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李氏木匠傢具

李氏木匠傢具

發布時間:2022-12-27 10:15:28

Ⅰ 哪個朝政是小皮匠當皇帝

1.明末帝明熹宗朱由校,其就是以擅長做木匠而出名,在位期間寵信魏忠賢,迫害東林黨人,最後導致明亡國的罪魁禍首!!
2.宋仁宗趙禎,劉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為了爭當正宮娘娘,劉妃工於心計,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污衊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將李妃打入冷宮,而將劉妃立為皇後。後來,天怒人怨,劉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嬰在經過波折後被立為太子,並登上皇位,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幫助下,仁宗得知真相,並與已雙目明的李妃相認,而已升為皇太後的劉氏則畏罪自縊而死。(這就是狸貓換太子的原型)
宋仁宗一朝卻是大宋最輝煌的盛事,其間名臣薈萃,後世更為其畫了慶歷二十四名臣圖,其中有名的有包拯、范仲淹、韓琦、富弼、文彥博、種世衡、狄青!!在當時的宋人眼中仁宗盛世遠超過之前的貞觀盛世!!

Ⅱ 木匠刨師傅閱讀理解

刨師傅來自江西。時隔20多年了,當年刨師傅巧手建造的木瓦屋早已被鋼筋水泥房替代,父輩一代還常常想起他的手藝,想起他的憨笑,想起他在村裡修建屋呀倉呀橋呀廟呀時的點點滴滴。

叔公說,刨師傅不姓刨,姓曹,第一次到村裡做木工時,才20出頭,做工細,手頭快,尤其刨得一手好板花。在老家的客家方言里,刨和曹,音相近,於是大家都叫他刨師傅。他也熱情地應。

說來遺憾,村裡人至今不知道刨師傅究竟是江西哪裡人,甚至他的真名是什麼,也沒人說得出。叫不出名並不意味著感情不深。刨師傅手藝好,人品好,做事從不偷懶,這就讓鄉親們感到足夠了,壓根兒也沒有想過去探究人家的確切名字和住址。那時,做木工活兒,2塊錢一天,好多個年頭後才升到8塊一天。隨著手頭一年年好轉,勤快的村裡人開始添置谷倉、傢具,木工活兒做不完。其間,有不少木匠師傅到村裡找活干,大家總覺得比不上刨師傅,寧願推延些時間,也要等著刨師傅。

刨師傅早睡早起,每天天一亮就起床磨斧修鋸磨鐵刨,然後利索開工。午飯後,稍稍坐著打個盹兒,又開始幹活。村裡人過意不去,勸他不要那麼賣力,只要按鄉親們下地農作的時間出工就可以了。他說,沒事,習慣了。有時下了工,鄉親帶著壞了的鋤頭柄、犁耙柄找他,他也總是一忙就到夜深。盡管如此,第二天,他又早早出工了。

我5歲上小學那年,刨師傅正為我家搭蓋牛欄。父親請他為我做個文具盒。他十分樂意地接了活兒,花整整一天為我做了個用抽屜推拉的精巧木盒。年底結算工錢時,無論父親如何塞,刨師傅也堅決不收這一天的`工錢。他說,他不識字,看到娃子上學就羨慕,能為娃子做點事,花點力氣,值。那筆盒,我一直用到讀初三那年。

有一年夏天,一個中年人急匆匆翻山越嶺進村。那是刨師傅的老鄉,剛從江西出來,他帶來消息,刨師傅的女兒在家得了重病,要一大筆錢醫治,家人急等他回家。刨師傅抱頭號啕大哭。那天,他正給我叔公做事。他找到叔公,說這些傢具只做到一半,你能找到合適的師傅就叫合適的師傅做,如果等我,可能要擱置些時日,具體要等多長還說不清楚,所做的20多天就不要算工錢了,很對不起。消息傳遍小村,村民連夜有錢的借錢,沒現金的甚至翻箱倒櫃拿出家裡值錢的銀元、首飾,為刨師傅湊了上千元。

眨眼已是第二年春天。原本刨師傅每年都是過了正月就出來,可他過了3月也還沒來。夏天過去了,還沒來。心細的叔公給刨師傅放在家裡的鐵鋸,抹了防銹油。次年春天,刨師傅依舊沒有出來。有村民說,刨師傅不會來了,把他的工具賣了吧。也有人提議,寫封信給他。這時,大家才發現竟不知他的名字和地址。還是叔公有耐心,他勸大家不要門縫里瞧人把人給看扁了,再等等吧。

