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檀圓凳設計靈感如何來的
天圓地方,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態象徵,象徵著「圓滿」和「飽滿」,是自古以和為貴的中國人所崇尚的圖騰。滿和圓合稱購成漢字圓滿,浸透著中華民族先民最樸素的哲學,圓則滿,滿則圓,心有圓滿便安寧不爭,便以和為貴,便能取道中庸,便不會因極端而失衡焦慮了。
中國文化圓形運轉的發展模式中所體現的相對穩定、自我保護、兼容並蓄的活動機制,使中國文化自春秋戰國以來不斷延續,其基本精神沒有發生斷裂。即使執政的是所謂的北方蠻夷民族,中國文化依舊持續發展。因為中國文化強大的同化力和消融性,使「征服者反被征服」。可以說,中國文化這種永恆持續性是西方文化所望塵莫及的。
以儒道思想為圓心,外延穩定性、融合性、延續性的文化特點,隨著歷史變遷社會進步不斷發展,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圓形的中國文化。
圓凳是一種與杌和墩相結合的高型坐具,沒有靠背。隨著西北少數民族遷入中原,東漢末年輸入了圓凳這種高型傢具,從唐代時開始廣泛運用。
圓凳的前身是從筌的形狀上脫化出來的,而筌本身是一種漁具,形狀可分為 腰圓式以及腰弧式。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從秦漢以來人們的生活中有一種用來遮 罩炭火盆而編制的籠罩上脫化出來,這種籠罩也叫熏籠。無論是熏籠還是「得魚 忘筌」的筌,所呈現出的腰圓式的形狀都與明清時期的圓鼓凳有相似之處,究竟 哪一種說法更可靠,都無從查起,但是圓凳之所以應用於人們的生活中,估計也 是深受佛教中維摩坐具的影響。
2. 板凳是圓的好還是方的好
相對來說,方板凳更為實用。
1、方板凳提供更大的座位空間,而圓板凳要提供相同的空間,則需要佔用更大的空間。我們的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是長乘以寬,如果是個正方形的話,就是邊長乘以邊長,假設有個5分米寬的正方形方板凳跟5分米直徑的圓板凳,那麼它們所提供的可以坐的空間,分別是:方板凳:5*5=25平方分米;圓板凳:(5/2)*(5/2)*3.14=19.625平方分米。
所以如果要坐的話,明顯是方板凳提供的面積更大,坐著更舒服一些。
不過現在坐板凳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各種各樣舒服的椅子早就取代了板凳,與其考慮買板凳,還不如購買更為好用的椅子。
3. 中國傢具發展史是怎樣的
高型傢具的發展: 隨著西北少數民族陸續入主中原,客觀上導致了多民族的大融合,胡床、椅子、方凳、圓墩等高型坐具從少數民族地區傳入,與中原傢具相融合,使得部分地區出現了漸高型傢具,為隋唐五代垂足而坐起居方式與席地坐起居方式的並存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出現了各種形式的高型坐具,如扶手椅、方凳等,床、塌亦開始增高加大,有的上部還設頂帳仰塵,四面圍置可拆卸矮屏,下部多以壼門為飾。床上除有供倚靠的憑幾外,還出現了作為墊腰之用的隱囊及供坐時扶靠的曲幾。
裝飾風格: 漆木傢具裝飾上使用綠沉漆,深沉的綠底色打破傳統漆木傢具的紅、黑兩色的一統格局,傢具裝飾題材也反映出當時的宇宙觀和濃厚的宗教色彩,清秀空疏,出現了蓮花紋、忍冬紋、卷草紋、火焰紋、飛天紋等與佛教有關的裝飾紋樣。
4. 四合院家門口的「圓石墩」和「方石墩」各有什麼講究
門墩是在中國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來支撐正門或中門的門框、門檻和門扇的石頭。枕石的門內部分是承託大門的,門外部分往往雕以鳥獸花飾,又叫抱鼓石。抱鼓石也有方、圓兩種造型。門礅的雕刻頗為講究,選材考究,工藝精湛,雕刻物栩栩如生。圓石鼓的兩側圖案以轉角蓮最為常見,講究的可以做成其它圖案,如: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蘭山,也有的做成五世同居(五個獅子)圖案。圓鼓上面一般為獸形,上面有站獅、蹲獅或卧獅(俗稱獅子狗),方鼓子也多雕飾。它是四合院建築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種精美的石刻工藝品。
關於門墩最早出現的時間,目前還無法作出確切的回答。門枕石早在漢代(公元前 206年~公元 220年)四合院形成的早期就開始使用了。或許從那時起,經過逐步演化,才成了現在見到的門墩了吧。在門枕石的外側雕刻飾物,似乎很早以前就有了。例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展出的北魏文成帝(公元 452~465 年在位)皇後陵墓的石券門。這個門的門枕石外側就做成了虎頭的樣子。
