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中都有什麼特產
陝西省地處我國西北地區、黃河中游,分為陝北高原、關中平原和秦巴山地三大區域。秦嶺橫貫全省東西,秦嶺以南系北亞熱帶,除主產水稻、小麥等農作物外,還盛產茶葉、蠶繭、核桃、板栗、生漆、中華獼猴桃、中葯材等。關中平原氣候溫和,土壤肥沃,自古有"天府之國"之稱,除為全國小麥、棉花生產基地之一外,還出產馳名的秦椒、石榴、火晶柿子、秦冠蘋果和周至西瓜等。陝北地處黃土高原,主要出產穀子、蕎麥、土豆等,還出產紅棗、蘋果等。
陝西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也流下了很多著名的手工藝品,有藍田玉雕、西安刺綉、秦兵馬俑工藝品、唐三彩等。
西安稠酒
西安市特有傳統產品,又名"黃桂稠酒"。是一種具有千年歷史的古老名酒。先秦始有,古稱"醪醴",北魏稱"白醪灑"。盛唐時期釀造工藝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朝野上下,莫不飲之,文人墨客為它寫下了不少贊譽的篇章。周恩來、彭德懷\郭沫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生前都十分喜愛飲用"黃桂稠酒",並用它來多次招待和宴請國內外賓客。郭老曾贊譽為"不像酒,勝似酒"。法國前總統密特朗訪問西安,點名要喝"黃桂稠酒"。
稠酒因乳白粘稠而得名,酒液中加入糖桂花後,即為"黃桂稠酒"。稠酒是選用糯米,蒸熟加曲發酵而製成的一種原汁酒。其色白如玉,清香綿甜,醇厚爽口,具有醒腦提神、舒筋活血、健脾開胃之功效。
周至西瓜
周至種西瓜有史已久,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新品種較多,有"周至紅"、"興城紅"、"及醇酥"和"台黑"等一類脆瓤型西瓜,名冠關中。此類西瓜是選用優良的古老品種,與國外品種雜交而成的。它具有瓤脆肉質細,纖維少,久貯不倒瓤,香甜可口,供應期長的特點。據測含糖量超過老品種的1/3。"周至紅"、"及醇酥"被農林部評為優良品種。1988年新選育的唐城1號、西安1號、2號等無籽西瓜,已進入香港市場,由於外形美觀,瓤脆香甜,含糖量在11%以上贏得香港各界人士的贊譽,名揚海內外。
臨潼石榴
臨潼栽培石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我國。如今臨潼石榴栽培面積達30000多畝,品種50多個,產量最高達1000多萬公斤,居全國之首,是西安市一項傳統出口產品,在東南亞和港澳地區久負盛。
臨潼石榴分為酸、甜兩種。酸型汁多,籽粒肥大,可長期貯存。以"魯峪蛋"、"臨潼酸"為佳品,甜型以"大紅甜"、"三白甜"(即果皮白、花瓣白、籽粒白)"凈白甜"為優質品種。其味香甜,素有"冰糖石榴"之美稱。不論是酸或是甜,其石榴均皮紅、個大、皮薄籽滿、色津鮮艷、味香可口。據測含糖量達14%,維生素C為11%,比梨和蘋果高出1-2倍。同時還含不鈣、磷、鐵等礦物質。並且石榴籽、皮等是很好的中葯材,對於祛蟲殺菌、幫助消化、止瀉等都具有良好功效。每年9-10月是臨潼石榴收獲季節。
臨潼柿子
火晶柿子,因其果實色紅似炎,果面光澤如水晶而得名。是臨潼特有的柿樹品種。其柿子個小色紅,晶瑩光亮,皮薄無核,肉豐蜜甜,深受國內處旅遊者的贊譽。
火晶柿子採摘後要經過貯藏脫澀後方可食之。它除了直接食用外,還可製作柿子餅、柿 子麵糊拓、柿子面鍋盔等食品。
陝北紅棗
紅棗是陝北馳名的土特產,棗樹栽培有史已久。其果大、色紅、甜酸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愛。
大棗屬鼠李科落葉灌木棗樹的成熟果實。含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粘液質、維生素A、B2、C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具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清熱解毒的功效。據臨廣西壯族床應用有保護肝臟、增強肌力和增加體重的作用。因此除了食品應用外,還大量入葯,是一種醫、食兩用的果品。
陝北黃土地,由於氣溫、水分、光照、土壤等自然條件最適宜種植棗樹,是我省棗子生產基地。
陝西板栗
栗樹為我國古老樹種之一,與李、杏、桃、棗並列為五果,已有二三千年的歷史。據歷史記載,我省在周朝時就栽植栗樹,並用其果實充飢。陝西栽植栗樹主要分布在秦嶺地區,以商洛、長安板栗產量多、質量最好。陝西板栗樹樹勢茂盛,耐寒、耐旱和而瘠薄,對朋枯病抵抗力強,是良好的經濟作物。
陝西板栗澀皮(內種皮)易剝離,耐貯存,果內物質香甜軟綿,肉質細膩,品質優良,營養素含量豐富。除直烹熟食用外,可與肉類烹制出名餚,如栗子雞等。還可製成栗干、栗粉、罐頭和各種點心等。
⑵ 中式古典傢具分類有哪些
花板
形狀多樣,有正方形;長方形;八角形;圓形等形狀。雕刻圖案內容多姿多彩,豐富多彩的含意,中國的傳統吉祥圖案都能在花板找到,什麼福祿壽禧;事事如意,等等圖案。合理的幾何學拼圖形狀,線條優美,令人產生多種的審美觀。特別四塊長方形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圖案,掛在客廳的沙發;電視地櫃上面,更加點綴出一種典雅。
條案
在古代多數作供台之用,大型的有3-4米長,台上面放著先人的神位,逢年過節燒香拜祭。這也難怪 的,中國人一向是有那種忠孝的美德。條案的腳造形多樣,有馬蹄;卷紋等型狀,檯面有翹頭和平頭兩種。在現代家居中,有些房子空間小,多數將規格改小,有作風水玄關之用,放在走廊;客廳;書房等地,台上面擺設自己心愛的裝飾品,襯托一種和諧;庄嚴的氣氛來。
屏風
屏風的製作多樣,有擋屏;實木雕花;拼圖花板組合而成,還有黑色描金屏風,手工描繪花草;人物;吉祥圖案等描繪,色彩強烈,配搭分明。現代酒店的餐廳間隔;客廳等擺設間隔。更加有田園風光的寧靜,雅緻。
燈光 字畫
現代的電燈在古代是沒有的,現代家居有了它更加理想。合理的燈光照射,使那些古典元素充滿生命,讓人精神,照出一種溫馨;浪漫的心情來。字畫的掛設,同樣有書香世家的氣氛,可以說毛筆字越來越少啦,相反只是電腦打出來的字越來越多罷了。
圈椅 官帽椅
整個中式風格裝飾起著重要作用,是明式傢具的代表作。造型合理,線條簡潔。直今為現代人所喜愛。拋開復雜繁瑣的因素,是中式風格裝飾的所在,往往這些椅起了重要的作用。官帽椅分為:四齣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兩椅一幾的擺設在客廳;書房等地方,淳樸;沉穩由然而生。
適合人群
性格沉穩、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人。
中式風格需要注意的地方:只要發揮各種建材的適當性,即使是使用玻璃、金屬等現代建材,一樣可以表現中式風格。
⑶ 陝西特產有哪些啊,和外地不同的,送同事呢
碑石拓片
西安碑林收藏了漢、魏、唐、宋、元、明、清諸朝代碑碣共?2300餘件,是我國書法名碑的薈萃之地。西安碑石拓片包括顏真卿的《唐多寶塔感應碑》、柳公權的《唐玄秘塔碑》,還有歐陽洵、褚遂良、懷素等大書法家的作品拓本。
彩繪泥塑
鳳翔彩塑是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它是將粘土和紙漿攪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胚涼干,上白色底粉,隨後塗彩,繪畫和上光即成。泥塑大都是空心圓塑體,也有浮雕式的掛件,既是兒童喜愛的玩具,也是陝西的旅遊紀念品。
草編
