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市場 > 嶺南為什麼多紅木傢具

嶺南為什麼多紅木傢具

發布時間:2022-08-12 10:43:33

⑴ 紅木是最不利於做傢具的木材,為什麼紅木傢具還這么流行

紅木傢具優勢:1.顏色較深,多體現出古香古色的風格2.木質較重,給人感覺質量不錯3.材質較硬,強度高,耐磨,耐久性好紅木傢具,不用說高端大氣上檔次,肯定也匹配中式裝修風格。但是紅木傢具水分很大,很多都是國外進口的樹種,更有甚者,裡面加鉛,加鐵配重。再就是外面漆調色等等。失物招領的傢具靈感來源很多是50、60年代的中國老傢具,聚焦於日常使用的傢具、器物、織品,用設計喚醒人們內心的情感,它把回憶中的日常經典傢具,通過時間來呈現,紅木傢具的文化可以追隨到明清時期,純手工雕刻的工藝讓紅木傢具特別的顯檔次,而且我用的是緬甸花梨木,特別的香,走進家門的時候一股檀香味,挺舒服的,家中還放了點綠色


⑵ 廣東揭陽、潮州、汕頭人喜歡紅木傢具,是歷史文化習俗嗎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和發展史,造就了燦爛輝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紅木傢具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其設計理念深受傳統文化影響。

紅木傢具始於明朝,歷明入清,風格衍變絢麗而繁復。中國傳統紅木傢具流派中,主要有京作、蘇作、東作、潁作等。而東陽被譽為百工之鄉,木雕技藝尤為出眾,在全國的紅木傢具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對紅木傢具設計理念影響深遠,反映在紅木傢具設計上,則是其對原木材質的選擇及其對木材紋理的運用。紅木傢具以其質地堅硬、色澤幽雅、肌理華美的自然之美,以其穩重大氣、簡潔流暢的態勢之美,以及圈椅、牙板、馬蹄腳等寓意生動的造型之美,充分表現出造物與自然之物的和諧。

天圓地方”是中國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觀,圓是和諧,象徵幸福;方是穩健,寧靜致遠。紅木傢具中的圈椅就是方與圓相結合的造型,將風雅和閑適的情懷展露至盡。上圓下方,靠背是圓,底座是方,是傳統哲理“天圓地方”的具體顯現。K中庸”是循中和之道而為之。中庸之道在形式上重視“中行”,在內涵上主張凡事都不要過度,以免適得其反。中國傳統傢具整體的比例非常適宜,使用令人非常愜意。傳統傢具上的雕刻圖案大多按中軸線對稱分布,體現中規中矩之美。“

⑶ 中國最好的紅木傢具生產地是哪

浙江東陽、廣東大涌、廣東中山、福建仙游、廣西憑祥

⑷ 介紹一下嶺南文化

嶺南文化

史稱「五嶺以南,自李唐以前,聲名文物遠不逮夫中原」〔33」,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交通梗阻不便。自唐張九齡奉開大慶嶺體p大梅關)新道後,這一狀況才有所改觀。自此,大庚嶺道成為廣東北上主要交通線。另外,唐代廣州崛起為世界性貿易巨港,也是「廣州通海夷道」的起點,而自隋開京杭大運河,改善了五嶺南北交通,廣州港腹地更擴大了,促進了物資和人口流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嶺南文化被滋潤和吸收了新養分,在前代積累基礎上持續但又不平衡地發展起來,改變了過去的文化格局和景觀。

