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愷撒堡鋼琴和舒曼哪個比較好
音色,手感,技術,品質,配置,售後等多方面毋庸置疑挑選愷撒堡鋼琴是正確的
舒曼鋼琴也並不是德國鋼琴,是以演奏家舒曼來命名的鋼琴,是小眾品牌
舒曼鋼琴前身是南京傢具廠,剩餘木材來做鋼琴,後來改為摩德利鋼琴廠
現在更名為舒曼鋼琴廠。
無論雜牌與小眾都是市場回饋率不高,產品價格不透明的「優勢」
與老師合作推薦拿學生購買從而拿返點的模式進行。
B. 怎麼選擇鋼琴買鋼琴都應該注意什麼
中低價位的主流選擇:
三大國產鋼琴::
長江鋼琴,技術含量好,碳纖維機芯,春晚王錚亮時間都去哪了,就是長江鋼琴。(代表型號CP-1J)
海倫鋼琴,美國市場里中國鋼琴銷售價格最高的品牌,也是歐美市場中國鋼琴獲得最多榮譽的品牌,採用鋁合金中盤技術,穩定性強。(代表型號120SE)
珠江鋼琴,國營老企業,歷史悠久。(代表型號:120L)
中高價位的主流選擇:
韓系:英昌鋼琴,韓國第一品牌,所屬現代集團,中國第一家獨資鋼琴廠,91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產量的鋼琴都是中國產英昌鋼琴。
日系:卡瓦依,亞洲第一品牌,中國九大音樂學院用琴,中國國家大劇院首選琴,世界鋼琴頂級大賽必選琴。
美系:韋伯,美國第一品牌,5A級別實木單板數控坡面加工,冷壓技術黑胡桃榔頭,德國榔頭毛氈,真空製作大鋼板工藝,其技術含量以及工藝實力,相當出色。
德系:金斯波格,擁有著名的金斯波格鋼琴精神。採用十年陳木,20年以上工齡的技術工人,德國強震式音板核心技術。
這些產品在中國的鋼琴市場非常有代表性。
轉自流行鋼琴論壇,寫的非常到位,非常符合目前中國鋼琴市場的不良現象。
國內琴行四大忽悠顧客現象
一 偷梁換柱
一些賣國產琴的琴行總是喜歡講,國內生產的就是國產琴,以拉低正規外資產品的檔次線。對此這么講,如果國內生產的沈陽寶馬,北京奔弛,廣州本田,也就是國產汽車的話,那是不是價格也和國產自主品牌夏利,中華,吉利一樣呢?
如果國內生產的產品都是一樣的話,那富士康產的蘋果手機,真應該和聯想手機賣一樣價了。誰叫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呢?
顧客咋一聽國內生產的就是國產琴,似乎有道理,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
二 張冠李戴。
一些琴行聲稱某國產品牌老產品價格利潤低,實際該國產老品牌利潤低的產品已經更新換代,早被淘汰掉,代理琴行隱藏不銷售了。這樣的老品牌開始每年不斷出新,將新產品崇拜式包裝起來,傳銷式銷售。將量產大,核心技術少,過於普通的產品,吹噓為高端產品,實際國際認知度低,僅是產量大,手工技術成分少,低端產品佔主導。其賣價開始翻番,利潤甚至高與二三線品牌的利潤,給老師的回扣比二線產品的回扣更高。
顧客本來沖著實惠低價的老國產鋼琴去,卻買回了價格暴利,被包了裝的新款國產鋼琴。.沒有商家開門做買賣是不追求利潤的,是做雷峰的,選擇正確的產品定位,以及定位一個合理的價格,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三 無中生有
一些無良琴行告訴顧客,其他琴行的產品最低多少錢可以買的到,實際告訴的價格是低與進價的,這讓顧客造成判斷錯亂,永遠也買不到對手琴行的產品,以達到自己銷售的目的。
除了價格外,這些無良琴行還會編造出對手琴行的產品是定樣琴,工廠倒閉了,對方產品價格不透明,售後不正規,小心假冒等等,給顧客種植心理陰影的話。其實電話咨詢廠家便知道的簡單事情,卻被不良琴行現場忽悠。
這樣的情況一般單純的顧客容易上當,理智的顧客會認真分析。單純的顧客會乖乖的買其高利潤產品。
四 狐假虎威
個別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極其便宜,工人的月工資相當於人民幣700元。而這些國家,中國為了扶持他們,關稅是免的,因此這些國家的鋼琴成本很低。這些東南亞鋼琴的品質與中國製造的普通檔次的鋼琴,質量是差不多的,甚至,中國一些一線大廠的質量會更好。
但這些產品在中國琴行卻被冠以「原裝進口」,包裝的富麗堂皇,可利潤是一般國產鋼琴的近十倍,實際進價和中國產普通檔次鋼琴都是一樣的,甚至一些比中國產的進價還低。
顧客被「原裝進口」吸引,實際買的產品未必比中國產的好,價格不菲,被「原裝」忽悠了。
C. 珠江,星海,施特勞斯,舒曼應該買哪個人在天津買鋼琴!
這要看你的傾向了,
要是給老人買可以考慮星海,老人喜歡這個牌子。
要只是接短過度琴圖便宜就考慮珠江,珠江專做低端教學琴,用料做工差點但是同高度能便宜1000多,後期不太穩定。
要是想買性價比高的可以考慮施特勞斯,國營企業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也是這裡面專業度最高的,鋼琴生產國標就是上海施特勞斯制定的。目前上海專業考級一直用的施特勞斯。在入門價位里算是不錯的了!
舒曼沒聽說過,剛查了一下是南京一家琴廠生產的,好像做木製傢具挺專業的。。。
天津的話我記得這幾個品牌佳音海豚琴行都有。一定對比著選比較好,買自己喜歡的。
D. 舒曼鋼琴和珠江鋼琴哪個好
珠江鋼琴還不錯,畢竟是一個老品牌了。
珠江鋼琴是全國首批16家「向世界名牌進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之一。依靠多年的質量經營、追求卓越,於2009年一舉榮獲廣州市第一家、中國樂器行業唯一一家「全國質量獎」。
在多少年以前,人們習慣說這牌子是南方的不適合北方,或者這牌子是北方的不適合南方。我說,不適合的說法代表你這牌子工藝已經落後很多了。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鋼琴生產國,中國鋼琴90%以上的品牌都在南方,包括世界產銷量第一的珠江鋼琴,包括一些二三線非主流品牌基本都在南方建有生產線。
但是珠江型號特別繁雜,800多個型號,建議價格上注意一些,不要單獨請老師買。
選購珠江鋼琴最好是去當地正規的珠江鋼琴專賣店、珠江鋼琴代理商購買,除了可以看到比較全的型號之外,無翻新二手鋼琴現象,品質售後都有保障。你可能會發現,一些非珠江鋼琴代理商那裡的珠江鋼琴不是音色很差就是手感很差。而在珠江鋼琴正規代理哪裡,珠江鋼琴的手感和音色都很不錯。
E. 肖邦平生資料
肖邦
又名 :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職業 : 作曲
所屬地區: 波蘭
出生地 : 波蘭
生日 : 1881年3月1日
人物介紹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
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寫了《波蘭舞曲》,八歲登台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敘事曲》、《降A 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斗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波蘭才子
一、又一個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個伯爵夫人的庄園宅地的三間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間,有著白色的牆和發光的天花板,有掛著雪白薄沙窗簾的窗戶,寬大的窗檯上,倒掛金鍾和天竺葵生氣勃勃地開著花。房屋裡面擺著沉重的紅木傢具、許多書架和一個白柱式火爐,在天冷的時候,裡面的松木劈啪作響,發出芳香的熱氣。三間房子中最大的一間裡面擺著鋼琴。有別於其他神童音樂家的是,少年肖邦並不喜歡那架鋼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師是個奇怪的人物,他總是穿著淡黃色的大衣和褲子、漆皮長靴以及顏色華麗但很俗氣的背心,據他說這是在一個拍賣行買的波蘭最後一個國王的所有物。他總是帶著一支長鉛筆,常用來敲那些遲鈍和不守規矩的學生的腦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歡上了鋼琴,而且彈得非常美妙,於是少年肖邦逐漸以「第二個莫扎特」而聞名華沙。在十歲時,他被帶去在一個大歌唱家面前彈奏,歌唱家聽後非常高興,送給他一塊手錶。不久以後,俄國沙皇聽見他演奏,當即以一個鑽石戒指作為贈品。當時的歐洲報紙上有這樣一句話:「上帝把莫扎特賜給了奧地利,卻把肖邦賜給了波蘭。」當肖邦還很小,不會記譜時,他就能編出一些小品來,讓老師為他寫在稿紙上。後來肖邦在父親教法文的華沙學會里學習了作曲和其它課程。當他十七歲時,終於離開學校獻身於音樂。
二、「從一而終」的愛國音樂家
肖邦是終生獻身於一種樂器的第一個作曲家。甚至連李斯特這位鋼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轉而為全部管弦樂隊創作作品,因而當他的鋼琴作品為管弦樂隊重新改寫的時候,它們聽起來一樣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並沒有試圖在鋼琴上模仿管弦樂隊。他用鋼琴比別的任何樂器都能更好地表現音樂。不論肖邦的作品節奏是什麼——是圓舞曲還是波蘭的瑪祖卡舞曲或是波蘭舞曲——那旋律幾乎總是用簡單的ABA三段體歌曲形式。他的音樂同貝多芬的奏鳴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詩不同於莎士比亞的一出話劇一樣。肖邦在維也納舉辦了兩次成功的音樂會,然後想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上去求名。在華沙開了三次告別音樂會後,他就出發了。當他還沒有走出多遠的時候,他的老師和過去的同學們攔住他的馬車並唱了一首為了向他致敬而寫的大合唱。然後他們給他一個裝滿了故鄉泥土的銀制紀念杯,希望他永遠也不要忘記故土。他雖然再也沒有回來,但是永遠也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祖國。
三、巴黎歲月
