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益眾家居平台

益眾家居平台

發布時間:2022-07-16 23:20:32

① 朱棣的兒子們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個兒子,他們分別是: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1、朱高熾(1378年-1425年),即明仁宗(1424年-1425年在位),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在位年號洪熙。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雖在位時間很短,但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

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朱高熾天稟純明,從善改過,恭檢愛民,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2、朱高煦(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同母弟,徐皇後所生。

朱高煦最初被封為高陽郡王,後隨父親起兵靖難,累立戰功。成祖即位後,封為漢王,藩國雲南。他卻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謀取太子之位,縱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輿器物。永樂十五年(1417年),被強令就藩樂安州,但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繼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卻在宣宗親征後投降,被廢為庶人,囚禁在西安門內。後與諸子相繼被殺。

3、朱高燧,明太祖孫,明成祖第三子。洪武十六年十二月生於北平,祖籍鳳陽。為朱棣與皇後徐氏之子。永樂二年(1404年)進封趙王。

歲時朝京師,辭歸,太子朱高熾輒送之江東驛。高燧恃寵,多行不法,又與漢王高煦謀奪嫡,時時譖太子。於是太子宮寮多得罪。七年,成祖聞其不法事,大怒,誅其長史顧晟,褫高燧冠服,以太子力解,得免。擇國子司業趙亨道、董子庄為長史輔導之,高燧稍改行。

4、朱高爔,(1392年1月18日-1392年 ),明成祖朱棣第四子。幼殤,未封爵位。出生後在一個月內就夭折,明成祖即位後,並未追封任何爵位給他。

(1)益眾家居平台擴展閱讀:

仁宣之治

朱棣駕崩後,其長子朱高熾即位,即明仁宗,年號洪熙。仁宗年齡已經偏高,即位僅一年就駕崩。其統治偏向保守固本,注重休養生息。任用「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等賢臣輔佐朝政,停止鄭和下西洋和對外戰爭以積蓄民力,鼓勵生產,寬行省獄,力行節儉。

仁宗駕崩後長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年號宣德。宣宗實行德政治國,並且先後派遣鄭和、王景弘下西洋 ,使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仁宣之治」。

宣宗同樣擅長書畫,有畫作傳世。但其執政期間並非毫無弊端,由於宣宗喜好養蟋蟀 ,許多官吏因此競相拍馬,被稱為「促織天子」。 同時宣宗設立內書堂教宦官讀書,為明英宗時期的太監亂政埋下隱患。