一、漢俚文化融合深化
文化形成與民族融合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六朝移民高潮的結果,是漢人在嶺南的人口比重顯著提高。加上上述經過洗夫人的努力,漢俚文化融合過程在隋唐強大封建政治經濟力量推動下變得更加迅速和廣泛,程度也更加深刻。例如移居海南的漢人,唐代以前為 2萬人,唐代增加到 7萬,分布地區也從島北部沿海逐步向比較偏遠、開發遲而瘴病較嚴重的南部和東南部擴展。以往是漢在北,俚在南。環島建置的完成,形成漢在外、俚在內的分布格局,表明有一部分俚人被漢化。在漢俚雜居地區,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水平有顯著提高,島上不但有不少土特產作為「貢品」輸入中原,而且生產的商品也很精美。瓊山郡守韋公幹驅使俚人家奴「織花練文紗」,制角器,熔鍛金銀,用珍木造傢具和大船,舶運到廣州出賣。這說明漢文化已為越來越多俚人所掌握,否則不會有這樣的工藝製作。俚人另一居地雷州,唐代還從閩南移入一批居民,壯大漢人隊伍,進一步開發雷州半島。類似這樣的民族遷移和民族融合事例,實質上反映漢文化越來越處於優勢地位,漢俚文化界限在這里逐漸消失了。俚人中還出現一批掌握漢文化的知識分子,如貞觀七年(633年),唐太宗在漢未央宮大宴群臣,曾「命突厥頷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馮戴詠詩。既而笑日『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35〕。這。雅事歷被傳為俚人漢化的佳話。

二、開疆文化的貢獻
漢文化在嶺南的傳播除以大量移民為載體以外,個人歷史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唐代嶺南在中原人心目中,仍是一個瘴病之地、化外之區,因而成為朝廷處置政敵和罪犯的場所。許多在黨爭中敗北者,都被一貶再貶,最後流落嶺南。他們中不乏有見識的政治家或文化人,來到嶺南後,多致力於傳播中原文化,推動當地文化發展。這種以開發落後地區為目的,在邊睡地區傳播的漢文化被稱為「開疆文化」。秦漢進軍嶺南所產生的文化後果,當然可以說是開疆文化在嶺南之始。唐代開疆文化在嶺南進入一個重要階段,流寓人物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這些人物著名的有杜審言、宋之間。李德裕、韓愈、劉禹錫、李宗閡、楊嗣復、王義芳、韓援、韋方質、李孝逸、韋執誼、敬暉等,他們都各有建樹。例如韓愈貶潮州,在那裡驅鱷魚,放免奴婢,辦學興教,正鄉音等,促進潮州風氣改變。為紀念韓愈而命名的韓江、韓山、韓文公詞、思韓亭、思公帕等,皆為中原文化在潮州紮根的見證。唐代貶惠州的有同平章事張錫、兵部尚書牛僧孺、著名詩人李尚德等,他們對惠州文化建設也起過一定作用。唐代貶海南的高級官吏更多,李德裕是他們的代表人物。李貶潮州再貶崖州(今瓊山縣境),在逆境中不忘著述,在崖州城修建望閉亭,民間還有其子孫化為黎人的傳說,作為一代名相,千百年來一直為海南人所紀念和贊揚,這與其滴居時對海南文化發展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三、海外文化移入
我國與海外交通要地,首在廣東。秦漢以來,從徐聞、合浦港發航的海上絲綢之路已很興旺,所以海外文化假道前來,流布嶺南也勢在必然。唐代以前,嶺南文化正處在形成階段,尚未成熟,故更容易接受外來異質文化,使之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這也是嶺南文化多元性的一個原因。 秦漢時,集散香禹的一些土特產采自南海周邊地區和民族,包括香葯、琉璃、瑪瑞、水晶等,《史記•貨殖列傳》和椒書•地理志》記載了番昌與海外交通的盛況,可以說,這是有文字可稽的海外文化進入嶺南之始。據考證,漢初在我國栽培最早的海南島棉花,是從印度經越南傳人的〔36〕。至於中國官員、商人、使者外出交流,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向我國進貢珍奇寶貨之事史不絕書。新中國成立後,在廣州發掘多座漢墓,除了出土大量上述物品,還有不少托燈男女 陶涌,他們的人種學特徵和服飾異於漢人,也不同於當地越人,而很有可能來自東南亞、西亞或東非〔37」。這類陶涌在徐聞、合浦、貴縣、梧州一帶亦有發現。從文化主要依靠移民傳播而言,不管這些陶涌真正身份如何,這都可視為海外文化傳入的佐證。但只到了唐代,隨著海上交通發展,那些來自異國他鄉的民族文化才更多地移入嶺南,極大地豐富了嶺南文化內涵。這主要包括佛教和伊斯蘭教文化、作物品種、特殊材料、器皿等。例如唐代嶺南生產各款陶瓷製品,如瓦當、板瓦、筒瓦、磚石等建材,多有貼附坐佛或蓮花瓣紋。佛教寺院、塔、雕刻等建築大量興起,與佛教傳入有關的菩提樹、蒲桃也在嶺南安家落戶。伊斯蘭教清真寺、塔,伊斯蘭教徒聚居善坊等在廣州出現。伊斯蘭教著名補品補骨脂也隨同其他舶來品一起傳進來。還有許多身穿奇裝異服,「鎳耳貫胸之類,殊深絕限之人」卜別也往來於各交通大道,歇息於哪店驛站之中。只有在嶺南,才更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外來文化景觀。

