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區分清代傢具和清式傢具
清代傢具大體分為三個時段:
1、清代初期,即清入關至康熙晚期;
2、雍正至乾隆、嘉慶時期;
3、道光至清代末期。
清代康熙年以前生產的傢具仍保留著明式風格,因而被列為明式傢具。進入雍正朝以後,由於經濟的繁榮,形成盛世局面,各項手工藝得以高度發展,傢具藝術一改明式那種簡練格調,形成獨特的風格、特點。被譽為代表清代風格的清式傢具。清式傢具風格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用材厚重,形體寬大,局部尺寸也大多採用誇張的手法;用材廣泛;裝飾手法豐富多采;作工精細;整體造型穩重、精製、豪華、艷麗。
清式傢具用材厚重,以廣式傢具最為突出。廣式傢具的主體構件無論彎曲度有多大,很少用拼接作法,而多用一塊整木挖成。京式傢具和蘇式傢具看似較大,但絕大多數採用拼接作法。其目的主要是為省料。蘇式傢具還常於硬木框內鑲安柴木板心,表面塗漆,在漆面上或彩繪或鑲嵌各式花紋。
在用材方面除各種硬質木材外,還有各種金屬,各種玉石,碼瑙、青金、綠松、蜜臘、沉香、螺鈿、象牙,各色瓷,各種羽毛畫,刺綉品等。可謂用材廣泛。
裝飾手法主要有三點,雕刻、鑲嵌、彩繪。雕刻裝飾一般採取深浮雕的手法,圖案反映出高中低三個層次。鑲嵌裝飾則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得用嵌件的自然色彩巧妙運用,使圖案形象逼真。彩繪裝飾多體現在漆器傢具上,作法是以各色漆描繪各式花紋。
清式傢具雖不如明式傢具那樣具有很高的科學性,但仍有很多獨到之處。它不像明式傢具那樣以樸素、大方、優美、舒適為標准,而是以厚重、豪華、富麗堂皇為取向,因而顯得厚重有餘,俊秀不足,也缺乏應有的科學性。但從另一方面講,由於清式傢具以富麗堂皇和豪華穩重為標准,為達到設計目的,利用各種手段,採用多種材料、多種形式,巧妙地裝飾在傢具上,效果也很成功。所以,清式傢具仍不失為中國古典傢具藝術中的優秀作品。清式傢具也和明式傢具一樣,是清代中期形成的藝術風格。我們現在按清代中期式樣仿製的各式傢具仍屬於清式傢具。
② 古代傢具大都由哪些木料製成
中國古代傢具,除了紫檀、黃花梨、紅木等名貴木材,民間傢具採用更多的還是普通常見的
材質,-般稱之為柴木,現簡單做些介紹。
樺木:產東北華北,木質細膩淡白微黃,纖維抗剪力差,易「齊茬斷」。其根部及節結處多花紋。古人常用其做門芯等裝飾。其樹皮柔韌美麗。蒲人對此極有感情,常鑲嵌刀鞘弓;背等處。唯其木多汁,成材後多變形,故絕少見全部用樺木製成的桌椅。
楊木:我國北方常用的木材,其質細軟,性穩,價廉易得。常做為榆木傢具的附料和大
漆傢具的胎骨在古傢具上使用。這是所說的楊木亦稱「小葉楊」,常有段子般的光澤,故亦
稱「緞楊」,不是本世紀中才引進的那種蘇聯楊、大葉楊、胡楊等。楊木常有「騷味」,比樺木輕軟。樺木則有微香,常有極細褐黑色的水浸線。這是二者的差別。
杜木:亦稱「杜梨木」,色呈土灰黃色,木質細膩無華,橫豎紋理差別不大,適於雕刻。舊時多用此木雕刻木板和圖章等。曾見山西商號所用微雕商標雕版,方寸之內人物、舟車,;山川、屋宇等精緻之極,並有數百蠅頭小字於其上,令人嘆為觀止。此版即杜木鐫成。
柏木: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葯,柏子可以安神補心。每當人們步入蔥郁的柏林,望其九曲多姿的枝幹,吸入那泌人心脾的幽香,聯想到這些千年古木耐寒長青的品性,極易給人心靈上以凈化。由此可知,古人用柏木做傢具時的情境。柏木色黃、質細、氣馥、耐水,多節疤,故民間多用其做「柏木筲」。上好的棺木也用柏木,取其耐腐。北京大堡台出土的古代王者墓葬內著名的「黃腸題湊」即為上千根柏木方整齊堆疊而成的圍障。可取香氣而防腐。可見其在木植中級別之高。
樟木:在我國江南各省都有,而台灣福建盛產。樹徑較大,材幅寬,花紋美,尤其是有著濃烈的香味,可使諸蟲遠避。我國的樟木箱名揚中外,其中有衣箱、躺箱(朝服箱)、頂箱櫃等諸品種。唯桌椅幾案類北京居多。舊木器行內將樟木依形態分為數種,如紅樟、虎皮樟、黃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
