌形結體的做法基本沿用明式,沒有什麼明顯變化。廣式傢具也不例外,如前述紫檀雕花長桌,桌面和其它部位採用傳統結構。桌面用攢邊作法,腿與面的結合用長短榫結構,腿和牙板用抱肩榫結構。清代椅凳坐面與腿的結合通常與採用這種作法,面下帶束腰。如果凳面是圓形的,則採用弧形抱肩榫。
清代的扶手椅大多採用束腰作法,先做成帶束腰的坐面,然後在面上另安扶手和靠背。這是沿用明代床榻的做法,與明式扶手椅做法截然不同,明式扶手椅很少帶束腰的,後背兩側邊柱與兩條後腿用一塊整木做成。清代扶手椅也稱「太師椅」,大都帶束腰,後背與坐多為九十度直角。有的即使有背傾角,和明式相比差別也很大。如前述紫檀扶手椅,椅背兩邊立柱與坐面基本垂直,只是搭腦處略向外彎轉,從而形成九十五度的背傾角。後背和扶手都採用框式結構,用走馬銷連接。做法是在坐面兩側鑿出前寬後窄、底大口小的榫窩,在扶手下邊框安相應的榫頭,將榫頭插進榫窩後用力向後推,榫銷向後滑進窄口,榫頭就難以拔出了。扶手後豎邊也安同樣榫頭,後背豎邊鑿下寬上窄的榫窩,通常情況下後背下橫邊還有一對直銷,把後背對准扶手豎邊榫頭用力向下按,使下橫邊與坐面吻合,即可把後背、扶手和坐面緊緊連為一體。坐面以下皆如常式 :用攢邊作法組成坐面 ;長短榫結構支撐坐面 ;用抱肩榫連接腿足、牙板 ;腿的下部有管腳棖,用格肩榫結構。足下飾回紋馬蹄,這也是清代的特徵。明代扶手椅少使用束腰式,足端也不作任何裝飾,唯方凳、圓凳帶有束腰和不束腰兩種類型,但也不飾回紋足。
廣式櫃格的結構也大體保留明代傳統形式。櫃頂與四框用棕角榫結構 ;門板及兩板心用框內裝板結構;橫帶與四框用格肩榫結構。由於各地間的相互借鑒和影響,廣式傢具與其它地方的傢具也有許多共同點。如在使用透榫時,一般不用在正面及上平面,而多處理在兩側。明式傢具多用透榫,目的是為了使器物牢固堅實。而清代多用暗榫盡管在結構上不盡合理,但卻提升了傢具的美觀度。如櫃格中部橫梁與邊框的結合,都用暗榫,而下橫梁兩側則用明榫(即透榫)。由於硬質木材不易變形,同樣可以收到牢固堅實的效果。這通常指櫃格的正面而言。單就一件櫃格的整體結構來說,仍存在某些不足之處。如兩山橫帶,因為考慮到正面的美觀,大多不用透榫。其它種類的傢具也有這種情況,只是由於器身大小不同,其不足之處有突出和不突出之別。櫃格一般形體較大,大者十數人不易挪動,小者搬動也需兩人以上。有的櫃格年長日久以致榫鉚膠質失效,在挪動時常出現兩山開榫現象。桌子、椅子、凳子因為體積小、重量輕,很少因挪動而拔榫。
簡單說來,清代硬木傢具主要有兩大派別,即江南和嶺南兩派。江南包括長江下游的蘇州、揚州、江寧一帶;嶺南則多指廣州一帶。嶺南產品數量雖不及江南,但藝術水平則超越江南。所謂清代傢具用料粗壯、充裕,造型穩重大方,裝飾繁復華麗,主要是指廣式傢具而言。它雖不及明式傢具那樣樸素、典雅,製作科學合理,但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從藝術角度來講,清代廣式傢具總是反映了一個時期傢具製作的特殊風格和藝術特點。
② 清代傢具大多是黑色,這是為何
這個考慮的因素非常多,但是主要的原因就是考慮當時的風水、地理和居住的環境這幾個因素。經常看影視劇的朋友就會發現清代的大多數傢具都是黑色的,而我們現代大多數傢具都是黑色的,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只需要考慮當時的地理環境和社會背景就可以大概推斷出,但是具體原因是無法考證的,我只能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參考,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何清代大多數傢具都是黑色的。
一、由於清代的採光條件較好,擺放黑色的傢具能夠讓家庭氛圍更加端莊。清代時期大多數房屋的窗戶都採用了玻璃,玻璃是康熙年間從西方傳過來的,剛進來的玻璃非常薄,是畫畫用的,到了康熙晚期,平板玻璃製造技術引進來了,所以清代時期使用玻璃窗戶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了,所以清代的房屋光線會相對更加充足,採用黑色的傢具才能夠讓家裡的氛圍顯得更加端莊嚴肅。
你認為清代傢具都是黑色的還有什麼原因呢?歡迎來評論區與我交流。
③ 清代傢具的特點有哪些 清代傢具的選購技巧
