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文怎麼寫
散文分狹義與廣義二類。狹義的散文指個人抒情志感的小品文,篇幅較短,取材較狹,分量較輕。廣義的散文天地宏闊,凡韻文不到之處,都是它的領土,論其題材則又千匯萬狀,不勝枚舉,論其功能,則不出下列六項。
第一是抒情。這樣的散文也就是所謂抒情文或小品文。正是散文的大宗。情之為物,充溢天地之間,文學的世界正是有情的世界。也正因如此,用散文來抒情,似乎人人都會,但是真正的抒情高手,或奔放,或含蓄,卻不常見。一般的抒情文病在空洞和露骨,淪為濫情,許多情書、祭文、日記等等也在此列。直接抒情,不但失之露骨,而且予人無端說愁的空洞之感。真正的抒情高手往往寓情於敘事、寫景、狀物之中,才顯得自然。
第二是說理。這樣的散文也就是所謂議論文。但是和正式的學術論文不盡相同,因為它說理之餘,還有感情、感性,也講究聲調和詞藻。韓愈的《雜說四》,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蘇軾的《留侯論》,都是說理的散文,但都氣勢貫穿,聲調鏗鏘,形象鮮活,情緒飽滿,絕非硬邦邦冷冰冰的抽象說理。每次讀《過秦論》,到了篇末的「然秦以區區之地……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一句長問,竟用斬釘截鐵的短答斷然煞住,真令人拍案詫嘆,情緒久不能平。精警的議論文不能無情。
第三是表意。這種散文既不是要抒情,也不是要說理,而是要捕捉情理之間的那份情趣、理趣、意趣,而出現在筆下的,不是鞭辟入裡的人情世故,便是匪夷所思的巧念妙想。表意的散文展示的正是敏銳的觀察力和活潑的想像力,也就是一個健康的心靈發乎自然的好奇心。「家居不可無娛樂。衛生麻將大概是一些太太的天下。說它衛生也不無道理,至少上肢運動頻數,近似蛙式游泳。」這種《雅舍小品》筆法,既無柔情、激情要抒,也沒有不吐不快的議論要發,卻富於生活的諧趣,娓娓道來,從容不迫,也能動人。到了末句,更從觀察進入想像,最有英國小品的味道。 第四是敘事。這樣的散文又叫做敘事文,短則記述個人的所經所歷,所見所聞,或是某一特殊事件之來龍去脈,路轉峰迴;長則追溯自己的或朋友的生平,成為傳記的一章一節,或是一個時代特具的面貌,成為歷史的注腳,也就是所謂的回憶錄之類。敘事文所需要的是記憶力和觀察力,如能再有一點兒反省力和想像力,當能賦文章以洞見和波瀾,而跳出流水賬的平鋪直敘。組織力(或稱條理)也許不太重要,因為事情的發展原有時序可循,不過有時為求波瀾生動,光影分明,不免倒敘、插敘,或是舉重遺輕,仍然需要剪裁一番的。
第五是寫景。所謂「景」不一定指狹義的風景。現代的景,可以指大自然的景色,也可以指大都市小村鎮的各種視覺經驗。高速公路上的千車競駛,挖土機的巨鏟揮螯,林陰道的街燈如練,港口的千桅成林……無一非景。一位散文家的視覺經驗如果還限於田園風光,未免太狹窄也太保守了。同時,廣義的景也不應限於視覺:街上的市聲,陌上的萬籟,也是一種景。景存在於空間,同時也依附於時間,所以春秋代序、朝夕輪回,也都是景。景有地域性:江南的山水不同於美國的山水,熱帶的雲異於寒帶的雲。大部分的游記都不動人,因為作者不會寫景。景有靜有動,即使是靜景,也要把它寫動,才算能手。「兩山排闥送青來」,正是化靜為動。「鬢雲欲度香腮雪」也是如此。只會用形容詞的人,其實不解寫景。形容詞是排列的,動詞才交流。
第六是狀物。物聚而成景,寫景而不及物,是不可能的。狀物的散文卻把興趣專注於獨特之某物,無論話題如何變化,總不離開該物。此地所謂的物,可以指有生物,譬如草木蟲魚之類,也可以指無生物,譬如筆墨紙硯之屬,甚至可以指人類的種種動態,譬如彈琴、唱歌、開會、賽車。也許有人會說,寫開會的散文應該歸於敘事之列。我的回答是:如果一篇散文描寫某次開會的經過情形,當然是敘事,但是如果一篇散文談論的只是開會這種社會制度或生活現象,或是天南地北東鱗西爪的開會趣聞,便不能算是敘事了。狀物的文章需要豐富的見聞,甚至帶點兒專業的知識,不是初搖文筆略解抒情的生手所能掌握的。足智博聞的老手,談論一件事情,一樣東西,常會聯想到古人或時人對此的雋言妙語,行家的行話,或是自己的親切體驗,真正是左右逢源。這是散文家獨有的本領,詩人和小說家爭他不過。
我把散文的功用分為上述六項,只是為了討論的方便,並不是認為真有一種散文純屬抒情而不涉其他五項,或是另有一種散文全然敘事,別無他用。實際上,一篇散文往往兼有好幾種功能,只是有所偏重而已。例如敘事文中,常帶寫景,寫景文中,不妨狀物,而無論是敘事、寫景或狀物,都可以曲達抒情之功。抒情文中,也未必不能稍發議論,略表意趣。反之,說理文也可以說得理直氣壯,像梁啟超那樣,筆鋒常帶感情。
情、理、意、事、景、物六項之中,前三項抽象而帶主觀,後三項具體而帶客觀。如果一位散文家長於處理前三項而拙於後三項,他未免欠缺感性,顯得空泛。如果他老在後三項里打轉,則他似乎欠缺知性,過分落實。
抒情文近於詩,敘事文近於小說,寫景文則既近於詩,亦近於小說。所以詩人大概兼擅寫景文與抒情文,小說家兼擅寫景文與敘事文。我發現不少「正宗的」散文家大概拙於寫景,遇到有景該寫的場合,不是一筆帶過,便是避而不談;也有「正宗的」散文家拙於敘事,甚至不善抒情。我認為:能夠抒情、說理的散文家最常見,所以「入情入理」的散文也較易得;能夠表意、狀物的就少一點;能夠兼擅敘事、寫景的更少。能此而不能彼的散文家,在自己的局限之中,亦足以成名家,但不能成大家,也不能稱「散文全才」。前舉的六項功能,或許可以用來衡量一位散文家是「專才」還是「通才」。
㈡ 600字散文
地平線斷想(白岩松)
一
有很多事情,在想像中發生的時候,神聖無比,而當真實的發生到來的時候,人們卻失望地發現,它並不如想像中的神奇與壯觀。
新千年的來臨就是如此。世界各地的人們,很早之前就為這一天的到來設計了各種場面。於是,我們這些人也一直以倒計時的心態來等待著這一天的這一刻。幻想中,是有些激動的,畢竟告別的是一個世紀和一個「1」字頭的千年。
但很快我們就發現,這所謂的神奇時刻,更像是商家和傳媒聯手策劃的賣點,在普通人心中,這一夜和平時也許並沒什麼不同。
不過,我是新聞人,因此即使那一夜自己想睡覺,工作也不允許我這樣做,我註定要打起精神迎接新千年。當1999年12月31日24時,那意味著新的一個千年開始的鍾聲敲響,我來不及激動和感慨萬千,身邊的直播正在進行,下一個環節就要開始,於是,在這被很多人認為神聖一刻的時間里,我心如止水,在工作中敬業地扮演著螺絲釘的角色,然後幾個小時飛快地過去,新千年第一天的凌晨,工作結束了,我出奇地困,於是倒頭便睡,忘了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二
