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禍起蕭牆」中,「蕭薔」是家中的那堵牆
【釋 義】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蕭牆:指的是古代的一種擺在室內的傢具——屏風(蕭牆是古代國君宮殿大門內(或者大門外)面對大門起屏障作用的矮牆,又稱「塞門」。蕭牆的作用,在於遮擋視線,防止外人向大門內窺視)。
【典 故】孔子教訓他的兩個學生說,子路、冉求,你們兩個人在季家當輔相,許多內政問題不能解決,於是只好用兵,在外面發動戰爭來轉移內部的注意力。在我看來,季家最大的隱患,不在顓臾這個邊區的小國家,而是在蕭牆之內,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間。
(《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② 蕭牆是什麼意思
蕭牆:指的是古代的一種擺在室內的傢具——屏風,或者把古代宮室內當作門的小牆稱蕭牆,引申為內部的意思
③ 禍起蕭牆的「蕭牆」是什麼意思
蕭牆的意思是: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
禍起蕭牆
【解釋】: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出自】:戰國·孔子《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我恐怕季孫的憂慮,不在顓臾方國,而是當心內部發生禍亂。
【示例】:隋朝末年皇帝昏庸,奸臣當道,以致禍起蕭牆,終於步上滅亡之途。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同室操戈、釁起蕭牆、兄弟鬩牆、尺布斗粟、蕭牆之禍、季孫之憂
【反義詞】兵臨城下、大軍壓境、敵國外患
(3)蕭牆是什麼傢具擴展閱讀
1、禍起蕭牆的近義詞
同室操戈
【解釋】: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動刀槍。指兄弟爭吵。泛指內部斗爭。
【出自】:清·江藩《宋學淵源記序》卷上:「為宋學者,不第攻漢儒而已也,仰且同室操戈矣。」
研究宋學的人,不只是進攻漢代儒學,簡直就是在家裡拿起武器了。
【示例】:在一個團體之中同室操戈的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2、禍起蕭牆的反義詞
敵國外患
【解釋】:指來自敵對國家的侵略騷擾。
【出自】:戰國·孟子《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示例】:在有敵國外患的情況下,內部必須團結一致。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
④ 蕭牆是什麼意思,禍起蕭牆是房子倒了嗎
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蕭牆:指的是古代的一種擺在室內的傢具——屏風。望採納
謝謝
⑤ 禍起蕭牆的蕭牆是家中的哪一傢具
禍起蕭牆
發音 huò qǐ xiāo qiáng
釋義 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出處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示例 不照這么辦法,恐禍起蕭牆,勢且波及全國,總統不如通權達變,暫歇風潮為是。(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回)
⑥ 「禍起蕭牆」的來源和意思...
【釋
義】
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蕭牆:指的是古代的一種擺在室內的傢具——屏風。
【出
處】
《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⑦ 禍起蕭牆中的蕭牆具體指的是什麼
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典故: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是從孔子那裡來的,他曾經教訓他的兩個學生。他說,子路、冉求,你們兩個人在季家當輔相,(等於現在美國的基辛格),遠人不服,(好像中東一直就不妥協,不服氣,到處吃癟。)而不能來也;人家不服你的氣,你的政治道德無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沒有來結交納好。在國內則弄得分崩離析、意見分歧,表面上看是整體的,內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離心離德,遲早要崩潰的。這種情形是守不住的,因為內部分崩離析,難以自保,只好向外發展,轉移人家的視線,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孔子說,你們因為許多內政問題不能解決,於是只好用兵,在外面發動戰爭來轉移內部的注意力。在我看來,你們很危險,季家最大的煩惱、痛苦、憂愁,不在顓臾這個邊區的小國家,而是在蕭牆之內,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間。孔子說了這個話不久,後來季家兄弟果然發生了問題;所以後世內部發生禍亂,就用「禍起蕭牆」這句話,在文學上典故,就是從孔子這句話來的。
禍起蕭牆
huò qǐ xiāo qiáng
〖解釋〗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出處〗《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⑧ 禍起蕭牆的蕭牆是啥意思
蕭牆:院子里的照壁牆,比喻內部。
禍起蕭牆 [ huò qǐ xiāo qiáng ]
釋義:禍患起於內部。
出處:《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譯文:我恐怕季孫氏的憂慮,不在顓臾,而是在魯國內部。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8)蕭牆是什麼傢具擴展閱讀:
近義詞
兄弟鬩牆 [ xiōng dì xì qiáng ]
釋義:鬩:爭斗。兄弟之間的糾紛,也比喻內部爭斗。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譯文:兄弟們雖然在家裡爭吵,但能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
示例: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而俠累那傢伙,偏偏要兄弟鬩牆,引狼入室!」
⑨ 「禍起蕭牆」的「蕭牆」是家中的哪一堵牆
蕭牆:不是指家中的牆,而是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
禍起蕭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讀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出自:春秋·孔子諸人《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翻譯:我只怕季孫的憂患不在顓臾,而是在自己的內部呢!
引用: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回:不照這么辦法,恐禍起蕭牆,勢且波及全國,總統不如通權達變,暫歇風潮為是。
近義詞:
兄弟鬩牆[ xiōng dì xì qiáng ] 兄弟在家爭吵。比喻內部不和。鬩(xì):爭吵。
出處:先秦·佚名《詩經·小雅·棠棣》:「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
翻譯:兄弟們雖然在家裡爭吵,但能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
例句:他們的父親留下大筆遺產,結果招致兄弟鬩牆,弄得兩敗俱傷!
反義詞:
兵臨城下[ bīng lín chéng xià ] 指大軍壓境,城被圍困。形容形勢危急。
出處:元·無名氏《馬陵道》:「有一日兵臨城下;將至濠邊。」
翻譯:有一天大軍壓境,將領也到了門邊。
例句:我軍兵臨城下,令守城敵軍前來談判投降,他們卻狐疑不決。
⑩ 「禍起蕭牆」的「蕭牆」是什麼意思
蕭牆:指的是古代的一種擺在室內的傢具-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