網路_朱高燧

網路_朱高熙

② 孫傳庭的《孫傳庭傳》

孫傳庭,字伯雅,代州振武衛人。自父以上,四世舉於鄉。傳庭儀表頎碩,沈毅多籌略。萬曆四十七年成進士,授永城知縣,以才調商丘。天啟初,擢吏部驗封主事,屢遷稽勛郎中,請告歸。家居久不出。
崇禎八年秋,始遷驗封郎中,超遷順天府丞。陝西巡撫甘學闊不能討賊,秦之士大夫嘩於朝,乃推邊才用傳庭,以九年三月受代。傳庭蒞秦,嚴征發期會,一從軍興法。秦人愛之不如總督洪承疇,然其才自足辦賊。賊首整齊王據商、雒,諸將不敢攻,檄副將羅尚文擊斬之。
當是時,賊亂關中,有名字者以十數,高迎祥最強,拓養坤黨最眾,所謂闖王、蠍子塊者也。傳庭設方略,親擊迎祥於盩厔之黑水峪,擒之,及其偽領哨黃龍、總管劉哲,獻俘闕下。錄功,增秩一等。而賊黨自是乃共推李自成為闖王矣。明時,養坤及其黨張耀文來降。已而養坤叛去,諭其下追斬之。擊賊惠登相於涇陽、三原,登相西走。河南賊馬進忠、劉國能等十七部入渭南,追之出關,復合河南兵夾擊之,先後斬首千餘級。進忠等復擾商、雒、藍田,叛卒與之合,將犯西安。遣左光先、曹變蛟追走之渭南,降其渠一條龍,招還脅從。募健兒擊余賊,斬聖世王、瓦背、一翅飛,降鎮天王、上山虎,又殲白捍賊渠魁數人。關南稍靖。遣副將盛略等敗賊大天王於寶雞,賊走入山谷,傳庭追之鳳翔。他賊出棧道,謀越關犯河南,還軍擊,賊走伏斜谷,復大敗之,降其餘眾。西安四衛,舊有屯軍二萬四千,田二萬余頃,其後田歸豪右,軍盡虛籍。傳庭厘得軍萬一千有奇,歲收屯課銀十四萬五千餘兩,米麥萬三千五百餘石。帝大喜,增秩,賚銀幣。
會楊嗣昌入為本兵,條上方略。洪承疇以秦督兼剿務,而用廣撫熊文燦為總理。分四正六隅,馬三步七,計兵十二萬,加派至二百八十萬,期百日平賊。傳庭移書爭之,曰:「無益,且非特此也。部卒屢經潰蹶,民力竭矣,恐不堪命。必欲行之,賊不必盡,而害中於國家。」累數千言,嗣昌大忤。部議,秦撫當一正面,募土著萬人,給餉銀二十三萬,以商、雒等處為汛守。傳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贖鍰,得銀四萬八千,市馬募兵,自辦滅賊具,不用部議。會諸撫報募兵及額,傳庭疏獨不至。嗣昌言軍法不行於秦,自請白衣領職,以激帝怒。傳庭奏曰:「使臣如他撫,籍郡縣民兵上之,遂謂及額,則臣先所報屯兵已及額矣。況更有募練馬步軍,數且逾萬,何嘗不遵部議。至百日之期,商、雒之汛守,臣皆不敢委。然使賊入商、雒,而臣不能御,則治臣罪。若臣扼商、雒,而逾期不能滅賊,誤剿事者必非臣。」嗣昌無以難,然銜之彌甚。傳庭兩奉詔進秩,當加部銜,嗣昌抑弗奏。十一年春,賊破漢陰、石泉,則坐傳庭失援,削其所加秩。