但新的千年畢竟來了。
在此之前,我們都像一個爬山的旅人,走過的路程陡峭無比,理想、鮮血、生命、眼淚鋪就的登山之路異常艱苦。最初的情形我們已無從知曉,因為我們是後半程上的路,走過一段之後,這一個百年和千年的山頂就在我們的眼前,於是,我們相互鼓勵著,加油,還有10年,加油,還有9年,加油……5年、3年、1年,在倒計時的牽引下,我們互相攙扶著走上千年和百年的山頂。
原本以為這山頂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上來了才發現:這不過是一個新的地平線,前方還有一個又一個山頂,中間霧氣迷濛,路是怎樣的,我們無從知曉,而且我們也都悲觀地知道,下一個山頂,我們這些地平線上的人大都看不到了,不管那山頂是怎樣的美麗或凄涼,都是後人眼中的風景。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停下腳步,地平線從來只用作出發,於是我們只能簡單回頭看看,然後撣撣灰塵,又該上路了。
三
不停地有人在說:我們真是幸運,因為趕上了千載難逢的千年之交和很多人沒經歷過的世紀之交。
我似乎一直都不敢同意這樣的幸運觀。
千年太過漫長,我們這些人怕是沒有權利回顧也沒有權利去感慨萬千的,但面對一個百年,談論一下的資格似乎勉強還有,於是,我覺得,人走在世紀的中間,渾渾噩噩,迷迷茫茫,也就罷了,可趕上世紀之交,就似乎必然要回頭看看,清點清點路程,計算計算得失,這一回頭不要緊,競在百年的路上,查看出我們那麼多的創痛、傷口、眼淚,還有貧窮、遭受的屈辱、走錯路的遺憾、同胞間因戰爭或「革命,,的互相爭斗。
回望中的畫面當然是觸目驚心的。
然後才開始慶幸:這一個百年畢竟過去,那不堪回首的畫面也就在新世紀鍾聲敲響的時候悄悄合上了。記憶可以掩蓋,但回首時心中的那份疼痛卻會在新世紀的路上隱隱地持續很久。
這難道就是正逢世紀之交的「幸運」?
四
在一次不經意的聆聽中,發現了台灣歌手齊豫的一首歌,名字叫「覺」。
上中學的時候,我們在課本中都學過林覺民的《與妻書》,作為推翻舊制度的英雄,林覺民何等的壯烈,在就義之前,仍能給妻子留下一封大義凜然並流傳後世的遺書。
然後我們就都記住了死去的林覺民,忘記了那還活著的林覺民的妻,林覺民就義之後,她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齊豫的這首「覺」,就是站在林覺民妻子的角度上,唱給林覺民聽的歌。當然,真正聆聽這首歌的只能是我們這些只記住林覺民卻忘記了他妻子的人們。
「愛,不再開始,卻只能停在開始,把繾綣了一時當作被愛了一世……誰給了你選擇的權利,讓你就這樣的離去,誰把我無止境的付出都變成紙上的一個名字,如今,當我寂寞的那麼真,我還是得相信,剎那即永恆。」
歌唱完了,聽者半天都回不過神來,在這一個過去的世紀中,以革命的名義,一個又一個兒子、丈夫、父親戰死疆場或其它的什麼地方,然後在各種典籍中,我們都一次又一次默念著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的妻子、母親又是怎樣在人們的忽略中度過餘生的呢?
五
那麼遠的事,我還是覺得沒資格談,我只是從一個兒子和丈夫的角度,替過去世紀中很多的母親和妻子憂傷一下罷了。再大的苦難,都已經過去,那些妻子和母親也大都追尋丈夫和兒子的蹤影,到另一個世界團圓去了。因此今天的我們再給予怎樣多的同情,都有點馬後炮的意思,所以,寫到這兒,也只能是愣了愣神,不過更多是為了以後的妻子和母親。
六
關於母親的話題本該結束,可是由於「革命」或叫「運動」在中國延續了很久,所以連我這個30多歲的年輕人都開始有權談一件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和母親有關的話題。
1978年,我從東北的海拉爾去遙遠的內蒙西部集寧市為我的父親開追悼會。
到了集寧市,很多母親過去的同事見到我,表情都有些怪異,一口一個小蘿卜頭叫著,讓我多少有些驚慌。
後來聽母親講才知道,由於文化大革命中,父母都被打成「內人黨」,因此,我剛生下兩個月,便開始隨父母住進牛棚。每到晚上,我便啼哭不止,我在這邊一哭,父母的牛棚難友們就在另外的一些屋子裡哭,小蘿卜頭的稱呼便由大人們脫口而出。
知道我有這樣經歷的人,都會同情地送給我一句:小時候夠苦的。
我似乎不以為然,年幼無知時,經歷的苦難再大都不該稱其為苦,因為自己渾然不覺,甚至在記憶中連一些痕跡都沒有。那時真正苦的應該是大人。
我一直在想,在那樣年代的每一個牛棚里的晚上,當我不知趣的哭泣引起大人們落淚的時候,我母親心中該是怎樣的絕望呢?
而在中國,這樣的母親又有很多很多,事隔很久,她們還需要安慰嗎?如果需要,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安慰她們呢?
七
新世紀的到來,把這一切記憶都悄悄地合上了,站在地平線上的人們,當然更多的時間,是把視線投向前方。
這絕不是一個可以忘記過去的嶄新開始,甚至可以說,不好好回頭,是不能走好前路的。對於我這個30多歲的新聞人來說,沒有資格談論很久以前的事,剛才說的一些更久遠的事,就當是童言無忌,因為在我的身上,真正可以動筆的記憶只能從1989年開始。
那一年,我從校園中走出,對於每一屆畢業生來講,這轉變都意味著一種挑戰和興奮,但那一年,我們很多人沒有。
這個國家正在經歷震盪,短時間,沒人看得清前方,於是,我們也只好在社會的大船上隨之起起伏伏。
不管當時怎樣年輕,可我的角色已經是新聞人,不管周圍怎樣樂觀或絕望,這都不是一個可以獨善其身的職業,於是,我不得不在這10年中,努力睜大眼睛,在痛苦與快樂交織的心情中,同這個國家一起朝前走。
八
記得很清楚,1989年春節剛過,我便急匆匆地從家中逃出來,跑回學校,和約好的大學同學共同花天酒地,那個時候,家是束縛,社會這個外面的世界才是我們演出的舞台,在家裡多呆一天,連呼吸都會覺得沉悶。
1999年春節,我在妻子的家江蘇鎮江過節,那一個春節,我過得清靜,名山名寺走走,清茶一杯,閑談少許,日子在舒坦中一轉眼就過去了,終於到了要從家中離開,回北京去開始新工作的時候。可就在這時,我卻忽然像小學生不願意上學一樣,為這一長段家居生活的結束而悶悶不樂起來。其實,這個時候,我逃避的並不是北京也並不是工作,而是在這座城市和這種工作中必有的掙扎、競爭、苦悶和心靈的勞累。
從21歲想盡早離家,到31歲多少有些厭倦外面的世界,變化的時間只用了10年,這個時候,才真正聽懂了10年前的那首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九
一定有人問我,你的這本書為什麼叫《痛並快樂著》?