四、文化發展反差
隋唐嶺南社會發展還很不平衡,開發先進地區與落後地區並存,個別先進經濟據點被大片蠻荒地區包圍。這種區域發展的核心性也表現在文化上,形成較大的區域反差,成為這一時期嶺南文化發展的重要特點。
大庚嶺道開通,「然後五嶺以南人才出矣,財貨通矣,中原之聲教日近矣,遇則之風俗日變矣」〔39〕。這是中原文化南下在交通沿線產生的結果。主要包括粵北、西江和珠江三角洲某些地區,刀耕火種和火耕水褥面積在這些地區還有所減少。9世紀阿拉伯地理學家伊本考爾大貝列舉當時中國四大商港,內有「廣府」(廣州)一地。這些地區生產水果。蔬菜、稻米、大小麥和甘蔗等,漸漸跟上中原農業發展步伐;所產陶瓷,釉色紛呈;所產葛、麻、蕉、竹、棉等纖維織品,別具一格,為中原人所珍視,多以購得自炫;所釀酒類眾多,其中荔枝酒為其中珍品,受到詩人白居易贊美;城鎮在這些地區也很興旺。廣州過去被稱為『茅草都市」,唐宋憬任廣州都督,《新唐書•宋憬傳》稱,宋原「教之陶瓦築堵,列哪肆」,取代茅草修茸房屋,將中原建築文化引入嶺南。珠江三角洲興起金利、龍江、容奇、桂洲、黃連、北水、馬齊、香山、青歧等圩鎮。圩市作為一種文化景觀也在它們中形成。佛教文化在惠能傳教韶州時十分隆盛,唐天寶年間「韶州生齒登皇籍者三萬一千戶,削發隸寺曹者三千七百名,建剎為精舍者四百餘區」〔40),即不到 10戶有僧舍 1區。從中可以窺見,這類地區文化色調很濃重,這當然是文化內外交流的結果。反觀沿海低地和東江、韓江流域及海南五指山地區,不是多種野生動物淵豪,野象出沒、鱷魚為患,就是「皆雕蹄鑿齒、綉面鼻飲」卜川俚人所居。不少志書都說,「自嶺已南二十餘郡,大率上地下濕,皆多瘴病,人尤夭折……推結箕踞,乃其舊風」〔42」,土著文化仍佔一定優勢。這種地區反差,恰好說明嶺南文化各個組成部分這時仍處在激烈的碰撞和整合之中。

