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楊氏的名人
楊姓名人
楊堅(公元541-604年),姓楊,名堅,鮮卑姓普六茹,名那羅延。
楊廣(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個皇帝,楊堅的次子,是個很有才華、頭腦精明,是位積極、有進取心的人。修築「京杭大運河」。
楊震:名聲最大的古代楊姓名宦。勤奮好學,博覽群經,東漢時有「關西孔子」的稱譽。
楊杏佛:又名楊銓,最早透露紅色中國真相的勇士。
楊虎城:國民黨最著名的愛國將領。1908年拉起打富濟貧的隊伍。1911年辛亥革命時率隊加入陝西民軍。任營長、游擊支隊司令。
楊振寧:最早獲得諾貝爾獎金的華人之一。美籍華人,著名物理學家,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
楊簡:楊姓歷史名人中壽命最長的人。南宋哲學家。生於1141年,卒於1225年,享年84歲。
楊炯:楊姓成名最年輕的人。唐代著名詩人。幼年聰敏好學,10歲就被選為神童,待制弘文館。27歲應制舉,補校書郎,官至崇文館學士。與王勃、駱賓王、盧照鄰齊名,稱「初唐四傑」。
楊國忠:名聲最壞的楊姓奸臣。本名楊釗。天寶年間因為他的堂妹楊貴妃深受唐玄宗的寵愛,他由監察御史升為侍御史,賜名楊國忠,身兼15職,權力逐漸大起來。兩次出兵征伐南詔,喪師20萬。752年,李林甫死,他便代替為右相,兼有40多個職位。他結黨營私,賄賂公行,滛縱不法,在私第選定官吏。後來與安祿山的矛盾日漸加劇,755年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舉兵叛亂;楊國忠隨唐玄宗逃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被士兵殺死。
楊玉環: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胖美人。又名楊太真,是唐玄宗的貴妃,又稱楊貴妃。她體態豐腴,肌膚細嫩,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起初嫁給唐玄宗的兒子李瑁為妃,後因為美貌被唐玄宗召進宮中,封為貴妃,深受寵愛。楊氏一家因此而顯貴,堂兄楊國忠操縱朝政,敗壞政事。756年,唐玄宗逃到馬嵬驛,兵士嘩變,楊貴妃被迫自縊而死。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名人
楊尚昆: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楊勇(瀏陽籍),開國上將。
楊至成,開國上將。
楊成武(長汀籍),開國上將。任過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楊得志(醴陵籍),開國上將。任過解放軍總參謀長。
楊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號稱明代博覽第一。因得罪嘉靖皇帝被罰到雲南充軍,其最有名的代表作為膾炙人口的詞——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掏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戶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萬里(1127-1206年),漢族,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吉水縣)人。南宋傑出的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勉勵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祠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開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
② 求第五屆工藝美術大師名錄
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監,經140名專家費一年時間後選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共有161人獲得本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另外254人獲得全國優秀工藝美術創作獎。
卜范增、馬進貴、雙起翔、孔相卿、文乾剛、斗 尕、方文桃、毛正聰、王文定、王芝文、王堅義、王孝誠、王希偉、王懷俊、王祖偉、王祖光、王篤純、王殿祥、鄧 都、馮 傑、包英志、盧山義、盧光華、葉子賢、葉水雲、寧勤征、龍從發、仵應文、劉 炳、劉 斌、劉 雍、劉立忠、劉守本、劉紅寶、劉忠榮、劉林閣、劉靜蘭、朱炳仁、江再紅、池家駿、湯春甫、西合道、何叔水、佘國平、余仰賢、余培錫、余福臻、啟 加、吳懷旺、吳元全、吳元新、吳學寶、吳祖贊、吳錦華、吳德升、宋 菁、宋建國、張民輝、張玉英、張玉珍、張向東、張慶明、張明文、張明娟、張樹珉、張鐵山、張殿英、時金蘭、更登達吉 、 、李 艷、李小聰、李文躍、李昌鴻、李春珂 、李繼友、李菊生、李游宇、楊 志、楊玉榕、楊志忠、楊蘇明、楊根連、汪天穩、肖劍波、蘇清河、邰長庚、邰立平、鄒立友、陳少芳、陳文增、陳水琴、陳揚龍、陳阿金、陳明偉、陳海龍、陳培臣、單秀梅、周長興、周百均、周金甫、周桂珍、孟樹鋒、拉巴次仁、林 飛、林元康、林發述、林漢立、林慶財、林邦棟、林福照、鄭修鈐、金 文、金全才、姜文斌、姜栓蘭、柯愈勄、柳朝國、段國梁、胡 深、費保齡、鍾連盛、饒曉晴、夏侯文、徐亞鳳、柴慈繼、格桑次旦、殷秀雲、袁廣如、袁洪濱、郭書榮、郭琳山、郭懋介、錢美華、顧紹培、高毅進、崔奇銘、梁中秀、梁端玉、閻仲雄、黃賣九、黃培中、龔道勇、傅作仁、儲金霞、彭祖述、程淑美、虞定良、賴慶國、賴德全、路光榮、鮑志強、熊建新、蔡水況、譚湘光、滕 騰、潘泗生、潘柏林、薛春梅、霍鐵輝、楊似玉、楊克全、姚正華。
中國工藝美術源遠流長,風范高雅且在世界工藝文化中獨樹一幟。然而,這種由傳統手工製作為主的產業,卻由於人才的斷層陷入過行業萎縮的困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國家授予工藝美術創作者的最高稱號,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但由於機構改革等原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中斷9年未能正常進行。隨著大師的逐年減少,工美行業的萎縮也成了必然。