首先要聲明,這5個字的組合並不是我的獨創,它來自齊秦一張專輯的名字。
在1989年,我們是在崔健和齊秦的歌聲中離開校園的,崔健意味著我們面對社會,齊秦告訴我們獨對心靈。對於我們這一大批人來說,齊秦這兩個字已不是一個歌手的名字,而變成了一種記憶的開關。在齊秦的歌曲中,他有很多精彩的創作,都深深地打動過我們,歌詞或旋律總是容易和我們親近。在他的一系列專輯之中, 《痛並快樂著》並不特別出色,我聽過這一張專輯之後,留下最深印象的已不是哪首歌哪一段旋律,而恰恰是這張專輯的名字:《痛並快樂著》。
開始動筆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想過很多名字,但突然從某一天起,「痛並快樂著」這5個字就在我的腦海中固執地停留,揮之不去。同時非常奇怪的是,真是應了「名不正言不順」這句老話,自從我默認了這5個字為書名以後,手中的筆開始變得順暢,我明白:這5個字正是我手下文字的首領,它們快樂地相遇了。
十
回首過去10年,仔細查看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路歷程,你都會輕易地發現,痛苦與快樂緊密的糾纏在一起。
每一步走的都那麼不容易,有時甚至有點堅持不下去的感覺,痛苦自然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出現。然而堅持住了,痛苦過去,無論國家民族還是個人,事業又向前邁出了一步,快樂就在我們回首的時候,在看到一條前進軌跡的時候出現了。
改革的車輪飛快地旋轉著,經濟數字轉動的同時,還有我們的心情隨之轉動,「平靜」二字已經變得有些奢侈,而在不平靜的轉動中,一會兒經歷痛苦,一會兒感受快樂,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得不讓自己的心靈坐上了上下顛簸的過山車。
不過,好在痛苦與快樂是緊密糾纏著,如果只有痛苦而沒有快樂與希望,那走了幾步,人們就會在黑暗中陷入絕望,從此拒絕前行;而生活中只有快樂沒有痛苦,那除了在傻子的頭腦里恐怕就只能是在希望中的未來。
痛苦與快樂在心中此起彼伏,恐怕將是幾代中國人的心靈宿命,只要每次回首時,都能快樂地看到中國和我們每個人向前的腳步,那走每一步時的痛苦也就好忍受多了。
其實我們別無選擇。
十一
在這痛苦與快樂交織的歲月里,作為一名新聞人,我走過10年路程。同大家一樣,在新聞的舞台上走每一步都需要堅持,絕望的感覺不時出現,但也都過去了。趕路之後,猛一回頭看,自己和身邊很多人笑了,我們清晰地看到那條前進的腳印。於是我們時常樂觀一下,雖然今日的局面還遠遠沒有達到圓滿,但同過去相比進步這么大,已是讓人快樂的結果。
就在這種時常出現的樂觀中,在自以為是的成就感里,有一天,我們被人當頭棒喝。
1998年冬,我們《東方之子》欄目要拍攝一位學者,這位學者也是我們早在字里行間熟悉了的,由於他身上強烈的自省精神和批判意識,使得他在眾多唯唯諾諾的聲音中顯得卓而不凡,自然成了他身邊學子們喜愛的人,當然也被我們尊敬,於是,將他請進我們的欄目成了一個美好的願望。
一切順利,我們開始跟蹤拍攝。有一天,拍他為大學生們進行的演講。教室里人很多,空氣中彌漫著自由的氣息,講著講著,這位學者對學子說了這樣一段話:「我過去是學新聞出身的,但我恥於與新聞為伍……」
話音落了,人群中有些興奮,然而這句話卻像子彈一樣擊中了我們。
我理解學者話中的含意,也許是過去特殊年代給他的黑暗意識太重,因此他沒有看到今日的新聞界正在艱難但卻執著地向前變革。因此,被學者犀利的言語子彈擊中,我首先感受的是一種疼,不過疼痛過後,我也特別想告訴這位學者,假如諷刺、憤怒、偏激可以解決中國所有的問題,我一定選擇以罵人為職業。但是,激憤在中國於事無補,只有堅韌的改變才是理想中國誕生的良方,哪怕在這種堅韌之中,你會有委屈甚至會有屈辱。
我依然敬重這位學者,因為敢於說真話是思想者的必備美德,但請他也能在同行者的隊伍中,慢慢把新聞人列入其中,只有隊伍壯大了,改變才會快一些,中國也才會盡早全新。
十二
采訪中,總能聽到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在采訪一位部長的時候,他就講起過一位老人給他的上崗贈言,三個字,「不要急!」
據這位部長說,以前,年輕氣盛,很多事情落實不到位,理想不能很快變成現實,心裡就急,就氣憤,但慢慢終於明白,很多事情都有個曲折反復的過程,非得鍥而不舍非得有耐心才成。於是,「不要急」就成為他心中的警句。
我想,這3個字也該送給所有關心中國前途的人們。不要急不是不思進取,而是思進取的時候耐得住一時的反復或原地踱步,不要急不是內心真的不著急,看看中國的曲折之路,看看我們落後於別人的那些數字,不急是假的,而不要急正是在這種現實前面,不再夢想著一夜之間什麼都馬上改變,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國家來說,這份著急的結果只能是讓這個易變的國家走向眾人理想的反面,這是最可怕的結局。因此,不要急,就是能耐下性子來,通過漸進式的變革推動著中國一步一步結實的向前走,只要一直向前,哪怕路上仍有很多艱難險阻,中國的明天依然是我們夢想中的中國。
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
十三
新千年到來的鍾聲敲過也還只是短短的時間,相信我們絕大多數人站在地平線上,多少還有些手足無措,內心會忐忑不安,沒人會知道前路會是怎樣。
上一個世紀,中國人是用淚水稀釋著歡笑走過來的,因此,站在新世紀的地平線上,我們有理由在新的百年中獲取更多,夢想更多。
一代又一代人,不管經歷過怎樣的打擊和波折,面對未來的時候,都會投入更多的希望和歌唱,雖然新的世紀中,依然還會有戰爭有欺騙有眼淚有失望,但對於剛剛把富強之夢開始轉化為現實的中國人來說,最好在這個新世紀里,我們能歡笑多於眼淚快樂多於痛苦和平遠遠多於戰爭善良永遠多於欺騙和偽善,我想,這不該是一種過份的要求。
一切都要從我們今日腳下的地平線開始,在此之前的20多年裡,我們已用痛苦與快樂鑄就的堅強為今天搭起了最好的起跑線,新世紀的黎明,霧氣依然很重,前方還是一如既往的模糊,但是,讓我們出發吧!
走,就有希望。
㈢ 散文|燕子·築巢
文|余語於隅
家裡屋檐下,一直都有燕子築的巢。
冬去春來的時候,大地回暖,春光明好,燕子都會歸來。
於是,檐廊間,燕子前後追逐,來往不絕,忙忙碌碌,難得有休息的閑暇,彷彿不知疲倦,唧唧啾啾,一如既往的,是快樂的,是喜悅的。
周末,或者是假期,閑下來的時候,我總愛在廊上檐下,或者坐,或者站,或者倚柱而靠,仰著頭觀望,看著它們來來回回的忙碌。
燕子每每歸來,小嘴裡都只有那一星半點的泥,或者一絲半毫的根莖草葉,然而並不急躁,也不氣餒,就這樣一點一點的積累,和著自己的唾液,用心營造自己的新巢,或者翻新自己的老巢。
一切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往往在不經意間,新巢已成,或者老巢換新顏,最能夠帶給人一種驚喜,一種感嘆。
荀子在《勸學》中說了這么一段話: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回首自己走過來的路,一點一滴的積攢,一小步一小步的做,幾年下來,使家居環境得以不斷改善,對上面這段話感慨尤深。
仔細想想,我何嘗不是一隻燕子?
