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代傢具與明代傢具有哪些不同點
明代是我國傢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傢具的造型、裝飾、工藝、材料等,都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簡潔的時代特色,後世譽之為「明式傢具」。清式傢具以設計巧妙、裝飾華麗、做工精細、富於變化為特點。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傢具,材質之優,工藝之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正是這一時期正是確立了清式傢具的風格。明清傢具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傢具所具有的極其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明式傢具是指製作於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簡朴具有特定造型風格的傢具。明式傢具以結構上的合理化與造型上的藝術化,充分地展示出簡潔、明快、質朴的藝術風貌。並善於將雅俗熔於一爐,雅而致用,俗不傷雅,達到美學、力學、功用三者的完美統一。
明式傢具的整體結構以框架式樣為主要的形式,呈現有束腰和無束腰兩大結構特徵。無束腰傢具以圓腿側足為主,造型簡練穩重。有束腰傢具方腿直足,或三彎腿或鼓腿 ,形體敦厚而顯得莊重秀麗。這兩種造法,給人以虛實相間、方正穩重的感受,成功地體現出科學性和藝術性融於一體的造型美。
明式傢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別講究線條美。它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於傢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因物而異,各呈其姿,給人以強烈的線條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又別具一格。線腳的變化和運用是明式傢具線條造型的另一體現。線腳是指傢具邊框邊緣的造型線條。通過平面、凹面、凸面、陰線、陽線之間不同比例的搭配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形斷面,達到鮮明的裝飾效果,極富藝術情趣。
明式傢具裝飾手法善於提煉,精於取捨,主要通過木紋、雕刻、鑲嵌和附屬構件等來體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選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紋理,凡紋理清晰好看的「美材」,總是放在傢具的顯著部分,格外鈞用雋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與透雕結合及圓雕等多種,其中以浮雕最為常用。雕刻題材十分廣泛,大致有卷草、蓮紋、雲紋、靈芝、龍紋、螭紋、花鳥、走獸、山水、人物、鳳紋、宗教圖案等。刀法線條流暢,生動形象極富生氣。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傢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圍子等處,常做小面積雕刻,以少勝多,工精意巧的裝飾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清初傢具沿襲明式傢具的風格,但隨著歷史發展,滿漢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清康熙年間逐漸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的清式傢具風格,到乾隆時達到顛峰。乾隆時期的傢具,尤其是宮廷傢具,材質優良,做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多種材料、多種工藝結合運用 ,是清式傢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傢具,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 。用料講究清一色,各種木料不混用。為了保證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和堅固牢靠,有的傢具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後,上述三種木料逐漸缺少,遂以紅木代替。
裝飾方面,為了追求富貴豪華的裝飾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種裝飾材料和使用了各種工藝美術手段,可謂集裝飾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傢具為裝飾而裝飾,雕飾過繁過濫,也成了清式傢具的一大缺點。