③ 淮安府山陽縣十二屯楊氏宗親,你們到底在哪裡啊明初的地名,現在是哪裡還有宗親嗎
我是淮安山陽楊氏後人,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和我家是同支,淮安山陽楊氏祖籍山西,遷淮始祖是楊友諒,祖上有楊錦,楊遇春,楊繼祖,楊士傑,楊臣,楊開沅,楊慶之。
④ 大城縣楊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大城縣楊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2014-07-17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大城縣臧屯村。
大城縣楊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1025398939068Y,企業法人楊留軍,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大城縣楊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銷售:服裝、鞋帽、家居用品、工藝品、紅木傢具、保溫材料、密封材料、漁具、日用百貨、五金電料、辦公用品、電線電纜(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河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132614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2479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大城縣楊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⑤ 想買簡約風格的實木傢具,哪些品牌好
簡約風格的傢具是我喜歡的,為了買到心宜的傢具,前段時間我沒少跑家居專商場,屬前前後後折騰了半個多月,現在我把之前了解過的幾個品牌供樓主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我了解的有四個牌子,簡歐傢具,嘉室何室、華師傅傢具、楊氏傢具這四個牌子,最後我選擇的是簡歐傢具。因為簡歐傢具在做工與細作上更到位,更人性化。
⑥ 楊氏歷史名人故事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
楊廣:楊堅的兒子,開鑿大運河,征高麗!
楊家將那一家子
楊戩:有天眼的那個,鎮守南天門,不知道歷史上有沒有
楊振寧:物理學家
楊利偉:中國第一個上天的人
這是我知道的,下面附上別人知道的。
楊朱:戰國時期哲學家,主張"人人不損一毫"。
楊章:秦朝華陰侯。
楊敞:西漢丞相。
楊震:東漢太尉,為官清廉,四世三公。
楊修:漢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楊駿:車騎將軍,臨晉侯。
楊播:北魏上柱國。
楊纂:北周名將。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即隋文帝。北周外戚,於西元581年建立隋朝。勵精圖治,改革兵制,於西元589年滅陳,結束了自漢末三國以來400餘年的分裂局面。
楊廣:隋文帝次子,即隋煬帝。戰功顯赫,開鑿大運河,創立科舉制,影響後世千年。駕馭遼東,通西域,暢通絲綢之路。
楊炯:初唐四傑排名第二,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
楊貴妃
楊玉環(楊貴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楊行密:字化源。五代吳國開國君主。廬州合肥人。少為群盜,占據廬州,唐昭宗拜為淮南節度使,封吳王,悉有淮南江東地,在位十五年。後其子溥稱帝,追尊為太祖武皇帝。
楊業:初事北漢,驍勇善戰,賜姓劉,名繼業。北漢亡,歸宋,刺代州,積功遷雲州觀察使,後潘美以忠武軍節度使北征,業副之,連拔應、寰、朔各州。會契丹國母蕭氏率眾南下,復陷寰州,業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逼業赴敵,既戰而敗,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後代楊延昭,楊文廣一直為北宋王朝捍衛疆土,楊家將的忠勇事為後人傳誦。
楊延昭:民間俗稱「楊六郎」,楊業之子,久經沙場,智勇兼備,防守邊關20餘年,因操勞過度,57歲時病逝於軍前,皇帝甚哀。
楊士奇:(1366.2.3~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謚文貞,漢族,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楊榮:(1371—1440年7月30日),初名子榮,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永樂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1418年-1424年)任當朝首輔。
楊溥:(1372—1446年8月6日),字弘濟,湖廣石首(今屬湖北)人。(也做一楊傅)正統九年三月至十一 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當朝首輔。時人稱為「南楊」。他與楊榮同為建文二年進士,同授編修,但是兩人的仕途經歷卻大不相同。楊榮因其後被檢入內閣,又不斷跟隨成祖北征而成為永樂朝的近臣。楊溥卻因為被選侍太子朱高熾為洗馬,成為太子身邊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漢王朱高煦奪嫡的威脅,並且一度為這場奪嫡斗爭而入獄。