草編以玉米皮為主要原料,主要分為三大類:平編、纏扣、小辨,有?56個品種。其特點為編工精細、品質優良、美觀實用。產品遠銷日本、歐美?10餘個國家。近年來品種、數量成倍增長。
稠酒
西安稠酒是西安特有的古老名酒,釀造歷史悠久。先秦稱"醪醴",北魏稱"白醪酒"。唐代時釀造工藝得到發展,稠酒質量不斷提高,成為人們喜愛的飲品。相傳"李白斗酒詩百篇",所飲即為稠酒。稠酒因乳白粘稠而得名,酒液中加入桂花後,即為黃桂稠酒。稠酒是選用糯米,蒸熟加曲子酵而製成的一種原汁酒。其色白如玉,清香綿甜,醇厚爽口,具有醒腦提神,舒筋活血,健脾開胃等功效。稠酒類型分為三種:加入中葯的苦型稠酒;勾對時加入甜味的甜型稠酒;既無糖、又無葯,原汁原味的單料稠酒。
德懋恭水晶餅
德懋恭水晶餅是古城西安名特風味食品,因其餡晶瑩透亮,猶如水晶而得名。是秦式糕點的代表。水晶餅源於宋代下刲縣,曾與燕窩、銀耳、金華火腿齊名。水晶餅以西安德懋恭生產的最為正宗有名。其成品小巧玲瓏,皮酥餡足,滋潤適口,層次分明,油多吃而不膩,糖重入口滲甜,且以其濃郁的玫瑰和橘餅清香使人見即想食。水晶餅面色金黃,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銀幫鼓鼓腔,紅色印章蓋中央"的贊譽,被稱為"秦點之首"。
冬青木烙花筷
烙花筷以年輪合宜、樹干粗壯的冬青木為原料。製作時將其解為細股,裁出筷胚,經刮削、車圓、打磨成木筷素身,然後烙花。烙花是加工的關鍵,執烙筆者以手施烙,用准確利落的腕、指力,烙出雅緻的山花野草,高山流水等花紋。
仿秦兵馬俑
隨著秦兵馬俑的發掘與展出,秦兵馬俑復製品也日漸成為中外遊客理想的紀念品和禮品。其品種適宜於藝術館、博物館等陳列,也可供家庭陳設、裝飾、饋贈親友。滿足了中外遊人的購物需求,使秦俑走出陝西,遍跡世界。
仿秦銅車馬
秦銅車馬是198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東側挖掘出土的兩件大型彩繪銅車馬,工藝精湛,造型生動。仿秦銅車馬形象栩栩如生,能以假亂真,既滿足了中外遊人的購物需求,又充實了我國工藝美術品寶庫。
仿唐三彩
西安美術陶瓷廠、乾縣工藝美術廠等單位,利用西安得天獨厚的條件,仿製了唐三彩。他們以高超技藝,純依古法的製作工藝,使所產三彩形象逼真、人物富有個性,馬和駱駝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和獨特風格,被視為瑰寶。
戶縣農民畫
戶縣農民畫取材於人物、動物、花鳥等,採用白描形式,想像大膽豐富,講究裝飾性,注重色彩效果,直觀生動,農家生活氣息濃厚。風格特點在於"寫意",粗獷中有細膩、濃艷中有淡雅、古樸中有技巧。
剪紙
剪紙在陝西農村極為普及,每逢節日、婚娶等喜慶日子,人們總要在門、窗上貼滿剪紙,表示祝賀。剪紙的形式多樣,內容多以吉祥如意的景物和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為題材,表達了勞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臨潼火晶柿子
臨潼火晶柿子是臨潼有名的特產,因果實色紅似火,果面光澤如水晶而得名。又因熟後質軟,外皮火紅,深秋成熟時掛滿枝頭,如火焰般艷麗,所以又叫"火景"。火晶柿子果實扁圓、個小色紅,晶瑩光亮、皮薄無核,肉豐蜜甜,吃起來涼甜爽口,甜而不膩,味道極佳,且果皮極易剝離。
臨潼石榴
石榴是水果中的佳品,石榴花火紅艷麗,芬芳宜人,被選為西安市花。臨潼栽培石榴歷史悠久,石榴分酸、甜兩種。酸型汁多皮薄,籽粒肥大,可貯存較長時間。甜型味道香甜,有"冰糖石榴"之美稱。不論是酸或是甜,臨潼石榴均皮紅個大,皮薄籽滿,味美可口。
柳編
柳編為傳統出口工藝美術品。用周灣、長城生長的上等沙柳、霧柳、紅柳為原料,加之工藝精美,深受北歐、日本、法國等國消費者的歡迎。
面花
花饃用麵粉製作,和面、蒸饃火候很有講究,否則不成其形。花饃形象可愛,栩栩如生,再施上紅、綠、黃等鮮艷的食色點綴,更具觀賞價值。其類型有婚壽送禮花饃、喪葬祭奠花饃、嬰兒滿月花饃、節日陳設花饃等。
木版年畫
具有400多年歷史的鳳翔木版年畫,吸取了傳統壁畫的套印手法和特點,格調豪放、刀法簡練概括、線條剛勁有力,是我國五大民間木版年畫之一。近年來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製版印刷上都有很大的改進和提高。
皮影
皮影俗稱"燈影戲",又有"電影始祖"之美稱。是中華民族傳統戲劇之一相傳皮影起源於漢代(公元前?200年),興於隋、唐、宋、十三世紀穿入西方,宋代的影戲已能表演完整、生動的三國故事,一些記載宋人生活的著作如《東京夢華錄》、《夢梁錄》、《武林舊事》等,都述及宋代(主要是南宋)影戲的盛況,除了一些有名的藝人,南宋杭州甚至有「繪革社」的影戲組織出現。陝西是皮影發源地,尤其在關中一帶(西安)十分廣泛,僅傳統戲劇目就有數百本,唱腔就有幾十種之多。此看到的畫面均屬"陝西關中皮影研究所"收藏製作。
秦腔臉譜
秦腔臉譜是以秦腔戲劇中的人物為依據而製作的,如今已形成了一套規范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如色彩運用上講究紅忠、黑直、粉奸、金神的人物特徵。秦腔臉譜不僅是一種小巧精緻的工藝品,還是研究秦腔藝術、民俗風情的珍貴資料。
青瓷器
耀州青瓷器再現了宋代耀州青瓷的釉色,紋飾富於變化,圖案以動植物為主,繪畫豐富多彩、新穎雅緻,品種有餐具、茶具、酒具和家庭裝飾用品等,深受中外人士喜愛,為我國傳統工藝製品。
三原蓼花糖
三原蓼花糖是三原縣傳統名貴食品。蓼花糖原名"僚(關中方言,"好"的意思)花糖",已有400多年生產歷史。據說清朝時,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來到西安,對地方官員奉獻給她的僚花糖大加贊賞。她見糖的形狀酷似在草原上見到過的蓼花,便饒有興趣地說了出來。後來人們便選用"僚"的諧音,改稱為蓼花糖。
蓼花糖以糯米為主料,配以黃豆、白砂糖、飴糖和芝麻仁等,經過二十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蓼花糖是圓鼓槌形,個大體輕,金黃的表皮上均勻地沾滿芝麻和砂糖,裡面是雪白的蜂窩狀糖心,吃起來別有風味。
陝北大紅棗
陝北大紅棗主要產於黃河沿岸的宜川、延長、延川、清澗、吳堡、佳縣、神木、府谷等縣,它以個大、核小、皮薄、肉厚、味醇、油性大聞名於世。棗果餡、油棗、灘棗、木棗、狗頭棗等佳品,均可在西安的農貿市場、主要百貨副食商場選購。
陝西板粟
陝西板粟是一種大眾喜食的果品,與李、杏、桃、棗並列為五果。陝西在周朝就開始栽植粟樹,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陝西板粟主要產於秦嶺地區,尤以長安、鎮安板粟產量大、質量好,素以味美香甜,個大色潤,顆粒飽滿,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和易剝離,耐貯存而著名。
唐壁畫摹本
乾陵出土的唐壁畫,是現存唐人墓室繪畫中的精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唐壁畫摹本包括永泰公主墓壁上的《仕女圖》、章懷太子墓壁上的《狩獵出行圖》和《馬球圖》、懿德太子墓壁上的《儀仗圖》等。
陶哨
陶哨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玩具,產地頗多。我省民間陶哨具有獨特風格,尤其以西安市魚化寨的陶哨更是遠近聞名。由於陶哨用泥捏成,口吹即響,所以又稱泥叫叫。其特點是造型渾朴小巧、洗煉大方,聲調古樸、雄壯、色彩鮮艷。
藤編
