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藍旗亞:真正的意式豪華車設計如何沉浮(下)
優雅、感性一直以來都是義大利汽車設計的代名詞,說起義大利汽車品牌,你或許會想到法拉利,阿爾法·羅密歐甚至瑪莎拉蒂。但熱愛義大利汽車文化的車迷一定會告訴你,還有一個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意式豪華的品牌或許已經被你遺忘,它就是藍旗亞。
在下篇中,你會看到它離我們更近的這一段品牌歷史,還有意柯那所作出的設計反思。
01 被菲亞特收購初期:依然致力於詮釋現代意式豪華
由於定位過於高端,加上石油危機的影響,Flaminia停產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藍旗亞並沒有推出繼任車型。相反幾款質量存在重大缺陷的民用車卻把藍旗亞品牌價值蠶食的所剩無幾。
1998年都靈車展,由著名設計師Mike Robinson操刀的藍旗亞Dialogos與公眾見面,這款車採用了對開門的無B柱設計,也是最早將家居理念引進汽車內飾設計的汽車之一。這款車的外觀設計並沒有一味地追求新穎和天馬行空,而是將藍旗亞的經典設計與未來設計相結合,以現代的設計手法結合經典車的精髓,完美的致敬經典。
也許在當時,誰也不會想到進入到新的千禧年,藍旗亞的品牌命運將就此急轉直下。
02 進入新世紀:逐漸被邊緣化
2000年,為了迎接千禧年的到來,藍旗亞贈予了時任教皇的約翰保羅二世一台One-Off的Dialogos Giubileo,給這款車賦予了神聖的色彩。
2001年,藍旗亞發布了Dialogos的量產車型Thesis,量產版本忠於概念車的設計,義大利各政府也爭相使用其為「一把手」專用的官車。不過可喜的是,由於和克萊斯勒的聯盟,Thesis成為了藍旗亞豪華轎車的絕唱。在平台共享的成本壓力下,Thesis的繼任車型Thema成為了300C的換標版車型,這款「純血」意式超豪華設計車型的歷史就此斷檔。
事實上,菲亞特—克萊斯勒聯盟成立之後,藍旗亞這樣一個「義大利國民超豪華品牌」已經難以符合意美雙巨頭在全球布局層面上的擴張野心了。出於這樣的不可抗力,其品牌身份識別(Branding Identity)亦發生轉換,更偏向於「意式風情小車」、「都市女性專屬」等關鍵詞。
在Thema之後,藍旗亞在實質意義上唯一發布過的兩款新車是緊湊型車Delta和微型車Ypsilon,均與克萊斯勒進行了平台共享。前者僅僅掛了WRC最強小鋼炮的名字,目前已經停產;而後者則是和Fiat 500、Fiat Panda使用了同樣的工程架構,沒有了其引以為傲的豪華屬性,僅在定位上同這兩者進行區分,更多地是專為都市白領女性設計的一款用車。
Ypsilon每年都會針對此定位推出一些特別版,在義大利本土也深受年輕女性的歡迎,甚至超過了更加知名的Fiat 500——畢竟開Fiat 500的,更多地還是大叔。
總的來說,雖然碩果僅存的Ypsilon在義大利依然享有國民車的地位,年銷量常年位居前列,但其工程設計已經許久未作更新。對於這樣一個傳奇品牌來說,還是相當令人惋惜的。
目前,在本國人的腦海中,藍旗亞更多地是以汽車歷史專有名詞的身份出現。雖然大大小小的本土車展依然會為它留出展位,但其車型序列遲遲得不到更新,同時仍未被納入菲亞特—克萊斯勒的電動化戰略,前途堪憂,也是不爭的事實。就讓我們秉持著敬畏之心,期待著它能有重返光輝的一天吧。
03 溫故知新:一些設計反思
z在義大利學汽車設計、做汽車設計的人都知道,有一道題是總也繞不過的——「設計一輛你心中的藍旗亞」,足以反映出它在義大利汽車設計業界的地位。
2009款藍旗亞Delta
雖然在義大利本土的商務、政治場景中,藍旗亞Thesis的地位已被瑪莎拉蒂總裁替代,但對汽車設計從業者來說,對這一品牌的思考卻從未停止。在汽車品牌家族化設計風行的今天,不計市場需求和精益生產地去做意式豪華的設計,無疑是相當難得的。但是,藍旗亞也正是敗在了這種堅持上。
這樣的雙刃劍對當下做量產車設計的我們拋出了啟示:
在全球化的今天,設計汽車無疑要放眼全球市場,不能過於局限。但在細細品味藍旗亞的設計時,我們還是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意式風情的獨特韻味。
有偉人說過,「中國的,就是世界的」。這對於義大利、德國、法國乃至美國也成立。如何將本土的文化元素借汽車工業設計這一媒介,做好設計,講好故事,從而推向全球?這仍然需要我們一點一滴的試錯和前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