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利用社群進行網站的推廣
目前流行的網站推廣的方法,還屬於社群推廣,社群是目前聚集人的最好的組成方式,利用好社群建立權威,能夠使社群成員有很高的忠誠度粘性,我們利用社群成員不同的移動IP,去做網站推廣,可以說是如虎添翼,效果非常好。
一、權威樹立
建立社群,我們首先要做好的權威樹立,最好是通過社交平台進行權威的樹立,比如:微博、視頻類平台,進行知識與內容的輸出,建立社交價值,此時有了社交價值,你吸引的粉絲就會有粘性,通過這樣的社交平台,吸引粉絲建立社群,成員就會有很高的忠誠度,前提是,你要有持續不斷的知識與內容輸出,建立行業的權威個人IP,這樣追隨者會具有長期的粘性。
四、以網站作為案例
如果,在分享知識時,我們可以用網站作為案例或者作為內容發布的第一分發平台,群主可以引導群成員,進入網站,以符合搜索引擎演算法的方式來提高網站的權重。
❷ 淘寶社群推廣怎麼做,賣家如何建立自己的流量池
優化寶貝,讓顧客回購
顧客購買了寶貝,也是可能退貨的。當下可能經過各種方式讓其沒有退貨,但原本存在的問題還是存在的。隨時可能讓別人有可乘之機。該改的臭毛病趕緊改,這點自我驅動還是要有的。只有好的寶貝顧客才會再次購買。
❸ 品牌社群的主要方法
為了探究品牌社群的概念、特徵和對消費者的意義,國外學者分別採用人種志研究方法(Muniz和OGuinn,2001)和網路志研究方法(Kozinets,2002)對實體品牌社群和在線品牌社群進行觀察、參與式觀察、訪談等,並提出了不少開創性的觀點,為構建品牌社群相關理論奠定了基礎。人種志方法是一種人類學研究方法,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研究、文化研究和消費行為研究等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它指實地調研或對特殊社會群體的活動意義、具體活動等的研究,同時也包括對這些研究的解釋和呈現。研究者努力深入某個特殊群體的文化之中「,從內部」來呈現相關的意義體系與行為習慣,這本質上是一種開放式的研究。這種方法通過參與和觀察來研究特殊的文化現象,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享有很大的彈性,可充分發揮作為研究工具的智慧(Sherry,1991)。
通用的有助於研究者進行參與觀察的人種志研究程序為:(1)找到研究對象並了解其文化特徵;(2)收集和分析信息;(3)確保解釋的可信性;(4)注意研究倫理,獲得被調查者的反饋。基於市場的人種志研究方法對於研究某一產品或服務市場的消費行為非常重要,但是這種方法復雜而又耗時,要求研究者具備一定的技術並投入大量的研究資源。此外,由於該方法需要研究人員親自參與某一群體進行觀察,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干擾到自然情境下的消費行為。網路志或網上人種志研究方法是一種新的定性研究方法,最先由Kozinets(1999和2002)開發使用,它採用人種志的研究技術來研究在線品牌社群呈現出來的亞文化和消費群體行為特徵。作為一種營銷研究技術,網路志研究法使用網上公開發布的信息來確認和識別有關消費群體需求和決策的影響因素。與實體品牌社群研究使用的人種志方法相比,網路志研究方法簡單、省時,而且在研究過程中也不會對被研究者造成干擾。
但網路志研究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在研究范圍上只局限於網路空間,而且由於網路中的被調查者多是匿名的,很難識別其真實身份,因此很難將研究結論推廣到其他消費群體。Kozinets(2002)對「alt.coffee」網上用戶的在線咖啡文化進行了網路志研究,發現「alt.coffee」在線品牌社群的消費者通過評價不同口味的咖啡,如鄙視速溶咖啡,推崇特濃咖啡(Espresso),來反映個人的品味、社會地位以及上流社會的活動和享樂方式等,以展現彼此間的差異。由於偏好不同的咖啡口味,消費者自發形成了一批批的亞消費群體,它們分別與不同的社會階層相對應。不同的亞消費群體形成了一個個特殊的消費網路,這些網路吸引著許多消費者,促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更深地涉入相應亞文化,同時更多地消費相應產品,並進行更大的投資。認識這些消費網路有助於企業生產相關產品和提供理想的服務。社群成員將一杯煮得上好的咖啡奉為「聖杯」,它反映了烘焙咖啡的微妙體驗,這是一種十足的宗教式體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說咖啡消費就是一種宗教,但它的確是一種宗教式的求索、激情、超越以及與自我個性深深的聯系。正如Sherry(1995)所言,咖啡在這里是消費文化中承載意義的一個主要載體,[10]「alt.coffee」網上用戶有他們自己的語言,理解這些語言所體現的消費者細分和潛藏於語言背後的社會動機是做出正確營銷決策的關鍵。
可以看出,上述研究方法很適合品牌社群研究。中國學者在研究國內品牌社群時可以試用這些研究方法。當然,由於品牌社群是一個由消費者、品牌、產品和企業營銷人員等要素共同構成的關系網路,因此,國內學者也可以試用社會網路分析法、六度分割理論等社會學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國內品牌社群。
❹ 如何做好社群營銷
一、首先來需要獲取用戶群體源,簡稱種子,獲取種子後加入到屬於自己的圈子。
二、把種子集合在一個群中,需要激活用戶的需求。
三、帶動用戶積極性,做些活動,製造一些話題。
四、群內種子已構成一種朋友群感覺時,可以適當推出自己提供的產品或者需求,可以適當給一些試用給用戶,然後讓試用用戶在群內分享以下產品的效果。
五、一個長期的社群必然會通過裂變,前面四點做好後,開始你的裂變活動。
❺ 如何做好社群營銷推廣
如何去設置一個社群圈子?
