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皇宮椅·太師椅·大圈椅的由來
圈椅,由交椅發展而來。最明顯的特徵是圈背連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座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人們喜愛。造型圓婉優美,體態豐滿勁健,是我們民族獨具特色的椅子樣式之一。後來逐漸發展為專門在室內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採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盤無大區別。只是椅面以上部分還保留著交椅的形態。這種椅子大多成對陳設,單獨擺放的不多。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圓材較為協調。圈椅大多採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組簡單的紋飾,但都很淺。背板都做成「S」形曲線,是根據人體脊椎骨的曲線製成的,為明式傢具科學性的一個典型例證。
有關太師椅名稱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張瑞義的《貴耳集》。書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宰國忌所,偃仰,片時墜巾。京伊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制荷葉托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遺匠者頃刻添上。凡宰執侍從皆用之。遂號太師樣。」 文中提到的秦師垣,即當時任太師的大奸臣秦檜。這段記載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秦檜坐在那裡一仰頭,無意中頭巾墜落。吳淵看在眼裡,便命人製做了一種荷葉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檜等人的椅圈上。太師椅由此產生,太師椅這一名稱也由此傳開。這段文字除了告訴我們太師椅的名稱由來以外,還清楚地說明,當時的太師椅就是帶有荷葉托首的圈椅。這種拖首的功用類似於現代汽車、飛機靠背椅上的頭枕。一個大奸臣,一個馬屁精,無意中為中國傢具史留下了一筆遺產。
② 中國古代皇宮里的房梁用的是什麼木材
主要木材是金絲楠木。
在中國建築中,金絲楠木一直被視為最理想、最珍貴、最高級的建築用材,在宮殿苑囿、壇廟陵墓中廣泛應用。
金絲楠,是非常珍貴的優質良材,而其生長規律又使大器晚成 ( 生長旺盛的黃金階段需要 60 年 ) 。由於木材的光澤很強(特別是在刨片時有明顯的亮點,有人據此為金絲楠),即使不上漆,也越用越亮。樹皮薄,有深色點狀皮孔;內皮與木質相接處有黑色環狀層。 由於早先楠木多是大料,而且樹直節少,紋理順而不易變形,千年不腐不蛀,所以名列硬木之外的白木之首,其木質價值也在一些硬木之上。
在清宮中,不但重要宮殿的樑柱使用楠木,而且經常以紫檀或黃花梨木與楠木相配製作傢具,通常如桌面的芯板用楠木,抹邊等框架用硬木。現在,珍稀瀕危的金絲楠木,在全國都已屬罕見。故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 ,現今北京故宮僅存有為數不多的清代的楠木傢具;明十三陵長陵的棱恩殿是現存最大的楠木殿,殿內的 60 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絲楠木製成的,直徑很粗,得要兩人合抱。另,承德避暑山莊的澹泊敬誠殿也是目前首屈一指的楠木宮殿。民間也收藏有楠木的羅漢床、拔步床和雕刻的飛罩、牌匾、楹聯、和對聯等。
皇宮:皇宮,是皇帝和他的後妃、子女們生前居住的地方;皇陵,是他們死後安葬的悶宮。皇宮是陽宅,皇陵是陰宅。在帝制時期,特別是明清兩朝,只有皇帝和皇後的墳墓才可以稱陵,其他任何人的墳墓都不得稱陵,「陵」字成了皇帝和皇後墳墓的專用名稱。
