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紹興運河園歷史
參考一下吧
http://www.bilooba.com.cn/js/shownews.asp?newsid=7268
浙東古運河是我國有記載的先秦時期3條古運河之一,是中國大運河的南起始段,以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聞名。這樣一條千古名河,20世紀末已存在航運灌排功能逐漸下降,河勘多有倒塌、河道淤泥深厚、兩岸建築零亂、文化資源遭到損壞等問題。2002年紹興市對浙東運河進行了全面水環境整治。其中一期工程建成東起紹興西郭立交橋,西至紹興市、縣交界段的運河園,長4.5km,面積約25萬㎡。1正本清源,探索千古名河的源流1.1越人治水的見證
《越絕書》記載的「山陰故水道,出東郭,從郡陽春亭,去縣五十里」,足以證實古運河為先秦所存在,為中國大運河之東南發端。東漢會稽太守馬臻修鑒湖,山陰故水道被納入鑒湖之內,航道橫貫山會平原。晉會稽內史賀循創於晉懷帝時(307—312年)的西興運河初稱漕渠,西起錢塘江邊的西興,東至紹興城,全長50餘千米。穿越紹興城後進入鑒湖,再向東連通姚江和甬江,從鎮海以南入海,全長近200km,統稱浙東運河。唐元和十年(815年),觀察使孟簡主持修建西興運河沿岸的運道塘。明代《萬曆紹興府志》記載:「運河自西興抵曹娥二百餘里,歷三縣,自蕭山至錢清長五十里,東入山陰經府城至小江橋長五十五里,又東入會稽縣長一百里。」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朝廷繪制的《九省運河泉源水利情形圖》,紹興府為圖中大運河的南起始段。浙東運河水道格局至今基本未變。
1.2振興浙東的黃金水道
越國時期,山陰故水道等河流溝通了東西及對外航運,阻隔部分潮汐河流,促進了沼澤平原開發,並為鑒湖工程打下基礎。晉代開鑿西興運河,首先是為溉田,而航運功能隨之擴大。唐代修運道塘,主要功能已向航運轉變。到南宋此運河已成為溝通富庶的紹興府、明州(寧波)與首都臨安的海陸黃金水道。明代,浙東運河的主要段落,即由浙江南岸經過紹興到曹娥的200里(100km)航道,可以一直通航不再有牽挽盤駁之勞。運河的水利、生態功能也日益擴大。今浙東運河依然是寧紹平原的主幹河道之一,發揮著重要的水運、水利、生態作用。
1.3涵養文化的重要源流
古運河是涵養越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古今名人多留有與此河相關的業績或佳話;有古纖道、太平橋、柯亭、鍾山寺、迎恩橋等全國、省、市、縣文保點數十處:紹興的主要城鎮都在運河周邊或穿越而過,橋鄉、酒鄉、名土之鄉沿河分布,形成了古運河特色風情。
2天人融合。形成自然和諧的定位理念
2.1工程定位
紹興市政府對千年古運河整治工程十分重視,提出按精品工程的要求盡快保護和整治的思路。此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對古運河進行全線綜合保護和整治。本工程是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第一段,因此,工程按照高品位設計、高質量施工、高要求管理的標准,做成充分體現個性特色的精品工程,也為此後工程的實施起到示範作用。
紹興城市發展中將形成越城和柯橋兩大組團。古運河穿越在兩大組團之間,是城市主要的中心河流,也將成為城市中聯結歷史和現在的重要紐帶。
2.2設計理念
