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皖南民居的住宅有什麼特色
這種住宅,天井小而高,有「坐井觀天」之感。但多數人家的天井都布置得極為高雅,裡面有石池(既可觀賞,又可防火),也有盆景,這是皖南黟縣西遞的胡宅中的天井布置。用石凳擱置花盆,粉牆上設漏窗,構圖得體。
❷ 皖南民居有什麼特點
門樓徽派建築格式。徽州建築大門,均配有門樓(規模稍小一些的稱為門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一般農家的門罩較為簡單,在離門框上部少許的位置,用水磨磚砌出向外挑的檐腳,頂上覆瓦,並刻一些簡單的裝飾。富家門樓十分講究,多有磚雕或石雕裝磺。徽州區岩寺鎮進士第門樓三間四柱五樓,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磚混合建成,門樓橫仿上雙獅戲球雕飾,形象生動,刀工細膩,柱兩側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華貴。歙縣漁梁鎮一民宅門樓,兩橫枋間一幅磚雕「百子圖「,畫面層次所雕百個玩重形態各異,神韻畢現,栩栩如生。門樓是住宅的臉面,成為體現主人地位的標志。 穿堂式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又名回廳。穿堂的位置在大廳背後,與大廳緊連,是大廳進入內室的過渡建築。大部分為木地板,小三間與大廳相背,人口則由大廳正面隔屏的兩側門進入。一明堂,二個房間。穿堂較正式三間為小,有天井採光。 大廳式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大廳為明廳,三間敞開,有用活動隔扇封閉,便於冬季使用。一般大廳設兩廊,面對天井。也有正中人口設屏門,日常從屏門兩側出入,遇有禮節性活動,則由屏門中門出入。大廳的變化式有時有邊門人口,天井下方設客房,招待來客居住,或者由正門人口設兩廂房。大廳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於禮節性活動,如迎接貴賓,辦理婚喪大禮等,平時也作為起居活動場所,是整套住宅的主體部分。 大屋脊吻徽派建築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裝飾件。徽州古建的詞堂,廟宇,府宅等大型建築,沿襲《宋營造法》官式作法,採用大屋頂脊吻,有正吻,蹲脊獸,垂脊吻,角戧獸,套獸等。造型與官式作法有所區別,屬徽派特色。且來歷附會了許多有趣的傳說。如正吻:指正脊兩頭口銜屋脊的。鰲魚(龍魚),究其起源比較原始,據說漢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說:「南海有魚虯,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鎮火殃。「正吻就由此產生沿襲下來。又如垂脊吻:位於同正脊相垂之脊頭的人物飾件,稱「仙人「。究竟指那位仙人說法不一。民間常有姜大公在此「鎮妖捉祟「之說。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鰲魚太多,怕鰲魚翻身易發大水成災,必須有所制約,故請「禹王「鎮守。還說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獸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鎮邪捉妖。諸種說法皆為庇護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飛來椅徽派建築格式。對徽州民宅樓上天井四周設置靠椅的雅稱。 高牆深宅徽派建築結構方式。 徽州有許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牆圍起,謂之「防火牆「,遠望似一座座古 堡,房屋除大門外,只開少數小窗,採光主要靠天井。這種居宅往往很 深,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一般住人。廳堂後用中門隔開, 設一堂二卧室。堂室後又是一道封火牆,靠牆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 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為一脊分兩堂,前後兩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 四間,堂室兩個。第三進,第四進或者往後的更多進,結構大抵相同。 這種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個家族。隨著子孫的繁衍,房子也就一進一進 地套建起來,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檻窗「之說。一般是一個支系住一進。門一閉,各家各戶獨立過日子;門一開,一個大門出入,一個祖宗牌下祭祀。它生動地體現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風。這種高牆深宅的建築,千丁之族未嘗散居的民風,在國內與國外是罕見的。 格窗徽派建築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迴廊採用木格窗間隔空間,其功能有採光,通風,防塵,保溫,分割室內外空間等作用。格窗由外框料,條環板,裙板,格芯條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方格,方勝,斜方塊,席紋等),圓形(圓鏡,月牙,古錢,扇面等),字形(十字,亞字,田字,工字等),什錦(花草,動物,器物,圖騰等)。格窗圖案多採用暗喻和諧音的方式表現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與如意圖案組成諧音表示;「福壽雙全「用壽桃與佛手圖案表示;「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五穀豐登「用谷穗,蜜蜂,燈籠組合;「福祿壽「用蝙幅,鹿,桃表示等。格窗還採用蒙紗綢絹,糊彩紙,編竹簾等方法,增加室內透光。 