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外古典傢具古代有哪些,主要風格和流派
國外古典傢具
1.埃及、希臘、羅馬傢具 首次記載製造傢具的是埃及人。古埃及人較矮(人均約1.52m),並有蹲坐的習慣,因此座椅較低。
(1)古埃及(公元前3100~前311年)傢具特徵:由直線組成,直線占優勢;動物腿腳(雙腿靜止時的自然姿勢,放在圓柱形支座上)椅和床(延長的椅子),矮的方形或長方形靠背和寬低的座面,側面成內凹或曲線形;採用幾何或螺旋形植物圖案裝飾,用貴重的塗層和各種材料鑲嵌;用色鮮明、富有象徵性;凳和椅是傢具的主要組成部分,有為數眾多的櫃於用作儲藏衣被、亞麻織物。 埃及傢具對英國攝政時期和維多利亞時期及法國帝國時期影響顯著。
(2)古希臘(公元前650~前30年)人生活節儉,傢具簡單樸素,比例優美,裝飾簡朴,但已有豐富的織物裝飾,其中著名的「克利奈」椅(Klisn1os),是最早的形式,有曲面靠背,前後腿呈「八」字形彎曲,凳子是普通的,長方形三腿桌是典型的,床長而直,通常較高,且需要腳凳。
在古希臘書中已提到在木材上打蠟,關於木材的乾燥和表面裝飾等情況,和埃及有同樣高的質量。 19世紀未,希臘文藝復興運動十分活躍,一些古典的裝飾圖案,可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例子中看到。
(3)我們對古羅馬(公元前753~公元365年)的傢具知識來自壁畫、雕刻和拉丁文中偶然有關傢具的記載、而羅馬家庭的傢具片段,保存在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的遺址中。
古羅馬傢具設計是希臘式樣的變體,傢具厚重,裝飾復雜、精細,採用鑲嵌與雕刻,旋車盤腿腳、動物足、獅身人面及帶有翅膀的鷹頭獅身的怪獸,桌於作為陳列或用餐,腿腳有小的支撐,椅背為凹面板;在傢具中結合了建築特徵,採用了建築處理手法,三腿桌和基座很普遍,使用珍貴的織物和墊層。
2.中世紀(1~15世紀)高直和文藝復興時期(800~1150年)的傢具在中世紀,西歐處於動亂時期,羅馬帝國崩潰後,古代社會的傢具也隨之消失。中世紀富人住在裝飾貧乏的城堡中,傢具不足,在騷亂時期少有倖存者。拜占庭時期(323~1453年),除富有者精心製作的嵌金和象牙的椅子外,傢具類型也不多。
(1)高直時期(l150~1500年)傢具特徵:採用哥特式建築形式和厚牆的細部設計,採用建築的裝飾主題,如拱、花窗格、四葉式(建築)、布卷褶皺、雕刻品和鏤雕,櫃子和座位部件為鑲板結構,櫃子既作儲藏又用作座位。
(2)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400~1650年),為了適應社會交往和接待增多的需要,傢具靠牆布置,並沿牆布置了半身雕像、繪畫、裝飾品等,強調水平線,使牆面形成構圖的中心。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的特徵是:普遍採用直線式,以古典浮雕圖案為特徵,許多傢具放在矮台座上,椅子上加裝墊子,傢具部件多樣化,除用少量橡木、衫木,絲柏木外,核桃木是唯一所用的,節約使用木材,大型圖案的絲織品用作椅座等的裝飾。
(3)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1400~1600年)的傢具許多是原始的,特徵是:厚重的比例和矩形形式,結構簡單,缺乏運用建築細部的裝飾,有鐵支撐和支架,釘頭處顯露,傢具體形大,富有男性的陽剛氣,色彩鮮明(經常掩飾低級工藝),用壓印圖案或簡單的皮革裝飾(座椅),採用核桃木比松木更多,圖案包括短的鑿紋、幾何形圖案,腿腳是「八」字形式傾斜的,採用鐵和銀的玫瑰花飾、星狀裝飾以及貝殼作為裝飾。
