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傢具工藝流程
1、設計方案
在接受來自展廳或是業務人員的銷售訂單後,設計師會根據客戶家裡的版尺寸進行方案設計,並權在客戶同意其方案後將所設計的圖紙作為訂單方案提交到工廠,方案內容括所選板材色彩、效果圖、三視圖等信息。
3、BOM清單
即原材料明細表,另外還有五金配件清單、外協備件清單等,這一工作是在方。
㈡ 傢具材料與工藝流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1、配料;2、白胚加工;3、組裝; 4、塗裝;5、包裝。
一、配料 新傢具傳統的配料方法通常由以下幾道工序組成:選料、切長、壓刨、縱剖、平刨、拼板、套材、壓刨、四面刨等。隨著新型加工設備的出現,以上的流程已得到相應的簡化,但基本原理是不會改變的。
配料一般需用到下列機器:切床、壓刨、開料鋸、平刨、銑床、拼板機、帶鋸、四面刨等。另外,近幾年出現的新型的設備有:全自動電腦優選鋸、高周波拼板機、全自動高精度四面刨等等。
品質控制在配料過程中亦是相當重要的,配料的品質控制重點有:材料的質量(毛邊、撕裂、凹陷、壓痕、蟲孔、腐朽、變形、節疤等)、含水率、尺寸、刀痕、拼板膠的配比及質量、拼板壓力、加壓時間、布膠的方法及用量、木紋的大小及方向、板材的握釘力及平整度。
另外,熱壓也可歸納入配料的工序里,它是板材前期加工中的重要一環。熱壓包括拼花、貼皮、曲壓等等。熱壓所使用的機器歸納機來有以下幾種:切皮機、車縫機、布膠機、熱壓機、冷壓機、封邊機、曲壓機等,近幾年用於熱壓工序的新型機器不斷的推陳出新,也使得許多傳統工藝無法加工的產品現在可以加工了。熱壓的品質重點有:含水率、薄片的質量、板材的質量、木皮拼縫、木紋走向、熱壓的溫度、曲壓的模具形狀等等。
二、白身加工(細作)
新傢具的白身加工的生產工藝過程與中國傳統傢具(包括明清傢具)的生產工藝過程有些不同,但只要嚴格按圖紙加工,保證加工精度在公差允許范圍內就行了。 白身加工(細作)也就是產品各分件從毛料加工成圖紙所要求的尺寸和形狀的一個加工過程。其重點要注意的加工工序是打孔、銑型、截斜角、雕刻部件的加工,必需保證加工精度,這樣才能保證組裝工序的組裝精度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白身加工所用的機器種類較多,新的設備更是層出不窮,但無論機器設備如何先進,都離不開基礎五大類:切鋸類、鑽孔類、鏤銑類、砂光類以及輔助類。具體常有的設備有:各種鋸床(單片鋸、雙切鋸、精密45度切、帶鋸、線鋸等)、鑽床(各種:台鑽、排鑽、群鑽、立卧雙用鑽、氣動鑽等)、各種銑床以及鏤銑機、各種砂光工具及機器等。另外許多新型的電腦全自動控制的機器給現代傢具的生產製造帶來了不同程度上的工藝變革。 此環節的品質控制要點主要要保證以下三個方面:尺寸、形狀、木材質量。其詳細的品質要求在此就不再詳述。另外,砂光打磨是一個需要大量時間和空間的工序。打磨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不允許有橫紋和圈紋的砂紙痕。
三、組 裝 組裝工序是保證現代傢具產品質量的關鍵工序,由於部分產品的體積大、重量較重且整體組裝,所以在組裝過程中對使用工具、組裝台、人員等的配備都與中國傳統傢具有很大的區別。為保證組裝的精度和操作的熟練程度,每一組裝線都要進行合理安排,其基本過程是先裝框架再裝細節,裝好後再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整。
四、塗 裝 在此只作簡要敘述,具體請參考「木製傢具的美式塗裝流程」篇。 此處所講的塗裝主要是指美式塗裝。美式塗裝是適合歐美地區使用和流行的傢具的油漆塗裝,主要包括一般美式自然塗裝、古老白塗裝、雙層式塗裝、鄉村式塗裝。其塗裝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基材前處理(包括破壞處理)、素材調整、整體著色、填充劑、膠固底漆、吐納、格麗斯著色劑、修色著色劑、二度底漆、面漆、拋光打蠟等工藝。