一九九九年年底的時候,老爸老媽為了爭一口氣,竭盡全力建了新樓房,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人生在世一回,總要給兒孫後代留下點念想。
然而,僅僅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磚牆一直沒有建好,更談不上裝修。
三年的時間里,新樓房就那麼孤零零、靜悄悄的矗立著,任由風吹雨打日曬。
二零零二年,我即將參加中考,如果考取,就要離家外出就讀。
看著逐漸歪斜的新樓房,我心裡的焦急莫可名狀,決定想盡辦法鼓動老爸老媽把牆建起來。
初春時節,我和老媽在田裡做活。
媽,再不把牆打起來,等再過幾年,房子怕是要倒了。
唉,你又不是曉不得你爸那個人,怕背賬,沒有錢,買不了磚、買不了沙子石灰,咋個打牆?拿什麼打?
你們倆辛苦一輩子,多少血汗多少錢,才蓋得弄一所房子,萬一倒掉了,這輩子也就白白辛苦了,光可惜不說,人家也會笑話呢。
就是了,那咋個辦?
我的意思是,就算你跟我爸再咋個吵咋個鬧,逼著他克賒些磚、賒些石灰沙子,不管咋個說,先把牆打了,再慢慢呢想辦法還賬。
你講呢也有道理呢,就這種辦。
雞飛狗跳的吵鬧了三四個月,在中考後,老爸賒了磚、石灰和沙子,准備建牆。
好在老爸就是做泥水活的,手藝在身,也不需要另請師傅。
於是,在這個假期里,老媽在田地里忙活,我給老爸打下手。
搬磚、拌沙灰、燒火、做飯等一應家務,都被我承包了。
到我離家外出就讀高中前的三天,磚牆建好。
時光匆匆,到了高考前夕。
老正房漏雨越發厲害,柱子和板壁異常糟朽,更嚴重的是,時常有椽子斷裂、瓦片掉落,已成了危房,不下雨的時候還勉強能夠對付,到了雨天,簡直沒法居住。
於是,只能搬往新樓房裡面居住。
因為無力裝修,只能把老正房的舊木板拆下來東一片、西一片的胡亂裝圍著,長的長短的短、寬的寬窄的窄、新的新舊的舊、顏色深深淺淺,有的木板還貼著報紙,花花綠綠,給人的印象就是:不倫不類,雜亂無章,破敗不堪。
根本沒有專門的廚房,整個家裡,滿地都是鍋碗瓢盆,到處都是壇壇罐罐,因為就地生火,並沒有煙囪或者什麼排煙設施,到了生火做飯的時候,整個家裡都煙熏火燎,日積月累,樑柱都被熏得黑黢黢的。
雖有片瓦在頂,但仍然是天為帳地為床,風掃地月照亮,家徒四壁,連一件像樣的傢具都沒有。
好在不是危房,無論晴雨,安安穩穩的睡個覺,已不再是問題。
整個高中期間,整個大學期間,家裡都是這個樣子,一成不變,直到大學畢業。
大學畢業後,我考取公務員,回到家鄉工作,幾年來,在自己和老爸老媽的共同努力下,家居環境開始一點點改變。
工作後的第一年,攢了一年的錢,建了單獨的廚房,雖然不上檔次,可是總算實現了食宿分離,家裡鍋碗瓢盆隨地擺、壇壇罐罐到處放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
還給廚房安了一道不銹鋼大門,不氣派,不壯觀,但是規矩了,順眼了。
接下來的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所有的工資和收入,除去必要的生活開支外,都積攢下來,用來買黃心楠木,為裝修准備材料。
今年買一點,明年買一點,就這樣,五年下來,裝修所需要的主材料也逐步的備齊了。
期間,也還是陸陸續續做了一些活計:
打朗子——在瓦片和椽子之間用高黎貢山上下來的石竹打籬笆,達到防止瓦片脫落、保護椽子的目的;
裝樓楞,鋪樓板;
粉牆和刮瓷;
安裝不銹鋼欄桿和樓梯;
買地磚,鋪地板,更換後門和窗子。
同時,也添置了洗衣機、電冰箱等一應家用電器。
終於,到了第五年的年底,請來木匠師傅,開始裝修。
除去主材料,還有扣板、龍骨條、指接板、油漆、玻璃、電線、燈具等等輔助材料需要購買。
請了兩個木匠師傅,每個師傅每天一百五十塊的工錢,煙酒茶、水果以及伙食等等,每天將近五百塊要花費出去。
其時,家裡並沒有多少積蓄,活依然做著,錢如流水出去,賒欠越來越大。
其間,老爸老媽幾次猶豫,裝修要不要一步到位,要麼先裝修樓下,樓上以後再說,要麼只打我房間裡面的壁櫥,他們房間里的以後再說。
我知道,他們是心疼我,不想給我太多太大的壓力。
債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癢,要做就一次性做好,分幾次做,一個是麻煩,一個是更費錢,不用擔心,我心裡有底。
我總是這樣安慰老爸老媽。
實際上,自己心裡也一點底沒有,經常整晚整宿輾轉反側,亦憂亦愁,夜不能眠,然而表面上看起來,我依然一副不慌不忙、氣定神閑的樣子,還總是樂呵呵的寬慰老爸老媽。
前前後後,做了三個月的活,累計兩百多個個工夫,工錢三萬多塊。
整個裝修搞下來,將近五萬塊的輔助材料,三萬多塊的工錢,欠賬將近九萬,當然,這並還不包括買黃心楠木的錢和開支伙食等等已經墊付支付出去的日用開銷。
到現在,材料的欠賬已清,唯有工錢還欠賬五千。
對於老家樓房的裝修,我想借用那句話:我已經用盡我的洪荒之力了。
回過頭看,經歷了很多的艱辛和不容易。
一切來之不易,一切得之不易。
正是因為這諸多艱辛和不容易,看著現在家裡窗明幾凈、規矩、明亮,說句實在話,對於我個人而言,心裡還是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
在接下來的歲月里,我仍要經歷這樣的艱辛和不容易,甚至更多更難,然而我相信,只要咬牙堅持,一切艱辛和不容易都會過去,終將收獲喜悅和滿足。
我們無法選擇出身,抱怨和牢騷,永遠於事無補,只有努力,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只要堅持,上天必定不會辜負認真而長期的努力。
我的人生,我做主。只有走入社會,才知道這樣豪氣干雲的話,真的很難實現。尤其像我這樣職業的人,前途,往往在別人手裡,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被動的,自己真的無能為力。即使這樣,也應該堅信,越努力,越幸運,如果放棄努力,幸運將永遠離自己而去,一去不復返。
又聞燕子唧啾聲,我愛這燕子。
我就是這燕子。
東去春又來,燕子銜泥忙。
問之可歇否?告是趁春光。
旬後再仰望,新巢在檐廊。
燕子安在焉?唧啾唱謝王。
㈣ 關於豐子愷的《秋》的主要內容,主旨,人物分析,5個家居賞析和感悟
在《秋》這篇文章中豐子愷先生抒發了自己對「秋」的獨特的感受。這主要通過「秋」與「春」的對比體現出來。年青的先生對春有著一種獨愛,所以總是「設法招待它,享樂它,永遠留住它」。而且作詩作畫,痛飲三江,並秉燭夜遊,享用春色。此時的他完全陶醉於眼前的明媚春光。但是秋天畢竟還是要來的。正如人的一生,短暫的青春過去,便是漫漫的艱難跋涉。去除了對春的那份摯愛,先生感悟中領悟到了秋色大神韻。因為他已習慣於花開花謝,春去秋來;因為他已體驗到人生的進程不過如寒來暑往的四季交迭。所以,他的心境與秋意冥合,且不像年輕時候那樣對於春的狂喜與焦灼而對秋的淡漠與悲哀,此時他只感覺秋的可愛與融化其中的寧靜,有了「只覺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調和」。並常常在怒自覺中感悟到自己「被秋風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 ,以至於「暫時失卻了自己的所在」。在這其中。不自覺地增添了幾分對春天的蔑視:「每當萬象回春的時候,看到群花的斗艷,蜂蝶的擾攘,以及草木昆蟲與到處爭先恐後的滋生繁殖的狀態,我覺得天地間的凡庸,貪婪,無恥,與愚昧,不過於此了!」甚至覺得柳條上掛了隱隱的綠珠與桃枝上著了點點的紅斑也是可笑又可憐的。