1、明確目標:我們這群人要做什麼?
90%的群並沒有明確什麼目標!比如「互聯網資源對接群」、「北上廣深同城相親會」、「全國程序員交流群」…… 很多運營建了這類群,就開始瞎聊了,他們認為,互聯網這么方便,人跟人之間可以互相勾搭,加微信,發名片,設置備注名稱,然後就自由對接了。然而並沒有,除了極少數人在泛加好友外,群員幾乎0交流。並不是人們懶,不願主動交際。而是在人的潛意識里,對於社交是有心理防線的,當他不了解一個人或沒興趣的時候,當他覺得無法為自己提供價值的時候,為什麼要添加呢?但是你會發現,如果群里一個人站出來分享,往往就會被人關注並主動添加,因為大家從他身上看到了價值。
什麼是明確目標?比如一個品牌發起的一場夜跑活動,聚起了一群夜跑愛好者,定時間定場地完成一場夜跑,那麼這個群體的目標很明確。比如一部電影,導演把演員、編導、執行導演、劇務、燈光、宣傳策劃等人找齊,組了一個100多人的劇組,要在3個月內拍完一部電影,這個目標也很明確。 比如一個詩歌愛好者,找到了學校裡面上百個對詩歌感興趣的同學,組了一個社群,發起早晨8點到教學樓某個位置讀詩的活動,這個目標也很明確。
2、設置管理
目標是目標,藍圖是藍圖,願景是願景,還是得有實實在在去執行的人,所以設置一個社群,就必須配備管理。這個管理並非就一個群主,目前社會上還沒有專職群主崗位,因為這樣投入也不值得,所以大部分都是兼的。但很多社群往往就設置一個群主,這個時候,創建人就會孤掌難鳴了,群內說話經常沒人回應。為什麼不設置多幾個副的,還有物色幾個活躍的?給予物質激勵。(注意,一定要有激勵,現在的人都很現實。)比如我自己的詩歌交流群:詩想國(很少朋友知道),2014年末創建,現在有近300人,當然我也沒創第二個,群內活躍度尚可。剛開始每周五晚上8點到9點,我會給群員們分享感悟、講段子、吐槽、發艷照。後來發現有幾個特別活躍的,我就讓他們當了管理員,慢慢發現,群里有發小廣告,他們都幫我踢了,有誰申請進來,如果不對勁,他們就拒絕了。當然,現在我已經不怎麼管理,打算把群主轉出去了。
①、定期話題討論:
這個話題是什麼?我這里沒有答案,每個品牌和自媒體的調性都不一樣,討論的自然不一樣。但不管什麼話題,我覺得並不是說今晚群主跳出來說我們討論一下「論聶榮恆和吳亦凡的顏值高低」這樣就完事的,這樣得來的效果反而只有幾個人瞎扯。我認為定期話題討論應該具備一定的儀式感,比如今天我們預告明天晚上21:00—21:30分將討論一個什麼樣的話題,並選取積極發言的給激勵,讓群員有一定的心理期待與動力。另外,群內的活躍分子和KOL,可以鼓動他們一起參與說兩句,對討論的氛圍都會起到很好的效果。最後,將選取優質的討論結果整理成文,不管是群內發布也好還是自媒體發布也好,都會形成更大的影響。
②、嘉賓互動分享