一、 嶺南
嶺南,位於中國最南部,地處我國南疆邊陲,北回歸線兩側,為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是我國南方五嶺(大庚嶺、騎田嶺、都龐嶺、萌諸嶺、越城嶺)以南地區的概稱。南臨南海,西連雲貴,東接福建。
嶺南山水秀麗,層巒疊翠,又瀕臨滄海,環境風物別具特色,氣候濕熱,長年繁花似錦。
二、嶺南文化
什麼是嶺南文化?首先,嶺南文化是作為地理和政治概念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以嶺南人在嶺南地區創造的文化為主體,嶺南文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嶺南文化形成於明清之際,以嶺南三家文化形成為代表,由此開始,嶺南文化才真正有自己獨立的風格、精神,並區別於南方文化。
嶺南文化形成後在政治、哲學、學術、藝術、經濟、工藝、和社會生活各方面全面發展,至晚清時期達到了它的高峰時期。
改革開放與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地方文化興起提供了條件,各地文化開始復興,在這一潮流中,嶺南文化發展得最為迅速.香港在七、八十年代進入新文化時期,起飛的經濟與嶺南風格的粵語文化、粵式生活方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嶺南文化的現代階段。
嶺南文化的重要地位首先表現在手工業上,在清中期,嶺南絲織業迅速崛起,廣州和佛山有數萬名紡織工,在質量上更是超出了江南,「金陵、蘇、杭皆不及」,被譽為「廣紗甲天下」。廣州的紅木傢具與「京作」、「蘇作」並立為三大傢具流派之一。清代「廣州鍾」是清宮中最重要的工藝佳作。
在工藝美術方面,嶺南文化從明代開始醞釀成長,到清朝晚期,嶺南工藝美術開始完善,形成獨立的風格和體系。源於明代廣州民間繪彩的「廣彩」, 盛於清代的石灣微雕,為當時遠近聞名的佳作。廣州牙雕、廣綉、金銀工藝皆都名揚中外。
嶺南文化是近代中國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發展的先導,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康梁變法直到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嶺南文化一直是中國文化主要領導者,是中國近代政治革命主要動力和主要領導者。因而嶺南文化精神實質,是戰斗、革命、革新精神。
正是由於嶺南文化的先進性、革新性,才先後自創一體,如特色鮮明的嶺南畫派、嶺南園藝、嶺南戲劇、嶺南建築等。
三、嶺南建築及裝飾
嶺南建築及其裝飾是我國建築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來,經過歷代建築匠師的辛勤勞動,充分利用了南國的自然資源,結合南國人民的生活特點,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建築藝術,在我國建築之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簡練、樸素、通透、雅淡的風貌展現在南國大地上。

1、嶺南建築裝飾的形成
嶺南建築裝飾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是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人們的生活習慣、經濟條件及文化素養等等因素密切相關的。獨特的自然環境,常年氣候溫和,四季如春。空氣潮濕多雨、植物繁茂常青,花卉四季常開,環境清新秀麗;由於氣候原因,人們喜愛室外環境及活動;這里接近海外,受外來文化、思想影響較快;這里物產豐富,各種建築裝飾材料多種多樣。由於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獨具一格的建築裝飾風格,充分展示了這里的氣候、習慣、材料、環境、經濟、文化的風貌。嶺南建築的特點,通常表現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熱、遮陽、通風的特點;建築物頂部常做成多層斜坡頂;外立面顏色以深灰色、淺色為主;以及方形柱的運用。
2、嶺南建築裝飾的特點
嶺南建築與裝飾空間組織比較自由,沒有特殊的程式,不追求嚴謹的縱軸對稱,以地形和景物為依託,以連廊為手段進行室內外空間的組織,有機地將不同標高、不同尺度、不同功能的建築空間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曲徑迴廊相聯、噴泉水池相通,假山疊石相襯,建築高低錯落有致,大小空間組織有序的建築群體。建築的布局、裝飾的格調十分自由和自然.由於氣候溫和,人們活動空間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廳等開放性空間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們從封閉的室內環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嶺南建築裝飾空間的自由、流暢、開敞的特點。
四、嶺南園林
嶺南園林主要植根於民間,園景構圖根據生活內容的需要適當處置,隨機應變,各種設施求實重效,順從人意。嶺南古代的園林匠師,綜合了多元文化類別,把北方的、江南的、外國的園林藝術兼收並蓄,靈活吸收,使園景布局顯得揮灑自如,不拘一格。
嶺南園林比較鮮明的特色:一是體型輕盈、通透、朴實,體量較小;二是裝修精美、華麗,大量運用木雕、磚雕、陶瓷、灰塑等民間工藝。門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細刻、再鑲上套色玻璃做成紋樣圖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猶如一幅幅玲玲瓏剔透的織綿。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構件受西方建築文化的影響。如中式傳統建築中採用羅馬式的拱形門窗和巴洛克的柱頭,用條石砌築形式規整的水池,廳堂外設鑄鐵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嶺南文化特點。求實兼蓄,精巧秀麗。