核桃木:山西呂梁、太行二山盛產核桃。核桃木為晉做傢具的上乘用材該木經水磨燙蠟後。會有硬木般的光澤,其質細膩無性,易於雕刻,色澤灰淡柔和。其製品明清都有,大都為上乘之作。可用可藏。其木質特點只有細密似針尖狀棕眼並有淺黃細絲般的年輪。重量與榆木等。
楸木:民間稱不結果之核桃木為楸,楸木棕眼排列平淡無華,色暗質松軟少光澤,但其收縮性小,正可做門芯桌面芯等用。常與高麗木、核桃木搭配使用。楸木比核桃木重量輕,色深,質松,棕眼大而分散,是區別要點。
楠木:是一種極高檔之木材,其色淺橙黃略灰,紋理淡雅文靜,質地溫潤柔和,無收縮性,遇雨有陣陣幽香。南方諸省均產,唯四川產為最好。明代宮廷曾大量伐用。現北京故宮及京城上乘古建多為楠木構築。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書樓,金漆寶座,室內裝修等多為楠木製作。如文淵閣、樂壽堂、太和殿、長陵等重要建築都有楠木裝修及傢具,並常與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識之,常以拜物心理視之,覺得質不堅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棄之。行內人視其質地有如下稱呼:金絲楠、豆瓣楠、香楠、龍膽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間,常稱紅木黃梨等硬木為「南木」,原意應為自南方的木材。乍聽起來卻極易與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③ 科普小知識,豪華絢麗的清式傢具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豪華眩麗的清式傢具是如何形成的。
清式的傢具,他們都是採用了一些非常好的的屬於硬木的木材所製作而成的,形成之後非常的絢麗的,其實清代的傢具,他是繼承了在明代的傢具當中採用的一些非常優質的,硬木的木材的一種傳統。但是他又是因為受到了一些外面的文化影響,最後形成了非常絢麗和豪華的時代風格。
然後這些風格,也就反應啦在當時比較強勢的國家力量以及一些向上的民族風。以前人們叫做乾隆工,也就是為了給後代的人留下很多的珍品,所以說被認為是特別典型的清式的風格。最後一個時期就是在鴉片的戰爭之後,因為一些外國的資本主義人群遷入了我們國家,像在西方的一些傢具上面的文化也是不斷的流入到我們國家來,然後使傳統的傢具風格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特別強盛的清代的傢具從此走向了特別衰弱的時期。就在這個時候,也就出現了一些中方和西方的一些傢具作品。
④ 明式傢具與清式傢具的特點,你有哪些了解
與明式傢具相比,清式傢具整體上並不像明式傢具那樣簡單優雅舒適,而是厚重繁華、宏偉繁復、裝飾奢華。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清式傢具表現出豐富、豪華穩重和雄偉的效果。清式傢具與明式傢具並駕齊驅,是中國傢具藝術的精品。熊作明是一首美麗的歌。明清工藝美術的總體特點是什麼?他的意思是傢具熨斗的名字明代傢具的特點:精細即選材精良,製作精美。
造型渾厚莊重,突出表現為材料寬大、尺寸增大、姿態豐富。清代太師椅最能體現清代風格的特點,坐面擴大,靠背飽滿,腿粗。整體造型如王座一般雄偉庄嚴。這些特徵也可以在其他傢具中看到,如桌子桌子和凳子。裝飾要豐富華麗。多種材料一起使用,多種工藝結合。鎏金嵌金、描金並用,往往全方位裝飾,達到前所未有的豐富與輝煌。
⑤ 明清傢具的材質有多少種
名貴的主要有紫檀、黃花梨、雞翅、鐵力、酸枝等,
普通的還有用榆木、櫸木等,
民間還有大量使用廉價的柴木。
⑥ 明式傢具和清式傢具的區別
明式傢具是世界傢具設計的最高境界,當然明式傢具是最經典的設計。像歐式傢具里設計比較經典的「洛可可式」都是吸收了明式傢具的精髓做出來的。製作除了清式的傢具。事實上,清式傢具雖然看似工藝繁復,卻不像明式傢具那麼講究製作的比例和線條,失去了對整體美感的把握。清式傢具看時間長了,比較繁復,會產生視覺疲勞。兩者各有特色,個人喜好。Vpiao ---
⑦ 明清傢具的特點
明式傢具質朴簡潔、豪放規整,清代傢具工藝精湛、雍容典雅。
