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放羊班的春天論文800字數
有這樣一個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
有這樣一個學校,名叫「池塘之底」,擁有著陰寒森然的建築、沉重笨拙的大門,陳舊斑駁的教室以及壓抑陰森的氛圍。
有這樣一幫孩子,在嚴格甚至近似於殘酷的教育管理模式下,他們孤傲而堅強的抗爭著,彷彿等待著一個救星,又彷彿他們已經放棄了這種期待。
有這樣一個失落的音樂家,帶著一絲失落來到這里,見到了這一幫等待著救贖的孩子。
這一切來自於一本陳舊的日誌,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莫杭治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作者是他的啟蒙老師馬修。兩位老人沉浸在對於往事的回憶。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一部電影,沒有了奢華的場面,沒有了驚心動魄,但是卻多出了一絲的溫情,展示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偉大的教育家如果與他的學生進行心理的對抗,進行心靈的溝通。
整部電影中,馬修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包容,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也將學生甚至是被哈桑校長的粗暴、刻薄、自私、貪婪和剛愎自用而壓制的老師們拯救。
帶著一絲的失落來到這里的馬修,發現了這幫「無葯可救」的「惡魔」們對自由的渴望,對音樂的嚮往,這也喚起了他內心對音樂的摯愛。於是,在他的「慫恿」下,這幫「放牛班」的「惡魔」組成了一個令人驚嘆的合唱團。
這其實只是電影的一個層面,一個多小時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但是僅僅這點也就值得我們思考。
這個是一個關於教育理念的探討影片,「行動—反應」原則導致了孩子們的更加叛逆,而馬修的音樂團卻將這幫「惡魔」拯救,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釋放了自己的「青春」。
不得不承認,這部看似簡單質朴的電影,反應出了偉大而溫情的人性主題,不得不承認,那班孩子有著不同的個性,讓人頭痛,但是馬修沒有放棄,他成功的讓這般失去了春天的孩子享受了春天的沐浴,給了他們釋放青春夢想的途徑。在此只想淺淺談談馬修與他們的故事,莫杭治、佩皮諾。
佩皮諾,這是一個執著的小孩子,每天星期六他都等著他那已經故去的父母來接他,於是他成了馬修見到的第一個孩子。它是這裡面最小的孩子,在這里是飽受欺凌的,但是馬修給了他希望,他很特別的關懷給了小佩皮諾親人的溫暖,這也是為什麼最後小佩皮諾要執著的跟著馬修走,因為,經過相處,他已經離不開馬修,也只有馬修可以給他溫情與親情,馬修被他的執著所打動,最後,帶著這個有點笨還沒有成長的小孩,心情沉重而又輕松的踏上了歸途。
這是另外一個讓馬修難忘的學生,一個「天使臉蛋,魔鬼身材」,這個用來形容一個女生的詞彙的主人竟然是一個男生,莫杭治,一個喜愛偷竊、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馬修的細心與驚訝中,莫杭治的音樂才華被充分的挖掘,因此他與莫杭治的母親也有了一段特殊的感情經歷,而這卻引起了莫杭治的強烈不滿。於是馬修就給了他一個小小的懲罰,當公爵夫人來聽合唱團的表演的時候,他,這個熱愛音樂的精靈莫杭治被排除在外,他孤單的立在那裡,眼神中充滿的哀怨與委屈,同時還有強烈的渴望。終於,在最後,馬修轉向了莫杭治,在馬修鼓勵與首肯的眼神中,莫杭治放開了歌喉,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激,理解與信心。他唱出了心中的理想,他的歌喉征服了所有人,也證明了自己的天賦才能,此時,莫杭治封閉的心靈完全打開,最終他成就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馬修與學生的故事有很多,他對於所有人都是寬容與鼓勵,同時不失時機的隨進應變與幽默風趣,將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徹底的拉近。
其實很喜歡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源於馬修令人倍感舒適的教育管理模式,對於即將走上教學崗位的我來說,啟發很大,對於經歷了各種教育方式的我來說,也深有體會。
這部影片,多了一份寧靜與溫情,給人無限的思考,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影片中充分的利用這點,莫杭治對於音樂與演唱的渴望,小佩皮諾對於親情與關懷的渴望,馬修對於孩子們期待自由的眼神中顯示出的無奈,馬修對於強悍蒙丹時更加犀利而堅定的眼神,孩子們看著窗外放的飛風箏時眼神中對於釋放青春,對於自由的渴望……
影片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放棄書寫青春,每一個人,都渴望著成功,都擁有著夢想,教師,要為學生的青春書寫規劃,無論學生是什麼樣的,都不能放棄書寫這些青春,不要打消他們對於夢想實現的渴望。對於學生,同樣不能放棄自己去書寫青春,自己的青春與夢想,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書寫。
所以,不要放棄書寫青春,即使是被放棄的「放牛班」的「惡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會綻放青春,也會擁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1000字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感慨頗多。這部電影主要介紹了一個教師在一個叫做「池塘之底」的地方,作為一個音樂教師,用音樂教育哪些被其他人看作是有問題的孩子,並且最終改變了一些孩子的命運。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應當做到「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
在克萊門特.馬修來到「池塘之底」之前,學校教育的模式是「行動—反應」,即在暴力的方式下壓迫孩子,一切行動全憑主管者的主觀意願,包括隨意體罰學生。但教育不應該是這樣,所以當馬修來到學校後積極地去教育學生,開展各類娛樂活動,在相處的過程中以一顆包容、寬廣的心去感化孩子。教育就應當這樣,不因世俗中對某些孩子的看法如何,在學校了他們都是相同的。作為教育者,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感受加諸與孩子。在知識面前,所有人是平等的,所以應當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並且用教育的力量來改變孩子的一生。
另一個方面,「因材施教」也應當被重視,強迫著去學不喜歡或者根本就不適合的東西,對於教育來說是一種失敗,我們應當積極去發現孩子的喜好、天賦並且依據此來進行教育。因材施教更容易出現頂尖的人才,就像影片中的音樂家皮埃爾.莫昂奇。作為一個老師應當與孩子找到共鳴。影片中的馬修和孩子們就是找到了他們共同的興趣,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最終使這些孩子在音樂方面找到了他們的立足點,影響了他們的一生。
有教無類是一種教學態度,而因材施教則是一種方式,一種教學的最好的方式。至聖孔子也曾因發出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故而,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當做到有教無類,充分尊重學生,不因無關學問的其它原因而歧視乃至拋棄他們。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人,更不會成為全才,通才。所以,我們要著重去發現學生的特長,優勢,進而去教育他們,並將它們引領上正確的道路,這才是一個優秀的教育者。正如馬修老師一樣,排練同學唱歌進而融入了他的班級,最終培育出了優秀的音樂家。