清代傢具的特點是什麼?清代傢具的選購技巧是什麼?這類型型傢具猶如古裝的傢具,它的外觀特別的美觀,平常這類型型風格傢具是深受大眾的喜歡,在這里我們要想購買到最好的這類型型傢具,就的從它的選購上來進行我們的挑選,那麼,下面就由華夏裝飾網的小編為大家解釋一下吧。
一,清代傢具的特點
1,清代傢具傢具工藝到了清代總的來看造型已趨向笨重,並一味追求,富麗華貴,因為繁縟的雕飾破壞了造型的整體感,感覺也不好。但在民間,傢具仍沿襲"明式"程式,保留了朴實簡潔的風格。根據學者們的研究,清代傢具工於用榫,不求表面裝飾;京作重蠟工,以弓鏤空,長於用鰾;廣作重在雕工,講求雕刻裝飾。裝飾方法有木雕和鑲嵌。木雕分為線雕(陽刻、陰刻)、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漆雕(剔犀、剔紅);鑲嵌有螺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琺琅、玻璃及鑲金、銀,裝金屬飾件等。裝飾圖案多用象徵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壽、官運亨通之類的花草、人物、鳥獸等。傢具構件常兼有裝飾作用。
2,清代傢具如在長邊短抹、直橫檔,肓板腳柱上加以雕飾;或用吉字花、古錢幣造型的構件代替短柱矮老。尤其是腳型變化最多,除方直腿、圓柱腿、方圓腿外,又有三彎如意腿、竹節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無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獸首;足端有獸爪、馬蹄、假如北京時間砂、卷葉、踏珠、內翻、外翻、鑲銅套等。
3,清代傢具束腰變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魚門洞、加線;側腿間有透雕花牙檔板等。北京故宮太和殿陳列的剔紅雲龍立櫃,沈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螺鈿太師椅、古幣蠅紋方桌、紫檀卷書琴桌、螺鈿梳妝台、五屏螺鈿榻等,均為清代傢具的精粹。傢具類別為坐卧類傢具有太師椅、
二,清代傢具的選購技巧
1,我們選購造型明式傢具的造型樸素、大方、流暢、舒適。清式傢具沉穆、莊重、華麗、富貴。但總的來講它們都有合理的比例、優美的線條、人性化的設計。
2,選購材料中國明清傢具的製成材料,多採用極為名貴的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力木、紅木、酸枝木等製成,在用材方面,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傳世的明清傢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黃花梨、激湖木、鐵力等木料製成,在清代中期以後,這四種木料日見匱乏,成為罕見珍材。
3,選購工明清傢具的工藝包括木材乾燥、打樣、打坯、雕刻、打磨、上蠟和髹漆等工藝,傳世的優秀明清傢具,平常都是「材美工巧」的完美結合,具有深邃的人文內涵,經得起細觀慢品。明清傢具的製成中,有「三分做工,七分打磨」的說法常常一磨就是數年,還有的紫檀傢具甚至是用竹片一點一點刮磨出來的。
以上,是本小編為大家所提供的一些關於,清代傢具的特點是什麼以及什麼是清代傢具的選購技巧是什麼,在這里我們要想購買到最好的傢具,就的從我們的選購上來進行我們的挑選等,那麼,我們要想了解更多的家庭裝修咨詢,請繼續關注我們的華夏裝飾網吧。
④ 清代時期的傢具軟裝搭配特點
清代時期的傢具軟裝搭配特點如下:
1、清式傢具造型變化無窮。清式傢具在形式上還常見仿竹、仿藤、仿青銅等木製傢具。結構上,清式傢具都是經過精雕細琢出來的,如帶有百寶箱的梳妝台,連抽屜和櫃門的關閉都有訣竅。
2、在選材上,清式傢具喜歡顏色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以紫檀木為。在結構製作上,為了堅固牢靠,往往採取一木連作,而不用一些木材進行拼接。
3、注重裝飾是清式傢具最顯著的特徵。清代工匠們幾乎嘗試一切可以採用的裝飾手法,在傢具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上更是殫精竭慮。