嶺南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地域上來說,嶺南文化大體分為珠江系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主要以屬於珠江系文化的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為主,這是嶺南文化的主體。其中尤以廣州話方言區即粵文言區的廣府文化,特別是近代前後以來的廣府文化為嶺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廣州作為廣府文化和嶺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歷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期開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後的漢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綿延不斷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從考古文物到文獻記載,從歷史遺址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園林文化、商業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種文化藝術,都貫穿著一種開放的人文意識,特別是變改意識、商業意識、務實意識和平民意識,反映出廣州人的開放觀念、兼容觀念和改革觀念。傳統的文化藝術,從粵語、粵劇、廣東音樂、廣東曲藝、嶺南書法、嶺南畫派、嶺南詩歌、嶺南建築、嶺南盆景、嶺南工藝到嶺南民俗和嶺南飲食文化,都反映出嶺南文化豐富內涵和獨具一格、絢麗多姿的嶺南地方特色。從嶺南文明史開始,幾千年來,廣州一直是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嶺南文化的代表。

廣州的文化藝術,包括文學、戲劇、影視、音樂、書畫、民間工藝、園林建築藝術等等,無不具有濃郁的嶺南地域文化特色。其中粵劇、廣東音樂和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工藝等,是嶺南文化風格和流派的典型代表。

粵劇是廣州地區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享有「南國紅豆」的盛譽。流行於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在東南亞以至歐洲、美洲、澳洲等華僑、華人居住地區也常有粵劇演出。粵劇是北方一些劇種,主要是戈陽腔、崑腔、徽班、湘班等與廣東本地民間曲調如南音、粵謳、木魚、龍舟等融合而成的。腔調以梆子、二黃、西皮為主。兼容並蓄、通俗易懂、音樂優美是粵劇的主要特點。

廣東音樂又稱粵樂,它是中國民間音樂的一顆璀璨明珠。廣東音樂源於廣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是吸納了中原古樂、江南小調和崑曲等的精華,與本地民歌、民謠相結合而成的一種民間音樂,同粵劇一樣也具有明顯的融合特點。廣東音樂由於曲調悠揚、婉轉動聽,不單廣東人喜愛,全國人民甚至外國人也都十分喜愛,故歷來就有「凡有華僑處,即有廣東音樂知音」的說法。其中《步步高》、《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廣東音樂名曲,已成為樂壇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而經常被各類音樂會演奏。

嶺南畫派是現代中國畫派之一,始創於利「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峰兄弟和陳樹人。他們早年師從花鳥畫家居廉,曾留學日本。之後他們在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台日本和西洋畫法,而自創一格,注重寫生,多畫嶺南風物,色彩鮮麗,面目一新,學之者甚眾,被稱之為嶺南畫派。嶺南畫派是隨著中國近代民族和民主意識的勃興而誕生的,有時代的創新精神,是中國畫的改革派。嶺南畫派的創始人物高劍父、陳樹人和高奇峰,早年都曾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嶺南畫派的第二代傳人。當代畫家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等,繼承和發展了嶺南畫派的優良傳統和風格,創作出一大批優秀作品,培養出大批人才。

廣雕、廣彩、廣綉是馳名中外的嶺南民間工藝品。

⑸ 嶺南的西關大屋有怎樣的特色

要了解廣州文化首選西關,那是嶺南文化的縮影;西關大屋又是西關建築文化的精髓。

西關,在明代已成為廣州城區的商業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漸形成。而西關角形成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范圍包括文昌橋、大觀橋、泮塘、昌華園周圍一帶。