藤編產品大體可分為傢具、藤席、藤織件三大類,所用藤條纖維堅韌、富有彈性、色澤明快、防腐性和防水性較強,既可與竹木參雜使用,又可與塑料混合編織。產品輕便、耐用,既是實用的手工產品,又是美觀的工藝裝飾品。
西鳳酒
西鳳酒產於鳳翔縣。鳳翔位於關中西部,故稱西鳳酒。據史書記載,唐代西鳳酒就有"甘泉佳釀,清洌醇馥"的美名。當地人常說:"東湖柳,柳林酒。"西鳳酒用的是柳林鎮的井水,水質清純甘洌。
西鳳酒一般貯存年才出廠,屬於復合型白酒。酒色透明,清香甘潤,喝了不刺鼻,不嗆喉,餘味綿長。適時飲用,有活血驅寒,提神祛勞之益。
中華獼猴桃
中華獼猴桃是中國特有的藤本果種,因"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其名"(李時珍《本草綱目》)。國內有些地區稱為毛桃、陽桃或藤梨等。陝西秦巴山區是獼猴桃的主要產區,年產量居全國首位。
陝西特產
陝西
西安:扎染、西安木偶、西安刺綉、西安剪紙、仿秦俑、仿唐三彩、戲人泥哨、拓片、臨潼石榴、黃桂稠酒、彩畫泥偶、藍田玉石、攀記臘汁肉、壁畫摩木。
延安:紅棗、杏仁、延安剪紙、蘋果、核桃。
韓城:紅把苕帚、韓城花椒、韓城南糖。
其他:天麻、杜仲麝香、牛手參、厚朴、牛黃、沙苑子、銀耳、華縣大接杏、秦冠蘋果、火晶柿子、洋縣香米、洋縣黑米、紫陽毛洋茶、韓州鍋盔、牛肉乾、潼關醬筍、太白酒、秦州大麴酒、榆林柳編、張良廟拐杖、嵐振藤編。27、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丁香肘子、甘草、發菜、枸杞、賀蘭石、香酥雞、灘羊裘皮。
其他:沙棘、「大青」葡萄、寧夏山杏、西瓜、蠶豆、馬蓮、枸杞袋泡茶、肖桐峽柳編、賀蘭石硯、固原雞。
⑷ 中式古典傢具有哪些種類
中式傢具目前來說風格抄也分好幾種。
1.新中式。比如素元木作、梵幾、失物招領、木墨 、U+、半木等為代表的「新中式」
總結一下以上品牌的特點,風格比較「當代」,有些器物從傳統傢具中脫胎,但是會有日式或北歐的影響,會使用當代的材料(布、皮、鋼等)。
優點是年輕化;缺點是不適合很正式的場合,壓不住場。
⑸ 關中還有什麼民俗文化,具體介紹一下
從「關中的節日與社火」、「關中的廟會」、「關中的飲食」、「關中的口承文化」、「關中的民間工藝美術」五個方面介紹吧
關中的節日與社火
關中的社火,古樸大方,豐富多彩,門類繁多,氣魄博大。社火表演白天、晚上各異,平原、山區不同。總體上講,有高台社火與地社火兩大門類。高台社火中有高蹺、芯子、馬社火(包括牛社火)、車社火、山社火、血社火等,地社火中有獅子、龍燈、竹馬、旱船、地遊子、背社火、走社火、大頭和尚戲柳翠、推車車、拉犟驢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異的藝術門類,如「耍歪官」、「賀春官」、「牛老爺」、「耍懶婆娘」、「賽板對」、「古戰船」、「青瓷船」、「牛虎鬥」等。社火離不開鑼鼓,有的地方單敲鑼鼓也是一種表演,如合陽的「上鑼鼓」、民間廟會上的鑼鼓大賽。
關中的廟會
關中的廟會形成的來源,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原始信仰和圖騰崇拜的遺留。如山神、土地、牛王、馬王、水神、龍王、太歲、樹神、虎爺、狐仙等。
2.祖先崇拜的發展。如女媧、黃帝、炎帝、姜原、後稷、文王、周公、召公等。
3.歷史人物的神化。如子牙廟、武侯祠、關帝廟、張爺廟、子胥廟、扶蘇廟、城隍廟等。各府縣城隍多為歷史人物轉化,戶縣就有「三城隍鬧戶縣」的說法,其中之一的大城隍就是漢將紀信。連鳳翔府城隍廟里速報司蘇爺這樣的小神,也是一位有名有姓清廉公正的衙役死後的神化。在該地蘇爺影響之大,甚至超過了城隍。
4.行業祖師的信仰。如字聖倉頡、仙師魯班、神醫華佗、葯王孫思邈、酒仙杜康、梨園鼻祖唐玄宗等。
5.道教神靈。陝西是民間早期道教五斗道的發祥地之一。關中有老子講經的樓觀台,長春真人邱處機養性的龍門洞,張三豐活動的金台觀,八仙聖地八仙庵。全真教的開山祖師王重陽就是咸陽人,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在關中活動布教的除邱長春外,其中另一位郝大通就是全真道華山派的創立者。樓觀台在北魏時道士達萬名,形成赫赫一時的樓觀派。唐代統治階級崇道,借李姓大崇老子,更是道觀林立。連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也曾被引度為道士,公主中入道教而仙化的也不乏其人。
6.佛教諸神。玄奘取經名揚古印度,也繁榮發展了中國的佛教文化,連佛骨也珍藏在扶風的法門寺,「雁塔晨鍾」成為長安八景之一。如諸佛、菩薩、金剛、韋馱、十八羅漢,應有盡有。至今有不少名剎寶寺保存完好,連藏傳佛教喇嘛教在古都西安也有最大的寺院。鄉野老人以念「阿彌陀佛」為流行的勸善警語,以經書、經歌教化廣泛流傳民間。
過去廟會規模之大,以至發展到連縣跨省,當代不少廟會雖已變為文化娛樂、物資交流大會,但仍以廟會命名。如倉頡穀雨廟會,連約定成俗的日期也無變化。著名的廟會,像堯山廟會、驪山老母廟會、華山廟會、大雁塔廟會、太白山廟會、天台山廟會、龍門洞廟會、釣魚台廟會、周公廟廟會、樓觀台廟會、南五台廟會、葯王廟會、武侯祠廟會等。其它如老爺廟會、華佗廟會、玉主廟會、城隍廟會、大佛寺廟會等等,簡直難以數計。
關中的飲食
一般的飲食包括茶、酒、飯、菜、湯、果。
茶在關中人的日常飲料中,有著悠久的民俗傳承。老百姓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來客必有煙酒茶。茶飯、茶飯,關中至今農村以飯食論優劣,往往說:「誰家茶飯好,誰家茶飯不好。」茶與關中人飲食密切於此可見一斑。關中雖然不產茶,人民飲茶成習,這在城鄉都是司空見慣的了。除了沖泡飲用之外,西府山區還有一種罐罐茶,屬羌人的遺俗。民間傳說,茶是神農氏嘗百草時發現的。這神農一出世,是個水晶肚子,光明透亮,肝臟肺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他是人類農耕的祖先神,又是中葯最早的發明者。「神農氏,辨葯性,參贊天地造化工。」(黃竹齋《醫學源流歌》)一次,他嘗了一片嫩尖尖的小綠葉兒。這葉片下肚,只見它在肚皮里從上面洗擦到下面,又從下面洗擦到上面,把肚裡各部分都擦得清清爽爽的。就像上下往來巡查一樣,神農就呼它為「查」。後人叫白了,叫成了「茶」。神農嘗百草,每天都中毒,就用茶來解毒。後來他誤吃了斷腸草,來不及吃茶肚腸就一節一節斷開,就死啦。
酒,是我們祖先最早發明的飲料之一。關中人在日常禮俗中,處處事事離不開酒,酒的品種多,酒的佳話也多,名酒的傳說洋溢著沁人心脾的酒香味而傳遍天下。白水縣是杜康仙師的故鄉,在那裡流傳著杜康美酒醉劉伶的傳說。全國名優酒「西鳳酒」,素有「醉倒蜂蝶十里香」的美譽。今天流行於市場和農村城鎮的酒,有「西鳳」、「杜康」、「太白」、「城固特曲」、「西安白酒」、「五味子」、「葡萄酒」、「黑米酒」、「黃桂稠酒」、「黃米酒」等等。其中享有國際聲譽的黃桂稠酒,那是遠在唐代已久有盛名了。「斗酒詩百篇」的詩仙李白和他的酒友「酒中八仙」當年就是常到長安酒肆暢飲黃桂稠酒而吟詩論文的。從古至今,酒在關中人的儀禮、節日、祭祀、婚嫁、社交等方面,都是不可缺的。日常人在論酒時,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黃酒。黃酒既是飲料,又是調味、入葯之佳品,所以關中人又稱為「料酒」。黃酒中的名酒中就有陝南洋縣的謝村酒。
