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傢具在不同朝代有什麼區別
唐、宋、元、明、清五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傢具發展的全盛時期。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傢具逐漸流行起來。此時的傢具不再是一個有生命的物體,而是附加了美學符號。與漢代以前坐在地上相比,人們有了更多的傢具選擇。
明代傢具廣義上的重點在於「風格」一詞,無論造於明前還是明後,無論用料貴重還是用料一般,只要具有明代傢具的風格,就稱為「明代傢具」。狹義上,指清初材料美觀、造型美觀的傢具。明代傢具的十六品包括:簡潔、簡練、朴實、凝重、雄偉、圓潤、深沉、濃郁、富麗、美觀、強、柔美、空靈、細膩、高雅、清靈。
⑵ 中國傢具的元代
床榻:由於蒙古族人體形碩大,床榻變得比較大。
桌子:基本繼承兩宋回的形制,但高型桌增多,答並出現了抽屜桌(見圖2)。
羅鍋棖:改桌子的直棖為羅鍋棖是元朝人對中國傢具舒適性和適用性的一種創造性貢獻。 形體粗大 雕式華美
元代是我國蒙古族建立的封建政權。由於蒙古族崇尚武力,追求豪華的享受,反映在傢具造型上,是形體厚重粗大,雕飾繁縟華麗,具有雄偉、豪放、華美的藝術風格。而且風格迥異:床榻尺寸較大、坐具為馬蹄足等。
釉里赭花卉寶座(圖1)高24.1cm、長29.3cm、寬15.3cm,屬景德鎮窯,座面呈長方形;後背為三扇屏風,左右各一扇,共計五扇屏風;四足為雲頭轉珠紋。寶座整體滿飾花卉蔓草紋。釉里赭花卉紋寶座給人感覺是造型飽滿,形體重厚,色彩深艷。代表著元代傢具的典型風格。
⑶ 家居的發展變化分為哪幾個時期.每個時期的典型家居.不同時期家
中式古代傢具的發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夏、商、周:中國早期傢具的雛形階段,開始第一個傢具命名為「榻」。
第二階段————春秋戰國及兩漢時期:比較低矮的傢具誕生。
第三階段————魏、晉、南北朝:高形象傢具的出現。
第四階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傢具鼎盛時期,高矮傢具並存發展。
第五階段————宋、元:高矮形傢具較多、繁雜。
第六階段————明:中國傢具鼎盛時期(工具、工藝、材質的發展與成熟)
第七階段————清:傢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傢具是中國傢具的最具影響力的代表。 二 各個時期傢具的特點 1) 夏、商、周時期中式傢具的特點: 造型古樸、用料粗壯,漆飾單純,紋飾拙獷。
2) 春秋戰國及兩漢時期傢具的特點: (1)大多數傢具均較低 矮。 (2)始見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時的端倪。 (3)出現軟墊。 (4)製作傢具的材料較為廣泛。 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傢具特點: 高形傢具的出現使得傢具的尺寸有了增高。 種類繁多。
4) 隋唐及五代時期的傢具特點: 它一改六朝前傢具的面貌,形成流暢柔美,雍容華貴的唐式傢具風格。至五代時,傢具造型崇尚簡潔無華,朴實大方。這種樸素內在美取代了唐代傢具刻意追求繁縟修飾的傾向,為宋式傢具風格的形成樹立了典範。隋唐五代時期,傢具發展有兩個主要特點: (1)傢具進一步向高型發展,表現在坐類傢具品種增多和桌的出現。 傢具高型化又對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裝飾產生一系列影響。 (2)傢具向成套化發展,種類增多,並可按使用權用功 能分類。
5) 宋、元時期傢具的特點: 1)傢具結構以框架結構為基本形式; 2)宋代傢具以造型淳樸纖秀、結構合理精細為主要特徵。 3)宋代傢具還重視外形尺寸和結構與人體的關系,工藝嚴謹,造型優美,使用方便。