在看清式傢具的時候,可以看出明清傢具常採用的裝飾手法是雕飾與鑲嵌,那刀工簡直細致入微。
⑤ 清代傢具的種類
清代傢具的分類
1、床、寶座。主要有架子床、羅漢床和寶座,比較明式的多,其風回格與明式大不一樣。答
2、椅、凳、墩。種類與明式大體相似,造型及裝飾風格卻不同。
3、桌、案、幾等承具。
4、屏風。清代屏風種類齊全,主要有插屏、掛屏、圍屏、座屏等,從而更能體現清式傢具的風采。
5、櫃、格、箱、架。風格與明式大不相同,明式以光素為主,清式有華麗的花紋,或雕刻、或鑲嵌、或金漆彩繪,很少有光素的。
⑥ 清朝時期的傢具有哪些
代傢具中來,使用紋樣的地方很自多,床榻的圍屏,櫃櫥的門扇, 清代傢具紋飾特徵
桌案的牙條,椅凳的腿子等部位,多用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圖案加以裝飾。常用的有雲紋、回紋、卍字紋、繩紋、盤腸紋和草龍紋等。尤其是雲紋和回紋使用最多。回紋在清式傢具中,是最具代表性的裝飾紋樣,在椅子背板、扶手、腿足,以及桌案的牙條、牙頭等部位,最喜用回紋。以至於人們由此而得出一個經驗:凡有回紋裝飾的傢具,基本上是清代傢具。
博古也是清代傢具常用的裝飾圖案,以古代器物如瓶、罐、書畫、文房四寶等形象,雕嵌於傢具之上,以寓意主人的文雅和詩書傳家的企盼。
⑦ 清代皇室貴族與民間的傢具分布有哪些特色
清代皇室貴族的傢具在結構和造型上設計上繼承了明式傢具的傳統,造型雖沿襲「版明式」的程式,但權已趨向追求富麗堂皇、華貴氣派的效果,濫用雕鏤、鑲嵌、彩繪、剔犀、堆漆等多種手法,以及象牙、玉石、陶瓷、螺鈿等多種材料,對傢具進行不厭其煩地繁瑣堆砌,往往只重技巧,忽略效果。
但在民間,傢具仍以使用、經濟為主,清式傢具造型與裝飾設計各具地方特色。以蘇作、廣作和京作為代表。
蘇作多為蘇作藝人所制,世稱「蘇州傢具」,承明式特點,榫卯結構,不求裝飾,重鑿磨工。
廣作多為惠州海豐藝人所制,世稱「廣式傢具」,講究雕刻裝飾,重雕工。
京作多為冀州藝人所制,世稱「京式傢具」,結構鏤雕,重錯工。
唐代漆器木桌
⑧ 清代傢具有哪些特點
清代傢具的發展至風格成熟為「清式」,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清初至康熙初,這階段不論是工藝水平、還是工匠的技藝,都還是明代的繼續。所以,這時期的傢具造型、裝飾等,還是明代傢具的延續。造型上不似中期那麼渾厚、凝重,裝飾上不似中期那麼繁縟富麗,用材也不似中期那麼寬綽。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傢具還是用紫檀木製造。中期以後,紫檀漸少,多以紅木代替了。清初期,由於為時不長,特點不明顯,沒有留下更多的傳世之作,這時期還是處於對前代的繼承期。
第二階段是康熙末,經雍正、乾隆,至嘉慶。這段時間是清代社會政治的穩定期,社會經濟的發達期,是歷史上公認的 " 清盛世 " 時期。這個階段的傢具生產,也隨著社會發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進步,而呈興旺、發達的局面。這時的傢具生產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成為特殊的、有別於前代的特點,或叫它風格。這風格特點,就是「清式傢具」風格。
1 .造型上渾厚、莊重
這時期的傢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為渾厚和莊重。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大師椅的造型,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傢具,也可看出這些特點,僅看粗壯的腿子,便可知其特色了。
2 .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清中期傢具特點突出,成為 " 清式傢具 " 的代表作。清式傢具的裝飾,求多、求滿、求富貴、求華麗。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甚而在一件傢具上,也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並用。此時傢具,常見通體裝飾,沒有空白,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但是,不得不說,過份追求裝飾,往往使人感到透不過氣來,有時忽視使用功能,不免有爭奇鬥富之嫌。