明代是中國古典傢具發展的黃金時期.明式傢具多採用硬木,以黃花梨,紫檀木最為常見.結構採用小結構拼接,使用榫卯,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與多樣性,既要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又富貴典雅,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明式傢具極少漆,也沒有過多的裝飾,突出木色紋理,體現材質美,形成清新雅緻,明快簡約的風格.
明式傢具以黃花梨木為主,極少使用其他木材。而黃花梨木傢具,又以桌椅、櫥櫃較多,沒有鑲嵌和雕鏤,只有極少雕刻。明末清初由於黃花梨木匱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製作。紫檀木傢具大件甚少,木材寬一般不過八寸,木材材質好,雕刻的較少,不做鑲嵌。據行家介紹,紫檀木木種就有十幾種,根據不同的材質,其價格差別較大,最昂貴的為金星紫檀。
另外,也可以從選材、線腳、雕刻、鑲嵌等裝飾手法上來判斷。明大量採用硬木製成傢具,更是充分利用了它的美麗花紋。在不少傢具珍品中可以看到最好的材料通常用在傢具最顯著的部位,例如:面心板、門心板、抽屜臉及靠背板等部位,都是用美材來取得裝飾效果。
清式傢具具有以下特點:
其一、品種及造型上追求創新。清式傢具的品種可謂繁多,許多傢具都具有前代所沒有的風格和特點。比如,清代的李漁就主張幾案多設抽屜,櫥櫃多加擱板,從而開清式書案、多寶格之先河。據史載,生炭火避寒的暖椅,貯冷水祛暑的涼炕,都是李漁的創造。清式宮廷傢具更喜標新立異。比如有一種木床,床上不僅有帽架、衣架、瓶托、燈台、懸余架,甚至還有可以升降的痰桶架。此外,清式傢具的造型也變化多端。多年來,海內外的博物館及收藏家雖搜集了難以計數的清式傢具,但至今仍不時發現前所未見的清式傢具的奇特品種,有些傢具竟難猜測其為何物。
其二、用材上視野廣闊。在用料選材上,清式傢具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尤以紫檀為首選。
清中期以前的宮中傢具,選料最為講究。如用料講究清一色,或紫檀或紅木,各種木料互不摻用,有的傢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製成;選材時要求無癤無疤,無標皮,色澤均勻,稍不中意,就棄之不用,絕不將就。在製作上,為了保證外觀的色澤和紋理的一致,也為了堅固牢靠,往往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如有的床榻為鼓腿澎牙結構,盡管腿足曲率極大,也多採用一木挖成而不是拼接。不少宮廷紫檀傢具透雕的花牙,往往與腿足和牙條一木連做。這樣一來,用料很大,浪費極多。
其三、工藝上裝飾豐富。注意裝飾性,是清式傢具最顯著的特徵。為了達到瑰麗多姿、千變萬化的裝飾效果,清式傢具的設計者和製作者幾乎使用了當時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了一切可以採用的裝飾手法。在傢具製作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上更是殫精竭智,力求新奇。其中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當屬雕飾和鑲嵌。
其四、藝術風格上融會中西。從傳世的清式傢具中,人們很容易感受到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藝術的濃濃氣息。清式傢具不僅繼承了明式的優點,而且,對西方文明也進行了大膽借用。從現存的清式傢具來看,採用西洋裝飾圖案或裝飾手法者佔有相當的比重。
總之,清式傢具的問世及其特有風格的形成,與清文化的影響密不可分。對本民族文化和審美情趣的難以割捨,加上對先進民族文化和審美情趣的嚮往,使滿人自覺不自覺地將兩者最大限度地調和起來。可以不誇張地說,清代各類工藝品都是多種文化交融的產物,無不打著多種文化交融的烙印,清式傢具也不例外。
⑧ 明清傢具
明清傢具