編輯本段文化特色皖南古民居村落選址、布局和建築形態,都以周易風水理論為指導,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對大自然的嚮往與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築群與大自然緊密相融,創造出一個既合乎科學,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環境,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精髓。村落獨特的水系是實用與美學相結合的水利工程典範,深刻體現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 皖南民居照片見。 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從整個外觀來說,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素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美譽。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處處是景,步步入畫,閑庭信步其間,悠然之情讓人心醉。 宏村為汪姓聚居之地,村中數百幢古民居鱗次櫛比,其間的「承志堂」是黟縣保護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廳橫梁、斗拱、花門、窗欞上的木刻,工藝精細、層次繁復、人物眾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稱徽派「四雕」藝術中的木雕精品。 宏村川媚山秀,氣候宜人,因地勢較高,常常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巨畫長卷,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 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數百戶粉牆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特別是精雕細鏤、飛金重彩的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氣度恢弘的東賢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鏡的月沼和碧波盪漾的南湖,巷門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樸的觀店鋪,雷崗上參天古木和探過民居庭院牆頭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嚴的敘仁堂、上元廳等祠堂和93歲翰林侍講梁同書親題「以文家塾」匾額的南湖書院等等,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了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至清代宏村已是「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至今仍為宏村鎮人民政府所在地。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村內,以正街為中心,層樓疊院,街巷蜿蜒曲折,路面用一色青石板鋪成;兩旁民居大多二進單元,前有庭院,辟有魚池、花園,池邊多設有欄桿,「牛腸」水滋潤得游魚肥壯,花木濃香馥郁;馬頭牆層層跌落,額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態各異,形象生動;坐落在南湖畔的南湖書院,建築頗為壯觀,據說民國初期的國務總理江大燮(宏村人),幼年曾在這里讀過書,現為南湖中心小學校址。 全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餘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麗堂皇,被譽為「民間故宮」,著名景點還有南湖風光、南湖書院、月沼春曉、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大樹、雷崗夕照、樹人堂、明代祠堂樂敘堂等;村周有聞名遐邇的雉山木雕樓、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萬村明祠「愛敬堂」等景觀。 風水先生認為,從風水學角度來看,月塘作為「內陽水」,還需與一「外陽水」相合,村莊才能真正發達。明朝萬曆年間,又將村南百畝良田開掘成南湖,作為另一個「牛胃」,歷時130餘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設計與建造告成。 南湖,位於宏村南首,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經永樂年間到萬曆年間,樓舍連棟,高低錯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夠用,又在萬曆年丁未年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寬4米,原來古樹參天,蒼翠欲滴,軀干青藤盤繞,禽鳥鳴唱,還有垂柳,枝葉婀娜,像臨鏡梳妝的少女,把秀發灑向湖面水中。湖面綠荷搖曳,鴨群戲水,另有一番景緻,整個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遠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蔭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協調,動靜相宜,顯得幽深、雅靜、清新、明麗。南湖歷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畫橋」可東西劃舟,情趣無窮。 清嘉慶甲戊年秋,浙江錢塘(今杭州)名士吳錫麟游南湖後,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跡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黃山腳下小西湖」之稱。 