楊延和:(1459——1529),漢族。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舉於鄉,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進士及第。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楊廷和之子,公認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學家,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江西廬陵。
楊一清:(1454年-1530年),字應寧,號邃庵,謚文襄,漢族,明朝鎮江丹徒(今屬江蘇省)人。明朝政治家、文學家。
楊繼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號椒山,追謚忠愍。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諫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因彈劾嚴嵩而死,被奉為北京城的城隍。著有《楊忠愍文集》。
楊秀清:原名嗣龍,清朝廣西桂平人。因與洪秀全約為兄弟,故改名秀清。與秀全同起事,屢敗清兵,封東王,太平軍號令幾全出自秀清,權勢頗盛,故世並稱洪楊。
楊深秀:(1849-1898):清末維新變法人士。
楊昌浚:字石泉,號鏡涵,別號壺天老人,湘鄉縣神童鄉豐樂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西陽鎮)人.湘鄉桐瑞台楊氏文升公十二派孫.湘軍重要將領,先後擔任浙江巡撫、甘肅布政使、護理陝甘總督、漕運總督、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陝甘總督兼甘肅巡撫、兵部尚書等職。官至太子太保。逝世後,清政府誥贈其為太子太傅.。楊昌浚工詩詞書畫,博學多才。其中「上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楊虎城:民族英雄,陸軍上將。著名抗日愛國將領,號虎臣。1910年在家鄉組織以打富濟貧為宗旨的中秋會。
楊得志: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
楊嘉墀:1919年7月出生,江蘇省吳江縣人,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電信專業,1947年至1949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1950年至1955年期間,先後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員和美國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級工程師。1956年回國後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任室主任、副所長。1968年後調任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長、航天部總工程師。1999年獲國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楊嘉墀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6年6月11日12時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楊虎:陸軍上將,上海警備司令。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楊利偉(16張)楊尚昆:曾任中國國家主席。
楊振寧:安徽合肥人。華裔美籍物理學家,西南聯合大學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芝加 哥大學講師、普林斯頓近代物理研究院研究員。一九五七年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利偉: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軍銜。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
⑦ 山東省登州府五台南疆石門楊家
山東省登州府五台南疆石門楊家在今煙台市萊山區南塂。
南塂村,位於煙台市萊山區,地處迎春大街和萊源路交匯處,過去叫午台南塂,村裡的楊姓是清代著名的科舉世家,從順治十六年(1659年)到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238年間,整個楊氏家族曾經出過六位進士、十八位舉人,取得庠生、廩生、監生、增生和貢生以上功名者接近二百人。
南塂楊氏是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從萊山區解甲庄(當時叫寧海州)冶頭村遷來,始遷祖叫楊燦,楊燦共十二個兒子,在南塂定居的,是他的四個兒子(長、二、三、四子)及其後人。據《牟平縣志》、《初家鎮志》等文獻記載,南塂楊氏在膠東的遷徙路線是這樣的:
元初楊氏先人因反對蒙古人侵略,被蒙古人抓住,由家鄉安徽鳳陽府靈璧縣遷來發配到煙台牟平,最初時在賀梓寨(今寧海陳家疃一帶)煮鹽,屬於「灶戶」即燒鹽戶。後來又遷徙到養馬島中原,明初時山東、江蘇等沿海倭寇為患,朝廷為防倭寇,在沿海一帶建造許多衛所,加強海防,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命魏國公徐輝祖(徐達之子)巡視沿海、清剿倭寇,徐輝祖在此實行空社清野政策,下令將沿海居民全部內遷,空出養馬島,以牧養戰馬。楊氏的先祖楊石在這時被遷至冶頭,楊石是冶頭楊氏的始祖。
據《楊氏家譜》記載,楊燦是楊石的後人,第幾代則不可考。楊燦,生於明末,卒於清初順治年間,享年76歲。考居八品出仕,為官二十餘年,最早作陝西周至縣縣丞(副縣長),後來又陸續任河南內鄉縣縣丞、山西大同府經歷(相當於政府辦公室主任),升福王府審理(王府秘書長),因故沒有就職,辭職回鄉。
當時正值明末,全國形勢一片混亂,內有各地的農民軍起義,外有關外的女真人入侵,時局動盪、人心不安。中國北方地廣人稀,膠東許多地方土地荒蕪,楊燦就舉家從冶頭遷來,在午台村以南約一公里處建村,由於該村在午台以南,地勢又較午台高,所以村名就叫午台南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