果真,第三年春天,刨師傅來了,帶著因惡性腫瘤截去右肢的6歲寶貝女兒英子。他沒有帶現金出來還大家。他說,只能慢慢還了,家裡欠下的債務不止村裡這些。

他繼續為叔公做傢具,工錢還按兩年前的5塊錢算。英子吃住在叔公家,每天1塊錢伙食費另付。叔公說,工價已漲到8塊了,你按8塊算吧,我們不能讓老實人吃虧。為此,刨師傅十分堅決:那時就是5塊一天,是我給耽擱的事,你沒有怪我,我怎麼還能多收你錢呢?幾番「討價還價」,刨師傅才勉強同意折中算。

到後一年8月,刨師傅借的錢還清了。出村那一天,村中老少都去送他,送了一道又一道山樑。但時至今日,令我們這些後輩依舊不解的是,既然情誼那麼深,為什麼不問問人家住址呢?

對此,叔公搖搖頭,留下意味深長的一絲遺憾:「嗨,那時,一年到頭去趟小鎮都十分難得,村裡沒有一個人去過一次縣城,更別說遠在天邊的省城了。人家刨師傅是另外一個省的,離我們應該有十萬八千里吧,問了也白問。」

1.「木匠刨師傅」是個怎樣的人?

2.下列句子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

(1)村尾艄公廟精美的木雕窗花,村頭觀音橋沒用一釘一鉚的丹楹刻桷,村後李氏祖厝氣勢恢宏的碧瓦朱甍,無不讓人驚嘆他的手藝。

(2)到後一年8月,刨師傅借的錢還清了。出村那一天,村中老少都去送他,送了一道又一道山樑。

3.文中多次提到不知道刨師傅究竟是江西哪裡人,甚至他的真名是什麼,作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簡要描述。

4.文章結尾叔公說的那句話,作者為什麼會認為留下意味深長的一絲遺憾?請聯系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1.刨師傅是個心靈手巧、技藝高超、勤勞肯干、不圖錢財、待人熱情、勤快的人。

2.(1)通過排比句,把木雕作品寫的極其生動側面寫出了刨師傅的手藝高超。

(2)用側面描寫的手法寫村中老少送刨師傅,襯託了刨師傅待人好、人緣好的品質。

3.寫不知道他是哪裡人,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名是什麼,作用是突出表現手藝高超是重要的,至於是哪裡人、叫什麼並不重要。

4.作者之所以留下遺憾,就是不知道他是哪裡人、叫什麼名字、地址是多少最重要的是像這種手藝高強又不圖錢財的好人很難找到了。

Ⅲ 故事:木匠要殺魚,鯉魚發出古怪哭聲,道長:魚的身,人的魂

在明朝時期,洞庭湖邊有一個名叫李德勝的老木匠,李德勝已經年過6旬。他手藝精湛,為人豪爽大氣。村民的傢具有損壞的,都喜歡叫他幫忙修理。大多時候李德勝都不收錢,因此在村中的人緣非常的好。

村中有個年輕人名叫張寶,張寶從小父親過世,只和寡母相依為命。張寶一個月前剛定了一門親事,母子兩人既是欣喜又覺得壓力大增,只因家中的銀錢已經所剩無幾。從此之後,張寶日日到洞庭湖中打魚,以便能夠多掙錢,辦個體面一些的婚禮。

洞庭湖邊生活著許多的漁民,人們常說物以稀為貴,因此這些魚倒也賣不上很高的價錢,張寶一家的生活還是過得很拮據。連結婚用的一些傢具遲遲不敢打造,害怕付不起木匠的工錢惹人笑話。

老木匠李德勝知道後找上門來對張寶說:

「你這孩子,結婚這樣大的事情還有什麼放不下臉面的。我老人家就是木匠一個,你結婚用的傢具就交給我打造,你小子就不用太過操心了。」母子兩人聽後很是歡喜,心中對李德勝非常的感激,暗暗決定日後一定要好好報答他老人家。

這一日,張寶又駕著小船到洞庭湖上去打魚,洞庭湖水清澈碧綠,因時間還早,湖面上籠罩著一層層的薄霧。岸邊綠草清水連成一片,讓人望過去不由得心曠神怡。

來到昨天下網的地方張寶開始收網,這網越收越重,張寶卻心中歡喜,看來今早的收獲不小啊!漁網拉上來之後竟有20多條,其中一條紅色的鯉魚引起了張寶的注意,只因這條鯉魚長得太漂亮了。長長的胡須在嘴的兩邊垂下,身上的鱗片閃閃發亮猶如寶石一般。