當然,在對春的不滿中也流露出豐子愷先生對擾擾攘攘紛紛爭爭的人生現實的不滿。這不滿,既是20年代末中國社會現實的反映,同時也是佛家思想的一種參與。佛家主張生死輪回、涅盤寂靜,宣稱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都在不斷的輪回中生活,正像春夏秋冬四季之景不同一樣,處於生滅變化的瞬時狀態。因緣聚合,剎那生滅,何須爭奇斗艷、爾虞我詐,何須留連忘返、沉醉方酣。所以,處於輪回中的人,其最後目的不是追求一種轟轟烈烈昂揚奮發的入世精神,而是追求一種絕對安靜神秘的涅盤境界。這必然要擺脫現實的困擾與情感的糾纏。所以,先生冥合於秋意而鄙棄於春天的滋生繁衍便是這種佛像思想的反映。
對「秋」的感悟也讓豐子愷先生體驗到生的意義、死的價值。在這過程中,它讓作者不僅消除了惜春傷春的熱情,而且還使他在生榮死滅之間重新作了慎重的選擇:「我覺得生榮死滅不足道,而寧願歡喜贊嘆一切的死滅」。這選擇不免隱含著悲觀的色彩,但卻是徹悟人生的曠達之言。生與死、榮與辱、瞬時與永恆,這些矛盾的統一體,磨煉著人的毅志、胸境與處世態度。翩翩少年,由於意氣風發,看到的只是無休止的對世界的佔有,所以對於死,懷著萬分的恐懼。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不懂事的少年和死亡相隔得那麼遙遠」,所以「沒有必要去驚醒他們人生的美夢」。然而,對那些預感到死的恐懼降臨的忍耐來說,他們或者「求神拜佛,遍尋名山」,去找那羽化登仙的住所;或者「紙醉金迷,花天酒地」,懷著撈一把的心情來佔有夕陽西下的道道余輝;但就不敢面對死才能正確的對待生。所以,當先生對於「死」有一種體感以後,他覺得生榮所聯系的只是貪婪、愚昧與怯弱,而死滅才顯得謙遜、悟達而偉大。
然而,豐子愷先生意識到死的自然性卻並不因此激發起自己更多的入世激情,當然更不用說再茫然的沉湎於春天的夢幻了。他只是在秋的感悟和死的鍾育中,明白了甘苦悲歡只不過是執著人生的具體內涵。他要平安的度送與超脫這煩惱的人生,在寂靜無欲中走過這人生的里程。這情緒雖極為消沉,但這消沉又反映了一個佛門子弟對苦海人生的基本看法。但是在中國20年代末嚴酷的現實斗爭面前,遁入空門,與世隔絕也是一種幻想,何況先生並不是一個我佛慈悲的忠實信徒,他六根未斷,凡心未卻,仍然免不了對現實的關注。所以文章最後,當立秋的雷聲夾著冰雹的秋雨扣打著他矛盾的心靈時,他也不得不感慨自己是「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練」,自顯示出自己的心境與中國激烈的現實生活的不協調。
總之,這篇散文雖題為《秋》,卻是從秋天的感受入手,寫出了作者對春秋的取捨、對生死的看法,既有秋心老練、超脫風俗的成熟,也有看破紅塵又無法了卻凡心的矛盾。它是作者對人生真諦深一層的領悟,也折射出當時中國階級搏鬥的激烈現實,也反映了豐子愷皈依佛門的矛盾心理。尤其是作者拂去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傷,更給人一份達觀與成熟。
㈤ 塵世之美淡若清風散文
淺夏如煙,風兒恬淡,書一紙墨香,記錄下時光。年華里的豐美,衍生出一份從容,那些細碎的片段都是蓬勃的生命氣息,執一筆墨香,書一份清歡,隨歲月的風情,映襯出雲水深處的輕漫流光。當詩意漫過心湖,化成眸里久居的意念,山重、水復,只一瞥,婉約成初見的驚鴻。
塵世里最美莫過於愛與禪。它似三月里的春風,徐徐拂面,心窗被開啟一道明媚;它似四月里的細雨,溫婉清涼,潤澤了寂寥的心扉,它似靜夜裡的月光,清幽明澈,穿過遙遠的天際,溫暖了兩顆心的孤單。
禪字謹心,它是拋卻繁華,回歸本真的一種自然過程,那是心的皈依,也是情的升華。走過千山萬水,歷經風雨滄桑,內心總有一種愛的信念在支撐我們前行,步伐也變得更加篤定,走過每一個溫軟的黎明抑或黃昏,它始終是眉間心上最深的眷戀。
人體所有的知覺離不開「舒適」二字,比如衣著、食品、家居……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講究,溫馨的氛圍,環境的舒適度,都因了自己的所需所愛而變換著,適時的為生活增添些樂趣,保持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層面上的東西,不必過多奢求,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人的心越簡單,幸福就會離我們越近。
於情感,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人生歷經的許多事需要釋懷,心的氣度可大可小,放寬眼看世界,心胸豁然開朗,詩意的心在時光里悠然行走,偶爾回望過去,那些黯然神傷的片段早已隨風遠去。路越走越寬闊,腳下的步伐越來越輕盈,一顆心簡單了,就變得輕松,凡事不必刻意,學會釋懷,給自己一片寧靜的天空,暢想未來,美好與自己同在。
於生活,佛說:「種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沒有經過春耕夏耘,如何能有秋收冬藏!所以,活著要重因果,謹慎處事,慈悲為懷。路在腳下,一步一印記,豁達的心態,穩健的步伐,方得圓滿。棲一方靜水,養一份怡情,靈魂里的芳香,順著心脈一路傾灑,斑斕的韶華,定格成心眸間流淌的詩音,你若用心聆聽,塵世之美,全都會在心裡駐足。
於事業,歲月的長河中,歷經風風雨雨,從而練就了一顆堅強的心,每一次挑戰都是自我的超越。智者,用今天的果斷堅信,去成為明天的創造者。自信,用內心凝聚的力量,去抵禦塵世中的繁雜。用睿智豁達的心去觀世界風雲,持穩健的步伐,道路越走越寬闊。人生的方向,就是心的方向,它受智慧的駕馭,心一旦明確方向,它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始終保持一顆篤定的心,漫漫前行在人生路上。
人世間太多人和事,都應從容面對,過多的'牽強只會讓自己傷痕累累,說到底,過多的分歧都是心與心在較量,人的左心房住著快樂,右心房住著憂傷,正因為喜憂摻半,我們才能繼續前行,懷著對明天的希冀和憧憬,收獲更多的美好。
世間萬物都具備它的靈性美,投眼而來的翠綠,耳畔拂過的清風,沁入心脾的舒逸,無一不是天然的華寵。眼前的綠窗,斂動著我的心懷。
塵世之美,淡若清風。人生來去,淺笑便是嫣然。總是渴望一種心態,不與繁華爭歡,拋開風塵雜念,淡守安然。寂靜里,那些微瀾的心事,淡淡若雲,漂浮在星空,蓄滿夜色的溫柔,臨水,聽風,將一縷紅塵的暗香,和一份如水的思念,在心裡深種,以雲的靜謐,在時光里,與之相依……
㈥ 家居溫暖的短句
有關家庭溫暖的名言有: 1、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著甜蜜的愛。
——(愛爾蘭)蕭伯納 2、一家人能夠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惟一真正的幸福。——(波蘭)居里夫人 3、在良好的家庭中,父母善良和睦、互敬互愛和互讓是教育影響的主要力量。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4、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日本)木村久一 5、家,對每一個人,都是歡樂的泉源啊!再苦也是溫暖的,連奴隸有了家,都不覺得他過分可憐了。
