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藝術家痴迷於紅發
有人曾說過:「如果哪位不喜歡紅頭發,藝術史中的這些名畫將會是最有力的辯駁。」最初紅發一詞具有貶義,瑪麗抹大拉把它比喻為「墮落的女人」。在另外一些文化中,紅頭發卻是幸運的象徵,如果你看到一位紅發的女士,那將會帶來一些列的好運。在丹麥,如果你的寶寶是紅發,你就會得到榮譽……
《抹大拉的馬利亞》弗雷德里克桑蒂斯約1858年
西堤歐洲古董傢具--致力於在國內推廣和展示18-19世紀歐洲裝飾藝術與館藏級精品古董傢具。作品種類涵蓋傢具,雕塑,繪畫…年代從1640年至1930年,跨度近300年。
歡迎光臨西堤高碑店展廳,我們的收藏顧問將會非常高興與您一起交流藝術收藏的心得體會,並非常樂意與您一起為您的居室營造完美的空間。
展廳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古典傢具街15號西堤歐洲古董傢具
開放時間:10:30- 18:00(節假日無休)
⑵ 美國的著名大財團都有哪些
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杜邦財團、波士頓財團、梅隆財團、克利夫蘭財團、芝加哥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得克薩斯財團等十大財團
十大財團簡介
洛克菲勒財團(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淮(原譯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
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
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
摩根財團(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杜邦財團(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組成的依靠化學工業和軍火工業起家的財團。創始人為法國移民E.I.杜邦·德內穆爾。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逃到美國,1802年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創辦杜邦公司,經營火葯生意;經過杜邦家族5代人的經營,終於使杜邦公司變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產從戰前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壟斷公司之一。杜邦財團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財團的資產總額增達26.3億美元,在當時的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杜邦財團從五角大樓獲得價值210億美元的軍事訂貨,戰後又參加原子彈的製造,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在十大財團中躍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加劇,杜邦財團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財團的經濟實力以工礦業為主。1974年該財團的工礦企業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69%。工業資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化學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來,一再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80年代以來,該公司轉向發展塑料工業和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生產不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如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合成纖維等。杜邦財團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