(1)天人和諧 古運河是越人治水的成功實踐,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體現。整治中牢固樹立傳承歷史文脈,科學保護自然的思想,做到人、地、水的和諧協調。
(2)運河文化從古運河繁衍生發出的地域性文化,具有歷史悠久、人水相親、商旅性強、特色鮮明、品位高等特點。因此,保護整治中必須對2000多年來形成的優秀運河文化進行挖掘、梳理和展示。
(3)開敞自然 凡景點均開敞設置在古運河沿岸的自然環境中,盡量減少建築物,多體現生態效果,以古樸、自然、流暢、簡潔、明快的風格,產生「物我融合」的境界和超時空的美感。
(4)集聚優勢整合水利、環境、文史、社科、歷史地理、園林古建等多方面專家和能工巧匠,通力合作,反復論證,不斷探索,形成創新的理念,編製成古今相融的特色方案。3注重特色,營造「水天一色」的氛圍。
3.1碧水長河
保護治理古運河,建設碧水長河是本工程的立足點。全線進行疏浚,河底高程為1.0m(相對黃海海面),水深達2.8m以上。拓寬河道,整條古運河設計一般河寬要到30m,主要景點拓寬到60m以上。水面長效管理,做到無垃圾飄浮物。
3.2白玉長堤
河岸均以紹興的傳統方式砌築,不用水泥嵌縫。以傳統石砌工藝建成的河岸,水中是水生生物滋生之所,河岸是芳草野藤生長攀延之地。河岸與水面高差不超過1m,給人以「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的感受。白玉長堤宛若水中游龍伸向天際,更增添一種動感。充分展示紹興水網地區的固有特色。
3.3綠色長廊
古運河東西貫穿紹興平原全境,碧水長河與綠色長廊相得益彰,既是改善生態環境和綠色景觀的要求,又具有渲染效果。運河園沿河綠帶寬度多在30m以上,部分地段寬度達60mo4文脈相承,充分展示古越文化的地方特色。
4.1保護歷史遺存
古運河本身就是一條歷史文物之河,運河沿岸的諸多古石塘路、橋、亭、寺是古文獻之外能傳達古越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古運河不可分離和替代的實體性組成部分。整治中十分注重對這些古跡的保護,進行恢復完善。
4.2收集利用古舊材料
紹興多以條石、石板鋪路建塘。至今民間尚多有散落的老條石、老石板、老石雕或殘缺不全的石製品,如果不加整理收集,無疑會加速其損壞和遺失。為對歷史負責,搶救性保護古石構件,工程中收集了一大批老條石、老石板及一批被拆除散落的古石亭、古橋、古文化遺存等石構件,進行組合搭構,使運河園在應用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印記材料的基礎上,充分展示了古越文化的魅力。在構架中,採用歷史題材、老材料、傳統工藝,建起了6處涵蓋歷史文化內容和地域特色的新景點。同時修築了4.5km石駁河勘、近2萬㎡的石塘路及纖道、避塘、河埠等。
4.3選種地方性傳統樹種
一方水土養育成就一方樹木。為此,古運河的綠化布置不求現代和洋化,而以傳統烏桕、苦楝、桂、柳、桃、松、竹、梅、紫藤等植物為主,顯示古運河的地方傳統風采。同時,保證植物的生長健壯。
5精益求精,主人匠人的再創造
5.1建設者形成合力
運河園建設材料和工藝是舊的,理念和思路是新的,無模式可尋,少規范可套。因古材料收集的不確定性,有些景點內容是已開工之後再定的,存在著較多的設計變更。對此,僅憑設計者難以有效運作。針對這一實際,業主、設計、施工、監理單位以負責的精神,孜孜不倦,以更高的目標和品位,進行現場和實際所需的設計調整。
5.2精品意識