特別是乾嘉年間,當時雲集西關的富商在商業繁華的十三行的「西關角」一帶興建了極具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被稱為「西關大屋」。它吸取了中原園林建築和家居特色,結合了嶺南氣候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地方風格。

西關大屋高大明亮,廳團結合,室內裝修典雅,堪稱集工藝美術之大成,木石磚雕、陶塑灰塑、壁畫石景、玻璃及鐵漏花、滿洲窗、刻彩圖案、紅木傢具、木雕花飾、檻窗等,均極富嶺南韻味與風采。

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用花崗石裝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

其典型平面為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要廳堂。中軸線由前而後,由南而北,依次為門廊、門廳、轎廳、正廳、長輩房、天井、二廳、二房。

每廳為一進,一般大屋為二三進,形成頗多的中軸線。兩旁偏間前部左邊為書房及小院,右邊為偏廳和客房。

客房頂為平天台,供乘涼、賞月和西關小姐們七夕拜月等用。偏廳、客房後部為卧房、廚房等。庭園中栽種花木,築有假山魚池,頗為典雅清幽。

西關大屋的門廊裝修,設矮腳吊扇門、趟櫳門、硬木大門三重門扇。趟櫳是一個活動的欄柵,用13條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

角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是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製的建築構件。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製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門腳藏石臼中,門後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

門廳中設天宮和土地神仕,其後有中門4扇,平時不開,只有乘轎貴客來訪才開,以示隆重迎接。僅留左右兩門出入,使路人看不見門內情景。轎廳是供乘轎客人及主人出入停轎之所。

大廳是大屋的主體建築,面積最大,屋脊最高。整座大廳紅棟、黑桷、白瓦,寬敞宏大。為使大廳更加明亮,屋頂錯落裝以明瓦,即玻璃瓦。

正廳後面是頭房,是長輩們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採光。頭房後依次是二廳、二房。二房又稱「尾房」,是中軸線上最後的房間。

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窗採光通風。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卧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布置。

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小庭院,內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魚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遊憩觀賞。

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青雲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通風、採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糞便垃圾等多種功能。

西關大屋是廣州傳統建築的瑰寶,據統計僅存100多間,具有保留價值的有10多間。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約的鍾家花園等。十分可惜,這些名園大宅大多早已不復存在。

⑹ 為什麼中國的紅木著名品牌基本全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

紅木本就不是出產於中國,當年都是因為與國外海運貿易時船用來壓倉所用。紅木生於我國東南及東南亞地區,木質細密,密度高,是做傢具的好材料。原材料在東南,故那些做傢具的廠家更容易得到原料,也因為有著悠久的做傢具歷史,故紅木著名品牌基本全在中國東南沿海。

⑺ 為什麼要買紅木傢具紅木傢具的優點有哪些

為什麼要買紅木傢具?紅木傢具的優點有哪些?絕不過時;針對家用傢具而言,款式一直在不停的刷新,一套款式在目前十分流行時尚的家居傢具,幾年後一定會過時、十年後必定要取代。而實木傢具則沒有這個難題。明清傢具在用料及表現力層面稱得上是人類傢俱有史以來的頂峰,不但不會有落伍的現象,其傳統原素還一直帶領著時尚的時尚潮流。假如家裡放置一套用了幾十年的實木傢具,不僅僅不容易存有過時的難題,反倒更能讓人感覺到大家族歷史與文化的厚實。

⑻ 中國古典傢具為什麼是木製的沒有沙發

中國古典傢具,沉澱歲月之美

人們今天所說的古典傢具,基本上都是仿造明清傢具的形制而來,匠師在製作傢具時,往往挑選出精美、堅固的木材,設計風格講求清雅閑適、寧靜內斂,而明代士人那種簡約平淡卻高尚精緻的生活方式,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對空間審美的觀感和理念,讓我們能夠透過古典傢具富有藝術性的造型,窺見舊時文人的精神和風骨。