傳庭出扼商、雒。大天王等犯慶陽、寶雞,還軍戰合水,破走之,獲其二子,追擊之延安。過天星、混天星等從徽、秦趨鳳翔,逼澄城。傳庭分兵五道擊之楊家嶺、黃龍山,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大天王知二子不殺,遂降。賊引而北,犯延安。傳庭策鄜州西、合水東三四百里,荒山邃谷,賊入當自斃,乃率標兵中部遏其東,檄變蛟、慶陽拒其西,伏兵三水、淳化間。賊飢,出掠食,則大張旗幟, 鳴鼓角以邀之,一日夜馳二百五十里。賊大驚,西奔,至職田莊,遇伏而敗;復走寶雞,取棧道,再中伏大敗;折而走隴州關山道,又為伏兵所挫。三敗,賊死者無算,過天星、混天星並降。又逐賊邠、寧間,陷陣,獲其渠。河南賊馬進忠、馬光玉驅宛、洛之眾,箕張而西。傳庭擊之,賊還走。又設伏於潼關原,變蛟逐賊入伏。而闖王李自成者,為洪承疇所逐,盡亡其卒,以十八騎潰圍遁。關中群盜悉平,是為崇禎之十一年春也。捷聞,大喜,先敘澄城之捷,命加傳庭部銜。嗣昌仍格不奏。
當是時,總理熊文燦主撫。湖廣賊張獻忠已降,惟河南賊如故。羅汝才、馬進忠、賀一龍、左金王等十三部西窺潼關,聯營數十里。傳庭計曰:「天下大寇盡在此矣。我出擊其西,總理擊其東,賊不降則滅。此賊平,天下無賊矣。獻忠即狙伏,無能為也。」乃遂引兵東,大敗賊閿鄉、靈寶山間,貫其營而東,復自東以西。賊窘甚,以文燦招降手諭上,言旦夕且降。傳庭曰:「爾曹日就熊公言撫,而日攻堡屠寨不已,是偽也。降即解甲來,有說即非真降,吾明日進兵矣。」明日擐甲而出,得文燦檄於途中曰:「毋妒吾撫功。」又進,得本兵嗣昌手書,亦雲。傳庭怏怏撤兵還。然賊迄不就撫,移瞰商、雒。文燦悔,期傳庭夾擊。屬吏王文清等三戰三敗之,賊奔內鄉、淅川而去。傳庭既屢建大功,其將校數奉旨優敘,嗣昌務抑之不為奏。傳庭懇請上其籍於部,嗣昌曰:「需之。」
十月,京師戒嚴,召傳庭及承疇入衛,擢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總督盧象升督諸鎮援軍,賜劍。當是時,傳庭提兵抵近郊,與嗣昌不協,又與中官高起潛忤,降旨切責,不得朝京師。承疇至,郊勞,且命陛見,傳庭不能無觖望。無何,嗣昌用承疇以為薊督,欲盡留秦兵之入援者守薊、遼。傳庭曰:「秦軍不可留也。留則賊勢張,無益於邊,是代賊撤兵也。秦軍妻子俱在秦,兵日殺賊以為利,久留於邊,非嘩則逃,不復為吾用,必為賊用,是驅民使從賊也。安危之機,不可不察也。」嗣昌不聽。傳庭爭之不能得,不勝鬱郁,耳遂聾。
傳庭初受命,疏言:「年來疆事決裂,由計畫差謬。事竣,當面請決大計。」明時,帝移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既解嚴,疏請陛見。嗣昌大驚,謂傳庭將傾之,斥來役齎疏還之傳庭。傳庭慍,引疾乞休。嗣昌又劾其託疾,非真聾,帝遂發怒,斥為民,下巡撫楊一俊核真偽,一俊奏言:「真聾,非託疾。」並下一俊獄。傳庭長系待決,舉朝知其冤,莫為言。在獄三年,文燦、嗣昌相繼敗。而是時,闖王李自成者,已攻破河南矣,犯開封,執宗龍,殺唐王,兵散而賊益橫。帝思傳庭言,朝士薦者益眾。