一個好的園林建設非一日可成,粗製濫造絕無好的作品。運河園工程的主要基礎建設內容歷時一年多便已完成,但文化內容、景點小品、綠化等布置內容,至今一直在不斷深化、完善和提高。作為施工單位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挑選最好的隊伍和工匠。一些老工藝作品如果按新的建設定額無據可定,有的幾乎無利潤可言,然小有所虧,大有所成,成功的是一個園林精品工程。運河園工程許多材料是舊的,但這些材料是精心挑選和處理過的,如此大規模舊石板的使用,一般工程很難做到。
5.3注重細節,用心去做
建設者們對此工程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作為施工單位尤其重視的是工程的細節,一塊石材、一棵樹木、一個圖案都注重的是到位和完美,無數個細節的質量保證,才形成了工程的整體效果。在施工中曾出現了浮雕碑基座老石材難以采辦的狀況,施工單位將珍藏多年的巨大老石基座無償捐贈給工程。
6古為今用。敘寫運河史詩
6.1「運河紀事」——記載歷史文化
為古運河歷史變遷的集中展示。牌坊入口設置了當代著名水利專家、學者的圖文碑刻。
主要內容為5塊浮雕和2塊圖文紀事碑。賀塑像氣勢雄偉,聳立在「慶池」石船基座之顯示了這位治水功臣和「當世儒宗」的氣質范。此外,還以老石材原汁原味地做了老避和老纖道,以及遷移農村廢棄的古華表、古池等,襯託了越文化的悠久和凝重。
6.2「沿河風情」——集聚水鄉風物
是運河沿岸風俗民情的精華。清代牌群、老石台門、明代紹興三江閘締造者太守紹恩手書的「南渡世家」橫額,可謂越中之寶「古越照壁」有「雙龍戲珠」巨大古石基座,上越王勾踐寶劍的鳥篆文「越」字,古樸大氣。「祠堂」有祠堂碑、義田碑、進士旗桿石、祠聯遺存。古「鍾靈毓秀」、光緒皇帝「樂善好施」刻橫額,及范仲淹後裔祠堂石柱、刻石遺存十尊,漢大儒孔安國所撰的報本堂碑記等,為珍貴。酒文化展台,「知章醉騎」塑像,將鄉、名人、水鄉有機、生動地展示出來。「法雲陸太傅丹井遺存」是陸游世祖陸軫所創煉丹井、石獅等,為千年文物。「玉山斗門遺存」系興目前發現的最古老、最大的水利工程遺存。
6.3古橋遺存——展示橋鄉精品
此景點主要是集中展示紹興水鄉的石風貌,分3部分:一是整橋移建,就是把農村廢棄的石橋集中遷建於園中,共11座。二是組合古橋,利用廢棄古石橋的構件,用傳統石作工藝拼裝組合,共12座。三是眾多部件展示,如烏龍橋、鳳林橋等,展示古橋代表性殘存石構數十件。紹興歷來橋邊多古亭,楹聯引人注目,且書法精湛,寓意深刻,此類傳統的鄉間風情,可通過適當處理一一展示。
6.4「浪槳風帆」——再現千艘萬艫
此景點主要展示古越水運繁盛的景象,由風帆組船、蓬萊水驛、長風亭、水天一色閣等組成。王城西橋,以千古名寺得名,以傳統工藝建造,是寧紹平原第一高拱石橋。橋頭廣場置清代「雙龍戲珠」照壁和「鍾靈毓秀」刻石,配有「繼志亭」古橋亭,古樸雄渾,精美絕倫。
6.5「唐詩始路」——笑看揮手千里
唐代有眾多著名詩人慕浙東之名沿古運河而來游越,形成「唐詩之路」。景點設「揮手石」,刻李白乘舟運河有感而發「揮手杭越問」詩句。以5塊巨石,刻「浙東古運河」5個大字,與李白詩相照應。
6.6「緣木古渡」——難忘前師之鑒
《越中雜識》載:「宋南渡時,金人追高宗急,至此無以渡。岸有松、楊兩株,忽自拔其根俯於水,兩木相向為覆舟狀。帝緣木而渡,及岸,顧其木,仍昂首自植。」景點主要布置碑亭、鑒橋、連廊、古樹等。「水吟石廊」,全長450m,由數百支古舊石柱建成,柱間刻有古代名家不同風格的書法對聯43幅,內容以山水為主。
㈡ 求《偶園記 康范生》全文翻譯!