一件古典傢具的形成,首先是出於「實用」的需求,條桌架格、桌椅板凳,它們與日常生活聯系得最為緊密;而後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發展,人們開始賦予它美學上、藝術風格上的種種元素,精妙嚴謹的榫卯、裝飾線的運用、或曲或直或圓或方的構件,從起始的一根原木,到最終的成型,它們凝聚著匠師的智慧和心血,滲透著從古到今的工匠們對於工藝的嚴謹態度。

螭龍紋條桌:材質:紫光檀。規格:128×46×88cm

閱讀更多:點擊進入

⑼ 中國很多人都喜歡紅木傢具,這是為什麼

眾所周知紅木在中國是一種珍貴的傢具材料。由於產量低用料考究加工工藝復雜,用其製作的紅木傢具價格昂貴,屬於高端傢具。然而即使紅木傢具的價格很高,仍然有很多人渴望購買。哪怕只能啟動一個小裝修,也會反復擦拭,極其珍惜。首先,其古樸典雅、精雕細刻的造型、靜謐深遠、高貴端莊的氣質都符合中國人的審美。

在湖州,一位狂熱的紅木傢具愛好者花了億元打造了自己的紅木王國湖州紅木房雅閣迪普酒店以下簡稱紅木房。紅木房是國內唯一以紅木為主題的酒店,是一家高端豪華的度假酒店。它是全紅木的,設施有科技感。其創始人沈建忠表示,紅木不僅是傢具,也是一種文化藝術。紅木房酒店的整體設計結合了當代中國徽州建築的獨特風格和當地文化,突出了江南的古典美。

所有的裝飾品,從傢具到筷子和煙灰缸,都是由湖州當地的一家加工廠使用進口紅木原木製成的,東陽的數百名工匠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手工製作。每個房間配有手機無線智能遙控系統,套房配有高端可視智能通話系統。傢具採用緬甸紅木的紅木,傳統中式手工製作,結合現代設施。它既有江南水鄉的魅力,又享受著現代生活的舒適。

⑽ 為什麼中國人都喜歡高價買紅木傢具呢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我們是很看重質量的,中國人從骨子裡,就特別喜歡厚重、樸拙的東西,如鐵器、瓷器、黃金、傢具……哪樣不是厚重實沉的物件呢,把它擱在家裡,就是財富與安全的象徵。

中國人一直都崇尚物以稀為貴,作為傢具和古董收藏界的璀璨明珠,且為了彰顯自己的文化品味,紅木傢具自然就成了國人趨之若鶩的追捧對象。都說盛世收藏,國內市場上基本上已經找不到好的老的經典的紅木傢具,就連真正的紅木老料也幾乎是蹤跡難尋……

如果市場上能傳來一件上好的紅木好物件兒,估計天南海北的愛好者都得把市場的門檻踏破……

在這些因素影響下的中國紅木傢具,其價格能不高嗎?說它是天價也不過分。

閱讀全文

與嶺南為什麼多紅木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星冰箱維修點上海 瀏覽:131
鎮安的家電維修 瀏覽:169
傢具行業怎麼去問物業要電話號碼 瀏覽:24
楊凌哪有電器維修的 瀏覽:791
婁底維修格力空調電話 瀏覽:540
惠陽淡水哪裡有蘋果ipad維修店 瀏覽:152
聯想官方售後維修點電話沈陽 瀏覽:367
北京曲美家居電話 瀏覽:95
被撞後隔多久維修都可以 瀏覽:326
消防水泵保險絲怎麼查 瀏覽:391
畫家居物品 瀏覽:189
家電店過年為什麼不放假 瀏覽:181
防水貼紙貼到什麼程度 瀏覽:756
哪裡維修節氣門 瀏覽:200
酒店維修房如何操作流程 瀏覽:490
傢具表面光太亮怎麼處理 瀏覽:35
傢具光面好嗎 瀏覽:136
黃石松下電器維修部的電話 瀏覽:513
道路維修售後服務承諾保障 瀏覽:558
卷材防水搭接部位是什麼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