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瑞靄盈軒的曹全碑的寫法是什麼
一、 《曹全碑》簡介 《曹全碑》全稱《郃陽令曹全碑》 ,碑高 253 厘米,寬 123 厘米,隸書,字共 20 行,滿行 45 字,有碑陰 5 列,篆額佚失無存。東漢中平二年(公元 185 年)十月立,明萬曆初出土於陝 西郃陽(今陝西合陽)莘里村,1956 年移立陝西博物館碑林。 該碑是漢代隸書的重要代表作品。 它以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於世, 因此歷來為書家 所重。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稱:「字法遒秀逸致,翩翩與《禮器碑》前後輝映,漢石中之至 寶也。」清朱履貞在《書學捷要》中稱:「惟碑陰五十餘行,拓本既少,筆意俱存。雖當時記名、 記數之書,不及碑文之整飭,而蕭散自適,別具風格,非後人所能彷彿於萬一。此蓋漢人真面目, 壁坼、屋漏,盡在是矣。」清萬經《分隸偶存·漢魏碑考》稱:「書法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 洵神品也。」 《曹全碑》在隸書的諸多風格品類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飭勝。對於學 習隸書的朋友來講,選該碑作為範本應該是正確的。 二、臨習《曹全碑》應注意的問題 1.此碑的藝術風格以秀為主,同時又極具骨力,在臨習時,就應表現其挺拔的一面。點畫 宜寫得豐潤,避免枯瘠。行筆多提按頓挫,筆勢圓熟瀟灑,用筆不宜過於澀滯,用墨不宜太干。 結構方面應注意其重心變化規律,疏朗和緊密相映成趣,結構變化力求豐富。在筆的選擇上,宜 採用羊毫筆,這樣可較好地表現出其線條剛柔相濟、圓潤豐腴的特點。 2.臨習時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筆畫都應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筆要慢一些,中段要快一些, 然後再追疾、澀的結合。 3.臨習初期以忠實於原作的特點為主,要對原帖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和認真的體會,重點 放在用筆中的「藏鋒虛勢入紙」和「藏鋒實勢入紙」的比較訓練上。 訓練時要求筆法精到, 一絲不苟, 認真揣摩結構,注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結構訓練要正確地把握其特徵,不可馬虎了事。 4.在臨摹時必須有鑽探精神和攻堅毅力,先約後博,再由博返約,才可獲得成功。千萬不 可朝秦暮楚,見異思遷。根基未固,卻忙於創造,此乃學書之大忌。 《曹全碑》的結構特點主要表現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橫勢,間有長、方結體,橫向 開張流暢,縱向含蓄穩健,從而使結構顯得雍容大度、飄逸多姿。 《曹全碑》結體之舒展、用筆 之放縱、意態之醇美,體現了書家於動盪中求穩定,於自由中見奔放的藝術匠心和創作自信,使 作品秀美之中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