(4)法國文藝復興時期(1485~1643年)的傢具的特徵:厚重。輪廓鮮明的浮雕,由擦亮的橡木或核桃木製成,在後期出現烏木飾面板,椅子有象御座的靠背,直扶手,以及有旋成球狀、螺旋形或欄桿柱形的腿,帶有小圓麵包形或荷蘭式漩渦飾的腳,使用上色木的鑲嵌細工、玳瑁殼、鍍金金屬、珍珠母、象牙,傢具的部分部件用西班牙產的科爾多瓦皮革、天鵝絨、針綉花邊、錦緞及流蘇等裝飾物裝飾,裝飾圖案有橄欖樹枝葉、月桂樹葉、打成漩渦葉箔、阿拉伯式圖案、玫瑰花飾、漩渦花飾、圓雕飾,貝殼,怪物。鷹頭獅身帶翅膀的怪物、棱形物、奇形怪狀的人物圖案,女人像柱,傢具連接處被隱蔽起來。
3.巴洛克時期(1643~1700年)
(1)法國巴洛克風格亦稱法國路易十四風格,其傢具特徵為:雄偉、帶有誇張的、厚重的古典形式,雅緻優美重於舒適,雖然用了墊子,採用直線和一些圓弧形曲線相結合和矩形、對稱結構的特徵,採用橡木、核桃木及某些歐鍛和梨木,嵌用斑木、鵝掌鍬木等,傢具下部有斜撐,結構牢固,直到後期才取消橫檔;既有雕刻和鑲嵌細工,又有鍍金或部分鍍金或銀、鑲嵌、塗漆、繪畫,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原為直腿變為曲線腿,桌面為大理石和嵌石細工,高靠背椅,靠牆布置的帶有精心雕刻的下部斜撐的蝸形腿狹台;裝飾圖案包括嵌有寶石的旭日形飾針,圍繞頭部有射線,在卵形內雙重「L」形,森林之神的假面,「C」「S」形曲線,海豚、人面獅身、獅頭和爪,公羊頭或龜、橄欖葉、菱形花、水果、蝴蝶、矮棕櫚和睡蓮葉不規則分散布置及人類寓言、古代武器等。
(2)英國安尼皇後式(1702~1714年):傢具輕巧優美,做工優良,無強勁線條,並考慮人體尺度,形狀適合人體。椅背、腿、座面邊緣均為曲線,裝有舒適的軟墊,用法國、義大利有著美麗木紋的胡桃木作飾面,常用木材有榆、山毛櫸、紫杉、果木等。
4.洛可可時期(1730~1760年)
(1)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傢具特徵:傢具是嬌柔和雅緻的,符合人體尺度,重點放在曲線上,特別是傢具的腿,無橫檔,傢具比較輕巧,因此容易移動;核桃木、紅木、果木均使用,以及藤料。蒲製品和麥桿;華麗裝飾包括雕刻、鑲嵌、鍍金物、油漆、彩飾、鍍金。初期有許多新傢具引進或大量製造,採用色彩柔和的織物裝飾傢具,圖案包括不對稱的斷開的曲線、花,扭曲的漩渦飾、貝殼、中國裝飾藝術風格、樂器(小提琴、角制號角、鼓)、愛的標志(持弓劍的丘比特)、花環、牧羊人的場面、戰利品飾(戰役象徵的裝飾布置)、花和動物。
(2)英國喬治早期(1714~1750年): 1730年前均為濃厚的巴洛克風格, 1730年後洛可可風格開始大眾化,主要裝飾有細雕刻,鑲嵌裝飾品、鍍金石膏。裝飾圖案有獅頭、假面、鷹頭和展開的翅膀、貝殼、希臘神面具、建築柱頭、裂開的山牆等。
直到1750年油漆傢具才普及,喬治後期,廣泛使用直線和直線形傢具,小尺度,優美的裝飾線條,逐漸變細的直腿,不用橫檔,有些傢具構件過於纖細。
5.新古典主義(1760~1789年)
(1)法國路易十六時期的傢具特徵:古典影響占統治地位,傢具更輕、更女性化和細軟,考慮人體舒適的尺度,對稱設計,帶有直線和幾何形式,大多為噴漆的傢具,櫥櫃和五斗櫃是矩形的,在箱盒上的五金吊環飾有四周框架圖案,座椅上裝座墊,直線腿,向下部逐漸變細,箭袋形或細長形,有凹槽,椅靠背是矩形、卵形或圓雕飾,頂點用青銅制,金屬鑲嵌是有節制的,鑲嵌細工及鍍金等裝潢都很精美雅緻,裝飾圖案源於希臘。
(2)法國帝政時期(1804~1815年):傢具帶有剛健曲線和雄偉的比例,體量厚重,裝飾包括厚重的平木板、青銅支座,鑲嵌寶石、銀、淺浮雕、鍍金,廣泛使用漩渦式曲線以及少量的裝飾線條,傢具外觀對稱統一,採用暗銷的膠粘結構。1810年前一直使用紅木,後採用橡木、山毛櫸、楓木、檸檬木等。
(3)英國攝政時期(18ll~1830年):設計的舒適為主要標准,形式、線條、結構、表面裝飾都很簡單,許多部件是矩形的,以紅木、黑、黃檀為主要木材。裝飾包括小雕刻、小凸線、雕鏤合金、黃銅嵌帶、獅足,採用小腳輪,櫃門上採用金屬線格。
6.維多利亞時期(1830~1901年)
