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 (我是反方弊大)
弊大
反方學生從「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會提出這樣一些理由:(1)汽車尾氣的排放造成了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2)電視等這些娛樂設施的出現,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人情淡薄.(3)網路的出現,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機,擾亂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弊: 1:環境污染.這個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顯眼的壞處.
2:物種滅絕加快.這是由環境污染和人類的捕殺所造成的.也屬於科技發展的壞處.
3:人身安全越來越沒保障.現在平均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犯罪行為發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與當下時新科技相關.尤其是槍械犯罪,更是讓普通人民防不勝防.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戰爭所造成的破壞與損失以遠遠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類滅亡的命運.
4:人類身體素質大不如前.隨著科技發展,氣車,火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人類的日常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人類已經不再總是依賴自己的兩條腿,因而現在的人類的身體素質和以前相比已經是不能相提並論.以前項羽"力拔山河氣蓋兮"在當今的社會已經是不可能再出現.而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則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縮,使人類出現一個新的形態.
5:各種新興病菌不斷出現,很多病菌的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以前的病菌的破壞力.這是由於醫葯科技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病毒的變種.以至於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跟不上病毒的變種速度.或許有一天人類會滅亡於某一場大的瘟疫.
收割機收割小麥雖然速度快,但是割一畝地還要四十塊錢呢!還不如人工割省錢;電視、電影看多了,人們就不喜歡在一起玩耍、交流了;電腦可以使有些學生和大人學壞;手機常帶在身上對人體有害;飛機、汽車排放的廢氣污染空氣.
因為當人類跨入21世紀,世界發生了多少驚人的變化.在人們為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欣喜之餘,又經歷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災難.除了對高科技特別是生物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恐慌之外,戰爭和疾病似乎直接將人類帶到了地獄之門.
2003年SARS的流行,包括對SARS的所有猜測,都直接和人們日益關注的全球問題相關聯: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對生物危害的檢測、評價、監測、防範和治理的科學技術體系,是研究各種生物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應用已有的理論知識,技術、工程設計和設備等,防止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實驗室和環境受到具有潛在傳染性的物質和生物毒害物質的危害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生物安全問題至少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傳染病的巨大危害
傳染病包括人、動物、植物傳染病,尤其是人類傳染病是最重要的生物安全問題,傳染病仍是全球死亡病因的首位,在我國,傳染病仍然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SARS的流行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另外肝炎、結核、流感等傳染病每年仍在全國部分地區、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流行或暴發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潛在威脅
20世紀整個國際社會為禁止生物武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進入21世紀,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卻已大大增加,一些國家和地區可能仍在繼續研製和發展生物武器,另外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以美國「炭疽事件」為標志的生物恐怖對國際安全已經構成了現實威脅.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是首位分離出冠狀病毒,並發現冠狀病毒變種是SARS病原的學者.SARS病毒屬於RNA病毒,這種病毒的特性就是很容易與其他病毒基因進行重組,進而變成為新病毒.而且許多實驗結果也顯示,以這改變方式產生的新病毒,毒性會比親代病毒更強.許多動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冠狀病毒,而這種病毒又很容易出現變種,極具危險性.因此,袁國勇認為SARS病毒很有潛質,成為除了天花以外製作生化武器的病原.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為:一是人們在開發利用生物技術時,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正如目前廣受關注的各類轉基因活生物體環境釋放後對生物多樣性所構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葯物、疫苗,轉基因食品,基因治療等都可能存在類似問題.生物技術的誤用以及生物技術的非道德應用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體細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
生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從生物安全的角度來講,外來物種的入侵、生物資源的流失有可能給國家利益造成巨大損害.轉基因生物體環境釋放對生物多樣性帶來很大威脅.
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隱患
較其他理化實驗室或其他各類實驗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是一個特殊的實驗室,在其中工作的每一個人以及與其接觸的周圍環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響身體健康的危險.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僅可以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也可造成環境污染和大面積人群感染.國內外實驗室意外感染的事故並不少見,嚴重者不得不宰殺成千上萬只實驗動物,甚至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死亡.
目前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政治、經濟、安全與和平的大命題.近年來,特別是美國「炭疽感染事件」後,生物安全問題備受國內外關注,生物安全術語也經常見諸於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文件,見諸於各類媒體.SARS的全球流行無疑會使全世界各國更加關注生物安全問題,並將其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佔3%,年增
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
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