第三階段是道光以後至清末。道光時,中國經歷了鴉片戰爭的歷史劫難,此後社會經濟日漸衰微。至同治、光緒時,社會經濟每況愈下。同時,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文化、以及教會的輸入,使得中國原本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發生了變化,外來文化也隨之滲入中國領土。這時期的傢具風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響,有所變化。我們看,現在頤和園里的部分傢具,接受了外來影響最為明顯。這種情形,作為經濟口岸的廣東最突出,廣作傢具明顯地接受了法國建築和法國傢具上的洛可可影響。追求女性的曲線美,過多裝飾,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貴,作工也比較粗糙。本章也收進幾件,以作對比和欣賞。
主要特點:
其一,品種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清式傢具有很多前代們沒有的品種和樣式,造型更是變化無窮。以常見的清式扶手椅為例,在其基本結構的基礎上,工匠們就造出了數不清的式樣變體。既便是每一單件傢具的設計也十分注重造型的變化。如故宮漱芳齋的五具成套多寶閣,其一字挑開,靠牆排放,與房間渾然一體,錯落有致地分割成一百多個矩形隔層,每隔層雖是「拐子」圖案卻互不雷同,從側面看,每個隔層的側山上是不同圖形的開光,如海棠形、扇面形、如意形、磬形、蕉葉形等等,不一而足。清式傢具在形式上還常見仿竹、仿藤、仿青銅,甚至仿假山石的木製傢具。反過來,也有竹製、藤製、石制的仿木質傢具。結構上,清式傢具也往往是匠心獨運,妙趣橫生,如,有些小巧玲瓏的百寶箱,箱中有盒,盒中有匣,匣中有屜,屜藏暗倉,隱約曲折。抽屜和櫃門的關閉亦有訣竅,非仔細觀察而不得其解。
其二,選材講究,作工細致。在選材上,清式傢具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以紫檀木為首選。在結構製作上,為保證外觀色澤紋理一致,也為了堅固牢靠,往往採取一木連作,而不用小木拼接。
其三,注重裝飾,手法多樣。注重裝飾是清式傢具最顯著的特徵。清代工匠們幾乎使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一切可以採用的裝飾手法,在傢具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上更是殫精竭慮。清式傢具最多採用的裝飾手法是雕飾與鑲嵌,刀工細致入微,手法上又借鑒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磨工亦百般考究,將雕件打磨及線楞分明,光潤似玉。鑲嵌是將不同材料按設計好圖案嵌入器物表面,傢具上嵌木、嵌竹、嵌石、嵌瓷、嵌螺鈿、嵌琺琅等等,花樣翻新,千變萬化。
其四,西洋影響,良莠參差。清式傢具中,採用西洋裝飾圖案或手法者佔有相當比重,尤以廣式傢具更為明顯。受西洋影響的清式傢具大約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採用西洋傢具的樣式和結構,早期此類傢具雖有部份出口,但未能形成規模,清末此種「洋式」再度流行,大多不中不西,做工粗糙,難登大雅之堂;第二種則是採用傳統傢具造型、結構,部份採用西洋傢具的式樣或紋飾。如,傳統的有束腰椅,以西洋番蓮圖案為雕飾等等。
(與明式傢具的差異)
清式傢具走的路子與明式傢具截然相反,由重神態變為重形式,在追求新奇中走向繁瑣,在追求華貴中而走向奢靡。
總結:清中葉,造型渾厚穩重,用料考究,技術清湛。整體富麗,豪華,裝飾繁瑣。