最讓我感動的是影片結尾時告訴我們的關於馬修老師離開「池塘之地」後的生活:他一如既往的用愛感化著其他的孩子,引導者其他的孩子。我想作為一個老師,在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學生事業有成跟讓自己幸福的事了,所以馬修老師是幸福的。
#5樓回目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00字
歌德 | 2013-08-22 12:37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00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溫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之間的故事。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兩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記為線索,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微微泛黃的扉頁,依稀看見 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著暗灰色夾克,提著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緊閉著的鐵門走去,光禿禿的頭頂上頂著同樣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馬修,此時因為在眾多領域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進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應聘一個專為問題少年們設置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的學監。
在樂格克設置陷阱致使馬桑大叔的眼睛受傷後,馬修只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在莫杭治因為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於是在放學後獨自來到教室練習歌唱,馬修發現後不但沒有責怪,最後甚至還給他「開小灶」;在來自聖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里唯一的「男中音」,並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後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
馬修用音樂感召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愛。當公爵夫人欣賞孩子們的演唱時,他們的表現無疑達到了一個高潮。無論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純凈、完美融合的歌聲,還是領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籟般的聲線,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們的歌聲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馬修給予他們信心與愛的結果。從小受到「行動——反應」的強制性規定的他們,生活在這里實際上毫無自由與快樂可言,而馬修的出現,為他們帶來了音樂,為他們帶來了關愛,因為長期受到壓迫而麻木不仁的心靈漸漸有了復甦的跡象,他們所不曾擁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傾注在馬修的身上。讓一群頑固惡劣的問題少年們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跡。這個奇跡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馬修面對孩子們,並不像其他學監那樣選擇了強硬的手段,或者選擇了放棄,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以「愛」作為連接彼此心靈的橋梁。孩子們的歌聲,與其說是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說是他們為馬修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合唱團的演出非常成功。正當校長哈珊假借馬修的功勞向公爵夫人邀功請賞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蒙丹為了報復哈珊點燃了學校,此時馬修與馬桑大叔卻帶著孩子們上山野餐,哈珊憤怒之下解僱了馬修,並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與他見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無法阻隔的,孩子們反鎖上門,從窗戶上扔下一架架寫有姓名的紙飛機,送給馬修作留念。隨著一架架紙飛機盤旋而下,孩子們將手臂伸出窗外,奮力揮動,向馬修告別……
一直等待父母在星期六來接自己的孤兒佩皮諾,終於等來了馬修帶他離開這個監獄般的地方。佩皮諾的執著是正確的,他的等待最終迎來了圓滿的結局。馬修被解僱的這一天剛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貝、朗古盧瓦和馬桑大叔聯合起來揭發了哈珊虐待學生的事實,最終哈珊被辭退,而其他孩子們各奔東西。馬修繼續給別人上音樂課,這份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一直持續到他去世。
結局是美好的,心底充溢著暖暖的感動,默默地為馬修,為這些孩子們祈禱、祝福,希望他們獲得幸福。他們的歌聲總是在耳畔久久回盪,震撼著心靈。只要你仔細去聆聽,就會發現歌聲中充斥著滿滿的愛……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老師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個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裡最調皮的孩子,最後成了一名偉大的指揮家,就是因為有了老師的鼓勵和無盡的愛,才成就了這名指揮家。就是他這種無私的愛深深的打動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B. 看過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500 字)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後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周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舍,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杭莫治的成材,佩爾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位(味)。
[推薦] 學校師德建設系列專題--《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四則
[日期:2005-11-08] 來源: 作者: [字體:大 中 小]
教育者:請用好你的牧鞭
——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故事》觀後
中山紀念中學 黃長飛
不必凄婉哀惻,無須生離死別,一種柔和的、溫婉的、詼諧的生活故事同樣可以給我們以感動和心靈的震撼,這就是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故事》給予我的最直接的啟示。感動,因為平凡的小人物克萊門特·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震撼,因為藝術的力量竟是如此巨大,讓多少冥頑的靈魂得到救贖。
《放牛班的故事》,是這樣一部影片,沒有任何一丁點的色情和暴力,而是那樣的陽光和健康,卻同樣的扣人心弦、引人入勝。這是一部關於事業與成功、教育與成才的影片,在欣賞著優美音樂的同時,相信為人父母和為人師長者還都會有思想上的不菲收獲。