古典傢具是中國悠久燦爛的藝術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古典傢具的價值不僅僅是服務於人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集著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各個時期不同的藝術風格,綜合反映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生產發展、生活習俗、觀念意識、審美情趣以及科學技術和物質的發展水平。人類使用傢具的歷史非常久遠,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完整的傢具遺存屬戰國時代。今天人們能見到的古代傢具,主要是明清兩代的製品。
明代是我國傢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傢具的造型、裝飾、工藝、材料等,都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簡潔的時代特色,後世譽之為「明式傢具」。清式傢具以設計巧妙、裝飾華麗、做工精細、富於變化為特點。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傢具,材質之優,工藝之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正是這一時期正是確立了清式傢具的風格。明清傢具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傢具所具有的極其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傢具一般可分為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櫥櫃類和其它雜項類。
一、 明清傢具的藝術風格和裝飾特點
1. 明式傢具
明式傢具是指製作於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簡朴具有特定造型風格的傢具。明式傢具以結構上的合理化與造型上的藝術化,充分地展示出簡潔、明快、質朴的藝術風貌。並善於將雅俗熔於一爐,雅而致用,俗不傷雅,達到美學、力學、功用三者的完美統一。
明式傢具的整體結構以框架式樣為主要的形式,呈現有束腰和無束腰兩大結構特徵。無束腰傢具以圓腿側足為主,造型簡練穩重。有束腰傢具方腿直足,或三彎腿或鼓腿 ,形體敦厚而顯得莊重秀麗。這兩種造法,給人以虛實相間、方正穩重的感受,成功地體現出科學性和藝術性融於一體的造型美。
明式傢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別講究線條美。它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於傢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因物而異,各呈其姿,給人以強烈的線條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又別具一格。線腳的變化和運用是明式傢具線條造型的另一體現。線腳是指傢具邊框邊緣的造型線條。通過平面、凹面、凸面、陰線、陽線之間不同比例的搭配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形斷面,達到鮮明的裝飾效果,極富藝術情趣。
明式傢具裝飾手法善於提煉,精於取捨,主要通過木紋、雕刻、鑲嵌和附屬構件等來體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選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紋理,凡紋理清晰好看的「美材」,總是放在傢具的顯著部分,格外鈞用雋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與透雕結合及圓雕等多種,其中以浮雕最為常用。雕刻題材十分廣泛,大致有卷草、蓮紋、雲紋、靈芝、龍紋、螭紋、花鳥、走獸、山水、人物、鳳紋、宗教圖案等。刀法線條流暢,生動形象極富生氣。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傢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圍子等處,常做小面積雕刻,以少勝多,工精意巧的裝飾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2. 清式傢具