③ 明代和清代的傢具各自有什麼特點
清朝的傢具有其獨特的文化特點,與明代有一些區分。清朝的傢具,在康熙時代發生了顯著的風格變化,之前與明朝傢具風格接近,之後有了自己的特點,在康熙至乾隆年間的百年裡,形成了自己的濃郁的傢具風格,製作水平也在此期間達到了頂峰。在康熙時代之前,基本上保存著明朝的傢具的一些特點,康熙時代才開始轉變風格。這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證據。
清朝傢具的裝飾,也比明朝顯得更加的華麗,在豪華奢侈的程度上,超過了明朝。清朝傢具一般使用鑲嵌、雕刻和彩繪等手法,極盡奢侈華貴,色彩極其之鮮艷。而明朝的傢具,總體上風格為簡朴大方,色彩上並不是非常的鮮艷。可以說,明朝傢具講究一種「清水出芙蓉」的淡雅別致,而清朝傢具顯得濃妝艷抹。
④ 古代宮殿里的龍椅,是用什麼材料做出來的
看過那些電視劇的都知道,皇帝所坐的那麼容易,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龍椅作為皇族的象徵,是至高無上的標志,皇帝只要坐在龍椅上就可以顯示出自己的皇家氣息,那麼你知道古代宮殿里的龍椅,是用什麼材料做出來的?古代的龍椅多半是由黃銅或者金絲楠木製成的。
⑤ 古代皇帝,皇宮用的家紡,床上用品是哪裡做的
全國各地進貢來的。比如清朝就有專門的織造局,江南也有,從民間徵集技藝高超的工匠和原材料,然後加工出來送給皇帝
⑥ 什麼是皇宮椅
如圖:
常見的有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用料雖不是最大的,但整器看起來卻是最壯的。這類皇宮椅的特點是:椅圈粗大僵硬,椅腿粗而無力,就像個溜肩膀的大男人,給人的感覺是粗俗、夯笨,有些暴發戶的味道。還有一種類型是用料不小,但去料過多。這類皇宮椅的特點是:椅圈柔弱,牙板窄小,椅腿像螞蚱,就像是芭蕾舞中的足尖立,給人的感覺是纖細、無力,缺乏王者之風。真正受看的皇宮椅應該是霸氣卻不張揚,靈動不失勁力;雍容華貴中透著儒雅,匠心雕琢中蘊涵士氣。」現在大多數皇宮椅為省料一般腿的彎度都很小有些甚至幾乎沒有彎度,感覺這樣的產品整體造型不是很好。當然加工方法,是否全卯榫結構還是部分卯榫結構也很重要。雕刻的精細程度和神韻,有些只能自己體會。自己感覺以下兩款整體造型還不錯,特別是椅子腿都有一定的弧度,椅圈用料大小適度,做工也到位。
⑦ 清代有傢具店嗎
清代沒有傢具店的。
清朝皇宮的傢具主要由清宮造辦處所制傢具為主。造辦處中設有單獨的木作,從全國各地招募優秀工匠到皇宮服役。
基本介紹
清代傢具在康熙朝以前還保留著明式風格特點,到乾隆時,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康、雍、乾三朝經濟的繁榮,為清式傢具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清式傢具與明式傢具在造型藝術及風格上的差異,首先是用材厚重,傢具的總體尺寸較明式寬大,相應的局部尺寸也隨之加大。
其次是裝飾華麗,表現手法主要是鑲嵌、雕刻、及彩繪等,給人的感覺是穩重、精緻、豪華、艷麗,和明式傢具的樸素、大方、優美、舒適形成鮮明的對比。它雖不如明式傢具那樣具有科學性,顯得厚重有餘,俊秀不足,給人沉悶笨重之感。
但從另一方面說,由於清式傢具以富麗、豪華、穩重、威嚴為准則,為達到設計目的,利用各種手法,採用多種材料,多種形式,巧妙地裝飾在傢具上,效果也很成功。所以,清式傢具仍不失為中國傢具藝術中的優秀作品。
⑧ 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宮廷傢具大觀的目錄
序言
第一章明清宮廷抄傢具的來源
一明代宮廷傢具的來源
二清代宮廷傢具的來源
第二章明清宮廷傢具的風格特點
一明代宮廷傢具的風格特點
二清代宮廷傢具的風格特點
第三章明清宮廷傢具的種類
一床榻類
二椅凳類
三桌案類
四櫃櫥箱匣類
五屏風類
六台架類
第四章明清宮廷傢具的造型與結構
一造型設計
二榫卯結構
第五章明清宮廷傢具的裝飾手法
一結構部件裝飾
二線腳裝飾
三雕刻裝飾
四漆裝飾
五鑲嵌裝飾
六金屬飾件裝飾
第六章明清宮廷傢具的裝飾紋樣
一龍鳳紋紋飾
二樹石花卉紋紋飾
三幾何紋紋飾
四博古紋紋飾
五神話故事圖紋飾
六吉祥圖案紡飾