陝西風味名菜,歷史悠久,品類繁多。編入《中國菜譜》(陝西卷)的就有201種。故有「長安美餚,華夏古饈」之稱。陝菜以關中菜為代表。在取料上以豬、羊肉為主,具有料重味濃香肥酸爛的特點,而取料單一、滋味純正又是它的獨特風格。傳統名菜有「帶把肘子」、「葫蘆雞」、「枸杞燉銀耳」、「三皮絲」(豬皮、雞皮、海蟄皮)、「奶湯鍋子魚」、「口蘑氽雙脆」、「煨魷魚絲」、「燴三鮮」、「金邊白菜」等。湯中有「菠菜豆腐湯」、「酸辣肚絲湯」、「金針銀耳湯」、「肉絲湯」、「雞絲湯」、「雞蛋湯」等。飯食中首推天下第一碗羊肉泡饃。近年來菜飯合一,又開發出了「仿唐宴」、「長安八景宴」、「餃子宴」、「灌湯包子宴、」「羊肉泡饃宴」等。西安是中國的小吃王國。「臘牛羊肉」、「麵皮子」、「泡泡油糕」、「金線油塔」、「黃桂柿子餅」、「岐山哨子面」都是老少皆知的名吃。適應西部大開發,關中菜食還在不斷創新當中。
說到飲食,離不開干鮮果品。關中地區首推臨潼的石榴、火晶柿子,其它像關中紅杏、彬縣晉棗、三原雞心黃柿子、富平莊裡合兒餅、華縣草莓、同州西瓜、周至獼猴桃、大荔花生都是歷史上有名氣的傳統果品。
關中的口承文化
關中由於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層深厚,口承文化極其豐富,有極為豐富的歌謠、諺語、故事。下面單以故事為例加以簡要闡述。關中地區人民口傳故事門類比較齊全,從入選《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陝西卷》②的故事來看,體現了神話、人物傳說、地方傳說、風俗傳說、幻想性故事、生活故事六大組系,同時,動植物傳說、土特產傳說、動物故事、機智人物故事、寓言、笑話等也有一定的數量。既主體突出,又顯得結構勻稱,體現了關中民間文化的獨特個性。
各類民間故事在陝南、關中、陝北雖都有不同程度流傳,但各自都有它不同的優勢,相對而言,因為關中平原原始文化層深厚,神話就顯得特別豐富,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個神話流傳的輻射中心。全省境內已發現的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遺址有900多處,而在中國考古史上佔有極其顯赫地位的「藍田猿人」、「姜寨遺址」、「半坡文明」都在八百里秦川的心腹地帶。伴隨著它們而來的神話雖經過階級社會的歷史化、宗教化、世俗化的過程,但保留著原始文化內核的神話仍然有著較多的流傳。古代神話中的女媧、炎帝、黃帝、姜原、後稷的故鄉均在這里,巨靈擘山、誇父逐日、倉頡造字、禹鑿龍門的活動也在這一帶。俗話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三皇五帝早已歷史化了。而盤古在關中民間卻依然保留著原始的形態。《開天闢地》的故事,則異於《三五歷記》、《五運歷年記》中哲學化的抽象記載,仍保留著上古一位開辟神的英雄形象。舊時關中民間鬧社火,盤古的扮相就是一位翻穿羊皮騎在老牛身上,一手執球,一手執斧的長壽老人,這對開天闢地是一個多麼生動的說明。公雞叫太陽的神話,在少數民族中是屢見不鮮的,過去人們總認為它屬於南方少數民族固有的文化觀念。然而在關中老百姓認為這雞就在西秦寶雞,至今寶雞市的秦嶺峰頂聳立著一對高大的鐵雞。「人文初祖」黃帝,因為長期的歷史化、仙道化,流傳在民間屬於原始神話的已經不多了,《風後和他的指南車》等在民間仍頗有影響。植物起源神話大多附會在炎帝神農和後稷身上,但像《豆的來歷》、《麥子的由來》、《毛桃?壽桃?獼猴桃》、《神農杏》等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早已化為傳說了。而作為太陽之神、農耕之神、醫葯之神的炎帝神農,老百姓認為就出生在寶雞市郊的姜城堡,在天台山一帶留下了關於他的大量風物遺址和傳說故事。在今姜城堡和天台山有紀念這位「牛首人身」人類祖先的盛大廟會。洪水、人類繁衍神話,在關中影響最大的是女媧造人、伏羲兄妹結婚的故事,有其原始文化的背景。特別是女媧造人,以臨潼為中心點,形成系列傳說和濃郁的民俗。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天穿節」的遺留,查之關中,至今仍有民俗繼承,群眾說正月二十是「補天補地節」
。這一天,有的地方攤蒸餅,有的地方攤煎餅,吃飯以前,一片蓋在滲井(或水道口)上,一片丟到房頂上,叫「補天補地」。特別是農村老太太帶著極其虔誠的心理。擴而大之,「蒸餅」和「煎餅」形成了關中人夏季特有的食品之一。在上古神話中,她的流傳和影響是眾莫能及的,臨潼人至今自豪地說:「驪山就是不周山,女媧娘娘是我們這兒人,她就是在這兒補天造人的。」驪山老母和姜原聖母長期以來在民俗傳承中,形成了關中東西部兩位人民崇信的老祖母和送子娘娘,兩地廟會都帶有古代高禖的遺跡。此類神話,對於南方和北方文化的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文化史料。《誇父逐日》、《禹鑿龍門》、《巨靈擘山》等神話都附會有明顯的風物遺跡。巨靈仙掌、足印留在華山,誇父逐日犧牲後杖化桃林即今古潼關地區,禹鑿龍門就是韓城市的禹門口,這些口傳作品的情節多異於古代典籍的記載,散發著誘人的鄉土氣息。造字神話,各民族都有,在中國廣大漢族地區公認的是字聖倉頡。倉頡傳說是陝西白水人,其地有墓有祠。在白水流傳有倉頡的系列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倉頡造字」。倉聖成為當地人們信仰中最偉大的神靈,並形成一定規范下的文化氣息濃烈的民俗風情。
神話是留在人們印象中關於遠古的追憶,因時代過於久遠,自然就被大量淹沒了。而傳說則不同,它由於一頭通向文學,一頭通向歷史,與歷史典籍相輔相成,則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且伴隨著歷史發展的腳步,新的傳說還在不斷產生,如果說中華文明古國是一個傳說的國度,而關中由於歷史文化悠久,其傳說故事之豐富程度則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神話中有它的影子,歷史中有它的血液,科學中有它的種子,地理風貌中有它的形象,人類社會文化前進的步伐中有它的腳步聲。在眾多門類的傳說中,歷史人物傳說占據著領先地位。由於人物眾多,人民群眾便習慣於講人的故事,而把歷史人物與重大歷史事件融為一體,似乎很難從中分別出獨立的歷史傳說,而往往形成系列性的人物傳說故事群。其中帝王將相、賢相清官、兵家將帥、文人雅士、名醫仙道中的人物傳說在關中最為眾多。因為帝都在關中,古代陵墓群在關中,不少人的故鄉也在關中。比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傳說多以關中的西安、咸陽為中心,人民用自己樸素的唯物史觀,對《頂妻背母漢文帝》、《唐太宗認錯獎敬德》等一代明君都給予了肯定性的評價;對功過不一、出身經歷各異的眾多帝王後妃也都做了多側面的形象描繪。其中一些優秀的傳說為史書的不足填補了空白。《姜子牙的傳說》在西岐生根發芽,通過《封神演義》插上翅膀而傳遍天下,以他垂釣的蟠溪釣魚台為中心點,該地有祠廟並形成歷史悠久的廟會。劉蔭樞是韓城人,清代進士,官居撫院,政績卓著,在西南少數民族中有較大影響,解放戰爭中國民黨廣西軍駐扎韓城期間,長官下令嚴禁擾民,因為這是「劉公,劉婆」的故鄉。《劉撫院賣橋》事過三百餘年,當地人總愛提及他為民造福、不為子孫後代遺留特權的佳話。黨崇雅的故鄉在寶雞縣,寶雞地區流傳的黨閣老的傳說就比較多。《黨閣老賣棒槌》等關心下層人民疾苦的傳說幾乎家喻戶曉。勞動人民以自己的生活和願望塑造出了類似《寇準罷宴》、《楊角爺的傳說》、《藏宮燈》、《閻丹初歇店》等一大批心目中的清官形象。兵家將帥的傳說中,關於尉遲敬德、馮玉祥、楊虎城的傳說流傳相當廣泛。名醫孫思邈是唐代京兆華原(今耀縣)人。他是東漢醫聖張仲景之後,中國醫學和葯物學的集大成者,其影響深遠,超越了中國的疆域。孫思邈的高尚醫德、精誠求實的學風、勇於創新的治學精神和精湛的醫技,使他成為中醫界的一面旗幟和為人的楷模,後世民間崇拜他為「葯王」。在他的故鄉廣泛流傳著關於他的眾多的救死扶傷、救人苦難的動人傳說,為歷史悠久的二月二耀縣葯王山廟會增色不少。