古今許多詩人畫家游南湖後作了不少詩篇、畫圖。「無邊細雨濕春泥,隔霧時聞小鳥啼;楊柳含顰桃帶笑,一邊吟過畫橋西」。隨著詩篇的偉頌,更增添了南湖風光情景交融的氛圍。 月沼,老百姓稱月塘,即所謂的「牛小肚」,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當時宏村出了個汪思齊,他發現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齊三次聘請海陽縣(今休寧)的風水先生何可達以及族內高輩能人,「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制定擴大宏村基址及進行村落全面規劃牛形水系藍圖,引西溪水繞村屋,其「牛腸」水圳九曲十彎,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處建月沼池塘,以蓄條內陽水,供防火、飲用等。後裔汪昇平等人投資萬余金,繼續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塘常年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婦女在浣紗洗帕,頑童在嬉戲。 實際上,月塘四圍成了人們的共享空間,風俗民情的露天舞台,村民自發地聚會其間。塘中鵝舞紅掌,鴨戲清波,空中炊煙氤氳,微風柔波,這不正是一幅美麗的皖南民俗畫圖嗎?所以有人將其稱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承志堂,位於宏村上水圳中段,建於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整棟建築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總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136根木柱,大小門窗60個。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牌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另有保鏢房、男女傭人房,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前廳是整幢房子中最精華的部分,大門後面聳立著一扇威嚴的中門,據說,汪定貴在經商發財之後曾捐了個「五品同知「的官銜,有了這個榮譽之後,汪定貴便覺得自己已跳出了原屬的那個階層,於是便增設了一道具有官家威嚴的中門(中門又稱儀門,原為官署而設),一般只有在重大喜慶日子或達官貴人光臨時才大開中門以示歡迎,而普通客人只能從中門兩側的邊門入內。儀門的兩個側門上方都別出心裁地雕了一個「商」字形圖案(又似倒掛的元寶,意為財源滾滾的意思),汪定貴雖然經商發了財,而且捐了官,但經商在古代仍是一種劃分在九流之外的賤業,這使得主人心裡忿忿不平,於是想出此策,意思是說從邊門出入的人,不管你從事何種職業,到我家來,都要從我「商人」的腳下過,此舉或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心理罷了。但在中門的上方,主人是不敢打任何主意的,而是高掛一個「福」字,因為在他看來,為官的畢竟要比經商的地位高,這就是為什麼眾多徽商在發財之後,仍不惜花費重金捐官的原因。 在中門「福」字的上方,鑲有一幅木雕「百子鬧元宵」圖,圖上雕刻著100個小男孩過元宵節鬧花燈時的情景,有劃旱船的、舞龍燈的,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形態各異,惟妙惟肖,這正是古代「多子多福」傳統觀念的生動寫照,「百子鬧元宵」圖兩邊的「商」字斗拱上則分別雕有四齣《三國演義》的戲文,斗拱的上方雕有「南、北」財神,「南、北」財神的上方是閣樓護板,在此,汪定貴設計了「漁、樵、耕、讀」四根木雕立柱,分別代表了古代的四種職業。 土家吊腳樓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腳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干」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❸ 皖南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
江南第一村——呈坎村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匯集了徽派不同風格的建築
呈坎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北部,它也位於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黃山風景區的南麓,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的一部分,它自己也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呈坎村北距黃山40公里,南距岩寺鎮1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再加上它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美景,受到了許許多多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歡迎。
長春大社。始建於宋代,現在存在的大部分建築是在明代時期重新建造的。長春大社由正門、正堂、寢殿和左右的廡廊組成,非常庄嚴肅穆。這里主要是為了讓古人表達出自己對祖先和神靈的崇敬和敬仰。也是值得一看的。(長春大社需要自己過去,導游不去)最後說說住宿問題。去過呈坎的很多人都推薦「首善儒宗」客棧,這個客棧是用古代的府邸改造的,挺不錯的,就是有些小貴。還有幾家偏古風的客棧,可以自己去找找。呈坎村最多需要2-3個小時就可以游完,我覺得沒必要住宿,逛完可以去下一個景點看看。
這里是江南第一村——安徽呈坎村,全國獨一無二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匯集了徽派不同風格的工藝和建築。大家有時間來這里看看吧!