這魚兒和其他驚慌失措的魚不一樣,它直接躺在魚堆中毫無動靜,彷彿已經死了一般。就在張寶伸過手去,想將它拿起來查看時,它卻快速的跳到了一旁去張寶,彷彿不願意讓人碰到似的,張寶方才知道紅鯉魚還是活的。

張寶將魚運回去之後,母親看著那紅鯉魚也嘖嘖稱奇,在洞庭湖邊生活了將近40年,還沒看到過這么漂亮的鯉魚。

母親想了想對著張寶說道:「你李大爺幫了咱們家許多大忙,今日難得打到那麼好的魚,你把這紅鯉魚給他家送過去,也好表示我們的一些心意。」

張寶聽後欣然答應下來,又撿了兩條草魚和這紅鯉魚一起送到了李德勝家中。李德勝家中此刻很是熱鬧,原來出嫁的女兒回來探親了。李德勝就吩咐妻子王氏把那幾只魚都殺了,坐上一桌全魚宴來招待女兒一家。

王氏先抓了一隻草魚來殺,就在她殺到一半的時突然一陣怪異的哭聲在後院中響起。她聽後不由打量走亡了4周,發現沒有小孩在玩鬧後心中很是詫異。又仔細聽了一會兒,方才發現原來是從水缸中發出的聲音。

王氏快步的走到了水缸旁,只見水缸中的那條紅鯉魚,嘴巴正一閉一合的發出一陣陣怪異的哭聲。紅鯉魚看到王氏之後那聲音突然尖銳起來,那聲音高亢得刺人心扉,王氏聽後莫名覺得有一股悲傷之感在心中涌現。

看著那水缸中傷心不已的紅鯉魚,王氏放下了手中的刀,隨後快步走入屋中將事情的原委和李德勝說了一遍。李德勝聽後也來到水缸邊觀察起紅鯉魚來,這鯉魚不停的傷心哭泣,彷彿明白自己將要面臨的命運似的。

李德勝看後說到:

「咱們這洞庭湖自古便有一些神話傳說。至於真假卻也沒有人遇到過,這魚兒今日有這般表現,說不得已經生出了靈性。即是如此,咱們再傷它性命終是不妥。這樣吧,先將它養在缸中,明日一早我便提著它到那鎮上,找流雲道長幫忙解惑去。它來到咱們家中也是緣分一場,咱們弄清事情原委也好見機行事。」

王氏李氏聽後很贊同丈夫的做法,當下便不殺這紅鯉魚,又整治了其他的菜餚招待女兒不提。

第2日天剛蒙蒙亮,李德勝用水桶將紅鯉魚裝入,搭乘村中的牛車來到了鎮上。他很快來到了一個算命的老道士身旁,他便是在十里八鄉名氣很響亮的流雲道長。流雲道長聽完李德勝的訴說,就朝紅鯉魚的身上細細觀察了一會兒,心中已大致明白事情的原委。

卻說這紅鯉魚也怪,自從遇到流雲道長,它竟然躲到水底下一動也不動,看那樣子,竟是對流雲道長心生懼意。

流雲道長看穿了紅鯉魚的心思,他卻不以為意的笑道:「罷了,今日這攤也不擺了,李木匠,你跟著我回道觀吧,到時就讓這紅鯉魚自己開口將真相說與你聽。」

一個時辰之後兩人回到了道觀,流雲道長拿出了一張黃色的符文鬍子對李德勝說到:「這是貧道親手所畫的真言符,顧名思義是讓人說出真話的符咒,往日常用在那些鬼魅精怪身上,未免這紅鯉魚用話糊弄咱們,貧道便給它燒上一張。說完之後將那符文往空中一甩,很快就自已燃燒了起來。

流雲道長方對著紅鯉魚說道:

「好了,你這魚兒現在可以開口說話了,你也不必過於憂心,貧道卻不是那不分青紅皂白之人。你若說得有理,說不得貧道還會幫你圓了心願,想來你也不願過這等人非人,魚非魚的日子了。」

紅鯉魚聽後很快將頭伸出水面,它忽然發出了一道優美的女聲,對著兩人說道:

「多謝兩位的慈悲之心,即是如此,小女便將事情原委從頭說上一遍。我名叫張寶珠,是岳州府一個員外的女兒。只可惜生不逢時,恰逢宋朝末年天下大亂,全城人往外逃命。小女一家從前衣食無憂,奴僕成群,全家人都沒有受過大苦。

這在逃跑的路上卻也成了一家人的改命弱點,沒過多久,爹娘便接連生病去世,只留我一個弱女子跟隨一群難民來到了洞庭湖附近,小女孤苦無依,又被難民中的一些男子逼迫,小女子誓死不從,偷跑到洞庭湖旁縱身跳入,以保得一身清白。