關中是道教的聖地之一,也是中國佛教發展高峰時期的中心,加之歷史上封建統治階級的提倡,道教、佛教影響深遠,尤其是道教的影響更加顯著,除八仙的傳說之外,邱處機號長春真人,為道教龍門派的創始人,因而在隴縣龍門洞等地流傳著不少關於他的傳說。虢鎮一帶俗言「天旱十年,旱不了高龍灣。」這一帶地處邱真人修道的「磨性山」腳,山泉星羅棋布,莊稼不缺水澆。傳說這些水泉是邱祖用道袍撩水所灑。張三豐為明代著名道士,曾長住寶雞市金台觀,所以形成不少神異傳說,其形象酷似濟公。樓觀台是老子講經處,也是北魏樓觀派的道教聖地,華山是道教有代表性的洞天福地,所以擁有較多的道教人物傳說。長安由於是玄奘法師取經、譯經的起點,民間流傳著不少風物特色突出的西遊傳說,它們近似《西遊記》又並非《西遊記》,《蛤蟆犢取經》給唐僧塑造了一個特異形象。
古都步步是文化,關中風物傳天下,這里山山水水都帶情,幾乎是無山無水無景不成傳說。在地方傳說中,其中很多與神話、仙話、人物傳說、生活故事、幻想性故事相交叉。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像《關中為啥叫秦川》。關中山川地貌的形成,主要是自然地形長期演變的產物。但在民間卻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它和巨靈擘山有關,有的說它和制服妖龍有關。本篇傳說又把它和秦始皇治理秦國聯系起來。這種種不同的說法,既曲折地反映了關中地貌的變化過程,又體現了人類戰勝自然傳承記憶中的歷史積淀,既是口傳文學,又有一定科學價值。最使人感到奇異的是《鹿母寺》,以羌族王子與鹿女的愛情故事,記載了古代羌族在關中西部活動的事跡。其它如《劈山救母》、《火燒十三村》等都是幻想色彩十分濃厚的動人傳說。《獻頭》以誤鍘包勉解釋地名由來,卻異於小說、戲曲,說包相爺一時未察真情,而殺了廉政為官的侄子,也頗能發人深省。
風俗傳說是人民群眾以口傳情節形式,講述有關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節日集會和宗教信仰等風土人情的傳說。關中風俗傳說異常豐富,歷史性特點也很突出。《史記》的作者大史學家司馬遷的故里在韓城,今有司馬祠廟。當地人尊司馬遷為「史聖」,有不少傳說講述了他撰寫《史記》的艱辛歷程和受迫害的遭遇,致使他後代改為馮、同兩姓以逃避滅族之禍,當地還為此留下了「跑台戲」的特殊風俗。《韓城跑台戲》即是人民口傳的實錄。其它如《跑旱船》是對大禹治水的紀念,《貼門神的傳說》是對唐代名相魏徵的神化,《太公在此上樑大吉》則是封神外傳。
關中較少幻想性故事,生活故事卻很多,這些故事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最富於現實性。它們包括了長工地主故事、愛情婚姻故事、後母故事、孝敬老人的故事、交友故事、生產經驗故事等。機智人物故事在關中也有較突出的特點。從先秦諸子開始,漢族的民間寓言、笑話已大量進入歷史典籍和筆記小說,但在關中民間笑話依然藏量很大,新笑話也還在不斷產生。
關中人民以自己高度的想像,豐富的社會生活,強烈的斗爭思想,特殊地域的風格,機敏的智慧和創造精神,藝術地完成了各類民間故事的鑄造。
關中的民間工藝美術
在民俗文化事象中,民間工藝美術是開發潛力最大,易於走向產業化的一個重要門類。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它也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關中民間工藝美術品類繁多,地域特點突出。從總體上講有三個中心點。西府是民間工藝美術之鄉。木版年畫、泥繪彩塑、針織刺綉、窗花剪紙、社火臉譜等均有著歷史的傳承和代表性。東府為面花、拴馬樁之鄉。面花即花饃也。華縣的虎文化面花,大荔的廟會面花,合陽的節禮面花、澄城的祭祀面花在省內外都享有較高聲譽。至於這拴馬樁,它是歷史上民居建築室外的配套裝飾,全省各地都有,但以東府最為有名。主要布局在渭河以北的澄城、蒲城、韓城、大荔、合陽、富平諸縣。它的實用價值在樁身,藝術價值在樁頭。樁頭雕刻有動物、人物、植物。最常見的為蹲獅,突出的特點是「穩」。使獅子的威嚴引而不發,「動」凝結為「凈」,具有民俗文化內涵。「穩」才使拴馬樁有穩固之感,挺立在那裡,「鎮」住家院,「拴」住財富,「穩」也使裝飾性大大增強,有民間工匠在藝術世代傳承中形成的程式化的特點。這藝術內容豐富的拴馬樁,在20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突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掀起了一陣拴馬樁熱,地區在收集、省上在收集,甚而爭相收集,在渭南地區群眾藝術館、省群眾藝術館的院落里,一度都擺了不少拴馬樁。但卻很少有人進行深入的研究。第三個中心就是戶縣農民畫,已成為中國農民藝術走向世界的一個主要窗口。此外,當代文化人的泥塑、根雕,歷史久遠的皮影,藍田玉雕等也當是關中民間工藝美術品的主要財富。
⑹ 關中民俗風情文化有那幾方面
婚俗、語言、飲食等方面。
1、過去在關中,婚姻全賴父母之命,煤灼之言。"娃娃親"特別盛行。父母在娃娃長到十二三歲時,就托媒人給娃訂了婚(當地男娃叫"占媳婦"、女娃叫"尋主兒"),娃娃親-旦訂妥,雙方就不能隨便翻悔。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娃娃親愈來愈少。
娃娃長大後。自由 戀愛,只不過還要有個中間人"介紹"一下。定婚之後,雙方商定一個"吉日"准備結婚。男方修整布置新房,女方准備嫁妝。
現在結婚,儀式大大簡化。男方帶上紅包(內裝多少不等的錢),用車去接新娘子。經過一番熱鬧的媳鬧,新娘和女方客人來到男方家裡,然後舉行"文明婚禮":放鞭炮,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向雙方父母,來賓鞠躬,雙方家長,來賓講話,新人介紹戀愛經過,送新人入洞房等。
2、關中方言,屬北方方言西北方言區。它和普通話比較,語法結構和大部分字音基本相同,腔調多有變異,發音較普通話咬字重、聲短促,調低沉。關中方言詞彙中保存不少古語,如吃飯為「咥」,差一點兒為「玄乎」,說話叫「言傳」,合適叫「諂」。
3、老碗會,陝西關中的一種飲食習尚的戲稱。老碗會是對陝西關中各縣農村群眾端著飯碗,聚在村中某個相對固定的場所,一邊吃飯,一邊諞閑傳(關中人把閑談叫「諞閑傳」』)這一飲食習尚的戲稱。
(6)陝西關中傳統傢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炎黃子孫的起源地區:
關中地區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的起源地。黃帝與炎帝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經過史學家考證,姬水和姜水都位於今天的陝西省境內的關中地區一帶,姜水位於寶雞,姬水則是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
因此,不管怎樣,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都是起源於陝西省關中地區的兩個血緣關系相近的部落首領。後來,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⑺ 西安特產
樓主,你好!希望能解決你的問題,
我覺得還是買點吃的帶回去比較較好
碑石拓片
西安碑林收藏了漢、魏、唐、宋、元、明、清諸朝代碑碣共 2300餘件,是我國書法名碑的薈萃之地。西安碑石拓片包括顏真卿的《唐多寶塔感應碑》、柳公權的《唐玄秘塔碑》,還有歐陽洵、褚遂良、懷素等大書法家的作品拓本。