6) 明代時期的傢具特點: 種類齊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實大方,製作嚴謹准確,結構合理規范, 逐漸形成穩定,鮮明的明代傢具風格。 1) 造型優美,比例恰 當,表現了濃厚的中國氣派。 2) 結構科學,榫卯精 絕,堅固牢實,可以傳代。 3) 精於選材,重視木材 自然的紋理和色澤美。 4) 金屬配件講究,雕 刻、線腳處理得當,起到襯托和點睛
7) 清代時期傢具的特點:
1) 造型莊重,雕飾 繁重,體量寬大,氣度宏偉,脫離了宋、明以來傢具秀麗實用的淳樸氣質,形成了清代傢具的風格。 2) 造型已趨向笨重,並一味追求,富麗華貴,由於繁縟的雕飾破壞了造型的整體感,觸感也不好
⑷ 元代傢具特殊的顏色是哪種
元代傢具特殊的顏色是木材天然色。傢具裝飾色彩上以藍色為主。
⑸ 宋代傢具和元代傢具有什麼相同點
宋代(960-1279)時,垂足坐取代了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結束了幾千年來席地坐的習俗。這樣,高型傢具便成為了傢具的主要形式。宋代的傢具實物極少保存,只能從一些繪畫中可以看到當時傢具的情況。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腳坐具已普及民間;壺門結構已被框架結構所代替,傢具腿形斷面多呈圓形或方形,構件之間大量採用割角榫、閉口不貫通榫等榫卯結合;櫃、桌等較大的平面構件,常採用「攢邊」的做法,即將薄心板貫以穿帶嵌入四邊邊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攢起來,不僅可降低木材收縮對傢具的影響,而且還有很好的裝飾作用。傢具在室內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
宋代文化發達,對傢具的造型和用途有了更高的要求。有開光鼓墩、交椅、高幾、琴桌、炕桌、盆架、落地燈架、帶抽屜的桌子、鏡台等,各類傢具還派生出不同款式,重視外觀尺寸和結構與人體的關系,工藝嚴謹,造型優美,使用方便。
宋代還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組合傢具,稱為「燕幾」。這是一套按比例製成大小不同的幾,共有3種規格尺寸,7個單件,可以變化組合成25樣,76種格局。這7種單件3種規格是:7*1.75尺寸的長桌2張,5.25*1.75尺中型桌2張,3.5*1.75尺小長桌3張,由於寬度相同,長度比是4:3:2,可以根據人數多少任意組合。燕幾在世界傢具史上也是最早出現的組合傢具。
在宋代時,交椅是很高檔的傢具,高幾官員上朝前休息時所用的椅式。宋人王明清《揮麈三錄》記載:「紹興初,梁仲謨汝嘉伊臨安,五鼓往待漏院,從官皆在焉。有據胡床而假寐者,旁觀笑之。有一人雲:近見一交椅樣甚佳,頗便於此。仲謨請之,其說雲:用木為荷葉,且以一柄插於靠背之後可以仰首……今達獾者皆用,蓋始於此。」
南宋傢具,因受南方竹文化影響,往往構件斷面尺寸極其細小,整體比例優美、文雅、秀麗。據陸游《老學庵筆記》記載:「徐郭立言:往時士大夫家中坐椅子、杌子,則人皆譏笑其無法度。梳洗床、火爐床家家有之,今猶有高鏡台,蓋施床則與人面適平也」。故知在南宋的前期,椅子在民間尚不普及,椅子、杌子等是士大夫在家中廳堂中使用之物。婦女在內室還是坐床,並不坐椅子、杌子。
元代是蒙古族創建的帝國,游牧民族的文化、生活習慣與中原文化大不相同,然而蒙古族又是社會的統治者,其主流的審美方式勢必會對宋代傢具所造成了沖擊和改造。由於元代不足百年,對民間傢具所造成的影響並不大。元代傢具的主要特點:形體厚重,羅鍋棖被廣泛運用,展腿式桌與霸王棖的出現,多用雲頭、轉珠、倭角等線型作裝飾,傢具有較大的尺度,傢具上有繁復的雕刻。
⑹ 元代出現出現了什麼形式傢具