清式傢具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刻、鑲嵌和描繪。雕刻刀工細膩入微,以透雕最為常用,突出空靈剔透的效果,有時與浮雕相結合,取得更好的立體效果。鑲嵌在清式傢具中更為普遍地運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鈿嵌、百寶嵌、琺琅嵌乃至瑪瑙嵌、琥珀嵌等,品種豐富,流光異彩,華美奪目。其中琺琅技法由國外傳入,用於傢具裝飾僅見於清代。描金和彩繪也是清代傢具的常用裝飾手段,吉祥圖案是清式傢具最喜歡的裝飾題材。
綜觀清式傢具,以清中期為代表,總的特點是品種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裝飾上富麗豪華,並能吸收外來文化,融會中西藝術。造型上突出穩定、厚重的雄偉氣度,製作上匯集雕、嵌、描、繪、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藝,品種上不僅具有明代傢具的類型,而且還延伸出諸多形式的新型傢具,使清式傢具形成了有別於明代風格的鮮明特色。
明清傢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
(一):用材
明清傢具的鑒定,最重要的就是辨別年代。而歷史不同時期和地區,由於政治、經濟以及生活習俗和審美趣味的不同,常會採用不同種類的木材製作傢具,因此一些古傢具的用材會直接反映出該傢具的產地和年代,這是判別古傢具文物價值的重要依據。學會辨別木種是鑒賞家、收藏家和愛好者的必修課和基本功。
明清傢具在用材方面,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因此,辨別木材是鑒定傢具中首先要注意的問題。傳世的明清傢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梨木、烏木、等木材製作。因在清代中期以後,這幾種木料日漸匱乏,成為罕見珍材。所以,凡是以這幾種硬木製成的傢具,大都是傳世已久的明代或清代前期遺物。雖說此類傢具後代仿製的也有,但終因材料難得及價格昂貴,為數極少。今存的傳統硬木傢具中,也有許多是用紅木、新黃花梨或新雞翅木製作的。由於這幾種木材,是在紫檀|、黃花梨等名貴木材日益難覓的情況下才被大量使用,所以,以這些木材製作的傢具,大多為清代中期以後直到晚清民國時期的產品。如有用紅木、新黃花梨、或新雞翅木製作的明式傢具,因其材料的年代與形成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製品。當然,這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論,因為眾文獻記載來看,紅木和花梨木可能最遲在清代初期就已開始被選用作傢具之材,而在江南一帶也確實也發現了不少明式紅木傢具,不是近代仿製的,而是清代早期的遺物,但從整體上說,紅木傢具的大量出現是清代中期以後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傳世的櫸木傢具,不能以材質來間斷年代,因為它在明清兩代均被廣泛用於製作傢具,並在形式上也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許多清代中期及至更晚的櫸木傢具,仍然沿襲著明代的手法。所以,對櫸木傢具的斷代,應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特點來進行鑒定。
20世紀初葉,由於中國古傢具日益為世人所矚目,大量珍稀的古傢具外流。為此,早在50年代,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就制定了一條政策,規定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梨木和烏木這五種製作的傢具不準出口,這種「五木法則」在當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過於簡單,又使大量菲五木的珍貴古傢具流出海外,同時這種以木質定高下的簡易法則也使許多愛好者墜入了拜物的誤區,將作為中國古傢具主體的菲五木傢具一概視為「柴木」,甚至濫收賤賣,極少開展收藏研究,這同樣是不可取的。
(二)品種與造型
明清傢具的品種,也與年代有著很大的關系。明代椅子常見有四齣頭式和官帽式,還有圓椅、玫瑰椅等。四齣頭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發現。因此,在鑒定中可以判斷,凡與這類出土椅凳風格類似的傳世扶手椅品種,應考慮為明式製品。有些較早出椅現的傢具品種,往往到了清代後就不再流行。也有一些傢具品種,出現的時間較晚,早期不可能製作。如圓靠背交椅,入清以後不再流行,從偉世品來看,它們多用黃花梨製作,很少有紅木或新黃花梨的製品。所以,傳世的圓靠背交椅,基本都是明式傢具。而式樣莊重、體態碩大的太師椅,則是清式傢具的代表,再如茶幾,本身就是為適應清代傢具布置方法而產生的品種,傳世的大量實物中,多為紅木,新黃花梨製品,未見年代較早的。很顯然,茶幾是清式傢具品種。此外,如折疊椅,折疊香幾等,都是清代雍正以後出現的新品種。
傢具的造型,是斷年代的重要依據。許多明清傢具的年代早晚,都可以從造型及造型的變化來判斷。比如搭腦兩端出頭、扶手兩端不出頭的扶手椅,或搭腦兩端不出頭、扶手兩端出頭的扶手椅,多為明式傢具扶手椅的早期造型式樣,其製作年代一般還會晚於清代中期。再如櫃子,明式櫃子以圓角櫃居多,側腳收分明顯,以各種流暢的線條裝飾為主,不重雕刻。入清以後,這類圓角櫃逐漸減少,代之而起的方角櫃,下方正平直,側腳收分漸小,至清代中期以後基本無側腳,並且裝飾雕刻亦由簡潔變繁瑣。甚至傢具的腿足造型的變化,也可作為斷代的依據。如桌椅的腿足,即經歷了一個由細瘦到粗壯的變化過程,凡具有前者特徵的桌椅,其年代一般要早於後者。