是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傢具形式。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設計趨於退化。1880年後,傢具由機器製作,採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採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構件厚重,傢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
㈡ 美聯紅木的產品系列
美聯紅木有三種產品類型,第一種是根據現代生活需要設計開發的新古典風格紅木傢具,第二種是明清風格仿古傢具,第三類是大型的紅木藝術雕刻傢具。前兩種產品是該公司銷售的一線產品,而第三類作品則從未推向市場進行銷售。美聯紅木產品由一批技藝精湛的老師傅設計製作,他們大多有高級工藝美術師和中級工藝美術師的職稱。他們經過長期專業訓練和實踐操作,熟練掌握如人體結構比例、空間透視等多種藝術技能,這是一般工藝師傅難以企及的,機器雕刻更是無法相提並論。就是靠這些經驗豐富的工藝師們,美聯作品中的大量原創題材才能被真實表現出來,人物景觀也有深的層次和內涵,作品感染力更為深入人心。
四大國寶級代表作 《江山多嬌》在設計上以中國傳統工藝文化為基礎,緣引毛主席著名詩詞《沁園春》中的詩句「江山如此多嬌」而得名。在這套大型沙發整體設計上就是以一個古董架上成立一副中國古典工藝畫卷為主體,在畫卷中繪有七仙女、四大美女、大觀園十二金釵,展現歡歌燕舞、喜慶祥和、國泰民安、豐衣足食的和諧美景。同時也繪有文武財神、三星福祿壽,其神態喜笑顏開,意寓經濟騰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天真活潑的小童成群結隊、歡天喜地、精神抖擻。天上龍飛鳳舞,人間歌舞昇平;聚寶大象,祥氣照人,招財納寶;牡丹花、芙蓉花、月季花、四季花百花齊放;鳳凰、金雞、鸚鵡、喜鵲、鴛鴦戲水、百鳥爭鳴,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靠背繪有一副由古典建築、亭台樓閣、古樹迎賓、松枝雄展、揚帆風順,旭日東升構成的錦綉中華萬里圖。靠背後面繪有古代敦煌飛天聚樂圖,充分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互敬互助,團結友愛的精神。整套沙發圖案從頭到尾內容豐富、氣勢磅礴,如詩如畫。再通過工藝大師的精心雕琢,把畫中的人物、龍鳳、山水、花鳥、草木、樓台表達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木工製造工程十分龐大,從烘乾、選料、開料、合料、刮磨、組裝及漆飾每套工序無不做到「巧」、「妙」、「精」、「絕」的境界。
作品榮獲2002第五屆成就國際傢具展設計特等獎、2003年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獎,2003年第五屆杭州西湖博覽會最佳展品金獎,2004第十五屆傢具世紀藝術成就金獎,2006第二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特等獎。 「華夏盛世」又名「華夏一桌」,整套大型藝雕組合共有作品二十件,其中有一張百龍精雕大桌,十二張錦綉山河大寶座,兩個九龍大燈柱,一張牡丹富貴大條案,四個精雕大花幾精製組合而成。整個作品立意高遠,匠心獨具。它寓意祖國國富民強、民族振興、天下一統、尊不容辱。百龍大桌子由百條中華騰龍精雕組合而成,其每條龍的形態各異、姿態萬千、動感十足。百龍匯聚寓意我中華民族振興、人民團結、國富民強、百姓豐衣足食。十二張綿綉山河大寶座則代表中國一年的十二個月。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在這十二張寶座之中,繪有祖國三十多個省市的名勝古跡,其中包括:萬里長城、故宮、天壇、布達拉宮、桂林山水、長江三峽、五嶽山川……。在整套「華夏盛世」作品中,不僅可以見到祖國大江南北每一個有華表的風景名勝,而且還能夠感受到百龍聚首帶給您的強烈的華夏文化震撼,令人不禁為之慨嘆:好一幅氣勢雄偉的萬里江山錦綉圖!