杜邦財團的銀行資本較其他財團薄弱,缺少一個資金雄厚的金融機構作為核心,長期來,其金融業務不得不依附於摩根財團和其他財團提供資金。杜邦財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財團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組成,其資本多半是家族的財富。所有重要職務都為家族的成員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才相繼由外界「能人」擔任。
杜邦家族是美國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的財富家族。這個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長盛不衰,世所罕見。20世紀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財富1500億美元,出了250個大富豪,50個超級富豪。其家族創始人是伊雷內.杜邦,靠製造火葯發財,後來因一次火葯大爆炸,家族財富盪然無存。20世紀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三巨頭」。他們再次創業,將家族帶入史無前例的鼎盛時期。這個家族視家族財富為第二生命,權力傳代非常獨特。在第三代中,家族內部至少有10對堂表親之間的婚配,成為美國近親聯姻最多的大家族。
波士頓財團(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宜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洛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入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梅隆財團(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克利夫蘭財團(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芝加哥財團(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加利福尼亞財團(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得克薩斯財團(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⑶ 打死蟑螂後你們都是怎麼處理的
蟑螂打死之後,最好是用火燒掉。蟑螂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死掉的屍體會攜帶一些蟑螂卵鞘,而蟑螂卵鞘有很堅硬的外殼,任何葯物都不能殺死裡面的卵的,所以裡面的卵鞘是還可以存活的。如果將死掉的蟑螂扔到垃圾桶中,這樣是有可能會繁殖出新的蟑螂的,所以說這樣蟑螂就無法消滅。
蟑螂很少單獨活動。如果我們已經在家裡看到一隻蟑螂,先毫不留情地消滅它,之後再檢查一下家中有沒有其他的蟑螂或者是蟑螂卵。當我們發現一隻蟑螂,更快速的方法就是抄起腳底的拖鞋去將其拍死,畢竟這個方法是最簡單有效的。踩死後及時清理或者消毒就好。
蟑螂預防
家裡出現蟑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衛生問題,要知道蟑螂在很乾凈的環境下是不可能生存的,要一定將家裡的衛生搞好這樣就沒有蟑螂了。蟑螂喜歡潮濕的地方,如果家中比較潮濕,這個時候可以放一些吸濕包,這樣可以營造出一種更好的環境。
碗筷、廚具要做到用完即洗,不要過夜,吃不完的食物記得封好。食物殘渣、廚具等要及時清理干凈;垃圾也要及時清理。櫥櫃、傢具、水池、灶台、冰箱等底下區域要經常清理;碗櫃、食品櫃台架、儲物箱等地方也要經常清理。
蟑螂的生存離不開水,廚房和衛生間是關鍵,用完廚房和衛生間後,要及時清理留下的水漬。
消除藏身處:用水泥或者白灰,或者其他的勾縫劑,封堵地基以及牆面上所有3mm以及以上大小的孔洞和縫隙。不用的廢棄物要及時清理,不讓蟑螂有藏身空間。
⑷ 什麼叫好萊塢電影里要傳播的「美國精神」
好萊塢電影幾乎從來都有「美國精神」的精彩注腳,在人物想像塑造方面則更是如此。在卓別林的著名無聲電影《淘金記》中,流浪漢夏爾洛個人主義的積極進取、追求成功、自我實現的精神,同時具備普通人價值觀與人生哲學,這就是銀幕上較早體現「美國精神」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