基於以上美式塗裝工藝的要求,所使用的油漆線也必需與之對應,目前比較有規模的油漆線就是地盤式塗裝。塗裝全線的工藝流程如下:破壞處理(敲打、蟲孔、溝槽、銼邊等)、吹灰、等化處理、噴底色、封閉漆、乾燥、打磨、擦色、拉明暗、乾燥、第一道底漆、乾燥、打磨、噴點、干刷、第二道底漆、打磨、干刷修色、乾燥、第一道面漆、乾燥、打磨、灰塵漆,修整、第二道面漆、乾燥,下線。
傢具塗裝的品質控制是傢具製造中最難的,也是問題最多的,想要做好塗裝的品制控制,就必須在實際生產中多看多練。
五、包 裝
從油漆線下來的產品進行整體包裝,注意保護邊角,並按客戶要求作好嘜頭。
掌握現代傢具生產工藝就是必須多參於實際生產,多了解傢具的結構及加工和塗裝方法,多積累相關經驗,才能真正的了解現代傢具,同時要加強各工藝的生產質量控制,才能真正把新傢具作好。
㈢ 在傢具上手繪圖案,工序是什麼專業人士能給些參考意見嗎
木雕的製作過程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除濕
帶有過多水分的木頭是不能進行雕刻的,濕木時間一長便會變形,所以必須對其進行
乾燥處理,由於受陽光曝曬會導致木頭變形,開裂,因此通常的除濕方法是將木
頭放於陰涼乾燥處或地下室,讓其自然陰干。
二、描形
將選好的木塊進行必要的砍削刨光後,在其上用筆描繪出所要雕繪的圖案或形狀大
樣。不同位置、不同層次的圖案,圖形可用不同色線代表。也有不描形只打一點部位記號
或簡單輪廓便進行雕刻的,但多數雕刻特別是精細木雕,描形被視為是一種必經得過程
和必具的功夫。
三、雕鏤
雕刻的方法主要由浮雕、鏤空雕、凹雕、三種。浮雕又稱陽刻,即將非圖案的空白
部分雕凹,使圖案凸出,令其產生高低起伏的立體感,這是一種常用的雕法,鏤空雕,有
稱鏤雕、透雕、即將非圖案部分雕空使其空處透露能見對面。鏤空雕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
雕刻方法,在建築木雕和傢具木雕中較為常見,它能使雕刻作品產生惟妙惟肖的立體感。
故常用於木雕飾物主要部位。建築中的鏤空木雕。如格扇門,一般為二層或多層重疊交錯
而成,底層皆為網狀木地,其餘層為圖案,層數越多造型就越豐富。越能顯示出工藝的高
超,凹雕又叫陽刻,是反圖形刻成的低於畫表面的技法.使用亦較多.浮雕、鏤空雕常飾
於門二分之一以上處,而浮雕飾於門二分之一以下處,凹雕在文字裝飾板和圖形飾板上使
用較多。
在雕刻工具的運用上,除常用的雕刀、鑿、才錘、推刨、斧、鋸、錐、銼等外,根據
不同情況還須專門製造一些特殊的工具如勾刀、鑽子、線鋸、各形鑿子,銼子等。木雕藝
人同時也是鐵匠(或熟悉打鐵),常依具體需要打制各種工具,以保證各類復雜圖形能夠
雕好。
四、打磨
雕好的木頭有許多稜角、刀觸,外形較粗糙,因而要打磨,以前的打磨工具常用
木工銼,細質砂石、動物生皮、樹木纖維、毛樹葉、草灰砂等硬的或韌性好的自然物做
成,現在多用砂紙進行打磨。
五、光面與上料
過去在打磨後,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光面或上料(塗漆)。有許多木雕是不上漆的。
如大量民宅閣扇窗和日用傢具,為了防止其開裂、滲水和腐壞,或刷一層紫土、桐油,
或刷數道火酒漆,或擦抹少許生香油,核桃木做的傢具則用核桃仁在上面擦抹,讓油質
自然的滲入木質。有些木雕用礦物質顏料進行上色,有些還貼金並加鑲嵌。上料的木雕要
用生漆,茶幾、春凳、八仙桌等用的比較多。為透出木質和木紋,用清光漆刷的也不少,
現在多用工藝油漆兔刷,少量還是諸如油畫顏料,油漆,宣傳色等加以彩繪。有些上油漆
的乍看雖比傳統不上料或只上桐油、火酒之類的木雕鮮艷亮麗,但在觀賞品味和朴雅的感
覺上卻遠比傳統木雕耐看。
㈣ 傢具的工藝特徵是什麼
從選料、本色、造型、裝飾四個方面有明顯的優越性。
選料多用紫檀、紅木、花梨、杞梓、鐵梨、楠木、樟木、胡桃、榆木等。注意木材質地,選取優質硬木,通稱「硬木傢具」。
㈤ 談談清式傢具的用料 種類 工藝 審美 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並舉例說明 急!!!