清初傢具沿襲明式傢具的風格,但隨著歷史發展,滿漢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清康熙年間逐漸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的清式傢具風格,到乾隆時達到顛峰。乾隆時期的傢具,尤其是宮廷傢具,材質優良,做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多種材料、多種工藝結合運用 ,是清式傢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傢具,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 。用料講究清一色,各種木料不混用。為了保證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和堅固牢靠,有的傢具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後,上述三種木料逐漸缺少,遂以紅木代替。
裝飾方面,為了追求富貴豪華的裝飾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種裝飾材料和使用了各種工藝美術手段,可謂集裝飾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傢具為裝飾而裝飾,雕飾過繁過濫,也成了清式傢具的一大缺點。
清式傢具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刻、鑲嵌和描繪。雕刻刀工細膩入微,以透雕最為常用,突出空靈剔透的效果,有時與浮雕相結合,取得更好的立體效果。鑲嵌在清式傢具中更為普遍地運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鈿嵌、百寶嵌、琺琅嵌乃至瑪瑙嵌、琥珀嵌等,品種豐富,流光異彩,華美奪目。其中琺琅技法由國外傳入,用於傢具裝飾僅見於清代。描金和彩繪也是清代傢具的常用裝飾手段,吉祥圖案是清式傢具最喜歡的裝飾題材。
綜觀清式傢具,以清中期為代表,總的特點是品種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裝飾上富麗豪華,並能吸收外來文化,融會中西藝術。造型上突出穩定、厚重的雄偉氣度,製作上匯集雕、嵌、描、繪、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藝,品種上不僅具有明代傢具的類型,而且還延伸出諸多形式的新型傢具,使清式傢具形成了有別於明代風格的鮮明特色。
3. 漆木傢具
漆木傢具是中國傳統傢具的另一大類,也屬漆器的一類。它是以木材做胎骨,外面上漆,是木工和漆工的聯合作品。明清時代中國的漆工藝非常發達,各種技法齊備,用於傢具髹飾,或單色純正,或五彩繽紛,形成絢麗奪目的裝飾效果。
二、 明清傢具的用材
明清傢具所用石材、金屬飾件,選材考究,製作精良,頗富特色,對傢具的裝飾起了烘雲托月的美妙效果。
1.優質木材
明清傢具所用木材多產自熱帶,質地堅硬,色澤紋理優美,可分為硬木和非硬木兩類。紫檀、花梨、雞翅木、鐵力木、紅木、烏木等屬硬木,楠木、櫸木、樟木、黃楊木等為非硬木。這里簡要介紹如下幾種:
紫檀木
主要出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地,我國湖南、廣東、雲南有少量出產。紫檀材質緻密堅硬,密度較大,入水則沉色調呈紫黑似犀角色,紋理纖細浮動,有不規則的牛毛紋,微有芳香。明清兩代主要用於製作高級傢具和精巧器物。紫檀傢具深沉古雅,利用其自然特點,採用光素手法,不事雕飾,表現出莊重大方、沉靜古樸的氣質風度。紫檀有新老之分,新者色紅,老者色紫,水浸老者不掉色,新者掉色,用於區分新老紫檀。