我不懂法語,不知道「放牛班」是法文的直譯還是綜合了中文的意譯,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常把對學生不加區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稱作「放羊」,並且當我們這么說時,可能同時也意味著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和被教育者的不可救葯。我想「放牛」當與此相類。
的確,「池塘底學校」雖然名為學校,實際卻是「教養院」,這里聚集了眾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說謊、抽煙、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里還有一個淺薄、勢利而冷酷的「鐵血」校長,一個把「犯規——處罰」奉為圭臬的教師。在這里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會客安排、關禁閉罰勞役的處罰等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里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
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小小」的帶課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改變。馬修是這樣的其貌不揚,他沒有魁梧的身材,沒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禿頂的腦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創造了奇跡。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並讓受他教化的學生在幾十年後滿懷著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無上光榮和莫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們感動,恰恰正在於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給予我們學習的可能性,而並不簡單是當作一個偶像或榜樣而遠遠的膜拜敬仰。「池塘底」在「鐵血」校長的統治下彷彿罩上了一面密不透風的鐵幕,任何的變革和嘗試彷彿都是不被允許的,而馬修在這種「制度下」進行了自己的探索。當他發現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愛好後因勢利導,成立了合唱團,並在被發現後冒著丟掉飯碗的危險進行了「制度內」的抗爭,而成效是顯著的:當皮埃爾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愛好被喚起,而獨自在角落裡唱歌;當那一群散漫不羈的孩子被音樂俘虜,而馴服的聽從了馬修的指揮,並大大減少了搗亂和惡作劇;當皮埃爾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並因為獲得原諒而竊喜……這時候,在我們感慨音樂的神奇力量的同時,也不能不想到,無論多麼叛逆、任性、看起來無葯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一把可以打開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關鍵是教育者有沒有這種願望、有沒有這種耐心來尋找這把鑰匙;在今天中國的教育現狀下,我們聽多了一線老師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對教育積重難返的無奈,馬修提供了我們思考的另一個角度:可否在無力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進行力所能及的探索?
教育者固然需要技術上的探索和創新,但同時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並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於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為戒。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作為教育者,擔負著救治靈魂的重任。如果那些不諳世事的幼童都是純潔而無知的羔羊,教育者就是他們的守護者和牧羊人。我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
我們是否都是
被放逐的羔羊
慈愛的牧羊人啊
請你指引我抵達上帝的牧場……
牧羊人啊,一定要慎用手中的牧鞭:把迷途的羔羊喚回,更不要把他們趕入歧途……
雪萊的《西風頌》中有這樣的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放牛班因為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我相信,如果中國的「放羊班」上也多一些馬修式的人物,我們也將能迎來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魯迅小學 梁艷
很有幸,借著繼續教育的機會我能和老師們一起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著一個學監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後真的讓我好感動!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干凈的音樂貫穿著整部影片,使觀眾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著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很多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盡自己所能為孩子干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著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系,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而馬修老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著什麼,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松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可以試著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讓我很受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心情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是偉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樂的,可雖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著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但願普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台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C. 《放牛班的春天》 這個名字有什麼含義嗎
電影原名《les choristes》, 是指合唱隊隊員(復數),可能字幕翻譯覺得這個標題不理想所以另改了一個,「放牛班」應該是指一群被放逐的問題寄宿生、沒有人重視和管教的班級,「放牛班的春天」中的「春天」是因為新學監的到來給這群孩子帶來了音樂的感動,帶來了希望和快樂。
