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有沒有釘子,沒有釘子,那用什麼做傢具
中國古代的工匠們非常聰明,使用了現在看來最環保最聰明的方法,但有一種榫(音sǔn)卯結構,就是構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凸出的部分,學名叫榫,木器上安榫頭的孔眼就叫卯眼,這種榫卯結構看上去「鬆散」,但如遇到外力,鋼筋、鐵釘發生歪扭是無法恢復的,但榫卯結構如果發生移位,通過輕微震動,可以自動恢復原狀。當然這種技藝也延續到了現在,我們的好多木質傢具中還能看到,但是釘子的出現讓這種技藝已變的死板。當然釘子也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符合現在急功近利的態度。
2. 古代木匠在傢具上的哪些做法,被稱為「絕戶活」
中國古代手工藝精巧,在世界工藝品中處於領先地位,古代木匠更是心靈手巧,其中銷釘、關門釘、半粘牙板用釘等又被稱為“絕戶活”,因為製作這些傢具零件需要極其高超的工藝,因此很難流傳下來。
還有一種製作工藝,稱為半粘牙板用釘,牙板是用於傢具兩足部位的板材,在起到連接作用的同時,半粘牙板用釘還能夠起到支撐的作用。明朝時的一些傢具,沒有運用任何釘子,僅僅依靠半粘牙板用釘就能夠完成一件精美的傢具,而這樣的傢具在經過了幾百年之後仍然完好如初,這也可以看得出古代工藝是多麼的高超。
古代科技雖然沒有現代發達,但是一些手工藝品卻比如今更加精美,是匠人的精益求精讓那些精緻的手工藝品完成了時間的檢驗。
3. 中國古代木匠為什麼不用釘子
1、首先是因為沒有這樣的冶煉技術,現代的釘子也是在車床出現之後才能大規模生產的。
2、古代的木工技術不需要使用釘子,已經足夠堅固了。聰明的中國人發明了榫卯結構,並將它發揚光大,不僅僅傢具、建築上 也大量使用,就連現代很多建築結構也都在使用榫卯結構。
3、古代沒有成熟的製造鐵釘的技術,鐵又屬於戰略物資。因此古代如果造鐵釘那價格一定很高,只有富人才用得起,但富人追求的是美觀耐用,更不可能用鐵釘了,只會用榫卯。
中國古代木匠榫卯的應用
1、建築
中國的木建築構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墊板、桁檁、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構件。這些構件相互獨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連結起來才能組成房屋。在中國建築中,原則上採取榫卯連接的方式,必要時也會用鐵釘。
2、傢具
中國傢具把各個部件連接起來的「榫卯」做法,是傢具造型的主要結構方式。各種榫卯做法不同,應用范圍不同,但它們在每件傢具上都具有形體構造的「關節」作用。
若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藝的高低,通過榫卯的結構就能清楚的反映出來。
4. 傢具連接件的在我國的發展的三個主要階段
榫卯結構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結構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工藝創造,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傳統紅木傢具的靈魂就是榫卯結構。整套傢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鐵釘,卻能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類輕工製造史上堪稱奇跡。
鐵釘連接
中國古代自春秋戰國時期便有鐵釘,但是房屋建造和製作傢具都是使用榫卯結構,少數特定需求也都是用木釘代替。 中國一直要到19世紀,才大量使用鐵釘,這是由於外國的機制鐵釘進入了中國市場,從而引起木匠工藝的變化,上海直到現在還有人把鐵釘稱為洋釘。
拆裝連接
拆裝連接件是隨著板式傢具於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獨特連接方式,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這種新的傢具構形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她的出現對傢具的包裝和運輸特別方便、傢具生產機械化和工業化程度高、周期短;使傢具向產業化、標准化、工業化、多樣化和個性化邁進一大步。
5. 中國古代鐵釘是什麼時候啟用的
dyzxdsl - 副總裁 十級先生:
春秋時代中國剛從「青銅器時代」向「鐵器時代」進化,怎麼就有了「鐵釘」?——請提出證據。
三隻腳的大烏鴉 - 探花 十級的回答有道理.
中國一直要到19世紀,才大量使用鐵釘(並不是不會造,而是不經濟),這是由於外國的"機制鐵釘"進入了中國市場,從而引起木匠工藝的變化.所以,上海直到現在還有人把"鐵釘"稱為"洋釘".
6. 對於現在傢具的設計,為什麼很多都用釘子
釘子是清末從外國引進的鐵製品,古代木工蓋房作傢具全是卯榫結構,大型宮殿及雙層樓宇及廟宇門窗桌椅都有不同的卯榫結枸組成,在承重支點部位都用木質暗楔子固定,它們優點是長時間不壞不松,
一是釘子貴,且不容易打制。別看小小的釘子,技術含量是蠻高的。如果用在傢具上,需要個頭比較小的釘子,過去要手工打制,你想想看,得多麻煩,價格得多高。做出來的傢具價格那就不是一般的貴了。
那時不同釘子的傢俱做出來的同樣結實耐用,有些能用幾代人。做起難度更大,要求更嚴,萬一久了榫鬆了還可以緊一緊,但是一般情.況下很少松的,你知.道在打榫眼時,人們常說硬八分,榫眼外大里小,
很難打進去,只有把內榫在火上加熱,再打上蜂蠟,趁熱打進去,然後再用頂頭塞打進去,你說有多麼堅固,用釘行嗎?古代太平車就是這么乾的,常年套上牲口拉莊稼,怎用好多年。
釘子會生銹,影響傢具使用的年限,耐久性不好。當然,這是次要原因。要不然,現在的傢具大量使用釘子,就沒考慮傢具的長久使用問題,古代也只有極少數傢具才考慮長久使用問題,大部分傢具使用時間也都是有一定年限的。主要原因還是釘子製作技術沒有突破。
7. 中國古典傢具都是使用釘子聯接,這是為什麼
1.世界各國在使用木材製作傢具時都很有用。不要考慮我們國家的文化珍品,日本和外國榫卯的變化超過了中國。
2.世界傢具並不是很有用,即使是當代不會。這是因為釘子連接到兩個物體,而強度非常大,拆卸是不方便的,更多的選擇是螺栓。
3.榫榫的傢具也是橡膠。甚至更多,膠水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有些人已經做過實驗,並且有很多粘合劑和不舒服。
而對於傢具來說,更多混合金屬以及其他材料的出現也逐漸替代榫卯的功能。比如以前是鐵的連接件,逐漸被合金如鍍銅、鍍鉻,鋅鐵合金等鋼性更強而且不生銹的金屬替代。機床加工更加能夠保證連接件的精度能夠精確的微米的誤差。
8. 中國古代有鐵釘嗎大概什麼朝代
中國古代不用鐵釘,房屋建造和製作傢具都是使用木釘,而且一般房屋都是斗拱結構,木釘都很少使用。鐵釘打造起來花費太高,不是很實用。
中國一直要到19世紀,才大量使用鐵釘(並不是不會造,而是不經濟),這是由於外國的"機制鐵釘"進入了中國市場,從而引起木匠工藝的變化.所以,上海直到現在還有人把"鐵釘"稱為"洋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