肖邦到巴黎後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時興的教師。他願意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價格是最高的。他上課時象一個王子,總是戴著白羊皮手套,並且由一個僕人陪著,坐著一輛馬車來到。 李斯特把他介紹給在喬治·桑的筆名下寫作的著名小說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過她,他被拉進以巴黎為家的藝術家們、作家們和音樂家們的歡快的圈子裡去。可是降臨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樂趣都永遠不能使他忘記波蘭的光榮和憂傷。 所有的肖邦的音樂作品都是他各種感情的短小音畫。有一些是從他自己的生活中取來的——當他在瑪佐爾卡島上訪問喬治·桑和她的女兒們的時候寫的夢一般的夜曲和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圓舞曲——特別是降D大調的那一首,據說是在他注視著喬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後寫的。但是他的音樂的更大部分都是從他對他的出生地的熱愛里生長出來的。
四、波蘭節奏
肖邦的許多最偉大的作品都是用波蘭的兩種古代舞蹈瑪祖卡舞和波羅乃茲舞的節奏寫成的。波羅乃茲舞是一種貴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們在國王寶座前面穩重而庄嚴地行進。肖邦用這種曲式創作了他的一些最宏偉的作品。瑪祖卡舞是肖邦時常看見的,這是波蘭農民們力圖在朝氣蓬勃的盡情歡樂中忘掉他們生活中的艱苦時跳的一種農村舞蹈。其節奏是每一小節三拍子,在最後一拍,跳舞的人們把腳後跟咔嗒一聲碰在一起時加強了一拍。肖邦作了五十多首瑪祖卡舞曲,並且在這一種節奏里,表現了從悲傷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歡樂等種種感情。肖邦偉大的《降b小調鳴曲》是建立在古老波蘭的一首詩的基礎上的,而他的四首《敘事曲》則講述了波蘭最偉大的詩人寫的四個故事。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講的是一個年輕的騎士對一位美麗而神秘的小姐的愛情。甚至他那些《練習曲》,也不僅是一些練習,而是一些音樂素描。所有想做鋼琴名家的學生都想要學會的那首偉大的《革命練習曲》,是當肖邦聽見波蘭人一再起來反抗俄國,但一再被殘酷鎮壓時寫的。浪漫派大師舒曼曾這樣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樂被人們熱愛的原因也許是:它不僅是在訴說波蘭的美和憂傷,而且訴說的是一種熾熱的愛國之情。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國詩人海涅有一次寫道:「他在鋼琴前坐下來的時候,我覺得彷彿是一個從我出生地來的同鄉正在告訴我當我不在的時候曾經發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時我很想問他:『家裡的那些玫瑰花還在熱情地盛開嗎?那些樹還在月光下唱得那麼美嗎?』」 那帶著「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態度、象天使一樣有著一綹美麗的鬈發」的文雅的小音樂家成了巴黎客廳的寵兒。但是巴黎生活的經歷毀壞了肖邦的健康,他變得敏感而易怒,在一次爭吵之後,他同喬治·桑十年的友誼徹底崩潰了。
鋼琴詩人
一、繁雜的曲名與瀟灑的譜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為鋼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鋼琴獨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煩的是,他的作品大多隻有體裁而沒有標題,很多作品,即使標上調式和體裁及體裁編號,仍然難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後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時,往往以作品編號(Op. )作為查找的主要根據,因為作品編號是不會出現重復和混亂現象的。
肖邦作曲時,基本離不開鋼琴鍵盤。據當時的人所說,肖邦擅長在鋼琴上即興創作,而且有著一氣呵成般的流暢,但當他落筆追思即興樂念時,卻異常費力,稿紙上往往留下很多塗改痕跡。許多已成之作,每經他本人演奏一次,就會出現一種有所改動的版本。可見肖邦對於作曲是十分情緒化的。
二、肖邦的信條:讓人們去猜吧!
「脫帽吧,先生們!這里是一位天才!」這是1831年12月,舒曼發表在《大眾音樂報》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評論肖邦作品第二號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話。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樂評論文章。德國人對肖邦的了解,是從舒曼的這篇文章開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間,以莫扎特的歌劇《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麗娜的小二重唱作為主題,寫成了作品第二號——鋼琴和樂隊的變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國鋼琴家尤里烏斯·克諾爾(1807—1861)在萊比錫布業公會音樂廳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二號。舒曼評論這個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烏斯的名字作為筆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從巴黎寫信給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說:「幾天以前,我從卡塞爾收到一個熱心的德國人寫的一篇長達十頁的評論,他在冗長的緒言以後一小節一小節地進行分析(作品第二號)。他認為按照正統的觀點,它們不能算是變奏,而是一幅想像的圖畫。他說,第二變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羅在追趕;在第三變奏里,唐·璜親吻著策麗娜,使馬捷托看了嘔氣;在慢板第五小節的降D大調上,唐·璜和策麗娜在接吻。這位撰稿者大發奇想,實在可笑,他還迫不及待地想把這篇文章發表在《音樂雜志》(屬於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好心的希勒是一個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對我十分關心,馬上告訴菲梯斯的岳父說,他寫那篇評論對我沒有好處只有害處。」肖邦所說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時音樂學家,1806年他和《民族信使報》編者羅貝爾的女兒阿黛拉伊德結了婚。菲梯斯在1827年創辦的《音樂雜志》是一種周刊。那麼,寫那篇評論文章的「熱心的德國人」,應該就是羅貝爾了。 肖邦最反對用文字解釋他的作品。倫敦樂譜出版商威塞爾(1797—1885)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給他的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標題,如《降B大調變奏曲》(作品2)標作「向莫扎特致敬」;
《引子和波羅乃茲》(作品3)標作「快樂」;《瑪祖卡風格迴旋曲》(作品5)標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標作「塞納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標作「西風」;《降E大調圓舞曲》(作品18)標作「邀舞」;《波萊羅舞曲》(作品19)標作「安達盧西亞回憶」;《b小調諧謔曲》(作品20)標作「地獄里的宴會」;《第一敘事曲》(作品23)標作「無詞敘事詩」;《兩首夜曲》(作品27)標作「哀怨」;《降b小調諧謔曲》(作品31)標作「冥想」;另外《兩首夜曲》(作品37)標作「嘆息」;《兩首波羅乃茲》(作品40)標作「寵物」;而《瑪祖卡舞曲》則統稱為「波蘭回憶」。 1841年,肖邦從諾安寫給他的朋友豐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憤慨地說:「至於威塞爾,他是一個蠢才和騙子。你寫信給他時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而賠錢,那是由於他不照我的意見,而加上愚蠢的標題所致。從我心靈里發出的聲音,教我不能再送給他任何作品讓他加上這些名稱。你對他說話可以盡量講得尖銳些。」
在肖邦看來,那位「熱心的德國人」是和威塞爾同樣愚蠢,同樣可笑的。但這個德國人在文章中所描繪的「一幅想像的圖畫」,也許並不是他的發明,而是步了舒曼的後塵;因為舒曼的文章里也談到第二變奏「象一對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僕人列波累羅)在追趕」,優美的降B大調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舒曼喜歡給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學性的標題,如《狂歡節》(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則對此深惡痛絕,他的《g小調夜曲》(作品15之3)原想註上「悲劇《哈姆萊特》觀後感」字樣,後來還是取消了,他說:「讓人們去猜吧。」 讓音樂本身去說話,不把主觀臆想強加給聽眾——這就是肖邦的信念。「讓人們去猜吧」這句話,對於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義的。
hopin Frederic· Francois (1810-1849) Polish-born French composer and pianist of the romantic era. His music, written chiefly for the piano,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Polish dance themes.