但到了鴉片戰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社會動盪不安,傢具能製作敷衍了事,裝飾輕薄浮縟,一味的追求厚重和平直硬拐的造型,給人一種虛張聲勢,裝模作樣的陌生感,走向衰落。 明清傢具的收藏始於20世紀30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紹中國古典傢具的著作《明代黃花梨傢具圖考》,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份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書中的圖片所反映出來的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令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嘆為觀止。外國人開始大量地搜集、收購中國明清傢具,並運往海外。在後來的幾十年間,西方人將中國明清傢具提升到了與中國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⑨ 中國明清傢具有什麼特點
一、明代傢具特點:
1、精, 即選材精良,製作精湛。明式傢具的用料多採用紫檀、黃花梨、鐵梨木等質地堅硬、紋理細密、色澤深沉的名貴木材。鑒定和辨別是否是明代 傢具,用料的審鑒是至關重要的。
2、巧,即製作精巧,設計巧妙。明代傢具的造型結構,十分重視與廳堂建築相配套,傢具本身的整體配置也主次井然,陳列在廳堂里有裝飾環境、填補空間的巧妙作用。
3、簡,即是造型簡練,線條流暢。明式傢具的造型雖式樣紛呈,常有變化,但有一個基點,即是簡練。幾根線條和組合造型,給人以靜而美,簡而穩,疏朗而空靈的藝術效果。
4、雅,即是風格清新,素雅端莊。雅,是一種文化,一種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官宦富賈也附庸「雅」,工匠們也迎合文人們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傢具「雅」的品性。雅在傢具上的體現,即是造型上的簡練,裝飾上的樸素,色澤上的清新自然,而無矯揉造作之弊。
二、清代傢具特點:
1、前清時期,造型上不似中期那麼渾厚、凝重,裝飾上不似中期那麼繁縟富麗,用材也不似中期那麼寬綽,這時期還是處於對前代的繼承期。
2、造型上渾厚、莊重。
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的太師椅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傢具,也可看出這些特點。
3、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雕、嵌、描金兼取並用,常見通體裝飾,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
⑩ 清代傢具風格特點有哪些
清代傢具受到部分消費者青睞,清代傢具風格特點有哪些?今日就由PChouse為你一一解答。
1、品種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清式傢具有很多前代們沒有的品種和樣式,造型更是變化無窮。
2、選材講究,作工細致。在選材上,清式傢具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以紫檀木為首選。
3、注重裝飾,手法多樣。注重裝飾是清式傢具最顯著的特徵。
4、西洋影響,良莠參差。清式傢具中,採用西洋裝飾圖案或手法者佔有相當比重,尤以廣式傢具更為明顯。
5、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傢具,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
6、清式傢具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刻、鑲嵌和描繪。
綜觀清式傢具,總的特點是品種豐富,裝飾上富麗豪華,並能吸收外來文化,融會中西藝術。品種上不僅具有明代傢具的類型,而且還延伸出諸多形式的新型傢具,使清式傢具形成了有別於明代風格的鮮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