這套作品全部以精心挑選的寮國千年紅酸枝為材料,由百餘名技藝精湛的木工和雕刻大師歷時四年多而完成。是中國工藝美術界和文化產業中極為罕見的杠鼎之作。作品榮獲2007年第三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特別金獎 《福滿乾坤》在設計上以中國傳統工藝文化為基礎,在整套家私圖案中繪有五了戲笑佛,意喻家孫滿堂、和睦共處、笑口常開;同時也繪有三星圖,意喻福星、祿星、壽星三星高照,萬事大吉大利;還繪有文武財神、童子送寶,荷合二仙、四季富貴花、鴛鴦戲水等……中國民間傳統吉祥圖案。整套家私圖案上充分體現了家旺、人旺、財旺、福旺一切興旺的在喜場面,故也命名為《財福滿堂》。同時這一套家私再通過工藝大師們的精雕細鑿,把整個畫面中的人物、花鳥吉祥物反映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讓人觀而嘆之。在整個木工構造上也十分精巧絕妙。整體構造美觀大方,有皇者氣派,工藝製作精湛;在實用上拆裝、搬運、組合、雅座、聊天、儲物、取物一切方便自如。而且在座位上用了現代軟體布藝座墊,更使其增添了不少古雅時尚的藝術效果。選材上用的是最名貴的海南黃花梨,極具收藏價值。
㈢ 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胡村鎮怎麼樣 那裡的風土民情和經濟建設狀況如何
寧化縣湖村鎮黨委書記鄭洪欽
鎮長周文慶
一、鎮情概況
湖村鎮地處福建省寧化縣東部,距縣城26公里,鎮域面積164.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68萬畝),山地面積21.6萬畝,林地面積15.6萬畝,森林覆蓋率70.1%。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共88個村民小組,4311戶16227人,其中農業 戶 3581戶14693人。2009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 2.09億元,工業總產值6.7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2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3.24億元,其中工業投資2.3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5338元。
主要特點:
文明古鎮。湖村歷史源遠,建村已歷一千餘年,黎坊的古建築群已逾百年。在「老虎岩」發掘的古化石,系四萬年前的古人類智人牙齒和哺乳動物牙床,是福建省已發掘的年代最久遠、保存較完好的古人類化石。湖村文化底蘊深厚,相繼出過「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一代才子張騰蛟,以及以書畫聞名的張華元等名人。
革命老區。湖村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組成部分,巫坊村鑼鼓坪是紅軍長徵集結出發誓師點之一,當年澎湃縣蘇維埃政府、中央紅軍醫院、兵工廠曾設在湖村,是紅軍的大後方、軍需物資補給地,全鎮有老區基點村13個。據調查統計,當年湖村參加工農紅軍的有314人,「二戰時期」為革命犧牲的湖村籍烈士有77名。
工業重鎮。是寧化縣的工業重鎮,全鎮現有企業44家,其中工礦企業33家、規模以上企業14家。省級重點項目——行洛坑鎢礦總投資額3.8億元,是全國探明的四大鎢礦床之一,三氧化鎢儲量達30萬噸以上,鉬金屬儲量1萬噸以上。
礦產寶地。境內鎢、煤、石灰石、高嶺土等礦藏豐富,煤儲量23萬噸,石灰石儲量4億噸。