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1810-1849) 浪漫主義時期波蘭裔法國作曲家和鋼琴家。他寫的以鋼琴曲為主的音樂以傳統的波蘭舞蹈主題為基礎
作品:1.《夜曲》No.1
2.《夜曲》No.2
3.《夜曲》No.5
4.《升C小調夜曲》編號外 阿勞
5.《C小調夜曲》編號外 阿勞
6.《敘事曲》霍洛維茲
7.《降E大調迴旋曲》 霍洛維茲
8.《第二鋼琴鳴奏曲》魯賓斯坦
9.《夜曲》OP.9-1 傅聰
10.《夜曲》OP.32-2 魯賓斯坦
11.《夜曲》OP.72-1(遺作)魯賓斯坦
12.《夜曲》OP.72-1(遺作)傅聰
13.《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魯賓斯坦
14.《喜悅》阿勞
15.《革命練習曲》 No.12 Maurizio Pollini
16.《革命練習曲》 No.12 李赫特
17.《E大調練習曲》(離別) Op.12 No.3 李赫特
18.《E大調練習曲》 (離別) Op.12 No.3 Maurizio Pollini
19.《第1號練習曲 》OP.10 No.1 李赫特
21.《夜曲 》No.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Pires
22.《第2號練習曲》Op.10 No.2 李赫特
23.《夜曲》NO.8 皮爾斯
24.《第2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 舒拉.切爾卡斯基
25.《第3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舒拉.切爾卡斯基
98.《第三鋼琴奏鳴曲》第二-四樂章 舒拉.切爾卡斯基
26.《F小調幻想曲》舒拉.切爾卡斯基
27.《華麗大圓舞曲》拉赫瑪尼諾夫
28.《瑪祖卡舞曲》NO.1
29.《瑪祖卡舞曲》NO.3
30.《波蘭舞曲第6號》英雄 作品第53號
31.《圓舞曲第九號》李帕蒂
32.《編號外圓舞曲1》阿勞
33.《編號外圓舞曲2》阿勞
34.《編號外圓舞曲3》阿勞
35.《G小調波蘭舞曲》Biret
36.《軍隊波蘭舞曲》Op.40, No.1 Maurizio Pollini
37.《降B大調波蘭舞曲(編號外)》Biret
38.《B大調夜曲》Op 32 No 1 拉羅查
39.《帕格尼尼回憶變奏曲》傅聰
40.《船歌》 拉羅查
41.《降b小調波蘭舞曲》(編號外) Biret
42.《搖籃曲》拉羅查
43.《第一鋼琴敘事曲》魯賓斯坦
43.《第一鋼琴敘事曲》霍洛維茨
43.《第一鋼琴敘事曲》基辛
44.《第一鋼琴敘事曲》波利尼
45.《降G大調波蘭舞曲》(編號外)Biret
46.《F大調第二鋼琴敘事曲》 魯賓斯坦
47.《降A大調第三鋼琴敘事曲》魯賓斯坦
48.《b小調第一鋼琴諧謔曲》 魯賓斯坦
49.《降b小調第二鋼琴諧謔曲》 魯賓斯坦
50.《E大調第四鋼琴諧謔曲》 波哥萊里奇
51.《雨滴》前奏曲 阿格里奇
52.《五首馬祖卡》米凱蘭傑里
53.《前奏曲28號之24》阿格里奇
54.《前奏曲op45》阿格里奇
55.《升c小調第三號諧謔曲》波哥萊里奇
56.《小狗圓舞曲》李帕蒂
57.《波萊羅舞曲》烏戈爾斯基
58.《華麗變奏曲》齊伯爾斯坦
59.《第一鋼琴奏鳴曲》齊伯爾斯坦
60.《c小調即興幻想曲》李雲迪
61.《降G大調第三號即興曲》阿勞
62.《圓舞曲作品69之2》Dinu Lipatti
63.《夜曲作品27之1》巴倫伯伊姆
64.《音樂會快板》阿什肯納吉
65.《引子和日耳曼主題變奏曲》瓦薩里
66.《圓舞曲》Op 64 No2李帕蒂
67.《「Hexameron」變奏曲》Ashkenazy
68.《降A大調第一鋼琴即興曲》阿勞
69.《幻想波蘭舞曲》布倫德爾
70.《塔蘭泰拉舞曲》烏戈爾斯基
71.《升g小調前奏曲作品28之7》Ivo Pogorelich
72.《升g小調前奏曲作品28之12》Ivo Pogorelich
73.《升g小調前奏曲作品28之16》Ivo Pogorelich
74.《升f小調波蘭舞曲》布倫德爾
75.《第二號即興曲》Claudio Arrau
76.《馬祖卡》作品63之2和63之3 Harasiewicz
77.《夜曲》作品62之1 Harasiewicz
78.《春天》科爾托
79.《寂靜的夜》科爾托
80.《引子和Moore主題變奏曲》Vladimi&Vovka Ashkenazy
81.《第16號夜曲》科爾托
82.《第4號夜曲》科爾托
83.《三首新練習曲》科爾托
84.《練習曲作品25之7》波利尼
85.《冬風練習曲》波利尼
86.《蝴蝶練習曲》波利尼
87.《帕格尼尼威尼斯主題曲》齊伯爾斯坦
88.《c小調波蘭舞曲》布倫德爾
89.《英雄波蘭舞曲》科爾托
90.《夜曲》No.1 Pires
91.《夜曲》No9. Pires
92.《夜曲》No13. Pires
93.《夜曲》No15. Pires
94.《馬祖卡》作品33之4.舒拉.切爾卡斯基
95.《夜曲》作品62之2.舒拉.切爾卡斯基
96.《《唐璜》:讓我們手拉手吧》舒拉.切爾卡斯基
97.《夜曲》作品27之2 舒拉.切爾卡斯基
98.《圓舞曲》作品34之3 拉赫瑪尼諾夫
99.《少女的願望》 拉赫瑪尼諾夫
100.《第三鋼琴協奏曲》基辛
101.《第一鋼琴敘事曲》米凱蘭傑里
102.《夜曲》第五首 Camille Saint-Saens
103.《波蘭舞曲》Op. 53 Ignacy Jan Paderewski
104.《第二號鋼琴諧謔曲》霍洛維茨
105.《五首馬祖卡》2 Michelangeli
106.《夜曲》作品37之2 Novaes
107.《夜曲》No.8 Barenboim
108.《夜曲》No.20 Barenboim109.《第14首圓舞曲》編號外 基辛
108.《圓舞曲「小狗」》陳薩
109.《自然的行板和華麗的波羅乃茲》Idil Biret
參考資料:參考網路知道
F. 很想全面了解肖邦
你可以去網路上搜索」肖邦」,會有不小的收獲喲!因為太多了,我無法一一列出,這里只是隨便下了一個他的生平簡介,看看有沒有用吧!