彩繪泥塑
鳳翔彩塑是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它是將粘土和紙漿攪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胚涼干,上白色底粉,隨後塗彩,繪畫和上光即成。泥塑大都是空心圓塑體,也有浮雕式的掛件,既是兒童喜愛的玩具,也是陝西的旅遊紀念品。
草編
草編以玉米皮為主要原料,主要分為三大類:平編、纏扣、小辨,有 56個品種。其特點為編工精細、品質優良、美觀實用。產品遠銷日本、歐美 10餘個國家。近年來品種、數量成倍增長。
稠酒
西安稠酒是西安特有的古老名酒,釀造歷史悠久。先秦稱「醪醴」,北魏稱「白醪酒」。唐代時釀造工藝得到發展,稠酒質量不斷提高,成為人們喜愛的飲品。相傳「李白斗酒詩百篇」,所飲即為稠酒。
稠酒因乳白粘稠而得名,酒液中加入桂花後,即為黃桂稠酒。稠酒是選用糯米,蒸熟加曲子酵而製成的一種原汁酒。其色白如玉,清香綿甜,醇厚爽口,具有醒腦提神,舒筋活血,健脾開胃等功效。稠酒類型分為三種:加入中葯的苦型稠酒;勾對時加入甜味的甜型稠酒;既無糖、又無葯,原汁原味的單料稠酒。
德懋恭水晶餅
德懋恭水晶餅是古城西安名特風味食品,因其餡晶瑩透亮,猶如水晶而得名。是秦式糕點的代表。水晶餅源於宋代下刲縣,曾與燕窩、銀耳、金華火腿齊名。水晶餅以西安德懋恭生產的最為正宗有名。其成品小巧玲瓏,皮酥餡足,滋潤適口,層次分明,油多吃而不膩,糖重入口滲甜,且以其濃郁的玫瑰和橘餅清香使人見即想食。水晶餅面色金黃,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銀幫鼓鼓腔,紅色印章蓋中央」的贊譽,被稱為「秦點之首」。
冬青木烙花筷
烙花筷以年輪合宜、樹干粗壯的冬青木為原料。製作時將其解為細股,裁出筷胚,經刮削、車圓、打磨成木筷素身,然後烙花。烙花是加工的關鍵,執烙筆者以手施烙,用准確利落的腕、指力,烙出雅緻的山花野草,高山流水等花紋。
仿秦兵馬俑
隨著秦兵馬俑的發掘與展出,秦兵馬俑復製品也日漸成為中外遊客理想的紀念品和禮品。其品種適宜於藝術館、博物館等陳列,也可供家庭陳設、裝飾、饋贈親友。滿足了中外遊人的購物需求,使秦俑走出陝西,遍跡世界。
仿秦銅車馬
秦銅車馬是198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東側挖掘出土的兩件大型彩繪銅車馬,工藝精湛,造型生動。仿秦銅車馬形象栩栩如生,能以假亂真,既滿足了中外遊人的購物需求,又充實了我國工藝美術品寶庫。
仿唐三彩
西安美術陶瓷廠、乾縣工藝美術廠等單位,利用西安得天獨厚的條件,仿製了唐三彩。他們以高超技藝,純依古法的製作工藝,使所產三彩形象逼真、人物富有個性,馬和駱駝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和獨特風格,被視為瑰寶。
戶縣農民畫
戶縣農民畫取材於人物、動物、花鳥等,採用白描形式,想像大膽豐富,講究裝飾性,注重色彩效果,直觀生動,農家生活氣息濃厚。風格特點在於「寫意」,粗獷中有細膩、濃艷中有淡雅、古樸中有技巧。
剪紙
剪紙在陝西農村極為普及,每逢節日、婚娶等喜慶日子,人們總要在門、窗上貼滿剪紙,表示祝賀。剪紙的形式多樣,內容多以吉祥如意的景物和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為題材,表達了勞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臨潼火晶柿子
臨潼火晶柿子是臨潼有名的特產,因果實色紅似火,果面光澤如水晶而得名。又因熟後質軟,外皮火紅,深秋成熟時掛滿枝頭,如火焰般艷麗,所以又叫「火景」。火晶柿子果實扁圓、個小色紅,晶瑩光亮、皮薄無核,肉豐蜜甜,吃起來涼甜爽口,甜而不膩,味道極佳,且果皮極易剝離。
臨潼石榴
石榴是水果中的佳品,石榴花火紅艷麗,芬芳宜人,被選為西安市花。臨潼栽培石榴歷史悠久,石榴分酸、甜兩種。酸型汁多皮薄,籽粒肥大,可貯存較長時間。甜型味道香甜,有「冰糖石榴」之美稱。不論是酸或是甜,臨潼石榴均皮紅個大,皮薄籽滿,味美可口。
柳編
柳編為傳統出口工藝美術品。用周灣、長城生長的上等沙柳、霧柳、紅柳為原料,加之工藝精美,深受北歐、日本、法國等國消費者的歡迎。
面花
花饃用麵粉製作,和面、蒸饃火候很有講究,否則不成其形。花饃形象可愛,栩栩如生,再施上紅、綠、黃等鮮艷的食色點綴,更具觀賞價值。其類型有婚壽送禮花饃、喪葬祭奠花饃、嬰兒滿月花饃、節日陳設花饃等。
木版年畫
具有400多年歷史的鳳翔木版年畫,吸取了傳統壁畫的套印手法和特點,格調豪放、刀法簡練概括、線條剛勁有力,是我國五大民間木版年畫之一。近年來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製版印刷上都有很大的改進和提高,開莢斷��狻?/p>
皮影
皮影俗稱「燈影戲」,又有「電影始祖」之美稱。是中華民族傳統戲劇之一相傳皮影起源於漢代(公元前 200年),興於隋、唐、宋、十三世紀穿入西方,宋代的影戲已能表演完整、生動的三國故事,一些記載宋人生活的著作如《東京夢華錄》、《夢梁錄》、《武林舊事》等,都述及宋代(主要是南宋)影戲的盛況,除了一些有名的藝人,南宋杭州甚至有「繪革社」的影戲組織出現。陝西是皮影發源地,尤其在關中一帶(西安)十分廣泛,僅傳統戲劇目就有數百本,唱腔就有幾十種之多。此看到的畫面均屬「陝西關中皮影研究所」收藏製作。
秦椒
秦腔臉譜
秦腔臉譜是以秦腔戲劇中的人物為依據而製作的,如今已形成了一套規范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如色彩運用上講究紅忠、黑直、粉奸、金神的人物特徵。秦腔臉譜不僅是一種小巧精緻的工藝品,還是研究秦腔藝術、民俗風情的珍貴資料。
青瓷器
耀州青瓷器再現了宋代耀州青瓷的釉色,紋飾富於變化,圖案以動植物為主,繪畫豐富多彩、新穎雅緻,品種有餐具、茶具、酒具和家庭裝飾用品等,深受中外人士喜愛,為我國傳統工藝製品。
三原蓼花糖
三原蓼花糖是三原縣傳統名貴食品。蓼花糖原名「僚(關中方言,「好」的意思)花糖」,已有400多年生產歷史。據說清朝時,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來到西安,對地方官員奉獻給她的僚花糖大加贊賞。她見糖的形狀酷似在草原上見到過的蓼花,便饒有興趣地說了出來。後來人們便選用「僚」的諧音,改稱為蓼花糖。
蓼花糖以糯米為主料,配以黃豆、白砂糖、飴糖和芝麻仁等,經過二十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蓼花糖是圓鼓槌形,個大體輕,金黃的表皮上均勻地沾滿芝麻和砂糖,裡面是雪白的蜂窩狀糖心,吃起來別有風味。
陝北大紅棗
陝北大紅棗主要產於黃河沿岸的宜川、延長、延川、清澗、吳堡、佳縣、神木、府谷等縣,它以個大、核小、皮薄、肉厚、味醇、油性大聞名於世。棗果餡、油棗、灘棗、木棗、狗頭棗等佳品,均可在西安的農貿市場、主要百貨副食商場選購。
陝西板粟
陝西板粟是一種大眾喜食的果品,與李、杏、桃、棗並列為五果。陝西在周朝就開始栽植粟樹,距今已有 2000多年歷史。陝西板粟主要產於秦嶺地區,尤以長安、鎮安板粟產量大、質量好,素以味美香甜,個大色潤,顆粒飽滿,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和易剝離,耐貯存而著名。
唐壁畫摹本
乾陵出土的唐壁畫,是現存唐人墓室繪畫中的精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唐壁畫摹本包括永泰公主墓壁上的《仕女圖》、章懷太子墓壁上的《狩獵出行圖》和《馬球圖》、懿德太子墓壁上的《儀仗圖》等。