(三):結構
鑒定明清傢具的早晚,有時也可根據某些構件來判斷。如明代官帽的靠背,基本光潔無紋。清代官帽椅的靠背,絕大多數是雕花板,素板罕見。又如明式傢具的管腳棖都用直棖,而清中期以後管腳棖常用羅鍋棖,這是區別明式和清式傢具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
第一,觀察結合處。主要觀察古代傢具的結合處是用榫卯、釘子還是膠粘。鑒賞傢具就可以依據古代傢具與現代傢具不同的組裝結構加以區分。艾克在鑒定明式傢具榫卯結構方面提出的原則是:「非絕對必要,不用木梢釘;在能避免處盡可能不用膠粘;任何地方者不用鏇制——這是中國傢具工匠的三條基本法則。」其實這也是中國古典傢具榫卯結構特點的總結。古式傢具具有精巧的榫卯結構,構件之間,不用金屬釘固定,而是全憑榫卯即可做到上下左右,粗細斜直連接合理,面面俱到。而且工藝精確,扣合嚴密。
第二,了解歷代榫卯結構。由於不同的時代傢具榫卯結構受到一定生產力的制約,所以也不盡相同。例如,先秦楚墓和漢墓出土的傢具一般只有暗榫、透榫、半榫、等幾種方法。夾頭榫大約在晚唐、五代時出現,匠師受到大木樑架柱頭開、中夾綽幕的啟發而運用到桌案上來,插肩榫則是明清傢具常用榫卯特徵。
第三,注重榫卯使用工具。作偽高手一般懂得古代傢具都是用榫卯而很少用釘子和膠粘的,而且偽造得也很相似。但是無論作偽者怎樣高明,畢竟不同時代傢具榫卯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總會有所不同。仔細觀察就會看出破綻。如張德祥就指出,明式圓角櫃它的透榫兩側呈圓弧形,就一定是偽作的。因為圓弧榫眼出自近代的打眼機, 所以說辨別榫卯使用的工具和有無近代工藝的手法也是鑒定傢具的重要方面。
(四):裝飾
了解不同時代裝飾風格是斷代傢具的重要依據。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裝飾風格。以鑲嵌工藝來說,明代與清代傢具區別一個明顯標志就在於此。明代傢具很少用鑲嵌工藝,而清代鑲嵌工藝則較發達。
明清傢具上的花紋,是鑒定傢具製作年代的最重要依據。傢具上的裝飾花紋與其他工藝品的花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因此,在鑒定傢具時,有確切年代的其他工藝品上的花紋,是很好的對比參照物。如明清傢具上常見的龍紋、鳳紋、螭紋、葡萄紋、牡丹紋、如意紋、卷草紋及各式吉祥圖案等,也是明清時期各類工藝品上常見的裝飾紋樣。因此,只要認真研究和仔細識別,那麼對明清傢具的鑒定將是很有益和有效的。比如,吉祥圖案是清代瓷器上最喜歡用的裝飾題材。清代傢具的圖案裝飾也是如此,許多圖案的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貴的寓意,常見的有「五蝠捧壽」、「鵲上梅梢」、「計劃麒麟送子」、「吉慶有餘」、「龍鳳呈祥」、「海屋添籌」等,尤其到了清代晚期的傢具,比比皆是。
在參照對比時, 宜採用題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對比,這樣就比較容易判斷年代,判斷也較准確。參照物則可採用玉器、瓷器、剔紅雕漆等工藝品上的花紋,尤其是明清建築的裝飾紋樣,往往與傢具裝飾花紋在材質、內容和形式上更有共同之處。
此外,在流傳至今的明清繪畫及書籍插圖中,亦有不少生活場景和傢具圖形,有較客觀的寫實性,也可用來進行對照比較,作為鑒定的依據。
當然,明清傢具與其他工藝品不同,絕大多數沒有年款,其鑒定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上述鑒定方法,除根據花紋可以判斷具體的年代外,其他的只能區分明式和清式,一些鑒定標准也僅作參考,切不可生搬硬套。因為明清傢具在用材、品種、造型、製作、方法和花紋上,或沿襲傳統,或刻意仿造,極難斷代。對這種傢具的鑒定,就更要進行詳盡和全面的科學考察。
B. 清代傢具和明代傢具的區別是什麼
一、紋飾上的時代差別
一般來說,明式傢具以精緻但不淫巧、質朴而不粗俗、厚實卻不沉滯見長,它特有的美學個性和藝術形式也鮮明地體現在紋飾圖案上。明式傢具的紋飾題材如松、竹、梅、蘭、石榴、靈芝、蓮花等植物題材;山石、流水、村居、樓閣等風景題材較多見,並且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飾,與清代傢具相比,明式傢具紋飾題材寓意大都比較雅逸,頗有「明月清泉」、「陽春白雪」之類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加了明式傢具的高雅氣質。
清式傢具以雕繪滿眼絢爛華麗見長,其紋飾圖案也相應地體現著這種美學風格。在表現手法上,清式傢具可謂錦上添花。與明式傢具重視材美相比,清代工匠更側重於人為的工巧之美,而不重視材料的自然肌理,因此在清代傢具上很少見到那種大片作素,不事雕飾的情況。清代傢具的紋飾圖案題材是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拓寬,植物、動物、風景、人物無所不有,十分豐富。吉祥圖案在這一時期亦非常流行,但這一時期所流行的圖案大都以貼近老百姓的生活為目的,與明式傢具的陽春白雪相比,顯得有些世俗化。
二、造型時代特徵明顯
明清傢具的品種、造型均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如酒桌、圓靠背交椅等傢具,在明代尚且流行,入清以後就逐漸被淘汰;而式樣莊重的太師椅,則是清式傢具的代表。又如茶幾,本身就是為適應清式傢具布置方法而產生的品種,多為紅木、新黃花梨製品。未見年代較早的。此外,如折疊椅、折疊香幾等,都是清雍正朝以後出現的新品種。