《史崔特先生》中的史崔特,以他的老邁之軀,駕駛著改裝的車,歷盡千辛萬苦實現自己的目標,其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正是新教精神的集中闡釋。《海底總動員》中,通過父親馬琳克服千辛萬苦尋找他的孩子尼莫的經歷,講述了小丑魚父子之情,向觀眾呈現了一個勇敢的、永不放棄的尋找孩子的溫情故事。《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堅信自己的無辜,通過種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來爭取自由,這樣的勇氣正是美國精神的絕佳體現。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經登載2000年美國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的這樣說法:「美國是獨裁者的最大敵人,而好萊塢很可能被證明是這個國家最強大的武器之一。」
書中的話:「美國電影是美國國家安全霸權的重要載體之一。將國家公務員英雄人物化,把國家神聖化,把官方定義的、美國集體想像的威脅形象化……所有這一切都宣揚了這樣一種觀點:美國是神奇的、不可戰勝的。政治、國家戰略和電影業相互交織在一起,這就是美國國家權力的獨特性質所在」
⑸ 有誰看過美國電影《面紗》你們是如何評價男主角的
但吉蒂對沃特沒有感覺,當她無意中聽到母親的一個電話之後,她答應了沃特的求婚,並跟隨沃特涉洋來到中國上海,其時是上世紀20年代,沃特在上海為英國政府的實驗室工作。
枯燥的生活使吉蒂被迷人的已婚男子,同時又是政府官員的查理引誘。沃特得知後非常惱怒,他決定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他給吉蒂兩個選擇,要麼跟隨他去梅潭府一個霍亂正瘋狂肆虐的重災區,要麼離婚並且非常不體面。吉蒂在查理那裡沒有得到肯定的答復,非常失望地答應了沃特。
沃特來帶梅潭府,跟隨他一起前來的還有兵荒馬亂、軍閥割據、疾病肆虐、因外國殖民入侵而引發的無理由排外行為,等等。
沃特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年災民的救助當中去,吉蒂在百無聊賴地度過了一個月之後,終於決定跟隨當地的修女一起做義工。
沃特的無私行為感動了吉蒂,她試圖重歸於好,經過她的努力,在災難和死亡面前,沃特原諒了她,這時候,周邊災區爆發了更大的疫情,為了阻止疫情的擴散,沃特和當地軍方一起建造了難民營,以隔離疫情,遺憾的是在得知吉蒂懷孕後不久,沃特終於被病毒傳染,不久離世,吉蒂離開了中國。
這就是好萊塢導演約翰•卡蘭執導的新電影《面紗》的故事梗概,改編自毛姆的小說《華麗的面紗》。
從故事梗概就能看出來,這幾乎又是一部災難片。好萊塢有這個愛好,總是喜歡在災難中尋找真諦,愛或者寬恕,似乎只有經歷生與死的考驗,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才會得到彰顯。
我自己有一個看片經驗,一般來說,結局是相互寬恕的,則主角有可能死亡,而歷經災難的考驗且變得比新婚夫妻還恩愛的,主角必死無疑。彷彿所有不愉快的悲傷的記憶也隨之而去,從而賺取觀眾更多的同情與眼淚。
《華麗的面紗》不是毛姆最好的小說,毛姆本人對自己的評價很謙虛:「我只不過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個。」《面紗》曾被利頓•斯特雷切譽為,「二流小說中最好的」。
這樣的榮譽可能使毛姆微微覺得尷尬,但沒有到影響他小說的創作,有做助產醫師的經歷使毛姆在處理沃特這個人物時駕輕就熟,甚至有評論認為沃特就是以毛姆自己為原型的。
需要告訴大家的是,愛德華•諾頓的表演真棒。如果說這個故事既通俗又乏善可陳的話,那麼我告訴你,有諾頓在,電影就會很好看。
這部電影是一部由愛德華•諾頓和娜奧米•沃茨主演的愛情片,主要講敘的是倫敦的中上流女子吉蒂為了躲避浮華的交際圈子和父母的催促而嫁給對她一見鍾情的細菌學家沃特,之後隨沃特抵達中國上海,吉蒂並不愛沃特,也不喜歡他的專業,於是在上海她與幽默風趣的已婚男子查理有了婚外情。男主角沃特知道後傷心不已,但由於對吉蒂愛的深沉,選擇了原諒,為挽回這段感情,他帶著吉蒂到了中國霍亂橫行的地方治病救人。在行醫救人的過程,吉蒂終於發現了沃特高尚的人性之光,捨己救人的大無畏精神,兩人終於敞開心扉,感情升華,最終重新真心相愛了。但此時沃特也身染霍亂,不幸犧牲在這場瘟疫之中,吉蒂傷心欲絕,帶著身孕回到了英國。
本片男主角沃特不僅對愛情忠貞不渝,而且有著行醫救人的大無畏人道主義精神,折射出了人性的美好光輝。你們覺得呢?
張愛玲喜歡毛姆,說他是「人世間的挑剔者」,他善用現實主義的刻薄手法揭示現代人的孤獨、荒誕與幻滅,他筆下的故事引人入勝,合情合理得一片蒼涼。
此時的我們都在密閉的空間,根本出不去的門,唯有手機在不停刷著信息,不時無聊的從客廳到卧室轉一圈。大家都穿著睡衣,甚至臉都沒有洗過,就這樣大眼瞪小眼地望著,請問你多久沒有這么和家人在一起過?