小女淹死之後心有不甘,怨氣沖天,魂魄橫沖直撞之下竟然附身到了一條小鯉魚身上,許是怨氣過重,竟無法重入地府投胎轉世。從那之後,就以鯉魚之身在洞庭湖中四處游盪,到如令已有將近上百年的時間了。

前日渾渾噩噩中竟然撞到了漁網之中不得逃脫,我在李木匠家的水缸中聽到殺魚聲,不由想到自已悲慘的身世。故此不能自持痛哭出聲被他們覺察出端倪,有了今日和道長的這一番相遇。想來也是天意如此,還請道長幫我脫魚生,讓我入地府投胎轉世去吧。」這番話說完之後,紅鯉魚又發出了一陣陣的哭聲。

李木匠和流雲道長聽了她的遭遇後都很同情。流雲道長開口道:「也罷,咱們今日這番相遇也是緣分一場,我當助你一臂之力」。當天夜裡流雲道長在道觀開堂做法,幫助張寶珠的靈魂和鯉魚之身分離。

這一趟法事直到半夜1時分方才停止,道觀中多了一道亭亭玉立的年輕女子魂體,地上卻多了一具紅鯉魚屍體。紅鯉魚之所以能活這么久全靠張寶珠靈魂的滋養,如今魂魄離體,它的壽命自然也就走到了盡頭。

張寶珠在入地府之到說道:

「我能有今日,還須得感謝張寶和李木匠,因你們之故我才能遇到流雲道長,我常在洞庭湖中生活,對那裡地勢了如指掌,在一處河岸邊有一個水下洞穴,裡面裝滿了一箱黃金,幾位可將它取出來做日常所用。

這魚兒跟隨我百年之久,我們算起來也是不分彼此的,它壽命已盡,我卻不願它魚身受損,還請道長找個地方將他埋了吧,小女感激不盡。」說完之後,張寶珠對著兩人施了一個大禮,隨即飄飄盪盪的往門外而去,准備到地府報道去了。

張寶珠的身影消失後,流雲道長看著地上的紅鯉魚說道:「這鯉魚在人類魂魄影響之下,心靈已受到同化,明白了人世間的行事法則,既是如此便不能等閑視之。李木匠你幫它造個棺材,再將它好好埋葬,也算是幫張寶珠了結因果,好讓她能順利轉世投胎。」

林木匠聽後深以為然,他當即在道觀中找了一些木材,幫紅鯉魚打了一個棺材。隨後在流雲道長的指點之下,將它埋在一處山清水秀的山坳中。

卻說李木匠這一番事情做完之後,原本在黃泉路上行走的張寶珠頓時感到身上一輕,彷彿身上的一道無形枷鎖被解開了,原本心神不寧的情緒也消逝無蹤。

沒幾日,李木匠、流雲道長、張寶三人將張寶珠指點的黃金取了出來,看著這筆意外之財,幾人心中都樂開了花。張寶用這些錢財辦了一場體面的婚禮,新娘一家非常的滿意。如此過了一年之後,張寶的媳婦生下了一對龍鳳胎。

就在兩個孩子滿月這天,張寶辦了一場熱鬧的滿月宴,將流雲道長和李木匠都請來吃宴席,又讓流雲道長幫自家的孩子起個好名字。

流雲道長看著正在襁褓中熟睡的女嬰笑道:「這女孩便叫張寶珠吧,願她這一生幸福安康,不受顛簸流離之苦。」

李木匠聽到這名字後心中彷彿明白了什麼,這世間的緣分有時真是妙不可言。

Ⅳ 關於拜師的典故

關於拜師的典故: 華佗是東漢末年安徽省亳縣城北小華庄人,全家人僅靠父親教書,母親養蠶織布為生。可是當時,宦官當道,捐稅徭役繁重,加之兵荒馬亂,瘟疫流行,家家顧命不得,誰還有心叫孩子上學?這樣一來,華佗家的生活就更拮據了。

一天,華佗的父親帶他到城裡“鬥武營”(即當地富豪斗拳比武的地方)看比武。回家後忽然得了肚子疼的急病,醫治不及,死了!華佗娘倆悲痛欲絕,設法把父親安葬後,家中更是揭不開鍋了。那時華佗才七歲,娘把他叫到跟前說:“兒呀!你父已死,我織布也沒有本錢,今後咱娘倆怎麼生活呀?”華佗想了一想說:“娘,不怕,城內葯鋪里的蔡醫生是我爸爸的好朋友,我去求求他收我做個徒弟,學醫,既能給人治病,又能養活娘,不行嗎?”娘聽了滿心歡喜,就給華佗洗洗臉,換了件干凈的衣服,讓他去了。