——(中國)三毛 6、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負的最終目的。——(英國)塞·約翰生 7、永遠記住這點: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裡的美。
——(愛爾蘭)蕭伯納 8、沒有了家庭,在廣大的宇宙間,人會冷得發抖。——(法國)莫羅阿 9、無論何時何地家永遠是向遊子敞開大門的地方。
——(美國)羅伯特 10、對於亞當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對於亞當的後裔而言,家是他們的天堂。——(法國)伏爾泰。
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
——孟子 ●居家有二語,曰:惟怒則平情,惟儉則足用。 ——洪應明 ●有辦法把家庭治理好的人,一旦國家有難,必能成為有作用的人。
——索福克勒斯 ●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負的最終目的。 ——塞·約翰生 ●家居的快樂,是所有志向的最終目標;是所有事業的勞苦的終點。
——塞·約翰生 ●有德的婦人,即使容貌醜陋,也是家庭的裝飾。 ——莎士比亞 ●男子為了各自家庭而承擔的工作,是努力支撐、發展和維護他們的家;至於女子呢?則是努力維護家庭的秩序,家庭的安適和家庭的可愛。
——羅斯金 ●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 ——盧棱 ●沒有了家庭,在廣大的宇宙間,人會冷得發抖。
——莫羅阿 ●人無國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歌德 ●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著甜蜜的愛。
——蕭伯納 ●永遠記住這點: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裡的美。 ——蕭伯納 ●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樂的事。
——歌德 ●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座地獄,一輩子雞爭鵝斗,不得安生,相反的,選到一個稱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諧和,幸福無窮。 ——莎士比亞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爾斯泰 ●那種從早到晚,整天廝守的幸福,我受不了。我可以當一個非常好的丈夫,只是要給我一個像月亮一般的妻子,它將不是每天都在我的天空出現。
——契訶夫 ●那些纏扭著家庭的人,命定要永遠閉卧在無靈魂世界的僵硬的生活中。 ——泰戈爾 ●勤勞的家庭,飢餓過其門而不入。
——富蘭克林 ●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愛默生 ●對於亞當,天堂是他的家,而他的後裔,家就是天堂。
——伏爾泰 ●家,對每一個人,都是歡樂的泉源啊!再苦也是溫暖的,連奴隸有了家,都不覺得他過分可憐了。 ——三毛 ●對男子來說,社會是戰場,是令人不斷處於緊張狀態的舞台,而家庭則是心靈唯一的綠洲和安憩之地。
——池田大作。
1、家是什麼,家,是一間房、一盞燈、一張柔軟的床。
有了房,不再擔心風吹和雨打,有了燈,不再害怕夜晚沒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覺、做個美美的夢。家是什麼,家是一輪太陽,爸爸媽媽歡樂的笑容,合成一縷溫暖的陽光。
2、想家是一種情懷。如今社會的是燈紅酒綠,靡奢多彩,在外的人們啊,面對著這么多的誘惑,要怎樣的自製力才能不違背心中的那份眷戀。
在外的朋友啊,我敬佩你們這樣的人,在滾滾紅塵中,堅持著自己的那份情懷。永不褪色。
3、家,是每個人值得依靠的地方,家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搖籃,是每個孩子棲息的港灣。 4、你將擁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個家庭重要。
5、這家外的家,是我思想的王國。在這里,可以掙脫塵世的羈絆,任思緒恣意揚飛;也可以淡泊心境,忘卻庭前花開花落,天上雲卷雲舒。
總是試圖將一物一景一心情傾注筆端,雖然表述無力筆墨稚嫰,但仍執拗著滿腔熱忱著。 6、夜好黑,天上只有一顆星星,它正努力地閃爍著它那微弱的光;地上有一盞燈,它放射出世界上最溫馨的光芒,那燈光亮起的地方,便是家的方向,是天底下最溫暖的地方。
7、明智者四海為家——地球是他的壁爐,藍天是他的客廳。 8、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一個可以為我們消除疲勞、讓身心休息的地方。
9、家,是我們永遠的根,不管我們走的有多遠,哪怕海角天涯,都走不出它的心,它的牽掛;家,有著我們最美的夢,最美的童話,不管外面有多麼的復雜,只要想起它,我們就不會害怕! 10、勇敢的人隨遇而安,所到之處都是故鄉。 11、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
1、家是什麼,家,是一間房、一盞燈、一張柔軟的床。有了房,不再擔心風吹和雨打,有了燈,不再害怕夜晚沒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覺、做個美美的夢。家是什麼,家是一輪太陽,爸爸媽媽歡樂的笑容,合成一縷溫暖的陽光。
2、想家是一種情懷。如今社會的是燈紅酒綠,靡奢多彩,在外的人們啊,面對著這么多的誘惑,要怎樣的自製力才能不違背心中的那份眷戀。在外的朋友啊,我敬佩你們這樣的人,在滾滾紅塵中,堅持著自己的那份情懷。永不褪色。
3、家,是每個人值得依靠的地方,家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搖籃,是每個孩子棲息的港灣。
4、你將擁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個家庭重要。
5、這家外的家,是我思想的王國。在這里,可以掙脫塵世的羈絆,任思緒恣意揚飛;也可以淡泊心境,忘卻庭前花開花落,天上雲卷雲舒。總是試圖將一物一景一心情傾注筆端,雖然表述無力筆墨稚嫰,但仍執拗著滿腔熱忱著。
6、夜好黑,天上只有一顆星星,它正努力地閃爍著它那微弱的光;地上有一盞燈,它放射出世界上最溫馨的光芒,那燈光亮起的地方,便是家的方向,是天底下最溫暖的地方。
7、明智者四海為家——地球是他的壁爐,藍天是他的客廳。
8、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一個可以為我們消除疲勞、讓身心休息的地方。
9、家,是我們永遠的根,不管我們走的有多遠,哪怕海角天涯,都走不出它的心,它的牽掛;家,有著我們最美的夢,最美的童話,不管外面有多麼的復雜,只要想起它,我們就不會害怕!