Chopin,Frederic Francois(原Fryderyk Franciszek) 肖邦,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1810--1849) 作曲家。父為居住在波蘭的法國人,母為波蘭人。肖邦出生於華沙附近的熱拉左瓦-沃拉。六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師從阿達爾貝·瑞夫尼。七歲時創作第一首波洛奈茲舞曲(g小調),八歲時登台公演。其父為法浯教師,在華沙擔任多種職務,他堅持肖邦除受音樂教育外必須同時受普通教育。十歲時,歌唱家卡塔拉尼為肖邦的演奏所感動,贈送給他一隻懷表。十五歲時肖邦為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演奏,沙皇贈他鑽戒一枚。十六歲入華沙音樂學院,從約瑟夫·埃爾斯納學習作曲。波蘭民間音樂、義大利歌劇的美聲線條和胡梅爾的風格,都正在對他產生影響。1829年他創作了《f小調鋼琴協奏曲》(通常稱為第二協奏曲,雖然實際上它在作為第一協奏曲出版的e小調之前寫成)。同年在維也納舉行兩場音樂會,訪問了德累斯頓和布拉格,回國後向歌唱家康斯坦契婭·格拉德科夫斯卡表白了愛情。但翌年在華沙演奏了他的兩首協奏曲後,就離開了被俄國古領的波蘭,於1831年定居巴黎,開始授課並舉行音樂會演出。他與李斯特、門德爾松、柏遼茲和貝利尼結識,1837年開始與女作家喬治·桑交往。當時剛剛廢除了他與馬利亞·沃德津斯卡的秘密婚約。1838至1839年冬與喬冶·桑同居在瑪略爾卡島上,但惡劣的氣候及筒陋的生活條件影響了他的健康,此後他的結核病不斷惡化。1840至1847年仍和喬治·桑共同生活在巴黎和她在諾安的別墅中。比他大六歲的喬治·桑悉心照料他,有助於煥發他的才華。許多最優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調奏鳴曲》和《b小調奏鳴曲》、《f小調幻想曲》,都是在他們結合的時期寫成的。他們的關系破裂(喬治·桑的兩個孩子挑起了爭吵)後,肖邦的靈感和健康日益衰退,但仍繼續教課並舉行私人音樂會。1848年,雖然病情嚴重,他仍訪問了英國和蘇格蘭。他的學生簡·斯特林把肖邦帶到她姐夫托菲肯勛爵的鄉村別墅內休養,並送給他當時迫切需要的一萬五千法郎。在倫敦,他為維多利亞女王演奏,但英國的社交生活使他精疲力竭。翌年死於巴黎。
肖邦的作品幾乎全部是鋼琴曲。他從菲爾德和胡默爾的作品中學到一些東西,對巴赫作品的學習也使他獲益匪淺,但當時的主要作曲家對他幾乎沒有影響。他成功地創造出一種富於個性的鍵盤寫作藝術,其優點為鋼琴音色纖細,應用旋律裝飾來豐富和聲織體。他精通言近指遠的喻意手法,他所開拓的和聲境界遠遠超過當時的傳統界限。其它影響有的來自波蘭民間音樂,在《瑪祖卡舞曲》中特別明顯;往往要求高度輝煌技巧的旋律風格則源自義大利歌劇。但肖邦謹慎地指出,他的瑪祖卡「不是供跳舞」用的,事實上它們也是他的最有個性的作品,猶如私人的記事錄,記下了一生事業中聽作的和聲和節奏試驗,所探索的最為精緻和變化多端的鋼琴音色,也記下了他的全部情緒變化。最早一首《瑪祖卡舞曲》是在1830年離開故鄉之前寫的;最後一首(f小調)感情強烈的吉光片羽,是他一生所寫的最後一曲。肖邦使鋼琴上的《瑪祖卡舞曲》成為他所獨有的形式;他所作的敘事曲(共四首,受密茨凱維奇的詩歌的概括的啟發而寫)和鍵盤諧謔曲也是如此,他使諧謔曲具有與貝多芬諧謔曲大異其趣的尖刻嘲諷的性質。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每首用一個不同的調,是肖邦對巴赫藝術的創造性貢獻。肖邦認識到他的天才的用武之地主要在於比例完美的鋼琴小曲,他在這類作品中注入了豐富而又強烈的詩意,但在奏鳴曲中也表明他有駕馭大型作品,不致使材料鬆散的能力。迂腐的學究也許會有爭議,說它們不是「嚴格的」奏鳴曲(雖然每部奏鳴曲都遵守由幾個樂章構成的傳統形式),但是人們不會希望這些奏鳴曲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因為它們的結構別有一種使人感到愜意的邏輯性。他的協奏曲(往往被人們低估)也是如此,某些評論者認為他的配器不甚高明,其實遠非如此。他的配器手法總是靈活而敏感的。有時甚至富於積極的獨創性(如大管的應用)。他的演奏在細膩及緊張度方面都是無與倫比的,把他的同時代人感到譜上難以理解的經過句彈奏得出神入化。
肖邦的主要作品有:
(1)鋼琴與樂隊曲:協奏曲兩部;《流暢的行板和波洛奈茲舞曲》;《波蘭歌曲幻想曲》;《科拉克維亞克迴旋曲》;《把手伸給我》主題變奏曲。
(2)鋼琴獨奏曲:敘事曲四首;蘇格蘭舞曲三首;練習曲二十七首;即興曲三首;瑪祖卡舞曲五十一首;夜曲十九首;波洛奈茲舞曲十二首;前奏曲二十五首;諧謔曲四首;奏鳴曲三首;圓舞曲十七首;船歌;搖籃曲;f調幻想曲;幻想即興曲。
(3)室內樂曲:鋼琴三重奏;大提琴奏鳴曲;大提琴與鋼琴《引子和波洛奈茲舞曲》。
(4)歌曲:波蘭歌曲十七首。
【摘自《外國音樂辭典》】
肖邦 Chopin,Frederic(1810.3.1~1849.10.17) 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其創作以鋼琴作品為主,且多為小型樂曲,但卓越的想像力及精湛的技巧使他成為世界最偉大的音樂詩人之一。他的音樂靈感源於自己和波蘭的悲劇性的經歷,旋律獨具個性,表達了內心深處不僅僅是傷感的感情。其作品雖有浪漫主義的本質,但有古典的純真和分寸,絲毫沒有浪漫主義的表現癖好。生性體弱敏感,幽默而又善於模仿、諷刺。其父系法裔法語教師。全家都酷愛藝術,在襁褓中便對母親和姐姐的鋼琴聲有奇特反應,並深受民間音樂熏陶,6歲時即能在琴上彈奏聽到的曲調,7歲起隨音樂家瑞夫尼學琴五年。8歲首次在慈善音樂會公演,次年敢於在著名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卡塔拉尼前演奏,3年後又為出席波蘭議會開幕式的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即興演奏。作為「天才兒童」,他不但會彈琴,還會作曲,7歲時作《g小調波洛涅茲舞曲》並公開出版,康斯坦丁大公將其一首進行曲用於閱兵式上。隨後又作了一些波洛涅茲、馬祖卡、變奏曲、蘇格蘭舞曲、迴旋曲等。曾師事作曲家埃爾斯納學習音樂理論數年,16歲入其領導的當時新建的華沙音樂學院。1829年為擴展音樂視野首赴維也納,應當地出版商、鋼琴製造商和貴族之請於8月間公演兩場,獲很大成功。1830年3月在華沙作成年後的正式首演,彈奏所作《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當年11月再離波蘭,車行至華沙郊外埃爾斯納令停車,讓精選的一個合唱團演唱了他為愛情專作的一首告別合唱曲為他送行,似已預示波蘭將永遠不能再見其遊子歸來。到達維也納後,種種情況令人失望,時又值波蘭發生起義,奮起抵抗俄國侵略軍,他為之十分激動不安,但家人不願他回波參戰,於是決定去巴黎尋求更理想的環境。在等待護照簽證期間作了《b小調諧謔曲》、《革命練習曲》等一些富於激情的樂曲,同時還為一些愛國詩詞譜曲。後行至德國斯圖加特,聽到華沙被俄軍攻陷的消息,悲痛欲絕,幾至不能自拔。1831年9月抵巴黎,為該地極端的「豪華與骯臟、美德與罪惡」而感嘆不已。通過一位維也納朋友的介紹結識了那裡的波蘭流亡者及著名作曲家羅西尼、李斯特、柏遼茲、門德爾松等人。與此同時,在德國的舒曼極度推崇他,稱他為新浪漫主義時代的代表。但他過分纖細的演奏未能在大音樂會中獲得所有人的贊賞,只是在沙龍里很受歡迎。這個時期作品有兩集《練習曲》、《e小調敘事曲》、《幻想即興曲》和一些受強烈民族感情激發而作的馬祖卡與波洛涅茲舞曲等。1836年結識放盪不羈的女作家喬治·桑,並於1838年秋私奔至馬略卡島,開始了他們十年的同居生活,至1848年終因意見不和而分手。這段時間里寫了《24首前奏曲》、戲劇性的《升c小調諧謔曲》、悲壯的《c小調波洛涅茲舞曲》、《f小調幻想曲》、《船歌》、《波洛涅茲幻想曲》、《f小調敘事曲》及《b小調奏鳴曲》等。與桑決裂後精神沮喪,再加上巴黎革命烈火又起,在此情況下接受了其蘇格蘭女學生斯特林之邀首途訪英及蘇格蘭,由於體弱多病,思鄉心切,在英期間全無創作,僅為波蘭難民演奏一次。1848年11月返回巴黎後,病情惡化,臨終前唯求銷毀其未完成手稿,以及在葬禮中詠唱莫扎特的《安魂曲》。死後一周年,當其墓地紀念碑揭幕時,人們在他墳上灑了一盒祖國波蘭的泥土。