電影 《面紗》就是這樣一個精彩的故事,且唯美的拍攝,完美的展現了毛姆善於環境描寫的筆下之美。
「面紗」比喻人與人之間近在咫尺,且觸手可及,卻無法逾越的 情感 隔閡,比喻將愛恨都拒之門外的桎梏。欣賞這部影片,就像我們撩起自己的面紗,在一個作家天才的作品中,重新發現了被自己忽視的存在。
故事說的是天生活潑的英國女子凱蒂,為逃避恨嫁的家庭壓力,嫁給了訥言敏行的研究細菌的醫學博士瓦爾特·費恩。隨後凱蒂隨丈夫瓦爾特遠赴神秘的東方城市香港(在電影中是上海)就任,婚後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很快激情散盡,夫妻也僅剩虛名,彷彿漸行漸遠,就像現代無數家庭婚姻的寫照。
這種情況下,極度無趣的凱蒂確信自己把香港助理布政司(電影中是英國外交官)查理迷住了,以為自己嘗到了愛情的滋味。瓦爾特發現妻子的不忠後,展開了他奇特而可怕的報復計劃,要求妻子凱蒂隨他前往瘟疫肆虐的湄潭府。湄潭府是一個半虛擬的中國城市,推斷,應該是遵義市的湄潭縣。
瓦爾特對凱蒂說:
正是由於這種愛,在妻子凱蒂跟查理的事情東窗事發之後,他對妻子提出了一種悖論式的選擇,這種選擇也讓凱蒂認清了自己跟查理的愛情:
如果查理願意與妻子離婚,並在一周之內願意娶凱蒂的話,瓦爾特便可成全他們。
從小養尊處優,只聽得奉承話凱蒂,從未遭遇過這樣的混賬說辭。她的胸口頓時升起無名的怒火,但是她沒有發作出來:
凱蒂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她一點都不喜歡瓦爾特的一些行為,這些行為在她看來不能理解。而且她認為自己也不是丈夫口中的自己,自己其實很簡單,是一個很簡單的女子:
瓦爾特:
凱蒂:
瓦爾特嘲笑凱蒂:
揭開面紗後,凱蒂與查理的談話令天真的令凱蒂心中的「真愛」不堪一擊:
就這樣凱蒂跟著丈夫瓦爾特去了瘟疫肆虐的湄潭府……
感謝上帝,他們還在一起!
近代史學家呂思勉在寫給大眾的《中國文化史》中曾經指出:
然而,每一位憧憬愛情婚姻的少女,幻想的是:
《面紗》毫不留情的揭露出,不好的結局不是因為當事人誰的錯誤,而只取決於你遇到的是什麼人。
瓦爾特聰明、內斂、溫柔、高尚、有濟世情懷,但凱蒂只覺得他缺少情趣,難以溝通。我們從來都無法得知,人們是究竟為什麼會愛上另一個人。縱觀瓦爾特與凱蒂的婚姻悲劇,其根本來自雙方無效的溝通,瓦爾特說:
說對於他比做難得多,溝通不僅是他的弱點,簡直就是他的死穴,聊不來的婚姻生活死氣沉沉。環境的改變,給與了本想給凱蒂以報復的瓦爾特夫婦一次奇特的互相了解的機會。
在湄潭府,瓦爾特從一塵不染的研究室走向了瘟疫流行的最前線,凱蒂也得以第一次走進瓦爾特的世界。她到他所工作的修道院兼醫院中做義工,看到了瓦爾特所從事的工作的意義。
小說中修道院里的老修女肯定凱蒂的美貌,她說:
電影中,老修女形容她對上帝的愛,最初的熱情隨著時間總會改變,就像兩個坐在沙發上的老人,卻很少說話,因為他知道她不會離開,而漸漸她甚至知道上帝並不存在,但是信仰,她說:
凱蒂自我發現的同時,瓦爾特也漸漸領悟,他甚至從未真正去看到凱蒂。在凱蒂年輕美貌的外表下,她有著怎樣的靈魂,原來愛一個人並不是把你的所有給她,而是真正去看到她、用對方想要的方式去愛她,是愛與責任並行。在有交集的生活中,他們漸漸有了越來越多共同的話題。
揭開一層層的面紗,瓦爾特和凱蒂在一場病毒肆意蔓延時期中完成了對愛情的救贖,懷孕的凱蒂說:
這時候,對於凱蒂而言,孩子是誰的已經都不重要了。
故事是個悲劇,瓦爾特臨終說的一句話耐人尋味:
這是戈德·史密斯的詩——《輓歌》的最後一句。大意是:
一個好心人把狗領回來,起先人與狗相處融洽,但是後來狗卻發瘋了,還將人咬傷。但最後人活過來了,死的卻是那狗。
是的,對於救贖的行為,結局中往往死的是救人的那一個,但過去的結束了,讓過去該死去的死去吧,這樣的想法無情嗎?
凱蒂在心裡已經准備好了,她沒有灰心,她還有希望和勇氣,無論未來發生什麼,她都會以輕松樂觀的心態去接受:
此時的我們同屬於一場病毒蔓延時期,我們發現能和我們共處一室,被共同隔離的人,我們究竟有多久沒有好好的,真正的看到他/她了?