陶哨
陶哨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玩具,產地頗多。我省民間陶哨具有獨特風格,尤其以西安市魚化寨的陶哨更是遠近聞名。由於陶哨用泥捏成,口吹即響,所以又稱泥叫叫。其特點是造型渾朴小巧、洗煉大方,聲調古樸、雄壯、色彩鮮艷。
藤編
藤編產品大體可分為傢具、藤席、藤織件三大類,所用藤條纖維堅韌、富有彈性、色澤明快、防腐性和防水性較強,既可與竹木參雜使用,又可與塑料混合編織。產品輕便、耐用,既是實用的手工產品,又是美觀的工藝裝飾品。
西鳳酒
西鳳酒產於鳳翔縣。鳳翔位於關中西部,故稱西鳳酒。據史書記載,唐代西鳳酒就有「甘泉佳釀,清洌醇馥」的美名。當地人常說:「東湖柳,柳林酒。」西鳳酒用的是柳林鎮的井水,水質清純甘洌。
西鳳酒一般貯存年才出廠,屬於復合型白酒。酒色透明,清香甘潤,喝了不刺鼻,不嗆喉,餘味綿長。適時飲用,有活血驅寒,提神祛勞之益。
中華獼猴桃
中華獼猴桃是中國特有的藤本果種,因「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其名」(李時珍《本草綱目》)。國內有些地區稱為毛桃、陽桃或藤梨等。陝西秦巴山區是獼猴桃的主要產區,年產量居全國首位。
⑻ 中國古代傢具種類有哪些
中國古典傢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則上可分成「五大類」:床榻類、桌案類、椅凳類、櫃架類、雜項類。
1、椅凳類
漢代之前,人們是沒有坐具,通常採用的以茅草、樹葉、獸皮等製成的席子,席地而坐。直到一種被稱為胡床的坐具從域外傳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椅凳。後進唐朝的全力發展,椅子才從胡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直呼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為三大種類:凳、椅子、寶座,並又細分成多種名稱和造型:
(1)凳:方凳、圓凳、條凳、馬札、腳凳、坐墩、杌凳、交杌、長凳。
(2)椅:交椅、太師椅、四齣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燈掛椅、皇宮椅等。
(3)寶座。
2、桌案類
桌案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較高,是中國禮儀文化之邦傳承的產物,也是禮儀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中國的古代,對桌案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制度。比如,供桌供案主要應用於敬念仙逝長輩和敬供先人;八仙方桌主要應用於接待重要賓客,例如「請上坐」指的是八仙方桌朝南的左邊位子;圓桌主要應用於家人共餐,一家團圓之意。
按生活習慣和用途,中式桌案類傢具大致分為供桌、方/圓/月牙桌、幾案、其他等。
3、床榻類
床榻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按材質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珍貴硬質木材所制,如黃花梨、紫檀;另一類為白木材質,此類床榻或髹漆、或貼金、或鑲嵌。
床榻的歷史可追溯至神農氏時代,那時還只是專供休息與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後才出現高足坐卧具。「床」與「榻」在席地而坐的時代,是有分工的。床體較大,可為坐具,也為卧具;榻體較小,只用於坐具。
魏晉南北朝以後,榻體增大,床與榻同樣擔負著坐卧兩種功能,因而也就難以截然分清了。習慣上認為:床不僅長,而且寬,主要為卧具。榻身窄而長,可坐可卧。
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古典傢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羅漢床、貴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國時期的遺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羅漢榻、羅漢床、貴妃榻。
4、櫃架類
櫃子的使用大約始於夏商時期,古時的「櫃」,並非我們今天所見之櫃,倒很像我們現在所見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則是專指室內存放東西的地方。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櫃子,應該是河南信陽長台關戰國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我們這里說它是箱子,是按現代人的說法,如果按戰國時的稱呼,則應稱為「櫃」。
到了漢代,才有了區別於現今所謂「箱」的小櫃子,櫃呈長方形,下有四足,櫃頂中部有可以開啟的櫃蓋,並裝有暗鎖,櫃身以乳釘作裝飾。到了唐代,就有了較大的櫃,能放置多件物品。宋代開始,已有專用的書櫃,櫃身呈方形,正面對開兩門,內裝兩屜分為三格物。一直到明代之後,才創造出許多櫃架類的新品種來。
從功能上區分,中國古典櫃架傢具大致可分為四類:
(1)卧室類:頂箱櫃、官帽櫃等;
(2)書房類:萬曆櫃、網背書架、門書櫃、千秋書架等;
(3) 珍玩類:多寶格、珍寶櫃、博古櫃等;
(4) 廚房類:亮格櫃、碗櫥等。
5、雜項類
按照雜項類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類別」:
(1)置物類:書箱、衣箱、官皮箱、百寶箱、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盤、提盒等;
(2)屏風類:地屏、床屏、梳頭屏、燈屏、掛屏、曲屏風等;
(3)架具類:衣架、面盆架、鏡台、燭台、承足(腳踏)等;
(4)擺件類:筆筒、墨盒、棋罐、瓶座、碟架、煙具、雕件等。
⑼ 陝西有哪些特產
還有這些也是陝西的特產呀:
(1)安塞腰鼓 (2)安塞剪紙 (3)安塞農民畫 (4)安塞農民畫 (5)木勺臉譜 (6)秦腔 (7) 社火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飈,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
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國的各地展現風采,並為世界矚目。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著陝北高原民眾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大獎,近年來,它先 後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回歸慶典等大型活動中表演,並赴日本進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
(2)安塞剪紙