❹ 皖南特產有什麼
黃山、九華山的茶葉、干竹筍、蕨菜
寧國的板粟
宣紙
❺ 皖南傳統民居有哪些特徵
門樓
徽派建築格式。徽州建築大門,均配有門樓(規模稍小一些的稱為門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一般農家的門罩較為簡單,在離門框上部少許的位置,用水磨磚砌出向外挑的檐腳,頂上覆瓦,並刻一些簡單的裝飾。富家門樓十分講究,多有磚雕或石雕裝磺。徽州區岩寺鎮進士第門樓三間四柱五樓,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磚混合建成,門樓橫仿上雙獅戲球雕飾,形象生動,刀工細膩,柱兩側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華貴。歙縣漁梁鎮一民宅門樓,兩橫枋間一幅磚雕「百子圖「,畫面層次所雕百個玩重形態各異,神韻畢現,栩栩如生。門樓是住宅的臉面,成為體現主人地位的標志。
穿堂式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又名回廳。穿堂的位置在大廳背後,與大廳緊連,是大廳進入內室的過渡建築。大部分為木地板,小三間與大廳相背,人口則由大廳正面隔屏的兩側門進入。一明堂,二個房間。穿堂較正式三間為小,有天井採光。
大廳式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大廳為明廳,三間敞開,有用活動隔扇封閉,便於冬季使用。一般大廳設兩廊,面對天井。也有正中人口設屏門,日常從屏門兩側出入,遇有禮節性活動,則由屏門中門出入。大廳的變化式有時有邊門人口,天井下方設客房,招待來客居住,或者由正門人口設兩廂房。大廳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於禮節性活動,如迎接貴賓,辦理婚喪大禮等,平時也作為起居活動場所,是整套住宅的主體部分。
大屋脊吻
徽派建築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裝飾件。徽州古建的詞堂,廟宇,府宅等大型建築,沿襲《宋營造法》官式作法,採用大屋頂脊吻,有正吻,蹲脊獸,垂脊吻,角戧獸,套獸等。造型與官式作法有所區別,屬徽派特色。且來歷附會了許多有趣的傳說。如正吻:指正脊兩頭口銜屋脊的。鰲魚(龍魚),究其起源比較原始,據說漢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說:「南海有魚虯,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鎮火殃。「正吻就由此產生沿襲下來。又如垂脊吻:位於同正脊相垂之脊頭的人物飾件,稱「仙人「。究竟指那位仙人說法不一。民間常有姜大公在此「鎮妖捉祟「之說。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鰲魚太多,怕鰲魚翻身易發大水成災,必須有所制約,故請「禹王「鎮守。還說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獸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鎮邪捉妖。諸種說法皆為庇護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飛來椅
徽派建築格式。對徽州民宅樓上天井四周設置靠椅的雅稱。
高牆深宅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 徽州有許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牆圍起,謂之「防火牆「,遠望似一座座古 堡,房屋除大門外,只開少數小窗,採光主要靠天井。這種居宅往往很 深,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一般住人。廳堂後用中門隔開, 設一堂二卧室。堂室後又是一道封火牆,靠牆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 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為一脊分兩堂,前後兩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 四間,堂室兩個。第三進,第四進或者往後的更多進,結構大抵相同。 這種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個家族。隨著子孫的繁衍,房子也就一進一進 地套建起來,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檻窗「之說。一般是一個支系住一進。門一閉,各家各戶獨立過日子;門一開,一個大門出入,一個祖宗牌下祭祀。它生動地體現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風。這種高牆深宅的建築,千丁之族未嘗散居的民風,在國內與國外是罕見的。
格窗
徽派建築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迴廊採用木格窗間隔空間,其功能有採光,通風,防塵,保溫,分割室內外空間等作用。格窗由外框料,條環板,裙板,格芯條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方格,方勝,斜方塊,席紋等),圓形(圓鏡,月牙,古錢,扇面等),字形(十字,亞字,田字,工字等),什錦(花草,動物,器物,圖騰等)。格窗圖案多採用暗喻和諧音的方式表現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與如意圖案組成諧音表示;「福壽雙全「用壽桃與佛手圖案表示;「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五穀豐登「用谷穗,蜜蜂,燈籠組合;「福祿壽「用蝙幅,鹿,桃表示等。格窗還採用蒙紗綢絹,糊彩紙,編竹簾等方法,增加室內透光。