花梨木
花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稱黃花梨,主要產於海南島,木色從橙黃到紫赤都有,質地堅硬,紋理清晰美觀,有悅人的香氣。新花梨木質較疏鬆,木色赤黃,呈條紋,無光澤,無香氣,紋理色澤較老花梨差異明顯。由於黃花梨紋理華美,色彩明快,材料較大,是明及清前期高級傢具的主要用材。明清兩代製作的黃花梨傢具,充分發揮其木質本身紋理的自然美,大多採用素光手法而不加雕飾,顯得簡練、優美。
雞翅木
老雞翅木紋理緻密細膩,紫褐色相間成紋,具有禽鳥羽毛一般美麗的花紋,尤其是縱斷面,具有光澤和深淺變化,細看猶如雞的翅膀纖毛浮動,雞翅木即由此得名。新雞翅木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且呆滯缺少變化。
紅木
主要產於印度,我國廣東、雲南幾南洋群島也有出產,是現代最常見的名貴硬木。老紅木近似紫檀,木色深紅或黑紅色,少數有黑色斑點,紋理戲迷光滑,並有輕微香氣。新紅木顏色赭黃,有花紋,外觀似黃花梨。新紅木經生漆處理後顏色變深,頗似老紅木,但與老紅木不同。老紅木時間越久,顏色越深,而新紅木時間越久顏色越淺。清乾隆以後的高級傢具多數為紅木。
2.石材
通常製成板材,用於桌案面心、插屏、屏風或羅漢床的屏心、櫃門的門心、坐墩的面心、椅子靠背等,清式傢具使用石材較多,廣式傢具的坐具用石材做面心的更多。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斑石、紫石、青石、白石、綠石及黃石等。石材的選擇上以自然形成的山川煙雲圖案為上品,力求體現山水畫中水墨氤氳的藝術效果,令人賞心悅目。
3.金屬飾件
明清傢具常用金屬飾件,如櫃、箱、櫥、椅及屏風等傢具尤為多見,名目繁多,如合頁、面頁、吊牌、包角、鎖插等,造型各異。飾件上採用鏨花、鎏金、錘合等技法,製作出各種花紋,燦爛華美。金屬飾件的設計與傢具的整體造型及雕飾密切相關,充分反映出明清傢具在結構、裝飾與實用三者關繫上相當成熟的藝術處理手法。這些具有藝術創意的金屬飾件,有的具有不可或缺的功用,有的對傢具起到保護加固的作用,同時為傢具添光加彩。光彩奪目的金屬飾件與天然的木質紋理形成不同色彩、不同質感的鮮明對比,相得益彰,使明清傢具更臻與完美。
三、 明清傢具的主要產地極其風格
明清時期各地都有傢具生產,精製的則主要產於蘇州、廣州、北京、徽州、寧波、福州、揚州、山西等地區。各地區因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傢具風格。其中以蘇州、廣州、北京製作傢具最為著名,「蘇作」、「廣作」和「京作」被稱為明清傢具三大名作。
1.蘇作傢具
是指以蘇州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所生產的傢具。蘇作傢具歷史悠久、傳統深厚,是明式傢具的發源地,名揚中外的明式傢具即以蘇作傢具為主。明代蘇作傢具格調大方、簡練,造型優美,線條流暢,比例適度,精於用材。與京、廣相比,硬木來源不及他們從與充裕,表現為用材精打細算,大件器具往往採用包鑲手法,雜木為骨,外貼硬木薄板;小件更是精心琢磨,小件碎料拼接的構件常見。這種技術要求較高,費工費時,但都能作到天衣無縫,保持美觀。進入清代以後,蘇式傢具也相富麗豪華方面轉變,但逐漸被廣式傢具超越。
總的來看,蘇式傢具的最大特點是造型上的輕與小和裝飾上的簡與秀,不如廣式傢具渾厚凝重,滿身雕飾。蘇作傢具常用小面積的浮雕、線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題材多取自名人畫稿,以山水、花鳥、松、竹、梅多見,並喜用草龍、方花紋、靈芝紋、魚草紋及纏枝蓮等圖案。
2.廣作傢具
廣州地區製作的傢具被稱之為廣作傢具。廣州地處我國門戶開放的最前沿,是東南亞優質木材進口的主要通道,同時兩廣有時中國貴重木材的重要產地。得天獨厚的條件促進了廣式傢具的發展,清中期以後,異軍突起,超過了蘇式傢具,成為清式傢具最著名的產地。