繇地北邊的外城門外,有一座橋橫跨江面,當地的人稱它為鳳林橋。過橋向北,沿河向西走百十步,偶園就坐落在那裡。(偶園)三面環山,一面臨河。左右的寺廟和園子大多長滿了蒼老的樟樹,修長的竹子,高大的梧桐和茂密的柳樹。在竹柳之間有一座隱約可見的小樓叫芳草閣。站在高處眺望遠處,西山飄來清爽之氣,令人倍感舒服。向下看是澄靜的江面,明媚的陽光倒映在水中,從竹影柳陰中看它們,像是金玉鋪地,美不勝收。不一會,有一艘小艇從橋下自東而來,順著河岸向西行駛,波紋盪漾,才知道是水,春雨綿綿,連著下了十多天,秋江正漲水,樓邊的小洲小島都連成一片,盡成湖海。遊玩的畫舫可直達門檻下,門前高大的垂柳,在江流中露出樹梢。西山百尺老樟,(人)可攀著樹枝而上,如果是在有雪的早晨倚著欄桿(遠眺),(則見)群山皎潔,月夜臨風,四望凄清;向南望見東山寺,都僅是點綴而已。
繇地芳草閣的北邊是江霞館,館中有許多層門,長江(彷彿)在茶幾和席具之間,用護衛的矮牆分開,讓波光可以清晰的透射過來,隔壁園子的翠竹高達千尋,隨風飄舞,雜亂的擠在台階前;積雪壓在它的上面,徑直匍匐在庭下;太陽出來了,殘雪消融,(它們)就慢慢的挺直起來。
繇江霞館的北面,是塊叫蘭皋的高地,幽深巍峨,山上有小樓,可以遠眺北華山。山下半塊土地方圓百畝,放眼望去很是開闊。
繇蘭皋向西,是夕攬亭,開窗朝東看,芙蓉、柏樹、栗樹都正對窗戶。和附近的觀音閣僅隔一牆,清晨、傍晚的鍾聲、鼓聲,足以引發人們的深深思索;清朗的念佛聲可以在床上清楚地聽到。
上述的種種,都只是名號存在,歷經風雨,於是莊重嚴肅地把 「偶園」二字寫在上面。
有一個客人教我在樓前開鑿水池,在水池上修建亭子,在欄桿內種花,在庭院前堆上假山,我佯裝答應,但心中並不贊成。祖逖渡江擊楫,陶侃日運百磚,他們都是些什麼人呢!有識之士不獲取當前的功勞,寄居一地來躲避世俗和藏匿自身,難道是自願如此嗎?況且賢聖之人不拘泥外物,而能與時具進,所有的喜好本來就不能夠束縛他們。蘇軾在寫給舅舅的書信中說道:「書畫等物品,我毫不看重。」這話如果不是蘇軾就不能說,不是蘇軾就不肯說,不是蘇軾就不敢說。書畫尚且是這樣,更何況是其他的東西呢?園亭本來是專用來自我娛樂的,如果刻意裝飾,不免會讓自已悠閑安樂,無益於社會。即使人的心靈,又有多少被山水畫木所約束的呢!保全這個園子的本來樣子,希望它不成為我的累贅。偶然而園也就是姑且偶然為它寫下這篇記的意思。
㈢ 關於青海的詩詞有哪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 王昌齡
征馬噪金珂,嫖姚向北河。
綠苔行跡少,紅粉淚痕多。
寶屋粘花絮,銀箏覆網羅。
別君如昨日,青海雁頻過。——綠墀怨 李元紘
關山萬里遠徵人,一望關山淚滿巾。
青海戍頭空有月,黃沙磧里本無春。
高檻連天望武威,窮陰拂地戍金微。
九城弦管聲遙發,一夜關山雪滿飛。——涼州曲 二首 柳中庸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關山月 李白
暮雪連青海,陰霞覆白山。
可憐班定遠,生入玉門關。——從軍詞 令狐楚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兵車行 杜甫
關山萬里恨難銷,鐵馬金鞭出塞遙。
為問昔時青海畔,幾人歸到鳳林橋。——寓懷高駢
吹角報蕃營,回軍欲洗兵。
已教青海外,自築漢家城。——平蕃曲 劉長卿
外域分都護,中台命職方。
欲傳清廟略,先取劇曹郎。
已佩登壇印,猶懷伏奏香。
百壺開祖餞,駟牡戒戎裝。
青海連西掖,黃河帶北涼。
關山瞻漢月,戈劍宿胡霜。
體國才先著,論兵策復長。
果持文武術,還繼杜當陽。——送趙大夫護邊 孫逖
結束浮雲駿,翩翩出從戎。
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
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
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
青海陣雲匝,黑山兵氣沖。
戰酣太白高,戰罷旄頭空。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 高適
㈣ 寓懷的寫作手法哪有哪些
標題 寓懷 作者 高駢 年代 唐 內容 關山萬里恨難銷,鐵馬金鞭出塞遙。為問昔時青海畔,幾人歸到鳳林橋。 注釋 【注釋】:
㈤ 土墳三尺蒿棘居,劉楨病後新詩少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兵車行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高適 塞下曲
結束浮雲駿,翩翩出從戎。
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
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
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
