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目前智能家居都有哪些應用物聯網出現對智能家居市場有什麼影響
功能來講:有燈光、空調、窗簾、家庭安防、背景音樂、家庭影院、多媒體、家庭環境控制等
智能家居作為家庭信息化的實現方式已成為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因其巨大的應用前景,將是智能家居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個比較現實的突破口,對智能家居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南京郵電大學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汝傳認為「無線智能家居系統是物聯網應用的一個具體領域。」這意味著,物聯網大潮將會把無線射頻的智能家居系統推到一個史無前例的市場高度。
家居智能化技術起源於美國,在家居智能化發展過程中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傳輸技術是X-10技術。通過X-10通信協議,網路系統中的各個設備可實現資源的共享。因其布線簡單、功能靈活,擴展容易而被人們廣泛接受和應用。但就實際情況來看,卻遠不如想像中樂觀。首先迎面而來的便是技術問題。盡管標榜著智能化住宅的建設投資和數量逐步增長,但是建築本身卻存在許多問題,如工程建設水平、工程質量不高,智能系統名不副實、操作復雜,局部家居智能化等等。而物聯網的到來,突破了原有的技術瓶頸,賦予了每件物品「生命」,讓家居中的產品更加「人性化」。
眾所周知,物聯網基於IPv6技術的特性,使得每一個物體都可以獲得一個IP地址,IPv6將把現實世界的部分關系在互聯網上實 現,它的發展是有生命的。IPv6將現實世界的生命體在網上體現出來,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聯系,人與設備和世界的聯系。使得設備更具人性化,更能隨著人們的想法而變化,這大大推進了智能家居的發展速度。
眾所周知,組成智能家居系統離不開家庭自動化、家庭網路、網路家電、信息家電這四大產品組合。家庭自動化(HomeAutomation)是指利用微處理電子技術,來集成或控制家中的電子電器產品或系統,例如:照明燈、咖啡爐、電腦設備、保安系統、暖氣及冷氣系統、視訊及音響系統等。家庭自動化系統主要是以一個中央微處理機接收來自相關電子電器產品,比如外界環境因素的變化,如太陽初升或西落等所造成的光線變化等的信息後,再以既定的程序發送適當的信息給其它電子電器產品。中央微處理機必須透過許多界面來控制家中的電器產品,這些界面可以是鍵盤,也可以是觸摸式熒幕、按鈕、電腦、電話機、遙控器等;使用者可發送信號至中央微處理機,或接收來自中央微處理機的訊號。家庭自動化是智能家居的一個重要系統,在智能家居剛出現時,家庭自動化甚至就等同於智能家居,今天它仍是智能家居的核心之一。
危機契機並存物聯網大潮下的智能家居
中國物聯網產業鏈在2009年已突破100億元產值,2010年產值將超過200億元。近幾個月來,幾起智能家居的物聯網系統已推向市場。此外,眾多科研機構和有實力的公司,也已經看到這個市場的廣闊前景,開始研究並相繼開發出相關系統和產品,進入物聯網智能家居這個全新的領域,如海爾U-home、安居寶等。這塊萬億計的市場蛋糕已經引來了各行各業的精英前來涉獵,智能家居行業從來未向如今這般危機、契機並存。
智能家居行業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廣闊的前景,是一個朝陽的行業,就目前的發展趨勢分析,預計在今後的幾年內全世界將有近億的家庭構建智能、舒適、高效的家居生活!我國的國家建設部計劃到2010年60%以上的新房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型家居」功能。因此智能家居正在成為一個大的產業。它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企業如何在未來競爭中站穩腳跟
作為一個新興藍海項目,物聯網大潮下的智能家居發展迅速,前景不可估量,但未來競爭也將愈演愈烈,企業如何把握市場動向,如何經受的起大浪淘沙仍能站穩腳跟,分得市場一羹,已成為企業無法迴避的問題。作為智能家居行業的各大廠商,要如何利用物聯網這難得的發展時機,這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就目前市場上智能家居廠商使用到的傳輸技術主要包括X10電力載波技術、無線射頻技術、集中布線技術。其中無線射頻技術由於布線簡單,使用方便,越來越得到行業內人士的認可。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無線智能家居已成為發展主流。國內知名物聯網專家王汝傳說過,「無線智能家居系統其實是物聯網應用的一個具體領域」。可見無線智能家居應該是物聯網大潮中的發展趨勢。在此,企業應抓住趨勢動向,實時調整產業結構,為將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產品穩定性上,目前智能家居市場上相關的產品可以說是多種多樣,各家有各家的產品技術,市場上沒有一整套統一的行業標准,所以做出來的產品穩定性上存在眾多的缺陷。因此也直接影響了智能家居市場,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互不兼容的產品標准,而最終受害的將是用戶,同時也給廠商在生產、推銷自己的產品時帶來很大的困擾。這與發達國家相比,呈現出一定的滯後性。早在許多年以前,發達國家就有了智能家居的概念和標准,並隨著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傳統的建築產業和IT業有了更深的融合,推動了智能家居的前進步伐。由此可見,智能家居行業繼續一套行業標准,規范智能家居的產品和市場,這其中需要國家的因素,同時也需要企業的積極參與,只有這樣,我國的智能家居產業才能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