清初傢具沿襲明式傢具的風格,但隨著歷史發展,滿漢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清康熙年間逐漸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的清式傢具風格,到乾隆時達到顛峰。乾隆時期的傢具,尤其是宮廷傢具,材質優良,做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多種材料、多種工藝結合運用 ,是清式傢具的典型代表。 ---清式傢具使用石材較多,廣式傢具的坐具用石材做面心的更多。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斑石、紫石、青石、白石、綠石及黃石等。石材的選擇上以自然形成的山川煙雲圖案為上品,力求體現山水畫中水墨氤氳的藝術效果,令人賞心悅目。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傢具,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 。用料講究清一色,各種木料不混用。為了保證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和堅固牢靠,有的傢具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後,上述三種木料逐漸缺少,遂以紅木代替。
裝飾方面,為了追求富貴豪華的裝飾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種裝飾材料和使用了各種工藝美術手段,可謂集裝飾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傢具為裝飾而裝飾,雕飾過繁過濫,也成了清式傢具的一大缺點。
清式傢具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刻、鑲嵌和描繪。雕刻刀工細膩入微,以透雕最為常用,突出空靈剔透的效果,有時與浮雕相結合,取得更好的立體效果。鑲嵌在清式傢具中更為普遍地運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鈿嵌、百寶嵌、琺琅嵌乃至瑪瑙嵌、琥珀嵌等,品種豐富,流光異彩,華美奪目。其中琺琅技法由國外傳入,用於傢具裝飾僅見於清代。描金和彩繪也是清代傢具的常用裝飾手段,吉祥圖案是清式傢具最喜歡的裝飾題材。
綜觀清式傢具,以清中期為代表,總的特點是品種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裝飾上富麗豪華,並能吸收外來文化,融會中西藝術。造型上突出穩定、厚重的雄偉氣度,製作上匯集雕、嵌、描、繪、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藝,品種上不僅具有明代傢具的類型,而且還延伸出諸多形式的新型傢具,使清式傢具形成了有別於明代風格的鮮明特色。
清代傢具有不同於明式傢具的獨到之處。其總體尺寸要比明式傢具寬大,形成穩定、渾厚的氣勢。而樣式也十分豐富:有床座榻,屏燈籠,箱櫥櫃,椅凳墩,桌幾案等。例如新興的太師椅就有多種式樣,至於靠背、扶手、束腰、牙條等新形式,更是層出不窮。裝飾上求多、求滿,常運用描金、彩繪等手法,顯出光華富麗、金碧輝煌的效果。而在傢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廣作、蘇作之分,使清代傢具完全系統化、風格化。
清代傢具,經歷了近三百年的歷史,從繼承、演變、發展,以至形成為自己的獨立風格,這當然有它特殊的背景與經歷,乃至獨立存在的特色。
清代傢具的發展至風格成熟為"清式",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清初至康熙初,這階段不論是工藝水平、還是工匠的技藝,都還是明代的繼續。所以,這時期的傢具造型、裝飾等,還是明代傢具的延續。造型上不似中期那麼渾厚、凝重,裝飾上不似中期那麼繁縟富麗,用材也不似中期那麼寬綽。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傢具還是用紫檀木製造。中期以後,紫檀漸少,多以紅木代替了。清初期,由於為時不長,特點不明顯,沒有留下更多的傳世之作,這時期還是處於對前代的繼承期。
第二階段是康熙末,經雍正、乾隆,至嘉慶。這段時間是清代社會政治的穩定期,社會經濟的發達期,是歷史上公認的"清盛世"時期。這個階段的傢具生產,也隨著社會發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進步,而呈興旺、發達的局面。這時的傢具生產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成為特殊的、有別於前代的特點,或叫它風格。這風格特點,就是"清式傢具"風格。