青海陣雲匝,黑山兵氣沖。
戰酣太白高,戰罷旄頭空。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韋元甫 木蘭歌
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
欲聞所戚戚,感激強其顏。
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
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
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
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
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
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
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襲燕支虜,更攜於闐羌。
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
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
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韝理絲簧。
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
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
門前舊軍都,十年共崎嶇。
本結弟兄交,死戰誓不渝。
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
驚愕不敢前,嘆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
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
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
君王自神武,駕馭必英雄。
開府當朝傑,論兵邁古風。
先鋒百勝在,略地兩隅空。
青海無傳箭,天山早掛弓。
廉頗仍走敵,魏絳已和戎。
每惜河湟棄,新兼節制通。
智謀垂睿想,出入冠諸公。
日月低秦樹,乾坤繞漢宮。
胡人愁逐北,宛馬又從東。
受命邊沙遠,歸來御席同。
軒墀曾寵鶴,畋獵舊非熊。
茅土加名數,山河誓始終。
策行遺戰伐,契合動昭融。
勛業青冥上,交親氣概中。
未為珠履客,已見白頭翁。
壯節初題柱,生涯獨轉蓬。
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
軍事留孫楚,行間識呂蒙。
防身一長劍,將欲倚崆峒。
杜甫 相和歌辭·後苦寒行二首
南紀巫廬瘴不絕,太古已來無尺雪。
蠻夷長老怨苦寒,昆侖天關凍應折。
玄猿口噤不能嘯,白鵠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補地裂。
晚來江門失大木,猛風中夜吹白屋。
天兵斷斬青海戎,殺氣南行動坤軸,不爾苦寒何太酷。
巴東之峽生凌凘,彼蒼回軒人得知。
李元紘 綠墀怨
征馬噪金珂,嫖姚向北河。
綠苔行跡少,紅粉淚痕多。
寶屋粘花絮,銀箏覆網羅。
別君如昨日,青海雁頻過。
高適 九曲詞三首
許國從來徹廟堂,連年不為在疆場。
將軍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異姓王。
萬騎爭歌楊柳春,千場對舞綉騏驎。
到處盡逢歡洽事,相看總是太平人。
鐵騎橫行鐵嶺頭,西看邏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將飲馬,黃河不用更防秋。
柳中庸 涼州曲二首
關山萬里遠徵人,一望關山淚滿巾。
青海戍頭空有月,黃沙磧里本無春。
高檻連天望武威,窮陰拂地戍金微。
九城弦管聲遙發,一夜關山雪滿飛。
李白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令狐楚 從軍詞
暮雪連青海,陰霞覆白山。
可憐班定遠,生入玉門關。
李適 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絳河從遠聘,青海赴和親。
月作臨邊曉,花為度隴春。
主歌悲顧鶴,帝策重安人。
獨有瓊簫去,悠悠思錦輪。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此詩蕭士贇雲是偽作)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