十五年正月,起傳庭兵部右侍郎,親御文華殿問剿賊安民之策,傳庭侃侃言。帝嗟嘆久之,燕勞賞賚甚渥,命將禁旅援開封。開封圍已解,賊殺陝督汪喬年,帝即命傳庭往代。大集諸將於關中,縛援剿總兵賀人龍,坐之麾下,數而斬之。謂其開縣噪歸,猛帥以孤軍失利而獻、曹出柙也;又謂其遇敵先潰,新蔡、襄城連喪二督也。諸將莫不灑然動色者。
傳庭既已誅殺人龍,威詟三邊,日夜治軍為平賊計,而賊遂已再圍開封。詔御史蘇京監延、寧、甘、固軍,趣傳庭出關。傳庭上言:「兵新募,不堪用。」帝不聽。傳庭不得已出師,以九月抵潼關。大雨連旬,自成決馬家口河灌開封。開封已陷,傳庭趨南陽,自成西行逆秦師。傳庭設三覆以待賊:牛成虎將前軍,左勷將左,鄭嘉棟將右,高傑將中軍。成虎陽北以誘賊,賊奔入伏中,成虎還兵而斗,高傑、董學禮突起翼之,左勷、鄭嘉棟左右橫擊之。賊潰東走,斬首千餘。追三十里,及之郟縣之冢頭,賊棄甲仗軍資於道,秦兵趨利。賊覘我軍囂,反兵乘之,左勷、蕭慎鼎之師潰,諸軍皆潰。副將孫枝秀躍馬以追賊,擊殺數十騎,賊兵圍之,馳突不得出,馬蹶被執,植立不撓。以刃臨之,瞠目不答。一人曰:「此孫副將也。」遂殺之。參將黑尚仁亦被執不屈而見殺,覆軍數千,材官小將之歿者,張渼奎、李棲鳳、任光裕、戴友仁以下七十有八人。賊倍獲其所喪馬。傳庭走鞏,由孟入關,執斬慎鼎;罰勷馬以二千,以勷父光先故,貸勷。是役也,天大雨,糧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凍且餒,故大敗。豫人所謂「柿園之役」也。
傳庭既已敗歸陝西,計守潼關,扼京師上游。且我軍新集,不利速戰,乃益募勇士,開屯田,繕器,積粟,三家出壯丁一。火車載火炮甲仗者三萬輛,戰則驅之拒馬,止則環以自衛。督工苛急,夜以繼日,秦民不能堪。而關中頻歲飢,駐大軍餉乏,士大夫厭苦傳庭所為,用法嚴,不樂其在秦。相與嘩於朝曰:「秦督玩寇矣。」又相與危語恫脅之曰:「秦督不出關,收者至矣。」明時五月,命兼督河南、 四川軍務,尋進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賜劍。趣戰益急。傳庭頓足嘆曰:「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豈能再對獄吏乎!」頃之,不得已遂再議出師。總兵牛成虎將前鋒,高傑將中軍,王定、官撫民將延、寧兵為後勁,白廣恩統火車營,檄左良玉赴汝寧夾擊。當是時,自成已據有河南、湖北十餘郡,自號新順王,設官置戍,營襄陽而居之。將由內、淅窺商、雒,盡發荊、襄兵會於氾水、滎澤,伐竹結筏,人佩三葫蘆,將謀渡河。傳庭分兵防禦。八月十日,傳庭出師潼關,次於閿鄉。