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能不能給一下 梵高 的資料越詳細越好!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他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他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於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八年。
梵高幾乎沒有受過什麼正規的繪畫訓練。為弄到畫布、油彩和畫具而日復一日地奔波勞碌,精神上也不斷處於矛盾的狀態,為追求藝術的完美而承受著壓力,這些即使不是他後來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給他的生活悲劇埋下了種子。
梵高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為同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這也是自稱表現派的藝術家們共有的特性。梵高在談到他的創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於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系……」.
梵高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
梵高自殺年僅三十七歲,作為一位藝術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憾人心而富於想像力的繪畫贏得評論界的贊揚。
梵高死後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作表現主義,並且證明是現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
盡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要設想他們的個人特點有多在不同則是很難的。高更是個攻擊傳統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梵高對於共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一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沉的愛。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經歷之後,這種愛使他成為一個美術商人,並產生了進行理論研究的願望,進而成為比利時煤礦區的一名傳教士。1880年他開始學畫,後來他在布魯塞爾、海牙和安特衛普進修。於1886年來到巴黎,他在這里見到了勞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義小組的成員。
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後,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現,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徵,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於他對於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梵的個性。這從來都是如此的。
梵高的激情,來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來自他所認識的人們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強烈反應。這絕不是一個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種簡單的反應。他寫信給弟弟提奧的信,是一個藝術家寫出來的最動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覺力,這種知覺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應。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正在獲得效果,這種效果是通過黃色或藍色來取得的。雖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觀念用來表達對於人物和自然的愛,及其表現過程中的愉快,但他對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談到《夜晚的咖啡館》時說:「我試圖用紅色和綠色為手段,來表現人類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館》是由深綠色的天花板、血紅的牆壁和不和諧的綠色傢具組成的夢魘。金燦燦的黃色地板呈縱向透視,以難以置信的力量進入到紅色背景之中,反過來,紅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與之抗衡。這幅畫,是透視空間和企圖破壞這個空間的逼人色彩之間的永不調和的斗爭。結果是一種幽閉、恐怖和壓迫感的可怕體驗。作品預示了超現實主義用透視作為幻想表現手段的探索,但是沒有一種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這是一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嘗試。梵高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系,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系。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確筆觸造成的。當我們在認識繪畫中的表現主義的時候,我們便傾向於把它和勇氣十足的筆法聯系起來。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筆觸,它來自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梵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於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一種小心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這種筆觸,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准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看,實際確是如此,因為梵高是一位畫其所見的藝術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揚樹戰栗著悠然地浮現在我們面前;山谷里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里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後審判。這件作品是在聖雷米療養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後,就住進了這座療養院。在那兒,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志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律地跳動著星星發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這在他那一代的藝術家裡鮮見的。他對人充滿了激情的愛,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畫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樣,從一開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殺前的幾個月里所畫的最後自畫像都是如此。它如實地表現出瘋人凝視的可怕和緊張的眼神。一個瘋人,或者一個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畫出這么有分寸、技法嫻熟的畫來。不同層次的藍色里,一些節奏顫動的線條,映襯出美麗的雕塑般的頭部和具有結實造型感的軀干。畫面的一切都呈藍色或藍綠色,深色襯衣和帶紅鬍子的頭部除外。從頭部到軀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與節奏的組合,以及所強調部位的微妙變化,都表明這是一個極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藝術家,彷彿梵高完全清醒的時候,就能記錄下他精神病發作時的樣子。