華佗拜了師傅,就跟蔡醫生學徒,不管是干雜活,采草葯,都很勤快賣力,師傅很高興。一天,師傅把華佗叫到跟前說:“你已學了一年,認識了不少葯草,也懂得了些葯性,以後就跟你師兄抓葯吧!”華佗當然樂意,就開始學抓葯。誰知師兄們欺負華佗年幼,鋪子里只有一桿戥秤,你用過後我用,從不讓他沾手。華佗想:若把這事告訴師傅,責怪起師兄,必然會鬧得師兄弟之間不和,但不說又怎麼學抓葯呢?俗話說:“ 天下 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華佗看著師傅開單的數量,將師兄稱好的葯逐樣都用手掂了掂,心裡默默記著分量,等閑下時再偷偷將自己掂量過的葯草用戥秤稱稱,對證一下,這樣天長日久,手也就練熟了。

有一回,師傅來看華佗抓葯,見華佗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心裡很氣憤,責備華佗說:“你這個小搗蛋,我誠心教你,你卻不長進,你知道葯的份量拿錯了會葯死人的嗎?”華佗笑笑說:“師傅,錯不了,不信你稱稱看。”蔡醫生拿過華佗包的葯,逐一稱了份量,跟自己開的份量分毫不差。再稱幾劑,依然如此,心裡暗暗稱奇。後來一查問,才知道是華佗刻苦練習的結果,便激動地說:“能繼承我的 醫學 者,必華佗也!”此後,便開始專心地教華佗望聞問切。

一次,丁家坑李寡婦的兒子在渦河裡洗澡被淹壞了,李氏飛奔來找蔡醫生,蔡醫生見孩子雙眼緊閉,肚子脹得象鼓,便嘆氣說:“孩子難救了。”李氏聽了哭得死去活來。華佗過去摸了摸脈,低聲對師傅說:“孩子可能還有救!”蔡醫生不信。華佗叫人牽頭牛來,先把孩子伏在牛身上控出水,然後再放平孩子,用雙腿壓住孩子的腹部,提起孩子的雙手,慢慢一起一落地活動著,約摸一刻鍾工夫,孩子漸漸喘氣,睜開了眼。華佗又給開了劑湯葯,把孩子治好了。華佗起死回生的消息象風一樣的傳開了。蔡醫生羞愧地對華佗說:“你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沒本事教你了,你出師開業去吧!”華佗出了師,也不開業,卻游學徐土一帶,尋訪名醫,探求醫理,給人治病。

據說華佗死後,亳縣蓋的華祖庵,就是李氏為紀念華佗救活自己的孩子而捐錢修蓋的。
關於拜師的典故:
魯班年輕的時候,決心要上終南山拜師學藝。他拜別了爹媽,騎上馬直奔西方,越過一座座山崗,趟過一條條溪流,一連跑了30天,前面沒有路了,只見一座大山,高聳入雲。魯班想,怕是終南山到了。山上彎彎曲曲的小道有千把條,該從那一條上去呢魯班正在為難,看見山腳下有一所小房子,門口坐?一位老大娘在紡線。魯班牽馬上前,作了個揖,問:“老奶奶,我要上終南山拜師學藝,該從哪條道上去”老大娘說:“這兒九百九十九條道,正中間一條就是。”魯班連忙道謝。他左數四百九十九條,右數四百九十九條,選正中間那條小道,打馬跑上山去。

魯班到了山頂,只見樹林子里露出一帶屋脊,走近一看,是三間平房。他輕輕地推開門,屋子裡破斧子,爛刨子攤了一地,連個插腳的地方都沒有。一個須發皆白的老頭兒,伸?兩條腿,躺在床上睡大覺,打呼嚕像擂鼓一般。魯班想,這位老師傅一定就是精通木匠手藝的神仙了。他把破斧子,爛刨子收拾在木箱里,然後規規矩矩地坐在?上等老師傅醒來。

直到太陽落山,老師傅才睜開眼睛坐起來。魯班走上前,跪在地上說:“師傅啊,您收下我這個徒弟吧。”老師傅問:“你叫什麽名字從哪兒來的”魯班回答:“我叫魯班,從一萬里外的魯家灣來的。”老師傅說:“我要考考你,你答對了,我就把你收下;答錯了,你怎樣來還怎樣回去。”魯班不慌不忙地說:“我今天答不上,明天再答。哪天答上來了,師傅就哪天收我做徒弟。”