二十一日,師次陝州,檄河南諸軍渡河進剿。九月八日,師次汝州,偽都尉四天王李養純降。養純言賊虛實:諸賊老營在唐縣,偽將吏屯寶豐,自成精銳盡聚於襄城。遂破賊寶豐,斬偽州牧陳可新等。遂搗唐縣,破之,殺家口殆盡,賊滿營哭。轉戰至郟縣,遂擒偽果毅將軍謝君友,斫賊坐纛,尾自成幾獲。賊奔襄城,大軍遂進逼襄城。賊懼謀降,自成曰:「無畏!我殺王焚陵,罪大矣,姑決一死戰。不勝,則殺我而降未晚也。」而大軍時皆露宿與賊持,久雨道濘,糧車不能前。士飢,攻郟破之,獲馬騾啖之立盡。雨七日夜不止,後軍嘩於汝州。賊大至,流言四起。不得已還軍迎糧,留陳永福為後拒。前軍既移,後軍亂,永福斬之不能止。賊追及之南陽,官軍還戰。賊陣五重,飢民處外,次步卒,次馬軍,又次驍騎,老營家口處內。戰破其三重。賊驍騎殊死斗,我師陣稍動,廣恩軍將火車者呼曰:「師敗矣!」脫挽輅而奔,車傾塞道,馬掛於衡不得前,賊之鐵騎凌而騰之,步賊手白棓遮擊,中者首兜鍪俱碎。自成空壁躡我,一日夜,官兵狂奔四百里,至於孟津,死者四萬余,失亡兵器輜重數十萬。傳庭單騎渡垣曲,由閿鄉濟。賊獲督師坐纛,乘勝破潼關,大敗官軍。傳庭與監軍副使喬遷高躍馬大呼而歿於陣,廣恩降賊。傳庭屍竟不可得。傳庭死,關以內無堅城矣。
初,傳庭之出師也,自分必死,顧語繼妻張夫人曰:「爾若何?」夫人曰:「丈夫報國耳,毋憂我。」及西安破,張率二女三妾沉於井,揮其八歲兒世寧亟避賊去之。兒逾牆墮民舍中,一老翁收養之。長子世瑞聞之,重趼入秦,得夫人屍井中,面如生。翁歸其弟世寧,相扶攜還。道路見者,知與不知皆泣下。傳庭死時,年五十有一矣。傳庭再出師皆以雨敗也。或言傳庭未死者,帝疑之,故不予贈廕。傳庭死而明亡矣 。 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滿清的八旗軍正面交鋒。他們分別是:秦兵——孫傳庭;關寧鐵騎——孫承宗,袁崇煥;天雄軍——盧象升。
孫傳庭到陝西以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按照「以秦兵衛秦地,以秦地養秦兵」的理念,實行屯田,發展經濟。經過治理,年收稅銀14.5萬兩,米麥1.35萬石,孫傳庭以此招募訓練了一隻勁旅。這只勁旅就是秦兵。
或許是受了大秦嶺的豪氣影響,生活在谷中的人似乎從出生開始,骨子裡就秉承著一種彪悍的個性,正如這里的山歌所唱:山歌明末三大軍子來把山頭,閻王見我也發愁。孔夫子見我就下馬,皇帝見我也低頭。
明末的軍隊,戰鬥力最強的,是關寧鐵騎,排第三的,是天雄軍,排在第二的,是秦兵。
關寧鐵騎之所以強悍,因為機動;天雄軍善戰,因為團結;而秦兵的戰鬥力,因為個性。秦兵的主力,大都來自陝西榆林。
這支彪悍的軍隊,曾經讓不知情的兵家吃盡了苦頭。最為突出的例子就是闖王高迎祥,他甚至因為無知還在子午谷中丟了性命。