❻ 皖南民居在什麼位置與作用,還有材料,結構,文化特徵。
皖南民居是風格較為鮮明的地方傳統民居建築,以位於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范圍內、以西遞和宏村為代表的古村落,以徽州(今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風格和淮揚風格為代表。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牆的功能,能阻斷火災蔓延。徽派民居的特點之一是高牆深院,一方面是防禦盜賊,另一方面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徙家族獲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點是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圍護,外面幾乎看不到瓦,唯以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與外界溝通。這種以天井為中心,高牆封閉的基本形制是人們關心的焦點。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這與山西民居有異曲同工之妙。皖南民居為兩層以上的樓房,中間圍合一個很小的天井,廳堂設在天井的北側。廳堂與天井之間不設牆壁與門窗,屬於開闊的空間。在廳堂的北側,也就是後部是木質的太師壁,太師壁的兩側為不裝門扇的門。太師壁的前面放置長幾、八仙桌等傢具。廳堂東西兩側,分別放置幾組靠背椅與茶幾,人們常常將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作為裝扮。皖南古民居村落選址、布局和建築形態,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築群與大自然緊密相融創造出一個既合乎科學,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環境,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精髓。村落獨特的水系是實用與美學相結合的水利工程典範,深刻體現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 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從整個外觀來說,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素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美譽。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處處是景,步步入畫,閑庭信步其間,悠然之情讓人心醉。
❼ 皖南有哪些建築風格
古典式、對稱式、水鄉式、磚瓦式、飛檐式、院落式……
❽ 皖南民居有哪些特點
皖南民居的特點之一是高牆深院,一方面是防禦盜賊,另一方面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徙家族獲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皖南民居的另一特點是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圍護,外面幾乎看不到瓦,唯以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與外界溝通。
這種以天井為中心,高牆封閉的基本形制是人們關心的焦點。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這與山西民居有異曲同工之妙。
(8)有皖南家居擴展閱讀:
皖南民居的文化特徵:
皖南民居的大門,一般都配有門樓,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平常人家的門罩較為簡單,在離門框上部少許的位置,用水磨磚砌出向外挑的檐腳,頂上覆瓦,並刻有一些簡單的圖案。富家門樓則十分講究,多有磚雕或石雕裝潢。
磚雕﹑石雕﹑木雕俗稱"三雕",是徽派建築的一大重要特色,磚雕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其精細程度和藝術高度常令遊人嘆為觀止,成為時下許多收藏愛好者的時寵。
績溪龍川的胡宗憲尚書府,就是一處巨大的皖南民居群,也是典型的徽派建築。胡宗憲尚書府即胡宗憲故居,亦是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祖居,坐落於績溪龍川村,佔地5000餘平方米,它建築精巧、布局獨特、設計巧妙,以"門闕多、馬頭牆多、古巷多"而著稱於世。
❾ 安徽皖南有哪些地區
指安徽長江以南地區,面積約3.5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300萬。包括蕪湖、馬鞍山、銅陵、回宣城、池州、答徽州(黃山市)六市。皖南是安徽省重要的經濟和旅遊中心,歷史悠久。沿江工業區蓬勃發展,皖江經濟帶崛起騰飛,人文景觀豐富。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主要地區為長江流域,徽州地區為新安江流域。
中文名稱:
皖南
所屬地區:
安徽省
下轄地區:
6地級市、2縣級市、27縣
地理位置:
安徽省長江以南及長江沿線
面積:
36536平方公里
人口:
1300萬
方言:
江淮官話、吳語、徽語、贛語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著名景點:
黃山、九華山、蕪湖方特歡樂世界、牯牛降、齊雲山、太平湖
機場:
黃山國際機場、蕪湖灣里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