老師傅捋了捋鬍子說:“普普通通的三間房子,幾根大柁幾根二柁多少根檁子多少根椽子”魯班張口就回答:“普普通通的三間房子,四根大柁,四根二柁,大小十五根檁子,二百四十根椽子。五歲的時候我就數過,師傅看對不對”老師傅輕輕地點了一下頭。

老師傅接?問:“一件手藝,有的人三個月就能學會,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學會。學三個月和學三年,有什麼不同”魯班想了想才回答:“學三個月的,手藝紮根在眼裡;學三年的,手藝紮根在心裡。”老師傅又輕輕地點了一下頭。

老師傅接?提出第三個問題:“兩個徒弟學成了手藝下山去,師傅送給他們每人一把斧子。大徒弟用斧子掙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們心裡刻下了一個名字。你願意跟哪個徒弟學”魯班馬上回答:“願意跟第二個學。”老師傅聽了哈哈大笑。

老師傅說:“好吧,你都答對了,我就得把你收下。可是向我學藝,就得使用我的傢伙。可這傢伙,我已經五百年沒使喚了,你拿去 修理 修理吧。”

魯班把木箱里的傢伙拿出來一看,斧子崩了口子,刨子長滿了,鑿子又彎又禿,都該拾掇拾掇了。他挽起袖子就在磨刀石上磨起來。他白天磨,晚上磨,磨得膀子都酸了,磨得兩手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彎彎的月牙。一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鑿子也磨出刃來了,一件件都閃閃發亮。他一件一件送給老師傅看,老師傅看了不住地點頭。

老師傅說:“試試你磨的這把斧子,你去把門前那棵大樹砍倒。那棵大樹已經長了五百年了。”

魯班提斧子走到大樹下。這棵大樹可真粗,幾個人都抱不過來;抬頭一望,快要頂到天了。他掄起斧子不停地砍,足足砍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才把這棵大樹砍倒。

魯班提斧子進屋去見師傅。老師傅又說:“試試你磨的這把刨子,你先用斧子把這棵大樹砍成一根大柁,再用刨子把它刨光;要光得不留一根毛刺兒,圓得像十五的月亮。”

魯班轉過身,拿斧子和刨子來到門前。他一斧又一斧地砍去了大樹的枝,一刨又一刨地刨平了樹幹上的節疤,足足幹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才把那根大柁刨得又圓又光。

魯班拿?斧子和刨子進屋去見師傅。老師傅又說:“試試你磨的這把鑿子,你在大柁上鑿兩千四百個眼兒: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楞的,六百個扁的。”

魯班拿起鑿子和斧子,來到大柁旁邊就鑿起來。他鑿了一個眼兒又鑿一個眼兒,只見一陣陣木屑亂飛。足足鑿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兩千四百個眼兒都鑿好了: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楞的,六百個扁的。

魯班帶鑿子和斧子去見師傅。老師傅笑了,他誇獎魯班說:“好孩子,我一定把全套手藝都教給你!”說完就把魯班領到西屋。原來西屋裡擺好多模型,有樓有閣有橋有塔,有桌有椅有箱有櫃,各式各樣,精緻極了,魯班把眼睛都看花了。老師傅笑?說:“你把這些模型拆下來再安上,每個模型都要拆一遍,安一遍,自己專心學,手藝就學好了。”

老師傅說完就走出去了。魯班拿起這一件,看看那一件,一件也捨不得放下。他把模型一件件擎在手裡,翻過來掉過去地看,每一件都認真拆三遍安三遍。每天飯也顧不得吃,覺也顧不得睡。老師傅早上來看他,他在琢磨;晚上來看他,他還在琢磨。老師傅催他睡覺,他隨口答應,可是不放下手裡的模型。

魯班苦學了三年,把所有的手藝都學會了。老師傅還要試試他,把模型全部毀掉,讓他重新造。他憑記憶,一件一件都造得跟原來的一模一樣。老師傅又提出好多新模型讓他造。他一邊琢磨一邊做,結果都按師傅說的式樣做出來了。老師傅非常滿意。

一天,老師傅把魯班叫到眼前,對他說:“徒弟,三年過去了,你的手藝也學成了,今天該下山了。”魯班說:“不行,我的手藝還不精,我要再學三年!”老師傅笑?說:“以後你自己邊做邊學吧。你磨的斧子,刨子,鑿子,就送給你了,你帶去使吧!”