元代不僅在政治、經濟體制上沿襲宋、遼、金各代,傢具方面也秉承了宋代形制,工藝技術和造型設計上,都在原有的基礎沒有大的改變。
但是值得稱頌的是,元代出現了抽屜桌,抽屜作為儲物之匣方便開取,是傢具上的一大發明,它更大程度地加大了傢具的使用效果,而這一新事物的出現也許更多地歸功於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⑺ 高分提問(關於木頭和玉)
隋唐--繽紛世界 華麗潤妍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傢具製作在繼承和吸引過去的和外來文化藝術營養基礎上,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唐代傢具在工藝製作上和裝飾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格調。從而使得唐代傢具製作的藝術風格,擺脫了商周、漢、六朝以來的古拙特色,取而代之是華麗潤妍、豐滿端莊的風格。
傢具源流(高低型傢具同時並存)
桌:桌子逐漸增多並廣泛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逍遙椅:從三國的胡床上設靠背,演變而來,逐漸出現在世俗的社會里,不再是僧侶所獨有。
腰鼓形座墩:在魏晉南北朝出現的菩薩坐具,到了唐代更為精美和流行,而且形式明顯增多。
五代--逐漸成熟 趨於簡朴
五代時期傢具工藝風格在繼承唐代傢具風格的基礎上,不斷向前發展。這時期傢具是高低傢具共存,向高型傢具普及的一個特定過渡時期。傢具功能區別日趨明顯;一改大唐傢具圓潤富麗的風格而趨於簡朴。
傢具源流
椅、凳、桌:等高型傢具逐漸成熟;
屏風:由小座屏變得形體高大;
傢具裝飾陳設:由不定式格局變為相當穩定的陳設格局。
宋(遼金)---成熟普及 簡潔雋秀
宋代,高型傢具已經普及到一般普通家庭,如高足床、高幾、巾架等高型傢具;同時,產生許多新品種:太師椅、抽屜廚等。宋代傢具簡潔工整、雋秀文雅,不論各種傢具都以朴質的造型取勝,很少有繁縟的裝飾,最多在局部畫龍點睛:如裝飾線腳,對傢具腳部稍加點綴。(見頂圖)但也缺乏雄偉的氣概。
傢具源流
桌椅:純仿建築木構架做法,採用洗練單純的框架結構,為明清框架傢具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並出現了以官階命名的"大師椅"。
屏風:由於幾乎家家戶戶堂必設屏風,因此著重屏風的位置的擺放。審美意義往往大於實用價值。
元代--形體粗大 雕式華美
元代是我國蒙古族建立的封建政權。由於蒙古族崇尚武力,追求豪華的享受,反映在傢具造型上,是形體厚重粗大,雕飾繁縟華麗,具有雄偉、豪放、華美的藝術風格。而且風格迥異:床榻尺寸較大、坐具為馬蹄足等。
釉里赭花卉寶座(圖1)高24.1cm、長29.3cm、寬15.3cm,屬景德鎮窯,座面呈長方形;後背為三扇屏風,左右各一扇,共計五扇屏風;四足為雲頭轉珠紋。寶座整體滿飾花卉蔓草紋。釉里赭花卉紋寶座給人感覺是造型飽滿,形體重厚,色彩深艷。代表著元代傢具的典型風格。
傢具源流
床榻:由於蒙古族人體形碩大,床榻變得比較大。
桌子:基本繼承兩宋的形制,但高型桌增多,並出現了抽屜桌(見圖2)。
羅鍋棖:改桌子的直棖為羅鍋棖是元朝人對中國傢具舒適性和適用性的一種創造性貢獻。
明代--民族精粹 古雅精麗
明式傢具是中國古典傢具發展史上的輝煌時期。
中國古代傢具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至到明朝為大盛,其中硬木傢具最為世人所推崇和欣賞。明式傢具用材講究、古樸雅緻。選用堅致細膩、強度高、色澤紋理美的硬質木材,以蠟飾表現天然紋理和色澤,浸潤了明代文人追求古樸雅緻的審美趣味。
明式傢具作為民族的精粹在我國古代傢具史佔有崇高的地位。從此,我國傳統民族傢具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以"硬木傢具"為代表的新紀元。