旅遊景區。湖村鎮旅遊資源豐富,地形地貌奇特,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已開發的旅遊景點主要有國家地質公園——天鵝洞群風景區。正在開發的有休閑度假勝地——蛟龍溪漂流、農業生態觀光園——銀杏山莊等。擬開發的有閩人資源——老虎岩、東南沿海最深的內陸湖——蛟湖、萬畝桃花園、靈隱寺、水晶洞等諸多自然生態資源,以及中央紅軍澎湃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醫院、紅軍兵工廠等一批紅色旅遊資源。此外,現代工業園——行洛坑鎢礦是全國目前最大的重力選礦鎢生產企業,前臨796縣道,背靠巍峨大山,不僅是工業重點項目,也是觀光勝地,遊客可在采礦、選礦現場一睹機械化采選工藝。
二、2009年特色產業發展情況
1、農業生產穩步發展。旱作基地得到鞏固。充分利用萬畝旱地資源,優化種植模式,形成了年種植6500畝地瓜、8500畝花生、1.1萬畝水蜜桃、14萬株銀杏種植規模。特色產業初顯成效。開發和改造茶園860畝、改造老果園3730畝、培育豐產竹林2150畝、栽培食用菌11萬㎡,獺兔養殖業得到持續發展。
2、工業經濟成效明顯。礦產加工業平穩發展。礦產開發企業達18家,形成了以鎢砂開發、石灰石深加工為主的礦產工業集群。省級重點企業——鎢礦在制鎢基礎上,新建多金屬回收車間,提高資源再利用率,年產鉬精礦200噸、銅精礦400噸;騰龍水泥新上星光粉磨生產線;達輝鈣業新建多晶硅生產項目。竹木加工業逐步回暖。竹木深加工規模企業發展至5家。聯創精工投資5000萬元新上實木傢具生產線,產品以出口為主,在浙江等省市及阿聯酋、迪拜建立了直銷點;森林木業新上植物精煉油生產線,充分利用鋸末等廢料提煉精油,變廢為寶;福祥木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為規模企業;鑫源木業生產的寵物屋在日本的銷路不斷攀升。
3、旅遊產業迅速發展。順利完成「7·18」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抓住泉三高速公路開通、寧化至湖村紅色旅遊公路通車時機,加大旅遊宣傳力度,前來湖村旅遊觀光的遊客猛增,天鵝洞景區接待遊客量比上年增長43%。蛟龍溪漂流項目各項前期工作有序展開。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一批餐飲、住宿、休閑服務行業相繼落戶鎮區,加快了我鎮第三產業迅速壯大。
三、經濟工作發展遠景
湖村鎮是寧化的農業特色鎮、工業重鎮、旅遊大鎮,在新一輪發展中,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縣委「四求作為」、「爭先作為」的要求,緊緊圍繞鎮黨委提出的「農業挖潛力、工業添活力、旅遊增魅力、民生藉助力」四力發展思路,迅速預熱高速經濟,進一步穩定農業、突破工業、搞活旅遊、改善民生,保持全鎮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經濟工作遠景目標:2010年,計劃實現農業總產值2.25億元,增長7.6%;工業總產值7.46億元,比增1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39億元,比增22%;農民人均純收入5700元,比增6.8%。至2015年,力爭農業總產值達3.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690元。
1、深入挖掘農業潛力。以客家源食品有限公司為依託,穩步發展「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下埠村種植1000畝綠色無公害蔬菜,打造「綠色蔬菜基地」。充分利用湖村萬畝旱地資源,大力發展旱地經濟作物,鞏固萬畝地瓜、花生、水蜜桃、銀杏等經濟作物種植規模,變旱地劣勢為優勢,打造「萬畝旱作基地」。抓好全鎮14萬株銀杏樹的管護,做大做強以銀杏山莊等為龍頭的生態觀光農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推進銀杏茶、銀杏保健品、葯用銀杏等銀杏系列產品的研發,打造「銀杏種植觀光基地」。