第七章明清宮廷傢具的用材
一木材
二石材
三漆材
第八章明清宮廷傢具的絕品
一紀年款傢具
二特製傢具
三傢具之最
第九章明清宮廷傢具的陳設與使用
一明清宮廷傢具的陳設
二明清宮廷傢具的使用
圖片總目
參考書目
後記
⑨ 明朝傢具的設計及藝術特色有哪些
傢具是每個朝代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不同的傢具在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表現,傢具樣式,顏色的不同從側面反映了不同朝代的人文風貌。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比較輝煌的封建王朝,明朝在建築及傢具設計上都有其鮮明的特徵,保留了中國歷史上最傳統的中式傢具,其傢具既有優雅簡潔的傳統風格,又極盡奢華、大氣磅礴。明朝傢具是中國傢具的頂峰,它們或線條流暢,或雕刻精美,或寬宏大氣,或輕巧精緻。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紫檀木傢具是中國古典傢具的代表,雖不僅僅體現在明朝,卻在明朝時期達到頂峰,其人性化的設計使得明朝傢具廣為流傳。文章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表現明朝傢具的設計及藝術特色。
三、明代傢具注重反映材質本來的特點及紋理
明代傢具多用黃花梨、紫檀木等質地較硬的木材。明代傢具的非常注重材質本身優美的肌理,這些材質會呈現出羽毛等膝隴形象,令人驚嘆不已,明代的工匠十分注重凸顯材質本來的紋理,並加以巧妙地利用,發揮材質本來的肌理美,這也是明代傢具與眾不同的特點之一。明代傢具多用的紫檀木、黃花梨木等木材本身就具有自己的肌理紋樣,工匠們在製作時成分發揮木材的紋理優勢,不做大面積的裝飾,只在適當部位加以花紋裝飾,與木材本來的紋理相得益彰。明代傢具不加漆飾,這樣便形成了明代傢具獨有的風格。這也反映當時明代人們追求淳樸自然的人文風貌。
明朝的家是古代古典傢具的輝煌,整體的設計有極高的研究價值,現代的工藝是無法比擬的。
⑩ 故宮·紫檀原料來自哪裡
明清宮廷所用的紫檀料都是向商人求購的。據記載,清康熙時期皇室曾經派官員赴印度采購紫檀木,但僅采購到一些曲節不直、難堪大用的材料,從此之後宮廷中就再沒有直接進口紫檀料。據史料記載,清代使用的紫檀木料大都是明代遺留下的。而且在清代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管誰在民間發現有囤積的紫檀木,都要報告朝廷,進而收購入宮,以備使用。也就是說,清代所用紫檀料有兩個來源,一個前朝遺存,一個是自民間采購。據說,清代皇宮中所囤積紫檀木的大半都被乾隆皇帝所用。 乾隆時期是清朝最鼎盛的時期,由於國力的強盛,乾隆皇帝幾乎配齊了皇宮、行宮、別署、園林所需的全部傢具。以致嘉慶朝之後,造辦處基本上就不做新的傢具了。但這些珍品後來遭到破壞,宮內傢具損失慘重,無疑使宮中紫檀傢具的數量驟然減少。於是在清末又有一大批新的傢具製作,現在市場上所見的清代紫檀傢具,大多是這個時期製作的,乾隆年間製作的紫檀傢具,極其罕見。在明代負責木料采購並製作的傢具的機構,是果園廠、內管監和御用監三處。在清代一般由內務府負責采買原料,造辦處主導製作,並且在忙不過來的時候,還會指派蘇州和廣州的織造居參與製作。最早的紫檀木器物真的是在明朝出現的嗎?日本的正倉院有「唐朝傢具博物館」之稱,意思是在這里有著許多中國唐代的舊藏。其中收藏著一件紫檀嵌螺甸五弦琵琶,是我國唐朝宮廷送給日本聖武天皇的禮物,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五弦琵琶傳世傑作。通體紫檀木,直項,琴軫分列琴頭兩側,左三右二。這證明了當時的能工巧匠們,已經能熟練運用紫檀木打造各種器物,故而紫檀在宮廷中的應用最晚也應始於唐代。到了元代,紫檀木成為皇宮中的建築以及傢具製作的重要材料。當時的元皇宮內,有一座構思奇妙、精工細構的「紫檀殿」,其所用的建築材料便是從印度南部馬八兒國帶回來的名貴紫檀木。同時,我國古典文獻《南村輟耕錄》中首先明確出現紫檀木製成坐具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