同時,人性化設計也是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雖說前一段時間在物聯網概念的炒作下,智能家居引起了媒體和民眾的關注,但是現有市場上如果要安裝一整套智能家居系統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在小區別墅中用的比較普遍,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想享受這種高科技智能生活還需要一段時間。作為智能家居廠家應該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需要,積極研發適合消費者個性化配置的產品,降低智能家居系統安裝的成本,這樣智能家居才能真正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國擁有13億人口3.5億家庭,如果在這個市場中,平均每家每年花費1000元,就有3500億元的市場。事實上,市場調查數據表明,屬於感性和持繼性消費群體,每年在家居方面的支出人均遠遠不止1000元。因此,企業率先生產出個性化配置的產品,這對於如何在這個市場中站好位置,佔住有利地形,關繫到能否把握住一個長期的、一勞永逸的商機。
最後,跨產業的合作困難是我們不得不提及的一個問題。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不僅僅只是安防行業的發展,它的發展同時離不開家電、IT和系統集成商的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才可以整合各自特有的優勢,盡快打出一片新天地,這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智能家居發展的步伐。面對無限可能
的智能家居市場,企業之間應當實現跨產業合作,從真正意義上整合彼此間的優勢,盡快做大做強,可以說,誰能從根本上實現跨產業合作,誰就盤踞了市場。
物聯網大潮下的智能家居行業前途一片光明,未來充滿無限機遇與可能,智能家居企業只有洞察發展動向,打造出超人性化的產品,從根本上實現跨產業合作,這才能經歷得住大浪淘沙,未來的激烈競爭。同時,企業在自身方面,也要重視產品的質量以及最新技術的研發,在做好售後服務的同時,加強品牌的建設,爭取在物聯網大潮下,樹立起智能家居行業內的中國製造!
Ⅱ 智能家居的「騙局」還能忽悠多久
1、智能家居並非騙局。海爾、小米、谷歌等全部在做智能家居,海爾的U_hone、谷歌的巨資收購內子公司,都在大力進容入智能家居領域。
2、現在南京做智能家居的約有300家,全國做智能家居的不止萬家。
3、智能家居之所以感覺有所欺騙,是因為宣傳的很好,可是實際體驗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這是屬於心理落差和技術不合格,並非這個領域完全是一個騙局。
4、我對智能家居有從業經驗和較多研究,可以進一步溝通。
Ⅲ 十大智能家居品牌有哪些
十大智能家居來品牌自:海爾U-home,美國Control4,美國快思聰,霍尼韋爾,安居寶,瑞訊,施耐德Schneider,GAOVISON,波創,KOTI柯帝。
Ⅳ 家博士智能家居怎麼樣
每種智能家居的效果不一樣的,和產品設計人員也有關系!比如:本地控制、遙控控版制、集中控制、權手機遠程式控制制、感應控制、網路控制、定時控制等等,其本意是讓人們擺脫繁瑣的事務,提高效率,如果操作過程和程序設置過於繁瑣,容易讓用戶產生排斥心理。所以在對智能家居的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用戶體驗,注重操作的便利化和直觀性,最好能採用圖形圖像化的控制界面,讓操作所見即所得。所以因人而異吧
Ⅳ 智能晾衣架品牌都有哪些值得推薦
值得推薦的抄智能晾衣架品襲牌有:好太太、戀伊、戀晴、盼盼、宅博士。
1、好太太
湖南宅博士家居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家居用品生產和銷售。「宅博士DOCTORHOUSE」是公司推出的家居用品產品擁有多項國家專利,目前的產品有空氣凈化器、凈水設備、節能回水器和智能晾衣架等。
Ⅵ 有沒有人知道2014年中國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
1.海爾 U-home 理由:青島海爾智能家電科技有限公司,隸屬於海爾集團,企業注冊資金1.8億,是版全球智能化產品的研發權製造基地。公司擁有含近二十名博士在內的高素質智能家電專業設計團隊,建立了強大的U-home研發團隊和世界一流的實驗室。
2.天禛智能家居 理由:深圳天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採用有線與無線網 絡相結合的方式,把所有設備通過信息感測設備與網路連接,從而實現了「 家庭小網 」、「 社區中 網 」、「 世界大網 」的物物互聯,深圳智能家居行業領頭羊,與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建立聯合開發試驗室。
3.索博智能電子 理由:索博因在智能家居和電力線通訊領域的不斷創新和領導地位而聞名世界,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多達200餘種。
4. 快思聰 理由:美國快思聰(CRESTRON)總部設立於美國新澤西Rockleigh擁有五萬平方尺的現代化設備,是快思聰集團的銷售、推廣、財務及技術中心。
5. 霍尼韋爾 理由:具有120多年歷史的霍尼韋爾是世界自動化控制技術的領導者。在智能社區領域,霍尼韋爾擁有二十多年市場經驗和技術積累。
智能家居這行變化很快,這是粗略排名,希望對你有用!
Ⅶ 新飛智能家居靠譜嗎
判斷智能家居靠不靠譜,首先要看這家智能家居市場反響如何,然後看這家智能專家居的技術能力,如果是通屬過第三方研發的智能家居品牌,則要看為期提供解決方案的第三方公司技術能力如何,技術能力一般表現為開發能力及伺服器穩定性,之後再看用戶對該產品投訴案例多不多,售後是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