廣作傢具的特點是,用料粗壯,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摻用,氣度豪華氣派。結構、造型和裝飾上,受西方建築裝飾風格影響較大,多為中西合璧之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式傢具中的鑲嵌技藝獨步一時,堪稱一絕。
3.京作傢具
京作傢具不是指一般的民間用品,而是指宮廷作坊在北京製造的傢具,以紫檀、黃花梨和紅木等幾種硬木傢具為主。
由於宮廷造辦處財力、物力雄厚,製作傢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裝飾力求華麗,鑲嵌金、銀、玉、象牙、琺琅、百寶鑲嵌等珍貴材料,非其他傢具製造可比,使京作傢具形成了氣派豪華以及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的特點。另一方面,由於過分追求奢華和裝飾,淡化了實用性,甚至成為一種擺設,這是京作傢具最大的遺憾。
四、 明清傢具的賞鑒和收藏
1.明清傢具的品評與欣賞
傢具品賞與審美水平、審美情趣密切相關。單件傢具的品賞包括功能品賞、材質品賞、製作工藝品賞、裝飾工藝及效果品賞等方面,成套傢具還應包括統一協調性、組合布置合理性、陳設匹配性等。這方面前人著有許多專著,此不贅述。
2.明清傢具的鑒定
主要是製作年代的判定,可從用材、品種、造型、構件的造法以及花紋特點等幾方面綜合考察。用材方面,紫檀、黃花梨、雞翅木和鐵力木傢具多為明和清前期的,清中期以後,這四種硬木逐漸稀缺,代之以紅木、新黃花梨。傢具品種方面,有的早期品種或式樣在在其後期不再流行,或後期才出現的品種或式樣,不可能出現在更早的時期。傢具的造型、構件、飾紋都具有其時代特徵,都是判定傢具製作年代的重要依據。當然,最科學的鑒定和識別方法是對照法,即對照已知年代的真品來甄別真偽,但缺少真品參照物是這種方法的難點。明潘允徵隨葬傢具模型可作為明代傢具的標准器。總之,積累明清傢具各方面的知識,對鑒定明清傢具是極其重要的。
3.明清傢具的收藏保養要注意以下方面:
防塵、防蛀 是最基本的保護措施。盡量降低陳放收藏傢具室內的揚塵,經常用柔軟物擦拭清除灰塵。定期檢查蟲蛀情況,一有蛀蟲應立即用葯物殺滅。
防干、防濕 適度的變化會引起木纖維的脹縮,導致傢具變形甚至壞損,濕度過大還容易滋生黴菌蟲害。根據明清傢具的材料特性,合適的濕度一般在相對濕度50%—60%之間。
防光、防火 傢具易燃,陳放傢具的場所應有嚴格的防火措施。光線對傢具也具有損害作用。紅外線使傢具表面溫度升高、濕度下降,造成翹曲和脆裂。紫外線危害更大,可使傢具褪色,還會破壞木纖維結構,降低機械強度,即使停止光照,在暗處仍會繼續起破壞作用。
原樣修復 由於年代久遠,明清傢具需要修復的不在少數。修復使應嚴格遵循「按原樣修復」的原則,形式特徵、製作手法、構造特點和材料質地等,都不能隨意拆改、加減,必須保持原物的原貌和完整性。切忌修復中使用鐵釘和化學粘合劑,防止破壞古代傢具易於拆修的傳統特點。
⑨ 清式傢具中老紅木指哪些木頭
傳統的紅木是指硬度比較高的木材,並不是指紅色的木頭,中國傳統的紅木有,雞翅木,黃花梨,烏木,紫檀木,等等,上幾種是最出名的,愛家居傢具網為您解答。
⑩ 明代傢具和清代傢具有什麼區別
明代傢具和清代傢具的區別:
1、造型和表現樣式 。
清代傢具版在造型上與明代傢具的風格截然不同,權首先表現在造型厚重上,傢具的總體尺寸比明式傢具要寬,要大,與此相應,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隨之加大。
清代傢具的樣式也比明朝繁多,如新興的傢具太師椅,就有三屏風式靠背太師椅、拐子背式太師椅、花飾扶手靠背太師椅等多種。
2、裝飾風格上
明代裝飾較少,質朴簡潔,沒有鑲嵌和雕鏤,只有極少雕刻;清代傢具喜於裝飾,頗為華麗,應用雕、嵌、描、堆等工藝手段。雕與嵌是清式傢具裝飾的主要方法。有些清式傢具為裝飾而裝飾,雕飾過繁過濫,也成了清式傢具的一大缺點。
3、用料上
明代傢具以黃花梨木為主,極少使用其他木材。而黃花梨木傢具,又以桌椅、櫥櫃較多。明末清初由於黃花梨木匱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製作。清中期以後逐漸使用雞翅木、酸枝木、鐵力木、花梨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