而在明清兩代均流行的坐墩,在造型上也有明顯不同。明代坐墩多胖而矮,清代的多瘦而高。桌椅的腿足,也經歷了一個由瘦到粗的變化過程。凡是有前者特徵的桌椅,一般年代都要早於後者。鑒定明清傢具的年代早晚,有時也可根據某些構件來判斷。如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基本光素無紋。清代官帽椅的靠背,多為雕花板,素板罕見。又如明式傢具的管腳棖都用直棖,而清中期以後管腳棖常用羅鍋棖。再如櫃子,明式櫃子以圓角居多,側腳收分明顯,以各種流暢的線條裝飾為主,不重雕刻。入清以後,這類圓角櫃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方角櫃,下方正平直,側腳收分漸小,至清中期以後基本無側腳。
由於明清傢具在紋飾方面或沿襲傳統,或刻意仿造,極難斷代。因此,可選擇參照物對比斷代。在參照對比時,宜採用題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對比,這樣就比較容易判斷年代,結果也較准確。參照物可以是玉器、瓷器、剔紅漆器等工藝品上的花紋,尤其是明清建築物上的裝飾紋樣,往往與傢具裝飾花紋在材質、內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相通之處。
C. 請鑒定下照片中的八仙桌和官帽椅子的年代和木材,謝謝
(1)從您的傢俱品種上看,明、清以及民國都有,屬老紅木。(2)從您傢具的形式上來斷代,桌椅的腿足較粗,明清傢俱經歷了一個由細瘦到粗壯的變化過程,所以你傢俱年代一般要晚於明中期。(3)通過構件判斷傢具的年代,屬明,蘇作傢俱。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光潔無紋,清代官帽椅的靠背板,絕大多數是雕花板,素板罕見。(4)你的傢具的裝飾花紋中的抽屜拉手為白銅,屬年代較早使用的金屬,也是上檔次傢俱才能使用的金屬飾物。(5)這套傢俱以手工製作,桌底的麻布漆灰是舊式明清傢俱製作工藝,腿足工藝較近代。(6)屬明式清末時期的古傢具,包漿足、腿足底端的灰白殘留、白銅拉手等流露出來的舊氣很足,這是無法作舊的。(7)在中華博物網中有一款清晚期紅木帳房桌與你的傢俱風格一致。 http://www.gg-art.com/include/viewDetail.php?columnid=70&colid=370
D. 新舊紅木傢具識別的幾個要點
一、看材質、器型結構和榫卯特點:中國傢具的發展經歷了從低到高、從簡到繁的過程。材質的發展從就地取材發展為大范圍取料,榫卯結構從簡單走向復雜到最後成熟。明代傢具以黃花梨為代表,清代傢具以紫檀為代表;淺色的老紅木較深色的使用早一些;如紫檀宮廷用料和民間不一樣,即便同料在時間上也有差距。明代傢具多透榫,結構輕便且簡潔,線條弧度小優雅。清代傢具盡量隱藏外露榫卯,器型結構墩實雄大,線條多婀娜。具體:如明代的羅鍋棖多誇張,而清代的多小變。材質、結構及榫卯特點是分辨傢具年代最關鍵的一點。
二、看傢具修飾手法和內容:明清傢具歷經幾百年時間,隨著社會發展文化不斷改進,傢具修飾手法也在不斷變化,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主要從雕飾、銅件、鑲嵌、用漆情況上體現出來,有經驗的專家可以通過修飾手法來進行大概的斷代。明代傢具修飾講究素而清代傢具講究繁,這是明清傢具大的辨別方法。新雕工一般雕鋒尖利,稜角分明,老雕工一般圓潤老到,手感和視感都非常柔和。雕刻和修飾圖案方面如明代的傢具的龍形圖案和清代就有明顯不同。類似例子很多,只要多積累、多觀察、多學習,就能早些掌握這種判斷辨偽的捷徑。
三、看歷史使用痕跡:明清老傢具因長時間使用而發生氧化、榫卯松動和摩擦痕跡,除顏色和自然包漿外,整體局部松動、磕碰、使用的痕跡也是很明顯的。而新傢具無論怎麼做舊,木質還是顯得生硬,磨損痕跡無功不自然,不可能有老傢具的那種自然皮殼和熟感。老傢具榫卯間松動摩擦痕跡很明顯,其外表的包漿圓潤光滑細膩;新傢具的包漿是靠染色打磨,要不顯不出包漿,要不包漿生硬;榫卯故意松動看上去新茬硬碰硬,總是有不自然的感覺。老傢具腿足部受地氣侵蝕變得陳舊和腐變;而人工做舊的無論是用泥土掩埋還是用化學品腐蝕,都給人一種好木頭突然爛掉的感覺。只要多去看看老傢具品相,細細觀察,用痕跡去辨別還是很容易掌握的。
四、傢具底部也有玄機:看明清老傢具有個要點就是看底部,老器物底部除了有自然老化的痕跡如:茶水滲透痕跡、風化的坑洞、自然的老裂等,老傢具的底部大部分是不作修飾的,底部的木料既不染色上漆,也不打磨拋光,給人一種很隨便,很粗糙的感覺。底部的穿帶一般使用不太整齊的邊角料,都是用手工鋸出。好的明清傢具如櫸木、黃花梨傢具底部為了防止地氣侵蝕,常常用大漆摻灰貼麻布進行保護。而新傢具底部和穿帶卻很整齊光滑(因為現在全是用電鋸開料),所用的材料(包括穿帶)都是芯材和好料,往往伴隨上漆和人工染色做舊。
E. 如何鑒別傢具材質
1、櫃類傢具的櫃體復結構制鬆散,榫結合部位不牢固,有斷榫、斷料情況發生;人造板傢具的頂板、樘板,底板與側山用釘子連接,工藝極不合理。
2、抽屜無榫,無槽,屜底無帶;屜結構處鬆散,榫結構處不施膠,抽屜幫和堵用釘子聯接。
3、木材含水率高,傢具內部使用腐朽木材和昆蟲尚在繼續侵蝕的木材。
4、用料嚴重不合理,使用刨花板條、中密度板條做衣櫃的門邊、立柱、前稱、屜稱等承重部件。
5、穿衣鏡無後身板、無壓條、用釘子定位;玻璃樘板用釘子做托銷,極易造成玻璃破碎,危及人身安全。