1.造型上渾厚、莊重
這時期的傢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為渾厚和莊重。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大師椅的造型,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傢具,也可看出這些特點,僅看粗壯的腿子,便可知其特色了。
2.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清中期傢具特點突出,成為"清式傢具"的代表作。清式傢具的裝飾,求多、求滿、求富貴、求華麗。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甚而在一件傢具上,也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並用。此時傢具,常見通體裝飾,沒有空白,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但是,不得不說,過份追求裝飾,往往使人感到透不過氣來,有時忽視使用功能,不免有爭奇鬥富之嫌。
第三階段是道光以後至清末。道光時,中國經歷了鴉片戰爭的歷史劫難,此後社會經濟日漸衰微。至同治、光緒時,社會經濟每況愈下。同時,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文化、以及教會的輸入,使得中國原本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發生了變化,外來文化也隨之滲入中國領土。這時期的傢具風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響,有所變化。我們看,現在頤和園里的部分傢具,接受了外來影響最為明顯。這種情形,作為經濟口岸的廣東最突出,廣作傢具明顯地接受了法國建築和法國傢具上的洛可可影響。追求女性的曲線美,過多裝飾,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貴,作工也比較粗糙。本章也收進幾件,以作對比和欣賞。
總之,我們所謂清式傢具,乃是指康熙未至雍正、乾隆、以至嘉慶初的清代中期,是指這一段清盛世時期的傢具。
㈥ 清代傢具藝術特點是怎樣的
清代傢具講究用料厚重,尺度宏大,雕飾繁復,其特點在於品種豐內富、式樣多變、容追求奇巧,選材講究,作工細致,注重裝飾,手法多樣,受西洋影響,良莠參差;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傢具,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多採用雕刻、鑲嵌和描繪裝飾手法。清代傢具的成熟分為:清初至康熙初,這階段不論是工藝水平、還是工匠的技藝,都還是明代的繼續。康熙末,經雍正、乾隆,至嘉慶傢具生產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成為特殊的、有別於前代的特點,造型上渾厚、莊重、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這種風格特點,就是"清式傢具"風格。道光以後至清末,社會經濟日漸衰微,木材也不求高貴,作工也比較粗糙。
㈦ 傢具加工工藝流程有哪些
1、配料;2、白胚加工;3、組裝; 4、塗裝;5、包裝。
一、配料 新傢具傳統的配料方法通常由以下幾道工序組成:選料、切長、壓刨、縱剖、平刨、拼板、套材、壓刨、四面刨等。隨著新型加工設備的出現,以上的流程已得到相應的簡化,但基本原理是不會改變的。
配料一般需用到下列機器:切床、壓刨、開料鋸、平刨、銑床、拼板機、帶鋸、四面刨等。另外,近幾年出現的新型的設備有:全自動電腦優選鋸、高周波拼板機、全自動高精度四面刨等等。
品質控制在配料過程中亦是相當重要的,配料的品質控制重點有:材料的質量(毛邊、撕裂、凹陷、壓痕、蟲孔、腐朽、變形、節疤等)、含水率、尺寸、刀痕、拼板膠的配比及質量、拼板壓力、加壓時間、布膠的方法及用量、木紋的大小及方向、板材的握釘力及平整度。
另外,熱壓也可歸納入配料的工序里,它是板材前期加工中的重要一環。熱壓包括拼花、貼皮、曲壓等等。熱壓所使用的機器歸納機來有以下幾種:切皮機、車縫機、布膠機、熱壓機、冷壓機、封邊機、曲壓機等,近幾年用於熱壓工序的新型機器不斷的推陳出新,也使得許多傳統工藝無法加工的產品現在可以加工了。熱壓的品質重點有:含水率、薄片的質量、板材的質量、木皮拼縫、木紋走向、熱壓的溫度、曲壓的模具形狀等等。
二、白身加工(細作)
