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故宮是從古代一直保留到現在還是中間有人修復
北京的故宮大部分建築是從古代一直保留到現在的,是沒有問題的,只是中間有一些小的修補修復這些事是有的,但是基本上還是原汁原味的,從古代從古代從古代一直保存到現在的
2. 故宮的龍椅到底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可以維持使用這么久
故宮的龍椅到現在已經不讓接近了,因為故宮現在三合店已經不對外開放了,只能在外面看一看,拍個照,在故宮剛開始對外開放的時候,這個地方是可以進入遊客的,也自然會有很多遊客對上面擺放的金鑾殿龍椅感到非常的好奇。
這把椅子歷經了很多的艱辛,人都不曾經歷過的歷史,它有著很深的文化意義,所以說這把椅子應該被妥善的繼續保管著,所以說現在三和殿已經逐漸的不讓外部的遊客進入了,只能在外面參觀,也是為了更好的保存這些古建築。
3.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沒有搶故宮嗎那些東西怎麼保存下來的
都坐龍椅了,你猜搶不搶。順便科普個小知識,故宮的文物,溥儀當年賣了一部分,蔣撤離時又帶走了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放在台北故宮,所以今天這些故宮文物。。。。
4. 故宮和博物院的文物存放在那裡,對外展覽嗎,怎麼去的時候沒看到過
故宮是對外開放的。但是也只開放了一部分,開放的這部分宮殿,裡面存放了一些文物,小巧點的,基本都有玻璃罩罩著的。日常展示出來的還不到故宮整體收入的零頭,而且都不是特別寶貴的。
書畫館:進午門後不要過橋,直接左轉出熙和門,到武英殿,歷代書畫精品都在那
陶瓷館:進午門後不要過橋,直接右轉出協和門,到文華殿,歷代陶瓷精品都在那
青銅館和玉器館:在東六宮
另外鍾表館在奉先殿,珍寶館(含石鼓館)在寧壽宮,需單獨買票,都在景運門外(從三大殿下來往東。
故宮自己建有地下室,這個可以放心,不會被水淹沒。第一,古代選址建皇宮的時候,皇宮的地勢就比較高。第二,你說的北京被淹沒,那是整個城市的排水系統。故宮的是單獨的排水系統,而且已經使用了幾百年了。、不用擔心被水淹沒。
一部分放在地下室,還有一部分問題是存放在那些沒有開放的宮殿裡面的。資料性質的,都在宮殿裡面有專門的櫃子保護。
(4)故宮傢具怎麼保存到現在擴展閱讀:
故宮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館。成立於1925年的故宮博物院,建立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歷經五百年興衰榮辱,帝王宮殿的大門終於向公眾敞開。故宮博物院絕無僅有的獨特藏品,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
參考資料:故宮——網路
5. 現在我們看到的故宮,為什麼能完好的保存下來
大家都知道我國首都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皇宮之一,歷經明清兩朝,是明朝皇帝朱棣遷都北京所建造的,共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至今已經600多年的時間了,故宮的每一寸土,每一塊磚瓦,都是無價之寶,是我國保存的最完好的古董,也是我國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
至於那些宮殿為什麼沒有被日軍燒毀,其實他們當時也非常清楚故宮在百姓心中的位置,雖然說當時我們比較落後讓他們有了入侵的機會,但是他們一旦燒毀了故宮,那肯定會激怒百姓的,到時候他們再想統治就比較困難了的,所以他們並不敢大肆地破壞。正是這兩個原因,所以故宮現在才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6. 故宮600年更替史:歷經兩朝24位皇帝,怎麼保存下來的呢
明代故宮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的,永樂十五年就開始了了浩浩盪盪的修建工作,這件宮殿據說動用了多達10萬人這年的奉天殿、乾清宮大體完工。永樂十九年,皇家祭祀的宮殿修建完工。永樂18年的冬天,故宮終於全部竣工。
因為根據古代天象的觀點來看,紫微星垣所在的地方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而皇帝作為九五之尊,所以居住的地方就稱為是紫宮。又因為皇帝居住的地方外人是不能輕易進來的,故宮就有了另一個名字——紫禁城。