傢具源流
明式床榻:其種類更多,有榻、有酷似一座小房屋的架子床、有庄嚴肅穆的羅漢床、有房中套房的拔步床等等。
明式座椅:開始採用硬木製造 ,品質精美,馳名中外,品種繁多:有像古代官帽式樣的官帽椅;有圈背連著扶手的開光座墩等等。
明式屏風:較之宋代屏風無論在製作上,還是在品種樣式上都有了大的發展,製作更為精巧。樣式有六屏、八屏、十二屏不等。特別出現了有名的"披水牙子"。
清代--盛世風度 雍容華貴
清代傢具工藝製作精湛,達到了封建時期的高峰。清式傢具在繼承傳統傢具製作技術的過程中,還吸收了外來文化,形成了鮮明的時代風格。又由於經濟的繁榮,還形成了不同地區的傢具風格,如廣式、蘇式、京式等,各具特色。清式傢具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造型上以渾厚穩重、裝飾上以富麗繁縟、工藝上以技術精湛而著稱。
而且,清式傢具距離我們現在時間較近,流傳下來許多傢具實物,對我們現代社會影響較大。
傢具源流
凳墩:總體造型大致延續明式風格形式,但有地區的區別:廣式部外裝飾和變化比較大;京式則繁縟雕琢並出現銅飾件等方法。
交椅:入清以後漸少使用,制者日稀,成為被時代淘汰的一種傢具。
清朝椅凳精品
名副其實的一統碑椅
清式靠背椅在明式靠背椅的基礎上有很大的發展,製作精細,最有特色的是一統碑式靠背椅。
常用回紋的扶手椅
回紋是清式傢具中最有代表性的裝飾紋樣,是一種方折角的迴旋線條,以至人們把帶有回紋的傢具作為清式傢具的代名詞。
氣派非凡的寶座
清式扶手椅比明式扶手椅有更大的發展,其中一種外形碩大的扶手椅,俗稱"寶座"。整個寶座金碧輝煌、氣派非凡,成為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
民族意識濃厚的春凳
江南地區常有婚嫁時把春凳上置被褥,貼上喜花,作為抬進夫家的嫁妝傢具。
中國古代傢具造型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兩種方式,傢具形體變化主要圍繞著低矮傢具和高型傢具兩大系列。
其中,秦漢時期傢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傢具。那時,人們席地而坐,所用的傢具一般為低矮型,那時,人們席地而坐,所用的傢具一般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幾等。隨用隨置,並沒有固定的位置。
到了三國時期,從少數民族傳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經過演變,中原地區出現了漸高傢具圓凳,方凳等等。卧具床、榻等也漸漸變高。但佔主導地位的仍然是低矮傢具。
再到隋唐,多數人垂足而坐,高型傢具迅速發展到完全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傢具的完整組合。典型的高型傢具椅子、凳、桌子等,已經出現並且在上層社會中流行。直到宋代,才完全普及。
中國古代傢具發展到明清時代,基本定型為高型傢具,而且能夠依據人體的不同身形而制定傢具的造型。中國古代傢具的發展完全成熟。
⑻ 宋代傢具的傢具特色有哪些
外觀挺秀剛直。簡約、工抄整、文雅、清秀,但理智有餘而熱情奔放不足。元代傢具的特點:
(1)傳承了宋代傢具的傳統。
(2)傢具風格豪放無羈,雄宏莊重,豐滿起伏,曲圓優美,伸縮有致。
在材料上,宋代傢具基本上以木材為主,當中包含楊木、櫸木、杉木、榆木等軟木,也有以少部分紅木傢具,並適當輔以金屬、陶瓷等裝飾。就拿宋代的椅子來說,整體比例協調,造型挺拔雋秀,基本上運用直線構件,各個構件常以嚴謹細膩的比例尺度大到精美的視覺效果,是宋代傢具的價值遠遠不是一般坐具的功能價值,而成為這個時代民族精神與審美價值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