③ 益眾互聯能掙錢嗎

不能賺錢。益眾互聯是一個非法集資平台,在我國的所有正規渠道中都查詢不到信息,所以在該平台投資是賺不到錢的。

④ 潘任的子孫後裔

潘任死後葬於吉潭鎮上車村烏石崗,他的子孫在項山繁衍生息,後來播遷至粵、閩、川、滇等十三個省區及東南亞、歐美各地。
潘任後裔為了紀念潘任這位「忠節」先祖,於清順治四年在尋烏縣吉潭鎮上車村黃金潭建造了「潘氏宗祠」。祠屋系青磚白瓦平房,佔地面積為1232平方米,祠設上正幢、下正幢和左右橫屋各一幢,祠堂大門左右兩側,立有石獅一對。整座祠堂是典型的客家廳堂式建築,富麗堂皇,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 潘任今有後裔子孫步田漢先生所作《崖門懷古》其韻寫下《崖門懷祖》 詩一首,緬懷祖先潘任南宋末年起兵抗擊蒙元事跡,以及憑吊在崖門海戰隨宋帝昺赴海犧牲的祖先潘毅。《崖門懷祖》①: 「千里魂牽水蒼茫②,今日臨游古戰場③,折戟沉沙④空悲切,從龍逐水⑤盪回腸。潛隱⑥只為復興計,忠節⑦猶增百代光,項山⑧絕食同殉國,潘門世代⑨更留香。」
註解:
① 崖門:新會崖門海域(今屬廣東省江門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田漢先生在游歷崖門宋元海戰舊址後留下詩篇《崖門懷古》,後人將該詩篆刻在大石上置於「崖山祠」中。《崖門懷祖》詩作者潘震飛是潘任28代孫,其祖先潘毅曾參與該海戰,潘毅為皇室護衛,後隨宋帝昺赴海身亡。潘毅之子潘任,是為文天祥的部下,潘任在文天祥被捕後繼續率義軍輾轉於雷州等地抗擊元軍,後聞宋帝昺一行已在崖山兵敗蹈海全部遇難,遍尋趙氏後裔欲再輔助立宋復國無果,絕食於項山。作者熟讀田漢之詩《崖門懷古》,故步其韻而作此詩《崖門懷祖》。
② 水蒼茫:田漢先生在《崖門懷古》中有「雲低嶺暗水蒼茫」之句。《崖門懷祖》詩作者在游歷崖門宋元海戰舊址前,一直對其描寫的那片蒼茫海域夢繞魂牽。
③ 古戰場:南宋與元軍海上決戰的舊址。宋昺帝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南宋殘軍與元軍在崖門海域展開一場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雙方投入兵力數十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最終宋軍覆沒,丞相陸秀夫背著皇帝趙昺蹈海殉國,趙宋王朝滅亡。
④ 折戟沉沙:指南宋兵敗舟毀人亡,君臣蹈海。
⑤ 從龍逐水:南宋兵敗後,丞相陸秀夫背著年僅9歲的皇帝趙昺蹈海殉國,皇親與諸臣兵民等十餘萬人皆隨宋帝昺赴水身亡。其時,潘毅又稱潘八郎是宋皇室護衛,亦攜妻丘氏赴水殉國。
⑥ 潛隱:潘任聞悉宋帝昺蹈海殉國後,遍尋趙氏後裔欲再輔助立宋復國無果,率殘部返鄉,走到尋烏項山時,得知閩汀等地的元朝政權已經穩固,部隊已難立足,不得已就地解散,他則帶著隨軍的兒子十三郎,在項山定居。蒙元請其入朝為官不從,絕食身亡,妻陳氏隨之。
⑦ 忠節:百年後,明太祖朱元璋打敗蒙元光復河山,有感潘任抗元忠君,不事二主,謚潘任為「忠節」公。
⑧ 項山:地處江西省尋烏縣城東部,是贛、粵、閩三省交界之地。
⑨ 潘門世代:潘任隱居尋烏項山,亦成為江西尋烏潘氏開基始祖,尋烏開基700多年,40多萬後裔分布於贛、粵、閩、桂、川、滇、湘、浙、皖、魯、陝、港、台等地和旅居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尤以廣東客家地區為多。《崖門懷祖》詩作者是潘任的曾孫潘琴(81世祖)後裔,潘琴遷居廣東,是為廣東潘氏始遷祖。 1、潘任的曾孫——潘琴 ,度名萬十郎 ,是潘氏遷入廣東的先祖。生於宋度宗丙寅(1266)年,歿於元惠宗丁亥(1347)。原居閩汀寧化縣石壁村,因世亂,與胞弟潘瑟同移居廣東惠州府長樂縣(即今五華縣)南段開基。生子三:鵬沖(文質)、鵬霄(文彬)、鵬漢(文伯),今廣東潘氏後人多為其後裔三支。