G. 關於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法語: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1810年月22日-1849年10月17日),原名弗里德里克·弗朗齊歇克·肖邦(波蘭文: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有時拼作Szopen),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肖邦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真實出生日期為1810年2月22日下午6點左右,其母親以3月1日作為肖邦出生,3月1日亦成為官方承認出生日期。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台演出,不滿20歲已出名。肖邦38歲時英年早逝,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國,創作了大量鋼琴作品,如四部敘事曲、十餘部波蘭舞曲包括《軍隊》《英雄》,二十六首鋼琴前奏曲包括《雨滴》,二十七首鋼琴練習曲包括《離別》《革命》,四部諧謔曲、三部鋼琴奏鳴曲,至少三十二首多夜曲,五十九首馬祖卡,兩首鋼琴協奏曲,幻想曲和大提琴奏鳴曲等。肖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代表作:馬厝卡舞曲、圓舞曲。
《A大調波洛奈茲舞曲》(1838)是一首勝利凱旋的頌歌,貫穿始終的管弦樂隊般的豐滿強大的音響,展現了古代波蘭慶祝民族勝利時光輝燦爛的情景。《c小調波洛奈茲舞曲》(1839)則是一首哀嘆祖國淪亡的沉痛音詩,主題的感情基調是悲哀和壓抑的,但絲毫沒有感傷。《升f小調波洛奈茲舞曲》(1841)規模宏大,富於戲劇性,它同對波蘭歷史上的民族戰爭情景的想像有聯系。悲壯嚴峻的首尾部分同色彩暗淡、感情憂郁的中間部分形成對照,在波洛奈茲舞曲體裁中別具一格。
《降A大調波洛奈茲舞曲》(1842)是同類體裁樂曲中性格最剛毅、豪邁,氣勢最宏偉、磅礴的一首。它的主題具有果斷、剛健的節奏,熱情豪邁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調式和聲,體現著不屈不撓的民族英雄豪傑的形象。樂曲的中部富於鮮明的造型性,馬蹄聲同號角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戰馬賓士、月光劍影的古代沙場的情景。作曲家思古的幽情同現實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洶涌澎湃的民族感情的巨流,不可抑制。
晚期(1846~1849) 這一時期肖邦的創作呈現出明顯的衰退趨勢。《幻想波洛奈茲舞曲》(1846)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作品,雖然在這里已經聽不到像《降A大調波洛奈茲舞曲》那樣高昂、豪邁的聲音,但它的那些由於對祖國、民族未來的某種憧憬而唱出的激昂慷慨的段落仍是極富於感染力的。《g小調馬祖卡舞曲》(1849)、《f小調馬祖卡舞曲》(1849)是肖邦最後的兩部作品。前者是一首親切、溫存的歌,表達了對生活的最後一點眷戀;後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傾訴著對故國和親人的最後思念。
[編輯本段]肖邦作品概覽
肖邦的作品以鋼琴曲為主,雖然他不少作品技巧頗為艱深,但是他從來不會以炫技為最終目的,肖邦的作品更注重詩意和細膩的情感。
獨奏曲
作為一個波蘭作曲家,肖邦為故鄉的波蘭舞曲和瑪祖卡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其中最早的作品是1817年的G小調波蘭舞曲(K. 889),那時肖邦才剛7歲,肖邦一生都在作波蘭舞曲,年輕時候的許多波蘭舞曲作品最後都沒有發表,因為他認為這些作品過於單調。肖邦先是專注於先驅卡爾·馬利亞·馮·韋伯和約翰·倪波穆·胡梅爾的作品,此後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滿了肖邦對家鄉波蘭的渴望和思念,他所有現存的波蘭舞曲(從Op. 26 No. 1開始),都有一段華彩樂章作為開場。
瑪祖卡與波蘭舞曲不同,在19世紀初還是一個相當嶄新的音樂形式,但很快就風靡了全歐洲。肖邦不僅在城市沙龍中聽瑪祖卡,也在波蘭聽民俗原始形態的瑪祖卡,15歲時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瑪祖卡(B大調瑪祖卡,891年—895年),最具特色的是對變音階的精彩運用和五度音階的低音,從Op. 6(1830年—1832年)起的瑪祖卡多使用循環的形式。
總的來說,肖邦的這些作品並不適合於舞蹈,因為它們大都節奏過快,他的華爾茲作品也是如此。肖邦的華爾茲是為沙龍譜寫的,大都使用大調,因為大調比小調更加歡快,其中著名的有《一分鍾圓舞曲》,作品節奏極快,而且充滿激情,其實它並非人們經常所聽到的那樣,不是為了讓人盡量在一分鍾內演奏完畢,肖邦本人或其他鋼琴家是否能夠在一分鍾內完成作品的演奏也不得而知,之所以取名《一分鍾圓舞曲》,是要表達「把握瞬間」的意思;這部作品的靈感來自一條追逐自己尾巴團團轉的小狗,所以這部圓舞曲也被稱為《小狗圓舞曲》。
另一類肖邦所發展的音樂形式是夜曲,肖邦共有21部夜曲作品,他的夜曲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愛爾蘭作曲家和鋼琴家、夜曲的發明者John Field的影響,而肖邦的夜曲作品聽上去更加地和諧,充滿變換的韻律,曲調也更加靈活,有美聲唱法的風格。
24首鋼琴前奏曲創作於肖邦在馬洛卡的短暫旅程中,按順序對應著五度音階,從C大調開始,到A小調結束,大小調交替。
奏鳴曲
肖邦大量的鋼琴作品中只有3部奏鳴曲,當時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對音樂形式的嚴格要求,使得肖邦無法自如掌握,或者肖邦可能是根本不願意受形式所約束。肖邦的第一部奏鳴曲是早期創作的,獻給了他的老師Józef Elsner,他的第三部奏鳴曲(op.58,1844年)是一部紀念作品。
最受歡迎的是鋼琴奏鳴曲2號B小調(Op. 35,1839年),其中的第三樂章是著名的《葬禮進行曲》(Marche Funèbre),這個樂章與之前的Grave – Doppio Movimento和詼諧曲(Scherzo)樂章,以及之後Finale的節拍,初聽起來前後沒有關聯,但是音樂學的研究卻發現之間聯系緊密。肖邦的這部鋼琴奏鳴曲作品在當時便引起了爭議,第一,奏鳴曲的所有樂章都是用小調寫的,這在當時是不同尋常的,小調奏鳴曲習慣上至少應當有一個樂章使用大調;第二,各個樂章的主題令人憎惡,這引起了舒曼的抗議,第一樂章Grave – Doppio Movimento令人喘不過氣來,第二樂章Scherzo詼諧曲近乎粗暴地激烈,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被舒曼形容成「殘暴」(德語:grauenhaft),而第四樂章則缺乏曲調,所有這些在當時都是不合時宜的。
除此之外,肖邦還作有4首敘事曲和4首詼諧曲,都是相當精緻的作品。肖邦的練習曲op.10、op.25和另外三首肖邦去世後才發表的作品,對彈奏技術的要求很高,同時又非常適合於音樂會上的演出,代表作品有C小調《革命練習曲》(Op. 10 No. 12)。肖邦將練習曲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此前的練習曲,比如卡爾·車爾尼的練習曲,大都只專注於教學目的,而後來的弗蘭茲·李斯特、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和克勞德·德彪西也都對練習曲做出了發展。