魯班捨不得離開師傅,可是知道師傅不肯留他了。他哭?說:“我給師傅留點什麼東西呢”老師傅又笑了,他說:“師傅什麼也用不了,只要你不丟師傅的臉,不壞師傅的名聲就足夠了。”

魯班只好拜別了師傅,含眼淚下山了。他永遠記師傅的話,用師傅給他的斧子,刨子,鑿子,給人們造了許多橋梁,機械,房屋,傢具,還教了不少徒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 故事 ,所以後世的人尊他為 木工 的祖師。
關於拜師的典故:
一個細雨霏霏的清晨,正是早自習的時間。幾個用功的同學已靜靜地在自習教室里溫課了。豐子愷匆匆走進教室,迅速取上了放在桌內的 曲譜 ,又匆匆地離去,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一頭扎進了細雨之中,快步向琴房走去。

這天輪到豐子愷還琴,這也是豐子愷最害怕的一件事。他沒有吃飽飯,想利用還琴之前的十幾分鍾去抱一抱佛腳。當他推開琴房的門時,不禁一怔,但見李叔同先生早已靜靜地端坐在琴邊。大風琴上的譜表與音栓都已安排妥貼,露出一排雪白的鍵板,猶如一件怪物,張著闊大的口,露著一口雪白的牙齒而蹲踞在那裡。

豐子愷連忙向李先生鞠了一躬。

“你來了!”

李叔同用右手指著譜表說:“來,來,子愷,彈給我聽聽。”

豐子愷順從地走近風琴,不安地坐了下來。而李叔同並不逼近他,也不正面督視他的手指,只是斜立在離他數步的桌旁。

琴聲響了,節奏紊亂的曲調顯然說明豐子愷內心十分緊張。他不敢抬頭看先生,只顧低頭注視著自己的手指,從雙眼的餘光中,他彷彿窺見李先生的眼睛不時地流露出不滿的神氣。

“鍵板按錯了一個!重來……”

“手指用錯了一個!重來……”

豐子愷越彈越急,心頭就象是壓了一塊大石頭,一首中速的樂曲,竟彈奏成了一首“跑馬曲”。“壞了,今天要砸鍋了!”豐子愷已經意識到今天必定失敗。還不待他細想,只聽見李叔同先生用平緩而又嚴肅的語調低聲說:“去吧,下次再還!”

豐子愷只好默默地站起身來,深深地向先生鞠了一躬,隨即便悶悶不樂地離開了琴房。他知道,這會兒得再回去加上刻苦練習的功夫了。

下午,天色陰沉得厲害,不到六點,天就暗了下來。在從食堂到自習教室的路上,豐子愷仍在為早晨還琴的事懊喪。他低著頭,緩緩地行走,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不停地摸弄黑色制服的第三顆鈕扣。“真是倒了大霉!第一次還琴就未通過,李先生准要把我看成一個沒有音樂細胞的傻瓜了。”豐子愷這么想著,一種從未有過的失落感占據著他的全個身心。

“子愷、子愷!”豐子愷正走著、走著,突然有人在離他很遠的地方叫他。他漫不經心地回頭一看,原來是劉質平一邊喊著,一邊朝他奔來。

且說豐子愷在那次與劉質平為了誰先了解李叔同而發生爭執以後,他倆反而更加親近了。加上劉質平比豐子愷高兩級,又有音樂的才氣,很受李叔同的賞識,他平時的為人也不錯,豐子愷倒也願意與他交往。此時,劉質平叫喊著追趕他,豐子愷也就停住了腳步。他舉頭望瞭望陰沉沉的天空,又做了一次深 呼吸 ,想以此來穩定一下自己的情緒。劉質平氣喘噓噓地跑到豐子愷跟前,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子……子愷……!你讓我找……找得好苦!”

“有事嗎?”豐子愷淡然地問,一隻腳順勢踢飛了一塊碎石子。

“當然有事!你猜猜看!”

豐子愷真有點不耐煩了:“誰猜,我沒有心事!”

“唉,子愷,別這樣。來來來,我們坐下。”劉質平一把將豐子愷拉到路邊的一塊青石板上,兩人坐了下來。

“究竟啥事體?你就說吧!”

“好,好,我說。可我說了,你可要請我去吃花生米喲!”

“去,去,去!老讓我請你吃東西。”豐子愷更耐不住了,正要起身離開,劉質平這才把實情說了出來。

原來,劉質平在下午去接受李叔同的個別輔導——盡管劉質平這一級已不開音樂課,但由於劉質平的音樂成績十分優異,李叔同希望他繼續進修音樂,並擬介紹他 留學 日本,所以這樣的個別輔導已成了慣例。這天下午的個別輔導課,李叔同照例對劉質平那嫻熟的 鋼琴 技巧表示了肯定,但在這同時,李叔同卻意外地對他談起了豐子愷。李叔同說:“我現在教的班級中有位叫豐子愷的同學,他的 學習態度 十分認真,這對做事業是頭等重要的。他的圖畫成績很不錯,你們今後是否可以多交往?今天早晨子愷來還琴,盡管沒有通過,不過這是由於初次還琴,過分緊張罷了。我倒很願意收下他……”

劉質平邊擺弄著手勢邊比劃地一口氣把李先生的話告訴了豐子愷。豐子愷聽了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與他一天的苦惱太不相容了。

“我說質平兄,你這話當真?”