2、潘任的裔孫,潘琴七世孫——潘伯瀾,字榮善。生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8年)正月。明朝成化年間,由廣東興寧縣遷居韶州府屬翁源南埔楊岸壩。瀾公自幼聰穎,秉性剛直,德高望重,善忠善孝,好仁好義,疾惡如仇,德澤四方鄰里鄉民,百姓敬重,是當地息事之能人。
伯瀾公後裔為崇瀾公祖德,第四代裔孫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572年),在今翁源縣南埔鎮楊岸壩建祠,老蟹游江形,乾山巽向兼亥已叄分。
門聯日:「祖德馨香垂萬古,公恩浩大耀千秋」。又石柱聯日:「源遠流長江是藻,根深葉茂縣名花」。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七月,連南、陽山兩縣伯瀾公後裔又在今陽山縣七拱社學大荷園興建伯瀾公分祠,乾山巽
向兼亥已。瀾公自幼聰穎,善忠善孝,好仁好義,秉性剛毅,疾惡如仇。明成化四年(1469年),因阻徭役與縣主結怨。為避官非,攜家眷遠離故土,從嘉應(即今梅州)興寧縣遷韶州翁源南埔開基創業。數年後,五穀豐登,家聲大振。瀾公樂善好施,丈義疏財,德澤鄉鄰,百姓敬之。鄰里鄉民,凡事喜與公訟訴。伯瀾公明事非,辯良莠,處理公正清廉,息事寧人。方園有求公辦事者愈眾,至使縣主無事可辦,無法中飽私裹。縣主頓生嫉妒,懷恨在胸,上疏朝庭,污以事端,計陷瀾公。時朝庭失察,州府昏庸,於明弘治年丁巳歲(公元1497年),通令傳訊瀾公。公不從,縣主升兵進剿潘宅,幸鄉鄰密報,各有幫助,瀾公遂支散家人別處營生。獨攜長子與官兵相纏,妻氏,附之。公等持炸葯火鋶等武器與官兵激戰,十分英烈,爆火轟天。終因寡不敵眾,宅寨履為平地,激戰中,瀾公身負重傷,星夜南潛。行至交里九龍水塘邊,口渴難忍,至塘邊飲水恬息,力不能支,大呼蒼天,氣絕身亡!上蒼惜瀾公之德,遣螞蟻含泥葬之。後人稱為『潘家蟻子地』。後裔就此作冢以祭之。
據傳,南埔一戰,長郎(王與)公倖存,後徙江西江龍南墩頭開基,陳氏太祖婆亦倖存,後隨子二郎玟公與五郎珠公攜長郎(王與)公之子千,及叄郎玲公之子賢往長寧(即今新豐縣)沙田纏良樓下暫避,不久齊往英德象崗居住。數年後,二郎玟公復徙長寧沙田新嶺開基,叄郎之子賢隨之,五郎珠公則復徙長寧沙田纏良樓下開基,長郎之子千隨之;千長成後,移沙田大水坑開基。至此,我新豐潘氏概系瀾公之長、次、叄、五郎後裔,計有九萬之眾。其間又有從新豐徙居江西及粵之、清遠、從化 花都 增城 龍門 東源 四會 廣寧 懷集 羅定 岑溪 淅江 港澳等國家和地區。
2010年任公裔孫31世即伯瀾公裔孫21世宗親尋得祖源後為崇自修、從源、仝、毅、任、 琴、瀾公祖德組建成立的《潘氏伯瀾公後裔聯誼》網博收集到的數據按不完全統計得出伯瀾公後裔實屬有(18萬—20萬)人口。
此外,南埔戰後,叄郎玲公徙江西開基,四郎瑞公徙淅江開基。至今可稱裔盛嗣昌唉!
贊曰: 伯祖雁行叔家居,風懷志節勤習書,弱冠年華軀翰墨,身膺郡庠鴻儒。忠公體國憂民切,孝悌齊家睦里閭,寧人息事賢聲著,舍已焚倉奸吏除,生創宏業垂青史,逝遺美德蔭苗嗣,先賢奠基裔為棟,前輩擎棟宵作花縣文風綿世澤,滎陽肇典集祥余,祠立南埔祭俎豆,瀾公有靈黑米儲蓄。
祖公中牟公至始祖琴公,於今吾身當八世耳。以此支分派別,親疏莫辯,尊卑難一,自吾族以來,積德有數而年矣。由譜成,作其規戒,以示後世子孫。即當重存斯譜守其成規也,宜凜遵毋違。