肖邦的即興曲作品中,代表作品是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它是在肖邦去世後才發表的,因為肖邦在作曲完畢後才發現,作品的中段與波希米亞作曲家Ignaz Moscheles(1794年—1870年)的一首鋼琴作品驚人地相似,所以肖邦不願意將其發表。
協奏曲
除了獨奏作品外,肖邦還有2部鋼琴協奏曲1號(E小調)和2號(F小調),也是許多鋼琴家在音樂會上常常演出的作品。
第1鋼琴協奏曲(E小調,OP.11)作於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對這首作品有以下說明:「新協奏曲的慢板樂章是E大調,我並不特別要求此部分強勁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靜、略含憂郁的心情作了這首作品,必須非藉此讓人產生像是在眼望著一個能引起無數快樂的回憶那樣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麗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樣的印象。」這首作品呈獻給鋼琴教師卡爾克布倫納(Kalkbrenner,1788-1849)。
1.庄嚴的快板,E小調。形式是追隨莫扎特確立的古典協奏曲形式,先由管弦樂合奏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由弦樂以E大調奏出。鋼琴出現後,極盡技巧化而華麗地表現這兩個主題,然後以管弦樂合奏結束呈示部。發展部為C大調,鋼琴從處理第一主題後半段始,此後諸主題在多種轉調中發展。再現部調子改為G大調,最後以鋼琴燦爛技巧發揮的激動達到高潮。
2.浪漫曲,甚緩板,E大調,有夜曲風格。主題如歌性格,由兩部分構成。其後半段以B大調開始,間奏後進入激動的中段,以強音出現升C小調略呈灰暗的新主題。此主題奏完後以升G大調回到仍裝飾得很復雜的主題後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階與琶音三連音輕快的動態裝飾,然後像煙霧消失般結束。
3.迴旋曲,甚快板,E大調。鋼琴諧謔地誘導出第一主題,產生妙趣橫生的反復進行,插入的方式極有莫扎特的魅力,結尾是華麗的尾奏,以鋼琴奏三連高音階性樂流結束。
代表作品
肖邦共發表編號作品65首(Op. 1 - Op. 65),去世後發表11首(Op. 66 - Op. 74,其中Op. 72有3首)。
其中包括比較有名的有:
第一鋼琴協奏曲
第二鋼琴協奏曲
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
降D大調「小狗」圓舞曲,又稱「一分鍾圓舞曲」
升C小調圓舞曲
降A大調圓舞曲《離別、告別圓舞曲》
降G大調圓舞曲
A大調波蘭舞曲《軍隊》
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
降E大調夜曲
升F大調夜曲
降B小調夜曲
降A大調夜曲
第二十三號瑪祖卡舞曲
第四十四號瑪祖卡舞曲
C小調練習曲《革命》
E大調練習曲《離別、離別曲、悲傷練習曲》
第一號敘事曲
第一號詼諧曲
第七號前奏曲
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
革命練習曲
[編輯本段]肖邦作品名稱列表(中英對照)
Op.1, Rondo in C minor (1825)
C小調迴旋曲
Op.2, Variations on "La ci darem la mano" from Mozart's Opera "Don Giovanni" in B-flat major (1827)
唐璜:讓我們手拉手吧 變奏曲
Op.3, Introction and Polonaise brillante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C major (1829)
C大調引子與華麗的波蘭舞曲
Op.4, Piano Sonata No. 1 in C minor (1828)
C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
Op.5, Rondo à la Mazur in F major (1826)
F大調馬祖卡舞曲式迴旋曲
Op.6, 4 Mazurkas (1830)
四首馬祖卡
Op.7, 5 Mazurkas (1830-1831)
五首馬祖卡
Op.8, Trio for Violin,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29)
g小調鋼琴三重奏
Op.9, 3 Nocturnes (1830-1831)
三首夜曲
Op.10, 12 Études à son ami Franz Liszt (1829-1832)
為李斯特寫的12首練習曲
Op.11,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1 in E minor (1830)
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Op.12, Variations brillantes in B-flat major on "Je vends Scapulaires" from Hérold's "Ludóvic"
(1833)
詠嘆調《我要出售外衣》主題華麗變奏曲
Op.13, Fantasia on Polish Airs in A major (1828)
A大調波蘭主題幻想曲
Op.14, Rondo à la Krakowiak in F major (1828)
F大調克拉克維亞克迴旋曲
Op.15, 3 Nocturnes (1830-1833)
三首夜曲
Op.16, Rondo in E-flat major (1832)
降E大調迴旋曲
Op.17, 4 Mazurkas (1832-1833)
4首馬祖卡
Op.18, Grande Val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1831)
降E大調華麗的大圓舞曲
Op.19, Bolero in A minor (1833)
a小調波萊羅舞曲
Op.20, Scherzo No. 1 in B minor (1831)
b小調諧謔曲
Op.21,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 in F minor (1829-1830)
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Op.22, Andante spianato in G major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1834)
降E大調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波羅乃茲
Op.23, Ballade No.1 in G minor (1831-1835)
g小調第一敘事曲
Op.24, 4 Mazurkas (1834-1835)
4首馬祖卡
Op.25, 12 Études à son amie Mme la Comtesse d'Agoult (1832-1836)
為阿古爾特伯爵夫人寫的12首練習曲
Op.26, 2 Polonaises (1834-1835)
2首波蘭舞曲
Op.27, 2 Nocturnes (1835)
2首夜曲
Op.28, 24 Preludes (1836-1839)
24首前奏曲
Op.29, Impromptu No. 1 in A flat major (1837)
降A大調第一即興曲
Op.30, 4 Mazurkas (1836-1837)
4首馬祖卡
Op.31, Scherzo No. 2 in B-flat minor (1837)
降b小調諧謔曲
Op.32, 2 Nocturnes (1836-1837)
2首夜曲
Op.33, 4 Mazurkas (1837-1838)
4首馬祖卡