你可以每周或者每月邀請幾位嘉賓回來針對某個領域的話題進行分享,比如一家花店的,可以偶爾做做花藝技巧的分享;一家飲品類餐飲品牌,做飲品類調制分享……當然這種分享要定時間、方式(語音+文字),互動答疑等,嘉賓的邀請策略還是看自身的資源,也鼓勵從群內挖掘。在社群營銷推廣的概念上來講,嘉賓分享之前,可以做一下相關的推廣預告,比如一個針對大學生學習的自媒體,邀請了一位畢業生分享自身的大學經歷和感悟,這期間通過在各渠道(微信、QQ群、系裡宣傳、班級宣傳、社團合作宣傳、學校官微等)預告推廣,積累了大約十個微信群,然後再通過社群小助手等管理技術,讓這十個群(5000人)都能截取到嘉賓的分享語音或圖像文件等。通過類似此類的社群營銷,循環往復,為公眾號增長粉絲,有了一定數量的粉絲群體,再植入商業贊助、廣告變現和資源對接,完成一個社群營銷的閉環。
③、讓群員獲得參與感
「參與感」這個概念小米有提出來,方式就是聚焦起一群核心種子用戶,為企業品牌產品的研發提供其使用反饋、意見,並在這個過程里,自然而然地成為品牌宣傳的一個渠道。
前文講到,社群並不是微信群,微信群只是交流載體,理想的社群是獲得歸屬感的,而參與感是獲得歸屬感的前提。比如一間餐飲店,可以建立「一起做吃貨(暫命名)」、一個護膚品品牌,可以建立起「新品試用群(暫命名)」,通過定期產品試吃/試用,給予產品反饋,甚至讓他們參與進來給產品命名、拉投票等。
④、線下互動沉澱
互聯網是相對陌生和虛擬的,前文講到,一群陌生人聚在一塊,真的很難聊些什麼的。做社群就像談戀愛,兩個人如果線上認識,剛開始聊蠻有熱情,如果不實際見面,很快就冷淡了。在建立社群歸屬感的基礎上,還需要培養社群員的視覺、聽覺、觸覺記憶,只有真正從網友成為朋友,才會有繼續交流下去的更大可能。就像大學新生入學,建立了一個班級群,但大家還沒見過面,沒有共同記憶與話題,沒有印象,從一開始的胡扯熱情,到後面漸漸沉默,但是一旦開了新生見面會,並且在日後的生活中經常交流,那麼話題就多了,即便不在群里聊,大家也會約出來聊。比如一個青年社區,針對年輕職場群體,有自己的線上社群,隔三差五在自己社區內搞活動;比如一個書畫坊,針對收藏者和書畫藝術家,有線上社群,隔三差五的在自己店裡做沙龍;久而久之,在他們各自完成商業目的與個人目的之餘,並且能使得彼此對這里有一種記憶歸屬。我覺得這樣的社群是好的。
❻ 家居建材行業怎麼做互聯網推廣
如果你是做建材行業,想做互聯網上的推廣,其實可以做很多方面的,就好比說競專價,問答,軟屬文新聞的一些發布,以及現在比較火熱的自媒體短視頻等那一塊兒都是可以去做的,當然這些東西同時運行的話需要很大的一些人力資源和資金這一塊,當然根據你自己公司的一些實力情況去做,前期如果說精力有限可以做少部分的後期擴張之後的話可以全部一起去進行做。
❼ 社群怎樣做推廣
如何做好社群推廣,用好這三招
如果你學會這套絕技並加以應用,你不但沒有上面存在的問題,同時將獲得以下三大好處:
1、好東西,有人知道,有人用
2、後端價值發揮作用,社群能量足
3、社群產生信任,產生成交,能賺錢
具體如何做才能做好社群的推廣?