6、功能尺寸不符合標准規定的要求。如:大衣櫃的掛衣空間高度達不到1350mm,深度達不到520mm等。
7、真皮沙發的內部木材含水率高、板子簿、帶樹皮,使用劈裂材、腐朽材及蟲蝕材。
8、沙發框架採用釘子結構,不開榫,不打眼,不施膠。結構松動、不牢固。
9、沙發和軟床墊的內部使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廢舊麻袋和發霉長蟲的棕氈和毛氈。
10、用塑料繩綳扎彈簧和面料;簧絲直徑、用簧數量不符合標准規定。
11、外觀粗糙。木傢具的薄木和貼面大面積開膠,油漆色花嚴重;軟墊和沙發包布牙線不直,多處跳線;產品無商標,未註明產地和企業名稱,未貼質量等級標志。
F. 明清紅木傢具收藏如何判定年代
近年來,隨著傢具收藏熱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收藏古典傢具。然而如今的紅木傢具市場上魚龍混雜,存在很多仿冒品,這讓喜歡收購明清紅木傢具的朋友們很是苦惱,特別是對於傢具的年代鑒定總是拿不準,為此,專家教授大家一些鑒別明清紅木傢具年代的技巧。 木材選用不同 明清家私的判定,最重要的即是差異時代。由於政治、經濟以及日子風俗和審美興趣的不一樣,常會選用不一樣種類的木材製造家私,因而一些古家私的用材會直接反映出該家私的產地和時代,這是差異古家私文物價值的重要依據。傳世的明清家私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梨木、烏木等木材製造。因在清代中期今後,這幾種木材日漸缺乏,變成稀有珍材。所以,凡是以這幾種硬木製成的家私,大都是傳世已久的明代或清代前期遺物。 如有用紅木、新黃花梨、或新雞翅木製造的明式家私,因其資料的時代與構成的時代不相符合,大多是近代的拷貝品。當然,這也不能徹底混為一談,由於眾文獻記載來看,紅木和花梨木能夠最遲在清代前期就已開端被選用作家私之材,而在江南一帶也的確也發現了不少明式紅木家私,不是近代拷貝的,而是清代早期的遺物,但從全體上說,紅木家私的很多呈現是清代中期後的事。 種類與外型的差別 明清家私的種類,也與時代有著很大的聯系。明代椅子常見有四齣面式和官帽式,還有圓椅、玫瑰椅等。四齣面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發現。因而,在判定中能夠判別,凡與這類出土椅凳個性類似的傳世扶手椅種類,應思考為明式製品。有些較早出現的家私種類,往往到了清代後就不再盛行。也有一些家私種類,呈現的時刻較晚,早期不能夠製造。 家私的外型,是斷時代的重要依據。許多明清家私的時代遲早,都能夠從外型及外型的改變來判別。比方搭腦兩頭出面、扶手兩頭不出面的扶手椅,或搭腦兩頭不出面、扶手兩頭出面的扶手椅,多為明式家私扶手椅的早期外形款式,其製造時代通常還會晚於清代中期。再如櫃子,明式櫃子以圓角櫃居多,側腳收分顯著,以各種流通的線條裝修為主,不重雕琢。入清今後,這類圓角櫃逐步削減,代之而起的方角櫃,下方正平直,側腳收分漸小,至清代中期今後根本無側腳,並且裝修雕琢亦由簡練變繁瑣。乃至家私的腿足外形的改變,也可作為斷代的依據。如桌椅的腿足,即閱歷了一個由細瘦到粗大健壯的改變進程,凡具有前者特徵的桌椅,其時代通常要早於後者。 拼裝布局不同 判定明清家私的遲早,有時也可依據某些構件來判別。如明代官帽的靠背,根本光亮無紋。清代官帽椅的靠背,絕大多數是雕花板,素板稀有。又如明式家私的管腳棖都用直棖,而清中期今後管腳棖常用羅鍋棖,這是差異明式和清式家私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首要調查古代家私的聯系處是用榫卯、釘子還是膠粘。中國家私工匠的三條根本規律:非肯定必要,不必木梢釘;在能防止處盡可能不必膠粘;任何地方者不必鏇制。其實這也是中國古典家私榫卯布局特徵的總結。古式家私具有精巧的榫卯布局,構件之間,不必金屬釘固定,而是全憑榫卯即可做到上下左右,粗細斜直連接合理,八面玲瓏。並且技術精確,扣合緊密。 其次,知道歷代榫卯布局。由於不一樣的時代家私榫卯布局遭到必定生產力的制約,所以也不盡一樣。例如,先秦楚墓和漢墓出土的家私通常只需暗榫、透榫、半榫、等幾種辦法。夾頭榫大約在晚唐、五代時呈現,匠師遭到大木樑架柱頭開、中夾綽幕的啟示而運用到桌案上來,插肩榫則是明清家私常用榫卯特徵。 最後,注重榫卯運用東西。作偽高手通常懂得古代家私都是用榫卯而很少用釘子和膠粘的,並且假造得也很類似。可是無論作偽者如何高超,究竟不一樣時代家私榫卯所運用的東西和資料總會有所不一樣。細心調查就會看出漏洞。如明式圓角櫃它的透榫兩邊呈圓弧形,就必定是偽作的。由於圓弧榫眼出自近代的打眼機,所以說差異榫卯運用的東西和有無近代技術的辦法也是判定家私的重要方面。 裝修個性的差異 知道不一樣時代裝修個性是斷代家私的重要依據。以鑲嵌技術來說,明代與清代家私差異一個顯著象徵就在於此。明代家私很少用鑲嵌技術,而清代鑲嵌技術則較興旺。 明清家私上的斑紋,是判定家私製造時代的最重要依據。家私上的裝修斑紋與其他技術品的斑紋一樣,具有顯著的時代性。因而,在判定家私時,有切當時代的其他技術品上的斑紋,是極好的比照參照物。如明清家私上常見的龍紋、鳳紋、螭紋、葡萄紋、牡丹紋、滿意紋、卷草紋及各式吉利圖畫等,也是明清時期各類技術品上常見的裝修紋樣。清代家私的圖畫裝修也是如此,許多圖畫的組合,都必富含吉利、富有的涵義,常見的有"五蝠捧壽"、"鵲上梅梢"、"方案麒麟送子"、"吉慶有餘"、"龍鳳呈祥"、"海屋添籌"等,特別到了清代晚期的家私,舉目皆是。 在參照比照時,宜選用體裁一樣,或挨近的加以比照,這樣判別也較精確。參照物則可選用玉器、瓷器、剔紅雕漆等技術品上的斑紋,特別是明清修建的裝修紋樣,往往與家私裝修斑紋在原料、內容和方式上更有共同之處。 此外,在撒播至今的明清繪畫及書本插圖中,亦有不少日子場景和家私圖形,有較客觀的寫實性,也可用來進行對照比擬,作為判定的依據。