Op.34, 3 Waltzes (1831-1838)
3首圓舞曲
Op.35, Piano Sonata No. 2 in B-flat minor - Funeral March (1839)
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
Op.36, Impromptu No. 2 in F-sharp major (1839)
升F大調第二即興曲
Op.37, 2 Nocturnes (1838-1839)
2首夜曲
Op.38, Ballade No. 2 in F major (1836-1839)
F大調第二敘事曲
Op.39, Scherzo No. 3 in C-sharp minor (1839)
升c小調諧謔曲
Op.40, 2 Polonaises (1838-1839)
2首波蘭舞曲
Op.41, 4 Mazurkas (1838-1839)
4首馬祖卡
Op.42, Waltz in A-flat major (1840)
降A大調圓舞曲
Op.43, Tarantella in A-flat major (1841)
降A大調塔蘭泰拉舞曲
Op.44, Polonaise in F-sharp minor (1841)
升f小調波蘭舞曲
Op.45, Prelude in C-sharp minor (1841)
升c小調前奏曲
Op.46, Allegro de Concert in A major (1832-1841)
A大調音樂會快板
Op.47, Ballade No. 3 in A-flat major (1840-1841)
降A大調第三敘事曲
Op.48, 2 Nocturnes (1841)
兩首夜曲
Op.49, Fantasia in F minor (1841)
f小調幻想曲
Op.50, 3 Mazurkas (1841-1842)
3首馬祖卡
Op.51, Impromptu No. 3 in G-flat major (1842)
降G大調第三即興曲
Op.52, Ballade No. 4 in F minor (1842)
f小調第四敘事曲
Op.53, Polonaise in A-flat major - "Heroic" (1842)
降A大調「英雄」波蘭舞曲
Op.54, Scherzo No. 4 in E major (1842)
E大調第四諧謔曲
Op.55, 2 Nocturnes (1843)
2首夜曲
Op.56, 3 Mazurkas (1843)
3首馬祖卡
Op.57, Berceuse in D-flat major (1843)
降D大調搖籃曲
Op.58, Piano Sonata No. 3 in B minor (1844)
b小調第三鋼琴奏鳴曲
Op.59, 3 Mazurkas (1845)
3首馬祖卡
Op.60, Barcarolle in F-sharp major (1845-1846)
升F大調船歌
Op.61, Polonaise-Fantaisie in A-flat major (1845-1846)
降A大調幻想波蘭舞曲
Op.62, 2 Nocturnes (1846)
2首夜曲
Op.63, 3 Mazurkas (1846)
3首馬祖卡
Op.64, 3 Waltzes (1846-1847)
3首圓舞曲
Op.65, Sonata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45-1846)
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
Op.posth. 66, 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 minor (1835)
遺作: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
Op.posth. 67, 4 Mazurkas (1835-1849)
遺作:4首馬祖卡
Op.posth. 68, 4 Mazurkas (1827-1849)
遺作:4首馬祖卡
Op.posth. 69, 2 Waltzes (1829-1835)
遺作:2首圓舞曲
Op.posth. 70, 3 Waltzes (1829-1841)
遺作:3首圓舞曲
Op.posth. 71, 3 Polonaises (1825-1828)
遺作:3首波蘭舞曲
Op.posth. 72, (1826-1827)
No. 1 Nocturne in E minor (1827)
No. 2 Funeral March in C minor (1827)
No. 3 3 Ecossaises (1826)
遺作:
e小調夜曲
c小調葬禮進行曲
3首科塞茲舞曲
Op.posth. 73, Rondo in C major (for two pianos) (1828)
遺作:(為雙鋼琴而作)C大調迴旋曲
Op.posth. 74, 17 Songs (1829-1847)
遺作:17首歌曲
[編輯本段]《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蘇教版六上第三課
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領土落到了沙皇俄國的手裡。波蘭人民從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壓迫的深淵。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滿懷悲憤,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1830年11月的一天,維斯瓦河上彌漫著薄薄的霧靄。20歲的肖邦告別了自己的親人,坐著馬車離開了首都華沙。在城郊,馬車突然被一大群人攔住,原來是肖邦的老師埃斯內爾和同學們來為他送行。他們站在路邊,詠唱著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它鄉》。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說:「孩子,無論你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啊!」肖邦感動地點了點頭。這時,埃斯內爾又捧過一隻閃閃發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他鄭重地從老師手裡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瞭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後登上馬車,疾馳而去。
就在他離開祖國的那幾天,華沙爆發了反抗沙俄統治的起義。可是,不久起義失敗了。肖邦得知這一消息,悲憤欲絕。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成了音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
肖邦日夜思念著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關在幽暗的房間里,點上一支蠟燭,徹夜地作曲、彈琴。時間在流逝,可是他已根本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肖邦在法國巴黎一住就是18年。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使肖邦原來的肺結核病又復發了。1849年10月,他終於躺倒在病床上。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肖邦就是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才39歲。
[編輯本段]紀念肖邦
H. 如何購買鋼琴
希望能幫到您