一、打造勢
前期需要打造勢,更多的接觸到用戶,就像做活動海選過程一樣
這個階段需要
超低價格超高價值的產品設計
讓產品價值產出價格10倍
大量疊加價值,讓用戶感覺超值
讓用戶一接觸到就想深入了解
把社群發展勢能積累起來
二、推廣策略
1、老帶新
積累勢能有一定基礎、有一定口碑之後,老成員可以有內部推薦名額,推薦朋友免費入群
2、裂變拉新
群內成員享有分銷許可權,初級群的推薦者享有80%或者全額分成,讓利益作為驅動,讓群發展成為常態
3、漏斗篩選
免費公開課,好友推薦等方式,以高價值為吸引,建立初級低價群
通過賦予更高價值,更高分銷許可權從初級群里篩選出中級群
通過後端高價值從中級群篩選出高級群
記住運營社群是做人的工作,是操作團隊
在運營初期一定要捨得分權分錢,等你有一定量的高級用戶之後,通過他們你就可以有源源不斷的流量和資金沉澱,再通過後端服務提升價值,賦能粉絲,讓粉絲與你一起成長,一起賺錢
後端的價值變現才是真正賺錢的地方,粉絲好了你就好,形成利益共同體,堅決不能割韭菜,騙傻子,要老實的付出價值
三、口碑轉化傳播
成交來自信任
信任來自培育
培育依靠價值
如果想讓用戶為你傳播,也必須建立在信任和價值的基礎上,讓用戶感覺這個價值值得推薦給朋友,而且確保朋友不會被騙
只有用戶自己覺得這個群不錯了,他才能為你推薦傳播
是不是干貨你自己判斷,有沒有廢話你自己看!
有道理的廢話到處都是,我們就是大道至簡!
❽ 如何玩轉社群營銷
1、做好社群類別
大家在建立社群的時候,可以不拘一格的吸收粉絲或者成員。但作為商家務必要做好社群類別,因為這是以後營銷的基礎。比如商家可以建設一個減肥群,吸收來的客戶當然會有可能購買減肥產品;商家還可以建立古玩字畫群,那麼在這里交流古物,也會產生交易。因此不管如何,先確定社群類別再去吸收客戶,這樣才是有的放矢。
2、掌握社群營銷優勢
當我們做好社群類別,那麼就需要依據這些類別的特點進行營銷優勢分析。掌握這些優勢,藉此獲得較好的營銷環境。例如商家可以分析社群成員的需求,制定相應的營銷方案。社群營銷的優勢並不是很明顯的,需要我們更深入的去挖掘和匯總,這樣才可以得到更精準的信息。
如果商家經營一個美容群,那麼了解群成員的特點和需求,推出不同等級的化妝品,增加形成訂單的機會。但剛開始的時候,商家不知道大家對哪些品牌的化妝品感興趣,不知道大家對哪個價位水平的商品能接受,這就需要商家去了解和調查。
3、建立信任感
作為社群營銷,有別於電商平台的就是交流。換句話說社群主要依靠著交流讓更多的朋友們能夠信任群主,信任群,後期的營銷產品也是基於這個信任去做的。做社群營銷不單單是賣產品,更是賣的信任。比如群主推銷牙膏,那麼相對市場上多家店鋪而言,群成員也許直接訂購了群里的產品,因為信任。
4、建立良好的宣傳渠道
有人說社群營銷本身就是一個不錯的宣傳渠道,那麼我們仍然可以藉助一些工具來實現更好的渠道鋪設。微分銷系統的建立,可以讓大家感受到更大的優惠,不僅如此,朋友們還可以藉此賺到錢。
❾ 什麼是社群營銷怎麼做社群營銷
一、確立社群價值
每個社群都有具體的存在價值(這個問題我們講過很多次),第一步就需要我們搞清楚我們的社群到底能提供什麼具體的價值,其實也是我們的「虛擬產品」。只有真正知道了你能提供什麼價值,才能知道在哪裡找到需要的人群,第一步屬於定位環節,很重要,有兩點需要注意:
1、價值最好是互惠互利性質的
如果社群與成員之間的回報是相互的,那麼社群的自運營生態就能真正建立起來,因為成員們可以互相分享,彼此輸出,互幫互助,也可以幫助成員提升個人品牌,這種互惠互利的關系往往能讓價值連接更長久;如果僅僅是一個產品或商品的單一銷售,時間久了,用戶對社群模式可能會膩,激情越來越低。
2、搞清楚的價值回報載體是什麼
單單明確了社群價值還不夠,因為我們最終目的是如何把價值轉化為回報,而回報一定是有載體的,比如,一個興趣社群,以共同愛好為基礎,吸引了一大批粉絲,每天分享興趣來交流,確實有價值,但是該如何轉化價值呢?社群的口號是:共同成長,一起學習,但是學習、成長這個東西太寬泛了,太大太空了,很難把價值真實的挖掘出來;比如,一個學習群,以學習PS教程為基礎建立,社群通過推廣教程書籍、網課教程來獲得收益,這種回報載體就很明顯,是課程;所以回報載體好比是通往「財富大門」的道路,如果連路都找不到,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走呢?