《烏鴉群飛的麥田》
在這幅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郁感,烏雲密布的沉沉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盪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這種畫面處處流露出緊張和不詳的預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線條組成的無言絕命書。就在第二天,他又來到這塊麥田對著自己的心開了一槍。
❷ 勒·柯布西耶的人物生平
1887年,出生於瑞士拉紹德封,鍾表工人家庭。
1902年,柯布西耶在都靈國際裝飾展上以一隻雕刻手錶獲獎。
1905~1908年,在家鄉的一所藝術學校學習,柯布進行第一次學習旅行,目的是去看歐洲的一些傑出的建築與藝術。旅途中柯布繪制了許多精美的速寫與水彩畫。同時拜訪了嘎涅、貝瑞以及霍夫曼。
1908~1909年,在法國建築師貝瑞的事務所工作。
1910年,柯布結束旅行回到母校,並受學校之託再次出行到柏林研究德國裝飾藝術。在德國接觸到德意志製造聯盟,並接觸到彼得·貝倫斯、格羅皮烏斯以及密斯·范·德·羅。
1911年,柯布再次到中歐和東方旅行,並於年底回到母校-拉香·德·芳藝術學校。
1913年,柯布在拉香·德·芳開辦自己的事務所。
1917年,定居巴黎,與Ozenfant創始Purism。
1920年,創辦《新精神》雜志,宣揚抽象藝術。
1923年,發表《走向新建築》,宣揚現代主義是一種幾何精神,一種構築精神與綜合精神,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機器」。「現代社會已經達成這樣一個結論,即,為人類建造一個新的家園將成為判定一個文明特性的決定性因素。隨著一種新的住宅形式的誕生,機器時代將邁入第二階段。即,普遍建造的階段。」
1927年,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設計競賽一等獎。
1928年,他同W.格羅皮烏斯、L.密斯.范.德.羅等人組織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他多次參加各國的建築設計競賽,並多次獲得榮譽學位。
1929年,在普瓦西設計薩伏伊別墅。
1929~1933年,設計巴黎救世軍收容所和巴黎大學瑞士學生宿舍。
1931~1942年,完成許多城市規劃項目,關注現代城市與規劃問題。
1947~1951年,設計完成馬賽公寓,體現其未實施的規劃理想。
1950~1955年,朗香聖母教堂。
1951~1965年,印度昌迪加爾行政區規劃設計。
1952~1960年,法國里昂拉土雷特修道院。
1953~1954年,哈佛大學卡本特視覺藝術中心。
1965年,卒於法國。 勒·柯布西耶出生於瑞士的一個海拔一千米的山間小鎮,它位於法國很近的山脈中,那個人口只有四萬人的小地方,以製表而聞名於世,1900年該鎮組裝的手錶,佔世界手錶生產的55%,柯布西耶的祖父自然也是製表的手藝人,母親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以教鋼琴維持生計,柯布西耶畢業於當地的美術中專學校,當時這家學校受新藝術派影響很大,老師甚至提出從鍾表裝飾細工,向建築方向轉變的建議,最初的建築於1905年落成。勒·柯布西耶於1907年初開始了最初的義大利旅行,這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體驗,他寫了許多長信以及畫了大量的寫生素描,那時還只是一位裝飾美術家的柯布西耶,已經開始思考建築和城市特徵等問題。整個旅行中,柯布對義大利埃瑪修道院和比撒廣場的印象尤為深刻,回到故鄉之後的柯布西耶,開始了從一位裝飾美術家走向建築家的生涯。1910年,他受到與他一起工作的建築大師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的影響。然而,對他最大的影響來自他經常的旅行,同時他還從所從事的立體油畫和著色等工作中得到相當多的啟示。盡管他大部分的靈感來自於雅典衛城(Acropolis),但他還是每天都去帕台農神廟(Parthenon),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勾勒。他的大腦里完全充斥著古典的魅力。
1919年先後到布達佩斯和巴黎學習建築,在巴黎到以運用鋼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築師維克多·拉盧處學習,由於柯布西耶患有癲癇症,遭維克多·拉盧驅逐。於是到德國孟德爾松事務所工作,埃瑞許·孟德爾松事務所以嘗試用新的建築處理手法設計新穎的工業建築而聞名,在那裡他遇到了同時在那裡工作的巴克敏斯特·富勒和密斯·凡·德·羅,他們互相之間都有影響,一起開創了功能主義建築的思潮。他又到埃及和土耳其周遊,參觀探訪古代建築群和伊斯蘭文化建築。
1920年,在他還是一名藝術家的初期,他就意識到自己的一生即將從事建築而非嚴肅的藝術。1927年他定居巴黎,同時從事繪畫和室內設計,與新派立體主義的畫家和詩人合編雜志《華麗精神》,並更名為勒·柯布西耶。盡管他從未接受過任何正規的教育,但柯布西耶受到過很多專家的影響。最初影響他的是著名的建築大師奧古斯特·貝瑞(Auguste Perret),並教會他如何使用鋼筋混凝土。
1965年8月27日,勒·柯布西耶在法國南部馬丹角游泳時去世,時年78歲。一種說法是他死於心臟病。另一說他故意要離開人世,根據是死前數星期,他曾對一名親密助手說:親愛的索爾當啊,當面對著太陽在水中死去,多好呀!」大徹大悟之人,冷靜地結束自己的生命,離開塵世,這樣的事發生過不少,勒·柯布西耶也有可能這樣做了。 1926年提出了他的五個建築學新觀點(一些人將其比作五個古典的柱型),這些觀點包括:底層架空柱、屋頂花園、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以及橫向長窗。人們將這個建築時代比作為機器時代,勒·柯布西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改良主義者。在考察整個城市中的偉大建築、寬敞的空間、樹木和雕像等方面時,他都充滿了激情。
勒·柯布西耶的建築思想可分為兩個階段: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義、功能主義和國家樣式的主要領袖,以1929年的薩伏伊別墅和1945年的馬賽公寓為代表,許多建築結構承重牆被鋼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築往往騰空於地面之上;50年代以後勒·柯布西耶轉向表現主義、後現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現力的雕塑感和它獨特的形式使建築界為之震驚,完全背離了早期古典的語匯,這是現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難忘的建築之一。在傢具設計中,勒·柯布西耶則以豪華而舒適的鋼管構架躺椅著稱於世,幾乎成為20年代優雅生活的象徵。
❸ william Morris 是什麼!
william Morris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領導人 威廉·莫里斯 (1834—1896年),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回。
莫里斯雖是畫家,卻答主要是致力於工藝美術,用伯恩·瓊斯的畫稿,作漂亮的絨毯,從事繪畫玻璃、陶器、傢具、書籍裝幀等各方面的工作。在從事這些工作以外,不能忘記的,是他參加拉斯金為中心的「美的社會主義運動」。據說「現代社會的矛盾,生活的丑惡,是機械文明和物質文明過度繁榮的必然結果」,要給由於物質文明而荒蕪了的人們的心靈以美的東西,藝術的東西。如果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社會問題也就自然而然得到解決。因此,日常的家庭用具、傢具、衣服等等都必須作得價廉而物美,因此,工藝美術也就成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批評家愛德華·卡本特、詩人濟慈、劇作家王爾德等都參加了這個運動,試圖在整個歐洲進行宣傳。
❹ 哪家船木傢具買的好
老漁夫船木.還有實體店.
❺ 幫我們傢具公司取個名字我們是生產板式和實木高檔傢具的
卡本特(Carpenter木匠)傢具公司
西尼爾(Senior資深的)傢具公司
老木匠(Senior Carpenter)傢具公司
匠心傢具公司(別具匠心)
❻ 北京市卡本特木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市卡本特木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03月1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加工內傢具、櫥櫃、容木製品等。
法定代表人:李少銀
成立時間:2008-03-10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1501086747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團河南村南二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