G. 如果判斷一套紅木傢具是不是明清時期的
如果判斷明清傢具
明清傢具鑒定方法一:用材
明清傢具在用材方面,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因此,辨別木材是鑒定傢具年代首先要注意的問題。傳世的明清傢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黃花梨、鸂鶒木、鐵力木等製作。然而上述四種木材在清中期以後日見匱乏,成為罕見珍材。所以,凡是這四種硬木製成而又看不出改制痕跡的傢具,大都是傳世已久的明式傢具原件。雖說此類名貴傢具近代仿製的也有,終究因材料難得及價格昂貴,為數極少。今天的傳世硬木傢具中,也有不少是使用紅木、新花梨和新鸂鶒梨木製作的。由於這幾種硬木,是在紫檀、黃花梨等名貴木材日益難覓的情況下方被大量使用,所以,用這些木材製作的傢具,多為清代中期以後直至晚清、民國時期產品。如有用紅木、新花梨或新鸂鶒木做的明式傢具,因其材料的年代與形式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製品,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傳世的櫸木傢具,不能以材種來判斷年代。因為它在明清兩代均被廣泛用於製作傢具,並在形式也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許多清代中期乃至更晚的櫸木製品,依然沿襲著明代的手法。所以,對於櫸木傢具的斷代,應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鑒定。
明清傢具的附屬用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傢具的製作年代。如傢具上使用的大理石與岩山石和廣石有些相似,但前者的開采使用,遠比後兩者早。此外,白銅飾件一般要早於黃銅飾件。凡有原配的白銅飾件,形制古樸,且銹花班駁自然的傢具,其製作年代一定較早。
明清傢具鑒定方法二:品種
明清傢具的品種,往往與年代有密切的關系。有些較早出現的傢具品種,常在清代後就不再流行。所以,除了極少數後世有意仿製外,其製作年代不應晚於他們的流行年代。也有一些傢具品種,出現的時間較晚,器物的本身,就很好地說明了它們的年代。如圓靠背交椅,基本都是明式傢具。又如茶幾,本身就是為適應清代傢具布置方法而產生的品種。它是由明代的長方形香幾演變來的,傳世的大量實物中,多為紅木、新花梨製品,未見有年代較早的。顯然,茶幾是一種清式傢具。
明清傢具鑒定方法三:形式
傢具的形式是斷代的重要依據。許多明清傢具的年代早晚,都可以從形式上的變化來判斷。如坐墩的形式,即經歷了一個由矮胖到瘦高的變化過程。凡具有前者特徵的坐墩,年代一般要早於後者。但也有一種四足呈如意柄狀的常見清式坐墩形體兼有矮胖、瘦高兩種。它們多為清中期以後的廣式傢具,蘇制傢具中也有仿製。在扶手椅中,凡靠背和扶手三面平直方正的,其製作年代大多較早。從羅漢床的床圍子形式變化來看,三塊獨圍板的羅漢床,要比三塊攢框裝板圍子的早;圍子尺寸矮的,早於尺寸高的;圍子由三扇組成的要早。反之,則較晚。對於架格來說,區別它是明式還是清式,主要看它的橫板是通長一塊,還有立牆分隔。至於架格被分隔成有高低大小許多格子的多寶格,決非明式。它是清乾隆時期開始流行的形式。
明清傢具鑒定方法四:花紋和裝飾風格
在古器物鑒定學上,以裝飾風格和紋飾來斷代是一條重要的標准,傢具亦不例外。明清傢具上的花紋,是鑒定傢具製作年代的最好依據。傢具花紋與其他工藝品的花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因此,在鑒定傢具時,有確切年代的其他工藝品上的花紋,是很好的對比參照物。但在參照時,宜採用題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對比。這樣就較容易判斷年代。明清傢具在裝飾手法及紋飾上存在著時代的差別。一般說來,明式傢具以精緻但不淫巧,質朴而不粗俗,厚實卻不沉滯見長,它特有的美學個性和藝術範式也鮮明地體現在紋飾圖案上。
中國紋飾圖案具有繼承性和趨同性特點,每個時代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含有前代的因素,某個品類的裝飾風格也可能在其他品類中出現。明式傢具的紋飾題材許多都是承傳的,如祥雲龍鳳、纏枝花草、人物傳說等,這些題材在織綉、陶瓷、漆器等品類中常能看到。不過明式傢具的紋飾題材仍有自己的傾向性和選擇性,如松、竹、梅,蘭、石榴、靈芝、蓮花等植物題材,山石、流水、村居、樓閣等風景題材,魚藻、祥麟、瑞獅、喜鵲等動物題材較多見。明式傢具紋飾題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與清式傢具相比,明式傢具紋飾題材的寓意大都比較雅逸,頗有「明月清泉」、「陽春白雪」之類的文儒高士意趣,顯示了明式傢具的高雅氣質。
明清傢具鑒定方法五:構件造法
鑒定明清傢具的年代早晚,有時也可根據某些構件的造法來判斷。但這種方法必須結合整體造型和其他構件造法的鑒定。現將明清傢具中某些構件的造法介紹如下:
A.搭腦凡靠背椅和木梳背椅的搭腦(靠背頂端的橫料)中部,有一斷高起的,要比用直搭腦的晚;靠背椅的搭腦和後腿上端格角相交,是一統碑椅的特點,為廣式傢具的傳統造法。蘇州地區造的明式椅子(燈掛椅),此處多用挖煙袋煙袋鍋榫卯,時代較早。