D. 求一個給高中生看的勵志短片,激勵學習的,要地址.可以下載的.
電影面對巨人 中間有個4min的片段,很直接的觸動,我一直放手機中,網上有節選視頻。有空可以看全片
奧巴馬開學演講
楊培安--我相信
成龍經典名曲《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勇闖前方》
勵志短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2xGhruxuh4
☆☆☆☆☆☆☆☆
★★ ★ ★★
☆☆ 祝你快樂! ☆☆
★★ ★★
☆☆ ☆☆
★★ ★★
☆☆ ☆☆
★★ ★★
☆☆
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__^*) 嘻嘻……望採納O(∩_∩)O~
E. 求:《放羊班的春天》電影里的音樂,謝謝
就是,應該是放牛班的春天才對!!
我沒有下載地址,但有一個整張專輯的試聽地址:
http://www.100yy.com/MusicList/5116.htm
1.Les Choristes 放牛班的春天 4916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2.In Memoriam 放牛班的春天 2154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3.LArrivee a LEcole 放牛班的春天 1728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4.Pepinot 放牛班的春天 1676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5.Vois sur ton Chemin 放牛班的春天 1569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6.Les Partitions 放牛班的春天 1327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7.Caresse sur LOcean 放牛班的春天 1450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8.Lueur dEte 放牛班的春天 1252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9.Cerf-Volant 放牛班的春天 1410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10.Sous la Pluie 放牛班的春天 1208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11.Compere Guilleri 放牛班的春天 1144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12.La Desillusion 放牛班的春天 1174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13.La Nuit 放牛班的春天 1305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14.LIncendie 放牛班的春天 1089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15.LEvocation 放牛班的春天 1106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16.Les Avions en Papier 放牛班的春天 1243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17.Action Reaction 放牛班的春天 1070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18.Seuls 放牛班的春天 1109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19.Morhange 放牛班的春天 1168 ① ② 添加 下載 收藏
20.In Memoriam A Cappella
F. 放羊班的春天裡的小男孩叫什麼
尚-巴堤·莫里耶
G. 放羊班的春天演員名單
放牛班的春天
片名:《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
英譯名:The Choir Boys
編導: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亞 Christophe Barratier
主演:傑勒德-尊諾 Gerard Jugnot
雅克-佩蘭 Jacques Perrin
戴迪亞-費拉蒙 Didier Flamand
H. 放羊班的春天 的觀後感
克蒙特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盡自己所能為孩子干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這樣一個號稱「池塘底部」的寄宿學校,他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著什麼,讓整座學校的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松動過呢?這樣的寄宿學校也就是我們中國的工讀學校,同樣裝滿了大群的問題孩子,但在電影里我看到了那個溫情的克蒙特,在身邊看到的是這幾張在工讀學校中不曾遇到過克蒙特的臉。
伯樂不是每個人都遇得到的,老師也不是每一個都是偉大的。
這是生活告訴我們的,這樣的工讀學校寄宿學校到處都有,這樣的問題孩子到處都是,但是這樣的學校里可能更多的是對問題學生天生厭惡的老師,而很少有克蒙特出現。所以我們會感動,我們會被《放牛班的春天》感動,因為他給了一個現實中不容易得到的感動,讓我們在現實中失落的心靈在觀賞影片時得以撫慰。
用愛心可以試著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克蒙特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雅克貝漢這個大名鼎鼎的名字,這個在演員和導演雙重身份上都取得傑出成績的人,他讓《放牛班的春天》幾乎成為了又一部《天堂電影院》,同樣在兩部影片中擔當著製片人,又同樣在兩部影片一個幾乎相同的開篇中飾演了一位回憶者的角色,《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樂家,《天堂電影院》中的導演。但是由於有《天堂電影院》這樣珠玉在前,難免讓《放牛班的春天》這樣一部不錯的電影留下暗傷,與經典失之交臂。同樣個人以為影片仍然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不足,主要在於學生們對克蒙特老師的情感宣染是很不夠的,特別是作為莫杭治而言,他的人生因為克蒙特而改變,卻似乎一直對於他和克蒙特老師的相互情感著墨太少。
關於師生關系的電影歷來讓人感動,不論是《心靈捕手》、《死亡詩社》、《生命因你而動聽》皆是如此,既使如搞笑的《搖滾校園》也能讓人為之動情。但法國電影就是如此與美國電影不同,他的煽情總是在平淡中積蓄,在最未處讓一切升華,在落幕後尚能令人氣息不平。而《放牛班的春天》也的確能做到這一點。
電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但是卻是受歡迎的。
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I. 與收羊有關的微信名
羊名海外,絕對霸氣,讓你羊名海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