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波曲紋傢具

波曲紋傢具

發布時間:2022-05-17 20:52:50

❶ 上海博物館介紹

上海博物館創建於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號舊跑馬總會,1959年10月遷入河南南路16號中匯大樓,現位於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

1993年8月,上海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開放。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高29.5米,總投資5.7億元。

新館是方體基座與圓形出挑相結合的建築造型,具有中國「天圓地方」的寓意。館名「上海博物館」系建國後上海第一任市長陳毅所書。


(1)波曲紋傢具擴展閱讀:

展館介紹

1、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青銅館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其中陳列了400餘件精美的青銅器,中國商周時代,青銅器是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2、古代雕塑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展廳面積640平方米展廳,其中有120餘件展品。展廳以金、紅、黑三色為基本色調,以佛教藝術中常用的蓮瓣形做隔牆,石窟寺中的佛龕做壁櫥,以及露置的陳列形式。

3、歷代繪畫館: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共陳列歷代繪畫精品120餘件,從唐代至近代,各種繪畫門類均有所體現。繪畫有著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造型藝術。

4、民族工藝館:展廳面積700多平方米,集中陳列了少數民族的服飾工藝、染織綉、金屬工藝、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編和面具藝術等近600件。表現了少數民族工藝品的奇異風格。

❷ 青銅器有哪些著名的器皿

青銅器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一起來看看著名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家的農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只直耳,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

四羊方尊
在中國古代青銅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獨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的造型動靜結合,寓雄奇於秀美之間,可謂巧奪天工。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設計成四個大卷角羊,增加了變化,在寧靜中突出威嚴的感覺。方尊的邊角及每一面的中心線的合范處都是長棱脊,其作用是以此來掩蓋合范時可能產生的對合不正的紋飾。同時也用以改善器物邊角的單調感,增強了造型的氣勢。

毛公鼎
西周晚期器物。道光末年出於陝西省岐山縣。由作器人毛公(廠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獸蹄形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銘文32行499字,乃現存最長的銘文:完整的冊命。共五段:其一,此時局勢不寧;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內外;其三,給毛公予宣示王命之專權,著重申明未經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預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誡勉勵之詞;其五,賞賜與對揚。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大克鼎
大克鼎為西周後期著名重器,清光緒年間出土於陝西扶風法門寺任村.大克鼎形體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飾獸面紋,腹部飾流暢的波曲紋。腹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字,字體工整,筆勢圓潤,銘文前段14行有陽線格欄,後段格欄制范時除去。銘文用筆厚重質朴,筆勢遒勁雄偉,形體舒展、挺拔,雖用圓筆,也有其偉岸與雍容之態度。「大克鼎」出土於清末金石學和金石書法鼎盛時代,故其銘文書法在當時倍受推崇。

蓮鶴方壺
河南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分別收藏有一件蓮鶴方壺。這兩件蓮鶴方壺原本是一對,它們碩大的器形、優雅的曲線、純青的工藝、精美的紋飾,尤其是頂端盛開的蓮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飛的仙鶴,清新雋永,令世人嘆為觀止。然而,這對蓮鶴方壺的發現、收藏和流傳,卻有著曲折傳奇的經歷,方壺的背後,也蘊含著的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文化內涵。

戰國編鍾
1978年夏天出土於湖北隨縣(今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戰國早期曾國君王曾候乙墓。這是一種打擊樂器,供古代宗廟祭祀和宴請賓客時使用。全套編鍾包括鈕鍾19件,甬鍾45件,外加楚惠王贈送的一件鍾,共65件,總重量二千五百多公斤,編鍾以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銅木結構的三層鍾架上。鍾上均鑄有篆書銘文,共二千八百餘字,其內容全面地反映了戰國時期我國樂律學達到的高度水平。

長信宮燈
中國漢代青銅器。1968年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燈體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宮燈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污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於竇太後(劉勝祖母)的長信宮,故名。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於甘肅省武威雷台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❸ 西周時期的中克鼎與克鼎的區別