B.屜盤明清傢具的椅凳和床榻的屜盤(墊子),有軟硬兩種。軟屜用棕、藤皮或其他動物纖維編成。硬屜則用木板造成,一般採用打槽裝法。考究的明及清前期傢具,大都是16至18世紀初蘇州地區的產品,屜盤多為軟屜,少有硬屜。今存完好的傳世軟屜傢具,大多可視為蘇州地區製造,而硬屜傢具則很可能是廣州或其他地區所造。
C.牙條桌幾牙條與束腰一木連坐的,要早於兩木分做的;椅子正面的牙條僅為一直條,或帶極小的牙頭,為廣式傢具的造法,時代較晚。蘇州地區製造的明式傢具,其牙條下的牙頭較長,或直落到腳踏杖(橫檔),成為券口牙子。夾頭榫條案的牙頭造得格外寬大,形狀顯得臃腫笨拙的,大多是清代中後期的造法。
D.杖子凡羅鍋杖的彎度較小且無圓婉自然之勢,顯得生硬的傢具,製作年代較晚;明式傢具的管腳杖都用直杖,而清中期後管腳杖常用羅鍋杖。晚期的蘇式傢具更是流行此做法。這是區別明式和清式傢具十分重要的特點。
E.卡子花明式傢具上常用雙套環、吉祥草、雲枝、壽字、方勝、扁圓等式樣。清中期以後的卡子花漸增大且趨於繁瑣,有些做出花朵果實,有些造成扁方的雕花板塊或鏤空的如意頭。根據卡子花的式樣,可能有效地判別明式或清式傢具,並確定其大致年代。
F.腿足明式傢具除直足外,還有鼓腿膨牙、三彎腿等向內或向外兜轉的腿足,其線條自然流暢,寓遒勁於柔婉中。清中期的傢具腿足矯揉造作,常作無意義的彎曲,在清晚期的蘇式傢具中,這種做法尤為突出。其造法通常是先用大料做成直足,然後在中部以下削去一段,並向內驟然彎曲,至馬蹄之上又向外彎出。這種做法大至大椅,小至案頭幾座,無不如此。
G.馬蹄明式傢具與清式傢具的馬蹄,區別顯著。前者是向內或向外兜轉,輪廓優美勁峭;而後者則呈長方或正方,並常有迴文雕飾,顯得呆板落俗。
本文來自: 中國紅木傢具網
H. 說明傢具風格斷代及其劃分
傢具風格分類 在了解傢具發展歷史的過程中,重要的是把握各個歷史階段傢具的風格特徵,了解形成這個風格特徵的社會、文化、經濟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歷史原因,從而把握傢具發展變化的內涵和規律。從公元前16世紀到現在,形成了以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傢具風格: 1、 古典傢具 古典傢具是指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5世紀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傢具。 2 、哥特式 13世紀後期哥特式建築風靡於歐洲大陸。這種潮流也完全支配了當時傢具的發展。哥特式傢具是由哥特式建築風格演變來的。 3 、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風格最大的特徵是以浪漫主義作為造型藝術設計的出發點,它具有熱情奔放及豐麗委婉的藝術造型特色,這一時期傢具風格並不受建築風格改變的影響,主要基於傢具本身的功能需要及生活需要。其最大的特點是將富於表現力的細部相對集中,簡化不必要的部分,而著重於整體結構,因而它舍棄了文藝復興時期復雜的裝飾,而加強整體裝飾的和諧效果,使傢具在視覺上的華貴和功能上的舒適更趨統一。 4 、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傢具於18世紀30年代逐漸代替了巴洛克風格。由於這種新興風格成長在法王「路易十五」統治的時代,故又可稱為「路易十五風格」。洛可可(Rococo)是法文「岩石」(Rocaille)和「蚌殼」(Coquille)的復合文字,意思是表達這種風格多以岩石和蚌殼裝飾的特徵。 洛可可傢具的最大成就是在巴洛克傢具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優美的藝術造型與功能的舒適效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工藝作品。洛可可風格傢具的最大成就就是將優美的藝術造型與舒適的功能巧妙結合起來,形成完美的工藝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傢具的形式和室內陳設、室內牆壁的裝飾完全一致,形成一個完整的室內設計的新概念。通常以優美的曲線框架,配以織錦緞,並用珍木貼片、表面鍍金裝飾,使得這時期的傢具,不僅在視覺上形成極端華貴的整體感覺,而且在實用和裝飾效果的配合上也達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 5、 新古典風格 新古典風格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大約自1760年至1800年間,稱為龐貝式;第二階段自1800年至1830年間,稱為帝政式。龐貝式風格盛行於18世紀後半葉,當時的法國路易十六式風格,英國喬治後期的羅伯特-亞當、赫巴懷特和謝拉頓風格,美國聯邦時期風格以及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均屬於龐貝式風格的范疇。 6 、民族古典傢具 受中國古典風格的影響,16世紀日本出現的書院建築,也十分講究隊陳列的布置,如中國式的卷軸和書法,地上陳列的香爐、花瓶、精美的文房用具等等。 7 、中國古代風格 中國傳統傢具的發展大約有3500年的歷史,講究端莊的氣質和豐華的文采以及豐富的內涵。其中明清傢具創造了中國傳統傢具燦爛輝煌的成就,並對世界各國的傢具藝術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8、中國明代風格 明太祖(朱元璋)於公元1368、年建立了明朝。