安塞剪紙是陝北勞動婦女創造美的一個典範形式。最初用來裝飾美化生活的"窖洞剪紙",被一代又一代的勞動婦女傳承下來,形成古樸生動、強烈自由的風格,反映出陝北勞動婦女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熱愛。安塞剪紙形式多樣,內容十分豐富,花鳥魚蟲瓜果蔬菜,家畜走獸,人物樹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無不包羅,直接反映出的是勞動生活。
安塞剪紙藝術家們多次赴世界各地訪問表演,引起極中外友人的極大興趣,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積貢獻。安塞剪紙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被譽為"活化石" 和"地上文物",中國美術館收藏了安塞剪紙,中國各地展出了安塞剪紙。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專家稱贊其為:"安塞剪紙,群芳母親。民族之魂,陝北可尋,振我中華,無愧古今。"1993年,安塞縣被中國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剪紙之鄉"。
(3)安塞農民畫
安塞農民畫,故名思義,是農民自己畫的畫。安塞有民間畫家千餘人,他們都以農家婦女為主。在勞動之餘,用畫筆描繪新生活反映新生活,取得了巨大成就。安塞農民畫構圖奇美,想像力豐富,手法大膽,色彩效果十分明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被譽為"東方的畢加索"。
安塞農民畫參加過法國獨立沙龍美展"和世界各地以及在中國各地的展出,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其中《牛頭》獲得全國評比一等獎。中國美術館收藏了部分作品。《美術》、《人民畫報》、《人民日報》等數十種報刊進行介紹。安塞農民畫家到過法國、美國、日本、德國、奧地利、菲律賓等國進行表演交流。
(4)陝西鳳翔彩繪泥塑
陝西鳳翔彩繪泥塑是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傳統民間手工藝美術品,是民間藝人手工製作,以創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經精拋、彩繪、勾線、裝色、上光等數十道工序精製而成。其形態逼真、粗獷誇張、簡練概括、色彩大紅大綠或素描。其種類主要是座虎、掛虎、五毒、卧牛、十二屬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鸚鵡等玩具類,八仙、三國、西遊記等神話民俗類。
青年民間藝人胡新明曾應邀到美國、法國、日本、香港等地進行藝術表演和交流,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的殊榮,曾多次參加世界博覽會、美術展覽會,獲得多項大獎,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高度評價和喜愛。彩繪泥塑是饋贈親友的藝術珍品,是鎮宅避邪、保家太平、增福送喜的吉祥物。
(5)木勺臉譜
擁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的木勺臉譜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這里有掛件系列、社火系列、還有古老的吉祥物系列。近300幅作品,讓您大飽眼福。
陝西省關中地區與陝南地區,歷史上曾經流行過用懸掛繪有彩色善面圖形的木馬勺來鎮宅辟邪的習俗。凡家中遇到不順心的事,諸如人丁不旺,意外災難發生,就請社火藝人在平日的舀水木馬勺上畫一善面圖形,掛在門框上或房廊下,據說可以鎮宅辟邪。今天看來這是一件滑稽的舉動,但在科學不發達的當時,人們採取這種方式,把希望寄託在這么一把木馬勺上,有時可能會起到一定精神慰籍作用的,這與我們祖國其它民俗如春節貼春聯換桃符,端午節插菖蒲劍、懸掛鍾馗象等有著同一的道理。
(6)秦腔
秦腔也稱"亂彈",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點,角色可分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須生、小生、大凈、毛凈,丑角等十幾種。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經秦,漢,隋,唐,宋,元,明歷代發展日趨成熟,明末清初盛行於南北各地,對許多劇種都有很大的影響.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桑.主要流行於西北各地,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其唱腔、道白、板路、臉譜、身段、角色門類自成體系。秦腔所保留的劇目達700多個,為各劇種之首。
秦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是在古時陝、甘、寧一帶民間歌舞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由於它產生於民間,所以能夠生動的反映出人民的願望、愛憎、痛苦和歡樂,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斗爭,因而有著深厚的根基。
秦腔藝術源源流長。相傳唐玄宗李隆基曾經專門設立了培養演唱子弟的梨園,既演唱宮廷樂曲也演唱民間歌曲。梨園的樂師李龜年原本就是陝西民間藝人,他所做的《秦王破陣樂》稱為秦王腔,簡?quot;秦腔"。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樂曲。其後秦腔受到宋詞的影響,從內容到形式上日臻完美。明朝嘉靖年間,甘、陝一帶的秦腔逐漸演變成為梆子戲。清乾隆時,秦腔名角魏長生自蜀入京,以動人的腔調,通俗的詞句,精湛的演技轟動京城,如今京劇的西皮流水唱段就來自於秦腔。
秦腔可分為東西兩路,西流露入川成為梆子;東路在山西為晉劇,在河南為豫劇,在河北成為梆子,所以說秦腔可以算是京劇、豫劇、晉劇、河北梆子這些劇目的鼻祖。
(7)社火
在陝西,社火是指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獅子,龍燈等的統稱。是一種靠扮演,造型,技巧獲勝的藝術,它通過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和嚴密的構思,讓演員扮演歷史人物和現代任務,形成一個故事的組合,給人一種高屋建瓴驚險迭出的藝術感染力。這種來自黃土地與秦腔想結合的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魅力。
社火分大耍和小耍,小耍只出柳木腿和平檯子。大耍除了這些還包括最高級別的芯子和亭子,社火中的精華就是最高難度的芯子,通常是在一個專用的桌子上固定一根指頭粗高達2-3米多的鋼筋,用彩紙在上面做出如棉花、果樹、雲朵、老虎、猛獸等等各種造型(造型最高可達4丈之多),然後按其內容將男女兒童(通常年齡4-5歲)裝扮成戲劇人物站立頂端,少則一人,多則十於人,或並立,或疊置,橫卧,倒立。驚險怪異不下於雜技。
⑽ 中式傢具都有哪些種類 種類大全
中式古典傢具指具有收藏價值的舊式傢具,主要指的是明代至清代四五百年間製作的傢具回,這個時期是中國傳統答傢具製作的頂峰時代。還有仿明清式傢具,是現代的技術工人繼承了明清以來傢具製作工藝生產和銷售的傢具。
分類主要有:
1.桌案類
2.椅凳類
3.櫃架類
4.屏風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