10、勇敢的人隨遇而安,所到之處都是故鄉。
11、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
1、有幸去參觀海邊別墅,裡面裝修風格獨樹一幟,既奢華卻不庸俗,古典中透漏張揚.雅緻卻不失高貴,筆墨難以形容的富麗堂皇.
2. 可愛小裝飾:歐式風格中最常見的就是古典的歐式風格。典雅的古代風格、纖致的中世紀風格、富麗的文藝復興風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風格,一直到龐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風格,在各個時期都有各種精彩的演出,是歐式風格不可或缺的要角。歐式新古典風格在造型方面的主要特點是:曲線趣味、非對稱法則、色彩柔和艷麗、崇尚自然等。
3. 小碎花的桌布有一種自然而又讓人親近的感覺,淺顏色的素色桌布上,星星點點或在桌布的下擺印上一些有著柔柔的顏色的碎花,溫馨的田園風格悄然而至。碎花桌布,或印有碎花的裝飾物一直是田園風格中不落伍的潮流,不管是印著零星碎花的桌布還是下擺印著碎花的桌布,更或者是印有小碎花的其他裝飾物,都可以將你的家裝點成溫馨平和的田園家居
1、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
2、家庭是大自然創造的傑作之一。
3、每個人的家對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
4、快樂的家庭生活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溫馨。
5、勇敢的人隨遇而安,所到之處都是故鄉。
6、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7、沒有什麼比家更溫暖,沒有什麼比親情更珍貴。
8、家是一盞燈,家是一個屋檐,家是一張柔軟的床。
9、家,就是經歷世間艱難之後,讓心靈停靠的港灣。
10、想家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想家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情感。
11、明智者四海為家——地球是他的壁爐,藍天是他的客廳。
12、家是心靈的港灣,人生的驛站;是感情的歸宿,靈魂的延續。
13、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
14、家很溫暖很溫馨,它可以緩解人們在冬天的寒意,給人帶來心靈的慰籍。
15、家,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卻包含了太多,只有親情才是無法泯滅的永恆。
16、家為我們遮風擋雨,給我們無窮的力量。漫漫人生,家與我們相伴永遠。
17、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一個可以為我們消除疲勞、讓身心休息的地方。
18、家是我們永遠的依靠,雖說我們都已經長大,但還是舍棄不了那份對家的眷戀。
19、擁有一個溫馨和美的家是幸福溫暖的。擁有一個靈魂歇息暢游的港灣是幸運愜意的。
20、家是什麼?家是築建在心靈原野上的一幢精神大廈;家是點亮你人生的一盞七彩路燈。
21、家是停泊的港灣,家是幸福的源泉,家是生活的動力,家是溫暖的依靠,家是心靈的樂園。
22、看著窗外美麗如畫的風景,想著心與家的距離正在縮短,心中那份久違的遊子之情又會油然而生。
23、在家,我可以敞開心扉和少年時的夥伴暢聊,也可以向父母傾敘心中煩事,可以靜下心來重溫往事。
24、很想回家了。想爸爸媽媽了~很想媽媽做的飯菜,爸爸燉的雪白雪白的魚湯~~最重要的是家鄉的粽子。
1、家是溫暖的港灣,它帶給人們的感受是「溫暖,家是永遠的岸,它帶給人們的感受是。」夢魂縈繞和永遠的牽掛。
2、生活再不如人意,都要學會自我溫暖和慰藉,給自己多一點欣賞和鼓勵。我們的生存背景大多是冷色的,逼迫著我們在危機中奮進,在兩難中抉擇,在困惑中放棄。
3、我幻想的家就是簡簡略單,有齊全的傢具,不必富麗,但要很乾凈。然後有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住在那裡,裡面必需有一間很舒服的房間,是留給我爸媽的。
4、家裡有什麼?家裡有親人、有溫暖、有親情……滿滿的都是溫馨。是什麼讓我們有自己的一片藍天,是親情。在家中,誰和我們是最親的親人?是爸爸,媽媽。
5、在我家裡,每到吃晚飯的時候,就有筷子聲在動來動去,這不是貪嘴,而是我們把菜夾給對方,讓他吃多點好東西,這便是我家的幸福帶來溫馨的家庭。
6、你能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嗎?我就能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溫馨,在我家裡,每個人都是快快樂樂的,非常的可愛。
7、我無時無刻地牽掛,無悔無怨地等待,無限無盡地相思,無聲無息地愛戀,只為了你無憂無慮地糊口,無煩無惱地迎接每一天!祝你每天好心情哦!
8、我將愛倒進你盛滿寂寞的心,愛比寂寞的密度大,我相信我一直的愛,能讓寂寞全部溢出。
9、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寶蓋頭遮住了外面的寒風冷雨,一橫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兩撇是在外的人對家的眺望,一個豎鉤把全家人緊緊的系在一起。
10、我寧願用一小杯真善美來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不願用幾大船傢具組織一個索然無味的家庭。
1.歐美風格的小戶型沙發,躺在上面看書最幸福
2. 簡單也是一種美/ 純凈的顏色,搭配任一款傢具,盡顯浪漫生活氣息,滿走您對居家生 活的無止境追求。
3. 個性魅力詮釋 / 浪漫且時尚個性讓人忘記城市的喧囂,唯有享受在靜怡的環抱中。品 質與魅力,是靈魂所在。
4. 彰顯品質生活/成熟的標志,穩重的格調增加空間的層次感,日常生活中耐臟易打理,彰 顯主人品味。
藍色和白色的搭配簡潔又時尚。
錯落有致的櫃體很有有個性, 解決收納的同時也很好的裝飾了空間。
5. 在時尚家居中感受如夢般的閑情,讓人們感悟似水年華的家居生活。
6.一個外觀上簡約而又不失創造力和對實際需求的細致考慮的作品。
7.簡單的一個「開始」包含的意義是非凡的,世界的開始從這里開始。
8.不需要華麗的修飾,你所需要的一切都這里開始!
9. 簡約不簡單,設計化繁為簡,從本真出發,流線外形設計,黑白色調,永恆經典。
10. 簡約而不簡單,這樣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境界,張揚著一個人的智慧與品位。
11.黑橡木:色澤搭配和諧自然,很是干凈,給人視覺上的享受,個個角度都修飾的很完美。
12.. 獨特的造形設計,簡單、時尚大方的花紋,優雅吸引了追求時尚的現代人。
13.【沙發、椅子】享受家中獨處時光
14.【床】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時光里,你 1/3 的人生想在哪張床上浪費
15.【書桌】閱讀,是頂,頂,頂,重要的時刻,請頂一張?
16.【邊櫃】邊櫃就是風景!總有一道讓你駐足
17.【沙發】客廳是家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間」,讓家人流連,讓客人贊嘆!
18.【床頭櫃】家的溫暖,一盞燈就足夠!這一刻你心裡亮起的……
19.【餐桌】餐廳才是最重要的社交平台!