二序。故編世系而列昭穆,使不相淆。一日,自吾祖宗之裔,先宜謹受祖宗遺訓,遵行先聖格言,修身齊家,以安營業。以耕讀為急務,當重乎綱常,敘其彝倫。先在忠信勤儉,禮義廉恥,毋忘作匪為,毋欺凌族規,毋持強欺弱,毋嫉妒技能,毋以嫌生競,毋以富嬌貧。要循於規矩,各宜敬之,勿視輕言,毋違!
三,凡議婚自心須告嗚宗族,擇其門閥相當,方許結合。其間有良淺不等,不可貧伊豐富而私計財物,亦不可厭她貧窮而自行鄙視。凡後嗣子孫,各宜權度。有無相稱,以成姻親,宜屬焉可。尚不遵凜,重法不恕。
四,凡先世所葬墳基、廟宇、屋場及山林等項,累累各有界址分明,後之子孫,不得盜侵,改毀強滅。則當思一脈之相承,一氣之同分。歲遇春秋二祭依期祭拜,合虔盡誠。忱自箴規,以後子子孫孫宜守之,敬之,慎勿棄之。幸遵為要,毋違!
附註:伯瀾公系滎陽潘氏八十八世祖
八十八世祖伯瀾公自韶關翁源縣開基500年來後裔子孫分布甚廣,按較准確的統計伯瀾公後裔人口分布約18-21萬之間為准。
廣東韶關翁源伯瀾公後裔排輩:玉宗文士、維世廷宏、定成元緒、允啟熙(歧)康(光) ;英才昌濟、明德純雅、學智名興、憲錫勛華;國器掌珠、天必有常、超群益眾、萬古傳揚、積善四海、蘭桂騰芳、恆心玄業 發福悠長。 潘任後裔江西、廣東、四川、重慶、湖南等地字輩排列對照表 省份 地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江西 尋烏5修 任 十 序 省 海 成 彥 孟 良 世 南 希 朝 潘 元 生 洪 運 啟 文 明 奕 江西 尋烏6修 任 十 序 省 海 成 彥 孟 良 世 南 希 朝 潘 元 生 洪 運 啟 文 明 奕 江西 會昌羊角水 任 拾 序 省 海 成 顏 夢 良 世 南 希 朝 潘 元 生 洪 運 啟 文 明 亦 四川 羅江潘家灣 任 十 序 省 海 成 彥 孟 良 世 南 希 朝 潘 元 生 洪 運 啟 文 明 奕 四川 中江 熙 朝 翻 言 心 洪 運 啟 文 明 奕 重慶 梁平 元 生 洪 運 啟 文 明 奕 湖南 瀏陽北鄉花橋竹沖 元 生 洪 運 啟 文 明 奕 江西 會昌 任 元 法 琴 鵬 奎 儉 普 秀 興 觀 勤 崇 珩 處 永 五 漢 崧 已 靈 心 廣東 梅州 任 元 法 琴 鵬 奎 儉 普 秀 興 觀 勤 崇 珩 處 永 積 萬 軒 成 忠 厚 江西 興國 任 元 法 琴 鵬 奎 信 高 游 英 安 山 崇 兆 浴 夢 期 仕 玉 田 九 興 廣西 蒙山 任 元 法 琴 鵬 奎 信 錦 紹 昌 成 文 明 廣東 韶關翁源縣新豐縣 任 元 法 琴 鵬 實 秀 舉 隆 崇 伯 德 富 仲 梓 玉 宗 文 士 維 世 廷

閱讀全文

與益眾家居平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家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蘋果指紋保修嗎 瀏覽:270
木質傢具摔裂怎麼固定 瀏覽:296
防水塗料如何用滾筒刷 瀏覽:563
華苑冠華維修電話 瀏覽:698
頂樓雨棚多久需要維修 瀏覽:864
海爾空調武漢維修點 瀏覽:603
北碚長安4s店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924
小米售後維修大概需要多久 瀏覽:949
電腦保修鍵盤進水保修嗎 瀏覽:398
維修車子需要帶什麼 瀏覽:829
維修電腦與家電怎麼辦理執照 瀏覽:518
瑞士珠寶保修單 瀏覽:284
中式古典傢具質量怎麼樣 瀏覽:296
合肥傢具除甲醛如何處理 瀏覽:457
樓頂開裂用什麼防水材料 瀏覽:441
蘋果廣西售後維修點嗎 瀏覽:739
廣州市蘋果維修電話 瀏覽:46
家電的市場部活動怎麼寫 瀏覽:535
開平二手家電市場在哪裡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