克鼎是中國西周晚期的青銅器。清光緒十六年(1890)出土於陝西扶風任村,計大鼎一,小鼎七,盨二,鍾六,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世因稱大鼎為「大克鼎」,小鼎稱為「小克鼎」。大克鼎是西周晚期的飪食器,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陝西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小克鼎銘文72字,記述周王在宗周,命膳夫克去整頓「成周八師」等。
大克鼎形體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飾獸面紋,腹部飾流暢的波曲紋。腹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字,字體工整,筆勢圓潤,堪稱西周中晚期青銅器銘文的典範。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堅實。
小克鼎高35.4cm,寬33.6cm,重12.54kg。鼎圓形,碩腹,雙立耳,蹄形足。耳上飾三頭夔紋,頸飾竊曲紋,腹飾雲紋帶,足上部飾獸首紋。器內壁鑄銘文8行72字::唯王廿又三年九月,王在宗周,王命膳夫克捨命於成周,遹正八師之年,克作朕皇祖釐(xǐ)季寶宗彝。銘文中所述器主人為「膳夫克」,故稱克鼎,又稱膳夫克鼎。為與大克鼎區別,也稱小克鼎。

❹ 水曲柳傢具和胡桃木傢具到底應該怎麼區分

水曲柳傢具和胡桃木傢具從顏色花紋上辨別:水曲柳原木質顏色淺淡接近白色,心材顏色呈棕灰色至淺棕色,至夾帶棕色木紋淡黃色變化木紋清晰自然,平直堅韌,紋理比較密集比較寬。

性價比上,水曲柳木價格適中親民適用於大眾水平,做工精緻結構堅固,紋理光滑:胡桃木較為稀有比較貴重多用於高檔傢具製作。

❺ 中華民族古代文物有資料急用~~~~!

在傳世的西周青銅重器中,如果大盂鼎號稱第一,那麼當之無愧的第二,則非大克鼎莫屬。大克鼎高931mm;口徑756mm;重201.5kg。最令人稱奇的是,這青銅重器的伯仲竟是同門,它們都曾經是清晚期的金石收藏大家潘祖蔭的舊藏。

大克鼎,也可稱作善夫克鼎,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發現於陝西扶風。出土當時為一個器群,計有小克鼎七具為列;克鍾五枚成組,另有克鎛、克盨等多件器物,而大克鼎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件。

克器群在重見天日後即被拆散,並從此天各一方。晚清的金石大家,如端方、吳大澄等人均曾收藏過小克鼎等克群器物。時至今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天津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大學圖書館以及日本的書道博物館;黑川文化研究所和美國的芝加哥美術館等處都分別收藏有小克鼎;克鍾、克鎛、克盨等克器 大克鼎是西周孝王時,善夫克為追述其祖父師華父輔佐周王的功績;頌揚周天子並感謝大王對自己的重用和賞賜而作的重型禮器。大克鼎造型為雙立耳;口沿寬闊;頸部飾三組獸面紋,六齣脊;器腹稍垂,飾以大波曲紋;下承三粗壯蹄足,足上部亦飾有獸面紋。整體感覺庄嚴凝重;氣宇軒昂。器的內壁鑄有銘文28行,計290字。通篇銘文布局在整齊的網格之中,每格一字,美觀端莊。

大克鼎重光後,首先為津門人士柯劭忞收藏,而柯氏是為潘祖蔭的門長。未幾,潘氏得知柯有大克鼎入藏,欣羨不已,親往求讓。稍加協商,大克鼎即易主歸了潘祖蔭所有。三十年前,潘已藏有大盂鼎,於今又得大克鼎,兩大禮器至尊齊聚潘府,可謂壯觀,潘氏的金石聲名也由此益盛。盛名之下,不免引來諸多文人雅士及顯貴上門,以求一睹二鼎的尊容。但潘氏奉二鼎若拱璧,不予示人。為此潘家還真得罪了不少人。

孰料,潘祖蔭在得到大克鼎的當年即撒手人寰。潘本人無後,而潘家也再無當朝為官之人。潘祖蔭的弟弟潘祖年,雖不為官,但也深知官場險惡。怕哥哥的去世使潘家失去庇護,遲早會遭人暗算。於是經過族內商議,決定舉家回遷故鄉蘇州。大克鼎和大盂鼎以及大量鍾鼎珍玩就此隨潘家離開京城,落戶到了蘇州。

在此後的日子裡,大克鼎、大盂鼎等潘家珍藏歷經端方強索、國民黨當局誘騙以及日本佔領軍搜查等諸多磨難。終於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獲得新生。潘家後人於1951年7月26日將大克鼎、大盂鼎等全部所藏捐獻給國家。從1952年上海博物館開館至今大克鼎已在此公展了半個多世紀。而大盂鼎卻於1959年為支援北京歷史博物館開館,調撥到了北京。