故宮的紫禁城設計精巧,南北長961米,東西寬達753米,城牆高達10米,50多米的護城牆,四座城門守衛,三個大殿最為重要,總共980座大小不一的宮殿,構成了這座氣勢宏偉的皇家宮殿,並且留存至今。
故宮不僅是古代留下最為完整的建築群,還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更為中國留下了許多的文物瑰寶。雖然舊有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其中的魅力,值得我們瞻仰、駐足。
7. 故宮里的上百萬件藏品,是怎麼被敗光的,現在還剩多少
近代中國文物流失經歷過幾次大的浪潮:晚清是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搶劫;日本侵華方針中,文物掠奪是其重要組成,他們曾專門派本國專家到中國搜羅考察,公開或秘密將大批珍貴文物運回本土;改革開放前的一段時期,國家文物政策只規定清代乾隆以前的文物不能出口。清乾隆以後如嘉慶、道光時期的很多官窯瓷器、書畫以極便宜的價格流失海外,也有因為鑒定失誤,把明代、清早期文物當成仿製品賣掉的;改革開放後,文物走私泛濫,內地文物走私到中轉站香港,隨後流散到中國台灣、美國、東南亞,甚至丹麥、荷蘭等地。
溥儀也察覺到了宮中的偷盜,洋老師庄士敦曾告訴他,他所居住的地安門街上,有許多家古董鋪子,鋪子老闆不是宮里的太監就是內務府官員,裡面賣的大多是從宮里偷出來的東西。在親信的慫恿下,溥儀決定清點建福宮珍寶。
8. 故宮的文物是直接存放在宮殿里還是存放在故宮的地下室里
故宮的文物分別存放在地面文物庫和地下文物庫,每一座宮殿都是地面庫房。
2015年是故宮博物院誕辰90周年,故宮博物院新開放了原地面文物倉庫壽康宮和寶蘊樓。
壽康宮曾經是清代皇太後居住的宮殿,是乾隆為其母親鈕祜祿氏量身打造的,從故宮博物院建立以來,壽康宮一直被當做文物庫房,此前從未對外開放。
更為悠久的地面文物倉庫當屬「寶蘊樓」了。1913年初,北洋政府決定將沈陽故宮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所藏文物運到北京。而北京當時又缺少妥善保管的地方,就臨時決定在紫禁城原來的咸安宮舊址上建造一處庫房,以存放23萬多件文物。
建成後,寶蘊樓一直用作文物庫房,只是儲存的文物不斷變化。但是寶蘊樓磚石外表之下,裡面幾乎全是木質結構,在防火防盜等方面略遜一籌。2013年,為恢復寶蘊樓的歷史風貌、消除安全隱患,故宮博物院開啟修繕工程。
2015年5月完成。修繕後的寶蘊樓,從「文物庫房」變身展廳,設置「故宮博物院早期院史展(1925-1949)」、故宮特色文創產品展示區等,一部分區域作為文化研究與學術交流場所。
因為北京冬春風沙、夏季高溫酷暑,地面上防火、防盜、防塵、防震等條件均達不到保護文物的要求,故宮博物院在八十年代就開始修建地下庫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庫房又出現了新問題:那就是所有房間只能設置一個溫度一個濕度,不能根據每個房間的需要自行設。
所以盡管保存不同材質的文物,也只能按照最脆弱的書畫保存要求來設置溫度、濕度,這就沒辦法滿足另一些文物的保存要求。但是改善空調系統,建一個現代化的地下庫房需要四個億。
考慮到這個地下庫房保存了九十萬件文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文物庫房,三層,22000平方米。國家相關部門認為,保存這么多文物花四個億是值得的。於是,故宮的地下庫房保存條件得以改善。
故宮地下文庫:
地下文物庫採用三層全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消防系統和防盜系統都很完備,而且是恆溫恆濕,不但具備抗震能力,而且具有戰爭防護能力。「
構造
地庫為一個架空結構,六面都不接觸泥土,四周為「回」字形,下面被柱子撐起,這樣的設計可以防水、防潮。
溫度
地庫有中央空調系統,並有自動感應的氣體滅火裝置。空調系統由計算機全自動控制,保證寶庫內溫度常年控制在14.5℃至16.5℃之間,濕度則依據文物不同設定在45%至55%之間。
應急
消防系統採用了火災自動報警和氣體滅火裝置,按照防火區域配備了足夠的滅火劑。一位安全人員形象地描述:一旦發生火災,系統可在30秒內完成自動滅火噴灑,而且不損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