20.【梳妝台】哪一個「魔鏡」,吸引你顧影自憐
A mother is not a person to lean on but a person to make leaning un-necessary. (D.C,Fisher, American female novelist) 母親不是賴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為不必要的人。
(美國女小說家 菲席爾.D.C.) All happy families are like one another; each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Leo Tolstoy ,Russian writer)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俄國文學家 托爾斯泰.L.) All I am , or can be, I owe to my angel mother. (Abraham lincoln, American president)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
(美國總統林肯) As a modern parent, I know that it's not how much you give children those counts, it's the love and attention you shower on them.A caring attitude can not only save you a small fortune, but also even make you feel good about being tight-fisted and offering more care than presents. (O,Hare Noel, American writer) 作為一個現代的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給了孩子們多少物質的東西,而是你傾注在他們身上的關心和愛。關心的態度不僅能幫你省下一筆可觀的錢,而且甚至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為你花錢不多並且給予了勝過禮物的關懷。
(美國作家 諾埃爾.O.) Be it ever so humble , 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 (John Howard Payne, Averican drmatist and actor)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美國劇作家、演員佩恩. J. H.) Every soil where he is well, is to a valiand man his natural country. (Masinger Phililp, British dramatist) 勇敢的人隨遇而安,所到之處都是故鄉。
(英國劇作家 菲利普.M.) Go where he will, the wise man is at home His harth the earth, his hall the azure dome. (R.W.Emerson, American thinker) 明智者四海為家--地球是他的壁爐,藍天是他的客廳。(美國思想家 愛默生.R.W.) Happy are the families where the government of parents is the reign of affection, and obedience of the children the submission to love. (Francis Bacon, British philosopher) 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英國哲學家 培根.F.) He is the happiest ,be he King or peasant , who finds peace in his home.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German dramstist and poet) 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德國劇作家、詩人歌德. J.W.) Home is the girl's prison and the woman's workhouse. (Grorge Bernard Shaw, British dramstist) 家是姑娘的監獄,女人的教養院。
(英國劇作家 肖伯納.G.) Home is the place where ,when you have to go there , it has to take you in. (Frost Robert, American poet) 無論何時何地家永遠是向遊子敞開大門的地方。(美國詩人 羅伯特.F.) How sharper than a serpent's tooth is to have a thankless child. (William Shakespeare, British dramatist) 逆子無情甚於蛇蠍。
(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W.) Husbands and wives in the process of divorce (and those in the throes of another argument )easily fall into the trap of denigraging the other, publicly if possible, and as often as possible. (Howards Mel, American writer) 正在鬧離婚的(包括那些處於吵鬧不停的痛楚中的)夫妻們很容易陷在對方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這種詆毀是盡可能公開的,盡量頻繁地進行。(美國作家 梅爾.H.) I don'nt know who my grandfather was. I' m much more concerned to know what his grandson will be. (Abraham Lincoln, American president) 我不知道我爺爺是什麼樣的人,我更關心的是,他的孫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美國總統 林肯.A.) If you want your children to keep their feet on the ground, put some responsibility on their shouldres. (Joh Brnyan Btitish ssayist) 你若希望你的孩子總是腳踏實地, 就要讓他們負些責任。(英國散文家 班揚,J.) It was the policy of the good old gentlemen to make his chileren feel that home was the happiest place in the world; and I value this delicious home---feeling as one of the choicest gifts a parent can bestow. (Irvng Washington, Father of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讓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這是以往有涵養的大人明智的做法。
這種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來,和大人贈給孩子們的那些最精緻的禮物一樣珍貴。(美國文學之父 華盛頓. I.) Mariage may be compared to a cage:the birds outside deapair to get in and those within despair to get out. (Michel de Montaigne, French thinker and ssayist) 婚姻好比鳥籠,外面的鳥想進進不去;裡面的鳥兒想出出不來。
(法國思想家、散文家 蒙田.M.D.) My father had always said that there are four things a child needs plenty of love, nourishing food, fegular sleep , and lots of soap and water---and after those, what he needs most is some intelligent neglect. (Ivy Baker Priest, American officer of government) 我父親總是說,一個孩子需要四樣東西--充分的愛、富於營養的食物、有規律的睡眠、大量的肥皂和水--這些完了呢,他最需要的是一些明。
㈦ 「人生不過是家居,出門,回家。」這句話是希臘哪個哲學家說的
錢鍾書的散文《說「回家」》里提到了,這個哲學家是新柏拉圖派大師洛克勒斯(Proclus)
㈧ 按著馮驥才先生寫《書桌》的思路,也寫一篇以一個物為線索的記事散文.急需
您的回一張已經破舊不堪卻寫滿回憶的書桌,被馮老的文字的刻畫在我的眼前。
我也用過好多張書桌。
從有記憶的年代開始,我家就有張大的寫字台。雖然家裡的條件是很普通的書桌。
,僅有的幾件傢具還是父母結婚的時候的做的傢具,據說是我的書桌。
給做作的,心靈手巧。那個大寫字台就是如此。為什麼說是大寫字台呢……根據當時的記憶,桌面大到可以讓我躺下睡覺當床,的感覺(可能是當時比較小)。
這張寫字台,一直伴隨著我們的學生生涯。
從懂事有記憶開始,姐姐就已經在寫字台前學習。寫字台共有2層抽屜,2個櫃門,中間凹進去的地方是個的小格擋。這種設計就算挪到現在來講,也是實用性設計。靠上面一層的抽屜比較深,左右兩邊的一般大,中間一個較兩邊的寬大一些。姐姐上小學的時候,媽媽就給我們每人分配一個抽屜,可我的抽屜裡面沒什麼東西放,竟是些瓶瓶蓋蓋,這些是,因為沒有什麼玩具,我們就經常用這些瓶瓶蓋蓋,用潮濕的土填進去,壓實,再扣除來,可以扣出大大小小不同的形狀的「糕點」……我的童年一直沉浸在玩土的記憶里。那個抽屜,可以命名為童年抽屜,在我走入小學之後,這個小抽屜就轉給了弟弟,接著存放他的玩具,
姐姐七歲我四歲的時候,她上學了有了課本,抽屜塞的滿滿的。那個時候我最快樂的時候莫過於姐姐放暑假,她可以把學完的課本借給我,教我認漢字。就這樣5歲那年考一年級,我是最小的
,考了最高分,最終還是被小學收錄了。要感謝這張課桌。從此以後,我也和姐姐一樣,放學回家在那個大寫字台前埋頭寫作業。我依舊還是那個小抽屜,可以放些,鉛筆頭之類的。還有各年度。記得那個時候作業多,寫不完直哭,總是含著淚堅持寫完最後一個字。
那個時候我們每天著寫字台,我們的書桌。確切說就是我們書桌。後來弟弟上學了,寫字台就三面有效利用,三個人一起寫作業。總是埋怨家裡的書桌小。其實那個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家一直都沒有寫字台。我們是很幸福的拉。
上初中的時候,我的寫作業的位置已經從側面轉到中央了,諾大一個寫字桌只有我和弟弟兩人用,再也不會因為誰的書擋了誰的書而哭鼻子。
再回來,只有弟弟一個人用了,我住校上高中。
寫字桌伴隨著我們姐弟三人從小到成人。現如今,它躺在我家倉庫的角落裡。搬過3次家,他一直都跟隨著。媽媽幾次嫌它佔地方要送人,都被我們阻止了。書桌總是我家搬家時最沉重的傢具,因為連都是一公分左右的木板作的。三十多年前父母結婚時的木製傢具,雖然前二十年看著,樣式都是那般的老氣,可是,最近這兩年,居然又流行回來那些復古傢具。無論是樣式品質可比現如今的大牌的。
這是一張有記憶的桌子。
它見證著,一代潮流的輪回……
開家居店的時候就想,等有了地方的時候,一定把它搬出來,擦去舊事,這可是真正的古老傢具,三十多年的記憶……
㈨ 我的空間樓閣這篇散文表達了作者對什麼樣的生活的和句往
現在如果有想法來表達,都有嚮往和生活的一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