1、必須到正規琴行或正規生產企業的銷售門市購買。 而且要選擇規模較大、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較好的知名企業的產品。注意:產品標識應完整、齊全。有商標及規格型號、說明書、合格證、檢驗員、出廠日期、保修卡,以及生產企業名稱、地址等。 (盡量購買本地產品,不僅可避免因氣侯差異對鋼琴造成的影響,而且價格相對便宜,產品的售後服務也較便利。)
2、鋼琴音色很重要。首先中音區要好,要連貫一致; 次低音區音色要純正、洪亮,有穿透性,震撼力強,有鍾鳴的效果;兩端的音是考核鋼琴的設計水平,設計水平越高,兩端的音色越好。
3、一架精美的鋼琴,不僅有演奏的功能,而且放於室內還有較強的裝飾性。所以,挑選鋼琴時,您還應留意產品的外觀質量如何。比如,您可察看一下琴殼的油漆是否光滑、平整、明亮,色澤是否均勻,以及鋼琴板面有無開裂及劃痕等。 鍵盤平整、縫隙均勻,琴鍵負荷不可太重,以免造成小孩手指的損傷。
4、鋼琴是相對價格較昂貴的耐用消費品,但無論是劣質鋼琴還是優質鋼琴,剛出廠時從外表到音質和手感都不會有明顯的差別(對非專業人員來說),但在一、兩年後就會有明顯的差別,嚴重的會出現琴鍵變形、松動,彈奏困難;音質、手感變差;擊弦機零件松動,雜音不斷出現;弦軸松動,需要經常調音;音板開裂等現象。
選購方法
從「看、聽、彈」三方面去選購。
看 選購鋼琴時要仔細地察看它的外板質地、漆飾、裝組工藝等。
具體說來是:
(1)外殼的上門、下門、項蓋、側板、鍵盤蓋等都是用木料製作,高檔琴用原木,普及琴用合成木料,最怕的是用廢板材.這種琴往往被貼面板包裹得很漂亮。
(2)油漆並不是越亮越好。打個比方說,廉價的鏡子照起來很亮,而質地好的鏡子不僅照得清楚而且還有層次感。鋼苯油漆感覺上應該有一定的厚度、耐看,反照出來的影子有立體感。很亮很「完美」的漆飾,有時候是廉價傢具的漆飾。
(3)裝組的精細程度能反映琴的工藝水平。工藝佳的鋼琴外殼裝配緊湊,線條流暢,活動間隙均勻(在1mm左右)。
(4)打開鍵盤蓋,工藝好的琴鍵盤平整,鍵隙勻稱;鍵子有彈性,摸上去緊密不松動。
(5)打開琴蓋,小槌呈直線排列,中間略隆起,小槌的間隙很均勻,弦軸釘上的弦圈應該是三圈半為標准;左弦列的纏弦銅絲要一樣高。
(6)仔細察看後面的音板。優質音板的外在特徵是紋路細密、板色統一、板面平整、裝配緊密。
聽 購琴時如何聽辨音質是最關鍵的一環。琴行里又吵又鬧而且因運輸等原因音準往往也很差,怎麼個聽法呢?這里有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1)聽其發音長不長。彈響琴鍵後,不要放開鍵子,餘音越長越好。
(2)聽其發音是否統一。低音特別響高音又很短促的琴,最好不要買;另外,某個音特別尖銳、刺耳,低音有「麻音」等現象,都是發音不統一的表現。
(3)聽其共鳴是否飽滿。共鳴好的鋼琴發音圓潤,不炸不木,沒有雜音;共鳴差者卻發音干硬、音頭重、傳不遠。只有在選琴時仔細辨聽、對比,才能買到滿意的鋼琴。
彈 (1)輕輕地彈,感受一下鍵子反應是否靈敏。手感好的琴彈起來輕松靈活,有深度感;黑白鍵彈力相近,鍵子有「反彈手指」的感覺。
(2)用力彈,如果有鍵子聲音發炸,則說明在某處有問題,在中低音和中高音的交界處尤其要多重彈幾下,檢查其銜接程度如何。
(3)如果具備了一定的鋼琴彈奏能力,最好在所選的琴上反復地彈一些琶音或寬廣的經過句、顫音、震音等,檢驗其手感和音色。
(4)檢驗踏板。彈和弦,然後踩下右踏板,聽其聲音是否洪亮,放開踏板後聲音要完全消失,沒有任何雜音。尤其重要的是,邊彈邊踩踏板時,鍵子照樣能反應靈敏。
選購鋼琴最好的辦法是找一位經常接觸鋼琴,熟悉鋼琴結構的調律師、演奏家、或者是鋼琴教師,最理想的是集多種技術於一身的、耳朵對聲音反應敏感的可靠人士來幫助您。這樣,您會省去很多麻煩。選購鋼琴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 音色的選擇
通過鋼琴發出的音使人產生出明、亮、暗、厚的感覺,就是人們對鋼琴音色的字義上的理解和解釋的依據了。對於音色,因人而異,不同的鋼琴音色,會獲得不同人的賞識。鋼琴的音色往往與鋼琴的響度有密切的關聯。音色和響度也都與鋼琴機芯的工作、琴弦與共振部分的工作優劣有關聯,這些鋼琴的主要構件如果工作性能不好,自然是音色發悶、發暗、缺乏音的表現力,同樣發出的音遲緩、粘滯、響度不夠。具有這種音色特點的鋼琴,被普遍的認為是音色不好、不受歡迎的鋼琴。
選購鋼琴時除了對音色的個人愛好要考慮外,同時對家裡放置鋼琴的環境、給他人的影響也應該參照考慮,做個全面衡量為好。因為,鋼琴的音色和響度與放置的環境有著關聯,所以選擇鋼琴的時候也應該把環境因素考慮進去。鋼琴的響度能夠隨著放置它的房間大小、吸音材料的多少而發生變化。把鋼琴放在大而空的房間里,可以增大它的響度並且使音色一起變亮;把鋼琴放在面積小而吸音材料多的房間里,可以減弱音量,並且音色也隨之在一定程度上比原來的柔、暗起來。當自己想在居室大的房間且傢具又不多的屋裡放鋼琴,而又不喜歡音量過大,可以選擇音色柔美些的鋼琴;當自己想在居室小而且裡面放的傢具比較多的環境放鋼琴,但又想得到音色比較明亮的琴,則要考慮挑選明亮和響度大的鋼琴。
第二 型號的挑選
在選購鋼琴的時候,往往碰到面對很多型號和式樣挑花了眼,不知選哪樣的好。到底應該選購哪樣的鋼琴好,最好根據自己的需要情況、經濟情況、置放鋼琴的環境及自己的愛好和鋼琴的質量等全面衡量一下。
針對選鋼琴時不知到底要買哪個型號可以歸納以下幾種情況:
鋼琴的音量大小應該是按照鋼琴的規格不同而有差異的。通常,比較大的鋼琴因為它的琴弦相對較長、音板相對較大,所以正常的情況下,大琴應該比小琴的音量大些。
鋼琴體積是由它的不同用途和不同要求而設計出來的。有了鋼琴體積才有具體的鋼琴規格。需要哪種規格的鋼琴,除去使用要求外,還應該按照放置環境定。一般家庭用鋼琴大都選用中型、小型立式鋼琴或小型三角鋼琴。因為 中小立式鋼琴不但在居室里擺放體積適當,而且具有特意為家庭練琴使用的中間踏板弱音功能。
鋼琴的多種式樣和油漆顏色,是為滿足不同的室內環境和不同的審美愛好設計的。對於鋼琴外觀造型的選擇,最好結合自己的審美情趣並考慮到買回去以後的置放環境。鋼琴不僅是一種滿足音樂需要的高雅樂器,也是一種陳設擺放的藝術品。考慮鋼琴外觀油漆顏色的時候,最好想到與家中的傢具是否協調。
第三 多方面的考慮
(1)首先要確定鋼琴的主要用途。
你所選購的鋼琴,它是用於開音樂會、學校教學、還是用於家庭彈奏,或者產用於初學者練琴。用於開音樂會,演奏者則需要有一架優質的大鋼琴,以充分體現自己的音樂才能,產生最佳的音響效果,那麼最好是買一架三角鋼琴,至少也得買一架琴身高一些的(約130cm高)專業立式鋼琴。而一架小型的立式鋼琴則適合初學者練習使用。普及型立式鋼琴和立式鋼琴通常適合於學校使用。
(2)買鋼琴前,學要考慮鋼琴放置的地方。
如果是放在客廳里彈奏,鋼琴的音質應該是宏亮的。鋼琴的外殼顏色可根據客廳其他傢具來定,當然色彩要協調,這樣會給人以更高雅之感。倘若你的鋼琴只是放置在小房間使用,那麼音質還是選擇 柔和些為妥,以免彈奏時,響亮的琴聲引起鄰居們的不快。
(3)選購鋼琴時要特別注重鋼琴的音質和機械裝置。
只要有機會就對鋼琴作仔細的比較:以尋求良好的音質和優異的演奏性能及長久耐用的優質鋼琴。鋼琴的音質不應該刺耳混濁,也不能太輕太軟。如果在可能,試將上架新的優質鋼琴的音質與其他類型的鋼琴進行一番比較。音色應該清晰、均勻、低音與中高音交界處在音色上不能有突然的差別。音色應富有音樂聲響,動聽悅耳。鋼琴應該在A1=440Hz時能呈現出最佳音調。鋼琴的音律應該諧合、標准,這樣人們在判斷音質時就不會將一台走了調的鋼琴所發出的那種枯澀的顫動聲與標準的音質相混浠。
(4)由於鋼琴的型號多種多樣,因此它們之間的性能也略有差異。
在演奏中進行比較
(1)首先我們必須選擇鋼琴的琴鍵在彈奏時觸感輕重要適宜,運動靈活,制音效果靈敏。這時可以先採用反復彈奏半音階、琶音與和弦。通過試奏你可以了解到這台鋼琴的觸鍵是否靈敏,並且也能傾聽到鋼琴全音域的音色是否統一。
〈2〉一架理想的鋼琴聲音應該是柔中帶剛。全音域的音量均勻,並能清晰的表現樂曲中最弱音ppp到最強音fff。
〈3〉注意檢查這架鋼琴的琴鍵。琴鍵的表面要給人以平整、光潔、間隙均勻的感覺。並且琴鍵的下沉深度也要均勻。
〈4〉另外還要注意檢驗踏板的功能。踏板在運動中應該平穩,無雜音,能靈敏地表現延音和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