2、不斷增添工業活力。湖村是全市工業競賽重點鄉鎮之一,將大力發展礦產、竹木兩大工業項目,確保企業穩產和達產。一是做強礦產品加工業。穩定鎢礦、騰龍水泥、旭日紅礦業、新型建築材料、達輝鈣業、宏凌硅業等一批礦產品深加工規模企業的生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新上灰鈣生產項目。抓緊鎢礦尾沙開發利用,延伸礦產品開發產業鏈。做大做強以鎢砂開發、石灰石深加工為主的礦產工業集群,力爭全鎮礦產品工業總產值突破5億元,建成全縣及周邊縣市規模最大的鈣業基地和鈣業大鎮。二是發展竹木加工業。發展壯大聯創精工、鑫源木業、森林木業等5家木字型大小深加工型規模企業,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企業抗市場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打響企業品牌,扶持源豐建材做好「杉之香」、「維盛」兩大系列產品的注冊工作,並支持其新上生產線,擴大再生產。擴大聯創精工實木傢具生產規模,提高流水線自動化生產程度,積極申報省市級規模企業和龍頭企業,同時,逐步擴大實木傢具在歐美、阿聯酋的市場佔有率。支持鑫源木業開發生產各類新穎、美觀、耐用的寵物屋,提高產品在日本的市場份額。三是打造工業聚集區。天鵝路口至龍頭村公路沿線聚集了湖村大部分工礦企業,該區域內的企業聚集度高,資源也相對集中,將利用幾年的時間,按照產業聚集要求做好規劃設計,布置若干個塊狀工業區域,將企業逐步向區域內集中,建成湖村特色工業聚集區。
3、持續增加旅遊魅力。湖村鎮距離永寧高速馬源亭互通口僅20分鍾車程,在新一輪發展中,將以浦建龍鐵路項目啟動、永寧高速公路明年底通車、紅色旅遊公路竣工為契機,主動對接高速經濟,加快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做強旅遊產業,打響旅遊品牌。一是加快蛟龍溪漂流徵地等工作,年內完成旅遊公路硬化、水庫水壩船筏缺口1處、台階式碼頭4處、上下碼頭管理房各1座及停車場等建設項目,計劃實現一期投資額1000萬元。二是繼續完善天鵝洞景區配套設施,加強與縣旅遊局的對接,建設天鵝洞景區門樓、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游道、公廁及其他景區配套項目,計劃完成一期投資額1000萬元。三是充分利用湖村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深厚的人文景觀,聘請資質單位做好規劃設計工作,積極申報福建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建設安心、安逸、安全的村鎮旅遊環境。同時,以國家地質——天鵝洞群為依託,輻射帶動全鎮旅遊產業的全面發展,主要抓好蛟湖、老虎岩古脊椎動物遺址、靈隱寺、佛隱洞、水晶洞、紅色遺址、鎢礦現代采選工藝流程等一批旅遊項目的捆綁策劃。並加大對這些景點的對外宣傳、推介力度,通過招商引資等辦法引進客商進行開發利用,與天鵝洞景區、蛟龍溪漂流共享遊客資源,形成集「地質游、生態游、紅色游、工業游」為一體的「兩至三日游」精品旅遊線路,努力打造國家級旅遊名鎮和旅遊新區。四是突出天鵝路口至集鎮路段這一重點區域,在區域內規劃新上一批有檔次、上規模、接待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的餐飲、住宿及休閑場所、農家樂,逐步規劃和改造具有客家風格的旅遊步行街建築群,以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旅遊配套設施的全面建設,提升湖村鎮的旅遊接待整體水平。同時,開發有湖村特色的旅遊工藝品、旅遊食品,做好「吃、住、行、游、購、娛」六字文章,延伸旅遊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