二、增加用戶粘性
社群營銷之所以可以異軍突起,威力無邊,主要原因是網路社群可以更好的粘住用戶,把客戶當家人,通過深度的互動可以進行產品的付費升級,產生二次銷售、三次銷售甚至更多,不僅實現經濟回報,而且客戶可以為品牌發展助力。而不像大多數傳統的營銷環境中,產品銷售基本是一錘子買賣,客戶需要的時候碰巧找到你,不需要的時候石沉大海,找不到人。好不容易出現的後續交流,可能是「換貨」、「退貨」、「維修」;所以當社群價值確立後,我們要有意識的維護客戶,比如提供一些無償服務,先讓客戶留住;
三、挖掘價值痛點
挖掘痛點是任何營銷環節中,都必不可缺的一環,是訂單成交的前提,稍微懂點銷售的夥伴就很明白,所以不過多解釋。如何挖掘痛點,促進成交呢,方法很多,列舉一二:
1、刺激購買慾望
持續不斷的闡述產品的優質性,讓客戶有一種「錯過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的感覺,可以為有需求的客戶勾畫一副美好藍圖,讓其不斷的遐想,自己獲得產品後得到了提升,變得有多少優秀多少厲害的場景,增加用戶購買的慾望;
2、競品分析
銷售任何一樣東西,都不會是只有你自己再賣,否則早就壟斷的一飛沖天了。所以銷售界做競品分析是基本功。針對有需求的用戶,我們要針對性的闡述自身產品與競品有什麼優勢?比如,價格更優惠、服務更全面、內容更干貨、有其他產品沒有的增值服務等等。為什麼要這么做?因為面對的是有需求的用戶,既然有需求,客戶一定會想辦法解決需求,也就是我們銷售界里經常說的一句話:「客戶一定會買,就是在哪裡買的問題」,既然客戶一定會付費購買,那我們就極力做到在我們這里產生購買,怎麼樣讓客戶挑中你,當然是競品分析做得好。
3、打折促銷
打折促銷是最常見的銷售策略,天底下沒有不愛佔便宜的人,因為不但可以省錢還可以獲得「面子」,有心理優越感。一場好的促銷活動,必須設計好「時間截點」和「價格底線」,「時間截點」是為了烘托緊張感,催促用戶盡快成交,否則錯過就吃虧的感覺,「價格底線」是要綜合考慮我們的成本,不要單單為了成交,不盈利甚至虧本了,這樣的買賣不做也罷。
四、進行產品銷售
上述工作做完,尤其是痛點挖掘的好,訂單自然成交,要麼是客戶在等待你去成交,要麼是客戶主動上門成交,只要痛點挖掘出來了,就可以大膽的推廣產品,進行銷售,不用擔心客戶拒絕甚至嚇跑。
五、樹立社群品牌
當成功完成一次銷售動作後,我們不應該就此結束,接下來才是最重要的工作環節:維護老用戶,打造社群品牌。這么做有兩個目的:
1、增加社群影響力
社群營銷與傳統營銷最大的不同在於,社群和用戶不僅僅是簡單的交易行為,更多的是情感連接。所以不管是不是我們已經成交的用戶,實際上都是我們的鐵桿粉絲,應該一視同仁,很多運營者會犯的錯誤:營銷過程中,願意付費買單的用戶就是上帝,以後知冷知熱的照顧;暫時沒有付費買單的用戶受到冷落,甚至開始不聞不問,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在我看來,是否付費買單,並不能體現此用戶是不是你的鐵桿,用戶付費也很有可能僅僅是為了利用你的產品來解決自身需求而已,至於你是誰並不重要,如果有更好更優惠的產品,可能就在那裡付費了,而沒有付費的用戶可能在思想上與社群高度統一,是很認可社群的鐵桿,只是暫時沒有這個需求,所以不需要購買產品,僅此而已。所以繼續維護社群「鐵桿粉絲」是關鍵,只有鐵桿才會助力社群發展,不斷增強社群影響力;
2、可以有機會進行二次、多次營銷
產品功能需要跟緊時代發展的步伐,社會在發展,技能就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大部分社群的產品都會定期進行更新升級,升級後服務更好了,一般價格會更高,誰是升級後的第一批先行者呢?當然首選已經付費過的用戶,因為他們使用過產品,更有「話語權」,而且對社群的產品基本認可,所以轉化付費的可能性更高。假如,社群也在不斷升級,有能力推出更多的產品了,依然可以進行二次、多次銷售,受眾人群還是首選社群「鐵桿」。
好了,以上就是社群營銷五步法,也是社群營銷的基本流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