“當然!騙你小狗!”劉質平瞪大一雙眼睛,一本正經起來,那憨頭憨腦的樣子,使豐子愷再也沒有理由懷疑他說話的真實性。

“啊!太好了!我還以為李先生從此會看不上我了呢!”

豐子愷彷彿從苦海里掙脫了出來,正輕松地躺在松軟的沙灘上一樣。整整一天的煩惱、惆悵,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吹得煙消雲散。

“你高興了,那麼花生米呢?”劉質平還沒有忘記那花生米。

“花生米?好!別說花生米,再加上些五香豆腐乾也行!星期天我請客!”說完,兩位少年夥伴飛也似地向自修教室跑去……

且說豐子愷與劉質平各自的未來作了一番美妙的設計之後,他倆果真那樣去實行了。與劉質平相比,豐子愷更多的把時間放在了圖畫課上,其它的課程得過且過。未過多久,豐子愷便成了浙一師里 繪畫 成績數一數二的學生了。

圖畫教室設在學校的西側。這是經李叔同先生親自設計後改建的。它寬敞明亮,教室內同時可放置二三十個畫架,還有一個很大的天窗。

自從跟李叔同先生學習音樂、繪畫後,豐子愷的學習 興趣 明顯發生了變化。以往,豐子愷是一位各門功課都優秀的模範生,可現在,他除了堅持認真學習國文、外語課外,把絕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藝術 學科 上,其它功課得過且過,有些科目在考試時甚至還得過倒數第一名。誠然,對於一個要在藝術上干一番事業的人來說,這樣做未必不可思議。但在當時的情況下,豐子愷能如此果斷地抉擇自己的奮斗方向,是需要勇氣的。這種勇氣,首先來自李叔同的藝術魅力,當然也少不了當初楊伯豪對他的影響。

還是老師最理解自己的學生。豐子愷在藝術上的每一個進步,都引起了李叔同的注意。一個初夏的晚上,白天被烈日沐浴過的路面還在蒸發著余熱,悶得人們喘不過氣來,豐子愷整理了一下作業,趁離就寢還有大約一小時的光景,為畫會活動的事去向李叔同匯報。當他匯報完畢正要退出時,李叔同突然叫住了他。只見李叔同用手輕輕地撫摸了一下豐子愷的肩膀,和藹地對他說:“你的繪畫進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象你這樣

進步迅速的了。你以後可以……”

李叔同沒有再說下去,目的是想看看豐子愷的反映如何?聰明的豐子愷明白了老師的意圖,而且也正是他長期亟盼的。

“謝謝!謝謝先生!我一定不辜負先生的期望!”

“李先生當晚的這幾句話,便確定了我的一生。可惜我不記得年、月、日、時。又不相信算命,如果記得而又迷信算命的話,這一晚一定是我一生的關口,因為從這晚起我便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

猜你喜歡:

1. 拜師學藝的典故

2. 關於拜師禮儀

3. 關於張良拜師的小故事

4. 名人的故事

5. 古人勵志的故事精選

閱讀全文

與李氏木匠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濟寧k11型的防水塗料多少錢 瀏覽:509
防水什麼叫附加層 瀏覽:449
消防水球發生器有什麼作用 瀏覽:824
到哪裡買家電最便宜嗎 瀏覽:753
家電提貨怎麼返點的 瀏覽:24
十年保修金卡美的 瀏覽:598
空調維修窗怎麼封 瀏覽:742
衛生間陽台廚房做防水要花多少錢 瀏覽:356
武漢汽車之家電話號碼多少 瀏覽:623
北京通州有蘋果售後維修嗎 瀏覽:14
mac維修和保障服務有多久 瀏覽:677
江蘇哪裡有招聘液壓泵維修技師 瀏覽:670
xbox手柄無法保修 瀏覽:109
家居設計mac 瀏覽:959
衛生間地坡防水用什麼材料 瀏覽:111
加油機防水濾芯怎麼防水的 瀏覽:851
燈具電路維修 瀏覽:892
哪些傢具家電適合網購 瀏覽:701
家居連鎖品牌有哪些 瀏覽:875
豬欄電路圖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