新傢具的白身加工的生產工藝過程與中國傳統傢具(包括明清傢具)的生產工藝過程有些不同,但只要嚴格按圖紙加工,保證加工精度在公差允許范圍內就行了。 白身加工(細作)也就是產品各分件從毛料加工成圖紙所要求的尺寸和形狀的一個加工過程。其重點要注意的加工工序是打孔、銑型、截斜角、雕刻部件的加工,必需保證加工精度,這樣才能保證組裝工序的組裝精度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白身加工所用的機器種類較多,新的設備更是層出不窮,但無論機器設備如何先進,都離不開基礎五大類:切鋸類、鑽孔類、鏤銑類、砂光類以及輔助類。具體常有的設備有:各種鋸床(單片鋸、雙切鋸、精密45度切、帶鋸、線鋸等)、鑽床(各種:台鑽、排鑽、群鑽、立卧雙用鑽、氣動鑽等)、各種銑床以及鏤銑機、各種砂光工具及機器等。另外許多新型的電腦全自動控制的機器給現代傢具的生產製造帶來了不同程度上的工藝變革。 此環節的品質控制要點主要要保證以下三個方面:尺寸、形狀、木材質量。其詳細的品質要求在此就不再詳述。另外,砂光打磨是一個需要大量時間和空間的工序。打磨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不允許有橫紋和圈紋的砂紙痕。
三、組 裝 組裝工序是保證現代傢具產品質量的關鍵工序,由於部分產品的體積大、重量較重且整體組裝,所以在組裝過程中對使用工具、組裝台、人員等的配備都與中國傳統傢具有很大的區別。為保證組裝的精度和操作的熟練程度,每一組裝線都要進行合理安排,其基本過程是先裝框架再裝細節,裝好後再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整。
四、塗 裝 在此只作簡要敘述,具體請參考「木製傢具的美式塗裝流程」篇。 此處所講的塗裝主要是指美式塗裝。美式塗裝是適合歐美地區使用和流行的傢具的油漆塗裝,主要包括一般美式自然塗裝、古老白塗裝、雙層式塗裝、鄉村式塗裝。其塗裝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基材前處理(包括破壞處理)、素材調整、整體著色、填充劑、膠固底漆、吐納、格麗斯著色劑、修色著色劑、二度底漆、面漆、拋光打蠟等工藝。
基於以上美式塗裝工藝的要求,所使用的油漆線也必需與之對應,目前比較有規模的油漆線就是地盤式塗裝。塗裝全線的工藝流程如下:破壞處理(敲打、蟲孔、溝槽、銼邊等)、吹灰、等化處理、噴底色、封閉漆、乾燥、打磨、擦色、拉明暗、乾燥、第一道底漆、乾燥、打磨、噴點、干刷、第二道底漆、打磨、干刷修色、乾燥、第一道面漆、乾燥、打磨、灰塵漆,修整、第二道面漆、乾燥,下線。
傢具塗裝的品質控制是傢具製造中最難的,也是問題最多的,想要做好塗裝的品制控制,就必須在實際生產中多看多練。
五、包 裝
從油漆線下來的產品進行整體包裝,注意保護邊角,並按客戶要求作好嘜頭。
掌握現代傢具生產工藝就是必須多參於實際生產,多了解傢具的結構及加工和塗裝方法,多積累相關經驗,才能真正的了解現代傢具,同時要加強各工藝的生產質量控制,才能真正把新傢具作好。
㈧ 傢具材質描述
曾經是財富象復征的名貴硬木傢具制,如今正越來越多地進入普通消費者的家庭。但許多消費者在選購這類傢具時,往往搞不清它們究竟是用何種材料製成的,只能一概以紅木傢具名之。其實,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硬木傢具,其材料來源很雜,一般包括以下一些材質。
紫檀木特徵及材性: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狹、白色;心材鮮紅或橘紅色,久露空氣後變紫紅褐色;材色較均勻,常見紫褐色條紋。
酸枝木特徵及材性: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黃白至黃褐色,部分樹種為棕褐色等;心材橙色,淺紅褐色、紅褐色、紫紅色、紫褐色至黑褐色
㈨ 傢具有什麼工藝
傢具有什麼工藝?傢具工藝是指用什麼設備、工具,選用什麼樣的傢具結構方內式,採用什麼容樣的流程(生產先後順序)將傢具生產出來,在加工過程中的需要加工的形裝需要採用圖紙或者料單的形式表現出來(就是繪制結構圖紙和加工圖紙,編制生產料單)。傢具設計一般特製傢具的造型和功能設計,是指按照生活的實際需要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儲物櫃用來儲物,衣櫃用來裝衣物等),以外觀復合造型法則和審美需要的方式將傢具構想出來。傢具工藝師必須對傢具結構、材料、設備、 加工流程、傢具五金等性能、參數非常了解,對傢具工藝制圖(主要是CAD)非常熟悉。傢具設計師要對傢具的造型法則、材料、功能等非常熟悉,能夠用3DMAX等軟體模擬出所設計的產品。希望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