萬里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
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崢嶸。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學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魚目亦笑我,請與明月同。
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
折楊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
巴人誰肯和陽春。
楚地由來賤奇璞。
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
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
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於余亦何有。
孔聖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
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
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
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
韓信羞將絳灌比,禰衡恥逐屠沽兒。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鍾鼎疏。
高駢 寓懷
關山萬里恨難銷,鐵馬金鞭出塞遙。
為問昔時青海畔,幾人歸到鳳林橋。
劉長卿 平蕃曲
吹角報蕃營,回軍欲洗兵。
已教青海外,自築漢家城。
孫逖 送趙大夫護邊(一作送趙都護赴安西)
外域分都護,中台命職方。
欲傳清廟略,先取劇曹郎。
已佩登壇印,猶懷伏奏香。
百壺開祖餞,駟牡戒戎裝。
青海連西掖,黃河帶北涼。
關山瞻漢月,戈劍宿胡霜。
體國才先著,論兵策復長。
果持文武術,還繼杜當陽。
㈥ 描寫「青海湖」的古詩詞有哪些
一、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白話釋義:春風駘盪,景色宜人,我來辭別往日最喜愛的湖上亭,微風中,亭邊柳條、藤蔓輕盈招展,彷彿是伸出無數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襟,不讓我離去。
住了這么久了,亭邊柳樹枝頭的黃鶯,也跟我是老相識了,在這即將分離的時刻,別情依依,鳴聲悠悠,動人心弦,使人久久難於平靜。
朝代:唐
作者:戎昱
出處:·《移家別湖上亭》
二、綠凈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白話釋義:綠色凈春深喜歡染衣服。際柴門。微波微波盪漾盪漾白鷗飛。兩忘機。南距北來徒自老,所以人稀。夕陽長送釣船回家。鱖魚肥。
朝代:宋
作者:·賀鑄
出處:《釣船歸·綠凈春深好染衣》
三、湖上微風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蘆葉有聲疑霧雨,浪花無際似瀟湘。飄然篷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
白話釋義:湖上微風進入門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野岸邊依偎春天草船,水鳥帶我們飛夕陽。蘆葉有聲疑霧雨,浪花無際似乎瀟湘。飄飄然帆艇東歸客人,整天看想起楚鄉。
朝代:唐
作者:溫庭筠
出處:·《南湖》
四、穆湖蓮葉小於錢,卧柳雖多不礙船。兩岸新苗才過雨,夕陽溝水響溪田。屋上鳩鳴穀雨開,橫塘游女盪船回。桃花落後蠶齊浴,竹筍抽時燕便來。
白話釋義:在錢穆湖水蓮葉小,在柳樹雖然大多不妨礙船。兩岸新苗才過雨,夕陽溝水響溪田。屋頂上鳩鳴穀雨開,池塘游女盪船回。桃花落後蠶齊洗澡,竹筍抽時間後就來。
朝代:清
作者:朱彝尊
出處:·《鴛鴦湖棹歌·一百首選二》
五、初謂鵲山近,寧知湖水遙?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橈。湖闊數千里,湖光搖碧山。湖西正有月,獨送李膺還。水入北湖去,舟從南浦回。遙看鵲山轉,卻似送人來。
白話釋義:首次對鵲山近,怎麼知道湖水遙?這一行特別訪問戴,從可延緩回彎曲。湖寬幾千里,湖光搖碧山。湖州西正有個,只有把李膺回來。
水進入北湖去,船從南浦回。遙看鵲山轉,卻似送人來。
朝代:唐
作者:李白
出處:·《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