門墩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有雕飾門枕石起源和演變的過程
突出在門外側的門枕石,每天都看得見。想要裝飾一下兒,這也是人之常情吧。於是,很早以前的某個人在門枕石外側部分先刻上了一些裝飾性的線條。
宋代編寫的《營造法式》(公元1103年出版)中記載了這些例子。這個門礅是當時最復雜的。所以可以說當時箱型門礅或者抱鼓型門礅還沒出現。
箱子型門墩的起源和演變的過程
公元1100年以後,某個人把門枕石的外側部分做的稍高一 些,又有人在它的各個面上都雕上了裝飾性的線條。有的人為了使門墩更加引人注目,把它做得更高些。後來,又在線條中刻上了圖案,圖案不斷豐富。再後來,門枕石部分和門枕石向上延伸的部分界線逐漸分明,上部成了箱形,下部成了放箱子的檯子。
抱鼓型門墩的起源和演變的過程
有人試著在門枕石上刻了一個通報來客的鼓,有的人在鼓面上雕出蓮花。因為樣子很漂亮,所以有人跟著模仿。
後來人們又想方設法美化檯子有人把檯子做成了水中荷葉形,不但造型很漂亮,而且"並蒂同心"代表著夫妻美滿,很吉利,於是成為當時最流行的一種樣式。其次,受歡迎的門墩是在祥雲上雕出蓮葉形,再在上邊放鼓。
北京型門墩
北京地區門墩的起源,應該與薊州郡縣的建制有關,最早的門墩如今當然很難見到了,而早期的門墩,仍可以尋出一些蛛絲馬跡來。北京現存最早的門墩是中山公園社稷壇門前的一對石墩,有人說它是隋唐時期遺物。其中還有唐代時期的翼獸(存五塔寺),遼金時的石虎(存五塔寺),元代的石獅(存妙應白塔寺,賢良寺)。北京門墩的發展和遼中都、元大都的興建也密不可分,而明清兩代則是北京門墩的繁盛期。北京的門墩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數量也很多,文化內涵豐富。從現存的門墩看,總量仍在萬件以上。
5. 古代傢具方凳和圓凳有什麼區別
方凳
東漢末年,西北民族進人中原,從而輸人了方凳這種高型坐具。一般用普通木材製作,也有用紫檀木、花梨木、紅木、楠木等高級木材製作的。它的坐面尺寸不等,樣式也多樣化,最大的約兩尺見方,最小的約一尺見方。它可以與方幾、方桌相配合,在室內陳設僅次於椅子,十分重要。明代的方凳發展較大,或一色木製,或大理石心,還有絲繩藤皮編織軟心,四足及邊框寬厚穩妥,夏日不用凳套尤其清涼宜人。硬木大方凳多半光素,稜角圓潤平滑,或有邊框四足略作竹節紋的。清代時方凳的花樣更加齊全,並由鑲玉、包鑲文竹等裝飾,士曾添了幾許華麗,不失為古典傢具的上品。
圓凳
又稱為圓機,是一種機和墩相結合的高型坐具,沒有靠背。其做法與一般方凳相似,已帶束腰的佔大多數。一般都製作精巧,選用較好的木料製成,也有用粗木製作的,但並不普遍。圓凳的腿足有方足和圓足兩種,方足的多做出內翻馬蹄、羅鍋帳或貼地托泥等式樣,凳面、橫帳等也都採用方邊、方料;圓足的則以圓取勢,邊棱、帳柱至花牙等皆求圓潤流暢。明代的圓凳體積大且從上至下的弧度較大,造型略顯敦實,三足、四足、五足甚至更多足的都有,一般有束腰,凳面有圓形、海棠式或梅花式等。清代的圓凳較瘦高,無束腰圓凳都採用腿的頂端作樺,直接承托凳面的做法;有束腰圓凳則主要靠束腰和牙板承托凳面。民國時期的圓凳趨於低矮。
6. 聯合優選家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9
7. 宜家的東西裡面,什麼是最值得購買的
開新店的速度並沒有多快。但本地有宜家的年輕人,在裝自己的小屋時,總是會想到去那裡看看,外地的代購也不少。比起父輩人熟悉,要擺十幾年甚至更久的傳統、耐用型傢具,宜家的商品更像是ZARA、H.M這樣的快時尚,大概以五年為更換周期,對小戶型非常友好,功能和設計融為一體。獨居、結婚、有小孩、小孩長大,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你都可以輕松地更換宜家家居以適宜自己新的生活方式。宜家給人的感覺很溫情,不少年輕人在逛的時候會想到家,
8. 文玩里的墩子指的是什麼
一般較綉墩,墩與凳同義。又稱坐墩,是漢族傳統傢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個性的坐具,圓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
9. 請幫忙鑒定一下這是什麼木材
雞翅木:分布於全球亞熱帶地區,主要產地東南亞和南美,因為有類似「雞翅」的紋理而得名。紋理交錯、不清晰,顏色突兀,木材本無香氣,生長年輪不明顯
傢具用材。產廣東瓊州島,干多結癭,白質黑章,紋如雞翅,故又名「雞翅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