我們近在咫尺卻有著各種無法逾越的 情感 隔閡,是誰造就了那些將愛恨都拒之門外的桎梏?
我們共同經歷了一段不敢相信的時刻,我們各自控制不住地刷屏,突然一天,誰說起了渾身難受感覺不適。
匆忙的人生中,從沒有這樣一段時間,可以讓我們這樣緊密呆在一起。什麼婆媳矛盾,夫妻爭吵,熊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通通不再是煩惱。
什麼事都商量著來,誰管買菜,誰管晾曬。互相關心著幾點睡覺,有沒有不舒服。互相提醒著,我們要鍛煉,我們規律不要亂。從沒有一個時候,我們那麼關心出門和歸家的成員,不厭其煩的輕聲叮囑,路上小心,戴好口罩,早些回家。
清晨醒來,有時候自己安靜的喝杯茶,靜靜地呆著做自己的事。有時候和親人一起看部電影,有時候和孩子玩得 游戲 聲整天響。
撩起我們自己的面紗,重新發現了生活中早已被自己忽視的,甚至是不屑的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我們此刻患難與共,生死相隨,這一場傾城之災,何嘗不是我們自己的救贖。
才發現,那曾經以為麻木的生活,不可逾越的障礙,都是可以揭開的面紗。
真正去看到吧,看到身邊的他,或者她吧。
以前看過這部電影, 我深信,象這樣一部優秀的電影,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它,從男主角的演技,從女主角的美麗,從劇情,從音樂,甚至從吉蒂走下樓梯的那一瞬間,你可以從任何你喜歡的地方,走入它。
沃特在經歷了漫長的不被自己所愛的人愛著的煎熬,經歷了不忠妻子的背叛帶來的難以忍受的傷害,在最終得到了吉蒂同樣深沉的、勇敢的愛情之後,在生命彌留的最後一刻,他所說的話是,「FORGIVE ME」!出於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我更願意把它翻譯成「寬恕我」。也許,除了沃特自己,吉蒂和其他所有人,都不會認為沃特還有什麼需要別人寬恕的。是的,沃特為我們詮釋了一個真正的英國紳士,這樣一個,優雅、謙遜、富有愛心又寬容的男人,還有什麼值得別人寬恕的?但對於沃特自己,我想完全不是這樣。這一句「寬恕我」,和那句革命者在臨刑前寫給妻子的信中說的,「我願死在你之後」所表達的 情感 同樣深沉和無私。寬恕我,因為我不夠浪漫,沒有帶你遊山玩水,帶你去的是威尼斯無聊的畫廊;寬恕我,因為我不夠活潑,我和你玩的是你根本不感興趣的橋牌;寬恕我,在你有了情人之前,沒有讓你愛上我;寬恕我,在你出軌之後,我用我的方式懲罰你,懲罰我自己;寬恕我,因為在我們最後的日子裡,才讓你揭開我的面紗,讓你愛上了我;寬恕我,因為我即將死去,無法繼續照顧你,疼愛你,無法完成在花店裡,求婚時對你的承諾,「我傾盡我的一切讓你快樂」;寬恕我,因為我即將死去,而我的死亡會帶給你悲傷。
⑹ 福建莆田大多有什麼工廠
莆田鞋廠居多,在榜頭壩下還有許多古典傢具加工廠,度尾有個康輝罐頭食品,大家發皮蛋,仙游有電子廠,有雲敦西服,有生產電動自行車的。有名的廠子有:沃特,才子,華港飼料,雲敦服飾,達芙妮,連天紅古典傢具,雪精啤酒,貝克啤酒,康輝食品,金威世家服飾,超能電動自行車,艾力艾鞋業,力奴鞋業(安踏戰略合作),范氏至尊集團。在早期,仙游糖廠是中國四大糖廠,現莆田製糖業已經落寞,鞋業和古典傢具業成為近十年來的支柱產業。莆田被譽為中國鞋城,仙游被譽為中國古典傢具之都。另外莆田的工藝美術品也頗具名氣,在黃石有中國工藝美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