明初興修水利,鼓勵墾荒,使遭到游牧民化交流與貿易活動,出現了世界航海史上罕見的鄭和下西洋這一壯舉,對外貿易的繁榮,不僅促進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與外交往來,同時也激發了國內經濟的蓬勃發展。東南亞一帶的優質木材,如花梨、紫檀等源源輸入中國,這些熱帶木材材質堅硬、強度高、色澤與紋理優美,因而製作工藝精密,而且可以進行細致的雕刻與線型加工,經濟貿易與手工藝的進一步發展終於使明式傢具達到了我國古典傢具的歷史高峰族破壞的農業生產迅速地恢復和發展,隨之手工業、商業也很快得到發展,國際貿易又遠通到朝鮮、日本、南洋、中亞、東非、歐洲等地。至明中葉,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手工業者和自由商人的增加,曾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由於經濟的繁榮,當時的建築業、冶煉、紡織、造船、陶瓷等手工業均達到相當水平,明末還出現一部建造園林的著作一《園治》,它總結了造園藝術經驗。明代傢具也隨著園林建築的大量興建而得到巨大的發展。 9 、清代傢具風格 傢具製造在明和清初呈放異彩,達到我國古典傢具發展的高峰。我國研究古典傢具的專家王世襄先生講過,明代和清前期(乾隆以前)是傳統傢具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蘇州、揚州、廣州、寧波等地成為製作傢具的中心。各地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依其生產地分為蘇作、廣作、京作。蘇作大體繼承明式特點,不求過多裝飾,重鑿和磨工,製作者多揚州藝人;廣作講究雕刻裝飾,重雕工,製作者多惠州海豐藝人;京作的結構用鰾,鏤空用弓,重蠟工,製作者多冀州藝人。清代乾隆以後的傢具,風格大變,在統治階級的宮廷、府第,傢具已成為室內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追求繁瑣的裝飾,利用陶瓷、琺琅、玉石、象牙、貝殼等做鑲嵌裝飾。特別是宮廷傢具,吸收工藝美術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製成漆傢具。他們刻意去追求裝飾卻忽視和破壞了傢具的整體形象,失去了比例和色彩的和諧統一。此種趨向到清晚期更為顯著。1840年後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各方面每況愈下,衰退不振,傢具行業也不例外。然而廣大的民間傢具製造業仍以追求實用、經濟為主,繼續向前發展。 它繼承了明式傢具構造上的某些傳統做法,但造型趨向復雜,風格華麗厚重,線條平直硬拐,雕飾增多,並間以牙、角、竹、木、瓷、玉、琅、螺鈿等鑲嵌裝飾,卻忽視傢具結構的合理性和人體使用功能的協調性,因而這時期的傢具顯得尺度大而重,同時又具那種官場顯示財富、地位的雄偉氣派。由於它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因此多用於宮廷、豪宅,並為富商們所收藏。 10 、近代傢具風格 19世紀中葉,隨著機械加工業的不斷發展,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產生,促使設計師改變舊有設計模式,尋找以適應工業化生產適應新材料、新工藝的新傢具設計風格。一個嶄新的現代傢具設計的時代來到了。 現代傢具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9世紀後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是現代傢具的探索及發生的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現代傢具成熟和進一步發展的時期。二次大戰後至20世紀60年代傢具高度發展的時期。20世紀70年代至今是科技高度發展、面向未來的多元時期。
I. 紅木怎麼看出年份
古典傢具的斷代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中國的古典傢具不像瓷器字畫有明確的年款而且極少有出土的。古典傢具斷代主要依靠包漿、款式、榫卯結構、紋飾、材料、做工等等。
沒有年款的只能大致分為明中期、中晚期、明末、清早期、清中期、中晚期和清末等年代。古典傢具有明式、清式之分不代表年代或年份。
J. 紅木傢具與年代有很大關系,如何才能正確識別紅木的真實年代
紅木古典傢具作為古典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不僅是藝術的傳達者,更是歷史的見證者。眾所周知,木材的真實年齡對傢具的價值有著重大的影響,那麼,如何才能正確識別紅木的真實年代昵?
預訂的大紅酸枝5福沙發材料
從裝飾花紋方面看
由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裝飾風格,故不同時代的裝飾風格更能顯示不同傢具的年代,比如,清代傢具就比較多鑲嵌裝飾,而明代傢具相對就比較少用鑲嵌裝飾。
從工藝手法方面看
在不同的年代中,尤其明清傢具的製作中,做工手法有一個清晰的演變過程。明清傢具多以手工製作,工具沒有現代先進,難免會留下手工製作的痕跡。如果一張黃花梨畫桌,摸起來有高低不平之感,明顯就是現代機械所不會有的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