四十五年過去了,上海博物館有情有義,為了讓大克鼎和大盂鼎的捐贈人潘達於老人重見兩大鼎聚首的盛況。特地在老人百歲誕辰時將大盂鼎從北京接回上海,於2004年2月29日至3月6日舉辦了為期一周的「百歲壽星潘達於捐贈大盂鼎大克鼎回顧特展」。

大克鼎雖然從清末離開北京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但是,北京的一間聞名遐爾的餐飲企業,卻在2003年請大克鼎作了吉祥物,這企業就是全聚德。據說是因為大克鼎的「大克」兩字的讀音,正應了英文DUCK(鴨子)的緣故。不管怎麼說,這也是大克鼎故事的一朵精彩花絮。

❻ 上海歷史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閑的《千字文卷》等,皆為一代的傑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於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
青銅器館:商、周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瑰寶。傳世青銅器流散在美、英、法、德、日等國的博物館,各有一定數量。近40年來,陝西、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等省有大量出土文物,但成系統的收藏以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最為突出。上海博物收藏的青銅器又以具有長篇銘文和著錄的重較多為特色。
陶瓷館:它是一部中國陶瓷史的縮影,從原始社會的彩陶至商、周原始瓷,東漢、三國、西晉的青瓷,沿著陶瓷發展的軌跡,一直到明、清兩代景德鎮的官窯器,都有展出。同時還有古代瓷器製作作坊和窯爐的模擬陳列。
繪畫館:上海博物館收藏繪畫以明清文人畫為主。展品有唐孫位《高逸圖》,五代董源《夏山圖》,北宋巨然《萬壑松風圖》、宋徽宗《柳鴉蘆雁圖》等國寶級珍品,以及南宋、元、明、清的名家原作。
書法館:把繪畫和書法分為二個專館,是老一輩專家苦心徵集而逐漸形成雄厚收藏的結果。這里展出有代甲骨文、兩周的金文、石鼓文以及秦、漢至兩晉、南北朝等各個時代的文字與書法作品。
雕塑館:除陳列部分木雕、陶塑外,以石刻塑像為主。這里有北魏、北齊、北周和隋唐雕塑,以及為難得的南石刻、金銅佛像等。
錢幣館:我國有3000多年使用金屬貨幣的歷史,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幣比較齊全。這時不僅收藏了歷代銅鐵鑄,戰國的金幣,還展出金、無鈔版和明清金銀貨幣,還有沿絲綢之路各國的金、銀貨幣等。
玉器館:將以特殊設計的燈光展示史前以及三代以後的歷代玉器珍品。
傢具館:設明式的廳堂、書齋和卧房三間陳列室,展出明清藏品,同時展出香港庄民先生捐贈的一大批明式傢具。中國古代傢具歷來為人們所珍愛,這里的展出必將引起國內外觀眾濃厚興趣。
璽印館:中國歷代璽印是研究各個朝代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職官和文學、藝術的一份重要的實物資料。館內展品的重點是戰國璽印、兩漢官印和明清流派印。
大克鼎為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五件不得出境國寶之一。大克鼎是西周孝王時期所鑄的青銅重器,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陝西省扶風縣出土。大克鼎銘文共28行290字,記載了周天子對貴族「克」的冊命辭,字體圓潤古拙,又不失勁健,無論在布局書寫上、還是鑄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大克鼎原為收藏家潘祖蔭收藏,1951年捐獻給了國家,成為了上海博物館中最重要的文物。

閱讀全文

與波曲紋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鐵路機車電器維修工題庫 瀏覽:554
如何做防水手機殼 瀏覽:65
上海家電維修公司 瀏覽:111
航空維修1a檢是指什麼 瀏覽:372
消防水池挖土清單量怎麼計算 瀏覽:239
小米5a被摔黑屏維修多少錢 瀏覽:530
海爾臨桂售後維修點 瀏覽:513
預防性維修主要有哪些 瀏覽:830
蘆葦漂如何做防水漆 瀏覽:209
租房期間房東不維修空調怎麼辦 瀏覽:847
怎麼能買到真正的紅木傢具 瀏覽:931
上海實木傢具訂制 瀏覽:127
實體店買完家電什麼時候送貨 瀏覽:745
定製傢具什麼牌子好記 瀏覽:502
怎麼用硅藻泥翻新 瀏覽:599
車間維修費賬務處理 瀏覽:924
傢具回潮不合怎麼辦 瀏覽:645
不防水的手錶進水了應該怎麼辦 瀏覽:150
麵包車翻新一下需要多少錢 瀏覽:892
雅麗美傢具 瀏覽:764